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位省委组织部长总结的机关工作守则:为什么能刷爆公务员朋友圈
一位省委组织部长总结的机关工作守则:为什么能刷爆公务
员朋友圈?
来源 | 《云岭先锋》、我们都是纪检人近日,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同志在省委组织部机关“两学一做”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班上作了重要讲话,现摘编其中的部分讲话内容与您共享。方法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明灯和路标。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可见方法问题十分重要,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也就是说,方向正确以后,方法便为王。机关工作性质特殊、地位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才能确保机关高效运转,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升工作的境界和水平。但任何事情都有其特点和规律可探寻和把握,结合工作实践,我将其归纳为机关工作十八法。
一、不要差不多,盯住最完美
“差不多”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句口头语。很多人学习上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应付了事;生活中粗心大意、随意邋遢等等,其实都是“差不多”心理使然。“差不多”心态看似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若干个小的“差不多”,集中起来就会导致“差很多”,1%的疏漏往往会造成100%的错误,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上错一点、下错一片,长期下去对工作对事业不利、对自身成长不利、对单位形象也不利。其实质是一个态度问题,与能力基本无关,但与一个人的品行、性格、习惯有关。鲁迅先生曾专门批评过“马马虎虎”现象,胡适先生还写过一篇寓言故事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差不多先生”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最终因为找错医生而一命呜呼。故事虽然滑稽可笑,但其处事方式,至今仍是不少人的写照。世界上的事最需要“认真”,也最怕“认真”,而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所以,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传统,强化精品意识、细节意识,时刻拥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养成严肃严格严谨地对待工作的习惯,绝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要做就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严细实”要求贯穿办文办会办事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自觉杜绝“差不多”,追求最完美。
二、长计划、短安排,立即做长计划,就是说要着眼明天、着眼未来、着眼长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对人生和工作有计划的人,他就能胸怀大局、放眼长远,不为一时一地的不利所困。俗话说得好,愚者赚今朝,智者赚明天。有人说,机关工作天天短平快、年年马拉松。其实这其中也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期计划的问题,切忌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而要脚踏实地、从长计议。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光有长期计划还不够,还要善于将其具体化、阶段化,也就是要有短安排,从细从实,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的目标,计划好今天要完成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知道每天要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还可以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让每一个小目标、短安排的成绩,都成为成功路上的阶梯和里程碑。不管是长计划还是短安排,都要立即行动、马上就办,将工作落到实处,否则都只是一句空话。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计划的工作都能如期完成,工作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容易获得。只有做到了长计划、短安排,才能真正实现有序、有效。也只有把“立即做”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形成习惯,才能不断进步。
三、日清月结,有条不紊所谓“日清月结”,是指办理现金出纳业务必须按日清理、按月结账。它原本是一个财务术语,运用到机关工作当中,就是要“今日事,今日毕”,每过一段时间就及时“回头看”,检查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确保任务不拖延、事情不遗漏。如果今日事明日做,那一定是“日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工作就永远拎不清、无章法、效果差。有些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规划目标,任务稍重一点,就有畏难情绪,找理由拖延,觉得今天做不完的,明天还可以接着做。殊不知今天的事情做不完,明天的事情也会做不完,“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在拖延中自己并不快乐,反而会累积许多压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自信心下降。所谓“有条不紊”,就是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打乱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发展。机关工作往往人少事多,如果缺乏条理性,就会忙乱而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做好日清月结,要统筹规划、有条不紊,不轻视怠慢眼前和当下的工作,把今天该做的做好,把明天要做的计划好、准备好,努力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应对复杂工作。
四、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所谓“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就是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事实反复告诉我们,学习力的高低是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只要做到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快速地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当然,学习既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苦差事,再加上机关工作任务繁重,如何长久地保持学习激情、提高工作效率,其奥妙就是在学的过程中结合工作,在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互相启发促进,自然而然就会在心中不断迸发出热情的火花。有人认为,一个人一生中90%的学习都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在先,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树立“不学习无以立”的意识,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领导学习,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增强本领,超越自我,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搞成“两张皮”。
五、注重积累,始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事物都要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但也不是说积累越多就越好,如果没有研究和思考,积累也只是把一堆东西堆砌在一起,做一个“储物柜”而已,工作、学习都是如此。机关干部都有自身的职能职责,要想做好工作,必须能沉下身来、静下心来、置身事中,广泛了解自身工作所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成为本职工作的通才。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还要注重调查研究,就是用脑子干活做事,不仅苦干实干,还要巧干会干。机关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必须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点子、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要领会上级的精神、吃透书本的理论、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工作实际,身在事之中、心在事之上,把握大局,多谋善断、敢于拍板决策。要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知行合一,日积月累,就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专业能力,就能成为一个专家、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六、信息要对称,善于沟通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对称、沟通及时十分重要。机关干部要有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有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要努力成为提供相关信息的源头,要重视沟通协调。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人类集体活动的基础。世界上的事情,都需要沟通,沟通是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达成协调一致的意见、形成步调统一的行动。信息对称是做好自身工作、提高工作水平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机关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了解上面的要求、左右的情况、下面的进展,就要增强主动沟通的意识,确保上情准确下达、下情及时上传,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一体、立体交叉的运转体系,实现各方面工作无缝对接,形成“整体一盘棋,同唱一台戏”的良好格局。向上沟通要及时,该请示的请示,该报告的报告,既要提出问题,还要给出意见建议,上级决定了的事项要全力落实;同级沟通要真诚,互相尊重,换位思考,积极配合,不设障碍;对下沟通要体谅,不能蛮横霸道,颐指气使,要准确了解下属的优点和长处,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工作,关心关爱下属,增强亲和力、凝聚力。
七、分工不分家,主动补台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刘邦、张良、萧何、韩信相互协作补台才有了大汉天下,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才有了赵国的祥和稳定。机关是一个整体,团队是一个集体,团结协作、主动补台不只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品行操守、一种胸怀胸襟。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工作中有人补台,就可能避免错误,或是将损失降到最低,若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站在城楼看风景,结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机关的很多工作不是哪一个处室能单独完成的,同一个处室的工作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没有谁可以包打天下。要做到分工不分家,既提高个人单兵作战能力,也提高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超越个体认知和个体力量的局限,发挥1+1>2的效果。班子成员之间、处室之间、同事之间,要重视互相补台,还要善于补台。
帮别人补台,当无名英雄,时间久了,大家终会认清你的为人,最后都愿意为你补台。当然,补台也不是说毫无主见的盲从,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和不足,大胆提出意见,修正决策,不断完善;补台更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对涉及个人利益的小事要讲风格,至于事关原则性的问题,则要敢于“拆台”,这样的拆台恰恰是为大局更好地补台。
八、执行有力,反馈及时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为政之要,重在落实。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对大多数机关干部而言,执行力是第一位的能力。干部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提高执行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要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实干精神,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有健全的制度规则作保障,更要有及时反馈的“复命意识”和“划句号”的能力。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只有这1%没落实,虽然就差这么一丁点,事情却没有到位。实际工作中,绝不能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也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了才反馈,应该注意适时反馈、阶段性反馈,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和同事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又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特别是执行中遇到困难、发现问题时更需要及时反馈,以便重新调整思路和办法,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只要是和岗位职责有关的事,都要及时反馈,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九、跳出自身看自身,立足自己看自己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人不可能用自己的眼睛完全看清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些人经常自我感觉良好、夜郎自大,就是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较为狭窄的时空内,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认清自我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自身看自身”。要学会登高望远,放开视野去比较,在一览众山小中看清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渺小,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学会用“第三只眼”看自身,不以自我为中心,用旁观者的心态,高出事物的一两个层次来审视自己;要学会以人为镜,见贤思齐,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确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立足此时此地的人生思考问题,扬长避短,不纠结过往,不忧心未来,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过好眼前的生活,立足自己看自己,这是一切工作的原点。要善于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听了几句表扬就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也不能挨了几句批评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要能够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样,未来要怎么发展,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活在当下,做好自己。跳出自身看自身,可以看得更加明白;立足自己看自己,能够走得更加顺畅。机关工作也要学会这种方法,搞好结合这篇文章。
十、事情要一桩一桩地做人们常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文章要一篇一篇地写,事情要一桩一桩地做。这些都是大白话、大实话,富有哲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我们很多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有的需要好几年甚至好几届领导班子传承接力,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明朝吕坤在《续小儿语》中说:“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要取得实效、赢得胜利,都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阵风、不落实,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机关工作事务繁杂,既要会总体把握、分步实施、统筹推进,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不能三心二意,猴子掰棒子,抓一个丢一个,如果这样就什么事也做不成。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做好做透做实每一件事,用足够的耐心和韧劲来面对工作生活,不折腾、不反复,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一抓到底,积小胜为大胜。
十一、想问题做事情要尽可能合情合理人有人情,物有物理,合情合理就是要合乎情理、合乎原则,两者兼顾。现实社会中,有时候合情不一定合理,合理不一定合情。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投桃报李”“滴恩泉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等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机关干部也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没有感情,肯定也要讲人情,不近人情的干部是缺少情商、缺少魅力和感召力的。但是,人情也有其世俗庸俗乃至功利丑恶的一面,只讲人情不讲原则的干部,颠倒人情与原则的关系,丧失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迟早要“栽跟头”。当然,情与理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一个干部既不能太死板机械,更不能太圆滑世故,尤其面对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问题,要自觉和严密地设置人情防火墙,自己不去突破,也严防别人逾越。要重视人际关系,但不可刻意去追求搞好人际关系,要学会以简单对复杂,别人复杂,自己要简单。要同情弱者有善心,努力做到情理兼顾,在不好兼顾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也才能做到“自己不打倒自己,别人永远打不倒你”。
十二、自觉按职能职责做事,永远忠于职守处在什么岗位就要履行什么职责,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责任。不管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在各自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职能职责,这是我们做事的前提和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明确了职能职责,更要忠于职守,就是忠诚地担起自己的岗位责任和职责操守,时刻提醒自己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这是所有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党忠诚的现实表现和第一要求。
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机关干部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首先要熟悉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能职责,对自己职能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主动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千万不要事事等领导来安排,那不是一个好干部。其实,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好一个“循吏”,那也是大贡献。当然,也要有更高的追求,要努力做个“能吏”,发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工作,自觉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苦累面前多思得,工作当中多思责,“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干大活、出新彩、干出水平。
十三、分清轻重缓急,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轻重缓急是指各项工作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把最重要最紧迫的放在第一位,不太重要不太紧迫的放在第二位,依此类推,分出轻重缓急。要善于紧盯大事要事打攻坚战、紧盯急事难事打歼灭战、紧盯薄弱环节打持久战,牢牢把控工作节奏、力度和质量,善于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切实做到“打鼓打到重心处、工作抓到要害上”。抓本质,就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客观全面、深刻系统、辩证历史地看问题,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深挖细查,为工作打牢基础。抓重点,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能分清主次、合理布局工作力量,以重点带动一般,不平均用力、撒胡椒面,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把抓不如抓一把,都想满把抓反倒都抓不住,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抓关键,就是要把握关键少数,掌控关键环节,认准关键时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牵住牛鼻子,打蛇打到七寸上,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集中精力,扭住不放,持续用力,善作善成。
十四、掌握特点,把握规律特点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别之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性,也就是个性。但无论事物如何复杂、如何变化,其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这就是规律,也可以称之为共性。规律具有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不能任意创造和改变,但可以认识和利用它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造福人类。实践证明,善于把握规律,才能认识事物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倘若没有掌握特点、把握规律,将会是盲目推进,不得要领,甚至事与愿违。机关工作同样如此,不同的处室和岗位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要想得心应手、从容应对、体现水平,就要掌握特点、把握规律。首先要正视每一件工作的个体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全面分析,合理施策,有针对性地把每一个问题解决好、每一项工作落实好。同时,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也有共同的规律,不能拍脑袋决策,否则就要吃苦头,造成损失。要善于把平时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使思想和行动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观实际,增强认识规律、找准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提高运用规律的水平,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和有效性。
十五、始终保持适度的紧张感生命是需要永远激活的,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工作必须在状态,当干部就得在状态。对每一个人来说,压力太大会崩溃,但没有一定的压力,不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对身体、对生命、对工作都是负能量。鲁迅先生有句名言:“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青蛙在温水里待得太久,就会跳不出来;人如果太闲适,就容易生出事、干坏事。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压力不一定是坏事,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人的健康等方方面面都有好处,它能使我们不忘“初心”,远离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始终让思维和行动保持在平均水准以上,甚至可以迸发出超出想象的能力。机关工作任务重、节奏快,更要人在岗上、岗在心上,时刻警醒、积极适应、快速跟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一心一意谋工作、干事业,推动创新发展。当然,也不能过于紧张,要劳逸结合,生动活泼,正确面对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避免造成心理失衡和精神压抑。
十六、不多事不误事不坏事不多事、不误事、不坏事,看似简单,要求不高,实则蕴含深刻。“不多事”就是尽好本职、守好本分,看好自己的门,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越位抢球,不无事生非,做老实人不吃亏。知事晓事不多事,就会太平无事。“不误事”就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岗位作为锻炼自己的舞台,认真履职尽责,把工作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载体,这是一种牢记使命、敬畏岗位的责任自觉。也只有责任才能使一个人坚持和长久。“不坏事”就是走得端、行得正,不坏别人的事、不坏大家的事、不坏集体的事。现在机关里,有些干部名利思想作怪、价值取向错位、红眼病严重,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混淆黑白,他们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人过不去、跟心过不去。岂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多行不义必自毙。要有阳光心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与人为善。
十七、急事缓办、缓事急办
所谓“急事”往往是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影响全局的事,让人措手不及,无法选择、不能回避。人的一生,遇急遇险在所难免,能够坦然面对,急事缓办、缓事急办才是大智慧。急事急办可能会忙中出错,急上加急就会错漏百出,难以弥补。急中生智也是有的,但可遇不可求,急中生智是超常态,急中失措才是常态,所以说很多急事反而急不得。急事缓办体现的是一个人沉着冷静、深思熟虑的智慧、勇气和应急能力,遇到急事要赶不要急,应当冷静思考、从容应对,不急于表态,不随便答复,考虑周全后再去妥善办理。所谓“缓事”,是指常规性、日常性事务或者预先知道需要做的事,都是你必须做的职责内的事,类似统计报表、会议纪要、旬报月报等等,有的人往往认为这个事是一个周或者一个月以后的事,现在不用着急,以后再说,最后缓事都变成了急事,时间到了就措手不及,弄得一团糟。缓事急办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对缓事要有计划,抽空及时做,不要拖延,要事先安排,以免临时抱佛脚,忙乱而又得不到好结果。
十八、务虚与务实相结合
务实是指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务虚则指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搞清楚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务虚就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一般来说,人们比较警惕务虚不务实的毛病,却不大重视只务实而不善或不会务虚的做法,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就会陷入事无巨细、疲于奔命的困境,工作就很难突破和提高。孙悟空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每渡过一难,他都会腾云驾雾到空中,看看妖魔鬼怪在何方,并思考如何应对,这其实就是务虚;如果发现妖怪,那就跳下来打,这就是务实。没有务虚,务实就没有方向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盲动或蛮干;没有务实,目标计划则都停留在想象阶段,一切就都是空想。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要务好实必须务好虚。机关干部要在务实中生存,更要在务虚中提升,不能借口真抓实干否定务虚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务虚就是空谈道理、只说不干,更不能借口务虚,不干实事、不求实效、坐而论道。既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又要善于谋划、注重总结提升。一定要正确理解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水平。
第二篇:一位省委组织部长总结的机关工作法:为何能刷爆公务员朋友圈?
一位省委组织部长总结的机关工作法:为何能刷爆公务员朋
友圈?
文︱李小三长计划、短安排,立即做
长计划,就是说要着眼明天、着眼未来、着眼长远。俗话说得好,愚者赚今朝,智者赚明天。有人说,机关工作天天短平快、年年马拉松。
其实这其中也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期计划的问题,切忌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而要脚踏实地、从长计议。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光有长期计划还不够,还要善于将其具体化、阶段化,也就是要有短安排,从细从实,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的目标,计划好今天要完成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知道每天要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还可以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让每一个小目标、短安排的成绩,都成为成功路上的阶梯和里程碑。
不管是长计划还是短安排,都要立即行动、马上就办,将工作落到实处,否则都只是一句空话。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计划的工作都能如期完成,工作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容易获得。只有做到了长计划、短安排,才能真正实现有序、有效。也只有把“立即做”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形成习惯,才能不断进步。日清月结,有条不紊
所谓“日清月结”,是指办理现金出纳业务必须按日清理、按月结账。它原本是一个财务术语,运用到机关工作当中,就是要“今日事,今日毕”,每过一段时间就及时“回头看”,检查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确保任务不拖延、事情不遗漏。如果今日事明日做,那一定是“日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工作就永远拎不清、无章法、效果差。
所谓“有条不紊”,就是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打乱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发展。机关工作往往人少事多,如果缺乏条理性,就会忙乱而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做好日清月结,要统筹规划、有条不紊,不轻视怠慢眼前和当下的工作,把今天该做的做好,把明天要做的计划好、准备好,努力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应对复杂工作。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就是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事实反复告诉我们,学习力的高低是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只要做到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快速地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当然,学习既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苦差事,再加上机关工作任务繁重,如何长久地保持学习激情、提高工作效率,其奥妙就是在学的过程中结合工作,在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互相启发促进,自然而然就会在心中不断迸发出热情的火花。
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在先,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树立“不学习无以立”的意识,在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增强本领,超越自我,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搞成“两张皮”。信息要对称,善于沟通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对称、沟通及时十分重要。机关干部要有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有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要努力成为提供相关信息的源头,要重视沟通协调。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达成协调一致的意见、形成步调统一的行动。信息对称是做好自身工作、提高工作水平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机关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了解上面的要求、左右的情况、下面的进展,就要增强主动沟通的意识,确保上情准确下达、下情及时上传,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一体、立体交叉的运转体系,实现各方面工作无缝对接,形成“整体一盘棋,同唱一台戏”的良好格局。分工不分家,主动补台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机关是一个整体,团队是一个集体,团结协作、主动补台不只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品行操守、一种胸怀胸襟。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机关的很多工作不是哪一个处室能单独完成的,同一个处室的工作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没有谁可以包打天下。要做到分工不分家,既提高个人单兵作战能力,也提高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超越个体认知和个体力量的局限,发挥1 1>2的效果。班子成员之间、处室之间、同事之间,要重视互相补台,还要善于补台。
帮别人补台,当无名英雄,时间久了,大家终会认清你的为人,最后都愿意为你补台。当然,补台也不是说毫无主见的盲从,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和不足,大胆提出意见,修正决策,不断完善;补台更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对涉及个人利益的小事要讲风格,至于事关原则性的问题,则要敢于“拆台”,这样的拆台恰恰是为大局更好地补台。执行有力,反馈及时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为政之要,重在落实。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对大多数机关干部而言,执行力是第一位的能力。干部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提高执行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要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实干精神,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有健全的制度规则作保障,更要有及时反馈的“复命意识”和“划句号”的能力。
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只有这1%没落实,虽然就差这么一丁点,事情却没有到位。实际工作中,绝不能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也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了才反馈,应该注意适时反馈、阶段性反馈,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和同事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又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特别是执行中遇到困难、发现问题时更需要及时反馈,以便重新调整思路和办法,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只要是和岗位职责有关的事,都要及时反馈,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事情要一桩一桩地做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我们很多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有的需要好几年甚至好几届领导班子传承接力,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
明朝吕坤在《续小儿语》中说:“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要取得实效、赢得胜利,都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阵风、不落实,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机关工作事务繁杂,既要会总体把握、分步实施、统筹推进,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不能三心二意,猴子掰棒子,抓一个丢一个,如果这样就什么事也做不成。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做好做透做实每一件事,用足够的耐心和韧劲来面对工作生活,不折腾、不反复,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一抓到底,积小胜为大胜。
第三篇:一位省委组织部长总结的机关工作18法
一位省委组织部长总结的机关工作18法
机关工作性质特殊、地位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才能确保机关高效运转,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升工作的境界和水平。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同志结合工作实践,归纳出机关工作十八法,快来一起看看!
一、不要差不多,盯住最完美
“差不多”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句口头语。很多人学习上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应付了事;生活中粗心大意、随意邋遢等等,其实都是“差不多”心理使然。“差不多”心态看似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若干个小的“差不多”,集中起来就会导致“差很多”,1%的疏漏往往会造成100%的错误,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上错一点、下错一片,长期下去对工作对事业不利、对自身成长不利、对单位形象也不利。其实质是一个态度问题,与能力基本无关,但与一个人的品行、性格、习惯有关。
鲁迅先生曾专门批评过“马马虎虎”现象,胡适先生还写过一篇寓言故事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差不多先生”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最终因为找错医生而一命呜呼。故事虽然滑稽可笑,但其处事方式,至今仍是不少人的写照。世界上的事最需要“认真”,也最怕“认真”,而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
所以,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传统,强化精品意识、细节意识,时刻拥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养成严肃严格严谨地对待工作的习惯,绝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要做就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严细实”要求贯穿办文办会办事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自觉杜绝“差不多”,追求最完美。
二、长计划、短安排,立即做
长计划,就是说要着眼明天、着眼未来、着眼长远。俗话说得好,愚者赚今朝,智者赚明天。有人说,机关工作天天短平快、年年马拉松。
其实这其中也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期计划的问题,切忌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而要脚踏实地、从长计议。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光有长期计划还不够,还要善于将其具体化、阶段化,也就是要有短安排,从细从实,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的目标,计划好今天要完成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知道每天要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还可以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让每一个小目标、短安排的成绩,都成为成功路上的阶梯和里程碑。
不管是长计划还是短安排,都要立即行动、马上就办,将工作落到实处,否则都只是一句空话。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计划的工作都能如期完成,工作效果也会非常明 显,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容易获得。只有做到了长计划、短安排,才能真正实现有序、有效。也只有把“立即做”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形成习惯,才能不断进步。
三、日清月结,有条不紊
所谓“日清月结”,是指办理现金出纳业务必须按日清理、按月结账。它原本是一个财务术语,运用到机关工作当中,就是要“今日事,今日毕”,每过一段时间就及时“回头看”,检查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确保任务不拖延、事情不遗漏。如果今日事明日做,那一定是“日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工作就永远拎不清、无章法、效果差。
所谓“有条不紊”,就是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打乱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发展。机关工作往往人少事多,如果缺乏条理性,就会忙乱而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做好日清月结,要统筹规划、有条不紊,不轻视怠慢眼前和当下的工作,把今天该做的做好,把明天要做的计划好、准备好,努力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应对复杂工作。
四、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就是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事实反复告诉我们,学习力的高低是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只要做到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快速地学习,就 一定会有所成就。当然,学习既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苦差事,再加上机关工作任务繁重,如何长久地保持学习激情、提高工作效率,其奥妙就是在学的过程中结合工作,在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互相启发促进,自然而然就会在心中不断迸发出热情的火花。
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在先,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树立“不学习无以立”的意识,在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增强本领,超越自我,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搞成“两张皮”。
五、注重积累,始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事物都要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但也不是说积累越多就越好,如果没有研究和思考,积累也只是把一堆东西堆砌在一起,做一个“储物柜”而已,工作、学习都是如此。
机关干部都有自身的职能职责,要想做好工作,必须能沉下身来、静下心来、臵身事中,广泛了解自身工作所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成为本职工作的通才。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还要注重调查研究,就是用脑子干活做事,不仅苦干实干,还要巧干会干。机关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必须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点子、办法,这就要 求我们要领会上级的精神、吃透书本的理论、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工作实际,身在事之中、心在事之上,把握大局,多谋善断、敢于拍板决策。要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知行合一,日积月累,就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专业能力,就能成为一个专家、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六、信息要对称,善于沟通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对称、沟通及时十分重要。机关干部要有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有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要努力成为提供相关信息的源头,要重视沟通协调。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达成协调一致的意见、形成步调统一的行动。信息对称是做好自身工作、提高作水平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机关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了解上面的要求、左右的情况、下面的进展,就要增强主动沟通的意识,确保上情准确下达、下情及时上传,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一体、立体交叉的运转体系,实现各方面工作无缝对接,形成“整体一盘棋,同唱一台戏”的良好格局。
七、分工不分家,主动补台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机关是一个整体,团队是一个集体,团结协作、主动补台不只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品行操守、一种胸怀胸襟。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机关的很多工作不是哪一个处室能单独完成的,同一个处室的工作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没有谁可以包打天下。要做到分工不分家,既提高个人单兵作战能力,也提高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超越个体认知和个体力量的局限,发挥1+1>2的效果。班子成员之间、处室之间、同事之间,要重视互相补台,还要善于补台。
帮别人补台,当无名英雄,时间久了,大家终会认清你的为人,最后都愿意为你补台。当然,补台也不是说毫无主见的盲从,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和不足,大胆提出意见,修正决策,不断完善;补台更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对涉及个人利益的小事要讲风格,至于事关原则性的问题,则要敢于“拆台”,这样的拆台恰恰是为大局更好地补台。
八、执行有力,反馈及时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为政之要,重在落实。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对大多数机关干部而言,执行力是第一位的能力。干部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提高执行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要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实干精神,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有健全的制度规则作保障,更要有及时反馈的“复命意识”和“划句号”的能力。
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只有这1%没落实,虽然就差这么一丁点,事情却没有到位。实际工作中,绝不能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也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了才反馈,应该注意适时反馈、阶段性反馈,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和同事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又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特别是执行中遇到困难、发现问题时更需要及时反馈,以便重新调整思路和办法,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只要是和岗位职责有关的事,都要及时反馈,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九、跳出自身看自身,立足自己看自己
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人不可能用自己的眼睛完全看清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些人经常自我感觉良好、夜郎自大,就是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较为狭窄的时空内,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认清自我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自身看自身”。
要学会登高望远,放开视野去比较,在一览众山小中看清自己的位臵、自己的渺小,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学会用“第三只眼”看自身,不以自我为中心,用旁观者的心态,高出事物的一两个层次来审视自己;要学会以人为镜,见贤思齐,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确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立足此时此地的人生思考问题,扬长避短,不纠结过往,不忧心未来,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过好眼前的生活,立足自己看自己,这是一切工作的原点。
要善于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听了几句表扬就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也不能挨了几句批评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要能够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样,未来要怎么发展,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活在当下,做好自己。跳出自身看自身,可以看得更加明白;立足自己看自己,能够走得更加顺畅。机关工作也要学会这种方法,搞好结合这篇文章。
十、事情要一桩一桩地做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我们很多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有的需要好几年甚至好几届领导班子传承接力,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明朝吕坤在《续小儿语》中说:“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要取得实效、赢得胜利,都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阵风、不落实,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机关工作事务繁杂,既要会总体把握、分步实施、统筹推进,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不能三心二意,猴子掰棒子,抓一个丢一个,如果这样就什么事也做不成。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做好做透做实每一件事,用足够的耐心和韧劲来面对工作生活,不折腾、不反复,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一抓 到底,积小胜为大胜。
十一、想问题做事情要尽可能合情合理
人有人情,物有物理,合情合理就是要合乎情理、合乎原则,两者兼顾。现实社会中,有时候合情不一定合理,合理不一定合情。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投桃报李”“滴恩泉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等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机关干部也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没有感情,肯定也要讲人情,不近人情的干部是缺少情商、缺少魅力和感召力的。
但是,人情也有其世俗庸俗乃至功利丑恶的一面,只讲人情不讲原则的干部,颠倒人情与原则的关系,丧失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迟早要“栽跟头”。当然,情与理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一个干部既不能太死板机械,更不能太圆滑世故,尤其面对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问题,要自觉和严密地设臵人情防火墙,自己不去突破,也严防别人逾越。要重视人际关系,但不可刻意去追求搞好人际关系,要学会以简单对复杂,别人复杂,自己要简单。
要同情弱者有善心,努力做到情理兼顾,在不好兼顾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也才能做到“自己不打倒自己,别人永远打不倒你”。
十二、自觉按职能职责做事,永远忠于职守
处在什么岗位就要履行什么职责,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责任。不管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在各自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职能职责,这是我们做事的前提和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明确了职能职责,更要忠于职守,就是忠诚地担起自己的岗位责任和职责操守,时刻提醒自己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这是所有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党忠诚的现实表现和第一要求。
机关干部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首先要熟悉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能职责,对自己职能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主动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千万不要事事等领导来安排,那不是一个好干部。其实,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好一个“循吏”,那也是大贡献。当然,也要有更高的追求,要努力做个“能吏”,发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工作,自觉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苦累面前多思得,工作当中多思责,“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干大活、出新彩、干出水平。
十三、分清轻重缓急,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
轻重缓急是指各项工作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把最重要最紧迫的放在第一位,不 太重要不太紧迫的放在第二位,依此类推,分出轻重缓急。
要善于紧盯大事要事打攻坚战、紧盯急事难事打歼灭战、紧盯薄弱环节打持久战,牢牢把控工作节奏、力度和质量,善于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切实做到“打鼓打到重心处、工作抓到要害上”。
抓本质,就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客观全面、深刻系统、辩证历史地看问题,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深挖细查,为工作打牢基础。
抓重点,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能分清主次、合理布局工作力量,以重点带动一般,不平均用力、撒胡椒面,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把抓不如抓一把,都想满把抓反倒都抓不住,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抓关键,就是要把握关键少数,掌控关键环节,认准关键时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牵住牛鼻子,打蛇打到七寸上,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集中精力,扭住不放,持续用力,善作善成。
十四、掌握特点,把握规律
特点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别之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性,也就是个性。但无论事物如何复杂、如何变化,其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这就是规律,也可以称之为共性。实践证明,善于把握规律,才能认识事物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新思路和新举措。
倘若没有掌握特点、把握规律,将会是盲目推进,不得要领,甚至事与愿违。机关工作同样如此,不同的处室和岗位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要想得心应手、从容应对、体现水平,就要掌握特点、把握规律。首先要正视每一件工作的个体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全面分析,合理施策,有针对性地把每一个问题解决好、每一项工作落实好。
同时,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也有共同的规律,不能拍脑袋决策,否则就要吃苦头,造成损失。要善于把平时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使思想和行动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观实际,增强认识规律、找准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提高运用规律的水平,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和有效性。
十五、始终保持适度的紧张感
生命是需要永远激活的,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工作必须在状态,当干部就得在状态。对每一个人来说,压力太大会崩溃,但没有一定的压力,不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对身体、对生命、对工作都是负能量。
机关工作任务重、节奏快,更要人在岗上、岗在心上,时刻警醒、积极适应、快速跟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的紧迫感,一心一意谋工作、干事业,推动创新发展。当然,也不能过于紧张,要劳逸结合,生动活泼,正确面对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避免造成心理失衡和精神压抑。
十六、不多事不误事不坏事
不多事、不误事、不坏事,看似简单,要求不高,实则蕴含深刻。
“不多事”就是尽好本职、守好本分,看好自己的门,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越位抢球,不无事生非,做老实人不吃亏。知事晓事不多事,就会太平无事。
“不误事”就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岗位作为锻炼自己的舞台,认真履职尽责,把工作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载体,这是一种牢记使命、敬畏岗位的责任自觉。也只有责任才能使一个人坚持和长久。
“不坏事”就是走得端、行得正,不坏别人的事、不坏大家的事、不坏集体的事。现在机关里,有些干部名利思想作怪、价值取向错位、红眼病严重,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混淆黑白,他们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人过不去、跟心过不去。岂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多行不义必自毙。要有阳光心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与人为善。
十七、急事缓办、缓事急办
所谓“急事”往往是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影响全局的事,让人措手不及,无法选择、不能回避。人的一生,遇急遇险在所难免,能够坦然面对,急事缓办、缓事急办才是大智慧。急事急办可能会忙中出错,急上加急就会错漏百出,难以弥补。急中生智也是有的,但可遇不可求,急中生智是超常态,急中失措才是常态,所以说很多急事反而急不得。
急事缓办体现的是一个人沉着冷静、深思熟虑的智慧、勇气和应急能力,遇到急事要赶不要急,应当冷静思考、从容应对,不急于表态,不随便答复,考虑周全后再去妥善办理。
所谓“缓事”,是指常规性、日常性事务或者预先知道需要做的事,都是你必须做的职责内的事,类似统计报表、会议纪要、旬报月报等等,有的人往往认为这个事是一个周或者一个月以后的事,现在不用着急,以后再说,最后缓事都变成了急事,时间到了就措手不及,弄得一团糟。
缓事急办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对缓事要有计划,抽空及时做,不要拖延,要事先安排,以免临时抱佛脚,忙乱而又得不到好结果。
十八、务虚与务实相结合
务实是指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务虚则指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搞清楚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务虚就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
一般来说,人们比较警惕务虚不务实的毛病,却不大重视只务实而不善或不会务虚的做法,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就会陷入事无巨细、疲于奔命的困境,工作就很难突破和提高。
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要务好实必须务好虚。机关干部要在务实中生存,更要在务虚中提升,不能借口真抓实干否定务虚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务虚就是空谈道理、只说不干,更不能借口务虚,不干实事、不求实效、坐而论道。既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又要善于谋划、注重总结提升。一定要正确理解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平。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申论时政热点:姐姐长信刷爆朋友圈,这种“陪伴”很走心
公务员考试申论时政热点:姐姐长信刷爆朋友圈,这种“陪伴”很走心
近日,一封姐姐写给新婚弟弟的长信登上热搜榜,信中姐姐回忆起两人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深情“表白”:永远在你身边。网友看后大呼感动,表示羡慕,还有网友调侃到:“我姐姐怎么不是这样的„„就知道伤害我。”(11月15日 新华视点)
这位姐姐用温情的语言,诉说了她的真实心境,每一个字透露出来的都是真情,也真诚的展现了她的柔肠。那些话既是说给自己亲爱的弟弟听的,纪念姐弟情深和家庭幸福,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以来回味和总结那段美好的过去,留下的都是深度的回忆。
虽是只言片语,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支撑着、鼓舞着彼此,回味的是实际的陪伴,凸显的则是精神层面上的长情陪伴。不论距离,不论是非,总会挂念着、帮助着彼此,或在明,或在暗,留下一腔热忱。这份姐弟亲情,虽没有父母亲情那么浓烈,但是其更甘甜,而且“恰如其分”,所谓的“舒适感”也尽显其中。可以说,这样的信,这样的情感表达,很走心了,其也像火光一样温暖着你我,照亮了被遮蔽的尘间。
那些被触动的网友们,实现了情感大爆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在这封信里读出了现实的共鸣。不少网友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姐姐或者弟弟,那些童年碎片在脑海里浮现,现实的牵挂和联系也在心里掀起一阵阵涟漪,久久难以平复。温情的守候就真正流露在其中,感性时刻伴随,让人回味无穷,难以自拔。
在无数“弟弟”的认知里,“姐姐”这个身份确实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其可能欺负“弟弟”,但也总会默默用双手为“弟弟”托底。就像那位姐姐说的那样,在有笑有泪的光阴中,握紧手心,踏着彼此梦想前进,这确实让人很有感触。
还有一种较普遍的说法就是:“姐姐相当于半个妈”,这句话是无数现实的例子和无数弟弟的感受所堆砌出来的,是认同度较高的思想共鸣,需要我们去思索和感受。岳云鹏经常在公开场合提到他五个姐姐,回忆当年的照顾,点滴的温情,这便是真情真实的体现。
我也想起了我和我姐姐的一些“遗失的美好”。小时候,她会问我喜欢哪个类型的小赛车,然后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去偷偷给我买掉,把小赛车放在我的衣柜里,给我意外的惊喜。长大后,我姐也会经常关心我的生活,给我买钱包,买鞋子。我要的“酷”,她都明白,我所追求的个性,她也都能理解和支撑,最大的包容便在这里,这共识可能是姐弟之间独有的一份。
当然,做弟弟的也有回馈,即使我们稚嫩,甚至是幼稚,也会在姐姐需要的时候给以安慰和开导,这样的交流总是充满着奇迹的因素,饱含力量。这种“小大人”的状态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其也是精神陪伴的最佳传递。或许,未来的日子,由于各自的事业和家庭,姐弟之前的联系会被不同程度割裂,但那份感情不会随着岁月变化而产生隔阂,变化的只是实际陪伴和精神陪伴的比例而已,温暖也会持续一生。
中公教育
母亲陪我们前半生,妻子陪我们后半生,只有姐姐陪我们一辈子,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但也确实阐明了姐弟亲情的“真谛”。就是那句“永远在你身边”的心声,这心声一点也不腻歪,反而很真诚,彰显的是一种深邃的永不消逝的情愫。而这份“好”,也会在未来的世界以各种方式来显现出来,让“走心”持续下去。
作者:王彬
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