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德镇市乐平计划生育社会调查报告
景德镇市乐平计划生育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2月16日 调查人: 班级:
指导老师:
调查主题:农村计划生育问题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所以本人利用寒假时间对景德镇市乐平县进行了一次计划生育社会调查,以了解当地的计划生育情况。调查内容:
2010年市乐平县计划生育工作在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计生部门的指导下,在市支委、行政的关心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围绕“强基础、升质量、抓落实、上台阶”的工作思路,认真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效地杜绝了“早婚、早育、非婚生育、违法违规生育、外来人员躲生、擅自拣(抱)养孩子、大月份引产”等现象。保持了我市计生工作“四无一好”和“计划生育合格单位”的标准。现将今年计生工作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
(一)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一个单位和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在局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社区计生办的业务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年初针对西城计生办2010年计生工作要点,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与市伍总体目标一同布置、一同考核,对计生工作年终考核行使一票否决权。
(二)建立了以市支部、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和计生工作
协会,市党支部书记、大市长余文楷和分管领导对计生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拨计生专款5000元作为计生工作必要开支,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计生工作整体运转正常。
(三)建立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办人员专办,全体指挥员落实的计划生育责任网络。实行目标考核,逐级签定“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坚持“一票否决权”制度。真正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做到计划生育工作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目标明确。
二、加强宣传,搞好服务
(一)强化宣传,增强计生意识。
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一法三规一条例一决定”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各级计划生育工作文件。利用会议、板报、“3·8”妇女节、征订报刊等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其中会议宣传(含例会)12次,办计生知识、政策法规板报12次,征订了《家庭与生活报》、《人生杂志》等报刊,专题会议讲解计生《条例》,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利益导向奖励扶助政策等,使广大职工深深认识到计生工作与我们每人息息相关,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育龄指战员计划生育意识,提高了贯彻《条例》的自觉性,为计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主动融入社区。
为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市制订了《人口与计生工作管理办法》。按月召开计生例会,总结本月工作情况,布置下月工作计划。将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纳入我市政治建设中,进行综合理论考试。认真填写计划生育工作手册和江西省育龄妇女信息卡,及时准确按月上报计生报表,使计生
各级主管部门随时掌握我市的人口与计生工作情况。运用好《条例》和计生专干工作手册,准确解答本单位职工关于计生知识和政策的提问。按时参加西城办事处,西圣社区召开的各种计生工作会议和活动,并把每次的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认真填写《独生子女父母基本情况》登记表。准确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西城计生办。
(三)搞好康检和生殖健康服务活动,狠抓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
康检工作是计划生育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人口计划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完成。我市7月份组织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一年一次的以孕情、病情、环情为重要内容的健康检查,建立了育龄妇女卡片。积极稳妥地开展以“知情选择”为重点的避孕节育措施,搞好节育服务工作。同时,单位女职工均参加六大疾病的保险,促进了计生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暨流动人口清查工作
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赣府发[2009]30号)、《江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暨流动人口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公厅治发[2010]14号)和达州市以及《达州市通川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暨流动人口清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准确地提供基本国情国力数据,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宏观调控管理的科学决策服务。在西城辖区组织领导下,我市按照工作目标,按时完成辖区内的人口普查和户口整顿工作,以“以房管人”为途径,认真开展住户居住情况调查,通过全面的户口核对工作,掌握常住人口底数。我市所辖区内共计10户居民,共计29人,户口在本村(居委会)人数19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人数10人,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入户调查员进一步开展排查摸底工作,深入住户排查核实各种信息,重点排查出生、二代身份证、流动人口
等,并将最新的人口信息及时交到社区汇总,进一步提高了人口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入户登记的同时做好门、楼牌的编制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县计划生育工作在县支委、行政的关心下,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有效地杜绝了“早婚、早育、非婚生育、违法违规生育、外来人员躲生、擅自拣(抱)养孩子、大月份引产”等现象,我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强宣传,进一步搞好服务,不留遗留问题,避免管理失控,同时从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切实把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一个优质服务的新水平。
五、明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营造“婚育新风进万家”的社会氛围。保持我县计生工作“四无一好”和“计划生育合格单位”的标准。
(二)继续抓好计生宣传工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强化计生意识。
(三)组织本县已婚育龄妇女接受明年以孕情、病情、环情为重要内容的健康检查。办计生知识、政策法规板报12次,征订《家庭与生活报》、《人生杂志》等报刊,组织育龄妇女、指战员集中学习家庭、婚姻、计生政策法规12次。按月上报计生报表。
(四)巩固成果,按照与主管局、西城办事处签订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和《江西省计划生育条例》分担领导责任,细化本单位责任书,形成责任网络。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推动我县计生合格单位向纵深发展。
第二篇:揭阳市家庭计划生育情况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 关于揭阳市计划生育情况的调查报告学院:物流学院
姓名:方怡佳 0911010040
黄敏秋 0911030028
王雯雯 0911010167
关于揭阳市计划生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方怡佳 黄敏秋 王雯雯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庞大的人口基数给生活、教育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揭阳市的家庭普遍孩子比较多,而且揭阳的人口增长率每年都在增加,对此,我们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揭阳计划生育情况进行调查;
关键词:家庭、孩子、计划生育;
一、调查目的了解揭阳市计划生育情况,分析揭阳市人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揭阳市市民;
一般情况:主要为22岁至70岁的成年人,其中不排除有在范围外的人士。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10年7月29日至2010年8月1日。
五、调查结果
(一)家庭生育子女情况及原因分析
1、农村与城市生育情况对比
从接受调查的农村户籍的问卷中可明显看出,3.5%是独生子女,3.5% 是一对子女,93%是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大家庭;从被调查者的生育意愿中选择“其他”这个选项(选项总共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男一女、只想一个男女无所谓、其他)占62%,说明62%的人希望有更多小孩。而在接受调查的城市户籍被调查者有64.5%为独生子女,22.7%有一对子女,13.8%为未育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在城市户籍被调查者的生育意愿看,41%只愿生一个子女,59%为一对子女,在所调查的情况看,未出现生育意愿为三个及三个以上。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之间的差别。农村的重男轻女现象普遍存在,这造成了农村的生育数量比城市多的原因。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农村,男人作为主要生产力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需要生育男孩支撑家庭的生产活动;第二,接续繁衍后代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第三,农村父母的赡养一般由男孩承担,生一个男孩是为了以后养老问题,女孩子一旦嫁出去,娘家的事一般不参与,都由男方主持大局。
2、从年龄段对比
经调查,在70年代以前,基本生育三个及三个以上占66.4%,并且从被调查者口中得知,当时放松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多力量大”,支持人民多生育;在70至80年代,生育三个及三个以上情况有所减少,占56.7%,部分生育一对子女;独生子女属于少部分,仅占3.5%;在80至90年代,出现的独生子女较多,占56.1%,而在这个时期,多数人表示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十分严厉。
3、不同职位情况对比
企业职工(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等公司,由于政策限制只能生育一个子女,所以基本没有超生;而对于农民或农民工,89.7%生育三个及三个以上,9.6% 生育一对子女,1.7%为未育或独生,其中独生子女的父母表示,他们愿意再多生一个。
所以,生育情况不仅与自身有关,还与政策、职业有关。
(二)家庭生活环境对生育情况的影响
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生活环境对生育状况有所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不同,其生育意愿也有所差异。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多数城市户籍的居民,在国企工作的白领都较好的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多数家庭只生育一个或是未育,对子女的未来也有自己较好的规划,认为优生优育,让小孩全面发展才是对子女负责任。他们的受教育程度都较高,普遍都有高中或以上的学历,生活质量也较好。而多数的农村户籍居民家庭则很少能够切实的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平均每户家庭都有3个小孩,这些家庭父母居多受教育程度底,多数都是小学,初中的文化水平,目前多为个体经营,小本经营,有些是夫妇合开小型店铺,有些则是女方居家照看家庭兼并做些小手工活,男方外出打工,也有些夫妇双双以耕田为生计,家庭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而生育意愿较高,认为生育一个小孩太少,有着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但是他们对自己小孩的未来却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对其受教育程度也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居民生活环境好坏,文化水平高底,对其育儿观念与生育意愿都有影响。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其生育意愿也相对的减弱。
(三)当地人口观念对生育情况的影响
揭阳市地属潮汕,历史比较悠久,早时期的一些传统落后观念也随社会的发展而影响深远,其对生育情况有直接影响的两个较为普遍的观念:重男轻女;多子多福。、重男轻女
据调查了解,在此地区中对家庭的生育情况影响最大的一个观念:重男轻女。这就直接解释了为何每个家庭孩子那么多。男孩出生后,父母把他当成心肝宝贝一样疼着,他要什么就给什么,家里就他最大,像一个小皇帝一样受宠。相反地,女孩相对要多干家务,一般不是很受宠。相比发展好的那些大城市,好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说是可以全心全意的培养、教育孩子。但在揭阳市,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是微乎其微,原因是每个家庭都要求要有男孩来传宗接代,添香火。结果是有的家庭不断的生育,一连生了几个女的,为的就是要生一个男孩,等到生到一个男孩,又会想着再生一个,碰碰运气看会不会又增添一男丁。结果又增添了一个人,这就直接造成了揭阳地区家庭普遍人口多的现象。
2、多子多福
据调查了解,很多家庭的老人家都希望能够子孙满堂,正所谓多子多福。有的家庭也就顺应了老人家的意思多生了几个。但据调查,还有一个原因,多生几个其实是为了未来的生活有所保障。父母们觉得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又不可能保证每个孩子以后都能有所作为。多生几个,总会有一个会有点出息的。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揭阳地区的家庭普遍有三四个孩子。
综上所述,当地的人口观念对生育情况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生育情况的影响
据了解,2009年4月7日,揭阳市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去年揭阳市人口计生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共落实“四术”7.51万例,人口出生率为11.33‰,自然增长率为6.28‰,计划生育率为91.59%,较好地完成省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近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揭阳市人口计生工作有了较大进步,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所以,为了生存,必须着力抓好计划生育。并对部分地区的计生工作给予支持。据调查了解到,即使政府实施了“多生罚款”的政策,也有不少的家庭为了生一男丁而甘愿罚款或偷生。但是,当问如果事关城市发展时,多数家庭表示还是很乐意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
由此可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揭阳市的计生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六、调查体会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生育情况不仅与本人生育意愿、计划生育政策和所从事的职业有关,还与本地的各种观念有关。居民生活环境好坏,文化水平高底,对其育儿观念与生育意愿都有影响。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其生育意愿也相对的减弱。所以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还要加强人口素质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让大家都自觉去实施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做到晚生晚育、优生优育,为解决国家人口问题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同时,从以上的调查可知,人们对自己的养老问题还是有很大的顾虑,这也反映了我国的社会福利水平较低,还无法给大众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当国家能够大力拉动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时,相信计生工作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的。
第三篇:计划生育调查报告
人口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作为基本国策长抓不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人口总数的70%以上。因此,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其工作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经过多年努力,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新的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解决,笔者就此做了一些调查与思考。[文秘写作网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文秘写作网 帮您找文章]
(一)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形成了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以渭源县为例,全县建立完善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制”,逐步靠实了各级干部的责任;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群众生殖健康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形成了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工作氛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以来,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逐步由过去的以行政和经济方法制约为主转变到以法制手段为主,行政、经济、利益导向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走向了工作措施多样化、工作机制科学化、工作方法规范化的轨道,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从渭源县来,目前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现状可以概括为“两高两低”:“两高”为一孩育妇比例高,二女户积累高。截止2006年6月底,全县农村一孩育龄妇女比例达到23.39%,二女户占二孩育龄妇女的比例达到12.42%,已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两低”为多孩育妇比例低,自增人数逐年降低。全县多孩育龄妇女比例下降到17.02%,人口出生率近两年下降到10‰以下,自然增长率下降到3‰以下,全县2005年一年级学生人数比2001年减少了2300多人。总的来说,开展计划生育工作30年来,全县少出生3万多人,对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缓解人口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虽然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农村经济水平的制约和农民落后的婚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在工作措施方面的不到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难度依然很大。
一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受经费制约的问题突出。自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由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转变以来,有效调动了群众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但由于县乡财政拮据,在落实经费上困难很大。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搞的比较好的地方,需要兑现政策的人数越多,落实经费困难更大,负担更重。如渭源县是国扶贫困县,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仅1000多万元,主要靠转移支付维持运转。虽然县上努力筹措资金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但由于全县二女户积累比较大,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几年来,县上多方筹措资金为4500多户二女结扎户落实了每户600元的养老储蓄金,但要达到每户1000元的标准,还缺资金180多万元。从2006开始,二女结扎户每户要落实3000元的奖励补偿资金,虽然省上能够补贴一半,但另一半要由县乡筹措,按10万人结扎100例二女户的比例计算,全县每年至少结扎二女户350户以上,每年县乡两级要筹措奖励补偿资金在55万元左右,资金筹措十分困难。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
二是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较大。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递增,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但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大量计划外出生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上。虽然国家和省上都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流入地对流动人口信息提供到网上,但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流入地管理不够完善,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渭源县每年流出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对象在3000人以上,虽然县上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采取了追踪管理、发函协查、签订合同等多种形式,但由于追踪管理费用高、距离长,发函协查回复率低、质量差等因素,对流出重点对象一直缺乏有效正常的管理,全县每年400多个计划外出生人口中约有90%以上都是流出人口超生的,造成工作中的摸底难、访视难、环检难、征费难,成为制约全县计划生育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是私早婚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私早婚比例逐年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男性未婚人数比例大,导致性别比失调。2004年抽样调查表明,全县25-49周岁男性未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25.43‰,而女性未婚人口比例只有2.14‰,相差23.29‰,约7600多人,由于进入婚期的男性人口数远远大于女性人口数,为了达到自然平衡,只有女性人口降低婚龄,才能自然地弥补数量上的不足,这个过程虽然受到地理、经济、社会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但最终结果是导致女性人口的成婚年龄越来越小,私早婚问题突出。二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比较低,加之自然条件严酷,男青年找对象比较困难,贫困山区尤为严重,一旦有合适的对象,不管年龄是否合法,即举行婚礼。
四是婚姻登记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新修订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地方的男女青年只要有户口薄、身份证可以在任何地方登记领取结婚证。无形中取消了户藉地对领取结婚证的部分限制,造成了婚姻登记与计划生育登记管理的脱节。加上农村婚姻登记点设置较少,有的地方几个乡镇只设一个登记点,在交通上给农民领取结婚证造成了很大不便,使先结婚后登记的现象逐年增多。同时,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随时改动出生年月,在结婚年龄上弄虚作假的问题依然存在。婚姻登记制度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制度的脱节,导致计生部门、民政部门失去了对私早婚问题的有效制约和监控,造成相当一部分已婚育龄妇女不能纳入正常管理。
·如何写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农村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 ·暑假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五是村级计划生育组织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税费改革之后,村级计生干部普遍减少,基本情况是每村有一个计生专职主任,而各村民小组的计生宣传员基本上由村干部兼任,只保留了人口较多的村名小组的宣传员,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由于报酬低,工作责任靠得不实,开展工作不够得力。加之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直接生活在一起,怕得罪人,在提供计划生育真实信息上主动性不强,造成了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由于村一级计划生育工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不够稳固。
(三)以上这些问题,主要针对渭源县而言,但也是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层进一步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主动地搞好基础工作,也需要国家和省市在政策层面给予调控和协调,共同加以解决。
一是要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继续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计划生育系统“三线”考核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制定靠实村组基层计生干部责任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岗位责任与报酬挂钩的奖惩制度,建立报酬增长机制,调动村组干部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同时,加强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强化素质,提高其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的水平。通过完善网络,靠实责任,提高水平,形成计划生育经常抓的工作机制,做到底子清,对象明,各项节育措施及时落实,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要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经费支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是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但要使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计划生育投入机制。尤其对贫困县要加大经费支持,建议对国扶贫困县落实优惠政策所需资金纳入转移支付范围,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县计划生育工作的“瓶颈”问题,使贫困县轻装上阵,主动抓好各项节育措施特别是二女户结扎的落实。同时,要加强监管,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群众真正得到关怀,得到实惠,带动广大群众转变婚育观念,逐步走上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道路。
三是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明确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责任,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作用,认真执行协议管理、协查通报、数据共享、信息公告等制度,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对流出人口,流出地要全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管理合同。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要主动和流入地联系,实行委托管理,并加强联系,形成流出地、流入地互动的管理机制。流入地要加大管理力度,定期验证,及时督促落实节育措施,及时向流出地反馈婚育信息,提高协查通报率和信函回复率,保证回函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对流入人口,流入地要与本地户籍人口一样,实行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计生、公安、工商、劳动等部门齐抓共管,摸清外来流动人口底数,分类梳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动态管理。要主动为流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跟踪到人,随访到人。
四是要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加大私早婚治理力度。治理私早婚问题,关键是公安、民政部门要把好婚姻登记关口,防止篡改户口薄、身份证等弄虚作假行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对弄虚作假的工作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要合理设置婚姻办证点,建议2万人以下的乡(镇)设立一个办证点,2万人以上的乡(镇)设立两个办证点,一方面方便群众领取结婚证,另一方面加强对婚姻登记监管。同时,要加强对未婚青年的监管,实行定期巡查,坚决杜绝私婚行为。要深入开展婚育新风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早婚早育的危害,提倡晚婚晚育,转变群众婚育观念。
五是要强化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改善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服务站技术人员力量,进一步提高环情、孕情服务及节育手术、术后随访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妇女病普查普治、婚育咨询等生殖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四篇:景德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
景德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通知》和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景效能发[2009]2号),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经研究,在劳动保障局机关及相关单位(部门)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高行政审批和效能建设”为重点,以“依法高效、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完善运行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促进机关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运作机制,力争在今年内使我局机关及相关单位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履职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明显改进,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为保持我市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劳动保障工作在今年更争先进位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活动范围和对象
市劳动保障局机关、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市技工学校、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市技术工人交流咨询服务中心及其干部、工作人员。
三、实施步骤和任务
开求和重点内容,把学习教育、明察暗访、建章立制、监督检查贯穿始终,集中解决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整个活动分为学习动员、组织实施、考核总结三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阶段(2009年1月4日-2009年2月28日)
召开全局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局机关效能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局机关及相关单位(部门)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省委书记苏荣的重要批示,学习省、市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和吴新雄省长、许爱民书记、李放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和省、市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等。同时,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对机关效能年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为搞好这一活动,经局党委研究,成立景德镇市劳动保障局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龙骏。副组长:吴庆琳、周吴、蒋云海、徐国平、王景光、钱元良、唐平、张功华、孙厚文。下设办公室,主任:吴庆琳,副主任:张庆安、程禧红,联系人:叶刚。成员:吕松康、汪双凡、张希跃、牛金星、刘文红、王寒、汪晓红、刘胜发、袁明星、袁德明、冯上升。
为保证机关效能年活动顺利开展,办公室下设3个小组,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开展工作:
1、材料组:负责机关效能年活动的文字材料,如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整个活动总结材料以及建章立制、改进作风、服务承诺等材料的拟写。组长:叶刚;成员:万朱江、李献忠、于集松、袁明星、王智清、江玮、李红春。
2、宣传组:负责机关效能年活动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道我局开展这一活动的亮点、先进典型。组长:程禧红;成员:刘文红、张志平、吕琦。
3、联络组:负责局机关效能年活动领导小组与省、市活动领导小组的沟通联系工作。组长:张庆安;成员:王寒、汪晓红。
全局干部职工要通过学习动员,进一步明确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充分认识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搞好机关效能年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全局上下营造人人讲效能讲发展环境、处处抓效能抓发展环境、事事提高效能创优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3月1日-2009年10月31日)局机关及相关单位要坚持求真务实,标本兼治,注重实效,着眼长效,按照市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提出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强调突出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要对照抓好落实。
1、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和监督,进一步清理和废止与现有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规章。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优化审批流程,逐项编制程序流程图并在办事窗口予以公示;将不必要的前置条件予以取消或改为事后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申请材料,采用核准、登记、备案等方法,简化审批环节,单项行政审批时间在各自现有承诺的时限基础上缩减30%以上;对已取消的审批项目,加强事后监督,决不允许使备案、核准成为变相审批。开创“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新型工作体制。
2、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配合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和“网上审批”项目审批管理网上流转制度,实行同时收件、交叉审核,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全面推行审批服务代理制,为企业无偿代理企业设立、建设项目工程报建等审批办证手续。全力为项目工程搞好劳动保障方面的服务。
3、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公共服务窗口的管理,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劳动监察支队要继续做好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市劳动就业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要继续加强公共服务窗口的管理,进一步改善窗口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制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效机制。
4、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改进机关作风。局机关要进一步弘扬奋力开拓、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具体工作落实到基层、服务对象落实到群众,为进一步改进我局机关作风,局办公室要制订我局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的工作方案,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服务承诺活动,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监督。
5、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充分运用电子政务建设和综合应用这个平台,及时为群众查询劳动保障有关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做到查阅有网站、查询有热线、查找有资料,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6、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市劳动保障行政审批事项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继续由窗口工作人员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结,进一步加强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络联结,启动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扩大群众对景德镇市劳动保障网的点击率和扩面影响。
7、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要求,归并机构,整合资源,调整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实行统一进场交易、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收费、统一考核等“五统一”运作模式,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项目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交易,确保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廉洁。
8、健全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项制度”。一是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制。重点把首次接待办理工作人员依照职责认真办理并负责到底;对不属于本部门或本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引导服务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健全完善限时办结制度。重点把承办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及日常政务活动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限或承诺的时限内办结或予以答复;对紧急事项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三是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重点把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影响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的追究力度;对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例予以查处措施落实到实处。此三项制度的制订由局办公室、局纪检监察室负责,抓好落实。
9、加强机关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干部业务工作水平;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干部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为提升行政效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局机关党总支要加强对劳动保障干部职工教育培训,采取办培训班的形式,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为抓好上述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局机关效能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情况调查问卷,收集基层、企业、群众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指导机关效能活动年各项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局属各个单位、部门要通过采取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同事帮、民主评等形式,认真查找问题。坚持存在什么问题就查找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尤其要注重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人民群众关注、基层反映强烈的涉及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解决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官僚主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特别是审批项目偏多、环节过繁、时间太长的问题;二是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三是“小鬼难缠”、“中梗阻”的问题;四是不给好处不办事、“吃、拿、卡、要、报”的问题;五是履行职能缺位、借位、越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六是服务意识和态度较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七是缺乏诚信、失信失诺、“新官不理旧事”的问题;八是“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应酬过多的问题。
对查找出来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局属各单位(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剖析原因,抓住问题实质,研究解决办法。要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重点,拿出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
局属各单位(部门)查纠整改情况要及时报送局机关效能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将查纠整改情况向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在建章立制上,局属各单位(部门)要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清理,该撤销的撤销,该建立的建立,该完善的完善,形成制度汇编。通过建章立制,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服务承诺制来明确为民服务内容,以公开办事制来推进政务公开,以民主决策制来强化群众监督,以绩效考核制来评价工作实绩,以责任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进一步量化机关工作标准,规范机关工作程序,堵塞机关管理漏洞,完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管人管事。
(三)考核总结阶段(2009年1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局属各单位(部门)要以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制定科学的、量化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进行绩效考核,并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七项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报局机关效能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局属各(单位)部门对机关效能年活动开展情况要进行认真总结,便于组织召开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大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四、工作要求
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作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局属各(单位)部门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局属各单位(部门)要把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作为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举措,作为落实扩大内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真正把机关效能年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局属各单位(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我局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先进经验、正面典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认真受理和办理机关效能投诉。为认真受理和办理机关效能投诉,局长信箱:jdzsldbz@163.com,手机号码为:***,和12333,24小时投诉热线。局属各单位(部门)也要设立举报箱、公开投诉电话,随时接受群众投诉,做到有诉必受、有受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凡是查证属实违反规定的,一律依纪依法进行处理,并追究真接领导的责任。
(四)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上下联动的立体监测网络,进一步创新监测方式,拓宽监测范围,充实监测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了解监测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机关效能建设和发展环境方面的动态信息,充分运用好监测结果,并将监测成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五)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局属各单位(部门)要善于总结、及时发现机关效能年活动中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并适时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局机关效能年活动深入扎实协调有效开展。
(六)强化监督检查。局机关效能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机关效能年活动的督促和指导,并对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督查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并及时通报监督检查结果。
第五篇:景德镇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景德镇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建设旅游产业大省,进一步打响“红色摇篮、绿色农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签署了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协议,已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支撑点,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作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工作重点加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好发展机遇。作为刚刚接手主管全市休闲旅游农业的职能部门,今年上半年,我局组织人力对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广泛走访农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农场等休闲旅游场所,初步了解摸清了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指(引)导休闲旅游农业工作打下了基础。现将调查情况整理汇报如下。
一、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市城镇郊区和旅游景点周边就出现了一些依托农村和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吃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并且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以旅强农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据初步摸底调查,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园区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500万元)园区或企业24家,从业人员1.7万人,其中农民工1.65万人以上,2009年全市各类休闲农庄接待总人数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过1亿元。
我市各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条件,基本形成富有特色的各功能类型的休闲农业格局。
观光观赏型:景德镇农业特色明显,浮梁的茶叶、乐平的蔬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还有瑶里的油菜花、三龙的绿化苗木、西湖和瑶里的山珍、德宇生态园的继树、根雕等,为开发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景德镇观光园艺、观光特种农业、观光林业等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建设中的德宇龙头山庄、生态路休闲农业观光长廊、乐平镇桥特种蔬菜基地、浮梁优质茶基地,都是景德镇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的典型。
参与体验型:我市参与体验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城郊周边,主要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茶乡农家乐”、“菜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瓷文化农家乐”等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据调查,参与型采摘项目普遍受到旅游休闲者的欢迎,如湘湖、三龙的草莓,王港、历居山的杨梅、早熟梨、葡萄,镇桥的大棚蔬菜,浮梁的有机茶叶,乐平的特色蔬菜等名优特果蔬生产基地,以及遍布各地的水上垂钓基地等均已经或准备开发这类旅游项目。
休闲度假型:我市森林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如汪湖原始森林、高岭古矿遗址、金竹山寨、冷水尖风景区、洪源仙境、历居山等地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氧吧”。不少地方已经或正在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各式各样的度假村。市郊则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给人提供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田园风光、乡村休闲度假、农业公园等场所。
民俗节庆型:我市地域风俗、节庆活动特色浓、类型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让人陶醉享受其中。一年一度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浮梁茶文化节、浮梁农民艺术节、瑶里原始森林音乐节、乐平农民趣味体育运动会、元宵龙灯会、瑞午龙舟赛等节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二、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成效
1、省、市各项政策的出台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 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绿色家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业产业大省建设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江西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以及景德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景德镇市旅游业总体规划(十一五)》和市委、市政府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决策、意见的相继出台,2009年3月我省还启动了“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标志着省、市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高度认识及信心和决心,力求打造“生态瓷都、绿色家园”品牌,明确了全市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全市涌现出以浮梁瑶里、金竹山寒、王港、湘湖,乐平的历居山、洪源仙境、文山,昌江区的荷塘等为代表的依托旅游景区和特色农业产业等条件而建设的休闲观光农庄、观光示范园、果蔬采摘园、科普教育基地和具有乡村特色的农(渔)家乐休闲旅(餐)馆。开发了以景德镇瓷文化游、浮梁茶文化游、乡村风光山水游、特色产品采摘游、古村落游、油菜花游等为主题的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了休闲旅游带来的实惠。
3、休闲旅游农业的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和旅游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作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带动了餐饮、旅馆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种养和加工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型。例如,浮梁瑶里的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旅游景点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竹笋、香菇、苦槠果、农家土猪肉和粮食等农业自然资源,相继开发出了笋尖、花菇、苦槠豆腐、农家腊猪手、碱水粑等有机休闲观光食品供应游客。还有乐平高家庄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盘圣食品有限公司、浮梁景瑶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江西赣森食品有限公司、景德镇市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老曹土特产、景德镇市桃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不是立足本地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出系列旅游食品供应游客和全国各地。
4、农业休闲观光已经成为主要节庆活动的主角,有效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瓷文化旅游节、浮梁茶文化节、浮梁农民艺术节、瑶里原始森林音乐节、历居山杨梅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大力打造文化山水游、度假休闲游、绿色生态游、陶瓷艺术游、乡风民俗游、科普修学游、果蔬采摘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展现出我市旅游市场和休闲旅游农业的喜人局面,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民工创(就)业,实现农民的就业增收。省委、省政府去年7月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西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旨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工作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吸纳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返乡农业工纷纷当起了导游、厨师、农家乐老板或服务员、民俗演员等,有的到景区做起了小生意甚至做成了老板。例如浮梁瑶里镇的瑶园食品加工厂老板张顺标、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总丁来保、乐平高家庄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焕春等就是返乡农民工回景区创业的典型代表。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后,有了较稳定的收入,对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能交叉,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休闲旅游农业涉及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管理部门多,职能交叉,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从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注册登记、农业生产、总体规划、旅游管理、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和治安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培育规范的消费市场。
2、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规范。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缺乏统一规划,一些休闲旅游农业项目未经过规划和论证,存在建设随意、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效益低下等问题。
3、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休闲农业企业大多是租赁农村集体或从农民手中通过流转方式使用的土地,存在土地使用权证手续不够完备、地面建筑物产权证办理困难、种植的果林没有果(林)权证、养殖的水域办理不了养殖证等问题,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企业不敢扩大投资规模。当企业需要扩大发展规模需要融资时,其土地、房产、林产、养殖等资产不能进行资产抵押登记,给企业造成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
4、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政策相对滞后。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大都是由民间或工商私人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缺乏专项支持。当前我市各级政府尚未制定专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政策措施,规划审批、登记管理、市场监管、标准体系、行业管理等重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政府部门也没有落实专项管理经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
5、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存在知识层缺失、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6、休闲旅游农业普遍层次不高,品味较低。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局限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摘体验、垂钓、打麻将等休闲观光项目,对功能性、高品味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开发不足,特别是休闲旅游食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其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四、进一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休闲旅游农业无疑是一项朝阳产业,要推进休闲旅游农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就必须要强化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政策引导,积极推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具有鲜明瓷都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休闲旅游农业纳入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进行推进。市政府应成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各涉农涉旅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协作,优化服务,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机制。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市级(包括市级)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主要用于休闲旅游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补助、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的认定与奖励、休闲旅游农业行业协会建设、休闲旅游农业整体宣传推介等。各县(市、区)政府都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3、着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鼓励各经营主体通过对废弃园地、林地、荒地、荒山等进行开发整理,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妥善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对其涉及的非农建设用地,在其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同时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通过资本嫁接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的品牌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和产业,进而带动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4、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结合本地实际,着手制定休闲旅游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要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适当放宽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休闲旅游农业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休闲旅游行业协会、休闲旅游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促进行业间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市场拓展、人员培训、行业交流等活动,促进休闲旅游农业有序健康发展。
5、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出台认定办法和验收标准,开展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和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每年评出若干个示范园区(或企业),对被确定为市级及市级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单位的园区和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扶持。近期工作重点: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将市生态路打造成为一条集市民休闲观光、现代农业展示、生态高效农业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路;二是依托现有资源,利用政策引导,将“景瑶线”培育成一条集度假休闲、采摘体验、科普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瓷源茶乡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
6、开发旅游食品新品种,开拓旅游食品新市场。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销售产业链,以旅游市场人气带动旅游食品销售。以茶叶、蔬菜(山野菜)、食用菌、绿色水果、油茶等名牌农产品观光、采摘等形式,吸引旅客,促进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扩大旅游食品宣传,塑造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的整体形象,推动分散的旅游食品走向集约化的旅游市场。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绿色健康的旅游食品新品种,打造名牌,培育精品,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游客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活动,如茶文化节、杨梅节、草莓节、菜博会,品果观花,不断促进休闲观光旅游,拓宽旅游食品销售渠道。
7、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制订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所需经费开支,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高级管理人才,保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促进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龙头企业的良性发展。
8、建立农村农业金融支持和融资担保机制。我市休闲旅游农业正处在发展上升期,需要大批的建设资金,由于抵押贷款金额有限,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建立融资和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满足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组织开展休闲观光农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
9、科学编制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的调控和指导作用,精心组织编制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并做好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休闲旅游农业园区建设起点要高,要充分挖掘农业内涵,体现以农为本的理念,讲求区域特色,准确功能定位,优化分区布局和景观设计,实行规模经营,促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和谐统一。
10、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视休闲旅游农业的宣传推介工作,搞好旅游旅游农业的策划、组织、包装,创新营销方式,广泛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各类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型会展,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宣传推介。精心筹划和举办各类农事节庆、节会活动,扩大休闲旅游农业的知名度。同时要总结一批先进典型,加强休闲旅游农业品牌建设,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进而全面提升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