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财政厅工作规则

时间:2019-05-12 21:1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财政厅工作规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财政厅工作规则》。

第一篇:浙江省财政厅工作规则

浙江省外办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一、为推进省外办(省港澳办、省友协,以下只称省外办)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省政府工作规则》、《外交部工作规则》以及省外办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省外办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抓好“经济外事”、“诚信外事”、“优质外事”三大品牌建设,提升统筹能力,规范外事管理,优化涉外环境,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作出努力。

三、省外办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严守外交外事纪律,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廉政建设。

第二章 领导职责

四、省外办主任、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以下统称为办(会)领导)要始终保持坚定、清醒、有为的精神状态,牢牢把握科学、民主、法治的行政原则,大力弘扬勤学、善思、践行的工作作风。

五、省外办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领导省外办的工作。副主任、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等协助主任工作。

六、省外办日常工作由办(会)领导分工负责处理。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按照各自分工或主任委托,负责某些方面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省外办进行对外公务活动。

七、办(会)领导在工作中要相互沟通,团结协作。对于工作中的重要情况、重大事件和处理的重大事项,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要及时向主任请示报告。

办(会)领导参加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以及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的会议后,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其他办(会)领导进行通报。会议文件、会议记录等材料经相关办(会)领导、处室传阅后交机要室存档。

八、主任出国、出差或休假期间,办里的工作由主任委托其他办领导主持;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出国、出差或休假期间,其分管的工作由主任委托其他办(会)领导代管。

九、办机关各处室(以下统称各处室)实行处长负责制,由处长主持本处室全面工作。

各处室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维护政令统一,切实贯彻全办各项工作部署。

第三章 科学民主决策

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规则、机制。

十一、省外办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办党组会议或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十二、提请办党组会议或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经深入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市县的,应事先征求意见。

十三、各处室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全办各项工作部署,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并加强督促检查。

各处室要定期向分管办(会)领导报告工作。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并主动向相关处室通报。

第四章 政务公开

十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十五、办党组会议和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以及省外办出台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除有保密要求外,应及时公布。

十六、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省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省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省外办门户网站,必要时通过媒体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

第五章 廉政建设

十七、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规范工作流程,按流程和时限认真负责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说明理由、坚持原则不得办理。

十八、坚持勤俭办外事,规范公务接待,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十九、省外办干部职工要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外交外事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和省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十、对干部职工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滥用职权、失职渎职造成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依纪依法处理。

第六章 会议制度

二十一、省外办实行办党组会议、主任办公会议、全办大会、全省市外办主任会议及其他会议制度。其中,办党组会议按照省外办党组会议议事规则和程序办理。

二十二、主任办公会议由办(会)领导、人秘处处长、与会议议题有关的人员参加。由省外办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和主持。

(一)主要任务:

1.传达贯彻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以及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的重要决定、重要会议精神;

2.研究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以及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和领导所作的决定、指示;

3.讨论研究省外办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总结、部署省外办阶段性工作;

5.协调本办各处室工作,听取重要工作汇报; 6.讨论修改省外办年终工作总结,制定本办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定。

(二)议题的确定。主任直接确定;其他办(会)领导提出报主任确定;有关处室、单位提出并报分管办(会)领导审批后,提前一周送人秘处汇总,报办主要领导(或主任办公会主持人)审定。

凡提交讨论的事项涉及相关处室的,会前应进行协商;协商意见不一致的,应提交分管办(会)领导进行协调。存有不同意见而未经分管办(会)领导协调的,一般不安排会议讨论。

(三)主任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四)主任办公会议纪要由人秘处起草和编号,并由主任签发。

二十三、全办大会由外办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其他办(会)领导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贯彻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及外交部等上级部门重要决定和指示精神;通报有关需全办人员了解的情况;总结、部署省外办阶段性工作;通报本办制定的规章制度。会议根据实际需要召开。

二十四、全省市外办主任会议由省外办办(会)领导、各市外办主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省外办各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市外办人秘处长或与会议议题相关的处长参加,省外办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对外方针政策,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涉外工作指示和上级有关文件、电报、会议精神;通报当前国际形势和外事工作重要情况;总结、部署外事系统阶段性工作;协调各市外办工作,听取各市外办工作汇报;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一般一年召开两次。

二十五、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召开的会议,凡要求办(会)领导参加的,由主任指定;凡要求处室负责人参加的,由分管办(会)领导指定,会后应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办(会)领导汇报,并通报相关处室。

二十六、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不能出席主任办公会议,应向主任请假;处长不能参加主任办公会议或全省市外办主任会议,由人秘处汇总后向主任或主任委托主持会议的办(会)领导报告。

二十七、主任办公会议、全办大会、全省市外办主任会议组织工作由人秘处负责组织落实。

第七章 公文处理

二十八、省外办公文应当符合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意见》等规定,按照《浙江省外办公文处理实施办法》进行办理。

二十九、省外办收到的重要公文,由人秘处处长提出拟办意见并呈报主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阅批后转相关处室办理。党委系统的来文,由机要秘书梳理后送人秘处长提出拟办意见,并呈报党组书记阅批后转相关处室办理。

十、在公文办理中,处室之间应加强协调,主办处室要主动与会办处室协商,会办处室要积极配合;协商后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处室应列出各方理由,提出建设性意见报分管办(会)领导,由分管办(会)领导进行协调或裁定。

十一、以省外办名义报送省政府的公文,除省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涉密事项外,一般不直接向省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报送省政府的请示性公文,涉及其他部门且意见有分歧的,主办处室的分管办(会)领导应主动协调,达成一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由,提出处理建议。

十二、以省外办名义行文的公文,除便函,新闻文化处外国记者来访的报批件、批复件,出国管理处征求意见函、出国(境)和邀请外国人员来华审批件、批复件等以外,在送相关办领导审签前,应先提交人秘处核阅。

十三、以省外办名义制发的公文,应由主任、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按各自职责分工审签。

(一)涉及以下内容的,经分管办(会)领导审核后由主任签发:

1.主送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友协以及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的请示、报告、意见等。

2.贯彻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和外交部等上级部门及其领导的重要指示、决定、决策的实施意见和措施。

3.全省外事工作发展规划,重要专项工作实施意见,年度工作总结、计划。

4.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涉外政策、通知等。

5.省外办内设机构变动、职责调整和干部任免及奖励处分。

6.涉及全局性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分管办(会)领导认为内容重要或有不同意见需要主任决策的,应提出意见建议后报主任签发;内容涉及几位办领导分工的,有关办(会)领导应根据需要转请其他办领导审签,重要事项报主任签发。

(三)各处室应按办(会)领导分工报批公文。三

十四、各处室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公文办理工作,进一步精简公文,提高公文质量。

第八章 作风纪律

十五、加强作风建设,以良好作风和优秀文化引导、激励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塑造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形象。

十六、省外办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决执行办党组各项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之前,不得有任何与省外办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执行过程中,重要事项必须及时报告。以省外办名义对外发表讲话和文章,须报办(会)领导批准。

十七、办(会)领导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

十八、省外办干部职工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情,关心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轻车简从。

十九、除省委、省政府和外交部统一组织安排外,办(会)领导一般不出席各部门、各市县安排的颁奖、剪彩等事务性活动。办(会)领导一般不为各部门、各市县召开的会议签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名,不以省外办的名义参加社会上的各项庆典活动。

十、省外办干部职工要树立风险意识,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等,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十一、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主任离杭外出,按规定事先向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报告;副主任、省友协专职副会长、副巡视员离杭外出,应事先向主任报告;处室主要负责人离杭外出,应事先征得分管办(会)领导同意,并向主任报告。

十二、加强值班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工作机制。

第九章 附则

十三、各处室可根据本规则并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十四、办直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则。

十五、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其他工作制度、规定、办法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第二篇: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财政厅

文件

浙江省人事厅

浙财会[2006]92号

关于2006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

结合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级各有关单位,中央在浙各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6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浙人专〔2006〕143号)精神,结合我省近三年来实施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工作的实际,现将我省2006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评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范围和条件

(一)凡符合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印发的《浙江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专〔2003〕104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人员,均可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

(二)申报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和《2006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省定成绩合格证》。其中:以按原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乡镇以下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经济、统计和审计中初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通知》(浙职改办〔1998〕9号)规定的范围和评审条件,在2003年底前经评审取得的会计师资格,现仍在乡镇以下企事业单位或由此改制为个私、民营企业从事财会工作进行申报评审的,其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证必须是在2006取得的才有效。

(三)除符合外语免试条件者外,年龄在40周岁(含40周岁)以上的申报人员,其外语水平不作为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只作为评审时的参考依据之一;年龄在40周岁(不含40周岁)以下的申报人员,需取得有效的外语合格证书或成绩。

(四)凡年龄在45周岁(不含45周岁)以下的申报人员,除符合相应免试条件者外,须取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Windows2000/xp)考核合格证书或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2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五)申报人员必须提供近3个参加继续教育的证明材料,凡属于从事《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第26号令)规定岗位的申报者,还必须持有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六)其他规定

1.破格申报仅限破学历或破资历(任职年限),学历和资历不得同时破格。其中破资历(任职年限)的,提前申报一般不得超过1年。

2.以参加专业工作之后取得的学历作为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的学历条件或破格申报条件的,取得学历后的专业工作年限必须满3年,但取得博士学位的为2年以上。

3.浙人专〔2003〕104号文件中第六条破格申报条件第三款中提及的发表或宣读的财会专业论文以及第八条第三款中提及的财会学术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论文的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调查研究报告应在5000字以上。

4.浙人专〔2003〕104号文件中第六条破格申报条件第四款中“系统地讲授过1门以上大中专财务、会计课程,效果较好,并能够提供有关聘书、授课课程名称、课时、备课笔记、效果证明等材料”的规定,不再作为破格申报条件。

5.浙人专〔2003〕104号文件第六条破格申报条件中的第六款,修改为“除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从业人员外,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并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证书之一”。

6.为鼓励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使评价工作进一步向对申报者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评价转移。凡在会计专业工作岗位上荣获政府授予的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者;或被省财政厅授予先进财务会计、优秀会计工作者等称号;或申报者所主持的财会机构被省政府、财政部授予先进财会工作集体称号的,均可申报(原浙人专〔2003〕104号文中第六条第一款中的与此相应部分不再执行)。

7.浙人专〔2003〕104号文件的第九条工作能力中的第二款,修改为“具有较强的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一个大、中型经济单位开展经济核算、财务会计、内部审计、或一个相当规模的中介机构开展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业务的组织、协调能力。”

8.浙人专〔2003〕104号文件的第十条业绩与成果中的第五款中增加“或在对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中,查错纠弊,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重要建设性意见,经单位采用,效果显著。”

二、评审资历计算、成果业绩和著作论文等评审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06年12月31日。

三、申报人员在提交申报材料时,涉及业绩、成果、行业水平等应提供原始证明材料。具体材料报送要求详见《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材料要求》(附件1,下同)。

四、报送程序。由本人提出申请,按照《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材料要求》提交申报材料,并填写相关表格。申报者所在单位(必须是法人单位)对拟上报的《2006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评审人员情况综合表》在单位范围内公示7天,并将公示结果或有关需调查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填入《2006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评审人员情况综合表》,上报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除外,下同)签署意见,按属地原则报当地财政部门。在杭省级单位经省级主管部门资格审查后,统一报送省会计人员服务中心。中央部属在浙单位符合委托评审条件的,直接报送省会计人员服务中心,并附中央国家有关部委(或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出具的委托我省评审的正式委托函(格式见附件2)。

五、2006年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对象不再经下一级评委会推荐,各市财政、人事部门应认真做好申报对象的资格审查工作,经省财政厅、省人事厅审核同意后提交省会计专业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

六、报送时间。省级各有关单位应于2007年3月6日前将评审对象的申报材料报送省会计人员服务中心(格式见附件2,联系电话:0571-87057660),并报送《2006推荐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评审人员花名册》(格式见附件3,下同)和有关评审材料;各市应于2007年3月10日前将《2006推荐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评审人员花名册》和有关评审材料汇总报送省财政厅,逾期不予受理。

七、经省会计专业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将由省财政厅在财政外网上对申报者的姓名、工作单位、会计专业工作年限、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资格及其取得时间,考试合格情况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经公示未发现有省人事厅、省财政厅浙人专〔2003〕104号文第十一条所列情况,由省财政厅、省人事厅发文公布,并由省人事厅颁发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第三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2011-08-15 12:03:4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基本养老保险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浙人社发 [ 2011 ] 221号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 [2010] 10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解决我省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问题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本实施意见下发前,具有我省城镇户籍、未参加我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下列人员,经审核确认后,按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一)曾与我省各类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

(二)曾在我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工作过的人员。

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办法

本实施意见下发时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上述人员,可按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参保缴费,其中正常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本实施意见下发前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上述人员,可一次性补缴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按规定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按本人选择的缴费基数和统一的缴费比例计算确定。缴费基数由本人按2010年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300%之间选择,缴费比例统一为18%,其中8%部分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记入社会统筹基金。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限,作为实际缴费年限计算。按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考虑到年龄偏大人员的承受能力,适当降低60周岁以上人员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具体为:年龄每增加1岁,一次性补缴标准降低5%,依次递减至70周岁,70周岁以后不再递减。

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上述人员按规定参保缴费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本养老金补贴组成。不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基础养老金时,补缴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按本人选择的月缴费基数除以2010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确定;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时,计发月数根据参保人员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时对应年龄的计发月数确定。

参照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统筹解决其他相关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

(一)具有本省户籍的退休军人,可按照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复退军人按规定参保缴费后,军龄视同缴费年限,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申领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按现行办法计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基本养老金补贴组成,不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今后,新退役到地方的复退军人,允许本人作一次参保选择,可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可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具有本省户籍,因结婚等原因未返城以及虽已返城但被安排在县以下集体企业或自谋职业的我省原下乡知青(含分配在农场、兵团当职工的知青)。可按照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原下乡知青参保缴费后,经审核确认后的下乡劳动时间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下乡劳动时间按本人户口由城镇迁入农村至迁回城镇或按政策规定可以迁回城镇的时间确定),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申领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按现行办法计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基本养老金补贴组成,不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

(三)具有本省户籍,经组织人事部门或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招录用或招工手续的原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职工(以下简称“部分离开单位职工”),因辞职,除名、自动离职原因离开单位的,其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经审核确定后,可申请一次性缴纳原工作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部分离开单位职工”一次性缴纳原工作年限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按2010年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统一为12%,其中8%部分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记入社会统筹基金。

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作为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对原从事特殊工种工作的人员,其从事特殊工种工作的时间不能作为办理提前退休依据,也不能进行工龄折算。申请一次性缴费年限,最长为本人按国家和省政策规定本可计算连续工龄,但因辞职、除名、自动离职等原因离开单位而不能计算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

“部分离开单位职工”中,在申请并办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缴费年限满15年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从办理一次性缴费的次月起,可以按规定申领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满15年但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要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按规定申领基本养老金。“部分离开单位职工”中,在申请并办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且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按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办法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缴费年限不满15年,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要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其中正常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仍不足15年的,可按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办法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已经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在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按月增发一次性缴费后增加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已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中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历年调整的基本养老金等不再重新计算。增加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从缴清全部费用的次月起增发,以前待遇不予追补,今后一次性缴费年限可作为调整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依据。

已经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如符合上述补缴或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可按本实施意见相关规定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或原工作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原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并已按规定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如符合上述补缴或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可在将原领取的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退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后,按本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其原领取一次性保险待遇时的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记录予以恢复。

五、相关制度衔接

各地要妥善处理未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的相关制度衔接问题,对已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各类养老保障的未参保人员,应在终止原养老保障关系的前提下,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储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资金及其个人享有的社会统筹部分权益,均可抵缴应补缴或缴纳的费用。上述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不重复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及其他各类养老保障待遇。

六、具体经办规定

符合条件的上述人员应持相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的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办理参保手续,其中,“部分离开单位职工”中愿已参保的人员,到参保所在地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各级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认真审核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后,及时为其办理年限认定、费用缴纳及待遇核定等工作。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要进一步加强经办队伍建设,及时充实经办窗口人员力量,认真细致地为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简化和规范业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要改进和完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清晰记录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等情况。

七、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上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要按照《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省政府《关于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的意见》(浙政发 [ 2004 ] 36号)等规定,强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较低的市县,当地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基本养老保险。

八、工作要求

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员老有所养的重要举措,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集中力量,积极有序地推进。各级人力社保、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工商、监察、档案管理等部门以及原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各地要深入掌握文件精神,严格把握政策

界限,一律不得擅开政策口子。要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各地及有关部门要解释掌握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要情况及时上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将好事办好。

九、其他

各地要进一步做好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工作,结合加快推进我省中心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允许劳动年龄段内,在中心镇、小城镇创业、务工、灵活就业的本省户籍人员,选择按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上述各类人员,其基本医疗保险也可通过一次性补缴的方式解决,补缴基数原则上与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基数一致,具体标准由各地确定。本实施意见从发文之日起实行,符合条件的上述人员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此件依申请公开)

抄送: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生活保障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1年7月28日印发

2011浙江省企业养老金调整细则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

政厅

关于20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浙人社发(2011)18号 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省级各单位: 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06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决定适当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调整范围和对象

全省企业(包括行业单位)中,凡于201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的人员和按国发(1978)104号、浙劳险[1993]185号、浙政[1997]15号、浙政发(2006)48号等文件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可按本通

知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

二、调整水平和调整办法

2011年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水平为月人均160元。继续采取普遍调整和特殊调整相结合的办法。其中,普遍调整基本养老金为月人均148元,特殊调整基本养金为月人均12元。具体调整办

法如下:

(一)、普遍调整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

普遍调整基本养老金,实行“双挂钩”办法。具体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退休人员按月人均69元的额度,根据2009年各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平均养老金水平确定调整标准。具体调整标准如下:杭州市71元,宁波市71元,温州市68元,湖州市68

元,嘉兴市68元,绍兴市68元,金华市66元,衢州市64元,舟山市66元,台州市68元,丽水市6

4元。

在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参保的企业退休人员按71元标准执行。

退职人员全省统一按月人均55元标准调整。

第二部分,退休(退职)人员按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长短确定调整标准。具体标准为:缴费年限每满1年(不满1年按一年计算),每月增加3月。

(二)、适当提高部分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

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下列退休(退职)人员再适当增发基本养老金:

1、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技师资格的退休(退职)人员,其中:教授级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月增发230元,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每人每月增发170元。2、1953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退休(退职)人员,缴费年限满30年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发70元;缴费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每人每月增发60元;缴费年限不满20年的,每人每月增发50元。1953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退休(退职)人员,是指1953年12月31日前参加革命工作或按国家和省规定计算连续工龄的起点时间在1953年12月31日前的退休(退职)人员。3、2010年12月31日前,男年满70周岁、女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发

30元。

三、有关人员的待遇处理

(一)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调整基本养老金后,其基本养老金水平低于当地此次调整后的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按照浙委办(2004)30号文件规定,予以补足。

(二)企业退休的劳动模范和省先进生产(工作)者调整基本养老金后,其基本养老金水平低于当地此次调整后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按照浙政办发(2007)88号文件规定,予以补足。劳动模范是指获得省及省以上劳动模范称号和按规定享受省及省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的个人;省先进生产(工作)者是指1956年至1964年获得省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的个人。

(三)退休的原工商业者(含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分出来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小业主)调整基本养老金后,其基本养老金水平低于当地此次调整后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按浙劳社老(2002)

150号文件规定,予以补足。

(四)执行“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养老保险办法的退休(退职)人员,按本人退休(退职)时计发基本养老金所确定的缴费系数,乘以调整额(含特调部分)确定基本养老金调整水平。

(五)2010年12月31日前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生产岗位按月享受定期伤残津贴的职工,按本通知办法增加伤残津贴。如增加金额低于当地此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平均额度的,可按平均额度予以补足。工伤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加金额低于当地此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平均额度的,也可按平均额度予以补足。

(六)企业离休人员、符合原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退休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以及企业退休的“两航起义”人员,不列入本次调整范围。

四、资金开支渠道

企业退休(退职)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费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从统筹基本中支付;未参加社会统筹的,从原渠道列支。工伤职工调整伤残津贴所需费用,按原渠道列支。

第四篇:浙江省财政厅机关档案暂行管理办法

浙江省财政厅机关档案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厅机关档案工作,使财政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档案在财政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结合我厅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厅档案是指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计算机软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本厅的文件材料以处室局为立卷单位,实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各处室局应指定兼职文书立卷员,在厅档案室指导下进行本处室局文件的收集、保管、归档工作。

第四条 除人事档案按有关规定由专门部门另行保管外,本机关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由厅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

第五条 厅档案室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本厅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二)统一管理、接收、整理、保管和统计本厅的全部档案材料,收集、整理文件汇编及其他重要资料,并积极提供利用。

(三)指导监督各处室局文书立卷工作。

(四)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下,负责对所属单位和本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五)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超过保管期限和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鉴定和销毁。

(六)按规定向省档案馆移交档案。

第六条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保守秘密,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二章 文件材料的接收、整理、归档

第七条 厅机关档案室应建立、健全归档制度,各处室局领导及有关人员应重视和支持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将该工作列入处室局及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经办文件人员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应及时将文稿和有关材料交文书立卷人员保管,不得据为己有。文书立卷人员对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材料,要收集齐全,及时归档。

第八条 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按《厅机关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范围》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立卷归档的案卷应依照文件材料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以问题为主,结合其他特征,考虑文件材料的数量多少和保管期限的不同组合立卷。具体要求是:

(一)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本与定稿、请示与批复、批转文件与原件、多种文字形成的同一文件,应分别组合在一起,不得分开。文件和电报按其内容联系合一立卷。

(二)档案文件应按其形成分别立卷。跨的请示与批复在批复立卷;跨的规划、计划在针对的第一年立卷;跨的总结、决算、统计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一文两事的上年总结与当年计划、上年决算与本年预算立上档案;跨的会议文件在会议开幕立卷;协议、协定、合同等文件在签字立卷;纪检案件材料在结案立卷。

(三)文件的立卷,按照“谁主办谁立卷”的原则办理。综合性文件由办公室或综合性单位立卷。

(四)立卷文件要按其联系、重要程度、问题或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批复、批示在前,请示、报告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批转文件在前,被批转文件在后;法规性文件和其他重要文件定稿在前,历次稿在后;纪检案件文件,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

(五)立卷归档的案卷,应按规定格式逐件认真填写卷内文件目录。

(六)案卷封面应用毛笔或钢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案卷题名简明扼要,反映卷内文件内容,保管期限划分准确。案卷存在问题的,应在备考表中注明。

(七)卷内文件材料要去掉金属物,对破损文件进行修复。案卷装订要结实、美观,不影响阅读。

(八)声像档案应用文字标出摄像或录音的对象、时间、地点、中心内容。

第十条 案卷立好以后,分别按永久、长期、短期的保管期限编写顺序号,打印案卷目录。

第十一条 各处室每年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在次年6月底以前移交厅档案室,交接双方根据移交清单进行核对,并签字。

第十二条 各处室归档完毕后,如又发现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应及时交厅档案室整理立卷或插卷。

第三章 案卷的保管和统计 第十三条 本厅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档案为一个全宗,案卷应按年代——机构分类进行整理、保管。

第十四条 厅档案室应设全宗卷,将有关全宗历史发展情况的文件材料集中立卷保管。

第十五条 档案库房必须坚固,库房内要保持清洁,做好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光、防潮、防尘等工作。库内禁止吸烟,不得堆放杂物。

第十六条 案卷存放要平展,排列松紧要适当。发现文件破损或字迹失真的,要及时进行修补或复制。

第十七条 厅档案室对保管的档案应根据需要定期进行全面检查或重点检查。平时应注意档案的保存情况,发现问题,报告领导,及时解决。

第十八条 档案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时,离职前须将本人保管的档案数量和状况交待清楚。

第十九条 厅档案室应建立登记、统计制度,对档案的收进、移出、保管、利用、销毁等进行统计,并按规定向省档案局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

第二十条 厅档案室应建立档案的利用制度,根据档案机密程度,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和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档案工作人员要熟悉室藏档案情况,主动了解各部门对档案的需求,积极做好提供利用工作,并注意收集和掌握档案的利用效果。第二十二条 厅档案室应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必要的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编辑档案文件汇集和各种参考资料,提供利用,为机关工作服务。

第五章 档案的鉴定和移交

第二十三条 厅档案室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厅情况,编制厅机关《档案材料保管期限表》,作为鉴定档案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由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及时调整档案密级,确定档案存毁,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提出处理意见,对应销毁的档案造具清册,销毁手续齐全。

第二十五条 厅档案室根据国家关于档案馆接收范围和年限的有关规定,按时向档案馆移交应进馆的档案。

第二十六条 本厅所属单位如有撤销(含临时性的工作机构)、增设或其他变动,其档案材料属于归本厅档案的,原建制部门应负责将其齐全完整地立卷归档。涉及厅外机关有关档案处理时,应在保持档案完整和便于利用的原则下,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经办公室领导批准并商得省档案局同意后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会计档案的管理,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浙江省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办理。

第二十八条 基建档案的管理,按照《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照片档案的管理,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办理。第三十条 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利用、保密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原《浙江省财政厅档案管理制度》[(1997)财办12号]同时废止。

文件材料的归档与不归档范围

凡论述、反映本机关历史面貌和主要业务活动,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明传电报、内部材料、信息、刊物等的底稿和印本)均应立卷归档。

一、应归档文件范围

1、上级党、政领导机关颁发的关于财政工作的命令、决定、指示、通知等文件。

2、上级党、政领导机关颁发的与本机关工作密切相关的文件。

3、上级党、政领导机关的领导同志有关财政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等文件。

4、上级机关召开的与本厅工作有关的重要会议文件。

5、本厅向上级机关的请示、报告、汇报提纲及上级机关的批复(转)文件。

6、本厅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审议颁发的各种财政法规和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常委讨论通过的全省预算、决算报告、审查报告、决议等文件。

7、本厅编制的中、长期财政计划,预算、决算,总会计帐、明细帐,财政、财务、统计资料等。

8、本厅颁发的以及与有关单位联合颁发的各种财政、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法规性文件和规章制度性文件。

9、省本级、市、县以及汇总的财政决算资料,包括业务处室的决算资料、财政部的结算单,对市县的综合对帐单、金库年报等重要文件。

10、厅领导在本厅召开的全省财政会议、专业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报告等重要文件。

11、本厅办理世界银行等贷款业务的请示、报告、协议、评估报告、会计帐簿、结算凭证及项目谈判、转贷款中形成的重要文件,在项目关帐后统一归档。

12、各业务处室周转金和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清理回收情况,会计帐册、报表,全省及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决算、基本建设决算等重要资料。

13、本厅出国考察访问、接待外宾来访等形成的重要文件。

14、本厅工作计划、总结、大事记及信访工作中的重要文件。

15、本厅在调研工作中形成的重要材料。

16、本厅印发的《浙江财政信息》、《浙江省财政收支情况》及其他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的刊物等的原稿和印刷件。

17、本厅党组会议、厅长办公会议、处长例会会议记录、纪要。

18、本厅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任免、奖惩、评定职称、调资晋级和职工名册、工资名册、机关工作条例、章程制度、启用印章等文件。

19、本厅干部出国出境政审材料。

20、本厅机关党委和纪检、监察、保卫部门关于发展组织、处理违纪案件、机关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重要文件。

21、本厅机关党委、工会、团委、妇委会形成的重要文件。

22、本厅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他重要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

23、本厅机关经费预算、决算、帐簿、凭证和基建、房产等文件。

24、各类交办件及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意见的印件和底稿。

25、本机关在新闻媒体上发布的有关公告、通告的印件和底稿。

26、其他具有史料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不归档文件范围

1、上级机关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及普发供参阅、不需办理的文件材料。

2、外单位征求意见的未定稿,一般性文件的修改稿。

3、未经签发、采用的文、电草稿。

4、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

5、外单位发来的不需本机关执行和办理的文件。

6、一般来信来访材料,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

7、机关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

8、已被季度、计划包括了的各种月计划和月报表。

9、以处室名义行文的文件,由各处室自行保管。不归档文件由各单位暂存,定期销毁。

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长期保存年限为16---50年,短期为1---15年。

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是:

1、凡是记述和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对本机关、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有长远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应划为永久保管。

2、凡是反映本机关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应划为长期保管。

3、凡是在较短时期内对机关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档案,一般作为短期保管。

4、对于较难确定保管期限的档案,一般遵从“靠上不靠下”原则。

一、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上级文件

1、上级机关颁发的命令、决定、决议、通知等文件

(1)重要的、属于本厅主管业务的 永久或长期

(2)一般的 短期

2、上级机关召开的会议文件

(1)本厅领导在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永久

(2)需贯彻执行的文件 短期

3、中央、国务院、财政部、省级领导部门和领导人对本厅工作的指示、批示等文件材料 永久

4、财政部和上级领导同志视察、检查本厅工作时形成的题词、讲话等重要文件材料 永久

(二)本厅文件

1、本厅党组和行政办公会议记录、纪要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长期或短期

2、本厅党组文件 永久

3、本厅召开的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材料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短期

4、本厅各部门召开的全省性重要专业会议材料

(1)重要的 长期

(2)一般的 短期

5、本厅综合性的工作计划、总结、意见、报告等材料

(1)的、专题的 永久

(2)季度、月度的 短期

6、本厅各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1)的、专题的 永久或长期

(2)季度、月度的 短期

7、本厅各部门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材料

(1)各项成果、方案、总结、报告 永久

(2)原始记录 短期

8、本厅各部门编印的信息、简报等原稿和印刷件 长期或短期

9、本厅提请上级政府讨论通过的全省预、决算报告、审查报告等文件 永久

10、本厅颁发的及与有关单位联合颁发的决定、规定、办法、条例、通知

(1)各种财政、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法规性文件和规章制度性文件 永久

(2)一般业务问题的 长期

(3)事务性近期有参考价值的 短期

11、本厅参与外事活动形成的材料

(1)重要的 长期

(2)一般的 短期

12、本厅大事记 永久

13、本厅干部任免的文件材料

(1)上级或本厅批准的 永久

(2)下级报本厅备案的 短期

14、本机关干部、职工评定职称的文件材料

(1)上级或本厅批准的 永久

(2)下级报本厅备案的 短期

15、本厅干部、职工的录用、转正、定级、考核、调动、调资、退职、退休、离休等材料 永久或长期

16、本厅干部、职工的奖励、处分等有关文件(1)重要的、影响大的 永久

(2)一般的 长期或短期

17、本厅干部、职工的花名册、统计报表 长期

18、本厅有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启用印章等文件

永久

19、本厅有关干部、职工教育工作的文件(1)重要的 长期

(2)一般的 短期 20、本厅干部出国出境材料 长期或短期

21、本厅下达各项行政、事业专项经费的通知、批复等文件 短期

22、本厅向上级机关报送的请示、报告

(1)有批复、批示的 永久或长期

(2)没有批复的 短期

23、同级或下级有关单位的请示、报告与本机关的批复、批示

(1)重要问题的 长期

(2)一般事务性的 短期

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本厅的会计档案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具体的归卷类目及保管期限为: 序 号 档案名称 保管期限 1 全省财政总决算 永久 2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决算 永久 3 基本建设决算 永久 4 总会计凭证 15年 5 财政总预算会计预算外凭证 15年 6 总帐、明细帐、日记帐 15年 7 国家金库年报 10年 8 周转金会计帐册 15年

三、基建档案和声像档案的保管期限按有关规定执行。

档案借阅利用制度

1、本厅库藏档案和移交省档案馆的档案,原则上可向全省财政系统和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开放利用。

2、借阅本处室主管业务的档案,由借阅人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后即可借阅;借阅非本处室主管业务的档案,一般需商得主管处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借阅。

3、借阅机要档案(指中央和省委发的文件)限于机要秘书借阅;其他干部因工作需要借阅,须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并限在档案室阅读。

4、外单位工作人员借阅本厅的一般档案,须经主管业务处室的同意,原则上只许阅读,不得出借。如需复印,须经主管处室同意。

5、外单位工作人员借阅本机关档案,必须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写明借阅档案的内容和用途,向档案人员办理查阅手续。

6、借阅人对档案案卷应妥善保管,遵守保密规定,防止遗失、泄密和污损,也不得将卷宗拆散、转借、涂改、勾画和抽换。

7、厅内各处室借阅的档案,用后应立即归还,最多不得超过10天。如需延期使用,必须到档案室办理续借手续。在收回借出档案时,档案人员应检查案卷,当面清点核对、注明归还日期。

档案保密制度

1、严格按照本厅保密委员会确定的保密范围的密级划分,做好立卷、归档、保管、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2、档案室保管的材料均应有序存放于箱、柜内,个人不得擅自留存档案,也不得把档案随便带出办公室。

3、借阅的档案,一般不得拿出厅机关,重要的和机密文件,一律在档案室查阅。

4、查阅的档案,一般只准摘录,摘录内容涉及国家机密的,或需全文复制的,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

5、调阅的档案,须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擅自扩大阅读范围,防止泄密。

第五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2011-08-15 12:03:4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基本养老保险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浙人社发 [ 2011 ] 221号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 [2010] 10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解决我省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问题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本实施意见下发前,具有我省城镇户籍、未参加我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下列人员,经审核确认后,按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一)曾与我省各类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

(二)曾在我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工作过的人员。

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办法

本实施意见下发时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上述人员,可按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参保缴费,其中正常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本实施意见下发前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上述人员,可一次性补缴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按规定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按本人选择的缴费基数和统一的缴费比例计算确定。缴费基数由本人按2010年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300%之间选择,缴费比例统一为18%,其中8%部分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记入社会统筹基金。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限,作为实际缴费年限计算。按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考虑到年龄偏大人员的承受能力,适当降低60周岁以上人员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具体为:年龄每增加1岁,一次性补缴标准降低5%,依次递减至70周岁,70周岁以后不再递减。

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上述人员按规定参保缴费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本养老金补贴组成。不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基础养老金时,补缴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按本人选择的月缴费基数除以2010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确定;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时,计发月数根据参保人员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时对应年龄的计发月数确定。

四、统筹解决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问题

参照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统筹解决其他相关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

(一)具有本省户籍的退休军人,可按照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复退军人按规定参保缴费后,军龄视同缴费年限,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申领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按现行办法计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基本养老金补贴组成,不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今后,新退役到地方的复退军人,允许本人作一次参保选择,可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可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具有本省户籍,因结婚等原因未返城以及虽已返城但被安排在县以下集体企业或自谋职业的我省原下乡知青(含分配在农场、兵团当职工的知青)。可按照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原下乡知青参保缴费后,经审核确认后的下乡劳动时间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下乡劳动时间按本人户口由城镇迁入农村至迁回城镇或按政策规定可以迁回城镇的时间确定),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申领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按现行办法计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基本养老金补贴组成,不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

(三)具有本省户籍,经组织人事部门或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招录用或招工手续的原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职工(以下简称“部分离开单位职工”),因辞职,除名、自动离职原因离开单位的,其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经审核确定后,可申请一次性缴纳原工作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部分离开单位职工”一次性缴纳原工作年限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按2010年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统一为12%,其中8%部分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记入社会统筹基金。

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作为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对原从事特殊工种工作的人员,其从事特殊工种工作的时间不能作为办理提前退休依据,也不能进行工龄折算。申请一次性缴费年限,最长为本人按国家和省政策规定本可计算连续工龄,但因辞职、除名、自动离职等原因离开单位而不能计算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

“部分离开单位职工”中,在申请并办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缴费年限满15年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从办理一次性缴费的次月起,可以按规定申领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满15年但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要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按规定申领基本养老金。“部分离开单位职工”中,在申请并办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且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按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办法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缴费年限不满15年,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要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其中正常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仍不足15年的,可按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办法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已经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在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按月增发一次性缴费后增加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已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中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历年调整的基本养老金等不再重新计算。增加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从缴清全部费用的次月起增发,以前待遇不予追补,今后一次性缴费年限可作为调整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依据。本实施意见下发时,已经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如符合上述补缴或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可按本实施意见相关规定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或原工作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原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并已按规定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如符合上述补缴或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可在将原领取的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退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后,按本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其原领取一次性保险待遇时的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记录予以恢复。

五、相关制度衔接

各地要妥善处理未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的相关制度衔接问题,对已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各类养老保障的未参保人员,应在终止原养老保障关系的前提下,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储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资金及其个人享有的社会统筹部分权益,均可抵缴应补缴或缴纳的费用。上述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不重复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及其他各类养老保障待遇。

六、具体经办规定

符合条件的上述人员应持相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的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办理参保手续,其中,“部分离开单位职工”中愿已参保的人员,到参保所在地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各级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认真审核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后,及时为其办理年限认定、费用缴纳及待遇核定等工作。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要进一步加强经办队伍建设,及时充实经办窗口人员力量,认真细致地为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简化和规范业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要改进和完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清晰记录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等情况。

七、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上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要按照《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省政府《关于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的意见》(浙政发 [ 2004 ] 36号)等规定,强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较低的市县,当地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基本养老保险。

八、工作要求

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员老有所养的重要举措,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集中力量,积极有序地推进。各级人力社保、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工商、监察、档案管理等部门以及原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各地要深入掌握文件精神,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一律不得擅开政策口子。要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各地及有关部门要解释掌握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要情况及时上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将好事办好。

九、其他

各地要进一步做好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工作,结合加快推进我省中心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允许劳动年龄段内,在中心镇、小城镇创业、务工、灵活就业的本省户籍人员,选择按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上述各类人员,其基本医疗保险也可通过一次性补缴的方式解决,补缴基数原则上与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基数一致,具体标准由各地确定。本实施意见从发文之日起实行,符合条件的上述人员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此件依申请公开)

抄送: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生活保障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1年7月28日印发

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分参保人员待遇政策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222号)

发布时间:2011-08-30 点击数:(3542)[关闭]

浙人社发〔2011〕222号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厅 浙江省财政厅 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分参保人员待遇政策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的意见》(浙发〔2011〕19号)精神,为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省政府同意,对部分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享受政策进行调整。

一、调整范围对象

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下列人员列入调整范围:

(一)曾经从事乡村医生、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农村电影放映员等城乡居民;

(二)原下乡知青(含分配在农场、兵团当职工的知青,下同)。

二、调整待遇标准

(一)曾经从事乡村医生、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农村电影放映员等人员,按其在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原在岗工作时间,增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增发标准为原在岗工作时间账户化额度除以个人账户养老金记发系数确定(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对应年龄的计发月数执行)。原在岗工作时间账户化额度,以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条件时当年当地平均缴费额上政府缴费补贴为基数,乘以其原在岗工作时间计算。缴费年限养老金月增发标准按认定的本人原在岗工作间分段计发,计发标准与其他参保缴费人员相同。

本通知下发时,已参保缴费尚未达到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的先确定其原在岗工作时间,待其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条件时,按当年当地平均缴费额加上政府缴费补贴为基数,乘以其原在岗工作时间计算账户化额度,增发个人账户养老金。缴费年限养老金按本人实际缴费年限与原在岗工作时间之和计发。

(二)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下乡知青,按其原下乡劳动时间,增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具体办法同上。

(三)乡村医生、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农村电影放映员其原在岗工作时间和原下乡知青下乡劳动时间,按本人在年满60周岁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实际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和下乡劳动的时间计算(不满1年按1 年计算,超过60周岁后的年限不计算),原在岗工作,下乡劳动时间和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之和累计不超过44年,城乡居民养老金计发办法与其他参保人员相同。参保人员死亡后个人账户中金余额继承办法按《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166号)规定执行。

三、审核办法

(一)乡村医生原在岗工作时间,以其从事乡村医务工作之日起至离岗或年满60周岁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实际从事相关工作之日止,其身份和时间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确定。

(二)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原在岗工作时间,以其被招用之日起至被辞退或年满60周岁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实际从事相关工作之日止,其身份和时间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

(三)农村电影放映员原在岗工作时间,以其被招用之日起至离岗之日止,其身份和时间由当地广电、文化行政部门审核确定。

(四)原下乡知青的下乡劳动时间,按本人户口由城镇迁入农村至迁回城镇或按政策规定可以迁回城镇的时间确定。其身份和时间由当地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审核确定。

各市、县(市、区)卫生、教育、广电、文化、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应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和相关原始证明材料进行审核、认定和公示。公示完成后,将正式核准当地人员名单送当地人力社保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并报相关人员的省级主管部门备案。具体的审核认定实施办法由(各市、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审核认定工作于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四、发放办法

符合条件人员增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由户籍所在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负担。

五、其他类似人员

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其他曾由乡镇聘用、从事农村相应社会服务工作的类似人员,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待遇调整完善政策由各设区市参照上述办法制定,报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备案。

各市、县(市、区)要继续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项重大惠民政策,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工作。此次部分人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调整完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各地要认真组织本地区实施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认定范围和标准,督促检查政策落实到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这项工作基本原则和政策内容的宣传,促进城乡居民对待遇调整完善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注意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有关部门报告。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民政厅 浙人社发[2011]223号

关于进一步解决部分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 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省直各单位:

为解决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人员的生活困难,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 实际,采取了发放补助和解决户粮关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精减 退职人员实际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这部分精减退职人员年龄增 长,省委、省政府决定进一步解决部分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范围对象:六十年代初由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 民团体、民主党派以及军事系统精减退职,现无经济收入,生活有困难的 精减退职人员。

二,补助标准:按每人每月500元发放。

三,认定程序:先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精减退职时的原始证明及户 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户籍证明。如本人无法提供精减退职原始证明的,由 原精减单位根据历史档案记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精减退职人员的原始证 明和户籍证明等相关材料,由原精减单位予以初审;如原单位已不存在的,由原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初审。原单位或主管部门初审后再报同级政府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确认。现既无单位又无主管部门的,由当地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确认。军事系统精减退职人员由当地当地民政 部门负责确认。

四,经费渠道:所需经费比照现领取生活困难补助费的精减退职人员经费 开支渠道列支。现既无单位又无主管部门的,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负担。五,执行时间:从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

六,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细致做好精减退职人员的审核认定工作。既 要保证符合条件的精减退职人员能真正享受到生活补助,又要杜绝不符合 条件的人员冒领及重复领取困难补助费的现象发生。对已享受其它各类补 助的人员,如低于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可按精减退职人员 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补足;如高于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则不 再享受。要认真工作,确保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费按时足额发放。

附件:1,部分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申请审批表 2,部分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费统计表 2011-7-20(此件依申请公开)

下载浙江省财政厅工作规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财政厅工作规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