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的管理与监督,规范鉴定评审活动,保证鉴定评审质量,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是指对申请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充装和检验检测的单位(以下统称申请单位),是否符合许可条件所进行的现场技术鉴定和条件审查工作。
第三条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统称许可实施机关)分别确定的,并经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的鉴定评审机构进行。
第四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的实施细则,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实施鉴定评审,为许可实施机关提供准确、客观的鉴定评审结论。
鉴定评审机构对鉴定评审结论负责。
第五条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高效的原则进行。严禁鉴定评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鉴定评审工作中弄虚作假、牟取私利。第六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加强对鉴定评审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对违反规定的及时予以处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鉴定评审工作进行监督。
第二章 鉴定评审机构的确定和人员考核
第七条 许可实施机关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各自所负责实施的许可项目,确定鉴定评审机构。每个许可项目一般不得少于2个鉴定评审机构。
第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10名以上考核合格的鉴定评审人员,且每个评审项目至少有3名鉴定评审人员;
(二)鉴定评审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有5年以上特种设备相关工作经历;
(三)具有必要的办公场所、工作设施、文件资料保存设施等工作条件;
(四)建立与鉴定评审工作项目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工作程序和指南,建立人员管理、文档管理等制度;
(五)具有满足鉴定评审工作需要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鉴定评审机构不得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以及销售活动,不得与被鉴定评审单位存在资产、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利益关系。
承担检验检测机构核准鉴定评审工作的鉴定评审机构,不得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
第九条 申请鉴定评审工作的机构,应当向许可实施机关提交以下资料:
(一)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机构申报表(见附件1);
(二)机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鉴定评审组长人选和鉴定评审人员情况;
(三)机构性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四)质量管理手册;
(五)前条规定的各项制度目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目录;
(六)工作条件及技术能力说明材料等。
第十条
许可实施机关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应当进行实地验证。
第十一条 鉴定评审人员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考核,考核内容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考核大纲进行。考核合格人员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分类见附件2。
第十二条 鉴定评审人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熟悉特种设备安全质量管理,掌握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了解与鉴定评审项目相关的生产、检验检测工作管理要求、工艺流程、检验试验方法;
(三)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与所从事鉴定评审项目相关的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或安全管理工作经历,能够根据鉴定评审情况做出符合性判断。
第十三条 鉴定评审机构聘请鉴定评审人员须签订聘任合同,且聘用期不得少于1年。
鉴定评审人员只能受聘于1个鉴定评审机构。
第三章 鉴定评审工作程序及要求
第十四条
申请单位在取得许可受理后,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鉴定评审机构名单,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
申请单位约请未经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或者鉴定评审机构超范围进行鉴定评审的,其鉴定评审报告无效。
第十五条
申请单位约请鉴定评审,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准备鉴定评审所需的设计文件、产品等,并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以下资料:
(一)《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见附件3);
(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申请书(已签署受理意见);
(三)质量管理手册。
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需要进行型式试验、试生产、试检验检测的,应当在约请前完成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
鉴定评审机构收到约请后,应当对提交的资料进行确认,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当场或者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符合规定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鉴定评审的工作日程安排,并与申请单位商定具体的鉴定评审日期。
鉴定评审机构收到约请后,认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鉴定评审工作或者因其他原因不接受约请的,应当在约请函上签署意见,于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退回提交的资料。
第十七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自约请确定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现场鉴定评审工作。
因申请单位自身原因或者因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造成的鉴定评审迟延,不受上述期限限制。
第十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鉴定评审实施日期的7日前,向约请单位寄发《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见附件4),并抄送许可实施机关及其下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十九条
鉴定评审组一般由3名以上鉴定评审人员组成,最多不得超过5人。现场鉴定评审时,鉴定评审人员应当佩戴鉴定评审人员证件卡(见附件5)。
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第二十条 鉴定评审人员应当与申请单位没有利害关系。
申请单位有正当理由认为鉴定评审组的组成不利于鉴定评审的公正性或者不能保护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时,应当在鉴定评审工作开展前书面向鉴定评审机构提出,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对鉴定评审人员予以重新安排。
第二十一条
鉴定评审工作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并评价是否满足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一般应当在2至3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下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第二十三条
经鉴定评审,发现实际情况与申请资料严重不符,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停止鉴定评审工作,并报告许可实施机关。鉴定评审工作结束时,鉴定评审组确认申请单位不符合规定的条件时,可以向申请单位通报鉴定评审发现的问题,签署《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见附件6),并告知其申诉的权利、途径和申诉的时限。
第二十四条 鉴定评审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鉴定评审记录。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鉴定评审组应当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鉴定评审工作报告、鉴定评审记录及其相关的见证材料,并对鉴定评审工作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五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的20个工作日内出具鉴定评审报告。
鉴定评审结论要求申请单位整改的,自整改结果确认后10个工作日内出具鉴定评审报告。
第二十六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对所使用的鉴定评审资料,包括申请书、申请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鉴定评审记录、鉴定评审报告等,妥善保存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第二十七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加强对鉴定评审工作的管理,确保鉴定评审工作能够按照鉴定评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准将鉴定评审工作转给其他机构进行;
(二)不准聘用无资格的人员进行鉴定评审工作;
(三)不准对接受约请的申请单位进行有偿咨询;
(四)不准利用鉴定评审之机盗取或者泄漏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
(五)不准超出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鉴定评审费用;
(六)不准参与申请单位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七)不准借鉴定评审之机推销产品;
(八)不准借鉴定评审之机要求申请单位将型式试验、监督检验、无损检测等工作委托本机构进行。
(九)不准违反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擅自增加或者减少鉴定评审内容,擅自提高或者降低鉴定评审要求;
(十)不准超出确定的范围从事鉴定评审工作,或者不按照受理的许可项目进行鉴定评审。
第二十九条 鉴定评审人员在从事鉴定评审工作时,应当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准接受申请单位赠送的任何有价证券、礼品和现金;
(二)不准要求申请单位报销应当由个人支付的票据;
(三)不准参加任何由申请单位付费的经营性娱乐活动;
(四)不准以个人名义向约请的申请单位提供有偿咨询;
(五)不准泄露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
(六)不准参与申请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七)不准借评审之机推销产品。
第三十条
申请单位对鉴定评审工作有异议时,可以向许可实施机关申诉。许可实施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申请单位。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主动接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许可实施机关或者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派代表赴现场监督鉴定评审工作过程,但不得参与鉴定评审工作,影响鉴定评审结论。
第三十三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现鉴定评审行为违反有关规定时,应当及时向许可实施机关报告。
第三十四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将本年度的鉴定评审工作总结上报相应的许可实施机关。
第三十五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定期组织或委托有关单位对鉴定评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对每个鉴定评审机构的监督抽查,一般每2年不少于1次。
第三十六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在受理许可申请时,向申请单位发送鉴定评审工作征求意见表,以便了解、分析、改进鉴定评审工作,查处有关违规行为。
第三十七条
鉴定评审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办公地址、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等发生变更,以及鉴定评审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在30日内向相关许可实施机关备案。
第三十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许可实施机关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停止鉴定评审工作:
(一)鉴定评审工作质量低劣,或者鉴定评审工作中出现较大失误,并引起严重后果的;
(二)出具失实鉴定评审报告的;
(三)鉴定评审机构不再符合规定条件或者抽查不合格的;
(四)从事影响鉴定评审工作公正性活动的;
(五)未按照规定时限实施鉴定评审工作的;
(六)未按照规定报告年度鉴定评审工作总结,或者鉴定评审机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及时向许可实施机关备案的。
鉴定评审机构违反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参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鉴定评审人员在鉴定评审工作中违反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鉴定评审机构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处理结果报告许可实施机关。
许可实施机关发现鉴定评审人员有违规行为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督促鉴定评审机构加强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对鉴定评审机构和鉴定评审人员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停止鉴定评审机构和鉴定评审人员的鉴定评审工作。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境外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四十一条 鉴定评审收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资料下载: 附件1.doc 附件2.doc 附件3.doc 附件4.doc 附件5.doc 附件6.doc
第二篇:03、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的管理与监督,规范鉴定评审活动,保证鉴定评审质量,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是指对申请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充装和检验检测的单位(以下统称申请单位),是否符合许可条件所进行的现场技术鉴定和条件审查工作。
第三条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统称许可实施机关)分别确定的,并经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的鉴定评审机构进行。
第四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的实施细则,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实施鉴定评审,为许可实施机关提供准确、客观的鉴定评审结论。
鉴定评审机构对鉴定评审结论负责。
第五条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高效的原则进行。严禁鉴定评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鉴定评审工作中弄虚作假、牟取私利。第六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加强对鉴定评审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对违反规定的及时予以处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鉴定评审工作进行监督。
第二章 鉴定评审机构的确定和人员考核
第七条
许可实施机关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各自所负责实施的许可项目,确定鉴定评审机构。每个许可项目一般不得少于2个鉴定评审机构。
第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10名以上考核合格的鉴定评审人员,且每个评审项目至少有3名鉴定评审人员;
(二)鉴定评审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有5年以上特种设备相关工作经历;
(三)具有必要的办公场所、工作设施、文件资料保存设施等工作条件;
(四)建立与鉴定评审工作项目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工作程序和指南,建立人员管理、文档管理等制度;
(五)具有满足鉴定评审工作需要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鉴定评审机构不得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以及销售活动,不得与被鉴定评审单位存在资产、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利益关系。
承担检验检测机构核准鉴定评审工作的鉴定评审机构,不得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
第九条
申请鉴定评审工作的机构,应当向许可实施机关提交以下资料:
(一)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机构申报表(见附件1);
(二)机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鉴定评审组长人选和鉴定评审人员情况;
(三)机构性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四)质量管理手册;
(五)前条规定的各项制度目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目录;
(六)工作条件及技术能力说明材料等。
第十条
许可实施机关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应当进行实地验证。
第十一条 鉴定评审人员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考核,考核内容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考核大纲进行。考核合格人员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分类见附件2。
第十二条
鉴定评审人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熟悉特种设备安全质量管理,掌握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了解与鉴定评审项目相关的生产、检验检测工作管理要求、工艺流程、检验试验方法;
(三)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与所从事鉴定评审项目相关的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或安全管理工作经历,能够根据鉴定评审情况做出符合性判断。
第十三条
鉴定评审机构聘请鉴定评审人员须签订聘任合同,且聘用期不得少于1年。
鉴定评审人员只能受聘于1个鉴定评审机构。
第三章 鉴定评审工作程序及要求
第十四条
申请单位在取得许可受理后,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鉴定评审机构名单,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
申请单位约请未经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或者鉴定评审机构超范围进行鉴定评审的,其鉴定评审报告无效。
第十五条
申请单位约请鉴定评审,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准备鉴定评审所需的设计文件、产品等,并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以下资料:
(一)《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见附件3);
(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申请书(已签署受理意见);
(三)质量管理手册。
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需要进行型式试验、试生产、试检验检测的,应当在约请前完成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
鉴定评审机构收到约请后,应当对提交的资料进行确认,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当场或者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符合规定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鉴定评审的工作日程安排,并与申请单位商定具体的鉴定评审日期。
鉴定评审机构收到约请后,认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鉴定评审工作或者因其他原因不接受约请的,应当在约请函上签署意见,于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退回提交的资料。
第十七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自约请确定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现场鉴定评审工作。
因申请单位自身原因或者因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造成的鉴定评审迟延,不受上述期限限制。
第十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鉴定评审实施日期的7日前,向约请单位寄发《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见附件4),并抄送许可实施机关及其下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十九条
鉴定评审组一般由3名以上鉴定评审人员组成,最多不得超过5人。现场鉴定评审时,鉴定评审人员应当佩戴鉴定评审人员证件卡(见附件5)。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第二十条
鉴定评审人员应当与申请单位没有利害关系。申请单位有正当理由认为鉴定评审组的组成不利于鉴定评审的公正性或者不能保护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时,应当在鉴定评审工作开展前书面向鉴定评审机构提出,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对鉴定评审人员予以重新安排。
第二十一条
鉴定评审工作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并评价是否满足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一般应当在2至3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下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第二十三条
经鉴定评审,发现实际情况与申请资料严重不符,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停止鉴定评审工作,并报告许可实施机关。
鉴定评审工作结束时,鉴定评审组确认申请单位不符合规定的条件时,可以向申请单位通报鉴定评审发现的问题,签署《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见附件6),并告知其申诉的权利、途径和申诉的时限。
第二十四条
鉴定评审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鉴定评审记录。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鉴定评审组应当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鉴定评审工作报告、鉴定评审记录及其相关的见证材料,并对鉴定评审工作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第二十五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的20个工作日内出具鉴定评审报告。
鉴定评审结论要求申请单位整改的,自整改结果确认后10个工作日内出具鉴定评审报告。
第二十六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对所使用的鉴定评审资料,包括申请书、申请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鉴定评审记录、鉴定评审报告等,妥善保存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第二十七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加强对鉴定评审工作的管理,确保鉴定评审工作能够按照鉴定评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准将鉴定评审工作转给其他机构进行;
(二)不准聘用无资格的人员进行鉴定评审工作;
(三)不准对接受约请的申请单位进行有偿咨询;
(四)不准利用鉴定评审之机盗取或者泄漏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
(五)不准超出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鉴定评审费用;
(六)不准参与申请单位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七)不准借鉴定评审之机推销产品;
(八)不准借鉴定评审之机要求申请单位将型式试验、监督检验、无损检测等工作委托本机构进行。
(九)不准违反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擅自增加或者减少鉴定评审内容,擅自提高或者降低鉴定评审要求;
(十)不准超出确定的范围从事鉴定评审工作,或者不按照受理的许可项目进行鉴定评审。
第二十九条
鉴定评审人员在从事鉴定评审工作时,应当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准接受申请单位赠送的任何有价证券、礼品和现金;
(二)不准要求申请单位报销应当由个人支付的票据;
(三)不准参加任何由申请单位付费的经营性娱乐活动;
(四)不准以个人名义向约请的申请单位提供有偿咨询;
(五)不准泄露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
(六)不准参与申请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七)不准借评审之机推销产品。
第三十条
申请单位对鉴定评审工作有异议时,可以向许可实施机关申诉。许可实施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申请单位。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主动接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三十二条
许可实施机关或者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派代表赴现场监督鉴定评审工作过程,但不得参与鉴定评审工作,影响鉴定评审结论。
第三十三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现鉴定评审行为违反有关规定时,应当及时向许可实施机关报告。
第三十四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将本的鉴定评审工作总结上报相应的许可实施机关。
第三十五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定期组织或委托有关单位对鉴定评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对每个鉴定评审机构的监督抽查,一般每2年不少于1次。
第三十六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在受理许可申请时,向申请单位发送鉴定评审工作征求意见表,以便了解、分析、改进鉴定评审工作,查处有关违规行为。
第三十七条
鉴定评审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办公地址、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等发生变更,以及鉴定评审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在30日内向相关许可实施机关备案。
第三十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许可实施机关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停止鉴定评审工作:
(一)鉴定评审工作质量低劣,或者鉴定评审工作中出现较大失误,并引起严重后果的;
(二)出具失实鉴定评审报告的;
(三)鉴定评审机构不再符合规定条件或者抽查不合格的;
(四)从事影响鉴定评审工作公正性活动的;
(五)未按照规定时限实施鉴定评审工作的;
(六)未按照规定报告鉴定评审工作总结,或者鉴定评审机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及时向许可实施机关备案的。
鉴定评审机构违反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参照前款规定处理。第三十九条
鉴定评审人员在鉴定评审工作中违反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鉴定评审机构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处理结果报告许可实施机关。
许可实施机关发现鉴定评审人员有违规行为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督促鉴定评审机构加强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对鉴定评审机构和鉴定评审人员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停止鉴定评审机构和鉴定评审人员的鉴定评审工作。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境外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四十一条
鉴定评审收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北京市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规范鉴定评审活动,保证鉴定评审质量,依据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和《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以下简称“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满足《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开展鉴定评审工作,对鉴定评审结论负责。
鉴定评审工作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高效的原则进行,严禁在鉴定评审中弄虚作假、牟取私利。
第三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主动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应将鉴定评审程序、鉴定评审细则等材料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备案。
第二章 鉴定评审机构和人员的条件
第四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10名以上考核合格的鉴定评审人员,且每个评审项目至少有3名鉴定评审人员。
(二)鉴定评审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有5年以上特种设备相关工作经历。
(三)具有必要的办公场所、工作设施、文件资料保存设施等工作条件。
(四)建立与鉴定评审工作项目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工作程序和指南,建立人员管理、文档管理等制度。
(五)具有满足鉴定评审工作需要的相应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
(六)不得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以及销售活动,不得与被鉴定评审单位存在资产、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利益关系。
第五条 鉴定评审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熟悉特种设备安全质量管理,掌握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了解与鉴定评审项目相关的生产、检验检测工作管理要求、工艺流程、检验试验方法。
(三)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与所从事鉴定评审项目相关的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或安全管理工作经历,了解国家和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相关规定,能够根据鉴定评审情况做出符合性判断。
机电类鉴定评审人员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具有电气或机械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国家承认的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或者具有电气或机械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国家承认的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
(四)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压力管道安装单位鉴定评审组长由具有3年以上评审经历的人员担任。
(五)不参与特种设备生产和维护保养等经营性活动,能够保守被评审单位的商业秘密。
(六)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七)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作风正派。
(八)符合《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等其他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三章 鉴定评审人员的聘用
第六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鉴定评审人员申报的依据、条件、程序、提交材料及其他要求。
第七条 申请从事鉴定评审工作的人员,可以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两种方式申报。在职的人员,需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并推荐(鉴于鉴定评审工作需要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非在职人员(含退休人员等),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的方式报名。申请人员只能申报一个鉴定评审机构,对申报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由鉴定评审机构推荐,参加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考核。对于不合格的,应书面告知理由。
第九条 考核合格人员,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鉴定评审机构与其签署聘用协议后,将其纳入鉴定评审人员专家库。
第十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完善鉴定评审人员管理制度规定,加强对鉴定评审人员的管理。
第四章 鉴定评审工作程序及要求
第十一条 申请单位应当在取得许可受理后,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
第十二条 鉴定评审机构收到约请后,应当对提交的资料进行确认,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齐补正的全部内容;符合规定的,应当与申请单位商定具体的鉴定评审日期,作出鉴定评审的工作安排。
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抽取选定鉴定评审人员。
鉴定评审机构应完善鉴定评审人员随机抽取机制,采取信息化等手段,确保鉴定评审人员抽取工作的公开、公正和随机。
第十四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鉴定评审实施日期的7日前,向约请单位寄发《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并抄送市局及相应区县局、分局。
第十五条 鉴定评审工作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工作程序应包括预备会议、首次会议、现场巡视、现场评审、情况汇总、交换意见、总结会议等。
第十六条 鉴定评审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鉴定评审记录。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鉴定评审组应当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鉴定评审工作报告、鉴定评审记录及其相关的见证材料,并对鉴定评审工作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七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实施现场评审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出具鉴定评审报告,送交行政机关。
第十八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鉴定评审时,向申请单位发送鉴定评审工作征求意见表,以便了解、分析、改进鉴定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加强对鉴定评审工作的管理,确保鉴定评审工作能够按照鉴定评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准将鉴定评审工作转给其他机构进行。
(二)不准聘用无资格的人员进行鉴定评审工作。
(三)不准对接受约请的申请单位进行有偿咨询。
(四)不准利用鉴定评审之机盗取或者泄漏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
(五)不准超出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鉴定评审费用。
(六)不准参与申请单位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七)不准借鉴定评审之机推销产品。
(八)不准借鉴定评审之机要求申请单位将型式试验、监督检验、无损检测等工作委托本机构进行。
(九)不准违反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擅自增加或者减少鉴定评审内容,擅自提高或者降低鉴定评审要求。
(十)不准超出确定的范围从事鉴定评审工作,或者不按照受理的许可项目进行鉴定评审。
第二十条
鉴定评审人员从事鉴定评审工作时,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准接受申请单位赠送的任何有价证券、礼品和现金。
(二)不准要求申请单位报销应当由个人支付的票据。
(三)不准参加任何由申请单位付费的经营性娱乐活动。
(四)不准以个人名义向约请的申请单位提供有偿咨询。
(五)不准泄露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
(六)不准参与申请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七)不准借评审之机推销产品。
(八)应当与申请单位没有利害关系。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可以派代表赴现场监督鉴定评审工作过程,但不得参与鉴定评审工作,不影响鉴定评审结论。
第二十二条 申请单位对鉴定评审过程、结论有异议时,可以向鉴定评审机构书面提出。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予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申请单位。
申请单位对鉴定评审机构的调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书面提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予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申请单位。
第二十三条 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发现鉴定评审行为违反有关规定时,应当及时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局或市局委托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对鉴定评审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抽查。
第二十五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将本的鉴定评审工作总结报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第六章 附则
本办法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在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宣贯会上的讲话
在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宣贯会上的讲话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宣贯会是总局第一次召开的有关鉴定评审工作的会议。鉴定评审工作关系到能不能通过行政许可真正实现安全把关的客观效果,关系到能否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行政许可新机制,也关系到政府在行政许可这项工作上的形象。因此, 这次会议对于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严格准入,坚持从源头把关,实施依法行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上实行行政许可的意义和责任 2003年国务院颁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这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条例》确定了两项基本制度,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对特种设备安全实行行政许可,这是对包括安全产品在内的政府管理最严厉的一个管理措施和手段。国际上对安全产品有很多管理方式,比如,政府或者有关机构提出安全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企业采取自我声明的方式,遵循标准,保证产品符合要求;再比如,政府不直接干预,而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产品实施公正检验、认证;还有,就是政府用行政的手段实行许可,产品要进入市场,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准入资格,这是政府对涉及人身安全的事项实施的最严格的一种管理方式。为什么对特种设备实行这么严格的管理方式呢?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源头上看,特种设备是产品,而且是涉及人身安全,甚至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产品,事关重大;第二,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不是所有八类设备在主要工业国家都实行行政许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法制还不完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装备水平都比较低下, 与工业化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要采取一种适合自己国情,能够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这就是行政许可。国务院的决定,体现了对人民、对社会极其负责的态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条例》确立的这项基本制度能否实施好,要靠承担这项任务的国家质检总局及县以上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靠行政许可执行者的规范运作、创新思路和务实工作。行政许可既是国务院赋予我们的一项权利, 同时又是我们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牢固树立依法履行职责的责任意识。
二、设立鉴定评审机构并依托其完成行政许可工作,是行政许可改革创新的尝试和探索行政许可的主体是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但是, 是否行政许可的全过程都由政府的公务人员去完成,这是一个我们长期思考、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 也是我们近一年多来进行改革创新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情况是什么呢? 首先,政府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严格的准入实行安全把关,最大程度地实现安全;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政府现在研究的一个主题是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在安全监察工作范围日益增大、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公务员总量不断精简的情况下,要能够通过一些不改变行政主体、不改变责任主体的方式,完成由政府部门应该完成的行政许可工作,这就是我们的任务。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创新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有效、高效、公正、便利”,有效就是要把关到位,高效就是要工作机制运转协调,公正就是要透明、廉明、客观,便利就是要方便申请人。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把最重要的审查环节交给鉴定评审机构去完成,批准仍然是政府,监督包括两层含义,既对企业通过把关进行监督,又对鉴定评审机构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改革的目标,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行政许可新的工作机制,这项工作仍然在探索过程中,现在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这次会议是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
《中国有色建设》在《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宣贯会上的讲话2005年第3期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创新没有www.xiexiebang.com 改变行政许可的性质,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仍然是政府部门,行政许可的责任主体也仍然是政府部门,对鉴定评审机构进行委托、管理、监督并对其工作负责,只是改变了行政许可的方式。改革虽然没多长时间,但已经产生了初步成效,应该对前一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尤其是要把管理与监督规则宣贯好。
三、鉴定评审工作是许可工作规范实施的重要环节鉴定评审工作是许可工作规范实施的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讲,鉴定评审工作是行政许可的关键环节。一是从性质上看,鉴定评审是行政许可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行政许可审批的依据,发不发证、什么时候发证、在什么条件下发证、发什么项目的证,都要根据鉴定评审结论来决定;二是从作用上看,鉴定评审是行政许可工作的技术支撑,申请单位的资源条件、质保体系、产品安全性能等都需要鉴定评审机构去审核;三是从效果上看,关系到政府部门在行政许可方面的工作形象,这项工作搞得好不好, 工作质量高不高,跟鉴定评审机构有关,也直接关系到总局、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对外形象。为此,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鉴定评审机构作为行政许可组成部分的安全把关意识。
所谓安全把关,对鉴定评审机构来说,实际上就是按照国家的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申请的相对人进行客观评价、公证评价,如果存在问题,一定要发现问题,并且要能反映问题,而且能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这就是把关。二要建立一种积极服务的意识。安全把关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保安全,即保证产品的安全质量,生产出符合安全质量要求的产品;第二是促进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绝不能把赢利作为鉴定评审机构的首要任务。在把关的同时,应该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三是要树立公正廉明的意识。公生明,廉生威,鉴定评审工作是行政许可工作的组成部分,承担了行政机关委托的任务,就不能干任何有违于公证性的其他事情。四是要强化承担责任的意识。
《规则》经过总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既规定了鉴定评审机构的职责,也明确了政府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要求,比如说报告制度、抽查制度、对存在问题的处理制度,还包括将来我们要建立的通报制度。今年总局要安排对一部分鉴定评审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这项工作要坚持下去,做的好的充分肯定,并给予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大的支持力度,做的不行的要通报批评,必要时取消委托,通过法律程序追究责任。今天通过宣贯,要真正把鉴定评审工作乃至整个许可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转起来。现在已经做了,下一步要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有些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还可以再研究一下,比如工作机制问题,过去是政府官员审查,收一定量的发证费用,这些费用都进财政,因此这种工作机制容易保证实现公证性;而现在的情况有区别,机制上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我们委托鉴定评审机构来共同实施行政许可,也要求你们能够规范工作;我们诚挚地希望你们把鉴定评审工作高质量地承担起来,也期待着通过与我们共同努力,把国务院赋予我们的职责真正落到实处,规范、客观、务实、高效地运作起来。请各省(区、市)的同志们回去以后,传达好、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按照总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鉴定评审工作。会服务内容和形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协会工作要根据政府职能改革和企业改革的进程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坚持双向服务宗旨,与政府同步,与企业同心,当好政府的助手,积极完成政府和上级协会交办的各项工作,并与他们密切联系,及时请示汇报,同时为会员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做到政府(领导)与会员单位都满意,以便得到他们的关注和支持。协会将继续加强对各分支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各分支机构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按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各分支机构的作用。2006年做好协会六届理事会换届改选的筹备工作,为2007年上半年开好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做好准备。(八)办好协会刊物办好协会刊物《中国有色建设》和《简讯》,扩大稿源,提高质量,把刊物办得生动,使其真正成为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大家的园地,把广大会员团结在协会的周围,为有色行业建设领域的发展做好工作。
第五篇: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程序
3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程序
3.1 评审预备会议
鉴定评审组到达后,召开由鉴定评审组成员和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的预备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协商鉴定评审工作安排;
(2)协商首次会议时间、参加人员的范围和会议程序
3.2 评审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由鉴定评审组组长主持,参加人员包括鉴定评审组全体成员,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起重机械质保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其他相关人员等。
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1)参加首次会议人员签到;
(2)人员熟悉、评审流程和情况介绍;
a评审组组长介绍评审组成员;
b公司领导领导介绍企业有关人员;
c评审组组长说明鉴定评审的工作依据、日程安排、评审内容和要求,鉴定评审纪律,鉴定评审组人员分工。
d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领导讲话(由该部门代表决定)
e总经理发言。
3.3 现场巡视
首次会议后,评审组现场巡视与受理的许可项目有关的部门、场地、设施和设备。其重点是材料库、配件库、焊材库,加工设备(预制设备)、安全部件与主要零部件的检验设备、起重与必备的工装设施、组焊(施工、组装)现场,调试、装配、其他特殊试验场地和设备及各工序情况等。
3.4 评审组分组评审
评审组分2~3个组进行检查,采取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实际检查、座谈和交流、设备安全性能抽查检验等方式,检查人员与公司陪审人员就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
3.5鉴定评审情况汇总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鉴定评审组组长与鉴定评审人员交流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将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形成《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
3.6交换鉴定评审意见
鉴定评审组与公司领导层及质量保证体系有关责任人员就鉴定评审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双方交换意见后,在《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上签字确认。
3.7 评审末次会议
由鉴定评审组组长主持,鉴定评审组全体成员,市质监局领导,公司负责人、质量保证体系有关责任人员参加。
会议内容如下:
(1)参加末次会议的人员签到;
(2)鉴定评审组组长代表鉴定评审组介绍鉴定评审工作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讲话;
(4)公司领导发言。
3.8鉴定评审工作报告
现场鉴定评审结束后,鉴定评审组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鉴定评审工作报告,做出鉴定评审结论意见。
鉴定评审结论意见分为“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需要整改”。
(1)全部满足许可条件,鉴定评审结论意见为“符合条件”。
(2)申请单位的现有部分条件不能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规定,但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整改工作,并满足相关许可条件,鉴定评审结论意见为“需要整改”。
(3)申请单位(换证)发现有以下问题时,鉴定评审结论为“不符合条件”: a 发生涂改、伪造、转让或出卖特种设备许可证,向无特种设备许可证单位出卖或非法提供质量证明文件;
b不按照规定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检验机构实施监督检验,经责令整改仍未改正:
c 产品(设备)发生严重安全性能问题(事故);
d 换证鉴定评审的其他重点项目存在严重不符合。
3.9整改
鉴定评审结论意见为“需要整改”时,申请单位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在整改工作完成后将整改报告和整改见证资料提交鉴定评审机构。
3.10 整改情况确认
鉴定评审机构收到申请单位寄送的整改报告和整改见证资料后,评审组对整改报告和整改见证资料进行确认,并出具整改情况确认报告,必要时应当安排鉴定评审人员进行整改情况现场确认。鉴定评审机构在进行整改情况现场确认前,应当报告许可实施机关。
整改情况确认符合条件的,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结论为“经整改后符合条件”。申请单位在6月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经整改情况确认仍不符合条件,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结论为“不符合条件”。
3.11 鉴定评审报告
现场鉴定评审及整改确认结束后,省特检院及时汇总鉴定评审报告以及整改确认报告等,出具《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报告》,形成综合材料,报送受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