留旗营村殷金水同志实迹材料

时间:2019-05-12 21:0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旗营村殷金水同志实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旗营村殷金水同志实迹材料》。

第一篇:留旗营村殷金水同志实迹材料

留旗营村殷金水同志实迹材料

殷金水男汉族生于1954年5月23日,留旗营村党总支部书记‘提起殷金水’缪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殷书记是一位清正廉洁的有理想’有责任‘能力强‘形象佳的优秀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致富的表率。‛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相辅相成’凝成巨大的动力,推动党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殷书记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带领群众真抓实千,艰苦创业,使留旗营村逐步走出困境,踏上小康之路。

一、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

留旗营村位于周家山镇西北部,2002年留旗营村和省级贫困村青春村、李家坝村合并为留旗营村。三面环山,属平川、丘陵、深山兼有村,交通不便。全村528户,1891人,村域面积2600。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林地面积17000亩。2002年以前,青春村、李家坝村集体经济外债累累、村民收入低下,村委会没有办公地方。

合村之后,村党支部书记殷金水,想得最多的就是全村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致富问题。把经济搞上去,引导群众走上致富道路,才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他多次与两委会干部商量,反复研究,一致认为,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留旗营村砖厂是留旗营村唯一的村办企业,通过多年的集体经营,给村上增加了积累,为更好的发挥效益,及时进行了承包经营,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外来人员新办页岩砖厂、矿业选矿厂。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引进千亩观光茶园和苗木花卉园,这些企业的引进,是村集体经济年获净利润达三十万元,达到了上级要求的脱贫致富目标,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殷支书始终不忘发展公益事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县、镇领导的关心、帮助下,通过扶贫开发项目的推动,留旗营村连续三次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架供水管网20公里,新建蓄水池两处,自动供水设施配套齐全,累计投资50多万元。实施村桔园灌溉工程架设引水管道z.s公里、修建500吨蓄水池一座投资46万元,总计投资近100万元。连续多次实施改造新建灌溉支引渠4.1公里.实施两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新架、改加高低压电线8.6公里。新安装供电配套设施5处。硬化村间村内道路近1。公里投资25。万元.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路渠综合治理争取国家投资130万元,为400亩农田丰收奠定了基础。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务求村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脱出来。积极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通过企业的引进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一是增加了村民收入,在厂就业的村民近80人,每月收入1300元左右,二是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力就业,缓解了就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增加了集体积累,为发展公益事业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机遇,拓宽就业门路

留旗营村是一个山地资源较多的村,但一直以来,山地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和开发,丢荒弃耕严重,周家山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努力,引进了汉中清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消息传来,村民奔走相告,有人高兴,有人反对,喜忧参半。殷书记带领村两委会千部紧锣密鼓开展筹备工作,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征地、筹款忙个不停。但因各方面的原因,阻力不小,一度陷于僵局。一是村民视土地为生命,固执保守,满足现状;二是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阻碍土地流转工作正常进行,这时殷书记挺身而出,胸脯一拍,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说:‚请放心,就算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我也会把他们的思想工作做通,让此项工程能顺利进行。‛殷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走进每家每户,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计算得与失,分析利与弊。拿出一切可以使用的招数,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态度。当时群众并不理解,误认为两委会干部和殷书记都收了红包得了好处,才这么卖力的。他们遭受不少的唾骂和白眼,期间的艰辛和无奈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但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村民们想通了!清波公司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信心百倍,按照协约前期占地300多亩的观光茶园建起来了.

现在茶园已投入资金达300万元,初具规模,每天安排30多人在茶园就业,人均月工资1200元。茶园的兴办,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丢荒土地的利用问题,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茶园所占用的土地,多是薄坡瘦岭。现在,群众说:‚往日的稀薄地,如今成了灯火辉煌的夜花园。‛

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工作更开心更卖力了,生活水平也大改善了。更令村民高兴的是全村的社会治安有明显的好转。村民纷纷表示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殷书记。

知道真相后的村民们,对以前错怪殷书记的行为深感后悔,同时也对他敬仰有加。现在留旗营村村民每年在茶园的土地流转、劳务收入达到40万元,这是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财富。

三、重民生,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2008年灾后重建.2009年扶贫集中安臵建房.2010年‚728“"731”水毁建房和2011年新村移民集中安臵建房总计建房148户、700余间。农户自筹资金1930余万元、国家安臵补助农户2%万元、国家扶贫墓础设施投入300万元、总计投入2526万元.如此巨大的民生工程,殷支书深知建房户经济状况,100%的建房户都需东拼西凑、东拉西借、40%的建房户因资金无处筹措,打算放弃,殷支书得知这一情况后,深入农户召开家庭会议,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以个人名义帮其贷款,赊欠自己砖厂红砖。基础设施只有依靠政策扶持、村集体仅有的资金来完成,决不能通过一事一议增加建房户负担,殷书记通过多年以德为本、诚信做人、务实实千的社会影响,找县扶贫办、县搬迁办、县民政局扶贫科等有关部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墓础设施建设,扶贫资金陆续到位,现新村以墓本建成,且连续多次通过省、市、县考核验收,并列为集中安臵示范点,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群众逢人就说:没有共产党就新中国,没有殷书记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四、发展种养,引导群众致富

留旗营村历来非常重视种养业。2010年被评为县林业局退耕还林核桃基地样板村。2002年冬村两委会在殷书记的带领下,历时半个月时间对全村坡度在20度以上的农地、可退耕的集体荒坡地进行实地丈量,邀请县林业局退耕办进行设计认定,经过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村民苦心经营、科学管理,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500亩,国家落实给群众的退耕款33万元,退耕户人均增收1600元。

共产党员在带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上形成感召力,必须自己带领群众致富,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干得好,大家愿意跟着走。早在2001年下半年,殷书记以身作则带头饲养26头奶牛,年收入10万多元,成为全镇闻名的养殖户,在他得带动影响下,我村肉牛养殖在短时期内达到了一定规模。同时,殷书记积极发展个体私人企业,兴办红光砖厂,解决了近70多名红光村村民就近就业,为红光村乃至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五、清正廉洁,深得村民拥戴 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殷书记能在留旗营村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前提和墓础,也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殷书记深知集体经济来之不易,不得任意挥霍。为了减少开支,常常亲自带领村组砂自带干粮,深入龙王沟林区检查,吃饭能简就简,甚至饿着肚子回家。他把每一笔收支都亲自督查、审核,日清月结,实行财务公开,让村民监督。

他要求村千部给群众办事不能讲索取,只有尽量方便于人。在他的感染下,村两委会千部为村民写证明、办证件、划宅墓地从未收过一分一厘。他34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亲民爱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明,事事为群众着想,凡事让群众得益。

留旗营村的变化是巨大的。村党总支部连续多年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村再次被评省级为‚文明村‛。2004年4月9日,胡总书记在省、市、县、镇各级领导的陪同下,来村视察,殷书记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党员‛。汉中市第一届党代表、第二届市人大代表、勉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二篇:真情牢系留旗营实帮铺就脱贫路

真情牢系留旗营实帮铺就富裕路

汉中市人社局

201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新一轮包村扶贫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市人社局包扶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村。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采取思想上帮、工作上带、技术上教、资金上扶等多种帮扶措施,该村农民收入持续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包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充分调查研究,吃透村情民情。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包村扶贫工作的前提,把吃透村情民情作为制定科学扶贫规划的基础。留旗营村因总书记胡锦涛2004年4月来此视察而闻名遐迩。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谈话至今依然鼓舞着全村群众。作为与该村结对帮扶的市人社局,如何帮助群众持续增收实现脱贫致富,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深入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留旗营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586户1860人,其中贫困农户165户557人,占总人口的30%。全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分散的粮食种植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增收项目相对单一。部分村民仍居住在深山及地质灾害点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水平较低。通村、通户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针对该村实际,我局成立了包扶工作组织机构,落实了帮扶责任,细化了帮扶措施,分期分批选派

—1—

得力干部轮换驻村,切实做到领导干部齐抓、党员干部共管。去年以来,我局多次专题研究包村扶贫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宏杰先后5次深入该村走访座谈,慰问贫困户,帮助村民解放思想,了解和解决群众在发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我局科级干部自带行李,吃住在村,轮换驻村两期,每期10天,走访农民家庭300多户,并填写了民情日记,详实记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情况。在全面掌握村情民情的基础上,我局制定了《周家山镇留旗营村三年发展规划》,保证了包村帮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为确保帮扶工作更富实效,我局结合帮扶村实际,多方争取协调,加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与交通部门协调,争取无偿扶持资金 20多万元,实施了村组道路的改造及硬化。二是积极与市水利部门协调,启动该村人畜饮水改造工程,新建蓄水池1口、过滤池1口,铺设2万多米引水管道,与村内现有自来水管网实现对接,确保了全村人畜饮水安全;积极组织全村劳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完成2公里U型渠衬砌,主要农田灌溉得到保障。三是加强与市县环保、双创等部门衔接,配合村两委加大项目争跑力度,聘请资质较好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全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指导该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逐步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使该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三、实施产业开发,增强造血功能。产业发展是增强贫困村脱贫造血功能的重点。我们从该村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目标,以示范引导为手段,以项目覆盖为载体的帮扶思路,确保群众从根本上走出贫困,走上富裕。一是结合该村地理位臵、生态气候、产业基础等条件,加大该村魔芋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协调争取市农业部门提供3万元资金扶持,锦泰实业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并签订包销协议,先行在地处浅山丘陵的两个村民小组示范试种30亩优质魔芋,预计3年内在全村范围推广种植。二是协助村两委抓好整村连片开发,加快观光茶园项目建设,推动以观光茶园、苗木花卉、农家乐为支柱的第三产业发展。我局与村两委班子认真讨论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土地流转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与法律顾问一起探讨合作协议,主动参与前期土地流转工作,先后3次陪同开发商实地查看王家沟片区建设用地,深入商讨开发合作事宜。为彻底打消农户顾虑,说服开发商先行支付土地租用保证金10万元,确保了工作顺利启动。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实现脱贫致富,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该村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一是积极搭建劳务培训输出桥梁。我局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与当地办学条件好、社会知名度高、就业实力强的陕西航空技师学院、陕

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衔接,同该村签署了《连心共建、技能帮扶合作备忘录》,意向长期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用工岗位、减免学杂费和落实生活困难补助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合作,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进城务工能力,使其尽快脱贫致富。二是免费开展技能培训。留旗营村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在建筑业工作,受信息闭塞的限制,都没有通过技能等级鉴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意识。针对这个实际,我局协调汉中市建筑机构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深入该村举办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并对该村24名从事瓦工职业的农民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培训和鉴定活动从组织报名、照片采集、培训授课、实操考试和证件发放均不收取农民任何费用。三是结合该村富余劳动力的自身素质特点和所具有的劳动技能特点,坚持一季度提供一次就业信息,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向我市已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进行劳务输出,做到输出数量稳中有升、输出质量不断提高、转移就业收入稳定。去年输出劳动力98人次。

五、关心特困群体,加大帮扶力度。为切实解决特困农户的生活困难,我局全面收集各类扶贫信息,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扶贫工作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一是按“六个一”要求,开展“结对认亲”“互动帮亲”活动。建立帮扶结对贫困户基本情况档案,摸清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素质、经济收入来源、劳动力、致贫原因及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增强结对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局系统每名县级以上干部至少联系帮扶

2户困难党员或群众,每名科级干部至少联系帮扶1户困难党或群众,鼓励一般党员干部参与结亲帮扶活动。二是开展智力帮扶活动。对贫困户采取“思想帮扶”和“资金帮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农户树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自我发展观念,并赠阅《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知识》《农村法律知识问答》等实用书籍。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选择适合的致富项目,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积极为其协调争取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资金扶持。三是开展扶贫“送温暖、献爱心”捐赠和慰问活动。按照自愿奉献的原则,广泛动员引导有关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扶贫村和贫困户捐款捐物。联系市属30个技工学校,共捐款30300元,用于改善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洋县万佳房地产开发公司向该村小学捐赠饮水机8台,解决了师生日常饮水不便的困难;汉中泰鸽家俱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负责人冒雨看望3户贫困群众,并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泰鸽、陕科贸学院、昌海、理舜、寸草心、利生等6家民营企业为该村捐款6000元,用于访贫问苦。2012年春节前夕,在局机关开展了干部救灾募捐献爱心活动,帮助群众过上一个祥和温暖的春节。

2012年,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包村扶贫工作力度,努力把包扶村建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第三篇:延庆县张山营镇龙聚山庄村赵凤利同志事迹材料

独臂探出致富路 荒坡崛起新农村

--延庆县张山营镇龙聚山庄党总支书记赵凤利

赵凤利,男,汉族,1960年10月出生,1986年7月入党,现任延庆县张山营镇龙聚山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获“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建设小康村模范带头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赵凤利,1960年生于北京市延庆县小鲁庄村,16岁那年因一次意外的爆炸事故失去右手,他靠了历久弥坚的抗争力,靠了一种超常的耐力,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1988年,赵凤利经常在外承包工程和家庭养殖,已成了本村的万元户,而那时,他所在的小鲁庄村却穷得快到了崩溃的边缘,群众怨声载道,各项工作陷入瘫痪状态。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觉得“村子兴亡,匹夫有责”,村子穷,党员就有责任去脱贫致富。就这样,赵凤利临危受命,开始了一轮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艰苦奋斗 治穷致富谋发展

村里没钱没物,摆在他前面的是一个烂摊子。为此,他针对本村的实际,制定了“借110国道,南抓工富,北搞果牧,一二年保稳定,三四年抓起步,八九年奔富路”的发展思路,使全村的干部群众看到了发展致富的曙光。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24年中,赵凤利先后创办门窗厂、食品加工厂、龙聚阁餐饮娱乐中心等大小十余家企业和经济实体。他有时也为取得这些成绩而自豪,但这自豪是短暂的,因为他的肩上抗着整个村子,他的脑子装着生他养他的乡村!小鲁庄村距京城80公里,有村民200户,共600口人,其中耕地680亩,山场2600亩。由于该村资源贫乏,基础薄弱,人口分布散乱,村民的住房形成新旧房交错、一家多宅的“空心村”现象,经济得不到发展,环境得不到改善。难道农村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了吗?他深刻认识到,要想带领老百姓走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运用政策,探索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聚心创业 抓住机遇攀高峰

机会总是提供给有准备的人。1999年7月15日,市里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要求,参加会议的赵凤利越听越高兴,会议的内容与他由来已久的想法不谋而合,会议一结束,他就自告奋勇地要求建设新农村。赵凤利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的同时,积极调整用地布局和产业结构,利用村北200亩旧村庄和400亩荒坡地进行改造,建设“龙聚山庄”的新村。

然而,机遇和困难总是相伴而来。刚做完勘测、规划设计,连一栋楼都没盖好,村集体那有限的两百万资金就用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资金、缺经验、缺人才,每一项都是致命的困难。新农村建设中的每项基础配套建设都有过困难与挫折。但他那坚持不懈、积极处事的作风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可以说龙聚山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赵凤利的心血。

2006年,村委会办公楼、会所、超市、老年之家、老年公寓、度假公馆、天然气站、温泉井、公交班车、宽带网等配套设施正式投入使用。夕日寸草不长的荒坡地如今丛林掩荫,村民住进了宽敞的楼房,也聚集了市区居民和周边村镇的村民入住新村。

无私奉献 建设新村为群众

让每个村民都住好房,让每个劳动力都能得到就业--这是赵凤利多年的愿望。

赵凤利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鼓励村民适度超前消费,现在三分之二的村民已迁入社区式的楼房。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赵凤利制定了老人养老和干部退休等一系列福利措施,让32户60岁以上老年夫妇和23名6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免费入住老年之家。而每个星期去老年之家看看,则是他的必修课。赵凤利在担任支部书记24年,只要村里有人生病住院,他都会去看望慰问;村里有老人过世了,他也一定会亲自为他们送行!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根本的原因是农民没有固定收入。为解决村民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岗位,他在新村发展各项产业。如今,本地区千余名农村劳动力分别从事着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建筑工程、运输及商品零售工作,农民实现了工资性收入。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20691元。

赵凤利在24年的时间里,以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忘我服务的情怀,用一只手为村民探出了致富路,在荒坡上建起了一个新农村。

下载留旗营村殷金水同志实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旗营村殷金水同志实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