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贡县2011年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工作小结
福贡县2011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工作小结
福贡县农技推广中心
2011年6月21日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全县涉农部门和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过各项目区广大群众的通力合作和艰辛努力,认真实施好省级下达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玉米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工作小结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11年福贡县玉米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及地膜玉米技术推广按照“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万亩辐射区”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实行县乡联创,以县为主的工作原则,2011年根据省州上级部门的项目安排,我县承担了2万亩高产创建、3万亩间套种、2万亩地膜玉米种植的建设内容。
1、玉米高产创建完成情况
玉米高产创建实施情况:鹿马登乡、上帕镇、石月亮乡、马吉乡、架科底乡、子里甲、匹河乡等7个乡镇作为我县2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点,计划在上帕镇木古甲村建立200亩核心攻关示范区,实际完成2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0%;在上
帕镇建立1000亩展示片。实际完成1050亩,完成计划数的105%;创建目标:百亩核心区单产525公斤,千亩示范区单产470公斤,万亩辐射区单产325公斤。其中:匹河乡计划2500亩,实际完成27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8%;子里甲乡计划2500亩,实际完成26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4%;架科底乡计划2500亩,实际完成2750亩,完成计划数的110%;上帕镇计划4000亩,实际完成43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7%;鹿马登乡计划3000亩,实际完成31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3%;石月亮乡计划3000亩,实际完成30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0%;马吉乡计划2500亩,实际完成27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8%。全县完成21150亩,完成105.7%。项目涉及50个村委会312个自然村5321户21283人。
2、粮食作物间套种完成情况
在全县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示范推广3万亩,实现全县粮食增产150吨。在上帕、鹿马登、石月亮、架科底、匹河7个乡镇开展大春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3万亩。项目涉及57个村委会518个自然村7526户31204人。
其中:(1)玉米套种马铃薯核心区200亩(上帕镇木古甲村),示范片500亩,辐射带动推广5000亩;(2)玉米间种豆类核心区200亩(架科底乡),示范片1000亩,辐射带动推广15000亩;(3)荞麦等作物套种技术示范推广8000亩。(4)杂交稻间种糯谷技术推广2000亩。
3、地膜玉米完成情况
全县示范推广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冬玉米0.3万亩),其中:马吉乡3000亩;石月亮乡4000亩;鹿马登乡3000亩;上帕镇3500亩(冬玉米500亩);架科底乡2500亩(冬玉米1000亩);子里甲乡2000亩(冬玉米1000亩);匹河乡2000亩(冬玉米500亩)。目前全县完成17000亩。项目涉及46个村委会158个自然村6806户30248人。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成立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活动领导小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是依靠科技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的重要载体,为确保我县玉米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活动发挥应有效益,让农户得到实惠,成立了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邓阿永任组长,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副局长杨文江同志任副组长,其它各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镇长为成员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组建由县推广中心主任胡救才同志任组长,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管理站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技术专家小组;同时组建县推广中心主任胡救才同志任组长,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各乡镇农技站站长组成的技术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实施区域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以督促玉米高产创建活动落实。
三、明确任务、制定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为更好的完成项目要求各项内容,结合我县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认真部署开展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纳入了增加
全县粮食总量,并与4月8日召开了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了全县玉米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工作,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正式下发了《福贡县玉米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推广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细化了责任,落实了各项措施,对工作进度进行了精心规划和部署,为防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在玉米各生育期,由技术指导小组对项目实施乡镇进行检查、督导,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2011年福贡县玉米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及地膜玉米技术推广按照“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万亩辐射区”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实行县乡联创,以县为主的工作原则,根据省州上级部门的项目安排,我县承担了2万亩高产创建、3万亩间套种、2万亩地膜玉米种植的建设内容。
四、明确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及间套模式
1、高产创建活动主推品种:鲁三3号、鲁三2号、罗单9号、罗单3号等高产适宜品种为主。
2、主推技术:实行“四统一”。在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过程中,要坚持“四统一”,即统一部署工作,统一供应杂交良种,统一培训技术,统一防治病虫。通过实行 “四统一”,发挥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最大效益,把玉米增产实用技术落实到田块。
3、间套种模式:玉米套种马铃薯、玉米间种豆类、玉米套种荞麦、杂交稻间种糯谷。
五、做好宣传、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为充分发挥玉米高产创建活动辐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于3月20日在上帕镇木古甲村正式启动我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同时借助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介,通过开辟专栏、编发高产创建动态等形式,宣传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高产创建活动成果、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舆论氛围,推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纵深开展。
结合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技术要求,目前共举办7期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农技人员97人次,现场种植培训完成311期,共计培训群众125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按统一要求制作宣传标牌2块,县级电视台宣传报道1次,福贡农业信息网发布信息11次,怒江州农业信息网刊载5次。
六、项目资金就位情况
高产创建项目,间套种,地膜玉米共计划投入资金111万元,其中:高产创建40万元,间套种技术推广50万元,地膜玉米21万元,目前到位高产创建资金40万元,地膜玉米资金21万元。
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相当一部分乡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饭,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大。
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科技对农
业的贡献率低。
3、农民收入低,加之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上级扶持资金有限,加快发展和资金短缺的矛盾突出。
4、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加大、负担加重。
5、坡地多,耕作层浅,连片规模种植面积小。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的指导。把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作为当前农业工作中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摆上重要日程,明确领导责任,精心组织,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和服务。
二是要强化科技服务。以粮食生产为主,积极推行科技承包,切实建立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同时,要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科技培训,加快科技进村入户,有效提高科技的覆盖面。
三是加强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等项目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灾害预警机制,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开展科技培训,帮助农民抓好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加强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适期防治工作,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的预定目标。
第二篇:渭北区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技术模式
渭北区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技术模式种子管理站王 荣727200 论文摘要 :玉米是渭北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渭北区农业主导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平均单产的高低,是直接决定了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结合近年来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的实践和经验,笔者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如何提高玉米单产的方法和途径。
论文关键词:玉米 创建 模式
渭北旱塬以传统的雨养农业县居多,属春玉米优势产业带。2008年以来,该区域开始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按照“上科技,提单产,抓优质,增效益”的思路,以玉米高产创建工作为核心,抓典型,树样板,不断挖掘春玉米增产潜力,层层辐射,探索玉米大面积持续高产的新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1.渭北区玉米高产创建情况
玉米是渭北区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养殖业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突出。因此,要提高玉米生产能力,增加总产,必须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耕地质量,挖掘玉米增产潜力,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2年,由省农业厅种植业科、区县市农科所、种子站及各县区农技中心骨干组成专家组,对渭北区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的宜君县进行了产量复测,对该县的57个村,1760户,2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进行了实地预测,亩产为788.6公斤,比目标产量750公斤高出38.6公斤,增产4.7%;几个千亩示范方测产面积1260亩,预测亩产861.9公斤,较目标产量800公斤提高61.9公斤,增产7.3%;几个百亩核心攻关田实施测产面积436.5亩,预测亩产896.4公斤,比目标产量850公斤提高46.4公斤,增产5.6%;百亩核心攻关田最高亩产1002公斤,从这些实际数据充分说明,渭北区的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真正发挥了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受到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极大关注。省农业厅副厅长白宜勤来检查春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时,也曾对该县地膜玉米种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宜君县玉米高产创建措施得力,技术到位,测土施肥应用面积大,堪称陕西地膜玉米生产第一大县;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中心主任对该县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县地膜玉米五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可推广借鉴。
2.措施得力,关键技术到位
2.1.做好农技指导员和示范户的选聘和创建区域的选定。
高产创建活动科技含量高,投入大,科学合理选定示范田和辐射区域是开展玉米创建活动重要基础和前提。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的选聘关系到工作的成效,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从省到市到县均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业务技术单位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攻关组,确定业务技术骨干,明确了技术人员职责,制定春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印发了技术规程。技术指导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摸底,划定区域,重点实施,从播种到施肥,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
2.2.做好科学种植技术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稳定技术服务队伍,充实农技推广人员,特别加强基层农技队伍的建设;二是重视农技推广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村两委会、村玉米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示范户科技意识,加大了宣传力度,同时组织多种形式培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发放给技术示范户,起到了宣传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突出关键技术指导。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指导示范施肥,穗期组织全县村两委会成员和种植大户代表观摩,让更多的农民看到“五项关键技术”的增产作用,让他们学得会,用得上,使示范区农民普遍掌握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和管理要点及关键技术。
2.3.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推动作用。要实现玉米高产,就离不开典型示范的带动。在高产创建工作中,要选择好示范村、示范片,耐心细致地做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对比算帐,把传统栽培和综合技术集成进行对比,激发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技术指导员、村两委会、村玉米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新技术指导方法,并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测土施肥、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机械播种,让农民真正看到示范点的增产效果。
2.4.选定优良品种,提高玉米单产。主推作物品种和主推技术是根本,是高产创建的重要抓手。针对目前玉米种植品种多而杂,且不少是未经过生产试验和筛选的劣质种子等问题,要主选了适应本地的耐旱、耐密、抗倒伏的紧凑型品种,作为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当家品种,发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综合增产优势。
2.5.突出关键技术,发挥综合技术优势。一是地膜覆盖,增温保
墒。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作用。作为雨养旱作农业县,推广地膜覆盖是解决春季干旱难抓苗的重要技术措施,有利于一播全苗。二是更换品种,挖掘单产。选择了适宜本地的耐旱耐密、抗倒伏紧凑型品种,在示范片统一供种,规范种植。三是测土施肥,培肥地力。春播前,在示范村组,采土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制定配方。按照有机无机组结合的原则,由玉米种植合作社统一组织配方肥、硫酸钾和微量元素肥料,按面积分配到户,造册登记。根据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推广科学施肥分次追肥;四是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适期早播,既能充分利用土壤解冻后的有利墒情,确保一播全苗;五是统一机械播种,规范种植。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的作用,动员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并由村委会统一机械,按划定的示范区域分片机械播种。由于组织、技术、措施到位,示范村地膜玉米播种质量高,出苗齐。从2012年的春玉米高产创建实践看,高产创建这个载体深入人心,增强了各级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实行项目捆绑,将玉米高产创建、玉米旱作技术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等项目进行捆绑,在项目村实施,发挥了综合技术组装集成的作用,既扩大了宣传,又充分发挥行政、技术、村级合作组织作用。
2.6.抓好运行机制管理,建立技术专家组跟踪服务。县区农技专家组要根据玉米种植的各个生产环节,从播前的高层次培训到播种各环节及时派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督促指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确保关键技术到位,同时,在玉米生长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干部、乡村干部、示范带动户观摩参观考察,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又锻炼了技术指导员、乡村干部、示范带动户,让他们真正看到现代旱作农业技术的增产作用,激发他们学技术,用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存在问题
春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在渭北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3.1.长期以来,由于玉米是该区域的传统产业,一部分县、乡镇级领导重视不够,认为抓和不抓都一个样,还未上升为政府行为,使得个别县、乡镇和村组组织力度不够。
3.2.玉米虽然是该区域的农业主导产业,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区域耕地面积的80%以上,但由于没有统一播种机械,导致种植规范程度不高,有缺苗断垄情况,植株密度普遍偏低。
3.3.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尚需要完善,如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并适当增加冬田秸秆覆盖、春季宽窄行播种、夏管化学除草、秋季适时晚收等措施。
3.4.播种机械不配套,原有机械播种密度不够,改装效果不理想。应注重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其他农业项目进行整合,发挥综合技术集成作用。
3.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还没有做到一条龙产业化服务。
3.6.财政投入资金不够,如良种、配方肥等关键技术环节资金缺乏,难以全面推广。
4.几点建议
4.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各级政府要把抓粮食生产放在首位,要把高产创建活动上升为政府行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相关资源,完善相关机制,保障措施要得力。
4.2.关键技术落实要到位.在高产创建区要大力推广以“选品种、上密度、盖地膜、配方肥”为核心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真正做到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使关键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
4.3.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除地膜补贴外,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补贴结合起来,并实行重大技术补贴,市县两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对玉米生产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
4.4.整合农技项目资源,促进高产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农业重大项目要与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把农、科双方力量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实施和科技相结合的累加效应。
4.5.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统一安排部署、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措施、统一防治病虫,使高产创建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简介 王 荣,女,38岁。大专学历,宜君县种子管理站干部,助理农艺师。联系地址:陕西省宜君县种子管理站 邮政编码:727200 联系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