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规划范围。集聚区位于县城南部,东至大广高速控制带,南至县城南环路以南300米,西至县城西环路以西640米,北临小潢河(官渡河),总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3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4平方公里。
2、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装加工业。
3、发展目标。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2015年力争达到60亿元;2020年超过100亿元。
4、发展现状。截止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四纵三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入驻企业55家,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17家,以茶叶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12家。2010年底实现主营收入25.9亿元,利税3.67亿元,从业人员10000人。
二、主要工作
1、狠抓了规划编制。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委托资质设计单位编制了《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2009-2020)发展规划》,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得到正式批复;《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也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待批复。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三规合一”,无缝对接。
2、狠抓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元,新建成了中心大道、工业大道中段、航空大道中段等主干道路6公里,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跟进实施;同时,逐步加快安置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了渡河店农民新村。集聚区招商中心基本建成,近期可入住。
3、狠抓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08年以来,共招商引资工业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CTC颗粒红茶加工出口项目、港联水产食品加工出口项目、布鲁哈弹性针布项目和河南路畅“羽绒孵化器”项目等。2008年以来,新开工建设项目22个,新建成投产企业12个,有10个项目正在建设。
4、狠抓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了集聚区建设指挥部,组建了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编制15人,机构规格为正科级,负责对产业集聚区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事务、开发建设、招商融资等行使统一管理职能,2008年5月将原槐店乡王寨村、冯畈村、盛湾村三个行政村整建制划入产业集聚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光山县加快发展十六条(试行)》、《光山县加快发展服务业优惠办法(试行)》、《关于鼓励扶持县内工业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土地、财税、金融、创新、服务等支持体系日趋完善。
三、2011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目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1.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全面建成航空东路、航空西路、工业东路、工业西路和西循环路等主干道路;招商引资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3亿元以上,新入驻企业10个以上;新建成标准化60000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4.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以上。
(二)2011年工作思路
1、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把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主要基于:一是产业链条长,规模大。光山县现有现场充绒户1万多家,年加工服装1000万件,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以现场充绒业带动鹅鸭养殖、服装加工、绒毛加工、布料辅料经营、车辆运输、技术培训、灯箱广告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羽绒产业链条”;二是从业人员多,效益好。全县羽绒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之多,经济总量达25亿元之巨,创纯利8亿元以上;三是经营区域广,市场大。从事羽绒服装制品经营的光山人遍及全国2000多个大中小城市,并开始进军乡村重点集镇;四是规模企业越来越多,品牌意识逐渐增强。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羽绒制品企业已达17家,“金三角”、“三江”、“鑫鑫”、“鑫鸳鸯”等品牌正在走入市场。
(1)做大现有企业提产扩效。对企业用地、用工、融资、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提产扩效。一是全力推进布鲁哈弹性针布二期生产线建设,力争上半年建成投产,使现有产量、利税翻番;二是积极帮助富邦非织造布解决二期生产线用地等方面的问题,力争二期生产线下半年建成投产,使其产量、利税翻番;三是引导现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管理机构,使企业由家庭式管理尽快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2)鼓励关联企业搬迁升级。按照《关于鼓励扶持县内工业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优先提供建设用地,在土地价格、费用收取、行政服务,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享受入驻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同等优惠的方式,鼓励关联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一是快速解决白鲨针布公司搬迁中的电力、供气问题,力争早搬迁、早建成;二是全力推进鑫鑫、新兴、富源、阳光等搬迁企业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
(3)整合分散企业抱团发展。加快推进“羽绒孵化器”项目建成,将零星分散的羽绒企业集中到“羽绒孵化器”内,搭建规模生产平台。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逐步成为其加工生产基地,同时引进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促进零星分散企业抱团发展。
(4)开展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在抓好领导带头招商、全民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大使招商、筑巢招商,聘请在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尤其是在羽绒服装界方面有丰富人脉资源的成功人士任集聚区招商大使,开展招商引资。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建成航空东路、航空西路、工业东路、工业西路和西循环路等主干道路10公里以上,建设官渡河三桥;铺设供排水管道30公里以上;架设工业用电线路10公里以上,规划建设110KV变电站1座;铺设天然气管道到产业集聚区;加快污水处理厂,立项建设步伐;综合治理官渡河南岸一桥至三桥段;不断配套完善通讯和绿化、亮化、美化等设施。
(2)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采取BT、BOT等模式,并通过鼓励企业自建等方式,2011年新建成标准化厂房60000平方米以上。(3)加快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完成28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廉租房建设;完成2个自然村民组的村庄迁并工作。
3、狠抓工业项目建设。
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工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于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县级领导分包,对于投资亿元以下的工业项目由集聚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化解矛盾,帮助解决难题。
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CTC红茶、港联水产、鑫泰食品、天首食品、东方祥瑞、鑫鑫羽绒、新兴羽绒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中平能化光山生态产业园”、“上海美星光山电子产业园”、“海南中禾光山羽绒产业城”等项目的签约进程,确保项目早落地。
成立产业集聚区企业服务办公室,认真落实市委、市纪委《关于在产业集聚区推进企业和项目建设“零阻碍”实施办法》,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建立集聚区企业发展档案。及时兑现对入驻集聚区工业企业的优惠政策。
四、问题与建议
1、建设要各尽所能,形成合力。集聚区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同时,集聚区建设与相关部门又是利益发展共同体,是“双赢、多赢”,不是集聚区管委会一家之事,因此,要举全县之力建设集聚区。如:电力方面: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二个,一是白鲨、布鲁哈供电不足,保障不够,需要改造35KV变电站至布鲁哈全长4.68公里的线路;二是随着航空大道和项目建设的推进,电力线路改造十分迫切。供气方面:天然气还未进入集聚区,直接制约了白鲨等项目的入驻建设;供水方面:不能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核心区供水管网还未实现全覆盖。上述问题,兄弟县区和其它地方都有好的经验,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关部门各尽所能,县财政倾力支持。
2、服务要深化认识,落到实处。对集聚区企业和项目的服务,省、市、县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可以说是政策明确,要求具体,从总体上看,近年来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吃拿卡要的现象明显少了。但是仍有少数主管部门认识不够,把支持和服务停留在口头上,对企业和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去解决。“绿色通道”、“限时办结”等并未落实。
3、管理要各司其责,齐抓共管。集聚区管委会承担着征用地、搬迁、项目建设、企业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项重任,又加之受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约束,集聚区的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各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计划生育工作:要么纳入县计生委直管,要么由槐店乡政府代管;土地规划方面:相关部门的确要加大依法管理力度,不能袖手旁观或片面地认为就是集聚区管委会的事;市政管理方面:集聚区是县城规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政管理要纳入县公用事业局统一管理。
4、招商要社会联动,全民招商。集聚区入驻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客观地讲,原因是多方面。但从招商角度上分析,全县招商氛围不浓厚,全民招商意识不强烈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集聚区一班人要创新方式,勇当招商排头兵,同时,全县各个乡镇、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要着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招商,努力在全县形成全民招商、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2010年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有大突破的要求,柘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体部署,坚持‚膨胀总量、优化结构、做强骨干、培育支柱、发展龙头、壮大实力‛的发展方针和‚又好又快、能快则快、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填空计划‛、‚栋梁计划‛、‚壮骨计划‛、‚融资计划‛、‚筑巢计划‛,举全县之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截至目前,累计落地工业项目99个,总投资62亿元,其中建成项目73个,在建项目26个,从业人员达到20600人。2010年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6月份,我县产业集聚区代表商丘市迎接了全省的巡回观摩,省、市两级对柘城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现将产业集聚区2010年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的西部和东北部,全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发展和控制区面积 8.3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以机械制造(金刚石及其相关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和医药制品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坚持二、三产业和物流融合发展,达到宜业宜居,1
产城融合。
二、科学编制规划情况
按照‚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原则,遵循‚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建设理念,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全方位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环境评价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三规合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按照‚七通一平一大一美‛的建设要求,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优先安排集聚区内道路、环保、通信、消防、垃圾处理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投资、BT融资、招商引资、贷款融资、土地置换等多种渠道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了土地平整、道路、绿化、亮化、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核心区形成了‚四纵四横‛、东核心区形成了‚四纵一横‛的交通网络。特别是今年以来,投入资金超16亿元,实施了北海路、大连路、广州路、苏州路、杭州路、迎宾大道、未来大道等道路的拓宽、硬化、绿化、亮化、供排水、天然气、弱电入地等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学苑路、长江一、二、三路、学府大道,加快了容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项目建设。
为了增强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县委、县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厂壳经济‛。截止目前,累计投资9.8亿元,已建成标准化厂房98万平方米。
四、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2010年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35.64亿元,落地集聚区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8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3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具体是德兴纺织、力量新材料制造集团、华商药业、海乐电子项目、惠丰金刚石、海涛面业、恒生药业、来堂服饰、哈药集团项目。
五、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招商引资要有大动作的要求,我们把2010年确定为招商引资提升年,进行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
1、完善招商措施。一是严格奖惩;二是加大项目扶持;三是加快项目组装。
2、优化投资环境。近年来,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为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兴业,牢牢抓住环境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增强集聚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3、转变招商方式。我们转变传统招商思维定式,主动与外地品牌企业协调对接,围绕对象企业的扩张需求,多元化筹集财力、物力,营造厂房、购置配套设备,吸引对象企业投入流动资金和一流的经营团队来我县开办分厂或第二车间。大力发展‚厂壳经济‛。我们称这种招商方式为‚造车找驾‛,转变了尾随发达地区的被动局面,使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高税收产业有了可能。
4、有针对性招商。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把承接转移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作为,大力承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医药制品等产业转移项目。
五、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了金刚石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医药制品产业园和纺织服饰产业园,为项目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搭建了平台。金刚石产业园已集中了以力量新材料制造集团、新源超硬材料为龙头的15家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已入驻的企业有河南省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柘城春海辣椒食品有限公司、柘城县恒星食品有限公司、柘城万昌食品包装有限公司等8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纺织服饰产业园已集中了德兴纺织、永利服饰水洗、财通制衣、双丰制衣、顺丰制衣等8家纺织服饰企业,并逐步形成了纺织、水洗、制衣较为完善了的产业链条;在医药制品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医药制品产业园主要企业有河南华商药业有限公司、商丘坤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南老君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恒生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产品涉及兽药、沙坦类医药中间体、保健药品等,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值高。集聚区
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基本实现了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
六、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加快产城互动发展情况
1.选准破解资金瓶颈突破口。柘城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必须解决原始积累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问题。我们从旧城改造入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精心选址。二是和谐拆迁,为破解拆迁这一旧城改造的主要难题,我们始终把握以‘三合’、‘三公’、‘三深’促进‘三动’。坚持‚三合‛原则,即合法、合情、合理,科学制定安置补偿方案,采取货币补偿、回迁安置、异地安置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使被拆迁居民能够自主选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赢得被拆迁户的信任;引导干部深刻领会方案精神、深入居民家中、深情开展思想工作,算好经济补偿帐、环境改善帐、生活质量帐和就业岗位帐,从而促进被拆迁户达到‚三动‛,即感动、主动、行动。三年来,实施拆迁项目46个,动迁面积160万平方米,拆迁居民5680多户、2.8万人,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5亿元,有力地支撑了产业集聚区建设。
2.靠产城一体做强集聚区配套服务优势。根据我县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我们把产业集聚区分成西区和东北区两个
区,坚持产城互动、有机发展的原则,在建设时注重体现产业集聚区与城市新区公共设施的共享,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利用完善的供水、排水、供电、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宾馆、饭店、公寓、剧院等使产业集聚区的员工生活有了充分的保障,节约了产业集聚区社会管理的成本。我县产业集聚区西区是正在发展的区域,现有企业员工18000人,管理人员800多名,由于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的完善,员工购物、休闲、娱乐、就餐和住宿十分方便,通过做强集聚区配套服务优势,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就地转移成了城镇居民,调动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第三篇:最新产业集聚区建设汇报材料[定稿]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3月20日)
尊敬的各位市领导:
今年以来,鲁山县按照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要求,积极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跨越行动,强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下面,就我县产业集聚区1-3月工作推进情况和全年工作打算向在座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1-3月份工作进展情况
1-3月底,我县产业集聚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工业项目投资9.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1.4亿元,同期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和“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年总目标的17%和19%;从业人员达4350人;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其中,投资300亿元的鲁山县石材建材工业城、投资50亿元的海亮工业园、投资13亿元的中德纺织科技园、投资3亿元的海威特种布等5个项目,预计下月开工。
二、明确全年目标,狠抓任务落实
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奋斗目标是: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 1 亿元,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利税1.5亿元;区内就业人员达到2万人,所在地城镇人口达到12万人;产业集聚区年终综合考核力争进入全省前50名行列。根据奋斗目标,确定2011年全省排位第45名的南阳市桐柏县产业集聚区为我县赶超目标,并力争超越。
今年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规划调整,拓宽发展空间。以现有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按照“三规合一”和培育主导产业的要求,超前做好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完成“十二五”期间50平方公里拓展区的规划调整任务,规划打造“新型建材、轻纺、旅游产品加工”三座产业新城,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成商务新区、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目前,省政府已同意在原有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基础上,再增加7.7平方公里,使鲁山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达到16.3平方公里,我们正在积极组织报批。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今年,我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计划总投资8.8亿元以上,修建道路13条,全长约21.5公里,完成企业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了鲁兴路、同盟路、保障路和企业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图纸会审和评审。招商、招投标、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理等工作正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通过完善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与我县老城、城南新区无缝对接,逐步完成与宝丰、市新城区等周边区域的衔接。
(三)突出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围绕一主(新型建材)二辅(轻纺、旅游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依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实施针对性招商选资。全年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签约金额在180亿元以上。目前,已设立9个招商分局,外派5个招商小分队,由县级领导带队,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招商。2月中旬,郭县长亲赴东莞拜访东莞市台商商会、海威纺织有限公司、台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目前,已与荣格集团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与海威纺织等国内知名企业已达成3亿元的投资意向。
(四)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步伐,提升产城互动发展水平。今年,我们把产业集聚区村庄改造作为加快发展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环节,成立了新型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15人,成立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25个村庄的搬迁事宜。按照“分步实施,和谐改造,妥善安置”的原则,首批计划完成7个村(大 王庄村、军王村、詹营村、王瓜营村、申庄村、后营村、新华村)的搬迁任务,建设可容纳1.5-2万人居住的露峰和汇源两个社区,使产业集聚区吸纳承载更多的居住人口,加快人口城镇化转移速度。目前,第一批两个社区建设规划已确定,搬迁方案已制订,征求群众意见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办理土地征用、招商等工作。
(五)加大土地储备,提高利用效率。产业集聚区土地综合利用指挥部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土地政策,不断创新土地储备方式,缓解供求矛盾。对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及拓展区域内土地采用土地入股、分期补偿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今年计划完成对已征土地5000亩的报批和新增10000亩土地的征收任务。同时加大对闲置企业用地和违法占地的清理整顿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六)构建融资平台,突破资金瓶颈。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我们不断探索投融资建设新机制,引导大企业、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区投融资能力和水平,变单纯由政府投入为多渠道、多元化投入,变建设集聚区为经营集聚区。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利用BT、BOT等形式共实现融资1亿元。
(七)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县领导深入企业 现场办公,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保障环境零干扰。扎实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县联席办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落实好联审、联批,积极为入驻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部门和单位进行集中梳理,为重点企业开通优质服务“直通车”,变企业到部门办事为部门到企业服务,全力提速行政效能。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分包企业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电、融资担保、人才引进和招工培训等问题。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分包、一套人马服务”的“三个一”工程。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加大对服务单位的评议和对建设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奖惩力度。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着力打造我县产业集聚区品牌,全面提升产业集聚的水平和能力。目前,所有在建项目正稳步推进。
(八)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一是健全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产业聚集区建设“松绑放权”的精神,配齐配强我县产业集聚区“四局二办”内设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招商选资、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建设管理和新型社区建设4个指挥部,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二是落实三个坚持:坚持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召集人的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不动摇;坚持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别由集聚区管委会、联席会议、县政府常务会、5 县委常委会研究解决的四级保障机制不动摇;坚持大员上前线、5+
2、白加黑、倒排工期、定期约谈等措施办法不动摇。三是简化审批程序。落实决策咨询、联审联批和直通车制度,采取“人员派驻制、流程内部化”模式,建立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四是落实奖惩措施。依据鲁发[2012]2号《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奖惩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对服务单位月评议、对企业建设进度“月评比通报,季综合奖惩”、对贡献大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对产业集聚区整体建设进度实行“周督查、月评比、季奖惩”的监督推进机制。对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总之,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前一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各位领导提出的指导意见,加强工作研究,狠抓整改落实,力争使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早日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先进行列。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产业集聚区汇报材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全面推进市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
市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抢抓机遇,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立足一个“新”字,创新发展理念
2011年是全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市产业集聚区大干快上,奋勇前进的重要一年。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缰绳”,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优化等“四架马车”快速前进,全力拉动产业集聚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敢想敢干,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顽强拼搏,务实苦干。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探索发展新路子。要坚持“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豫南工业城,十年再造一座驻马店新城。三年内工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五年内超500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既定目标不动摇。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 1
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为主导”的工作要求,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群智群力,集思广益,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全力将市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全市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全面提升市产业集聚区整体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招商引资突出一个“大”字,形成集聚优势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形成集聚优势,以产业集聚推动发展。在招大引强、产业承接、产业延伸上精选项目,瞄准高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大项目,力求引进一个,带动一线,辐射一片,形成集聚效益。一是要实施产业招商。围绕区内昊华骏化、平煤蓝天、天方药业、南方钢铁四大集团和煤化工、医药两大产业,着力引进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的产业提升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加速培育现代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群。二是要实施以商招商。大力开展以企引企和以商招商,支持现有大型企业与国内外行业龙头进行强强联合,促其整合资源,嫁接改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三是要实施专业园区招商。依托已启动建设的闽商工业园、台商工业园和医药园区等专业园区,积极承接台资和闽资产业转移,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大型骨干企业紧盯不放,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培育壮大园区特色主导产业。
2011年,力争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3-5亿元以上项目5个。
三、项目建设把握一个“集”字,推进工业突破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工业突破,以工业项目带动发展。要在项目建设中把握一个“集”字,突出企业特色,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一是要实现园区企业集中布局。要在已形成煤化工、医药、钢铁、纺织、能源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体系基础上,在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等方面统筹考虑,引导企业按总类、按布局入区,促进产业上下延伸、侧向配套,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群发展。二是要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要立足园区实际,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依托平煤蓝天、昊华骏化、蓝天集团等骨干企业,建设以煤制焦炭、合成氨、甲醇为龙头,以尿素、二甲醚、三聚氰胺和甲醛精深加工为主导产品的豫南煤化工产业基地。要注重发挥通用天方集团产业优势,鼓励其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拉长产业链条,陆续开工建设头孢氨苄生产线、药渣生物复合肥和维生素C3项目,实现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三是要实现资源环境集约利用。要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要注重强化土地投资强度,逐步提高项目投资门槛,重点引进产业性能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投资规模大的工业项目,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城市建设谋求一个“快”字,推进三化进程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三化进程,以城市建设助力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要谋求一个“快”字,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实现产城融合。一是加快道路工程建设。要坚持走“市场化运作,滚动式发展”的路子,采取“BT模式”与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区内道路工程建设步伐。2011年要多方筹措资金5亿元,启动前进路、中原大道、蔡州路、工业一路等9条总长约27公里的道路工程,加速构建完善的道路网络。二是快速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和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供水、供电、供气的全覆盖,满足项目发展需要。三是加快练江河综合治理工程。对京广铁路以东、京港澳高速以西长约6000米的练江河进行拓宽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把练江河真正打造成我市绿色、生态、休闲景观带,成为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四是快速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已建成道路的绿化、亮化、卫生、及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等管理工作,力争实现道路修建到哪里,绿化、美化、亮化到哪里,各种管理就延伸到哪里。要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切实营造市产业集聚区优良城市环境。五是快速推进拆迁安置。走和谐拆迁的路子,对失地群众采取先安置再拆迁的办法妥善拆迁安置。在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一期、二期已建成分配的基础上,快速启动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三期、四期工程,为下步拆迁安置工作夯实基础。
五、营造环境体现一个“优”字,形成创业“宝地”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营造优良环境,以优良的环境提升发展。在具体实施中体现一个“优”字,一切工作围绕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展开,切实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和“创业宝地”。一是要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继续推行“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重实效”的工作标准,工作中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全区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就在一线检验,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二是要深化企业服务,推进工作落实。要继续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经常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每个新上项目都要成立协调服务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指派专人从项目立项、建设、到投产运营进行“一条龙”、“零距离”、“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建得快。三是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园区企业要做到主动上门,热情服务,真诚帮扶,排忧解难。同时,教育引导广大干群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产业集聚区投资环境,人人都是产业集聚区形象”的观念,在全区上下形成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产业集聚区2012上半年纪检监察汇报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2012上半年
纪检监察工作汇报
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集聚区发展大局,以服务项目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突破口,以高效完成市委、市纪委部署的各项重大活动、专项治理为重点,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今年以来,集聚区召开的各类重大会议,会议议题多次安排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的内容,主要负责人多次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讲廉政党课,进行廉政谈话;坚持做到每季度召开一次警示教育会议重点讲,平时工作中大会小会经常讲、反复讲;重要节日如春节、五一期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教育和提醒。今年元旦春节前,我们采取“三提醒两监督”办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提醒”:一是召开三级干部廉政政谈话会提醒;二是发放廉政台历进行提醒;三是发出了一封《廉洁过节提醒信》;“两监督”: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向组织递交《廉洁过节承诺书》110余份,接受组织监督;二是科级以上干部在廉洁过节承诺公示版面上签字,公开“十项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健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一是年初制定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意见》等文件,层层签订党-1-
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要求。二是认真落实《廉政准则》要求,领导干部年初全部签订《廉政承诺书》;领导班子3次听取责任制工作情况汇报。三是抓好责任制考核工作,6月下旬组织对各单位进行了半年检查,各级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述职述廉报告。
二、突出特色,扎实推进,“四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根据各项重大活动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活动开展。
“三廉”活动重在群众参与,强化群众监督。在活动中,我们动员全区10个单位、55名领导干部、145名干部职工、20名农村和企业代表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征求意见3大类9条、座谈评议查找到问题2大类5条,评议大会提出质询意见6大类23条,全部进行了整改,使活动解决了问题,取得了实效,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
“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教育重在学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一是开展“廉政大讲堂”活动。邀请市委党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来区讲授党风廉政建设、“四大一高”战略等内容;二是组织好干部的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特别是招商局、招商二局的35名同志,分驻广州、深圳、厦门、宁波、北京等15个地方常年招商,远隔千里,但他们坚持每周利用网络平台召开视频电话会议,集中学习交流,廉政教育和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据统计,全区145名党员干部共记学习笔记200
余万字,撰写心得体会300余篇,巩固了政治理论和廉政建设有关知识,增强了勤政廉政意识。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活动重在查找廉政风险点、建立防范机制。目前各单位风险点已经查找完毕,正在梳理汇总。建设局、经济发展局等单位已经开始着手建立防范机制。
治理庸懒散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活动重在严格督查、严格治理。我们成立了督查暗访组,开展突击检查和暗访6次,会议和培训纪律检查4次,发现有个别同志迟到、缺岗等违纪现象5人次,发出通报3期,诫勉谈话2人。
三、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年初,我区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多方参加的招投标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规则。上半年先后召开招投标专项议事会议4次,研究摩云路三期、标准厂房三期、公租房建设等招投标事项20余项。继续强化招投标过程监督,每次招投标活动均由监察局、检察院的同志共同参与,对开评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共次参与招投标监督,涉及金额亿元,没有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二是认真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对超编车辆进行了清理和纠正,规范了各单位车辆的配置;修改完善了《车辆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节假日车辆使用、出差、加油等规定,节约了经费开支,规范了车辆管理。
同时,还认真组织开展了土地闲置浪费、群众越级信访、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等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按要求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以效能监察为着力点,促干部作风转变,服务建设发展大局
近年来,集聚区实施一个项目由一个部门分包,包引进、包协调、包建设、包办证、包解决困难和问题的“五包”责任制。我们重点围绕“五包”责任的落实狠抓效能监察。
一抓高位督查。今年以来,我区领导班子和各单位负责人,每周六分成3组对全区50多个在建项目督导一遍,深入项目工地现场和企业老板交流,重点督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督导中现场发现问题29个,现场解决21个,经过协调后又解决5个,对其余4个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都明确了分包领导和责任部门,要求限期予以解决。
二抓跟踪问效。成立效能监察组,跟踪检查各局办履行“五包”责任情况。通过每周2次效能监察督促,上半年各“五包”单位共帮助企业办理前期手续,解决临时用水、用电、施工便道,协调工农关系以及施工有关问题200余项。特别是有的“五包”人员不论工作多晚,都不吃企业一顿饭,受到业主的高度赞誉。在检查中,评出十快项目和十慢项目,分别对“五包”单位予以通报表扬或批评,对十慢项目下达督察通知单,效能监察组每3天检查一次整改进度情况。连续两次被评为十慢项目的,对有关
责任人提出效能告诫一次。共下发效能督察通知单16份,实施效能告诫5人次。
加强效能督察,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一些长期停滞不前的项目纷纷掀起施工高潮。上半年,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48%,博石矿业、山水方正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宁波威尔、华盛铝业等50多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五、以村务公开、三资管理为重点,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抓好村务公开工作。建立完善街道、村两级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有关制度,注意发挥村监委会在村务公开中的监督作用。对农村财务、村务公开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相关人员村务公开工作业务培训,公开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印发了《关于清理村组财务、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实施意见》,从6月份开始全面清理清查,到9月份全部结束,农村“三资”管理将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七、以转作风、强素质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下基层、问党风、强素质、树形象”活动和全省“提升素质、规范执纪、端正作风、树立形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针对人员少、任务重的特点,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逐步达到人人熟悉纪检业务、人人胜任多项工作、人人能够独当一面的要求。同时,狠抓作风转变,6名纪检干部已累计进企业18
人次,进农户120余户次,征求意见建议8件,办实事好事15件次。
上半年,我们认真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监督管理还不到位,工作创新还不够。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责任制的督促和落实,重点抓好警示教育、廉政党课、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的落实。
二是善始善终抓好“三廉”、“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教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治理庸懒散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下基层、问党风、强素质、树形象”等五项重大活动,继续搞好工程、土地、信访、公车、保障房等五个专项治理,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继续围绕项目建设和农村发展稳定抓好效能监察,进一步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四是深入推进农村“阳光工程”。完成农村“三资”清理清查工作,继续深化村务公开,逐步推行阳光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