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置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暂行规定(湖北省

时间:2019-05-12 21:3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安置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暂行规定(湖北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安置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暂行规定(湖北省》。

第一篇:湖北省安置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暂行规定(湖北省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87号 【发布日期】2006-05-12 【生效日期】2006-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安置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暂行规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87号)

第一条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以下简称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助教育(以下简称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安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安置帮教工作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非强制性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促使其融入社会,依靠诚实劳动正常生活的活动。

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问题应当坚持自找就业门路为主,协调安置就业为辅的原则;对刑释解教人员实施引导、帮教应当坚持重点帮教与普遍帮教相结合、结对帮教与社会帮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第三条 刑释解教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不受歧视。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把安置帮教工作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安置帮教的日常工作,指导、协调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对本规定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居民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刑释解教人员家庭,应当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为其生活、劳动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鼓励通过合法途径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安置帮教工作。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经济组织、公民个人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吸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第六条第六条 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服刑、劳动教养人员的特点,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为其回归社会后劳动就业创造条件。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协助和指导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开展对服刑、劳动教养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经参加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合格的服刑、劳动教养人员,有关部门应当依照规定向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培训证书。

第七条第七条 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应当在服刑或劳动教养人员的刑期、劳动教养期满30日前,将《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或《解除劳教人员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分别寄送其原户籍所在地的县(含县级市、省辖市的区,下同)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管地时,应将有关他们服刑、劳动教养期间表现等材料转交其原户籍所在地的县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

其他因减刑、假释、减少劳动教养期限等原因无法提前30日通知的,应当自接到减刑、假释、减少劳动教养期限裁定书后,及时寄发《通知书》。

第八条第八条 县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做好具体的安置帮教工作。

乡镇(街道)司法所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通知刑释解教人员所在地的城市社区居民组织或农村村民委员会及其家属,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第九条第九条 县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

第十条第十条 刑释解教人员应当在离开监管场所30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对没有办理登记手续的,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督促其及时办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刑释解教人员在原户籍所在地以外长期居住,需要由现居住地的乡镇(街道)进行安置帮教的,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应当在7日内,将有关材料转送其现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由该居住地实施安置帮教。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刑释解教人员回农村落户的,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在服刑、劳动教养期间,原承包土地由其亲属承包经营的,由其亲属退还;由村民委员会收回的,村民委员会应按有关规定调剂解决。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鼓励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自主择业。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城市社区居民组织应当积极支持刑释解教人员到社区服务业的岗位上就业,或者通过自主创业、自办实体实现就业。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其他经济实体,符合条件的,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及时核发有关证照。

从事除娱乐业以及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的行业以外的经营业务的,从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一年内减半收取工商管理费。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符合就学、复学、升学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经本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批准其入校学习。

对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或者业余学校的刑释解教人员,符合报考条件的,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准许;符合规定录取标准的,应当予以录取,不得歧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刑释解教人员在服刑、劳动教养前已参加失业保险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后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或恢复有关失业保险待遇,按规定时限在当地就业和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后,领取失业保险金,并按规定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刑释解教人员服刑、劳动教养前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后应当准予其续接养老保险关系,按照新的就业状况核定其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服刑、劳动教养前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与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刑释解教人员服刑、劳动教养前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其重新就业的情况要求其本人及其就业的单位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刑释解教人员服刑、劳动教养前已经退休的,服刑、劳动教养期间停发基本养老金,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后可以按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纳入以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范围;在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的本息可以继承,但遗属不享受相应待遇。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刑事处罚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的工作、工资以及是否享受退休待遇等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刑释解教人员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街道(社区)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对符合条件的,有关部门应当按规定提供保障或者给予救济。

刑释解教人员因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其有法定义务的亲属赡养、扶养或抚养;确有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适当给予临时性补助。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经认定接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达到职工总数40%以上的,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刑释解教人员接收地的公安派出所、城市社区居民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健全帮教组织,落实帮教责任,制定帮教措施,刑释解教人员亲属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帮教工作。

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应当采取走访、约见等方式,加强重点帮教对象的管理,预防或阻止发生新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置帮教工作的检查考评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安置帮教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并要求其及时改正。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侵害刑释解教人员合法权益的,刑释解教人员可以向县以上司法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北省安置帮教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条例

【发布单位】803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2-12-19 【生效日期】1992-12-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安置帮教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条例

(1992年12月19日河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1992年12月19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以下简称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原户籍所在地在本省境内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第三条 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各界及安置单位不得歧视,在就业、就学、晋级、评奖等方面应当与其他公民同等对待。

第四条 第四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负责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的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人事、民政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为其生活、劳动和接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 第五条 劳改机关、劳教机关应当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出监、出所教育,并对其在劳改、劳教期间的表现作出鉴定,填写出监或解教登记表,移交接受地公安机关。

第六条 第六条 刑释、解教人员除留场就业外,均应放回原户籍或直系亲属所在地。当地公安机关凭劳改机关的释放证明书或劳教机关的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给予落户。

刑释人员留场就业的,就业劳改单位所在地公安机关凭省劳改行政主管部门准予留场就业证书,给予落户。

第七条 第七条 刑释、解教人员应当在刑释、解教30日内,持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到接收地公安机关和村(居)民委员会报到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落户等手续。

第八条 第八条 刑释、解教人员原保留公职的,由原单位安置。安置后,工龄、职务和工资待遇按照现行规定重新评定。

第九条 第九条 刑释、解教人员原系城镇无业人员,或者已被原单位开除、除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同其他社会待业人员一样,到其户口所在地进行待业登记。对参加招工考试,考核合格者,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录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营业执照;暂时无业可就的,可以进入人才、劳务市场。

第十条 第十条 刑释、解教人员原是农村户口的,由其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安置。在劳改、劳教期间,口粮田、责任田(山)由其亲属承包经营的,由亲属退还;由村民委员会收回的,由村民委员会调剂解决。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刑释、解教人员在劳改、劳教期间因公致残的,由劳改、劳教单位在刑释、解教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由其有法定义务的亲属赡养或抚养;确实无依靠又无生活来源的,由其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社会救济;在劳改单位已留场就业的,其生活由所在的劳改单位负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刑释、解教人员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业余学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应当准予报考,经考试合格的,应予录取。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刑释、解教人员接收地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帮教组织,落实帮教责任,制定帮教措施,刑释、解教人员的亲属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帮教工作。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安置帮教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并限期改进。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南省安置教育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暂行规定》的决定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南省安置教育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暂行规定》的决定 附:修正本

1994-4-28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http:// 发布日期:1994-4-28

执行日期:1994-4-28

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教育工作,适应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决定对《河南省安置教育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 员的暂行规定》作如下修改和补充:

一、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 保留职工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由原单位安置 ;原单位合并或分立的,由合并或分立单位安置;原单位撤销或破产的,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予以安置。”

二、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 未保留职工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应与其他社 会失业人员一样,经用工单位考核合格,可以录用;对改造表现好,符合下列情 形之一的,经劳动改造机关出具证明,可优先录用……” 第六条第二款、第三款删去。

三、第七条二款合并为一款,修改为:“ 保留职工身份的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由原单位安置;原单位合并或分立的,由合并或分立单位安置;原单位撤销或破 产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安置。”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 保留职工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 养人员的安置,应当符合国家人事和劳动制度的有关规定。”

五、第九条改为第十条,在这一条“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原系 城镇无职业的” 之后增加“ 和未保留职工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九条:“ 对执行本规定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单位 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河南省安置教育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暂行规定》根据本修改决 定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款顺序作相应调整后,重新公布。

河南省安置教育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暂行规定(修正)

(1988年9 月1 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 据1994年4 月28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 <河南省安置教育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暂行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教育工作,维 护社会秩序,以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 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安置教育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的重要措施,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居(村)民 委员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置教育工作的领 导,组织公安、司法、计经委、劳动、人事、教育、民政、农业、粮食、工商行 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安置教育工作。

第三条 安置教育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工作应坚持“给出路”的原则,给予他们参加学习、工作、劳动的机会,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刑 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应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规定,积极自谋职业。

第四条 对改造表现好,又有一定专业知识或者生产技能的刑满释放人员,国家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工作需要,又有增人或者补员指标的,经考核合格,可 以录用。

第五条 保留职工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由原单位安置;原单位合并或分立 的,由合并或分立单位安置;原单位撤销或破产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安置。

安置后的工资待遇,由安置单位根据本人的实际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重新考 核、评定;工龄计算,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未保留职工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应与其他社会失业人员一样,经 用工单位考核合格,可以录用;对改造表现好,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劳动改 造机关出具证明,可优先录用:

(一)原系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或者经考核具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 员,犯一般刑事罪的;

(二)过失犯罪、渎职犯罪的;

(三)初次犯一般刑事罪、罪行轻微、刑期在三年以下的;

(四)服刑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第七条 保留职工身份的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由原单位安置;原单位合并或 分立的,由合并或分立单位安置;原单位撤销或破产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 安置。

第八条 保留职工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应当符 合国家人事和劳动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 凡安排到国家机关、国有或者集体企事业单位的刑满释放人员、解 除劳动教养人员,应服从就业安排;对不服从就业安排的,安置单位不再负责安 置。

凡安排到国家机关、国有或者集体企事业单位的刑满释放人员,一律实行一 年的试用期。

第十条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原系城镇无职业的和未保留职工 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由其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进行就业登记,并与一般 待业人员同样对待,不得歧视。劳动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应按现行政策,广开就 业门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安置。对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的,要鼓励支持,工 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照章发给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原系农业人口的,由其户口所 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接收安置,并与村民同样对待。

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其责任田(山)、自留地(山),一般应由其亲 属继续承包或者经营;没有亲属的,由村民委员会留作机动,以便在其刑满释放 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能得到及时妥善地安置;已被收回的,刑满释放、解除劳动 教养后由村民委员会给予解决。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回村后,没有生产、生活用具的,可由其 亲属帮助解决;没有亲属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帮助解决。

第十二条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在服刑、劳动教养期间,其房 屋和生产、生活用具等合法财产被他人占用的,应归还本人;如有毁损,占用人 应予赔偿。

第十三条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因老、弱、病、残丧失劳动 能力的,由其有法定义务的亲属赡养、扶养或者抚养。确无依靠又无生活来源的,由本人户口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社会救济的有关规定给予解决或者给予适当生活补 助。

第十四条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原系在校学生,凡符合学龄规 定,现实表现好,经考试合格的,应允许复学。

刑满释放人员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应按照《河南 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申请入学,学校应 接收就读。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具有相应学历或者同等学历的,可以按国 家有关规定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其他各类职业学校或者业余学校。

凡符合录取条件的,院校应予录取。

第十五条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户口、粮食关系,按有关规 定办理。

第十六条 劳动改造机关和劳动教养机关应分别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 教养人员在服刑、劳动教养期间的表现作出鉴定,填写出监、解除劳动教养登记 表,移交其安置落户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并做好回访工作。

第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应建 立健全对本单位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帮助教育制度和措施,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帮助解决工作、学习、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做好思想转化工作。

公安机关应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帮助教育工作的指导。

第十八条 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应自觉接受所在单位、当地公 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和居(村)民委员会的帮助教育,加强政策、法律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自尊自爱,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十九条 对执行本规定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 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的问题,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进行解释。

第二十一条 凡过去本省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第四篇:武汉市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

武汉市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

第十九条 已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因服刑或者劳动教养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就业的,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已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在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就业的,可以恢复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企业职工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停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算缴费年限,但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前的个人帐户予以保留,实际缴费年限予以承认;因判刑或者劳动教养被解除劳动关系的,视同缴费年限不予承认。企业职工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达到退休或者退职条件的,在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享受规定的待遇。

企业退休人员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停止发给基本养老金;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按照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纳入以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死亡的,其遗属可以继承个人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的本息,但不享受其他相应待遇。

第二十一条 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要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书面申请;符合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生活特别困难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供临时救助。

第二十二条 企业招用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后,可以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三条 接收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帮教人员,在司法所指导下做好有关帮教工作;发现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应当将恶习深或者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列为重点帮教对象,通过经常性走访、约见谈话等方式加强帮教管理,切实预防或者减少其重新违法犯罪。

第二十五条 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向司法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司法行政部门对投诉、举报事项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对依法属于其他有关部门处理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

第二十六条 对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表现突出的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2月10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 已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因服刑或者劳动教养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就业的,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已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在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就业的,可以恢复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企业职工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停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算缴费年限,但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前的个人帐户予以保留,实际缴费年限予以承认;因判刑或者劳动教养被解除劳动关系的,视同缴费年限不予承认。企业职工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达到退休或者退职条件的,在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享受规定的待遇。

企业退休人员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停止发给基本养老金;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后,按照服刑或者劳动教养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纳入以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在服刑或者劳动教养期间死亡的,其遗属可以继承个人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的本息,但不享受其他相应待遇。

第二十一条 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要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书面申请;符合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生活特别困难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供临时救助。

第二十二条 企业招用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后,可以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三条 接收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帮教人员,在司法所指导下做好有关帮教工作;发现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应当将恶习深或者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列为重点帮教对象,通过经常性走访、约见谈话等方式加强帮教管理,切实预防或者减少其重新违法犯罪。

第二十五条 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向司法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司法行政部门对投诉、举报事项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对依法属于其他有关部门处理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

第二十六条 对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表现突出的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2月10日起施行。

第五篇:重庆市安置帮教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工作实施细则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8-30 【生效日期】1999-08-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安置帮教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工作实施细则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1999年8月30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做好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以下简称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

第三条 第三条 安置帮教工作对象是指:刑释解教3年之内没有生活出路和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

第四条 第四条 刑释解教人员依法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五条 第五条 安置帮教工作目标:使大多数刑释解教人员增强改过自新的信念和就业能力,力争使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率达70%以上,帮教率达90%以上,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第六条 第六条 安置帮教工作职责划分:

(一)监狱、劳教场所对服刑、劳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二)监狱、劳教场所向刑释解教人员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接收单位介绍情况,移交有关档案、材料;

(三)各区县(自治县、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引导、扶助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四)公安派出所、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和各级帮教组织,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落实预防重新犯罪的措施;

(五)区县(自治县、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调小组建议当地公安、检察、法院对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依法从重惩处。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有关部门工作计划之中,统筹安排,齐抓共管。

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协助党委、政府搞好安置帮教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目标,定期部署、检查、考核和表彰。

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个体劳动者协会以及各种社会群团组织要共同关心、支持、参与这项工作。

第八条 第八条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作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对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指导协调;各区县(自治县、市)也应成立相应的协调小组,由一名党委或政府的领导任组长,司法、公安、民政、工商、劳动、财政、税务、工会、共青团、妇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辖区内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协调。

协调小组的职责是:协助党委、政府抓好安置帮教工作,贯彻执行安置帮教工作的有关政策,研究决定安置帮教工作措施,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具体问题。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同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安置帮教工作,并将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有关统计数据及时报送同级协调小组办公室。各区县(自治县、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再将汇总情况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财力,解决好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每年必要的工作经费,对基层的帮教工作也应从财务上给予支持,以保证安置帮教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十条 第十条 监狱、劳教单位对即将回归社会的服刑、劳教人员应加强法律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因地制宜进行就业技能培训。

在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1个月前,监狱、劳教单位应将他们服刑、劳教期间的表现情况及其它有关资料一式二份分别寄送户口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办公室),同时告知刑释解教人员应及时持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证明书到原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及有关证件。

对离开监所3年之内的刑释解教人员,监狱、劳教单位也应建立定期考察和地方反馈制度。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劳动部门要积极协助街道、乡镇党政基层组织对尚未就业的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并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为其就业创造条件。对参加过失业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劳动部门应按规定核发失业救济金。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尚未就业的刑释解教人员依法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和开办其他经济实体的,应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得歧视。并通过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教育他们守法经营,帮助他们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提倡工厂、企业和各种经济实体接收、安置刑释解教人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关部门应对安置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予以表彰,并在生产经营上给予支持,政策上给予优惠。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司法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应做好“过渡性”安置实体的试点工作,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超过企业就业人员30%以上的,由劳动部门核实、地方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民政部门应当积极鼓励街道、居委会兴办的社区服务业或乡镇、村办经济实体吸纳刑释解教人员务工。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的老、弱、病、残等刑释解教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救济。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会同党政基层组织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特别对恶习较深、改造效果较差而且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要加强管理,密切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动去向,力争做到不脱管,不失控。公安派出所应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责任制,与干警工作实绩考核、晋级晋职、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切实挂钩。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乡镇、街道党政基层组织具体负责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由具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分管安置帮教工作。乡镇、街道的司法所和调解组织、共青团、妇联应建立帮教小组,由司法所牵头具体落实帮教工作。公安派出所由一名所领导和村(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共同抓好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落实工作。要把做好安置帮教工作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评选先进的一项重要条件。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全市每两年召开一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表彰会。对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或个人,以及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见义勇为,在当地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表彰。总结表彰会由市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筹备。各区县(自治县、市)可结合实际召开表彰会。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细则适用于全市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实体。军队的刑释解教回归地方人员可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市综合治理委员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湖北省安置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暂行规定(湖北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安置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暂行规定(湖北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