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瓷风韵 文化龙泉(解说词)(改)

时间:2019-05-12 21:2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剑瓷风韵 文化龙泉(解说词)(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剑瓷风韵 文化龙泉(解说词)(改)》。

第一篇:剑瓷风韵 文化龙泉(解说词)(改)

剑瓷风韵 文化龙泉

——龙泉文化建设专题片

解说词

“诗画江南最高峰,烟雨瓯江第一城。”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历为“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素有“处州十县好龙泉”之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中国生态第一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市域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8.7万,辖三个街道八镇八乡444个行政村。

龙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是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文明城市。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传承千年,驰名世界;龙泉香菇文化源远流长,著称于世。唐宋以来,龙泉英才俊贤辈出,宋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观。宋代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叶适,思想博大精深,成为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的源头活水;南宋龙泉诗人叶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传为千古绝唱。

近年来,龙泉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市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力推手,明确提出要把龙泉建设成为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增强市域软实力,倾力打造“活力龙、幸福泉”,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浙闽赣边际区域中心,全面实现小康。

【标题一】夯实基础 完善设施

龙泉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成效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经多年努力,目前已构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遍布城乡的文化场所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权益的幸福空间。

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建成以人民公园文化广场、欧冶子公园、青瓷文化创意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落成的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均达到国家一级馆馆舍建设标准和功能要求。建成龙泉青瓷博物馆和龙泉宝剑博物馆两个特色博物馆,其中龙泉青瓷博物馆占地30亩,投资1.03亿元,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已于2009年开放。龙泉香菇博物已完成前期,即将动工兴建。

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村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市100%的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85%以上的村庄建有文化活动场所,53%的乡镇成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2个、示范社区1个,文化示范户44户。

【标题二】繁荣文化 彰显特色

近年来,龙泉市大力挖掘地方人文资源,提炼具有龙泉特色的青瓷文化、宝剑文化、香菇文化、龙舟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龙灯文化等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以“一乡一品”为载体,如火如茶开展送文化、种文化、展文化、管文化等文化惠 2

民工程。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盛宴。登山节、端午龙舟节、浙闽革命老区文化节、竹垟畲族“三月三”歌会、龙庆景毗邻乡村香菇节等大型文体节庆活动篷勃开展,形成品牌;八都元宵踩街、安仁板龙灯会、溪口布龙、石马抢灯、宝剑祭祖、小梅中秋拉缆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接二连三,广受欢迎;文学创作、摄影比赛、书画展览、歌舞表演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蔚然成风,影响日盛。开展“幸福龙泉”、“红旗飘扬”、“一路红歌一路情”等主题送文化下乡、进社区企业巡回演出,送电影下乡每年超千场。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每年千余件作品在地级以上发表、出版、获奖、展出、演出,“望海楼”杯海内外诗词大赛一等奖,小品《有意义的事》获全国曹禺杯百优小品大赛银奖;龙泉原生态歌曲《啰啰唻》参加在西安举行的中国首届原生态歌曲大赛并获优秀奖,参加首届中国民歌节获最佳风格奖、最佳表演奖;摄影、书画等作品频频入选国际、全国展览或大赛获奖,充分凸显龙泉区域文化鲜明特色和人文气质。

【标题三】守护遗产 传承文脉

龙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以剑瓷文化为代表的深厚文化遗产。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龙泉市级文保单位35处。一批极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的古民居、古窑址、古街区、古廊桥等,纳入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有效保护。大窑龙泉窑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宋、元、明青瓷烧制中心,在 3

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芳野浙大分校旧址曾家大屋,见证竺可桢、郑晓沧、孟宪承、谷超豪等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这里任教或求学的一段特殊历史„„

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镌刻龙泉人的智慧与文化个性,延续文脉。2006年6月,传承1700多年、以“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和开片控制”等为特色的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传承2500多年、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成为剑中之魁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双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首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上升到国际保护的平台,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此外,香菇砍花技艺、菇民防身术、开天门、炼火、高机与吴三春传、龙泉窑的传说等8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龙泉龙舟安仁板龙等26项列入丽水市级“非遗”名录,54项列入龙泉市级“非遗”名录。

如今,龙泉人忠实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开放地走向世界。龙泉市通过建立非遗保护机构,建立非遗名录体系,编制传承保护规划,加强传承人队伍梯队建设,设立传承人终身成就奖,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和传承教学基地、创建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辑非遗丛书,建设非遗主题馆、举办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等系列措施,使各类非遗项目得以较好的保存、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与此同时,先后举办“中国意境”——人类非遗龙泉青瓷巴黎展,再次演绎“雪拉同”的美丽传说;“精彩世博• 4

千古瓷韵”活动,向世界各国民众尽展龙泉元素。

【标题四】活跃市场 提升产业

近年来,龙泉市十分注重文创型经济的发展,把青瓷宝剑文化产业确定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成立龙泉青瓷宝剑产业保护与发展局,加强青瓷宝剑行业、产业管理。2010年青瓷宝剑文化产业企业数发展到360余家,年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年销售额9.7亿元,年税收1.8千万元,从业人员15000余人。青瓷宝剑苑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龙泉青瓷城和中华宝剑文化园正在规划和建设中。其中,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为浙江省首批四十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之一。

文化市场繁荣。市内建有游泳馆、保龄球、乒乓球、台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体育健身经营场所10家;舞蹈、音乐、美术等文体培训场所10余家;KTV、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42家。体育彩票、健身器材等稳步发展。

文化旅游业加速。上垟青瓷文化园、宝溪龙窑群、曾芹记古窑坊等地打造成为省级非遗精典旅游景区;昴山佛教观光旅游景区即将建成开放;开天门、炼火、木偶戏等特色民俗表演队伍深受群众喜爱,逐渐形成市场。

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坚持“繁荣”与“管理”两手抓,实施一整套科学的文化市场管理办法,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等主题宣传活动,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形成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构建项目齐全、布局合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健康发展格局。

【标题五】培育队伍 推动交流

一直以来,龙泉市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文化队伍支撑体系。建立市、乡、村三级文化人才库,不断加强对文化员、文化管理员、业余文艺骨干队伍的培训,提升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全市各乡镇街道都配备文化员,建立农村文化管理员队伍,从而形成一支业务熟练、安心稳定的乡、村文化管理队伍,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文化基层单位成为文化事业发展中坚力量。它们发挥职能,履行职责,建立下乡辅导制度,文化专业干部担起全市业余文艺团队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并积极参与全市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和演出。与此同时,还建立“幸福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

民间业余文艺社团日益发展壮大。现有浙南明珠艺术团、教师合唱团、百花越剧团、小百花婺剧团、老年艺术团、老年体协文艺宣传队、乡音乐队等市级业余文艺社团10余支;全市乡村建有腰鼓队、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舞蹈队、民乐队、龙舟队等业余文艺队伍1018支,共21998人;文艺界组建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电影、电视、文化研究、诗词楹联、演讲与朗诵、学生写作、盆景、根雕奇石、收藏、集邮、古建筑工艺等文艺协会22个,人数近2000人。

特色文化队伍建设明显加强。龙泉市建立市校合作平台,联合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丽水学院等院校为青瓷宝剑传承人、艺人提供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提升工艺水平。

文化走亲活动成为常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6

推动文化交流。先后举办国际陶艺家龙泉采风活动、名家写名瓷、龙泉论剑、中国摄影家大pk、国际民间艺术大巡游、浙闽两省六乡镇文艺汇演、畲族歌会、龙泉青瓷巴黎展,参加中韩、中日、中澳文化交流,龙泉青瓷参加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展等活动,促进文化多样性交流,宣传推广龙泉特色文化。

龙泉文化植根这块古老而年轻、辽阔而神奇的土地,形成鲜明个性和气质,并递代传承,不断创新、发展与繁荣,散发独特的魅力和活力。相信在龙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龙泉文化之花在新时期定将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光彩夺目!

第二篇: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艺精雕塑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

泥土在与手掌的配合下下,反复调整和塑形,变成一件件具有生命力的胚胎。

在一双双纤纤巧手下,飞舞着各色图案,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在一颗颗虔诚的心中,怀揣着明日的憧憬。

火土致济,瓷器乃成。

烧炉里的火熊熊燃烧,跳跃的火苗,清晰的闪耀着匠人的汗水。

你会惊讶1300度火的淬炼,它们怎么会把每一个瓷器胚胎都烧得里外通透,叫人忘掉原本的模样。

每一次入窑烧制都恰似与火之间的博弈,造就了瓷器别致,独一无二的美。

看着烧好的瓷器被人一摞一摞地递出来,给人以各式美感,细腻晶莹,如晓月清空。

又或者具有古朴,庄严,沉静之美,震撼心灵,以及现代创新俏皮之美。

既是精巧观赏的物件,供人欣赏,高阁束之。

亦是寻常百姓家中的日常用品,随处可见。

历史不断发展,但是却没有埋没这门技艺,它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让世界之人无不赞叹古人的智慧,亦让今人觉得美轮美奂,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瑰宝之一的闽清古窑,它于宋元两代,共发现遗址五处,专烧青白瓷,胎质坚细,造型多样,纹饰较丰富,釉星浅灰色,青的色调少,具有福建地区特色。

生命犹如一抔黄土,经过烈火的燃烧次次锤炼、日复一日,每一场历练都是奔向涅槃的节点,一次次塑造出新的生命的意义,塑造更坚毅的意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蜕变,磨练出生命的本色,这也是生命的美。

第三篇:解说词-( (改)

老君镇七里坪村小均衡教育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老君镇七里坪村小检查指导工作!我是今天的解说员。

七里坪村小始建于1913年,总占地面积约4580㎡,其中运动场面积1052㎡(生均12.99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80平方米(生均7.16平方米)。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总共81人,教职工9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科任教师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教师5人,学历合格率达100%。

高级教师1名,一级教师4名,二级教师2名。

外操场:

我校的校徽设计理念是知识孕育希望,学习创造未来。校风是团结进取 开拓创新。校训是爱校文明 求实创新。教风是敬业爱生 勤奋自律。学风是立志勤奋 文明守纪。

请大家看校园文化墙。为了体现活泼、自信、积极、阳光的德育精髓,我校教职工无偿地利用休息时间在墙上画了一系列的精美图画;这边学生的风采展示窗,为学生提供风采展示平台。文化长廊:

这是我校文化长廊,感恩教育是我校德育之重。文化长廊右侧是一些关于感恩的图画,左侧是一些名人事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办公室:

这是我校办公室,看上去虽然简陋,但是干净整洁,为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教室

这边分别是我校的六个教学班,每个班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实现了“班班通”,每位老师也都能够灵活的应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模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室里除了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设置了图书角,我校一直把“书香校园”作为办学的灵魂,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图书角的图书大部分由学校提供,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读过的有意义的书带来放在图书角与其它同学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学会阅读,学会分享,感受书本带来的快乐。

这是音乐、美术、数学以及图书保管室 这是体育保管室 食堂 这边是我们学校的食堂,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食堂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分区,保障了全校师生的就餐需求。目前学生吃饭采用由低到高的班级排队打饭制度,低年级学生由老师组织排队打饭。学生的饭菜一周内几乎不重样,我们的目标是保证每个学生吃饱、吃好。

幼儿园:

这是我校的附属幼儿园,幼儿园为混龄班,每期大约有20多名幼儿。云教室

这边是我校的云教室。教室有教师机1台,学生机20台,满足我校每个班学生的上课需求。教师宿舍:

这边是我校教师的生活区域,在这座八十年代建筑物前,有两棵百年桂花树,每当金秋时月,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释放出阵阵的香气飘荡在校园内。

课改:

另外,我们把生态教育理念与“三环五学”教学模式融入日常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学生个性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拓宽学习的空间。

小结

各位领导,一路走来,我校房子不多,面积狭小,但在这样小巧别致的校园里,我们七里坪村小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区教育局和管理组的领导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巩固好均衡发展的成果。每一项工作都本着规范、有序、有效的准则实施,努力把工作做得精细、精致、精彩!由于我们的条件有限,在某些地方有不尽如人意,敬请各位领导谅解。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第四篇:纪录片《China·瓷》(上集)内容简介及解说词

《china·瓷》(上集《青花瓷的故事》)内容介绍

2012年,恰逢中英建交40周年和英国伦敦奥运年。作为文化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英国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于6月在北京推出“陶瓷杰作”主题展览。展品包括中国历代出口陶瓷、欧洲仿制中国陶瓷以及英国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展览呈现了中国陶瓷出口欧洲,并影响欧洲瓷器发展的历史。

瓷由中国人发明,它是人类最早的人造产品。瓷器也是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始终居于世界交流的核心。一把瓷土搅动地球,瓷也被称为 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china·瓷》从一次展览出发,描绘了明清之际中国外销瓷寰宇之旅的恢弘图景,将历史上关于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事件一一呈现,讲述中国外销瓷,特别是明清之际与整个世界接触与相互影响的故事。探讨瓷器在世界历史中扮演的角色,西方世界如何将中国瓷纳入自身的社会生活艺术、宗教、政治和经济之中。

中国瓷称霸天下,明清之际的三个世纪共有三亿件中国瓷器在欧洲登岸,邻近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大量进口。行销全球数量之巨,遍布之广,充分证明某种打破疆域、世界级的文化接触之存在。瓷器不但集工艺、美学、商贸之大成,更是在东西美学的相互影响之下的第一件全球化商品。本片既关注文物细节,又聚焦全球主题:瓷做为第一件全球化商品如何将世界相联。

第一集(上集):青花瓷的故事

上集通过深入挖掘景德镇产青花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国际化视角,展示了瓷器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外销瓷,这种不同于中国人记忆中的瓷器样式,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所联系的东西方贸易链条,对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集着眼于外销青花瓷的寰宇之旅,呈现发生在800年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通过深入挖掘景德镇产青花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国际化视角,展示了瓷器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外销瓷,这种不同于中国人记忆中的瓷器样式,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所联系的东西方贸易链条,对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集着眼于外销青花瓷的寰宇之旅,呈现发生在800年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聚焦青花,世界第一种全球化商品 与以往表现中国瓷器的纪录片不同,《china·瓷》不再仅仅专注于挖掘它们本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而是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以国际化的视角,追溯中国瓷于明清之际傲视天下的过程,探讨它在世界文明演进中扮演的角色,它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青花瓷,是世界第一种全球化商品,是世界初识中国的名片,它凝结了东西方多种文化、智慧、审美等因素,一举登上中国陶瓷发展的顶峰,并在明清时代风靡世界,成为全球化贸易初创时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而这一点,很多观众了解得并不太多。

跟随镜头,您可以看到,景德镇在数百年前就已成为全球化商品的生产基地:大量的欧洲订单,精专的工艺,标准化的制作过程,全球最大的生产流水线„„您可知道,仅在明末清初,每年就有几百万瓷器从景德镇销往欧洲?

跟随镜头,您还可以看到,从神祗和圣器,到王宫贵族追慕的高端奢侈品,再到普通家庭的日常用品,中国青花瓷在欧洲的身份变化,见证着全球贸易的变化和发展。您可知道,欧洲强国为获取对它的垄断而进行航海霸权争夺的历史?

“瓷由中国人发明,它是人类最早的人造产品。瓷器也是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始终居于世界交流的核心。一把瓷土搅动地球,英文 中的‘china’——瓷,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徐欢这样说道。

放眼世界,展示中国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长期以来,一提到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很多人的固有印象是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纪录片《china·瓷》却用大量的史实,有力地改变了这种片面看法。中国外销瓷的繁盛,恰好说明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气度。

您在片中可以看到,青花瓷和广州彩瓷的产生就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汇的结果。在上集中,观众可以看到青花瓷的重要原料钴蓝是怎样从古代波斯来到中国,揭示了青花瓷与阿拉伯地区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器型、图案、花纹到工艺,中国人吸收了伊斯兰文化中的元素,制作出融汇东西方审美趣味的青花瓷。在下集中,则展示了广州彩瓷汲取了西方视觉艺术张扬华美的风格,从而在清代瓷器的出口量上独占鳌头。

片中还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之所以风行全球,是因为中国人能够放眼世界,适应不同的异族文化。展现在镜头中的明清外销瓷,既有色拉碟、马克杯、盖盅等纯粹的西方生活用具,也有将中国传统造型与西方经典图案杂糅一身的各类器具。片中还特别强调,当时的中国商人和工匠还能根据西方人的生活特点,开发设计出新的产品。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解说词】

【中国广东上川岛】

落潮的时候,这片海滩会出现很多青花瓷的碎片,它们是16世纪葡萄牙人留下的。

500年前,作为第一支登陆中国的欧洲船队,葡萄牙人大量购买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到海外销售,一些瓷器在运送途中损坏,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碎片。于是,这片海滩便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花碗坪”。

【英国伦敦】

伦敦,中国瓷器收藏的中心之一,【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500年前,那些从花碗坪出发而没有损坏的瓷器,有很多在这里安家落户。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瓷之韵》展即将开始,科技人员正在修复这些参展的青花瓷。这些瓷器将踏上它们来时的旅程,重温回乡的激情。

【中国江西景德镇】 这里古称“昌南”,据说英文China一词就是从这得来。一到周末,这个陶瓷集市就会汇聚来自各地的买家,火热的陶瓷交易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

南宋景德年间,昌南因为出产优质的瓷器被皇帝命名为景德镇。

将土加水、巧手塑形、以木生火、高温玻化„„瓷器,曾是中国人独有的创造,地球上最普遍存在的物质,被塑造成人世间美丽实用的器物,吸引着世界的目光。16至18世纪,共有三亿多件瓷器在欧洲登陆,它的销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陆,无止境的需求催生了全球贸易。【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我认为很有趣的一件事就是瓷器确实是第一种全球化的产品,抛开可口可乐、牛仔裤这类东西来说,第一种世界贸易化的产品是中国青花瓷。

【北京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次展览展出的都是外销瓷,都是贸易瓷,但是欧洲人喜欢瓷器,他们说“瓷器热”,他们喜欢的是外销瓷,不是我们喜欢,我们中国传统的这种喜欢的青花或者是青瓷。

它们镶嵌在普鲁士国王宫殿的墙壁上,摆放在苏格兰贵族的壁橱里,描绘在表现荷兰市民生活的油画中。一场展览,让人们通过瓷器,看到了三百年前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景德镇曾与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紧密相连。瓷器,如何从中国独有独享的创造成为遍布全球的产品,在那个闭塞阻隔的时代,它又怎样畅游着世界„„

1603年2月,葡萄牙商船圣卡塔林那号,载满了从中国进口的货物,行驶在马六甲海峡。几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快速帆船突然将它包围,发动攻击并迅速俘获。凯旋的荷兰人,将船上数十万件中国景德镇瓷器运回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荷兰阿姆斯特丹】这次拍卖令人震惊,它引来了大量欧洲富豪贵族的关注,【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其中更有很多君王的身影,几天之内,所有货物被一抢而空。拍卖这一船瓷器,商人获纯利五百万盾。荷兰人的这一传奇经历震动了欧洲,一时间,全欧洲最有实力的君主、贵族、商人们纷纷把发财的目光投向了远东,投向了中国,投向了景德镇。

400年前,一位荷兰客商这样描述这座城镇:“我们来到一处有名的河港,【中国江西景德镇】港内停泊各式大小船只,来自中国各地,都是为装载这里的大宗货品——中国陶。一条中心大街,几乎贯穿这个富裕的港镇,道旁商店林立,贩售五花八门的商品,但这里最主要的生意仍以瓷器为主,产量之丰,不可胜数。”

18世纪,景德镇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繁荣的瓷器生产吸引着外来劳工,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有100多万人以瓷为业。曾经有人这样记录一个普通瓷窑里的景象:“在稻草屋的作坊里,老人、盲人坐在矮凳上,用瓷杵研磨色料,小孩子用大蒜头擦磨瓷器表面的金边儿以防止入窑烧制时脱落,还有几个孩子蹲在拉胚工的脚下帮助他们旋转陶轮。”从那时起,景德镇男女老少就已经融入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中,而青花瓷则是这里的主打产品。

【陈立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我生命的话,就是从景德镇这边开始的。第一份工作,进了瓷厂,第二份工作也是和陶瓷有关系,再就是我的艺术创作也是和陶瓷和景德镇有紧密联系的。”陈立一家三代都以瓷为业,母亲还是景德镇的著名的青花画师。现在,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师,他自己也在进行着青花创作。

“它这种朴素的(美),像陶渊明的诗(一样),它也平淡啊,而且喜欢它的人也多,它(青花)那种朴素也能打动人。”

一件青花是这样烧制的:白色素胎点上淡黑色的颜料,再覆盖上一层轻薄的透明釉,将色彩埋藏在釉下,推入窑中,经过摄氏1200度左右的高温焙烧,淡黑色的颜料则变成幽亮的蓝色花纹,含蓄沉静,历久弥坚。

“我们国产的颜料没有那么浓艳的。它一个沉着,再一个也比较鲜艳,既沉着又鲜艳的那种,我们国内没有这种颜料。” 青花,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典型的中国式样,却不知道它其实是各种外来元素杂糅催生的。【大英博物馆 亚洲馆】“关于下面这些物件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们见证了中国与伊朗【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在9世纪到17世纪之间的互动,真正地见证了中国与中东在科技上的交流。”

公元13世纪,蒙古铁骑踏遍了欧亚大陆。1221年,蒙古军攻占中亚城市你沙布尔,杀光全城,只留下400个有专长的工匠。这是蒙古军征战的传统,他们在攻城略地的同时,还要占有当地先进的匠人和技术。【秦大树 北京大学教授】“青花的产生呢应该是由波斯工匠来到中国,把这种用钴蓝来绘画图案的这种技艺带过来。可能最早的青花瓷器是由波斯工匠在中国的瓷器上绘画的。”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古代波斯陶器】波斯工匠当时烧制的陶器虽然简陋粗糙,却呈现出一种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带来这种效果的是一种颜料,钴蓝。当时只有波斯工匠掌握它的工艺。当13世纪蒙古人打通了中西的通道,波斯的钴蓝工艺就有了大量进入中国的可能。

除了重视外来的技术,元政府在帝国庞大的疆域里大力推行商业贸易,在景德镇成立了元代全国唯一的瓷业管理机构,浮梁瓷局。一些精明的商人在西亚和中东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们观察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西亚和中东,古兰经禁止人们使用金银的餐具,而富人却希望用同样精美昂贵但可被古兰经许可的器皿。景德镇的瓷器恰好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的白瓷胎质地坚韧、可以烧造西亚人惯用的大盘大碗,更重要的一点,他们可以用来自波斯的钴蓝工艺做出复杂精细的图案,更容易迎合西亚人的喜好。

【大英博物馆藏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秦大树教授:“中东地区作为沙漠民族伊斯兰教,所以他有尚蓝尚绿这种文化的特征,所有青花瓷器在那儿深受欢迎。同时呢,西方的这些图案也传到中国,给中国的制瓷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文化因素。”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托普卡比宫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在这里,从墙壁的装饰上可以看到和中国青花相似的花纹。这是青花最典型的纹饰:方形、菱形、Z形、横S形、莲花纹,正是伊斯兰细密画特点和中国画风技法的结合,催生出瓷器史上前所未有的作品。【秦大树教授】“这个图案都是分层的,按照伊斯兰的这种习惯,都是单层的。比如这一件就是五层图案【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元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有的多的要到十一层、九层图案这样。你可以看到,比如它鱼、鱼藻纹,这个在磁州窑的元代的瓷器上就很流行,【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也很传统。但是你像它的边饰出现的这种番石榴、西番莲这些纹饰明显地还是受到了一些外域文化的影响。”

元代最后几十年间,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西亚商人和景德镇窑主共同展开了一项贸易史上空前的商业行动:钴蓝料从八千公里外的波斯向东运往中国,为伊斯兰顾客专门制作的大宗青花瓷则向西销往中东市场。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古代伊朗青花瓷】【阿巴斯·盖萨伊 伊朗Zarin瓷厂】“这些瓷器有些被运往伊朗,很有可能在这边,瓷碟是印着青花的,这些花色的原料为钴蓝矿石,而这些原料被运往中国。瓷器的名字Chini就是来源于中国,包括古代波斯,欧洲几乎都是这么称呼的。”

技术的发展,皇家的支持,中东市场的打通,原料供应的便利,催生了青花瓷在元代崛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中国最重要的产品。

此时,万里之外,欧洲人正在尝试着一次次探险,希望能够亲自到达传说中富有的东方。当欧洲的风帆真的踏浪而来,又会与青花瓷发生怎样的相遇?

【大英博物馆 中世纪启蒙馆】【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对于大英博物馆,我更愿意将它比作世界的盒子,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在这里展示。但是没有其它的地方像中国瓷器一样抓住了全世界的想象力。”

【中世纪中东商人肖像画】最早,欧洲人得到中国的瓷器是通过中东商人们的陆路贸易。【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他们在中欧直接的海上贸易之前,有非常重要意义,特别是15世纪,当时的欧洲几乎没有任何的瓷器存在,只有少数几件及其稀有的货物。”到达欧洲的瓷器,让看到它的人惊叹不已。他们把瓷器比作水晶,色彩精辟生动,上好的瓷器外壁纤薄透光,将瓷杯移到有光的地方,可以看到手指的影子。“突然从中国来了这种闪亮的、洁白的、像玻璃一样的材料,装饰有蓝色图案,这肯定是对当时的人们是一种震惊感。那些能来到欧洲的瓷器被当做具有魔力的物质来对待。”他们相信阿拉伯人的说法:它可以清除所盛食物或饮料的毒素,瓷杯中一旦投入毒药便会开裂碎掉。于是,青花瓷在欧洲被人们看作神祗和圣器,接受众人膜拜的目光。乔凡尼·贝尼尼(意大利)创作于1509年的油画《群神宴》,青花瓷和诸神待在一起,这是一种只有神才能使用的器物。【意大利 安德雷·曼特拉作品《东方三贤士朝圣》】

【德国 夏洛特堡宫】夏洛特堡宫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三世的王宫,这里有一间瓷屋,青花瓷装饰着每一扇门,每一块窗,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屋顶。住在青花瓷里,国王们体验着幻想中中国式的精致和优雅,这种上行下效的时尚鼓励了巨大的冒险热情,激励着欧洲人坚韧的壮志,扬帆启航。

【中国广东上川岛】公元1514年,上川岛的渔民忽然在海岸线上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帆船,船上悬挂着十字形状的旗帜。相传这是第一支到达中国的欧洲船队,带领他们的是葡萄牙人科尔沙利。经过100多天的艰难航行,他们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尽管当时明政府实施海禁,但利益的驱使,让葡萄牙商人铤而走险,与当地海盗进行走私贸易。葡萄牙王公贵族委托到达中国的商船,辗转于中国沿海的各个港口,寻找中间商和代理人,偷偷订购他们所需要的景德镇青花瓷。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青花葡萄牙盾形徽章纹执壶】这件青花执壶是第一批带有欧洲纹章装饰的中国瓷器中的一件。壶身装饰的是葡萄牙贵族贝秀多家族的盾形纹章。【艾琳·道森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在欧洲,我们有一个统治者以及他的亲戚们,一系列的衍生的家庭。而每一个家族里的人拥有一个徽章。”1542年,葡萄牙贵族和航海家安东尼奥·贝秀多到达中国,却被禁止进入广州港。心有不甘的船队便前往泉州,继续走私贸易活动。这件执壶,就是在这曲折的路线上委托中间人从景德镇悄悄定制的。走私的困难,订制的艰辛,让这个青花执壶到达欧洲的时候价格已经翻了十倍,只能被少数有钱有势的人拥有,成为这些高端客户炫耀财富和地位的奢侈品。正是这种对于瓷器的追慕和狂热爱好,使得瓷器买卖成为一本万利的生意,也促使着葡萄牙人对正式通商的不断努力。为了拓展与中国的贸易,葡萄牙人通过一系列外交与军事手段在中国寻求口岸。

直至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从这里出发的首要产品便是瓷器。【历史画《16世纪葡萄牙商船》】用于和中国贸易的船是最大的。没艘商船装上二十万件瓷器成为常态,这些船除了要进行商业活动,还要抵抗土著和海盗,每次航行至少有一半的人永远回不了家。但丰硕的薪金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水手进入到这疯狂的冒险中。

16世纪,中国除了白银,对外部世界再无其他需求。而欧洲人却对各类中国产品趋之若鹜。于是,白银成为他们和中国进行贸易唯一的媒介。中国人的货币白银,构建着那个时代世界的货币体系。当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沿印度洋抵达中国,他们的邻居西班牙人,从美洲通过太平洋开辟了与中国的贸易航线。

【大英博物馆藏 青花钱币纹和中国风景图瓶】这个香客瓶属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好像一只便携的水壶,上面描绘这西班牙王室的徽章,这个徽章也出现在当时西班牙的银币上。这种银币是最早的全球性货币。当西班牙国王想要得到景德镇生产的这种青花香客瓶,要先派他的船队去美洲玻利维亚和墨西哥,【历史画《美洲白银开采》】那里有刚开采出来的大量白银。船队带着这些财富驶入去往亚洲的航线,到达他们的贸易基地菲律宾马尼拉。从这里,他们进入中国沿海,通过中间商订购中国的商品。这个香客瓶便在这持续半年的贸易流转中最终到达西班牙。

【肯尼亚 马林迪 中国陶瓷考古现场】肯尼亚马林迪,这里发现了巨大的中国明代青花瓷遗址。出土的瓷片证明这里也曾是全球贸易链形成时重要的一环。中国青花瓷通过欧洲的帆船进入到了非洲的市场。【秦大树教授】“他的船的贸易不是一种单向的贸易,是全球视野的。可以说他的航行是要寻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各个航段都可以获利的。它还包括非洲到美洲的这种奴隶贩卖,还有美洲开发的这种农业的庄园的这些农产品往欧洲的输送。”

【中国江西景德镇】三百年前,住在景德镇的法国人殷弘绪这样写道:“夜晚进入景德镇的景象仿佛明月临照全城,火光处处,黑暗中背衬着股股浓烟烈雾,整座城宛如一座巨大火炉,周围的山头形成它的炉壁,幢幢黑影则是照管着无数火眼的炉工身影。”劳动密集型的瓷器产业,是以低廉的劳动力为代价,景德镇瓷匠陶工的待遇非常微薄。17世纪,一位普通的陶匠,每天生产100件瓷器,年收入仅仅是六两半银子,和工匠的收入相比,卖到欧洲的一件上等瓷瓶的价格是十四两银子。汇聚了无数劳工汗水的青花瓷在明清两个朝代为中国赚回了滚滚白银。

从1572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与中国有关,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中国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涌入中国,约有17700吨。

17世纪初期,有位葡萄牙商人忧心忡忡地说:“白银周游全世界,最后涌入中国就不走了。仿佛这里才是它天然的中心。”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对全球贸易航线的垄断,终于在17世纪到来时终结了。荷兰人拥有的一万五千艘船只,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他们掌握了全球海上贸易航线,成为外销瓷的新垄断商。

【荷兰代尔夫特】荷兰人超凡的商业组织能力,把订制中国瓷器变成一种市场行为。他们把欧洲的市场信息,迅速反馈回中国,连结了生产者和客户,让产品更加符合欧洲人的需求,真正打开了欧洲的市场,完成了瓷器从奢侈品向日用品的过渡。【香港中文大学】【林业强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这里收藏着大量荷兰定制的青花瓷见证着17世纪中欧瓷器贸易的繁荣。【香港中文大学藏 明青花克拉克鹿碗】“这个都是明末清初,都是万历、天启到崇祯期间那个外销瓷。【香港中文大学藏 明青花唐明皇游月宫罐】这个时候欧洲的荷兰、其他东印度公司很繁盛,【香港中文大学藏 明青花克拉克军持】所以大量这个东西就外销到欧洲,一年有几百万,就是这一类东西,属于克拉克类型的一个标本。中间好多开光,中间是一个主题,外面有开光,开光里头有图案,旁边有一些流苏,背面也是开光,这个就是克拉克瓷标准的风格。”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青花克拉克盘】1604年至1657年,大约有300万件景德镇生产的克拉克瓷销往欧洲,进入欧洲普通市民的家庭,中国青花瓷完成了从高端的奢侈品向普通日用品的过渡。【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克拉克瓷在对欧出口货物里是最受欢迎的,成为当时家庭中最普遍的装饰品。这种瓷在当时横跨荷兰【荷兰画家海达作品《静物画》】、北欧、英格兰,即使在一些酒吧也能发现它们。【荷兰画家维美尔作品《睡觉的女孩》】”青花瓷这时已经成为荷兰画家笔下最亲切的常客。【荷兰画家维美尔作品《窗前看信的女孩》】【荷兰画家维美尔作品《被打扰的女孩》】

景德镇陶匠和他们手中的黏土一样,他们多才多艺,能够灵活配合订单的要求,适应远方市场时尚与经济形势的变化。他们制作出了瓷制的汤盆、盖盅、色拉碟、咖啡壶、马克杯等纯粹的西方生活用具,【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欧洲瓷器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青花带银配件双颈油醋调味瓶】这件双颈瓶的造型和功能完全是欧式的,瓶子被分成两个独立空间,分别用来装橄榄油和果醋,而上面装饰的葡萄和石榴都出自传统中国图样。当欧洲人认为它是中国国粹时,中国人则觉得这是异国风情。

【景德镇红星瓷厂】这里是景德镇现在最大的瓷厂,一条流水线,30个环节,600个工人,早在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出现之前100年,景德镇就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生产流水线。法国人殷弘绪这样描述这里的生产景象:“第一个工匠将瓷泥拉出杯子的形状,被第二个工匠从转盘上取下,将它直接放在基座上,第三个工匠将它放在模子上并把它捏制成形,第四个工匠把不需要的部分剔去„„”一件瓷器要烧制完成,需要经过七十个工匠的手。大量的欧洲订单,市场的扩张,使商品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精专的技术,标准化的制作过程,使景德镇在17世纪就成为全球化商品的生产基地。

景德镇,与瓷器生产同样成熟的是它的运输能力。粗器用茭草包,上等器则用纸和稻草包裹装桶,一桶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再把一包包、一桶桶送上一排排停泊在江边的长型轻便快船,向南航行八十公里抵达饶州,昌江便在不远处流入鄱阳湖。鄱阳湖水深较浅,易起风浪,十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沉船遇难于此,【鄱阳湖】散落湖底的瓷片,勾勒出一条看不见的瓷路。为了通过湖上最危险的地方,人们在湖边建造了菩萨像,焚香祈祷。瓷船继续向南行驶到达南昌,然后沿赣江而上,再由人工驮载货物,穿越大庾山岭的梅关古道。

【中国江西大庾岭】大庾岭,中国著名的穿山古道。从景德镇到广州长达500公里的路程,唯一动用陆路的运输,就是这一天的翻山行程。400年前,这条古道上行进着长蛇阵一样的挑夫、驮骡、推车,数以万计的瓷器在挑夫背上走过这段20公里的山路。每个挑夫肩挑两倍于自己体重的瓷器,艰难前行,一旦失足滑到,摔碎瓷器,轻则失去工钱,重则倾家荡产。如果幸运地穿越梅关,瓷器便可以在珠江上游装船,驶往广州。

1647年到1665年期间,清兵入关,明朝颠覆,景德镇停止生产,中欧之间的海上贸易也被切断。1684年,中国战乱结束,海运重开,景德镇恢复生产,中国青花瓷再次占领了国际市场几乎全部的份额。而它在欧洲最大的客户,也在发生着变化。

【英国伦敦 汉姆普顿宫】1694年12月28日,正在前线督战的荷兰执政兼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突然得到噩耗:自己年仅32岁的妻子,与自己共治英国的女王玛丽二世患病去世。为了缅怀玛丽生前的爱好,威廉在汉姆普顿宫的各个房间,摆放和悬挂了许多他们最钟爱的中国青花瓷。【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 汉姆普顿宫研究员】“他死去的皇后,玛丽的这些珍贵的瓷器就摆放在镜子的上方,这在英国是一种全新的展示艺术品的方法,这种风尚在她死去之后一直延续到她死后很久。”玛丽二世的爱好,带动了整个英国收藏中国瓷器的风尚。追求这种风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夺取海上贸易航线,和中国进行直接贸易。18世纪,驶往中国的欧洲帆船,旗帜已经从红白蓝三色变成了米字旗。英国人靠着坚船利炮取代荷兰人夺得海上霸权。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广州的商馆,与清政府规定的贸易中间商十三行进行双边贸易。1774年,伦敦居住着52个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贸易商,他们被称作瓷人。上至女王下到普通百姓,都把拥有中国外销瓷看作是一种荣耀。中英瓷器贸易的盛况出现了。

【广州黄埔老码头】20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与世界做生意唯一的港口。1760年,站在这个码头放眼观望,你会看到: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码头上面,外国商人修起的洋行建筑上飘扬着本国的国旗,一箱箱瓷器、茶叶、漆器,一捆捆丝绸,摆放在洋行前面的露天广场。最繁华的街道便是十三行街:数不清的商店,玲琅满目的货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瓷器。欧洲人带来的新奇颜料,在中国画工的笔下,将演绎成新的瓷器品种;瓷器贸易的暴利将最终敦促欧洲各国研发自己的制瓷业。瓷器,第一个全球化商品,将更深入地改变着【大英博物馆藏 十三行外景图潘趣酒碗】人们的生活。

第五篇:瓷城文化之旅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醴陵106万人民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瓷城醴陵,来参加本次陶瓷博览盛典。我叫谢菲菲,大家可以叫我小谢很荣幸能够担任这次瓷城文化之旅的随车讲解员。在本次文化之旅的活动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找我,我一定竭尽所能让大家满意。希望今天您期望而来,满意而归。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上午先到新世纪艺术馆,再到李立三故居,然后到熊声贵从业60周年展,中午返回酒店吃中餐,下午两点再从酒店出发前往耿传公祠。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窗外的这条河流,这是我们醴陵的母亲河——渌江河。他发源于江西宜春的金钟湖,我国大多数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的,如长江、黄河等,但是渌江河却是自东向西流的。它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在株洲的渌口镇流入湘江。

我们湖南醴陵,和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齐名的三大“瓷都 ”之一,醴陵从汉代开始制陶,距今两千多年的历史,而 醴陵瓷首度名扬于世是90年前的事情。1915年2月至12月,为庆祝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航运的巴拿马运河竣工,由美国主办、30多个国家参加的盛大赛会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耗资1700万美元,堪称世界空前盛典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当时的中国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筹集重达1500吨各类展品参展。在参展的30多个国家中,中国的得奖数为各国之冠,其中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器,因瓷质细腻、画工精美、五彩缤纷、清雅明快而一举夺得此次赛会的最高金牌奖。自此,名不见经传却有着260余年制瓷历史的醴陵瓷器风靡于世。醴陵瓷能成为中国近代的名贵瓷器,主要得益于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清光绪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出任过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史载熊希龄曾亲自携醴陵瓷入京,贡呈慈禧太后。慈禧目视数遍后说:“醴陵瓷还是比江西瓷好”,并赏之以金牌。1905年,熊希龄赴日本考察,眼见日本瓷业比中国发达,产品精良,心中颇为伤痛,因为日本的制瓷技术是从中国传授过去的。回国后,熊希龄随即与醴陵举人文俊铎相约,对醴陵进行实地考察,并把醴陵出产的瓷泥送到日本试验,结果证明可以制出优良上等的瓷器。1905年,清政府拨库银18000两,派熊希龄等人在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1906年,熊希龄从日本引进制瓷机械设备,并聘请日本制瓷技师、模型工、辘轳工、窑务工等,传授东洋制瓷技艺,锐意改良醴瓷,终于建成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新式瓷业公司。经过近3年的探索,瓷器匠师在传统青花装饰和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的基础上,创造出后来名扬于世的釉下五彩瓷器。醴陵词的第二大辉煌则是在解放后,自195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瓷业基地,就开始承担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机关烧制瓷器的任务。先后为毛泽东创制了胜利杯、双面五彩薄胎碗、带盖鱼盘、梅竹纹瓷珍、烟灰缸、笔筒等在内的全套餐具、文具和其他专用瓷具,送交总数达到1555件。据曾负责毛泽东生活起居的原中南海中央警卫局科长吴连登回忆,毛泽东晚年所用瓷器多为醴陵瓷。这是国内任何一个瓷器产区都梦寐以求的荣誉。

1960年5月,第三批600个胜利杯(配方151号、152号)送往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这些蝴蝶花纹饰茶杯是毛泽东会见外宾时所用,而他老人家自用的则是后来生产的红梅竹4号和红梅2号茶杯。毛泽东喜爱菊花和梅花是人所共知的。在他所使用的笔筒、烟灰缸、茶杯、饭碗、鱼盘、牙盒上,除用釉下五彩表现的傲霜斗雪的菊花外,大都是不畏严寒的“清客”红梅花。在毛泽东喜爱的梅花碗中,有一种口径为10.4厘米,高仅5厘米的小号梅花碗,是众多主席用瓷中容量最小的瓷碗,这是根据毛泽东身边保健医生的建议设计,专门装豆腐乳用的。

毛泽东缘何最喜用醴陵瓷器?有人猜测是醴陵生产釉下彩瓷时间较早,而釉下彩与釉上彩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合铅,不退色。但也有人认为毛泽东选用醴陵瓷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乡情。毛泽东终生不忘家乡,尤其到了暮年,对家乡思念更深,常常想回湖南小住。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回湖南50余次。特别1966年,他曾隐踪在“西方的一个山洞”——滴水洞13天,1974年在长沙住了114天。在当年的“红色禁区”松山一号(现改为滴水洞一号楼)里,至今还依然如故地陈列着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湖南省委接待处于1971年到醴陵定制、毛泽东亲手用过的被称之为“瓷中之王”的釉下五彩餐具——名瓷红菊、红梅花面的中胎瓷碗,以及梅花瓷笔筒和参考了故宫宋画图案纹样的烟灰缸——兰花牡丹纹力肩烟灰缸等日常用具等。

在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馆、民族文化官三大建筑订购醴陵瓷器共5万多件。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要去到的是新世纪艺术馆。在那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类瓷器,新世纪艺术馆,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隶属于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瓷酒文化艺术馆、馆名是由“一代鬼才”黄永玉大师亲笔题写。

新世纪艺术馆用多种形式把陶瓷文化、酒文化等阐述得淋漓尽致。艺术馆于2011年9月份试运营,12月份正式开馆,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超过10余万人。

各位嘉宾朋友,现在我们前往下一个点——李立三故居。我们现在所走的路叫做渌江大道,我们醴陵的路,他的命名很多是和醴陵的文化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们刚刚来新世纪的那条路叫做左权路,是纪念左权将军的,左权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还有李畋路,是为了纪念花炮祖师李畋而取名。还有立三大道。李立三故居又称为芋园,寓意多子多福。李立三通知就出生在这里。解放前他的最高职务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是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的最高职务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第一届劳动部长,工交部副部长。李立三同志早年投身革命,几度出生入死,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位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他曾多次领导工人运动,是安源大罢工总指挥,上海“五卅”反帝运动总指挥,领导收回汉口英租界总指挥,八一南昌起义的倡导者等。由于他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反动政府多次派人刺杀他,所以他取过多个名字,包括立三也不是他的本名,那么他的本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取做立三,就等我们到了芋园让我们的讲解员来给大家解答吧。

尊敬的各位贵宾,我们现在前往醴陵熊窑陶瓷艺术馆看看“熊声贵从艺60周年艺术展”,该展览由湖南省陶瓷协会主办,醴陵文联、熊窑陶瓷艺术馆承办,记录了76高龄的熊声贵大师在陶瓷艺术领域浸润了整整60年的岁月点滴,匠心有成。

熊声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双料大师),1939年生于湖南醴陵,55年考入省陶瓷研究所,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级青花专业,后回到湖南省研究所工作。曾亲自参与国家三馆瓷、建国十五周外交礼品瓷、毛主席用瓷、毛主席纪念堂用瓷、人民大会堂陈设瓷、中南海紫光阁陈设用瓷等任务的设计与制作,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0年退休后始创“醴陵熊窑”至今。下午行程:

各位贵宾,我们上午说到醴陵人杰地灵,近代名人辈出,可以从民国时期说起,那时,在军政界盛行裙带风,同乡的概念也是很强的。就醴陵这些将军而言,何键柳漱风、李明灏等都曾经在程潜手下当官,刘建绪、钟光仁等又在何键手下干过。陶广和陶柳等又是在刘建绪手下当差。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起义的时候,下面的不少将领就是醴陵人。醴陵籍将军以黄埔军校出身的为最多。当年,身为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长的程潜奉孙中山之命组建广东陆军讲武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就是醴陵人李明灏和柳漱风。所以当时很多醴陵有志青年纷纷报考陆军讲武学校,因为醴陵的学生实在太多,最后为了避嫌,凡是醴陵来报名的一概不收。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陈明仁开始就没有被接收,只好将籍贯改为浏阳,才被录取。后来,陆军讲武学校并入黄埔军校,这就是黄埔军校一期第六队。所以,黄埔军校第一期醴陵籍的最多。而且,从黄埔二期到在大陆的最后二十三期,醴陵的学员也不在少数。从网上的资料来看,军校后期的醴陵籍学员的姓氏和通讯地址等,多有与前几期相同之处,可以推测,后期的醴陵籍学员多有是前期的学员和军政界人士的子弟和族人。军校第十九期学生陈扬钊就是第一期陈明仁的儿子,是为黄埔军校一对“父子兵”。裙带风,同乡关系也是民国时期醴陵籍将军很多的一个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醴陵人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始建于东汉,偏僻于吴头楚尾的江南小县城没有在历史的尘埃中淹没,而是历经数次屠城后,仍然发展成今天烟花鞭炮。陶瓷制造名城。这种精神,也就是被称道的湖南人那种“霸蛮”的精神,也就是洋溢着辣椒同样的辣劲的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精神。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醴陵人更是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热情奔放,敢爱敢恨,聪明睿智,诙谐乐观,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也就是这种精神,造就了众多的革命领袖、优秀将领和仁人志士。

所以,我们马上要去到的是醴籍著名军事外交家耿飚的故里—耿传公祠。耿传公祠坐落在醴陵黄獭嘴镇隆兴坳村,是一处很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当时在醴陵乃至湘东地区都颇具影响。

为什么一个祠堂能如此享誉盛名并且延续至今呢?原因就在于耿传公祠出了一位大名人,大家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耿飚。耿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新中国首批十位驻外大使之一,曾任国防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1909年8月26日,耿飚就出生在耿传公祠。因为当时家贫,无房可居,家族从耿传公祠中分给耿家三厢三房,面积约200平方米。耿飚后来还在这里读了两年私塾,由于勤奋好学,两年都获得了祠堂奖励的“优学花红”。耿飚在此生活至13岁,给这座古建筑增添了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

而且这位大将军还与我们的习主席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什么不寻常的关系呢?1979年,习主席从清华大学学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当时的国防部长、政治局委员也就是耿飚的秘书。这一当就是三年啊,现在习主席回忆起那个时候3年的秘书生涯时,他都感概这段经历对他有很大作用。

这个古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墙体风化开裂、木结构发霉朽烂、屋瓦破烂、漏水严重的现象。醴陵市委、市政府为了恢复耿传公祠的历史风貌,总投资7385万元对耿传公祠进行了修复,待会我们就可以看到修复后的耿传公祠。待会进入耿传公祠有专门的讲解员,她会为我们详细介绍耿传公祠以及耿飚的个人事迹,我们紧随其后听她的讲解和随同参观就可以了,好了,到了,各位朋友,我们已经到达耿传公祠。请大家带好您的贵重物品,依次下车,我们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是一个小时,请大家4点准时上车!

时间过的真快,短短的一天醴陵之行即将结束,离别虽然有许多不舍,但还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一天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这次旅游过程中,难免有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同时也希望你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见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是我的幸运,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我。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配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这里重逢,重温友谊的温馨和醴陵的美景。

最后,祝大家永远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下载剑瓷风韵 文化龙泉(解说词)(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剑瓷风韵 文化龙泉(解说词)(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居解说词改专题

    吉化新居解说词 吉化新居是吉林石化棚户区翻建改造小区。2006年破土动工,2007年10月建成小区。小区占地9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共有多层住宅14栋,大学生公寓4栋,......

    班级文化解说词

    一(9)班班级文化解说词欢迎各位来到我们一年级(9)班!我们是一个阳光、和谐的集体,共有49名同学。这是我班的“评价表”,它激励着我们班每一个人争当“崇实好少年”。旁边是我们的“......

    班级文化解说词

    班级文化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9.3班。我叫张苗,现在我给大家介绍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我们班是一个健康活泼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大家用自......

    班级文化解说词(本站推荐)

    二年级三班级文化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欢迎来到我们二年级(3)班参观。 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奋进、和谐的集体。班级里的每个小朋友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帮助身边每......

    文化展板解说词

    文化展板解说词 鹿马中学秉承楼观厚重的文化底蕴,以立德树人为学校发展之本,以先进文化铸学校发展之魂,以课堂教学改革助学校发展之力,把“继传统、重素质、创特色、谋发展”作......

    龙舟文化解说词

    龙舟竞渡,源远流长 ——西乡塘区申报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电视汇报片解说词(初稿) 序 浆作蛟龙腿 旗是蛟龙头 刳木为舟飞水上 五月竞渡锣鼓鸣 锣鼓齐鸣 壮士齐心 英雄好汉勇争先......

    文化长廊解说词

    文化长廊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参观我校文化长廊! 我校文化长廊位于学校办公楼和运动场之间,由原有的旧花园改造建设而成。2015年5月,我校以诚信为主......

    班级文化解说词

    各位老师,欢迎你们: 序 当岁月的凉风拂过我们的教室,带来如诗的光华,我们张开双臂,揽如梦美景,织成满室的云霞。走进我们的教室,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我们这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