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公藤栽培技术标准化工作总结(小编推荐)
雷公藤栽培技术标准化项目工作总结
课题组
2004年底2005年初,原泰宁县杉阳山区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泰宁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向福建省林业厅申请林业标准化项目即雷公藤栽培技术标准化,在该期间泰宁县杉阳山区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分立了,成立了福建杉阳雷公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项目就由福建杉阳雷公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接,在福建省林业厅、省市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的关心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几年来虽然经过课题组几个人员的更换,但是我们仍然是认真实施,规范操作,严格要求,确保质量,现已基本完成该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好生态效益。现将雷公藤栽培技术标准化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1 目的和意义
雷公为藤为常用中药,以根入药, 根主要含有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等化学物质,具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能。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等作用。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病、麻风病、肾病、银屑病、癌症、白血病等。
雷公藤也是植物源农药的极佳原料,可开发为生物农药。《神农本草经》谓:除气疥骚:杀虫鱼,生山谷。《本草纲目》谓:根尤毒。浸水如雄黄色,气极臭。园圃中渍以杀虫,用之颇及,其叶亦毒,与断肠草无异[2]。雷公藤根皮为我国民间传统的杀虫药物,粉碎物或提取物对菜青虫、小菜蛾等多种农林果树害虫有强烈的胃毒,可造成拒食或起麻醉作用,是我国江、浙、闽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
随着雷公藤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需求量日渐增大,野生雷公藤逐年减少,开展雷公藤标准化、集约化栽培,不仅是解决雷公藤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而当前限制雷公藤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雷公藤栽培技术标准化, 因此,开展雷公藤良种栽培技术示范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早在1998年以前泰宁就开始就大量研究雷公藤种植与实践工作。2 植物学特征与生长习性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又称水莽草、黄药、黄藤、菜虫药、断肠草,属卫茅科雷公藤属攀缘藤本植物,根木质,内皮橙黄色。当年生小枝密生锈色茸毛,二年生枝具4棱,棕红色,疏生短毛,密生瘤状皮孔。单叶互生。叶红质,叶面光滑,边缘有锯齿,稀重锯齿,聚伞花序呈总状排列,顶生,花淡黄白色、白绿色,蒴果长圆形,黄褐色,具三片膜质翅。种子一枚,黑色。雷公藤主产福建泰宁、建宁等地,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一般分布在海拔300~500m的丘陵地、山地, 适生土壤为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类泥沙或红壤,pH在5~6之间;喜温暖避风、湿润、雨量充沛的环境;抗寒能力较强,产区-5℃下可不加防寒物自然越冬;但怕霜,霜害可引起雷公藤幼苗顶端和新梢冻伤,影响下年的生长。雷公藤也是喜光植物,除一年生小苗在夏季怕烈日暴晒外,均喜充足阳光, 光照不足影响正常生长。
福建省泰宁县大金湖周边,夏凉冬暖,雾水多,湿度大,适合雷公藤的生长发育。经江西药物研究所检测,泰宁产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达1.51%,雷公藤内酯醇含量达11×10-3 %,药材品质优良。育苗技术标准(取良种)
雷公藤的繁殖方法有扦插繁殖、野化驯化两种。目前大面积造林主要以扦插繁殖为主,小范围栽培可以采用野生驯化。扦插繁殖是以雷公藤嫩茎或根扦插,此种方法可以提供大量种苗满足造林需要,且成活率高,生产上主要采用本方法;野生驯化方法是挖取野生的雷公藤植株移植进行人工驯化,此种方法容易成活、易成林、成材,收获早、产量高,但野生幼苗数量有限,不能适应大面积种植。3.1 种茎或种根准备标准
种茎准备:采集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枝,截成12~15cm长的插穗,每段带有3~4节。将插穗按100段绑成捆,要防止上下头颠倒。将ABT 2号生根粉(山东凯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用0.5Kg酒精溶解,再加0.5Kg凉开水配制成1Kg 的ABT 2号生根粉原液, 插穗下端用原液稀释成20倍的ABT 2号生根粉溶液浸泡2~4 h,取出凉干备用。1克生根粉可处理插穗3000-5000株。
种根准备:采挖3年以上雷公藤根,剪取径粗为0.4~2cm,长为10~15cm的完好根段,备用。
3.2 扦插育苗标准
育苗时间:为每年1月下旬~3月中旬,日平均地温在10℃以上时进行。
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向阳地,于上年冬天(10~11月)深翻晒土,每公顷施充分腐熟厩肥45,000~60,000Kg作基肥,于育苗前细耙整平,做成宽1.0~1.2m,长4~10m的平畦。
扦插方法:将种茎或种根按8×12cm的株行距以75~85°的向北夹角,斜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扦插茎枝或种根入土1/2~2/3,插后立即浇透水分。
遮荫:扦插后在苗床上搭建50cm高的荫棚,用以白天遮阳,荫棚常用遮阳网,光照控制在8~12 K lux。正常情况下,即晴天8~17时遮阳,其它时间可撤去遮阳物。苗期管理:育苗期间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浇水宜用喷淋,经30~50天就萌芽长新根,10月份以后可拆去荫棚,以利壮苗。
成苗标准:一般苗龄控制在1年生左右,地上茎高30cm以上,根径(最大处)2mm以上、长16cm以上的侧根达3根以上时,即可移栽。4.栽培技术标准 4.1 林地整理标准
种植地宜选半阴半阳、向阳的林边空地,或疏林下的丘陵坡地、沟边以及无污染源的旱地、沙壤土、壤土或黄土类沙地种植。整地时间选在每年的9月至翌年2月。挖穴规格:暗穴,长宽深为40cm×30cm×30cm。挖穴密度每公顷掌握在4500~9000株。结合挖穴,撒施土杂肥、农家堆肥30,000~45,000 Kg/公顷,与细土混合耙匀,备种。4.2 起苗标准
雷公藤春、夏、秋、冬均可栽植。南方春季降雨量多,较利于移苗定植,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移栽,成活率高,且免灌或少灌水。
修剪:苗木出圃时应修剪处理,剪去过长根须,地上茎留45cm高。打浆:苗木运至造林地时应立即打浆,用黄泥作浆。
假植:半天内无法完成栽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沿山边阴凉处挖30cm深沟,把苗整齐放入,堆土压实。4.3 标准种植方法
种植时做到苗正根舒(苗木位于穴中,根系舒展,不得窝根)、深浅适宜(深度以苗木出圃时所留茎干土痕为基准,再高出5cm),回土压实(以两指提苗,感觉苗木稳固为准),再回土成锥形(苗木打紧后应再培上10cm松土)。每穴栽1株苗,种植密度掌握在4500~9000株/公顷。株行距≤150×150cm。4.4 林地管理标准
基地抚育管理可概括为“及时除草,科学追肥,合理排灌,适时摘蕾”。
除草:每年进行中耕除草2~3次,边锄草边松土,大面积栽培的可用除草剂喷洒(除草剂种类应符合高效、低残留的要求)。
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头年可适当追施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等150~225 Kg/公顷,或淋施腐熟人畜粪尿30,000~45,000 Kg/公顷,以后每年以追施磷、钾、氮复合肥或农家肥为主,以促进根的形成和长粗。若以茎、枝、叶供药用的,在每年10~11月施肥前,适当采摘部分茎叶后,应及时追施芽肥,促进茎叶的快速萌发健壮生长,以抵抗冬霜袭击,保证根、冠的协调生长,达到优质高产。
排灌:雷公藤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忌积水,较耐旱。福建产区3~4月梅雨季节和6~8月台风季节,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积水烂根;干旱年月应适当浇水。
摘蕾:在每年的夏、秋时期为雷公藤的开花期,除用于收集雷公藤种子的林地外,都应及时摘除花蕾,保存营养,以利根茎生长。4.5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标准
危害雷公藤生长的病虫害有: ①卷叶蛾类幼虫。主要危害叶片,取食叶肉,破坏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卷曲、干枯。该虫具咀嚼式口器,食量大,繁殖能力和抗药性强,因此,往往易暴发成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对卷叶蛾类幼虫用菊酯类农药,如功夫菊酯、杀灭菊酯等,也可用微生物农药,如8010粉剂进行防治,同时用白僵菌或绿僵菌对卷叶蛾进行生物防治。
②根腐病、炭疽病。是雷公藤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
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多发生在5、6、7、8月份的雨季,种植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在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并不断扩大蔓延,致使全部腐烂直至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栽培前严格选地,加强田间管理,抗旱排涝,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移栽时不要伤根,注意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内撒石灰消毒以防蔓延,病轻者也可用50%的多菌灵灌根防治。
炭疽病危害叶片,叶上病斑灰绿色,有同心轮纹,干旱天气与高温高湿天气有利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200波尔多液;每年进行一次清园,残枝落叶清除园外烧埋。4.6 种植标准模式
在泰宁雷公藤产区,主要在山地、旱地栽培,种植的标准模式有:
(1)厚朴与雷公藤间作。沿山体纵向,以1~3株厚朴为一列,2~4株雷公藤为另一列,交互排列间作。厚朴为落叶阔叶树种,是一种多年生药材,以皮入药,具行气燥湿,降逆散满的功能。厚朴与雷公藤间作,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
(2)松木林下套种雷公藤。马尾松是南方常见的造林树种,在林间空隙,套种雷公藤,可以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3)雷公藤与鱼腥草套作。在雷公藤的株行间,种植鱼腥草,既可以防治其它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为鱼腥草提供遮阴条件。鱼腥草为一年生阴生植物,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具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
(4)雷公藤与绿化树苗间套作。雷公藤与杜英、桂花、香樟等绿化树苗间套作,长势也十分良好。5.采收、加工与产品开发
雷公藤的根长粗到一定规格(根直径2~3cm)后可于秋季采挖全根,挖后抖净附在根上的泥、沙等杂质,把最外的根皮去掉,洗净,并切成段(段长5~10cm)或厚片自然晒干。以根条粗大片厚,外表黄色或橙黄色,断面皮部红棕色,质坚硬,无农残、有害重金属不超标,无霉虫蛀、无杂质者为佳。截根后余下的茎、叶亦作药用,可分别干燥供用商品流通。叶除秋季采根时采摘外,每年7~8月尚可采收1次。目前,主要的产品有雷公藤饮片、中成药雷公藤多甙片、提取物雷公藤甲素等。6.栽培过程标准质量控制措施
①种植过程应按照相应的灌溉、施肥、给药、除草、间苗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根据雷公藤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适时、合理进行给水、排水,保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需建立给排水方案并定期记录。
②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要求,雷公藤生长过程必须对影响生产质量的肥料施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肥料的施用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根据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并建立施肥方案。采收30 d内禁止施任何肥料。
③整个雷公藤生育期浇灌用水,经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测定,其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17项的污染指数均<1,表明生产基地地表水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蔬菜类标准。
④虫害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农药的施用量。生产中应对防治病害的生石灰进行合理的堆放和保存,要有遮盖措施以免石灰粉尘到处撒落,造成大气环境污染。7.项目小结
从2005年10月至今,已建立雷公藤标准繁育基地20公顷;雷公藤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400多公顷;泰宁县种植近4000公顷,根据雷公藤栽培技术标准化项目生产出优质的雷公藤种苗;培训雷公藤栽培技术标准人员40余人次。以福建杉阳雷公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采用栽培技术标准、生产示范带动等措施,逐步推广雷公藤栽培技术标准,带动建宁、邵武、建阳、沙县等周边农户种植达2000公顷。
第二篇: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果树栽培技术对于果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标准化栽培技术,旨在提升果树栽培技术、保证果品安全。
关键词:标准化栽培;果品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S60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林业结构不断调整,我国经济林业获得了较好发展,部分地区的果树种植甚至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在果树种植过程中果树以及果品安全性是重要问题,利用果苗栽培技术提升果品安全指数具有重要意义。果树栽培技术对果品安全影响
1.1 果园地址选择
果园地址对于果品的安全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若果园地址选取的不科学会造成周边的污染物以及自然环境对果树以及果品产生污染,影响其品质与安全。所以在选择果园建园地址时应当尽量避开可能存在污染的地区,避免果品在生长过程中被外界因素过多的干扰。在果树成长过程中可能对其造成污染的物质有土壤、水源以及周边的空气质量等。具体可以划分为农药生产厂商、造纸厂以及化肥厂等,此类工厂在开展生产活动时排出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等可能经过一定的途径达到果园周边土壤与空气中,最终形成对果园内果品的污染,降低果品的质量同时留下安全隐患。
1.2 果苗品种选择
通过实践经验可知,当前许多果农对于果苗的选择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在进行果苗的购买时只考虑其果品盈利的多少,对于其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此种果苗的病虫害现象全然不知,这就造成许多果农在做出了错误选择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通常在选择果树的树苗时应当依据本地具体情况进行,在适应本地气候的果苗中选用抗病性较强、果品产量高以及对环境要求低的,只有对此3面的内容进行要求后才能保证果苗在栽培后能更好更快的成长,最终达成盈利的目的。
1.3 实施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通常应用于果品体型较大的果树中,例如苹果、梨、桃等,当对果树进行一定的疏花疏果措施后就能造果实成长至一定阶段后实施套袋。套袋对果实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3.1 套袋减少病虫害对果实影响
实践经验表明,在果实生长期间,有大量虫类会选择在果实上产卵,同时会对果实进行蛀蚀,这2情况都会对果实的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可能产生上述2情况的虫害种类包括桃小食心虫、卷叶蛾、叶螨、木虱、蝽象等,利用套袋能在其与果实之间形成有效的隔离,防止产生上述2种情况。同时在果品生长的过程中进行农药的喷洒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农药残留的问题是果农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因为一旦农药残留超标,极有可能不能上市出售。通过一项针对套袋与未套袋的农药残留试验表明,由于未套袋时,虫害对果品的破坏较为严重,需要喷洒的农药数量较多,而套袋后,虫害数量较少,需要喷洒的农药数量较少,所以实施套袋的果品农药残留情况较好。
1.3.2 套袋延长过果品存储期
众所周知,果品是一种时令性较强的物品,在采摘之后应当尽量迅速的出售防止出现腐烂变质的现象。未套袋的果品在生长期间持续处于露天环境,在生长过程中极有可能收到虫卵的污染,而套袋的果品由于长时间处于袋中,生长发育情况较为稳定,受虫害污染较少,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同样较小,所以对于果品的存储期起到了提升作用。
1.3.3 套袋可保证果品品质
在果园中由于果品长时间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外界的灰尘、农药以及鸟类、虫害等均会对果品外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树叶、树枝等在起风等情况下产生的机械移动会对其表面产生损伤,这些因素都会对果品的品质产生影响,最终降低其商品价值。在套袋后由于将果实利用袋子保护了起来,果实表面以及内部收到的损伤较少,相对来说对果实品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调查数据表明,实施了套袋的果品市场价值比未套袋的果品市场价值高3倍以上。
1.4 化肥施放管理
果园中使用的化肥大都是工业化肥,在施放过后土壤中可能产生一些残留的亚硝酸盐以及硝酸盐,对于保证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果树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以及硝酸盐,然后将其传入果实中,对其品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针对化肥施放方面的管理对于果品的安全又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果树病虫害防治
我国绝大部分果园在实施病虫害防治时采用的最常见手段就是喷洒农药。农药的使用对于果品的安全性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在喷洒的过程中吸附在树干以及树叶部位的大约只占农药总量的1/10左右,其余的部分都会流入土地中,残留下其中的有害物质。在果树吸收养分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将此类有害物质吸收,最终运输至果品中,对果品产生较大影响。在果树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
2.1 果园建设
在选取果园的建设地区时应当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了解周边地区的环境情况以及工业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工业污染,通常要选在远离污染源一定距离的地区,将环境污染可能对果品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2.2 果园肥料选用
在果园需要施肥时,应当注意肥料的种类。选用的应当是农家肥,即牛羊、鸡以及人的粪便发酵而成的一种肥料。还可以将秸秆等通过发酵制成肥料使用。果园中通常使用的绿肥还可以是苜蓿、草木樨、沙打旺等等,在清除此中草类时将其直接埋入土地中,使其自然发酵,分解后能让土地更肥沃。还能使用一种不是使用化学方式合成的商品肥料,例如腐殖酸、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工业化肥时应当控制使用的量,硝态氨肥在果园是禁止使用的。需要注意的是,果实采摘前30d应当禁止施放任何肥料。
2.3 病虫害防治
当前较为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为生物防治法,即利用自然中的食物链完成对果园中有害虫类的清除。同时需要注意在选购果苗时应当选用检疫合格的树苗,不能一味追求便宜。除此之外还能使用目前较先进的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的处理与防治,使用较多的有白僵菌、核多体病毒等。结语
规范化、标准化的果树栽培对于提升果品品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果农在从事种植活动时应当充分重视栽培技术的各方面,最终保证自身果园果品品质,提升自身果园经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尤宇霞.建立果园标准化管理及监督制度确保果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 2013(12).[2] 滕云.浅谈绿色食品(果品)标准化生产[J].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2012(6).[3] 周春华, 吴慧.我国果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5).[4] 张生根.基于果品安全影响上的果树栽培技术要点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2).
第三篇:雷公藤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雷公藤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控制药品使用风险,在2012年10月18日 发布《雷公藤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雷公藤中成药制剂说明书按照修订要求进行修订(见附件)。说明书的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
二、请通知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一)药品生产企业要尽快修订说明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自补充申请批准之日起出厂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主动跟踪药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情况,按规定收集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
(二)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将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并尽快对已出厂的药品说明书予以更换。因未及时更换说明书而引起的不良后果,由药品生产企业负责。
(三)药品标签涉及相关内容的,应当一并修订。
附件:雷公藤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10月18日
附件
雷公藤中成药制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增加警示语,内容如下:
警示语: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可涉及多系统损害,应严格按说明书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二、【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
1.消化系统:口干、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肝损伤、胃出血。
2.血液系统: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和全血细胞减少。
3.泌尿系统:少尿或多尿、水肿、肾功能异常等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4.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电图异常。
5.生殖、内分泌系统:女子月经紊乱、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
6.神经系统:头昏、头晕、嗜睡、失眠、神经炎、复视。
7.其他:皮疹、瘙痒、脱发、面部色素沉着。
三、【禁忌】项应当包括:
1.儿童、育龄期有孕育要求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2.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者禁用。
3.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
4.严重心律失常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
1.本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不可超量使用。
2.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随诊并检查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必要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3.连续用药一般不宜超过3个月。如继续用药,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决定。
第四篇:20171113全国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班 交流材料
甘肃省蔬菜发展情况汇报
新常态下,甘肃省农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蔬菜产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特别是我省河西走廊戈壁设施农业的发展,有效拓展了设施蔬菜发展空间,缓解了粮菜争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有机无土栽培技术,研发了一条生产绿色精品蔬菜的新路子,推动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生产现状
1、蔬菜规模稳中有进,特色产品发展迅猛。
截止2016年底,全省蔬菜820.5万亩,产量1951.48万吨,产值41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8%、7%和 11.1%。设施蔬菜生产净面积158.25万亩,产量560.49万吨,占全省蔬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9.25%和27.74%。瓜类面积相对稳定在75万亩左右。食用菌生产规模逐年递增,袋栽约12000万袋;双孢蘑菇约62万平方米;地栽药用菌约为1万亩,2016年产量、产值约15.2万吨,12.8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了3.2万吨和6.05亿元,增幅分别为27%和89%。兰州百合作为全球唯一鲜食百合适宜区,目前,种植面积20.3万亩,年产商品百合4544.92万公斤。预计2017年底全省蔬菜面积将达到868万亩、产量2200万吨。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均种植蔬菜,其中,有3个县 区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5个县区在20-30万亩,26个县区在10~20万亩,21个县区5~10万亩。蔬菜增收效益显著,涌现出了榆中、凉州、武山等一批进行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的典型。
2、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2010年-2016年,省上利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省级整合资金及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资金10.3811亿元扶持蔬菜产业发展。7年来,建设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省级高原夏菜标准园279个;集中连片生产净面积50亩以上的省级日光温室标准化小区398个;集中连片生产净面积100亩以上的省级钢架大棚标准化小区526个;年繁育蔬菜种苗300万株以上的省级集约化育苗基地172个;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点48个;科技攻关项目15个;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103个;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3个;农业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区1个。
3、高原夏菜外销量逐年增加,“西菜东调”基地地位基本确立。2016年高原夏菜外销达74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38%,主要销往广州、上海、北京、四川等20多个城市的100多个市场,还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和精深加工体系逐步完善,果蔬产品冷链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分别为5%和15%,冷链物流的规模增长迅速。目前,全省精深加工企业有248家,年加工量150万吨,产值达21.8亿元。以区域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蔬菜直销店、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窗口式终端市场为补充的蔬菜市场营销网络已经形成。
4、戈壁农业发展出亮点,带动增收成果显著。戈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经过5年的项目示范带动,截止2017年,河西五市利用戈壁等非耕地已建成高效节能日光温室8.1万亩,亩均效益稳定在2万元以上,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戈壁农业已成为河西走廊农民增收的新渠道。酒泉市已成为我国面积最大、设施农业转型最成功的戈壁农业示范区。戈壁农业发展模式已被推广至新疆、内蒙、西藏、山东等8个省区,建立技术示范点39个,累计推广6.9多万亩,已获经济效益4.5 亿元。今年,省政府下发了戈壁农业发展实施意见,5年内新增戈壁设施农业30万亩。
二、主要政策与措施
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32号),省农牧厅、省发改委等七部门根据《实施意见》,印发了《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增产增收计划与实施方案》(甘农牧[2008]229号)。2010年,省政府办公厅颁布了《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省政发[2010]10号),2013年全省大力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2013、14、15、16、17年的省委1号文件中,都把蔬菜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加以扶持。具体措施,对全省确定的44个蔬菜生产重点县,在规模化设施生产、标准化基地建设、洁净保鲜、冷链 储运、区域中心市场建设、集约化育苗、品牌认证等关键环节给予扶持。扶持对象为,高原夏菜集中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标准园,每个补助20-40万元;集中连片新建50亩(生产净面积)以上日光温室或100亩(生产净面积)以上钢架塑料大棚的设施小区,每个小区补助20-40万元;对年育苗规模在300万株以上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建成1个补助40—50万元。对新建贮藏能力2000吨以上的蔬菜保鲜库,配套采后清选、分级、包装等净菜处理设备的,每建成一座,奖励 40万元,每增加1000吨,再增加奖励20万元;扶持交易数量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每年扶持4—5个,每个补助50—80万元,用于配备质量检测设备,完善市场交易功能等;扶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品牌。每认证一个绿色食品,奖励1万元;每获得一个原产地保护证书,奖励5万元;按照“阳光工程”培训模式,重点在44个蔬菜生产重点县市区,每年培训蔬菜种植农民技术骨干1万人,每人补助400元。由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给予补助。充分体现了政策的推动力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1、蔬菜定位更加精准,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全省已形成了河西走廊、中部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两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出现了“西部温室东部塑料拱棚”、“中部温室露地兼而有之”、“陇东冬播 蔬菜”的格局。以兰州市为代表的高原夏菜优质生产区,辐射带动天水、平凉、庆阳、张掖、定西等多地发展高原夏菜优质高效生产,形成了以榆中县为中心的“西菜东调”蔬菜生产基地,露地蔬菜面积和产量占蔬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1%以上。以陇南为主的冬播蔬菜主产区,年均种植冬播蔬菜10万亩左右。以陇东陇南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小)拱棚重点产区,种植面积30.6万亩,产量70.9 万吨。以河西五市为主的设施蔬菜和加工蔬菜种植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93万亩,产量70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25%和40%;加工蔬菜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
2、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高效种植模式多样化。设施蔬菜生产区域从黄河沿岸低扬程灌区向高扬程灌区推进,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推进,从一般耕地向沙漠边缘、戈壁荒漠推进,尤其是河西走廊非耕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走在了全国前列。露地高原夏菜旱作栽培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年降雨量500㎜以上和海拔1800~2300米之间的二阴地区发展夏季优质冷凉型蔬菜生产。麦(油菜)后复种、麦菜轮作、果菜套种、菜菜间作套种和棉菜套种等模式大幅提高了复种指数和效益。粮菜共生区向非粮种植区延伸,种植空间有了很大的拓展,高效种植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缓解了菜粮争地的矛盾。
3、轻简化建造技术提升,绿色集成技术普及推广。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依据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提出了日光温室轻简化建造技术,广泛开 展了土墙、砖墙、石砌墙、稻草砖墙体等不同墙体材料与“热镀锌全钢骨架材料”的组合试验,确定了全省不同区域可推广的适宜的温室结构。日光温室重点推广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系统、二氧化碳发生器、多功能数据采集器、智能化控制系统等轻简化设施设备,推广增施有机肥、使用植物源生物农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基质穴盘育苗、杀虫灯、黄蓝板诱杀、熊蜂授粉等轻简化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同时运用“智能化”、“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蔬菜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4、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蔬菜品质显著提升。通过制定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三品一标”产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各地突出地方特色,规划引导,重点扶持,形成了一批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于一体的标准化、规模化科技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以甘蓝、花椰菜、娃娃菜等优势露地蔬菜产品为主的“高原夏菜”和以番茄、辣椒、甜瓜、西瓜等优势设施蔬菜产品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出口到东南亚、中亚、港澳、日本等地。截止2016年底,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324家647个产品,监测面积502万亩,申报产量469万吨,产值136亿元。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30家,产品97个。我省在全国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合格率为96%。
5、园区带动效果显著,产销经营水平得到提升。
截至2016年省上建立农业部标准园152个,省级日光温室标准园398个,钢架大棚标准园526个。以标准园为契机,大力开展“一控两减”绿色发展模式,提升了蔬菜生产的水平。依托2017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设施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和2017年中央现代农业资金项目,推进全省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加强畜禽粪便、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切实保障设施蔬菜的质量安全。蔬菜生产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以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为引领,重点打造了一批向东南一线城市供应、供港销售和向西出口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园区。充分发挥企业带动的作用,建立“公司+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营销模式。发展形成以“绿涵公司”、“荣善公司”、春光市场、巨龙物流港等为龙头的产加销、仓储运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格局。特别是张掖市企业与哈萨克斯坦客商签订了农产品进出口合作协议11项,总量17.26万吨,价值8.25亿元,涉及15种农产品。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1、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品种引进选育力度不够。新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工作滞后,良种储备和加工专用品种严重不足。同时,地方传统品种、特色品种开发滞后,提纯复壮未有效开展起来,难以满足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二是专业化育苗体系不完 善。目前全省蔬菜良种种苗统供率还不到30%。种苗需求量较大,而工厂化育苗工作滞后,影响了蔬菜良种的普及推广和更新换代进程。三是关键技术仍需突破。设施轻简化设计建造、集约化育苗、冷链建设、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小型机械、智能化控制设备和自动化控制装备等技术装备水平低。四是质量安全监管任务较重。各地虽制定了一批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但普及率较低,投入品监管不到位,产地环境治理和保护缺乏手段,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五是加工贮藏销售能力不强。冷链建设不足,保鲜贮藏企业比较分散,贮藏能力弱。精深加工企业少,产能利用率低。现代电子商务和新兴物流体系建设刚刚兴起,还需要规范。
2、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继续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势蔬菜生产大基地。优先开发五大蔬菜优势区域,稳定优势区面积,注重产品提质增效。进一步打造“高原夏菜”品牌,压减非适宜区或次适宜区面积;着力打造“戈壁精品蔬菜”品牌,处理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戈壁农业发展的关系,兼顾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发展理念。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水平。以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突破口,加强科技攻关,强化攻关成果的转化;以农艺农技融合为切入点,推广小型耕整机、播种机等轻简化栽培技术;以科技示范园为抓手,做好引领示范,全 面提高标准化技术利用率。三是培育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推出区域性或大市场范围的统一品牌,提高产品品质,扩大品牌的社会认知程度;开拓超市销售、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新型销售模式,发挥品牌效益,达到优质优价。四是建市场、促流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探索建立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扶持建立一批仓储冷链、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集群,加快对传统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和升级。
第五篇:无公害茼蒿保护地标准化栽培技术论文
茼蒿又称蓬蒿、蒿菜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南北均有种植。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宜可入药,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并且茼蒿生长期较短,适应性广,耐寒性强,田间管理简单,一般播种后40~50 d即可收获,一年四季均栽培。因此,可大力开展无公害茼蒿栽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而无公害茼蒿保护地标准化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茼蒿产量,现将保护地茼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土地选择
无公害高产栽培茼蒿的土地及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NY5010-2001)。应选择在综合生态条件良好,远离主干道、生活和工业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地块种植茼蒿。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能力强、综合抗性好、品质优、商品性好的小叶品种。建棚封膜
播种前7~10 d左右进行建棚封膜。施肥整地
增施有机肥,施用专用肥。一般基施腐熟的农家肥35 000.0~70 000.0 kg/hm2,蔬菜专用硫基复合肥600.0~750.0 kg/hm2。肥料普施后,深翻深耕(20 cm以上),整平后作1.0~1.5 m宽畦,耙平畦面。播种
5.1 播期 茼蒿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7~20 ℃,12 ℃以下生长缓慢,29 ℃以上生长不良,但能耐受短期0 ℃低温,种子在10 ℃以上即可萌发,但15~20 ℃发芽最快。日光温室栽培播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上旬,春季大棚栽培播期在3月上中旬,小拱棚栽培播期在3月底至4月上旬。
5.2 种子处理
5.2.1 晒种和精选 播种前3~5 d,将种子进行晾晒和精选,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5.2.2 温汤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在20 ℃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2~24 h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后稍晾,在15~20 ℃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3~5 d后,有2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5.3 播种方法
5.3.1 撒播 足墒(土壤含水量85%以上)下种,将种子均匀撒播于畦面,上覆1 cm左右的营养土,贴地盖一层地膜,以保湿增温,促早出苗。一般用种子37.5~45.0 kg/hm2。
5.3.2 条播 按行距10 cm开2 cm左右深的沟,将露白的种子撒入条沟内,然后覆盖1 cm左右厚的营养土,贴地盖一层地膜。田间管理
6.1 温度管理 播种后温度可稍高一些,晴天白天在20~25 ℃,夜间在10 ℃以上,4~5 d后可出苗,出苗后白天15~20 ℃,夜间8~10 ℃,注意通风透气。
6.2 浇水施肥 苗高3 cm左右使用微喷管进行微喷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大;苗高10 cm左右追施冲施肥,或喷施生态活性肥;每次采收后,及时施用冲施肥(复合肥)75.0~120.0 kg/hm2。
6.3 及时间苗、定苗 3片真叶间苗,5片真叶定苗。定苗以4 cm见方为宜;若是条播田,及时疏剔过密幼苗。
6.4 移栽 移栽苗比直播苗长得快,植株大,大概在一个月左右就能采收。移栽到整好的地里,株行距为4~6 cm左右,然后浇1次透水。移栽后15~20 d施1次氮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7.1 茼蒿病虫害 茼蒿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叶枯病、霜霉病和蚜虫等。
7.2 综合防治方法
7.2.1 农业防治 采用轮作、施用腐熟有机肥来减少病虫源和病虫基数。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进行健身栽培,增强抗逆性能力。
7.2.2 物理防治 用黄色粘胶或黄板涂机油诱杀蚜虫,放置密度为30~40块/hm2;用黑光灯诱杀蛾类、直翅目害虫的成虫;用糖醋液诱杀鳞翅目蛾类成虫等。
7.2.3 生物防治 运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如用苏云金杆菌(Bt)防治蛾类害虫,卵孵化盛期选用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7.2.4 化学防治 防治猝倒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65%可湿性粉剂甲霜灵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用病毒A或病毒宁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潜叶蝇、小菜蛾、菜青虫用25%氯氰菊酯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或1.8%阿维菌素、或5%抑太保乳油、或2%印楝素乳油进行喷雾等。单一农药最多不得超过3次,安全间隔期为7 d。采收
茼蒿采收分为一次性采收和分期采收。一次性采收是在播后40~50 d,当植株长到15~20 cm左右,距地面2~3 cm割收。分期采收有2种方法:一是疏苗采收,二是保留1~2个侧芽割收。每次采收后,浇水追肥1次,以促进侧芽的萌发和生长,隔20~30 d,可再收割1次,每次的采收产量为1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