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彩椒新品种申椒一号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繁育技术的应用》项目总结
《优质彩椒新品种申椒一号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繁育技术的应用》
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彩椒因富含vc,味甜、质脆、适口性好,具有大果、肉厚、亮丽等特点,因而不仅商品经济价值极高,而且用途广泛。常常是制作高档菜肴以及高档蔬菜色拉的重要原料,而为欧美等西方国家所青睐,是欧美等国一种传统的十分重要的高档蔬菜作物。近年因畅销香港等东南亚地区,风靡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各地,而倍收国内市场的注目,并成为近年我国出口蔬菜生产上的一个亮点。而由于国产品种的缺乏,目前生产上栽培的彩椒品种几乎都是国外引进品种,价格昂贵,成本较高,给本市彩椒的生产发展增加了障碍,为了促进国内彩椒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品种特色,提高农民收入,在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主持下,我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会同上海松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园艺场、上海绿秾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多家蔬菜生产基地共同参与了编号为沪农科推字(2006)第 号的《优质彩椒新品种申椒一号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繁育技术的应用》项目实施工作,实施时间为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根据项目规定的具体实施内容、计划进度、考核指标等各项要求,通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基本完成项目考核内容,现将松江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示范基地和辐射基地面积及生产情况 根据项目要求,松江区要在上海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完成项目示范面积40亩,实际示范种植面积43.2亩;要求辐射种植面积150亩,实际完成辐射种植面积121.2亩;项目实施期间实际完成彩椒种植面积164.4亩,由于2008年头雪灾严重,彩椒秧苗冻死,导致可种植面积减少达30亩以上。2007年项目实施示范基地种植面积10.2亩,生产商品彩椒总产量16344.9公斤,总产值61036.8 1 元,平均亩产量1602.4公斤,平均亩产值5984元;2008年项目实施示范基地和辐射基地种植彩椒面积154.2亩,生产商品彩椒总产量233679.2公斤,总产值393999元,平均亩产量1515.4公斤,平均亩产值2555.1元;两年合计生产商品彩椒总产量250024.1公斤,总产值455035.8元,平均亩产量1520.8公斤,比2006年平均亩产量1300公斤增加220.8公斤,增加了16.98%,超过项目考核指标近7个百分点。平均亩产值2767.9元,平均单果重153.6克,平均单果重130克以上的彩椒商品率达到93.3%,比2006年提高了13.3%。
二、落实项目实施基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依据主持单位项目实施方案和课题合同书要求,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并在上海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建立示范基地和辐射基地,2007年在上海松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蔬菜园艺场和上海绿和园艺有限公司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实施面积分别为6.6亩和3.6亩;2008年核心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分别扩大到24亩和9亩;同时辐射周边蔬菜基地四个,辐射基地分别为新浜许家草标准化蔬菜基地,实施面积48.2亩;泖港黄桥标准化蔬菜基地,实施面积31亩;上海双海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实施面积33.6亩;上海龙腾园艺有限公司蔬菜园艺场,实施面积8.4亩。
三、完善彩椒操作规程、加强现场技术指导
1、申椒1号彩椒品种的育苗技术
根据申椒1号彩椒品种特性,适时播种是关键,保证肥料是重点,我们采用保护地地加温营养土育苗,播种期一般在11月中旬为宜,出苗率可以达到90%以上,苗龄控制在 2 60-65天,可以延长采收期,提高彩椒产量,提前上市,增加收入。
2、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增施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促进彩椒根系的生长,提高彩椒的抗病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项目实施核心示范基地平均每亩施用“利江”牌商品有机肥900公斤,两年中所有实施基地施用商品有机肥139吨,平均施用量845.5公斤/亩,实施基地推广蔬菜(彩椒)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基肥和全程2-3次的追肥方式,推广施用BB肥12吨,平均施用量73公斤/亩,提高彩椒商品率和产量起到积极作用。
3、彩椒植株调整技术的应用
植株采用吊线牵引或插竹固定方式,根据申椒1号品种生长实际情况,选留2-3个健壮的枝条作为主蔓,其余侧枝及时打掉,每蔓留2-3个果实后及时摘芯,注意摘除畸形果,生长后期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黄叶、老叶、病叶。
4、彩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1)以松江区蔬菜病虫测报中心为主,在彩椒种植基地都设立了观测点,及时收集和分析彩椒病虫害发生情况数据,由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汇总分析,把病虫情报发布给彩椒种植基地,对症下药,及时防治,特别注意开花结果期棉铃虫和后期炭疽病的防治,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2)项目实施基地70%以上使用了裙边覆盖方式的防虫网,有效阻隔了害虫进入大棚,实施基地还安装使用杀虫灯,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彩椒达到质量标准。
(3)彩椒种植基地重点推广使用了上海市重点推荐的 3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主要有海正三令、辛硫磷、艾美乐、阿米西达、菌克毒克、施佳乐、世高等农药品种,还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发放,减轻种植户生产成本。
(4)在大棚彩椒生长过程中蚜虫、烟粉虱等小型害虫危害比较严重,以上几种防治措施还无法彻底解决,所以在使用防虫网、杀虫灯和化学农药防治的同时采用棚内悬挂黄板粘杀的方法,起到了一定的防效。
四、建立了彩椒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1、建立彩椒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度:项目实施基地全部制定了彩椒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根据各项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并对基地管理和生产人员进行了培训,2007年培训2次,培训人员36人次,2008年培训2次,培训人员57人次,其中12人取得了蔬菜园艺工职业资格。发放上海市蔬菜农药安全使用指南,彩椒高产栽培技术、彩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资料135份,对提高基地技术人员彩椒种植水平,为基地提升产品质量,保障产品食用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2、建立田间档案记录制度:通过我区开发的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把实施基地彩椒生产全过程基本情况全部记录在案,再及时向主管部门上传,发现问题及时追查、整改,未联网基地通过田间档案记录本记录生产过程,特别对农药、肥料使用情况必须严格记录,项目组经常到现场指导检查情况。
3、建立蔬菜产品农残检测管理制度:项目实施基地都配备了农残检测仪,并有检测上岗证的检测员专门负责采样检测,对每批上市的彩椒进行检测,实施基地两年内检测样本合计136只,合格率100%。
五、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明显:通过项目两年的实施,实施基地及辐射基地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07年建立项目核心示范基地面积10.2 亩,全年生产彩椒总产量达到16344.9公斤,总产值61036.8元,实现利润35700元;2008年扩大辐射面积121.2亩,总计实施面积达154.2亩,全年生产彩椒总产量233679.2公斤,总产值393999元,年利润92520元;项目实施两年累计面积达164.4亩,生产商品彩椒总产量250024.1公斤,总产值455035.8元,总利润128220元。
2、社会效益显著:通过项目实施,加大了项目实施基地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了技术人员管理水平和开发引进新品种意识,把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同时积极制定蔬菜(彩椒)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树立了农产品品牌意识,增添了蔬菜花色品种,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显现:由于项目实施都围绕新品种结合新技术、保护环境开发设计方案,主要通过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等技术,保护土壤环境;通过覆盖防虫网、安装杀虫灯、悬挂黄板等防虫新技术,可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
上海市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2008年10月19日
第二篇: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
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
应用报告
——此项目2006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前言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历年的种植面积都占全国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产量则占主要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35%以上。
菜子油在工业、医药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造各种涂料、油漆、肥皂、化妆品、机械润滑油、合成橡胶、人造纤维、鞣皮剂以及甘油、药膏等工业产品的原料。
油菜为我国主要蜜源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油菜产区大力发展养蜂事业,能为国家增产蜂蜜,同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油菜分为普通油菜和优质油菜,普通油菜品种油的芥酸含量为45%左右,每克菜饼的硫苷含量为120微摩尔/克左右。芥酸是一种长链、高碳脂肪酸,食用后人体不易消化吸收。优质油菜是指菜籽的品质性质经过改良,进而使菜油和菜饼的品质都较常规油菜优良的油菜。目前的优质油菜可分为“单低”油菜品种和 “双低油菜”品种。单低油菜一般指菜油的芥酸含量低,或菜饼的硫苷含量低,又称低芥酸或低硫苷品种。双低油菜是指菜油的芥酸含量和菜饼的硫苷含量都低。目前双低油菜的国际标准为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2%,菜饼中硫苷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国家标准为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5%,菜饼中硫苷含量低于45微摩尔/克。双低油菜是目前农业生产上主要推广的优良品种,产量高,营养丰富。
榨油后的菜籽饼粕是一种很好的动物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达35%左右。由于传统的菜饼中硫苷含量高达120微摩尔/克以上,不能直接喂养动物,过去一直作为肥料,很可惜。双低菜籽饼的硫苷含量则低于30—45微摩尔/克,所以双低菜籽饼可直接作蛋白饲料喂养动物。从而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主产油菜的国家之一,我省油菜生产发展更快,目前已成为我国油菜集中产区。引进和推广双低油菜品种一是要提高食用油菜的营养价值,二是提高菜籽饼粕的饲用价值。从而达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之目的。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菜油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植物油,占食用植物油的32.23%以上。但在普通的菜籽中芥酸含量高达45%左右,芥酸是一种长链、高碳脂肪酸,食用后人体不易消化吸收。而对人体有益的亚油酸和油酸在传统的菜油中分别只有12%和18%左右(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它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能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形成,对人体脂的代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菜油中芥酸的含量与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成反比,降低芥酸可提高油酸、亚油酸的含量,从而提高菜油的营养价值。
目前通过科学家的努力,我国已培育出多个双低油菜新品种,正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我们开展该项目研究,也正是为了在我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菜油的产量、营养和经济价值。
三、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油菜新品种,研究推广其高产优质等科学管理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最终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
资料说明,普通油菜籽含有较高的芥酸和硫苷。其榨出的油中芥酸含量高,食用后对人体的心血管有不良影响,菜籽饼中硫苷含量高,饲养畜禽有毒害作用。因此普通油菜的油影响人们的食用价值,榨油后的饼对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影响。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选择适宜我地种植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芥酸、硫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在大力提高油菜产量的同时,提高菜油食用质量和菜籽饼的利用价值,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加快养殖业的发展速度。
(二)双低油菜不同种植密度技术研究
我区油菜生产常年种植密度大,苗期植株密集,个体瘦弱,越冬达不到壮苗标准,常受冻害,尤其前茬晚的田块,播种量更大,苗拥挤更为严重,苗更加瘦弱,抽薹期分枝少,结角果少,茎秆细弱,密度大常出现倒伏,造成严重减产,质量差,效益低,影响了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在双低油菜引种试验过程中,为克服种植密度不合理的状况,安排双低油菜的种植密度研究。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应用,在推广过程中选用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促进双低油菜产量的提高,达到增产增效之目的,提高广大农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努力发展油菜生产的积极性。
(三)双低油菜最佳播期技术研究
由于前作茬口的不同,其播期相差时间大,早播的常造成早薹现象,甚至在越冬期抽薹早花,降低抗寒能力,冻害严重,过晚播种的越冬时叶片过少,苗小苗弱,严冬到来,冻害严重,大量死苗,严重影响油菜生产,在双低油菜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安排最佳播期试验研究。
通过该项研究,解决过去油菜生产上播期过早过晚问题,使之在冬前形成壮苗,安全越冬,并防止早薹早花,为丰收高产打下基础。
(四)双低油菜硼肥施用技术研究
硼是油菜生产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土壤缺硼,常形成油菜缺硼症,造成花而不实,严重影响油菜产量的提高。我区油菜生产已表现出严重缺硼现象,为使经济有效的施用硼肥,安排了硼肥的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施用时期的研究。
通过硼肥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的研究确定硼肥的最佳施用方法和最佳施用时期,合理施用硼肥,增加油菜产量,提高双低油菜籽品质。
(五)双低油菜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油菜生产,群众素有仅施氮肥、不施磷、钾、硼肥的习惯,限制了油菜产量提高,降低了油菜籽品质。通过对油菜生产配方施肥研究,全面实施稳氮、增磷钾、补硼,大力提高油菜产量,确保油菜籽质量。
(六)双低油菜化控技术研究
对油菜生产实施化控技术,可降低植株高度,增加分枝和角果,增加产量,是油菜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为了广泛应用此项技术,我们特安排了双低油菜化控试验。
通过该项技术研究,在双低油菜推广过程中,合理使用化控技术,以此提高双低油菜生产的技术含量,促进双低油菜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七)双低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油菜从苗期到成熟遭受多种病虫危害,造成减产,影响品质,在双低油菜的引种过程中,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依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生物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五、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一)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高产、抗病、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我区油菜生产,一直种植普通油菜品种,因其芥酸、硫苷含量高影响食用质量和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引进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经过试验、示范、推广,改变了我区一直无有种植优质双低油菜的历史,并使其面积迅速扩大,大力推动了我区双低油菜的生产。
(二)合理种植密度。改变了过去大播量、大密度、宁稠勿稀的传统种植方法,根据肥水条件,选定合理种植密度,促进双低油菜生产,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三)合理施用硼肥。改变了过去油菜生产从不施硼肥的做法,提高了油菜生产方面的科学水平,增加了油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保证了双低油菜产品品质。
(四)科学配方施肥。N、P、K合理配比,科学施用。采用N素化肥底施50%,苗期追施30%,薹期追施20%,P、K肥全部底施。改变了过去油菜生产上单纯施N肥和不施肥状况。采用底肥、苗肥、薹肥分期施用的方法,提高了油菜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促进了我区油菜生产。
(五)应用化控技术。改变了过去 油菜生产上不采用化控技术的传统管理方法。使油菜株高降低,分枝、角果、角粒增多,提高了抗倒伏能力,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六、该项目已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六年来,我区油菜生产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产量在逐年增加,确保了双低油菜品质,效益在连年提高,超额完成了课题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效益:六年来,我们遵循边引入双低油菜品种试验,边研究增产技术,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累计推广双低油菜品种面积16103亩,每亩油菜产量由原来的106公斤,提高到163.1公斤(最高亩产达到247.5公斤),亩平均增产57.1公斤,项目实施六年来,总增产油菜籽91.435万公斤,每公斤市场价2.6元,总增经济效益247.73万元。减少外调费用10万余元,计增经济效益257.73万元。
(二)社会效益:
1、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六年增产油菜籽91.435万公斤,减少了外调运输费用,丰富了我市双低油菜籽油供应。
2、双低油菜因其油的芥 酸含量在国家规定标准以下,油的品质优,人们食用提高了健康水平,其榨油后的饼中硫苷含量低,可作养殖业精料,降低了养殖业成本,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3、该项目实施以来,进行双低油菜生产技术培训达10多场次,培训技术骨干1000多人次,技术咨询2000多人次,印发双低油菜品种介绍、施肥管理技术资料5000余份,普及了双低油菜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技术水平。
4、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推广应用,改变了我区油菜生产面积小、产量低的状况,提高了农民大力发展油菜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菜籽、菜油、油饼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我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种植业结构中粮经比例的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
(三)生态效益:由于推广应用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减少了产品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了菜籽品质,让广大食品加工及食用者放心使用食用。由于油菜生产留给土壤的磷比其它作物多,油菜残体含有芸薹素,能刺激下茬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下茬作物产量,同时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双低油菜品种引进、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应用
油菜是我区的主要经济和油料作物,长期以来,存在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的问题,为改变这种油菜生产滞后局面,1999年我们通过对全区油菜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了产量低、品质差的原因,制定了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方案,并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播期、配方施肥、化控及硼肥施用方法等技术研究,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组装和实施,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引进及试验对比研究
我区属华北冬油菜区范围,目前,全国在双低油菜育种中,育出了各具不同生育特点的双低油菜品种,为切实搞好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选用工作,1999年我们从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引进了芥酸含量硫苷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产量高、生产潜力大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鉴定各双低油菜品种在我市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抗病性等表现,找出了适宜我市栽培的双低油菜当家品种,为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查及合理应用双低油菜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1、试验设计及方法
(1)、试验设计:本试验共布局三个点,每点设置八个处理,重复三次。参试品种8个,品种名称及编号分别为:①中双4号、②中油杂1号、③华杂4号、④豫油5号、⑤豫油6号、⑥华油1087、⑦华油2790、⑧中油821(常规油菜)为对照品种CK。每个品种种植一个小区。
(2)、试验方法:每试验点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共24个小区,每小区长11.91(或9.26)米,宽2.8(或3.6)米,收获计产面积33.35平方米(0.05亩)。小区间设小埂,试验地四周均设保护行。
本试验自1999年9月开始,到2000年6月结束。2000年10月扩大示范应用。
2、试验概况
本试验地点安排在焦庄,汴城、沙王三个行政村,土质为沙壤土,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地力基础较高,前茬玉米收获后旋耕耙整地做区,每亩底施有机肥3000kg、纯N 7 kg、P2O5 8kg、K2O 10kg,硼肥1kg。10月2日统一播种,行距40cm,2—3片真叶间苗,4—5片真叶定苗,株距10—11cm,亩留苗1.6万株左 7 右,定苗后亩追施苗肥纯N4kg,薹期亩补施薹肥纯N3kg,初花期喷0.2%硼砂液一次。全生育期中耕除草2次,防蚜虫、菌核病(花期)各2—3次,5月20日左右适时收获,考种,计产。
3、试验结果及分析
(1)、产量表现:经过各点试验,由产量汇总表可以看出:参试的8个油菜品种,平均单产在160.5-200.7kg之间,同等条件产量相差15.3—40.2kg。其中华油2790产量最高,理论测产和实际单产均居第一位,分别为理论产量209.5kg/亩,实际产量平均200.7kg/亩,与对照中油821相比,单产分别增加53.7kg和40.2kg,增产幅度分别为34.5%和25%,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排列第二位的是豫油5号,理论产量203.5kg/亩,实际产量198.7kg/亩,仅次于华油2790,实产仅差2kg。与ck相比单产分别增加47.7kg和38.2kg,增产幅度分别为30.6%和23.8%,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位列第三的是华油1087,理论产量196.3kg/亩,实际产量193.1kg/亩,比ck分别增产40.5kg/亩和32.6kg/亩,增产幅度分别为26%和20.3%,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位列第四的是中双4号,理论产量187.7kg/亩,实际产量187.6kg/亩,比ck分别增产31.9kg/亩和27.1kg/亩,增产幅度分别为20.5%和16.9%。中油杂1号产量排列第五位,理论产量183.8kg/亩,实际产量184.4kg/亩,比ck分别增产28kg/亩和23.9kg/亩,增幅分别为18%和14.9%。华杂4号排列第六位,理论产量180.2kg/亩,实际产量182.4kg/亩,比ck分别增产24.4kg/亩和21.9kg/亩,增幅分别为15.7%和13.6%。豫油6号排列第七位,理论产量175.5kg/亩,实际产量175.8kg/亩,比ck分别增产19.7kg/亩和15.3kg/亩,增幅分别为12.6%和9.5%。对照品种中油821产量最低,理论产量155.8kg/亩,实际产量160.5kg/亩,位列末位。(详见附表一)
(2)、主要农艺性状(特征、特性)表现。根据田间调查记载和收获考种结果:①中双4号,株型紧凑,幼苗半直立,生长快,株高158cm,生育期230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叶色嫩绿,根茎粗,主茎壮实,分枝部位低(43.5cm),着生角度小,一次分枝平均6.4个。花瓣重叠,花期集中,单株有效角果平均305.9个,每角果有籽15.8粒,千粒重3.04g,品质优,抗逆性较强,耐寒抗倒,高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霜霉病。②中油杂1号,株型半紧凑,8 幼苗半匍匐,长势好,株高160cm,生育期232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迟熟品种,叶色绿,根茎粗,分枝部位低(42cm),一次分枝5.9个,抽薹整齐,花期集中,熟相好,单株有效角果294.1个,每角果籽粒15.6粒,千粒重3.13g,品质优,抗逆性强,耐寒抗倒,中抗菌核、病毒、霜霉病。③华杂4号:株型半紧凑,幼苗半匍匐,长势好,株高155.2cm,生育期230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叶色绿,分枝部位43.3cm,一次分枝6个,花期集中,单株有效角果282.9个,每角果籽粒15.4粒,粒大,千粒重3.24g,品质优,耐寒抗倒性中等,中抗菌核、病毒、霜霉病。④豫油5号:株型紧凑,幼苗半直立,发苗快,长势强,株高154.6cm,生育期231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迟熟品种,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部位较低(47.3cm),一次分枝多(6.6个),花期适中,熟相好,单株有效角果313.4个,每角果籽粒16.4粒,千粒重3.1g,品质优,耐寒抗倒性强,高抗菌核、病毒、霜霉病。⑤豫油6号:株型半紧凑,幼苗半匍匐,发苗快,长势强,株高158.3cm,生育期234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迟熟品种,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部位49.4cm,一次分枝6.1个,花期适中,单株有效角果260.5个,每角果有籽15.8粒,粒大,千粒重3.33g,品质优,抗寒抗倒性强,中抗菌核、病毒、霜霉病。⑥华油1087:株型半紧凑,幼苗半直立,发苗早,苗期长势旺,株高150cm,生育期228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叶色绿,茎杆粗,分枝部位44.2cm,一次分枝5.8个,花期适中,单株有效角果295.6个,每角果有籽16.8粒,千粒重3.09g,品质优,抗寒抗倒,中抗菌核和病毒病、高抗霜霉病。⑦华油2790:株型紧凑,幼苗直立,(后植株半直立),生长发育快,长势强,株高151cm,生育期229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部位低(41.8cm),一次分枝6.4个,花瓣侧叠状,花期适中,单株有效角果302个,每角果有籽16.2粒,千粒重3.35g,粒大质优,耐寒抗倒力强,高抗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⑧中油821:株型紧凑,幼苗半匍匐,株高156cm,生育期231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迟熟品种,叶色较深绿,茎硬抗倒,分枝部位45.5cm,一次分枝6.5个,花期集中,单株有效角果281.2个,每角果有籽14粒,千粒重3.09g,品质差,抗寒性较弱,抗倒力强,较抗菌核病、低抗病毒病,中感霜霉病。(详见附表二)
4、结论与表现
针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综述如下:
(1)华油2790:丰产性能好,试验产量居8个品种之首,实际产量幅度在每亩176—212kg之间,平均单产高达200.7kg/亩,比对照亩增40.2kg,增产幅度为25%,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幼苗发育快,长势强,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节位低,耐寒抗倒力强,花期适中,结实性好,成熟早,熟相好,品质优,抗病性、抗逆力强,生产潜力大,可做为我市双低油菜主导品种在中高产肥力区推广应用。
(2)豫油5号:丰产性能好,试验产量仅次于首位(相差2kg/亩),居第二位,产量幅度在176—208kg/亩之间,平均单产为198.7kg/亩,比对照亩增38.2kg,增幅为23.8%,达极显著水平。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佳,苗期发苗快,长势强,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节位较低,花期适中,熟期适中,熟相好,品质优,抗寒、抗倒、抗病、抗逆性均强,生产潜力大,可做为中高肥力区主导品种推广应用。
(3)华油1087:试验产量位列第三,实际产量幅度在166—208kg/亩之间,平均单产为193.1kg,比对照亩增32.6kg,增幅20.3%,达到极显著水平。因其发苗早,苗期长势旺盛,叶绿茎粗,耐寒、抗倒,品质优,熟期早,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较好,增产潜力大,可作为中晚茬区的主导品种推广应用。但应注意防治菌核病。
(4)中双4号、中油杂1号、华杂4号三个品种,产量不相上下,分别排在第四、第五、第六位,产量幅度在158—200kg/亩之间,平均单产分别为187.6kg、184.4kg、182.4kg,分别比对照亩增27.1kg、23.9kg、21.9kg,增幅分别为16.9%、14.9%13.6%,均极显著。生长较快,花期集中,茎粗抗倒,耐寒性、抗病性较强,丰产性较好,品质优,可作为辅助品种搭配应用。但应注意防寒、防病。
(5)豫油6号:产量位列第七,单产幅度为154—190kg,平均单产175.8kg,比对照亩增15.3kg,增幅9.5%,达显著水平,但因较晚熟,对茬口安排不利,加之抗性不够强,生产潜力不大,不适于高产栽培的需要,建议停止推广应用。
(6)中油821:在生产上已应用多年,做为对照品种,其表现产量最低,且品质较差,不符合双低油菜标准,应予以淘汰更换。
(二)、双低油菜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我区油菜生产存在着种植密度大,苗期拥挤,冬前形不成壮苗,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来年分枝少,株角果少,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双低油菜品种引入后,为使双低油菜推广种植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大力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双低油菜的快速推广,2000年安排了双低油菜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试验选择在油菜种植面积大的曹镇乡焦庄村,试验地土地肥力一般,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玉米,玉米亩产300公斤左右,试验地亩施底肥N、P、K含量各15%的复合肥40公斤,尿素10公斤,硼肥0.5公斤,耕深20cm,细耙打畦,畦宽3.2m,长10.4m,小区面积33.3m2。重复三次。品种选用双低油菜品种豫油五号,密度设每亩10000棵、12000棵、14000棵、16000棵、18000棵、20000棵六个处理。
试验采用直播法,9月25日条播,行距40cm,播深2—3cm,八行区,试验地9月30日出苗,第二片真叶时第一次间苗,3—4叶时二次间苗,5叶时按照不同试验密度定苗。(每亩10000株、株距16.67cm,12000株、株距13.89cm,14000棵、株距11.90cm,16000株、株距10.42cm,18000株、株距9.26cm,20000株、株距8.33cm。)其它管理与大田相同,5月23日收获,(见双低油菜种植密度产量与性状表现表三),试验在不同密度下,亩产在149.5公斤—194.5公 11 斤。其中每亩以16000株产量最高,折亩产194.5公斤,居试验第一位;每亩14000棵,亩产186.3公斤,居试验第二位;每亩18000棵,亩产172.7公斤,居试验第三位;每亩12000棵,亩产166.4公斤,居试验第四位;每亩10000棵,亩产158.6公斤,居试验第五位;每亩20000棵,亩产149.5公斤,居试验末位。试验结果证明:在双低油菜的推广中,根据肥力水平,早中茬油菜地每亩留苗密度以14000—18000株为宜。
(三)、双低油菜不同播期试验
油菜生产由于前作收获时间不同,油菜的播种期也早晚不一,对冬前形成壮苗有不同影响。播期早的生育过程中,形成早薹早花,易遭受冻害。播种晚,冬前形不成壮苗,苗小越冬期受冻害致死,影响油菜生产。目前在我区一年二熟的种植制度下,根据前作收获时间不同情况,于2000年安排了油菜生产不同播期试验。
试验设在北渡镇油坊头村。沙壤土,地力肥沃,试验地前茬大豆,亩产180公斤左右。试验地亩施底肥粗肥3方,N、P、K含量各15%的复合肥40公斤。耕深20cm,耙平作畦。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3m2。八行区,品种选用双低油菜品种豫油五号。播期设定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七个处理。每小区定苗800株(折每亩16000株),其它管理与示范田相同。5月22日成熟,分区收割脱粒晒干、计产。
在该试验中,9月30日播种产量最高,亩产181.2公斤。居试验一位;9月25日播种的亩产178.4公斤,居试验二位;10月5日播种的亩产177.1公斤,居试验三位;9月20日播种的亩产172.1公斤,居试验四位;10月10日播种的亩产167.7公斤,居试验五位;10月15日播种的亩产161.3公斤,居试验六位;10月20日播种的亩产152.6公斤,居试验末位(见豫油五号油菜不同播期产量性状结果表四)
从产量性状调查看,不同播期株高没有大的差异,株分枝情况也差异不大,产量高的与产量低的每角粒数相差0.4粒。其它相近播期的差异不太明显。就株角数而言,播期适宜、产量高的株角数多,产量低的株角数相对减少。
根据本试验,我区双低油菜生产,播种期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为好。此时段播种,越冬前易形成一定的营养体,有利于壮苗越冬。过早播种易形成早 12 薹早花,抗寒抗冻性差,易遭受冻害,播种晚的冬前苗小,不利于安全越冬。因此在双低油菜推广中,在不影响前茬产量的情况下,早收获,快腾茬速犁地,力争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使冬前形成壮苗,壮苗越冬,为油菜丰产打下基础。
(四)、硼肥施用方法技术研究
硼肥是油菜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油菜生长所需元素中,其需用量和作用仅次N、P、K位居第四。油菜生产中缺乏硼元素,表现出各种缺硼症状表现,最终表现出花而不实的生理病害,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我区油菜生产,广大农民由于缺乏对硼肥的认识,在油菜生产上,没有施用硼肥的习惯,造成土壤硼肥缺乏,成为影响油菜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资料显示,双低油菜品种,对硼肥表现更为敏感,其需求量更大。为搞好双低油菜品种的引进推广,在双低油菜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我们于2000年安排了硼肥不同施用方法的技术研究,旨在为硼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手资料和依据。
该试验设在北渡镇梁李村,土质为沙壤土,前茬玉米,亩产300公斤。试验地亩施底肥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80公斤,氯化钾30公斤,均匀撒施,耕深20cm,细耙,规划试验小区,小区间作埂40cm,以防喷肥相互影响。
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长11.9m,宽5.6m。面积66.7m2,硼肥施用方法为:①亩用硼砂750g作底肥施入。②亩施硼砂750g作底肥十薹期喷0.2%硼砂溶液50公斤。③苗期喷施0.2%硼砂溶液50公斤十薹期喷0.2%硼砂溶液80公斤。④不施硼肥为ck。底施硼肥在小区划定后掺细土均匀撒施地面,用锄翻入土壤10cm,耧平。
试验选用双低油菜品种华油2790,于9月28日直播,亩播量0.5公斤,行距40cm,每小区14行,播深3cm左右,试验地于10月3日出苗,于10月12日间苗,10月20日定苗,每亩密度14000株。
苗期喷施处理,于油菜7片叶时,约11月17日,将水溶性硼砂100g用1公斤温水溶化后加水49公斤,均匀顺垄喷施。
薹期喷施处理,于油菜薹高15—30cm,即3月13日将硼砂100g用温水1公斤溶化后加水79公斤,顺垄均匀喷施植株各部位。
该试验于5月24日相继成熟后分处理收获。单晒、脱粒、晒干、称重。
产量表现:硼肥底施750g十薹期喷施,折亩产179.2公斤,比对照不施硼肥亩产147.1公斤,亩增产32.1公斤,增产21.8%,居试验第一位;苗期、薹期分别喷硼肥溶液亩产175.2公斤,比对照不施硼肥亩增产28.1公斤,增产19.1%,居试验第二位;硼肥全部底施的172.5公斤,比对照不施硼肥亩增产25.4公斤,增产17.3%,居试验三位;不施硼肥的亩产147.1公斤,居试验末位。(见硼肥不同施用方法产量表五)
通过硼肥不同施用方法试验,在油菜生产中,硼肥的不同施用方法均能提高油菜产量,但以采取硼肥底施750g十薹期喷施的效果最好,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油菜化控试验
油菜生产,时有倒伏情况发生,在双低油菜品种高产栽培过程中,安排了化控试验,探索化控在油菜生产中的增产作用。
试验在双低油菜品种华油2790示范田中进行。试验地选在北渡镇汴城村,试验地土壤肥沃,于9月24日播种,亩留苗密度12000株,采取化控和不化控两个处理,不设重复,在同一块地相邻划定小区面积66.7m2。根据有关资料,采用化控试验,每亩用15%多效唑40g,兑水30—40kg,于定苗后喷施,试验地于5月26日成熟。
经过调查,化控的植株高度降低9.4cm,距地10cm茎粗增加0.2cm,分枝部降低8.5cm。有效分枝增加4.2个,株角数增加22.8个,角粒平均增加0.4粒,亩产增加18kg,增长11.7%,效果显著。(见双低油菜华油2790化控试验产量与植株性状表现结果表六)
化控试验证明:油菜生产在高水肥条件下,采取化控处理,株高明显降低,茎粗有所增加,分枝部位降低,有效分枝、株角数、角粒数增多,增产明显。是防止油菜生产中倒伏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六)、双低油菜配方施肥技术试验
我区油菜生产,过去群众一直认为生产过程不施肥,或仅施少量N素化肥,对搞好油菜生产必须合理施肥缺乏必要认识。在推广双低油菜品种中,为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产量,确保双低油菜品质,我们安排了双低油菜生产配方施肥试验。
试验安排在曹镇乡焦庄村,试验地沙壤土,地力中上等,前茬玉米亩产350公斤左右,腾茬后犁地深20cm,耙平作畦。小区面积66.7m2,不设重复,试验设:亩单施纯N18公斤(折尿素39公斤)为ck;N、P配合,纯N18公斤,P4.5公斤,(折尿素39公斤,过磷酸钙36公斤);N、K配合,纯N18公斤,K10公斤,(折尿素39公斤,硫酸钾20公斤);N、P、K、B配方施用,纯N 18公斤,P 4.5公斤,K 10公斤(折尿素39公斤,过磷酸钙36公斤,硫酸钾20公斤)、硼砂1公斤。在施用方法上,N素化肥50%底施,30%苗期追施,20%薹期追施,P、K、B肥底施。畦作成后,按不同施肥处理,将底施肥料均匀撒入后翻入土中15cm深。
试验于10月2日播种,品种豫油五号,播深3cm左右。10月22日定苗,亩留苗16000株,定苗后追施N素化肥30%(尿素11.7公斤),薹期于3月17日追施N素化肥20%(尿素7.8公斤)。其它管理按大田生产进行。试验于5月19日相继成熟。分区收获,脱粒、晒干、称重。
从试验结果看,N、P、K、B配方施肥亩产187.4公斤,与纯施N肥亩产(CK)131.3公斤比,亩增产56.1公斤,增产42.7%,居试验一位;N、K配合亩产152公斤,比对照亩增产20.7公斤,增产15.8%,居试验二位;N、P配合,亩产146.2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4.9公斤,增产11.3%,居试验三位;施用纯N素化肥,亩产131.3公斤,居试验末位。
从产量性状看,各种施肥方法,一次有效分枝相差不大。千粒重:施肥配方不同,千粒重有一定变化,采用全养分配方施用的千粒重高于其它施肥组合方法,以单施入N肥千粒重最低。从角粒看仍以采用配方施肥的角粒最多,单施N肥的角粒最少。株角数单施N肥的平均240.7个,比施用N、P的243.2个,株减少2.5个,比施用N、K的252.9个减少12.2个,比N、P、K、B配合的283.3个减少42.6个。(见配方施肥产量性状结果表七)
试验证明,油菜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其株角、角粒,千粒重、产量都明显高于其它施肥方式,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七)、双低油菜品种的引进试验及示范推广应用情况
在双低油菜品种引进试验过程中,我们坚持边引进、边试验、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同时做好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实施了对双低油菜种植 15 适宜密度、最佳播期、配方施肥、硼肥不同施用方法、油菜化控试验等多项研究。根据各种试验结果,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在较大面积上进行示范推广应用,使双低油菜品种在全区普及面积达97.6%,使全区油菜产量不断提高,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了农民收入。
1999年开始引进双低油菜新品种七个,通过品种对比试验,对表现优异的双低油菜品种于2000年示范了五个村面积达248亩,收获前经测产,亩产152.7—201.3公斤,平均亩产178.7公斤。与此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硼肥不同施用方法、配方施肥等试验。通过认真抓好试验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各项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从播期试验看,在前茬作物正常收获情况下,以9月25—10月5日产量较高(从大田生产实践看,因前作成熟不一,晚的不能正常腾茬犁地。因此,应在前作收获后抓紧时间整地,争取在9月30日前后播种,最晚也应在10月10日前播种结束)。从密度试验看,在高水肥地块,每亩以14000—18000株较为合理。从硼肥不同施用方法试验,以硼肥底施加薹期喷施产量最高,平均亩产菜籽179.2公斤,比不施硼肥亩产147.1公斤,亩增产32.1公斤,增产21.1%。从化控试验看,有降低植株高度,增加分枝、株角数、角粒数和抗倒伏的作用,增产显著,采取化控措施的亩产171.6公斤,比不采取化控措施的亩产153.6公斤,增产18公斤,增产11.7%。
2001年秋播在抓好双低油菜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推广应用试验取得的最佳技术措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2976亩,据收获前调查,亩产在162.9公斤—201.4公斤,平均亩产171.3公斤,比不是双低油菜品种产量提高36.2公斤,增产26.8%。2002年秋播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3948亩,采用先进的种植关键技术。据大田调查测产,亩产149.6—205.1公斤。平均亩产177.2公斤。比种植其他不是双低油菜品种中油821亩增产26.9公斤。2003年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4490亩,据调查平均亩产油菜籽169.1公斤。2004年秋播全区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达4860亩,占油菜播种面积的97.6%。2005年油菜平均亩产达163公斤,高产地块亩产达200.7公斤。
六年来双低油菜品种试验、示范、推广面积16013亩,止2005年秋播,双低油菜品种在全区全面普及,成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经济油料作物,16 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食用者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养殖业发展,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壤肥力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八、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据调查,我区油菜生产,在品种利用上,一直种植芥酸、硫苷含量高的品种。且群众长期种植自留的品种。自1976年引入甘蓝型油菜品种南阳41,至秦油2号、中油821引入后,农民一直采用播啥品种留啥种、再种其种的传统习惯,品种退化严重,芥酸、硫苷含量高,品质差。其油食用后,影响身体健康,其榨油后的饼用作肥料,在养殖业上不能被利用,影响了养殖业发展。在栽培技术上,农民有偏施氮肥和不施肥的种植习惯,播种晚密度大,不施磷、钾、硼肥,使油菜品质差、产量低。为不断优化我区种植业结构,改善油菜品质,提高油菜籽产量,我们从引进双低油菜品种入手,进行双低油菜品种的比较试验,评选出适宜我地种植的高产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并进行不同密度、不同播期、硼肥施用方法、配方施肥、喷施多效唑试验。采用适宜密度、适宜播期、配方施肥、化控、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区油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效益显著。促进了我区油菜生产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一)油菜地选择
我区位于城市近郊,土地资源人均少,在一年二熟的种植制度下,必须做好油菜地块的选择,避免油菜作物连作或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实行集中连片、区域化种植,在双低油菜种植区内严禁插花种植非双低油菜品种,或与其他油菜品种隔离种植,确保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安全。
(二)科学施肥
油菜生产对N、P、K吸收量较其他禾谷类作物量大,在施肥上克服偏施氮肥,按其生产需要,N、P、K配方施用,做到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重视硼肥施用。根据土地水利条件、肥力水平、产量指标N、P、K、B肥合理配比,使油菜生产营养全面、比例协调,满足生长需要,达到优质高产。
双低油菜生产,以亩产150—200kg产量水平,亩需施纯氮15—20kg,P2O5 10—13kg,K2O 12.5—16kg,B 0.75—1kg。在施肥方法上氮肥底施入量50%,苗肥30%,薹肥20%,P、K肥一次底肥施入,B肥底施与喷施相结合。据其产量要求,底肥亩施粗肥三方左右,尿素22kg,过磷酸钙30kg,氯化钾15kg,硼肥1kg。
(三)整地播种
前茬收获后,抓紧腾茬整地,耕深20cm,除去作物根茬,搞好地下害虫防治,在犁地时亩均匀撒施高效杀虫剂“舵手”1kg,耙平耙细,足墒播种(土壤含水量16—18%),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亩播量0.3kg。
播期在平均温度20℃左右,即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深2—3cm。保证深浅一致,播种均匀,等行距:高肥地块40cm,中肥地37—40cm。
播前做好种子晒种,晴天将种子置于凉席等趁垫物上,晒种2—3天,以降低种子含水量,进一步促进后熟,使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齐。
(四)秋冬季管理
1、间苗定苗。油菜出苗后及时抓好间苗定苗工作。于出苗至1片真叶,进行间苗,消除拥堆苗,做到苗不挤苗。2—3片真叶期进行二次间苗,做到叶不搭叶,4—5片叶期定苗,定苗要根据地力确定合理留苗密度,在高水肥范围内亩留苗14000—18000株,高肥地块走下限,(亩14000—16000株),中高水肥地走上限,(亩16000—18000株)。间定苗原则是去病留健,去弱留壮。对有缺苗地段,结合定苗移稠补稀,建立合理的丰产群体。补栽有返苗过程,要选大苗移栽,争取多带土,少伤根,随起苗随移栽,栽苗时做到苗不歪,根放直,浇 18 水,根土密接,封土适当,上不压心,下不露根,以提高成活率。此外,还可结合移栽:于浇水封土前,每穴施用少量尿素作为安家肥,按挖穴点施,施后浇水,水渗完封土,以利栽后早返青,早发棵。
2、适时追肥浇水。4—6叶定苗后轻施一次提苗肥,亩追施尿素2.5公斤,促苗早发快长,土壤墒情不足,结合施肥进行浇水。在越冬前根据产量水平及底肥施用情况把苗期30%的氮肥在定苗后提苗肥施用后的下余部分施入。在土壤封冻前10—15天,日平均温度降至5℃时进行冬灌,使土壤有适宜的水分,提高油菜抗寒防冻能力。
苗期喷施硼肥能促进壮苗,薹蕾分化健壮,在定苗后亩用0.2%硼砂水溶液40公斤,在晴天傍晚或早晨露水干后均匀喷施,喷后遇雨淋洗,要重喷施,以使植株吸收,促进健壮生长。
实施化控,喷施矮壮素。能降低植株高度,增加分枝、抗倒、产量高。实施化控要在定苗后每亩用15%多效唑40g,加水30—40kg,均匀喷施。
3、中耕松土,除杂草。秋冬季节,随着油菜的出苗生长,田间杂草也不停出土生长,与油菜争水争肥,影响油菜生长。及时中耕可松土保墒,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消灭杂草危害,促进油菜生长。化学除草是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功效高,效果好,已广泛用于各种作物。油菜田的化学除草工作,要在油菜4—6叶期,杂草二叶一心期,气温在13℃以上,用10.5%盖草能乳油或5%金禾草星乳油50毫升,兑水50—75公斤喷雾,对灭杀单子叶杂草效果显著。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油菜6叶期,每亩用30%好实多悬浮剂50—60g兑水50公斤喷雾;对两类杂草混生的油菜田,可选用17.5%油菜双克乳油80—100毫升兑水50公斤,于杂草2—3叶期喷雾。
4、病虫害防治。秋冬油菜病虫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治虫防病工作。
秋冬季油菜的主要虫害是蚜虫,若秋冬干旱,更有利蚜虫迁飞繁殖危害,油菜出苗秋冬生长阶段,于10月下旬至11月份,周围蚜虫大量向油菜田迁飞,繁殖危害。蚜虫是病毒病的携带和传播者。防治蚜虫,首先清除油菜地周围地边杂草,减少迁飞虫源。油菜地蚜虫有蚜株率10%,虫口密度每株1—2头时,要及 19 时进行防治。可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水2000倍或20%速灭杀丁加水2000倍,每亩药液40—50公斤均匀喷施,在喷药时要使喷头斜喷力使叶背后同时受药,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蚜虫的同时,可起到兼治菜青虫和小猿叶虫的目的。
5、增施腊肥。为了使油菜保温防冻,在冬至前,结合中耕,使行间土壅向苗根,亩施农家肥3方左右,均匀撒施于苗周围,防止寒冬油菜苗遭受冻害,并可起到冬肥春用。
(五)春季管理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油菜生长加快。油菜生长以营养生长逐渐转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后以生殖生长为主的不同发育阶段,在冬前早发壮苗和安全越冬的基础上,早春开始加强田间管理。根据苗情,因苗管理,科学管理,达到春发壮薹稳长,防旺长,防早春冻害,使油菜壮而不旺,薹粗枝肥,后期不早衰,争取有效分枝多,花果多,子粒饱满。
双低油菜生产田间要有春发稳长的长相,应在油菜抽薹前具有绿叶15—16片,深绿色,叶挺而不披,叶展直径40cm左右,开始封行,抽薹后主茎粗1.5cm 20 左右,上、下粗细均匀,基部节间短粗而圆。蜡粉多,无空裂,后期既不早衰,又不贪青,熟色正常。根据植株生长要求,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1、中耕,松土,保墒。早春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涝时中耕能散湿,有利促根壮薹,灌溉田块,能破除板结,保墒除草。因此,土壤解冻后,要及时浅中耕,提高地温,促进春发稳长。现蕾抽薹期再进行浅锄,并培土壅根,对生长过旺的油菜可深锄控制徒长。
2、合理追肥。为满足油菜生长发育逐渐加快,旺盛生长的需要,要根据苗情合理追肥,使之壮而不旺,稳长快发。
(1)稳施壮薹肥,油菜返青后气温尚低,生长缓慢,早追肥比晚追肥稳妥。此次追肥把油菜底、苗肥施后剩余的20%施入。硼肥施用除底肥施用,冬前苗期喷后,春季选择薹期喷施,当薹高15—30cm时,用0.2%的硼砂溶液每亩80公斤在植株的上中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喷施至使油菜全植株有水滴为好。
(2)补施保花肥。150—200公斤生长水平地块,一般不易出现落花落蕾和早衰现象。但对底肥施用不足,苗期薹期追肥少或无追肥的田块,为减少落花落蕾和防止早衰,于初花期看苗补施一次保花肥,每亩施用尿素2—3公斤,配合使用磷肥5—7公斤。此次施肥要抓早施用。切不可过多施用,以免引起贪青晚熟。
(3)根外追肥。为达到增果、增粒、增重的目的,利用果皮、茎、叶具有吸收水肥作用的特点,于盛花期后,根外巧施一次保果肥,每亩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0.15公斤,硼砂3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施于叶面,并有兼防“花而不实”症的作用。
3、合理灌水。油菜返青后,需水量逐渐增加,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做好中耕松土保墒的同时,若发生春旱,应适当浇水,由于初春气温较低,头次应适当晚浇,开花期需水量大,对水分反应敏感。应轻浇,勤浇,保持土壤湿润而疏松透气。终花以后需水量渐减,为保根保叶,促使籽粒饱满,一般不旱不浇水,若遇干旱,可酌情浇,并且宜早不宜晚,以防贪青和晚熟。
4、防治病虫害。危害油菜生长春季病虫较多,如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小猿叶虫、芽粉蝶等,病 21 害主要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要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发生情况,及时搞好防治工作。
5、适时摘心掐尖
油菜生产在抽薹期根据生长情况适时摘心打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合理的摘心、掐尖有调节群体和个体生长发育作用。它能使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分枝增多,角果增大,籽粒增加。据有关材料,在中高以上肥水条件和适宜的密度和播期条件下适时摘去薹尖比不摘的增加有效分枝4—5个,增加角果50个左右,每个角果增加菜籽2—3粒。平均每亩增产10—13.5%,能促进植株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成熟提早。一般比不摘顶的全生育期缩短3—4天,能显著提高植株抗逆性,特别是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能力。
油菜摘薹应掌握摘早不摘晚,摘壮不摘弱,摘肥不摘瘦,摘稀不摘密的原则。双低油菜品种摘薹尖要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来确定。摘薹时间以现蕾后5—10天为宜。尤其对播种过早,年前出现早薹现象或春季天气反常薹部冻死,需要靠分枝来弥补,土壤肥力基础好,管理水平高,出现徒长、密度小的地块要切实做好摘薹心、掐薹尖工作。摘尖要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切忌在阴雨天摘掐,以利伤口愈合。摘薹后要酌情施一次速效氮肥,以促使油菜多分枝,着果部位多结果,确保增产,高产。
(六)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油菜在我区乃至全市发展迅速,但病虫草害也存在潜在威胁,尤其连作田危害日趋加重。为了探讨油菜尤其双低油菜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将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我们于2000年至今,对我区油菜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归纳如下:
1、油菜菌核病
菌核病为我区油菜最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者达5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
(一)症状:油菜从苗期到近成熟期都可发病,以开花期后发病最盛。叶、茎、荚都可被害,以茎部被害损失最重。
苗期被害,茎基部和叶柄产生红褐色斑点,扩大后转白色,组织湿腐,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如病斑绕茎,则幼苗死亡。
在成株期叶片上,病斑多从植株下面的衰老、黄化叶片开始发生,初时暗青色、水渍状,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分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病害常从叶片蔓延至叶柄和茎秆。
在成株主茎上,病斑多从中、下部开始发生,初时水渍状,黄褐色,扩展后成梭形、长条形或绕茎的大病斑,略凹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与健全组织交界分明。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可使受害茎成段变白,造成秆腐,且易折断。被害部皮层易和木质部分离,其后破裂成乱麻状,髓部蚀空,内有许多鼠粪状的黑色菌核。发病严重时,全株枯死;轻病株则部分枯死,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秕粒增多。
花瓣被害,初现水渍状斑点,后变黄褐色小斑,易脱落。
角果被害后变白,果荚内外产生小形菌核,种粒表面粗糙,呈灰白色,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形状的秕粒。
以上各病部的表面,在天气潮湿时均可长出白色絮状的菌丝,以后常形成黑色菌核。
(二)病原:病原菌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寄主范围较广,除油菜外还包括甘蓝、大白菜、莴苣、茄、大豆、向日葵等100多种作物。
(三)病害发生发展:此病的初浸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病残体、种子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子囊孢子,成为此病主要的初浸染源。在春季干旱情况下,土壤中的菌核也可以直接产生菌丝,侵染贴靠地面的枝叶而引起病害。
此病的发生流行与下列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
⑴、菌核数量。一般来说,土壤中的有效菌核数量越多,病害越重。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的多少又决定于土壤、肥料和种子带菌核的数量。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数量因轮作期的增长而锐减。连作年限愈长,病害愈重;轮作年限愈长,病害愈轻。此外,施用未腐熟的油菜残秸肥料或播种带菌种子,都会增加田间菌源数量而加重发病。
⑵、品种抗病性。油菜最易感病的生育阶段是开花期,而核盘菌的侵染为害,主要是在子囊盘发生期的初侵染和随后发生的再侵染。如果油菜的开花期和核盘菌子囊盘的形成期在时间上相互吻合,发病便重。油菜如开花早,花期长,则与子囊盘发生期吻合时间长,因而发病重,相反,如开花迟,花期集中,则病害较轻。一般来说,冬春温暖,春季多雨,油菜提早开花的年份,菌核病便重于常年;早播早栽的油菜重于晚播晚栽的油菜;芥菜型、甘蓝型的油菜发病较白菜型的油菜轻;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发病轻;此外,分枝部位高,分枝紧凑,茎秆坚硬而带紫色,蜡粉多的油菜品种或单株,一般发病都较轻。
⑶、气象因子。气象条件如降雨量、湿度、气温、日照、风速等,都与菌核病的发生流行有关,其中尤以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油菜开花期,如旬雨量大于50mm则病害重;同期月平均相对湿度在80%—85%以上,病害严重。潮湿的环境条件最适于此病的侵染和蔓延,油菜开花结实期田间渍水,相对湿度增大,同时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增加,植株抗病性降低,发病较重。油菜株形高大,分枝多,或施用大量氮肥,植株生长繁茂,以至枝叶毗连,田间郁蔽,甚至倒伏,均可显著增加田间相对湿度,有利于病菌的滋生蔓延,而使病害加重。
(四)防治:防治菌核病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着重抓好轮作、播种不带菌种子、清沟排渍、控制氮肥等环节,结合在油菜花期适当喷撒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⑴、轮作换茬:水稻、油菜轮作的防病效果最好。旱地油菜轮作年限应在2年以上。条件允许时,油菜地应尽量远离上年的油菜地和堆集脱粒场地。
⑵、深沟窄畦和清沟排渍:地势低或排水不良的油菜地应特别注意做窄畦,开深沟,防止渍水。油菜开花前还要清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春季田间不渍水。
⑶、种子处理:播种前先筛除混杂在种子间的粗菌核,然后用食盐水(盐水500—750g/水5kg),硫酸铵水(硫酸铵500—1000g/水5kg)或黄泥水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将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⑷、选用甘蓝型品种,避免过早播种:选用甘蓝型中感病较轻品种替换易感病的白菜型品种,不宜过早播种,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播种。
⑸、重施基苗肥,早施蕾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促使油菜苗期健壮,薹期稳长,花期茎秆坚硬,角果发育期不脱肥,不贪青倒伏。一般在氮肥总用量中,基肥和苗肥占50—60%,薹肥占20—30%较好。配合施用适量磷钾肥,还能提高产量。
⑹、摘除病叶、黄叶和清除残秸:在盛花至终花期,根据病情分2—3次进行摘除病叶和黄叶,增加田间通透性,减少再侵染菌源,以控制病害蔓延。油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秸,减少下年菌源。
⑺、药剂防治: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前提下,辅之以药剂防治。施药时期自油菜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达1%以下时开始,视病害程度施药1—3次,每隔7—10天1次。药剂可用:(1)40%的菌核净1000—1500倍液;(2)50%速克灵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4)亩田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75千克喷施。
2、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亦称花叶病,是我区油菜又一重要病害,病株较健株一般减产三成至九成,种子含油量降低1.7%—13%。病株较易感染菌核病、霜霉病等,冬春易受寒害。
(一)症状:甘蓝型油菜的典型症状是系统性叶片斑枯,病叶先从叶背面沿叶脉产生黄色小斑点,边缘模糊,扩展后黄斑直径2—4毫米;中心部由橙色变为黑色枯斑,直径约1毫米,组织坏死,周围呈油渍状。如坏死叶脉较多或主脉坏死时病叶局部枯黄或全叶枯死。苗期发病的植株中一部分在抽薹开花期枯死,但多数仍能抽薹而株型矮化。苗期发病轻或成株期发病的植株一般株形正常。病株茎部发生梭形或长条形紫黑褐色晕斑,多从茎秆中下部连续至分枝和果轴;重病株上病斑处常纵裂或断续横裂,裂口黑色,植株畸形,花蕾、花、幼果易萎蔫枯死。未死的角果常弯曲畸形,生黑色斑点。
(二)病原:病原物多为芜菁花叶病毒。既可用汁液接种,也可由蚜虫传播;能侵染油菜、白菜、芥菜等多种十字花科作物和杂草,以及茼蒿、菠菜等其他科作物。
(三)病害发生发展:油菜病毒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较油菜早播的周围种植的白菜、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病毒病株,其次是荠菜等野生十字花科植物以及感染黄瓜花叶病毒的葫芦科、茄科植物。自然传染介体主要是萝卜蚜、桃蚜、菜缢管蚜和棉蚜等,其次是通过人畜、工具的接触所造成的汁液磨擦传染。土壤中病残体的汁液与健株接触也可以传病,油菜种子可以带毒,但不能传病。
媒介蚜虫传染本病是“非持续性”的。在病株上吸食3—5分钟便可带毒而迁移到健株上,吸食3—5分钟就可传毒,但一次吸毒后,只经20—30分钟传毒力就会消失。由于媒介蚜虫活动能力强,吸毒时间和传毒时间都很短,传病效率很高,而植株感病后在适宜温度下潜育期通常较短,只约7—15天,所以本病在短期内就可大面积发生流行。
(四)发病条件:油菜病毒病是否流行,主要决定于油菜处于易感病阶段的毒源、传毒蚜虫、气候因素等的综合作用。
⑴、品种:甘蓝型油菜抗病性较强,其次是芥菜型,白菜型油菜多数感病严重。在各类型油菜中,中晚熟品种感病较轻,早熟品种感病较重。叶色浓绿、花 26 青素含量较多、叶片肥厚、叶肉组织致密、苗期生长缓慢后期长势强的品种,一般抗病性较强。
⑵、毒源:我区为城市近郊,在油菜播种前已广种十字花科萝卜、白菜等蔬菜,毒源量多而广。
⑶、传毒蚜虫的影响:蚜虫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油菜病毒病为害的轻重与苗期有翅蚜的发生量关系极大,即油菜田有翅蚜株率及其虫口密度与油菜苗期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苗期发病重的田块,成株期发病重。早播油菜较晚播油菜发病重,也与易感病的苗期和蚜虫迁飞高峰期互相吻合有关。
⑷、气候条件:油菜最易感染病毒病的生育阶段是子叶期到四片真叶期。所以,油菜苗期的气候条件对病毒病影响最大。一是影响传毒蚜虫的消长和迁飞,二是影响病毒病的潜育期。油菜自出苗到四片真叶期约需时一个月左右。这一个月时期内气温、雨量和相对湿度与病毒病能否流行的关系非常密切。此期间当气温平均为16—19。C,月降雨量在35毫米以下,相对湿度在77%以下,蚜虫将大量发生。病毒病潜育期也短,苗期病害严重,成株期时病毒病有可能大流行。早播油菜苗期遇较高气温、适与有翅蚜迁飞高峰期相吻合,感染病毒的机会较多,病毒病较晚播油菜为重。
(五)防治:防治油菜病毒病应采取以选用丰产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为辅的综防技术。强调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和治蚜防病等苗期防病措施。
⑴、选用丰产抗病品种:提倡推广应用抗病性较好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2790、豫油5号、华油1087、中双4号、中油杂1号、华杂4号等。同时要注意抗病品种有抗病性退化的现象,不断加强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选育工作。
⑵、适期播种: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油菜品种和蚜害情况,适当调整播种期,既要注意避过蚜虫的迁飞盛期,又要注意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前后作。
⑶、做好油菜的苗期治蚜工作:直播油菜出苗后,子叶期如遇天气干旱就应开始喷药治蚜。可亩用10%的吡虫啉20g兑水40kg喷雾或2.5%的辉丰菊酯1500倍液喷雾。或亩用50%抗蚜威乳剂25毫升兑水40kg喷雾。
⑷、加强肥水管理:直播油菜的苗期要勤施肥,及时间苗,促使油菜苗健壮生长。但应注意氮肥用量不可过多,否则油菜过于柔嫩也易感病。天气和土壤干旱时要及时浇水。油菜苗期多次浇水可显著减轻病害。间苗时要将病苗除去。
⑸、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菌毒清水剂300—400倍液或20%病毒宁(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控。
3、油菜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广泛分布于冬油菜产区,常与白锈病并发为害花轴,致结实不良,菜籽产量和出油率均降低,通常损失可达10%—30%,甚者损失可达50%以上。
(一)症状:霜霉病在油菜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为害,侵染叶、茎、花、果轴、角果。叶片被害后,初期在叶表面现淡黄绿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的叶背面处生有霜霉状物。潮湿时病斑的叶正面处也可长出霜霉。受害严重的叶片很快枯黄、脱落。本病一般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茎秆被害后,初期现退绿斑点,扩大后成不规则形、黄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病斑上长霜霉状物。植株在抽薹开花期时被害,整株分枝或部分大分枝发病,不能正常开花、结荚,常在盛花期时即枯死。植株在抽薹后期或盛花期时被害,只部分小分枝或大分枝的顶端发病,病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后期在病部长出白色霜状霉层。角果被害后,病部呈淡黄色,上长霜霉。被害严重时角果变褐萎缩。
(二)病原:霜霉病病原菌为寄生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
(三)病害发生发展:油菜霜霉病菌是专化性强的专性寄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遗落土中的病残体内越夏、越冬,卵孢子借流水或雨水溅射而传播,落在寄主组织表面,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发展为菌丝体引起病变,形成病斑。而后病菌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脱落,借气流、风雨传播,实行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展。
(四)发病条件:
⑴、气候条件:油菜霜霉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是气候因素。其中,温度影响霜霉病出现的早、迟,雨量影响霜霉病发展的轻、重。秋冬期间温度下降,雨量较少,则病害一般不严重。冬春期间正值油菜抽薹至结荚期,如温度上升,或春寒多雨,霜霉病往往严重发生为害。
⑵、耕作栽培条件:油菜前作能影响霜霉病的轻重。前作为水稻者发病轻,前作为旱作或连茬油菜者发病重。油菜早播比晚播病害重。
在低洼湿地,或田间渍水,或施用氮肥过多以致油菜贪青倒伏,田间小气候湿度增高,有利于霜霉病蔓延为害。
⑶、品种和生育阶段: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发病情况不同。一般易感染病毒病的品种也易感染霜霉病;反之亦然。油菜在抽薹开花期,生长旺盛,茎薹组织柔嫩,易受病菌侵染;而且此期,气温一般已接近于发病适温,如遇阴雨高湿,病害就会流行。
(五)防治:油菜霜霉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适当结合药剂防治。⑴、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杂4号,豫油5号,中双4号,华油2790,中油杂1号等。
⑵、实施“五不”措施:籽不带菌,地不重茬,渣不还田,田不渍水,田间不荫蔽。
⑶、轮作换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⑷、药剂防治:4月份油菜进入初花期后,病株率在10%以上时,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洒防治。隔7—10天一次。连续两次,可兼治油菜白锈病等病害。
4、油菜蚜虫 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甘蓝蚜、菜缢管蚜和桃蚜,统称为菜蚜。主要寄主植物是十字花科各种蔬菜和油菜。
(一)虫害特征:菜蚜均以成蚜和若蚜刺吸油菜叶片、幼茎的汁液。一般群集在叶背面和菜心中,叶片被害后初现褐色斑点,后发黄卷缩。嫩茎和花梗受害,多呈畸形,影响抽薹、开花和结实。为害严重时植株萎缩、甚至枯死。蚜虫除直接为害油菜植株外,还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二)防治方法:掌握早治、连续治、彻底治的原则,把蚜虫消灭在为害之前。
当苗期有蚜株率10%,虫口密度1—2头/株,抽薹期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3—5头/株,即应施药防治。可亩用10%的吡虫啉20g或50%抗蚜威25毫升兑水40kg喷雾;亦可用2.5%辉丰菊酯1500倍液喷防。
5、菜粉蝶
菜粉蝶其幼虫通称菜青虫,一年多代,寄主范围很广,是油菜幼苗期的重要害虫。
(一)虫害特征:菜粉蝶初龄幼虫仅食叶肉。被害叶片出现透明小孔,二龄后分散为害,将子叶吃成网状或缺刻;严重时全叶吃光,只剩下叶柄和叶脉。粪便污染菜心,常引起腐烂。幼虫造成的伤口,便于病菌的侵入。
(二)防治方法:应掌握在成虫产卵高峰后一周即幼虫3龄前施药防治。可亩用生物农药保农丁24g或生绿Bt可湿性粉剂50g兑水40kg喷雾;亦可用2.5%辉丰菊酯1500倍液或4.5%高效绿宝1500倍液喷雾防治。选用5%锐劲特20g兑水40kg喷雾亦可。
6、小猿叶虫
近年来,小猿叶虫在我区油菜上发生为害渐重,不可忽视。
(一)为害特征:以成虫和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或秃光,尤其油菜苗期为害尤甚。
(二)防治方法:在农业防治越冬期清除田间及附近落叶、杂草、消灭虫源基础上,开展药剂防治。可亩用5%锐劲特20g兑水40kg喷雾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施即可。
(七)化学除草
我区油菜田杂草多为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牛毛毡等。推行化学除草,事半功倍。
药剂防治草害最好在油菜播后芽前进行。每亩用50毫升乙草胺于播后3天内均匀喷洒畦面。
未经过播后芽前处理的,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叶期亩用5%盖草能乳油50—70毫升;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油菜6叶期,亩用30%好实多悬浮剂50—60克;对两类杂草混生的油菜田,可选用17.5%油草双克乳油80—100毫升,于杂草2—3叶期兑水喷雾,一般亩喷药液50—75千克,防效均在85%以上,基本上能控制杂草危害。
(八)适时收获
油菜为无限花序,由于植株各部位开花时期不同,同一植株的成熟时间及成熟度也大有差别。因此做好油菜的适时收获是油菜丰产丰收的关键措施之一。
油菜成熟不一致,若收割过早,青角多,籽秕,产量降低,含油率减少,若收割过晚,容易裂角,掉籽,丰产不能丰收。油菜收割应以“黄熟期”适时收割,即生产上一般掌握全株三分之二角果呈黄绿色,主花序基部角果开始转现枇杷黄色,种皮开始呈现固有颜色,全株尚有三分之一角果仍显绿色(全株或全田70—80%现黄,即群众说的八成熟)收获最好。
油菜收获应选择在早上或傍晚,或露水干后收获,雨天和晴天中午不宜收割,雨天收获不易凉晒,易霉变,晴天中午收割,易使角果开裂,掉籽,造成损失。油菜收后及时凉晒,脱粒,晒干选净后存放。
第三篇: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技 术 总 结
松溪县植保植检站
新翠苦瓜新品种经过2007~2010年推广和栽培技术示范,在我省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目前已成为主栽品种之一。新翠苦瓜是“翠玉”苦瓜的改良品种,从育种和种子生产上解决了苦瓜发芽率低的问题,根据福建农科农业良种开发有限公司种子检验,四年来多次的室内种子发芽测定,新翠苦瓜种子的发芽比翠玉快1~2天,新种(种子采收之后半年内)的发芽率98%以上,种子放置1年左右,发芽率几乎不下降,可保持95%左右。而翠玉苦瓜种子的新籽(种子采收之后6个月内)发芽率为85~90%,种子放置1年左右的发芽率为80~85%。该品种是杂交一代新品种,长势相对较旺,要求适度稀植。现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播种育苗:
苦瓜喜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28~32℃,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受到冻害,因此苦瓜播种不宜过早。由于苦瓜种皮坚硬,发芽较慢,播种前一般需要浸种催芽,可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保持50℃以上10~15分钟,之后加冷水至30℃左右,继续浸种8~10小时,之后将种子搓洗干净,放入28~32℃的恒温环境下催芽,当种子露白芽长3毫米左右时播种较好,用营养袋(钵)育苗,(秋季)也可直接在苗地上育苗。营养土可以是专用的育苗土,也可以用干净的菜园土,加1.0~1.5%的钙镁磷和适量的草木灰混合均匀后作为育苗土,播种后淋透营养袋(钵),待水下渗后覆盖1厘米干湿适中的营养土,盖上地膜保温保湿,苗出土后应及时翻开或改用小拱棚,定植前一周左右要进行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早春较低的环境,增强幼苗的抗寒抗逆能力。
2.栽培方式
可根据各地架材的丰缺和栽培习惯有篱笆式,大人字架,平架式,拱架式。篱笆式:春种提早上市为了提高前期产量可采用篱笆式密植栽培方式,深沟龟背式整畦,畦宽(含沟)1.3~1.5m,苦瓜苗应定植在畦正中,整齐划一,定植株距为0.9~1.0m,苗种植450株左右,采摘期一般在2个月左右。
大人字架:适合于采收期长的越夏高产栽培,沟宽0.8~1.0m,畦宽2.2~2.0m,1
植2列,即株行距1.5×3.0(2列),每亩300余株,架材以竹竿为主,长3.5m左右,藤蔓生长空间大,东西走向定植搭架,采光好,通风透气,深沟40㎝以上,夏季高温时沟里保持一定的水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以利苦瓜的生长,初采收后复合肥可直接撤在水沟的两旁,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和肥料的充分利用。
平架式:春末至夏播的冷凉地为了追求总产量,其采收期长,栽培上可采用平架式栽培。而我省南部早春栽培和海拔较高的冷凉地的苦瓜栽培多以平架式为主,株行距多以1.5×1.5m,每亩300株左右,优点是架材用量较少,架高1.6~
1.8m,棚架平顶上可用网眼为0.25×0.25m的尼龙网,规格为30×2.0m,或根据需要订制,引蔓也可用尼龙绳,春植时采收期能与我省的气候特点相吻合。
拱架式:方法同平架式,做法为用两片5.4m长的竹片对接成拱宽3.0~3.5m,拱高1.6m左右,根据苦瓜定植密度1.0~1.5m拱一架,架上可用网眼为0.25×0.25m的尼龙网,规格为宽度4.0m,长度不限,可根据拱架长短剪取。近年在闽侯县的桃田等地被普遍采用,优点是拱架牢固,抗台风,不拆架,重复利用两年,省工。
3.定植管理
苦瓜喜湿怕涝,所以种植苦瓜要选择地势较高,土层疏松,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土壤,前茬忌瓜类,深耕晒白后整地起垅。根据不同的地块、架材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春季苦瓜幼苗长到3~4片真叶,夏秋长到2~3片真叶时就可定植。一般选择晴天的下午进行,每穴1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4.摘心与整枝
苦瓜为蔓性植物,摘心整蔓对提高产量、延长采收期、减少病虫害等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较高密度的栽培时,在苦瓜生长的中后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新翠苦瓜一般主蔓雌花分化比侧蔓快且多,所以苦瓜主蔓1.0~1.2m以内,一般不留侧蔓或稀植时留2~3条粗壮的侧枝,以集中营养确保主蔓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并为主蔓上部萌发新枝和开花结果积累更多的养分,上棚架后一般以放任为主,藤蔓均匀分布,叶片间的重叠率应控制低于50%。为提高座果率,根据植株的载果量在部分侧枝雌花后2~3节摘心,并适当摘除一些弱小侧枝,以利通风采光,提高光合效率,生长后期应适时摘除病、老叶片。
5.肥水管理
苦瓜耐肥不耐瘠,喜湿不耐渍。整个生长期要保持畦面湿润,结果期水肥不足时果实易畸形。施足基肥,勤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深施腐熟的鸡、鸭粪1000~1500㎏、50㎏钙镁磷、35㎏复合肥。在第一批商品瓜采摘后
结合中耕除草施一次肥(每亩25~35㎏进口三元复合肥),以后根据采收及生长情况及时追施肥(一般每7~10天追施一次,每亩15~20㎏进口三元复合肥,并根据植株长势决定氮肥追施的数量)。
6.采收
苦瓜连续采收期长,适时采收商品果有利于苦瓜延续结果,提高产量。新翠苦瓜开花后14~16天,单瓜重400~500g即可采收。
7.病虫防治
苦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瓜绢螟和瓜实蝇等。
7.1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可选用20%抗枯宁、50%多菌灵或甲基硫多灵500倍液、恶霉灵、敌克松、适乐时等。按各农药的说明书要求配制浓渡,进行灌根。整个生产季灌3~5次,第一次在伸蔓期进行,各农药要交替使用(药剂使用方法下同)
7.2炭疽病:病菌借雨水、地面流水、某些昆虫及人畜活动而传播。病菌生长适温为24℃,8℃以下或30℃以上即停止生长。10℃~30℃均可发病,其中24℃左右发病严重,湿度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湿度低于54%时则不能发病。气温30℃、相对湿度低于60%时,病势发展缓慢。
药剂防治:可选用百菌清、50%甲基硫菌灵、80%炭疽福美、2%农抗120等。
7.3霜霉病:其发病规律是温度在15~25℃,湿度大于80%时,苦瓜叶片均可受到侵染,且湿度越高发病越重。田间气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发病受抑制。该病主要侵害功能叶片,幼嫩叶片和老叶受害少。
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72.2%普力克、安泰生、甲霜灵锰锌、乙磷铝锰锌、安克、安克锰锌,丙森锌等。
7.4白粉病:其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气温16~24℃,湿度40~90%之间,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防治药剂:可选用10%世高水、仙生、20%三唑酮、15%粉锈宁、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可杀得、腈菌唑、翠贝、戊唑醇(立克秀)、十三吗啉等。
7.5瓜绢螟:可用5%锐劲特乳油、除尽、Bt乳剂、20%氰戊菊酯、50%马拉硫磷等。在瓜绢螟的危害期7~10天喷一次。
7.6瓜实蝇:双翅目实蝇科。别名针蜂、瓜咀等。成虫体形似蜂,黄褐色在杂草、蕉树越冬,翌年4月份开始活动,福建以6~11月为害严重。成虫白天活动,夏日中午高温烈日时,静伏于瓜棚或叶背,对糖、酒、醋及芳香物质有趋性,雌虫产卵于瓜内,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取食,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
毒饵诱杀成虫:通过对比试验,我们选出以下3种配方,可就地取材,配制简单, 诱杀实蝇效果好。
毒饵-1:用熟透的香蕉去皮40份,90%的敌百虫晶体0.5份,加少量的水调成浓糊状。
毒饵-2:用去皮香蕉(占总毒饵配制量的5%)、糖(占总毒饵配制量的2%)、陈醋(占总毒饵配制量的3%)、90%敌百虫晶体(占总毒饵配制量的1.0%)和适量的面粉、水调成稀糊状,搅拌均匀。
项基本原则
毒饵-4:用糖(占总毒饵配制量的2%)、陈醋(占总毒饵配制量的3%)、90%敌百虫晶体(占总毒饵配制量的1.0%)和水配成糖醋诱杀液。
使用方法: 就地取料,配制三种毒饵的一种,装入上半部带有4~6个1.0~
1.5㎝小洞的矿泉瓶中,每瓶30~50ml,盖好瓶盖,挂于瓜架下或离地1.0~1.5米高的阴凉处,可引诱蝇类进入吸食,而毒死在瓶中。如果果蝇密度大时应尽量增加挂瓶密度,当瓶中的糊状物被蝇类盖满时及时换下清洗,重新装入毒饵,一般7~10天换一次,防治效果非常理想,有效率可达90~95%。建议在整个瓜果开花至采收期间持续使用方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物理诱粘成虫:
用台湾嘉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色稳粘直接喷在矿泉水瓶的外侧或内侧,可迅速把瓜实蝇引诱过来并粘住,达到诱杀的目的,方法简单有效,可以诱杀绝大多数的实蝇。
化学防治:在虫口密度较高时,由于物理防治见效较慢,建议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加以辅助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有甲微盐,阿维菌毒,豆赢,功夫,黑光灯(丙溴灵+灭多威),辛硫磷,等,浓度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安全采收间隔期至少5~7天。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优质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项目工作与技术总结
“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的筛选研究”项目技术总结
龙岩市农科所
“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的筛选研究”是2009年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04LY13),由龙岩市农科所组织实施。本项目的目标任务是:(1)筛选出适宜加工连城地瓜干的甘薯新品种1个,加工品质与龙岩7-3相当,鲜薯产量均比龙岩7-3增产10%以上。(2)、筛选出适宜加工甘薯全粉的甘薯新品种1个,加工甘薯全粉品质优于龙岩7-
3、100克鲜薯中胡萝卜素含量超过5mg、鲜薯产量均比龙岩7-3增产10%以上。项目经过二年的实施,基本达到合同的要求,现将三年项目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措施
在短期内完成上述的育种任务是艰巨的。因此,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进行加速育种。
1、良种选育应在最新科研成果上力求新突破、不断前进。育种目标确定以后,我们从各地科研单位引进一批优质、新育成的优良品种、中间材料进行鉴定,研究利用本所筛选的中间材料岩粉1号为母本,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筛选的优良品种金山57为父本,杂交选育成高淀粉品种龙薯10号,以岩粉1号为母本放任集团杂交选育出适宜加工连城红心地瓜干的优良品系j52-7。利用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筛选的浙薯60-2为母本,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筛选的广薯88-70为父本,杂交选育成高淀粉新品系龙薯14号,以广薯88-70为父本,龙薯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优质红心新品系龙薯13号。
2、开展多点试验,以空间换取时间。根据甘薯有性杂交F1产生复杂分
离而无性繁殖系又没有明显的生理熟期的特点,我们提出“多点试验,以空间换取时间”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的技术规程,对有苗头的实 1
生系,采用茎蔓加速繁殖,提高繁殖系数。其做法是:实生苗世代即异地多点,分期的生态适应性、稳产性、生产力、抗病虫害的鉴定同步进行,并选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拔尖品系,加速繁育种苗。一方面继续进行异地多点,分期试验、对重点品系同步扩大中间试验、促进品系定型化;一方面严格按国家育种试验程序进行试验,为实现良种标准化和区域化提供科学依据。
3、选好试验基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F1实生苗遗传型得以充分
表达。外界条件与实生苗的交感作用直接影响到F1代实生系的选择效果。
因此,我们种植实生苗F1一般选择在中等肥力的田块种植秋薯,以使实生
苗正常生长,充分表现其早熟性、生产力和遗传特性,以便于准确有效地选拔优良新品系。
4、确定F1实生系的选拔指标。在大群体的实生苗中应及早拔除细弱劣
苗及白化、畸形、病毒、早花等生长不正常的苗,实生苗定植试验前拔除生长缓慢茎蔓细长,茎粗叶大的品系。实生苗定植后进行丰产性状考测,地上部要求株型好,生长稳健、分枝早而多,叶片大小适中,叶层分布层次分明,短蔓,后期不早衰;地下部要求结薯习性好,薯块纺锤形,条数适中,大小均匀,薯蒂与尾根细小弯曲。薯形美观,皮光滑,无条沟、无龟裂、无根眼。实生苗生产力的选择,由于环境变异和实生苗个体间竞争导致实生苗产量稳定性较差,宜适当放宽尺度,一般按邻近对照区产量水平和总体对照水平提高15-20%,并依据各实生系小区株间结薯习性好,薯形美观,无病虫害的可以列入初选对象。再经室内考种、品质鉴定及薯块贮藏、育苗表现等综合评定后,进行复选一次,入选率掌握在5%左右。
5、对实生苗系选拔鉴定采取综合鉴定评价体系。实践表明真正选到一个好的基因型,就必须经过选系的多点试验,即品系比较、抗病、抗逆和品质鉴定,区域试验,中间试验和生产示范等一系列工作,才能作出准确评价,证实实生品系确具有增产效果,即可应用于生产,成为新品种。
6、利用高代优良品系,推荐参加福建省及国家甘薯新品种区域,使优
良品种尽快通过审(鉴)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二、选育结果
1、高淀粉型品系
(1)龙薯10号
①省区域试验2002年参加省甘薯区试,8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772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0.97%,增产不显著,居第5位,3个点增产,5个点减产;平均薯干亩产824公斤,比对照增产15.84%,居第二位,6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003年续试,9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457.5公斤,比对照减产2.0%,减产不显著,居第4位,4个点增产,5个点减产;平均薯干亩产696.9公斤,比对照增产14.2%,居第1位,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615.1公斤,比对照减产0.4%,薯干亩产760.5公斤,比对照增产15.1%。该品种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6-8条,顶叶绿色,叶片心脏形,叶脉、叶柄、蔓均为绿色,蔓较细,单株结薯数5条左右,薯块下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8.5%,出粉率17.2%,2002年食味评份77.1分(以对照品种75分为参照)、2003年食味评分82.4分(以对照品种80分为参照)。经省区试两年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高感甘薯瘟病Ⅰ群、中抗Ⅱ群。
②龙岩市龙薯10号多点试验2003年4个试点平均鲜薯亩产2771.8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7%;平均薯干亩产801.8公斤,比对照增产21%;2004年续试,4个试点平均鲜薯亩产2578.0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9%;平均薯干亩产746.9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22.7%。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674.9%,比对照金山57增产8%,平均薯干亩产774.4公斤,比对照增产21.9%。龙岩市多点试验两年平均晒干率为29.0%,出粉率18.6%。2003年食味评分86分(以对照80分为参照),2004年食味评分84分(以对照80分为参照)。熟食品质为较面、香、较甜。
③国家南方甘薯区试2004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新品种区试,在八个试验中,鲜薯平均亩产2476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8.1%,达极显
著水平,排名第1(有75.0%试点增产);薯干亩产746.4公斤,比对照增产23.75%,达极显著水平,也排第1位(全部试点都增产)。烘干率平均为30.0%,食味分平均为3.4分(以对照3.1分为参照),淀粉率19.26%,维生素C含量24.50mg/100g鲜薯。大田薯瘟抗性鉴定为高感,室内抗性鉴定为高感I群薯瘟病菌株、中抗Ⅱ群菌株、抗蔓割病。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顶叶色绿紫,叶心形带齿,叶脉浅紫色,茎为绿带紫色,薯形下膨,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薯块大且均匀,但部分薯块有水裂。
龙薯10号2005年分别推荐参加福建省及国家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可望2006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及国家品种鉴定。
(2)龙薯14号(原代号M22-3)
2002年以浙薯60-2为母本,广薯88-7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顶叶绿,叶形为以脏形。叶脉、脉基、柄基色均为绿色,叶色为淡绿。短蔓,茎粗中等,分枝性较强。单株结薯数5条左右。大中薯率较高,结薯集中,薯块大小均匀、美观。薯形长纺,薯皮红色,肉色淡黄。
2004年品系比较结果,鲜薯亩产2920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12%,薯干折亩产885公斤,比对照增产25%。薯块晒干率32%左右,食味面、香、中甜。高抗蔓割病(病指17.1)、中抗甘薯瘟病I群(病指6.7)、抗甘薯瘟病Ⅱ群(病指6.3)。
该品种2006年推荐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
2、优质红心型甘薯新品系
(1)龙薯13号(原代号M3-4)
2002年以广薯88-70为母本,龙薯9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顶叶绿带褐,叶形为心脏形。叶脉绿、脉基淡紫,柄基色绿,叶色绿。短蔓,茎粗中等,分枝性较强,单株结薯数3条左右,大中薯率高,结薯集中,薯块大小均匀整齐,薯形下纺锤,薯皮红色,薯肉红色。
2004年品系比较结果,鲜薯折亩产4240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34.2%,薯干折亩产924.3公斤,比对照增产14.7%。薯块晒干率23%左右,食味软甜。高抗蔓割病(病指8.6)、高抗甘薯瘟病I群(病指0)。
2005年已推荐参加福建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
(2)j52-7
2000年以岩粉1号为母本放任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顶叶绿,叶形为心脏形。叶脉紫色,叶色绿。短蔓,茎粗中等,分枝性较强,单株结薯数3条左右,大薯率高,结薯集中,薯块大均匀与整齐,薯形纺锤,红皮,淡黄心。2004年品系比较结果,鲜薯亩产2850公斤,比对照7-3增产15%,薯干亩产713公斤,比对照增产19.8%。薯块晒干率25%,食软、甜、优于龙岩7-3,高抗甘薯瘟病。
三、结论与讨论
甘薯品质实质上都是遗传、分离基础十分丰富的杂合体。新育成的优良品种由于优良性状起点高、遗传基础丰富,用作杂交亲本,具备了性状优良,可供变异选择范围广的优点。育种达到一定水平后,要进一步取得突破比较困难。根据育种实践,我们认为只要积极参与科技协作,引进各地科研机构的最新育成良种及中间材料作杂交亲本,就有可能再度攻关难关把优质甘薯育种不断推进。
四、存在问题
1、甘薯育种经费不足。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育成的新品种无法进行品种保护,对育种单位或育种者个人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甘薯的科研经费完全靠政府投入。
2、难以建立甘薯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由于农技推广部门和种子部门经营种薯种苗几乎无利润,所以都不愿意承担良种繁育推广任务,从而影响了甘薯良种的推广速度。
第五篇:五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优质苗木繁育与推广示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五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优质苗木繁育与推广示范开发项目可行性
研究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公司简介
杨凌新林苗木绿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100万元,公司以园林设计规划施工、苗木繁育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喷灌微灌工程、农产品收购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公司现有50亩绿化苗木基地,210亩文冠果苗木基地和20亩优质早实核桃基地。具有园林施工国家二级资质。
近年来,公司积极依托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和山川秀美工作,先后在杨凌示范区,宝鸡、西安、延安以及兰州、内蒙等地承担了大量的园林绿化和荒山荒治理绿化工程,以特色设计和造林成活率高受到了客户的好评。
近年来,公司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农村经济为出发点,坚持提高农民收入为落脚点,积极发挥农科城的农业科研优势,与区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共同深入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实践出“公司加科技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组织专家教授多次深入省内外农村和边远地区,举办科技讲座和培训示范、为农民传授农技知识,切实做到了苗木销售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使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100多种优质苗木产品先后销往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区。
公司不断提高法人治理水平,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勤勉敬业,恪守尽职,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部门设置齐全。
1.1.1.2财务状况
(内容包括:近两年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营业收入、净利润、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公司经营业绩优良,管理规范。财务状况良好,投资收益率较好,无经营风险。
1.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王元科,男,48岁,大学学历,经济管理师,公司法定代表人。
1.1.2项目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地选在杨凌示范区揉谷乡石家村,进行项目产品文冠果的生产。项目用地土壤为黄粘土地质,有利于项目产品“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苗木”的优质培育及排涝管理,选地设施齐备,生产所需各种原料采供方便,自然环境优越,物候四季分明,交通便利,属文冠果苗木最佳生产区域。区内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等农林大学,科技力量雄厚,专家众多,经济发达,人文环境和谐,各项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1.1.3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名称:五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优质苗木培育与推广推广示范开发项目。
2、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380万元,占地150亩。五年生产生物质能源林优质树种文冠果苗木600万株,通过丰产技术推广与示范,带动五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原料基地建设。项目产品文冠果是国家“十一五”期间确定大力重点推广的生产生物柴油优质树种之一。项目符合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属国家重点扶持的可再生新能源产业链发展项目。
项目建设以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优势为宗旨,积极转化推广杨凌示范区“文冠果良种选育及丰产技术”[1979年陕西省林业厅下达给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原陕西省林业学校)项目,1985年该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研究三等奖]科技成果。
3、项目目的:以提高农民收入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国家号召,达到带动千万农民提高收入,治理荒山荒坡荒漠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4、项目选址:杨凌示范区揉谷乡石家村。项目用地150亩,项目建设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结束,共五年时间。
5、建设规模:五年生产600万株文冠果优质苗木。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科技推广示范辐射作用,在陕西铜川、延安、榆林、咸阳、宝鸡等地县区及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河北等适生区即荒山荒坡沟壑和丘陵地区推广示范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基地5万亩。每年生产文冠果苗木100万株,推广示范标准化、专业化、高产化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面积1万亩,建设示范基地3个。五年累计推广示范辐射5万亩,建设示范基地15个。
6、技术来源:“十万亩文冠果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优质苗木培育与推广示范开发项目”技术来自示范区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原陕西省林业学校)雷开寿教授主持的“文冠果丰产与栽培技术”课题研究(1979年陕西省林业厅)成果,该课题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项目技术采用直接播种、选育(引进)扦插和快速繁育技术进行规模化选育培植。技术可靠,合理成熟。加之杨凌示范区内具有现成的苗木快速繁育专业生产线,相关配套设施齐备,所以,本项目所采用技术完全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生产。杨凌新林苗木绿化有限公司是以苗木研究、开发、生产,推广、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性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完成该项目的优势。
7、项目建设进度安排:2009年生产文冠果苗木120万株,建立标准化、专业化、高产化文冠果能源林1万亩(每亩按100株栽植),建设示范基地3个;2010年,以项目定型品种和选育的文冠果新品种“中秦一号”等进行扦插和快速繁育,年生产文冠果苗木120万株,推广示范建立标准化、专业化、高产化文冠果能源林1万亩,建设示范基地3个; 2011年到2013年三年间,接受国家项目建设首次验收,每年生产120万株文冠果苗木三年累计生产360万株,每年推广示范标准化、专业化、高产化文冠果能源林1万亩三年共3万亩,建设示范基地9个。五年共计完成5万亩文冠果苗木的优质培育和丰产示范推广工作。2013年接受国家项目建设完成验收。
8、项目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组织公司科技人员和相关专家教授以及熟悉业务的管理人员成立项目管理部,专项负责文冠果苗木的规模化培育,责任到人,严把每个生产环节,保障生产优质高效的文冠果苗木。
9、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冠果种植三年即可挂果,亩产可达200—300公斤。五至七年后文冠果进入盛产期,亩产可达500—800公斤。进入高产期亩产可达1500—2000公斤,文冠果树龄可达50—200年。5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建成后,按照每公斤3元收购果实,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年可生产生物柴油1.6万吨,按照目前每吨生物柴油6000元计算,可产生近1亿元的社会效益。
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8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或创业投资风险资金和自然人资金133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5%。银行贷款9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5%。申请国家财政有偿无偿扶持资金152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0%。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个领域的重点发展目标。2006年9月,国家商务部部长(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在解读《规划》时明确指出:今后15年间国家将投资2万亿,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国内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要达到200万吨。文冠果等生物燃料能源林的发展要坚持做到不和民争粮,不和粮争地。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7〕23号)3、200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后,对玉米深加工行业又一次深度调控。确定了“非粮是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的方向”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风向标。
4、、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关于开展能源林培育示范工作的通知
5、、国家林业局林造发(2007)243号《关于做好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的通知》。
6、、《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和《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规划安排: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发展小桐子600万亩;河北、陕西、安徽、河南等省发展黄连木和文冠果375万亩;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发展光皮树75万亩;内蒙古、辽宁、新疆等省发展文冠果200万亩。国家林业局将根据各地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种植品种和面积。
7、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五部委联合文件财建[2006]702号“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和财政部财建[2007]435号关于印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8、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陕西省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144号。9、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08]610号文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10、《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1.3综合评价
五万亩文冠果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优质苗木培育与推广示范开发项目,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应对未来能源危机的重大决策背景下提出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建设,生产优质生物柴油,可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项目的核心是为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培育所急需的文冠果苗木。该项目的实施,既可缓解未来国家能源不足的危机,又能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还能治理荒山荒坡荒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所生产的产品“文冠果能源林苗木”是生产生物柴油必须的生物质能树种,已经国家确定并大力推广。项目所进行的文冠果培育和基地建设示范推广工作是生产生物柴油的源头工作。根据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相关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以及国内市场对文冠果苗木的需求来看,项目产品文冠果市场将是供不应求。所以,项目无大的风险因素。通过文冠果苗木规模化培育和基地建设推广示范的双向驱动,带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增加收入,改善生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新途径。
综上所述,从国家对未来能源安全的重大决策来看,项目建设不但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能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项目产品文冠果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同时,文冠果的大面积种植,既不和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国家政策要求,还可治理荒山荒坡荒沙改善生态环境,利国利民,一举多赢。所以,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建设依据
该项目的提出,以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为该项目申请立项的法律依据,以国务院批准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08]610号文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家林业局林造发[2007]243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的通知”、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林木生物质能源办公室)“关于开展能源林培育示范工作的通知”、《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等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为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五部委联合文件财建[2006]702号“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财政部财建[2007]435号关于印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陕西省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144号)为申请立项的主要依据,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源战略发展规划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2、能源安全挑战中国经济发展
能源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为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而世界能耗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但地球上亿万年积累的化石能源,仅能供人类支撑不足200年的大规模开采就会全面枯竭。人类如长此依赖化石燃料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全球能源危机不久将指日可待,而且化石燃料的大量应用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会愈加严重。
2007年,“油荒”已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每桶原油99多美元的价格再创历史新高,高油价和原油紧张的供给曾一度造成中国面临严峻的“油荒”状况。石油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荒”带来的高油价的连锁反映导致下游如农机柴油、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大幅度涨价,使生产粮食作物的成本加大,也使食品价格随之上涨,这是结构性的必然上涨。
“油荒”造成的恐惧已逼迫着人类转移视线,因而,生物质能源所具有的可再生、清洁、原料易得、利用形态便利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垂青。为此,自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在传统能源之外研究开发出一种新能源——生物质能源。以生物质为载体,由生物质产生的能量,便是生物质能源。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的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形势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清醒的认识到化石能源的使用不再是无限的。未雨绸缪,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经过近10年的发展、推广和应用,世界生物质能源产业格局已显现雏形,美国、巴西、德国等国家已将生物质能源技术和本国特色相结合,走出了发展特色生物质能源的道路。
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已有15个工业化国家在开发“绿色能源”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有些国家通过实施“绿色能源”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了本国能源不足的矛盾,而且显著改善了人类生态环境。美国是最早研究生物柴油的国家,1990年的《空气清洁法案》公布后,生物柴油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享受免税政策待遇,政府还向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价格补贴。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分析,中国国内原油仅能供开采17年,17年后中国将无油可采。到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供给依存度由目前的30%将提高到50%。世界石油将在50年内完全耗竭,天然气按储采比也只能使用60年。
到201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从38%提高到45%,而石化柴油供应量的严重不足,为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巨大空间。
能源安全已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环境约束的压力,使发展石油替代能源成为中国石油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四个领域的重点发展目标。为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随即编制下发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以指导相关部门制定支持政策和措施,引导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示范和投资建设方向。中国《能源法》立法也悄然提速,日趋完善的能源法律法规将加快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体系的构建,提高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2005年3月,“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规定: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扩大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生物燃料替代石油200万吨,2020年,生物燃料替代石油1000万吨。2005年,国家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启动,规划2010年生物柴油产量达200万吨/年,2020年生物柴油产量达1200万吨/年。
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中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做出三个阶段的统筹安排:“十一五”实现技术产业化,“十二五“实现产业规模化,2015年后推动生物燃料产业大力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全部生物质燃料将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15%左右。
该项目生产的文冠果苗木就是国家大力推广的生产生物柴油所必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树种之一。
3、“十一五”期间中国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文冠果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树种之列。
中国国土广阔、气候条件适宜、植物资源丰富,并且人口众多,石化资源缺乏,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巨大潜力。我国现有的森林植被能够提供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目前能达到3亿吨,相当于2亿吨标煤。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国家林业局已与中石油、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加速推进林油和林电一体化。
2008年1月20日,国家林业局发布《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主要是通过工业化利用途径,将富含油脂、木质纤维及非食物类果实淀粉的林木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包括液体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固体成型燃料、气体燃料、直燃发电以及生物塑料等。中国现有的灌木林、薪炭林、林业剩余物,每年可提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量为3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如全部得到利用,能够减少1/10的化石能源消耗;如刺槐、柠条、沙棘、柽柳等资源,通过平茬收割可作为燃料用于生物发电或加工固体成型燃料。此外,中国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确定了具有良好资源和技术基础并可规模化培育的油料能源树种约有10种,如黄连木、麻疯树、光皮树、文冠果、油桐、乌桕、石栗树等。其中,该项目所提出的文冠果规模化培育就是其中之一,文冠果栽培2—3年即可结果,结果期长达50年,其果实平均含油率40%左右,3-5年生文冠果树每亩果实产量可到达200—500公斤,可生产生物柴油80—200公斤左右。目前,国内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经过实验是成熟的,而且,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已经实现了新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节能减排降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国家林业局成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将规模化培育能源林列入“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在《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培育能源林,发展生物柴油和木质燃料发电,能源林提供的原料产能量要占国家生物质发展目标的30%以上。加上林业剩余物,力争使生物质能源量占到国家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的50%以上。预计到2020年,可培育生物质专用能源林1300多万公顷。特别是我国尚有宜林荒山荒地5700多万公顷,按照《规划》,约可用15%的林地发展高效专用能源林,此外,还有盐碱、沙地、油田复垦地1 亿公顷边际性适宜发展特定的专用林。为促进能源林建设,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就包括发展林业生物质能在内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进行财税扶持,实施弹性亏损补贴、原料基地补助、示范补助、税收优惠等四项政策。
“十一五”期间拟建设1250万亩油料能源林,加快林业生物柴油的发展速度。据国家林业局能源办处长钱能志介绍,按照初步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油料能源林将主要培育小桐子、黄连木、文冠果、光皮树4个树种。小桐子重点发展区域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黄连木重点发展区域为安徽、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内蒙、新疆、辽宁等地将主要发展文冠果;发展光皮树的区域则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4个树种的“十一五”规划基地发展面积分别为600万亩、375万亩、200万亩和75万亩。
2007年,国家已在云南、四川、湖南、安徽、河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合作建设油料能源林基地375万亩。陕西地区以文冠果和黄连木为主,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和生物习性,秦岭以北的榆林、延安等地区以文冠果为主,秦岭以南的安康地区以黄连木为主)。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国能生物发电公司在山东省建立的以林木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发电厂已投产运行,并着手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建设林木质生物发电厂。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建设能源林示范基地1000多万亩;到2020年,能源林达到2亿亩,可以提供600多万吨生物柴油,满足1100多万千瓦装机容量发电厂的燃料需求。一般生物质能源的树种是有果实或者籽的,大多一年栽植,多年利用,多年采籽。目前,我国木本油料树种的种植面积400多万公顷,种子含油量40%以上的有154种,现在产量能够达到500万吨。同时,有5700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和一些盐碱地、沙化土地都可种植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生物质能源。今年,国家林业局已与中石油和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合作,其中,中石油已投入3亿元,推进林油一体化和林电一体化,其中2亿元用于发展能源林基地。
2007年是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过程中重要要的一年,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气化、生物质颗粒等领域都有显著的进步,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雏形显现。针对中国生物质能源蓬勃发展之势,中国政府把发展生物质能源放到战略性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大胆预计,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是生机勃勃、方兴未艾。
4、国家立法大力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确立“非粮”生物质能源发展之路。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并于2006年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这表明我国政府已在法律上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巨大的优惠支持。
2007年6月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后,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又一次深度调控。《意见》的提出在中国引起了一场关于“粮”与“非粮”的讨论,最终形成了“非粮是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的方向”的共识。自此,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结束了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的时代,开创了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新时代,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优势日益凸显。
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陈德铭在全面解读《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强调:“中国会坚持生物燃料的发展不和民争粮,不和粮争地。同时,甜高粱、小桐子,还有文冠果等以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已初步具备商业化发展条件。”
2007年12月,《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2008年,《能源法》出台将加快步伐。《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水电、核能、天然气、煤层气、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清洁、低碳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能源法中直接把支持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的发展写进了法案中,这也决定了未来国家对待生物能源等新能源的坚决态度和坚强信心。
2.2生物柴油国内外市场分析
1、生物柴油成为国际投资市场新宠。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引发了诸如油价高企环境污染加剧等全球性问题。于是,可再生的环保型新能源——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环保组织,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生物柴油开发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市场占有率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同时,由于生物柴油具有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性,自身的可再生性,使用中的环保性等特点,它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国内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古杉毕集团(NYSE:GU)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第39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公司首次发行1800万份美国信托凭证,每股9.6美元。古杉集团创立于2001年,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柴油,一类为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用作化工原料的副产品,包括植物沥青、芥酸甲脂、甘油和芥酸酰胺等。集团年产生物柴油能力达19万吨,在四川、河北、福建均设有生产基地。古杉毕集团通过利用廉价的原料植物油下脚料、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大幅度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生物柴油副产品深加工,推出了生物柴油和化工中间产品两大产品线,提高了公司的整体利润。计划到2008年末增加北京、上海、湖南、重庆四处生产基地,同时达到4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而此前的2006年,中国的另一家生物柴油产业“巨头”福建龙岩卓越公司已在英国伦敦成功上市。
卓越和古杉毕公司是依靠生物柴油上市的,这对于国内生物柴油行业是一例兴奋剂!目前,国内高调积极进入生物柴油生产行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这必将带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会引起更多的资本跟进和追逐,2008年中国肯定会有大量的生物柴油企业诞生,现存生物柴油公司中的佼佼者也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生物柴油产业格局渐行渐稳,而在这之前存在必然存在一个发展、规范、整合,最终到合理布局的过程,随着国家生物柴油生产标准的颁布,产业竞争的激烈将会实使企业之间优胜劣汰,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国内政府部门加快对于生物柴油企业的行业管理及整合。2008年到2010年,将是中国生物柴油产业整合、发展、壮大时期,产业布局逐渐将趋于合理化。
2、中国生物柴油加工技术成熟完善。
营造生物能源林是发展生物柴油的需要。生物柴油是动植物油脂或脂肪酸为原料,进行脂化而合成的脂肪酸甲脂,废气排放可达欧Ⅲ标准,是一种无污染,可持续的新型替代能源。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生产技术的试验研究,中国生物柴油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在英国伦墩证交所成功上市,目前公司借助强大的国际资本支持,加速了发展中国生物柴油产业。海南正和、四川古杉、龙岩卓越、厦门卓越等地采用的黄连木种子等生产生物柴油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龙岩卓越2001年11月成立,2007年实现产能5万吨,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利用黄连木种子和文冠果等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年产量已达到1万吨,其生产的生物柴油产品和制造工艺,顺利通过国家鉴定,产品达到国家生物柴油和国内轻柴油标准。上海众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企业对漆树籽提取生物柴油产品和生产工艺流程试验,取得成功的效果。目前,利用生物质能源林籽种生产生物柴油的提练技术已经成熟,生产工艺完善。当前因资源少、原料少,且大部分属天然分布,无法满足企业满负荷生产和需要,迫切需要营造大面积的原材料为生产生物柴油提供充足原料。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以中、低档为主。我国从2001年起开始出现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最近两年发展较为迅速,到2006年底,全国实际生产能力达25万吨。据河南天冠乙醇公司上海研发部经理史吉平介绍,生物柴油在国外2000年就已达到大规模生产能力,其技术工艺已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国内还没有正式出台相关的产品标准,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很多工艺流程减化,甚至取消部分后期加工环节,所以目前国内的生物柴油产品以中档和低档为主,主要应用在大型工程机械,以及发电设备的燃料上。高档产品,如车用生物柴油,所占比例很低。
美国是最早研究生物柴油的国家,1990年的空气清洁法案公布后,生物柴油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享受免税政策待遇,政府还向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价格补贴。到2005年,美国生物柴油产量约为25万吨,政府已经把生物柴油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组成部分。到2015年,美国年产生物柴油将达300万吨。
3、中国生物柴油用量将迅速超过欧美市场。
未来十年,我国生物柴油用量将超过欧美市场。根据中国工程科学院孔林河副研究员提供的分析报告,2005年,我国国产柴油生产总量为8000万吨,这个产量与实际需求相比,缺口近300万吨。由于国内汽车柴油化趋势的加快,预计到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如果按照国际较低添加比例5%,进行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混合使用,则2015年当年,对生物柴油需求量就达600万吨。如果按照美国目前的生物柴油添加矿物柴油比例10%到20%,则需求量将更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将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广阔的的发展空间。目前,生物柴油运用最多的是欧洲,在欧洲,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90%的税收被免除,欧洲国家对替代燃料的立法支持、差别税收以及对油籽生产的补贴共同促进了生物柴油的价格对柴油燃料价格的竞争性。
2005年欧洲生物柴油产量为607万吨,占市场份额2%,其中德国160万吨,法国49.2万吨,奥地利55万吨,其它一些国家,如比利时、丹麦等也相继拥有自己的生物柴油生产厂。欧盟计划在2020年使生物柴油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75%,即800万吨。
到2015年,在生物柴油的使用规模上,我国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用量。2006年为25万吨,到2015年可达600万吨以上,到2020年,国内生物柴油年产量要达到1200万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不言而喻。
4、生物柴油市场潜力巨大回报丰厚。
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的油价,都将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拓展出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利益回报。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价格为每吨4500~5500元,柴油价格为每吨5500到6000元。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家税收的优惠和补贴政策的陆续出台,生产成本将不断下降,而柴油价格10年后上涨幅度可能会达到20%。生物柴油产品的利益回报将不断加大。在生物柴油的全部成本中,原料成本占到70%。国际生物柴油生产较多的国家地区,如美国和欧盟,所用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大豆油和菜籽油。而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显然只能走与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食用回收油和棉籽油生产生物柴油。原料质量低下和来源的不稳定,对我国生物柴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目前由于需求量较小,对生产企业影响尚且不大,但随着国内生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如果不能及早解决原料来源和供应问题,将来原料成本将会对产品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
5、中国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已实现新突破。
中国在生物质能源植物生产柴油技术的研究上也有突破性进展。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研究所科研人员攻克了棕榈油转化生物柴油核心技术——冷凝改良技术。用此技术,将有效提高棕榈油冷凝点,防止棕榈油转化生物柴油时遇低温结晶。和油菜籽、大豆等相比较,生产棕榈油的油棕树含油量更高,素有“油王”之称。其生产出的棕榈油,原料更广阔、价格更低廉。但棕榈油在常态27摄氏度以下时便凝固成结晶体,因此相关技术被东南亚、非洲等盛产棕榈油国家称作棕榈油转化生物柴油的“极端技术”。由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所研究员黄凤洪等开发出的冷凝改良技术,有效克服棕榈油只有在高温下才可能转化生物柴油的局限性,将“绿色生物油田”的原料从田野拓展到森林。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发出的系列多功能生物柴油品质改良剂,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地将抗氧化剂、低温流动改良剂技术同时应用于生物柴油产品,突破了当前生物柴油生产的两大技术瓶颈。日前该院油料所研发的生物柴油品质改良技术与多功能高效改良剂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添加多功能高效改良剂后,能使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延长,达到或超过欧盟和我国生物柴油产品质量标准;显著增强了生物柴油产品的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流动性, 从而使普通生物柴油能够作为车用燃料稳定使用,并拓展了使用的季节和地域范围;对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添加简便,添加比例仅为0.01%~0.1%,生产成本低,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和产业带动作用。按目前市场普通生物柴油售价5000 元/吨计算,添加应用该产品后按目前0#柴油的批发价销售,可使每吨普通生物柴油增值10% 左右。
6、生物柴油产业是新的绿色“阳光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生物柴油目前的状况与燃料乙醇起步时情况十分相似,但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粮食作物,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再上马该项目的建设。2008年所有产品标准和税收优惠、补贴能够出台,生产能力会实现跳跃式增长,甚至可能会出现当年翻倍的情况;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像发展乙醇汽油一样,推出生物柴油的推广试点地区,生物柴油产量将会保持30%到50%的年增长率。
中国科学院新能源研究所刘峰研究员介绍,一些国有超大型企业如中石油、华润,对生物柴油产业也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正筹划1-2年内进入生物柴油领域。如果这些企业成功进入生物柴油领域,将会引发该行业的“大换血”——全面整合再所难免。届时,生物柴油企业规模将数十倍地增长。规模扩大后,土地、设备成本比重摊薄,原料采购及产品销售力大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凸显,不久,在中国将会出现生物柴油的巨无霸企业。
2.3文冠果的生物特性和经济开发价值
1、文冠果生物性状。
文冠果(Xanthoce sorbifolia Bunge)为无患子科文冠果属木本药食两用的油料植物,是中国特有的耐旱、适生于长江以北地区的优异生态经济树种。别名文官果、文冠花、文登阁、温旦革子、崖木瓜、僧灯毛道等,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文冠果原产我国北方的陕北志丹县,出油率高,可与南方的油茶和从国外引进的油橄榄相媲美,故有“北方油茶”的美称。文冠果根系发达,萌蘖性强,生长较快。喜光,耐半阴。文冠果对土壤适应性很强,耐盐碱,在撂荒地、沙荒地、粘土地、深根性,主根发达,萌蘖性强,生长快,寿命可达数二百年。平原、沟壑、丘陵、黄土地和岩石裸露地上都能生长。抗寒能力强,在气温-41.4℃的能安全越冬。很强,在年降水量仅148.2mm的宁夏也有文冠果散生树木。也是一种优良的、具有特殊风味的水果和观赏植物。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其油是很好的食用油和半干性的工业用油,其成分亚油酸又是治疗高血压症益寿宁的重要成分。材质坚硬,文理美观,又是制造家俱的良好用材。因此,发展文冠果在食用、药用、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等方面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文冠果生于海拔52-2260米处的高原、丘陵、山地、悬崖石隙处,分布在北纬330-460,东经1000-1250。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次生林区,陕西、甘肃、山西、青海、内蒙古相对较多,宁夏、河南也有散生孤立树木或小群落。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也有少量分布。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大面积栽培文冠果,但由于文冠果这个名字与政治产生了联系,由此,曾有一度文冠果的发展进入了低潮时期,大面积栽培的文冠果幼苗遭到了破坏,目前,由于能源的短缺,国家正在大力投资开发生物柴油,而文冠果油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质,适合开发生物柴油,目前“文冠果等能源树木良种选育与推广”,己在国家林业局立项,科技部将“生物质燃料油技术开发”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日,文冠果的发展又进入了个崭新的时期。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其叶子、叶片、茎、花、果皮、果壳、果柄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另外,果皮、果壳等还是优良的工业原料,因此,对文冠果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文冠果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
文冠果食用油含量成分高。油脂成份在种子和种仁中含量极高。研究结果证明:种仁中含油量达66.9%,优良品种的种仁中含油量达72%,超过一般的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的转化率高达40%。其油脂的基本组成如下:
硬脂酸、油酸38.9%(一般食用油的主要成份之一)
亚油酸40.2%(和豆油、核桃油相近,也是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
山嵛酸7.2%
花生酸6.9%(花生油中的重要营养成份含2.4%远小于文冠果油)
亚麻酸及甘碳烯酸各为0.3%
文冠果医药用途广泛。文冠果油由于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等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在人体合成的脂肪酸,这些成份都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参与细胞成份磷脂的合成,形成细胞膜,与胆固醇结合参与体内新陈代谢,亚油酸在动物体内与胆固醇结合成脂而使其降解为胆酸,然后排出体外。故有降低血脂、血压、胆固醇的特殊生理保健功能和医疗作用。在医药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另外,文冠果油中的主要成份能促进人体新生组织生长,受损细胞组织的修复、前列腺素合成。动物缺乏亚油酸和亚麻油时会使肌体产生发育不良,皮肤和肾损伤甚至产生不育症等症状。文冠果油经过加工可制成亚油酸丸、益寿宁等药物,对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和慢性肝炎均有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文冠果树叶、树枝、树干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主要用于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目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另一种是抑制HIV蛋白酶(HIV-IPR)活性。而Ma C.Yu H等。在文冠果的提取物中分离到2个新化合物和另外11个已知的化合物,报道了文冠果中具有抑制HIV蛋白酶的活性成分。
文冠果树是优质林材。文冠果生长期可达200年以上,目前在山西晋北地区发现的文冠果树最大树径达188公分,树龄高达1000年以上,树高12米左右,木材结构坚硬、密度大、纹理清晰、色泽亮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用材林木之一,也是用于制造高档家具、工艺品、居室装饰的高级木材。
文冠果种壳是优质饲料原料。文冠果种壳是制造活性炭的理想材料之一,用于改善和治理环境污染,种仁经榨取油脂后的渣粕含有25.75%的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粗纤维是优良的动物饲料,丰产期的文冠果林每亩至少可供养1-2头肥猪。
文冠果树可治理荒山荒坡荒沙、园林道路绿化、极耐严寒、树龄长寿。文冠果树由于根系发达,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份和养分,所以特别耐干旱、耐瘠薄。特别适合北方年降雨量偏少的河北、山西、内蒙、甘肃、新疆等干旱半干旱的地区的丘陵、山坡、沟壑作为绿化荒山、荒坡进行荒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成活率远高于其它品种,如山杏、小叶杨等耐旱树种。文冠果花朵芳香诱人、花色鲜艳、花期长达近1个月,树型阿娜多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风景树,可育成林供观光旅游,也可置成盆景,摆放家中很具艺术性。文冠果树也特别耐寒,在零下41度尚能安全过冬。
文冠果叶饮料。文冠果树嫩叶经焖炒加工后可替代茶叶作饮料、清凉爽口。
文冠果化工用途广泛。文冠果除了可作为优质食用油外还是首选高级润滑油、油漆、增塑剂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文冠果生产生物柴油出油率高达30%-40%。特别重要的是文冠果油是一种优良的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文冠果油经水解、甲醇酯化后转化为生物柴油,生产生物柴油的转化率高达30%-40%。而生物柴油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可取代柴油而节约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能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生产,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将给予倾斜和大力扶持。
文冠果油是文冠果资源上的一种最有研究价值和开发前途的产物,文冠果油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占到了90%以上,所以其营养价值较好,是一款值得开发的高档食用油。另外,油酸、亚油酸目前在医药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开发出许多国家特效新药。同时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文冠果油进行的气质鉴定结果发现含有丙丁酚。丙丁酚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促进其降解,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也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还有抗氧化剂作用,所以也是值得提取研究的活性成分。文冠果种仁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文冠果皂甙,对于人体有积极作用。目前对其在生理功能方面的报道还不是很多,对其结构以及作用机理也没有彻底搞清楚,所以,文冠果皂甙具有可观的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意大利等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生物柴油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物柴油已成为新能源研制和开发的热点。而在生物柴油原料的选择上以植物油脂为主,即所谓的能源植物。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开展能源植物的栽种研究,并通过引种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一次满足对能源结构调整和生物质能源需求的需要。专家认为,生物能源将成为未来持续能源重要部分,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能源。因此,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布局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系列规划以及相关的产业保护和扶持措施,来缓解我国未来能源危机,足以说明国家对事关国计民生的能源安全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那么,作为本项目所生产的产品—文冠果,属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中水电、风电、太阳能之后的第四大领域—生物质能,而生物质能的主要来源是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的大面积建设,而文冠果果仁生产生物柴油的出油率高达40%,是国家确定大力推广的生物质能源林优良树种之一,适合于北方荒山荒漠的大面积种植,又不与现有耕地争粮,能增加农民收入,还可改善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好产业。为了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五部委联合出台政策,财建[2006]702号“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和财政部财建[2007]435号关于印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大力扶持。从国家立法大力支持,出台一系列配套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鼓励措施及倾斜政策来看,该项目的申请立项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建设方向正确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该项目的申请立项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我国拥有5700万公顷的荒山、荒漠和盐碱地,在北方地区大力发展文冠果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可从根本上缓解了我国对未能源需求的不足的补充,是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必由之路。既可缓解我国未来能源危机,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的发展建设又做到了不和粮食作物争夺耕地,还是解决“三农”增收的一个新途径。所以,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是十分可行的。而作为本项目所生产的文冠果苗木,便是国家林业局确立的十个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品种之一,其经济价值、开发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
综上所述,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市场开发前景十分看好。目前由于资源稀少属中国稀有植物,国外相关的研究、开发相对较少。国内的文冠果的开发、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文冠果树解决老百姓食用油的问题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而医药制药和保健食品开发以及生物柴油生产和其它工业开发尚处在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工业化产业。但随着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的成熟,人们对文冠果的日益重视和综合研究、开发力度的日益深入和广泛,文冠果产业必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发展文冠果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的首要工作就是必须规模化培育优质高产的苗木,我们项目单位地处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区内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十多所农业院校,人才众多,科研优势十分优越,所以,根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林木生物质能源办公室)《关于开展能源林培育示范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的“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十一五”时期林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能源林培育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基础。目前,随着林业生物柴油、林业生物发电等技术进入示范生产阶段,原料需求日益迫切,能源林培育备受关注。能源林培育是林业工作的新领域,为高起点高标准开展能源林培育工作,以能源林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林业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开发项目发展„„”的要求,经过我们大量的市场调查,我们决定从事关生物柴油产业链中“原料培育、加工生产和销售利用”三个重要环节的源头做起,即进行文冠果生物柴油原料的规模化培育和基地推广示范。故我们认为决定在杨凌示范区提出建设“五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优质苗木培育与推广示范开发项目”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国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以及生产高标准的生物柴油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可提高农民收入,还可改善生态环境,又能缓解未来能源不足的危机,所以,该项目实施的市场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非常明显的。
目前,国内生物柴油生产技术成熟,已有150万吨生物燃油的设备加工能力。但是生物质能源林苗木的培育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按照国家规划目标,陕西等地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林树种的规模化培育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的加工能力,陕西等省区文冠果等苗木的市场缺口为每年6000多万株。国务院已分别于2006年12月发令,明令禁止用玉米、油菜子、花生、大豆、葵花子等食用油生产生物燃油。2007年6月9日发布通知,明令禁止发展粮食乙醇生物燃料项目,在建项目立即叫停。这就为我国大规模发展文冠果生物燃油产业提供了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为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根据国家林业局、中石油公司中长远发展规划,今后在我国南方主要种植黄连木,北方主要种植文冠果。“十一五”期间我国北方至少发展500-1000万亩文冠果种植面积。由此可见,培育文冠果苗木与示范推广并建立优质文冠果示范基地项目刻不容缓。
2005年以来,文冠果已在新疆、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发展人工造林。国家林业局已将文冠果列入生物柴油林优先树种之一,“十一∙五”期间由国家林业局和中石油联合投资12亿元,完成营造文冠果生物能源林300万亩。2007年—2008年,国家林业局已安排陕西省5万亩示范基地,下拨投资2000万元。
文冠果种植三年即可挂果,亩产可达200—300公斤。五至七年后产量进入盛产期,亩产可达500—800公斤。进入高产期亩产可达1500—2000公斤,文冠果树龄可达50—200年。5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成后,按照每公斤3元收购果实,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生产生物柴油1.6万吨,按照目前生物柴油每吨6000元计算,可产生近1亿元的社会效益。
因而,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来缓解未来能源危机是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必由之路。生物质产业能够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林废弃物和非农田为原料和基地,生产市场前景广阔。与环境友好和高附加值的能源及生物化工产品一道,既能解决我国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增加农业和农民收入。
由此看来,发展生物质能源,能够直指中国三大世纪难题——“三农”、环保、能源。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业可做到不争粮、不争地,在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的同时,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提出“六万亩文冠果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优质苗木培育与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杨凌示范区地处陕西关中腹地,面积94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年平均降水量660多毫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2.9度,日照2196小时,无霜期约220天。示范区下辖县级杨陵区,总人口14万多,新建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由农业科学园区、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综合园区、农业中试园区、生活服务园区、农业观光及休闲带等七个功能区组成,区内农业科技实力雄厚,享有“农科城”的美誉。每年有上千项科技成果问世,特别是在小麦育种,旱作节水农业,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工厂化快速繁育无公害苗木等领域内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直接经济效益已累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利用企业建立示范基地和异地办厂等方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科技人员的多方共赢。截至2007年,杨凌的产业龙头企业在全国30个省市建立示范点和科技、原料基地1852个,涵盖了农作物良种、畜牧、苗木花卉、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利水保、荒漠治理等众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杨凌示范区和区内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建设的科技示范基地共引进国内外名优良种1500多种,累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600余项,推广面积80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培训农民500多万人次,每年的对外示范辐射效益超过10亿元。产业发展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杨凌示范区内,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和地理优势,区内自然环境优越,科技研发力量雄厚,各种基础设施便利、人文环境和谐、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是保障该项目完全顺利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3.2主要障碍因素和解决方案
我们选择了示范区内临近渭河的沙土混合地,土壤通透性好,极宜文冠果的苗木繁育。但是,文冠果在生产过程中,如遇水涝会影响其正常生长,项目基地内排涝条件良好,设施及设备齐全,关键时候有能力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该项目的另一障碍因素来自三年以后文冠果挂果后的市场销售问题,届时,我们将与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长期的文冠果收购战略合作,并与文冠果能源林企业和农户签订长期的文冠果收购协议,能够彻底解决因文冠果销售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从根本上做到了从文冠果苗木销售到农户卖果的一条龙服务,既保障了农户的既得收益,又提高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文冠果培育的过程中有“千花一果”的问题,对此。我们项目科技人员有三十年的文冠果培育技术经验,已经掌握了其生理特性和特点,采用轻剪枝、疏花、抹芽、生物诱导技术与配方施肥的综合方法,能有效克服文冠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文冠果市场供求现状
文冠果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树种之一,适合于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种植,因其出油率高达30%—40%,所以被国家列入“十一五”及今后重点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林品种。
目前,国内文冠果苗木市场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文冠果的生产将是供不应求。按照国家“十一五”期间对陕西等省区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林苗木基地建设要达到375万亩的规划目标分析,要完成375万亩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任务,共计需要41000万株苗木,那么,未来五年仅陕西等省每年对文冠果等苗木的需求量为8200万株,即每年需要有1.03万亩的文冠果等苗木产量(按每亩生产0.8万株计算。但是根据生产管理经验和地力实际情况来看,产量有较大差异)才能完成每年75万亩能源林建设的规划需求。那么就意味着每年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林苗木培育的缺口为5600万株(约7000多亩规模化培育基地)的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以陕西地区为例,2007年文冠果苗木的培育面积尚不足2000亩,仅可向市场供应的文冠果苗木数量不足500万株。2007年,以陕西文冠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为陕西省内最大的专业化也是最早研究开发生产文冠果苗木的企业,该企业5年间在我省淳化等县区培育的能源林面积也仅不足5000亩,2007年仅向市场销售不足20万株的两年生苗木,每株售价3.00元。2007年,陕西咸阳地区某公司仅销售6万株一年生文冠果苗木价格为每株2.80元。据悉,国家林业局2006年曾给陕西安排了5万亩的文冠果基地建设任务,但因当年文冠果苗木产量严重不足,当年的规划建设任务不得不缓后实施。2008年,陕西省林业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总体规划,确定先在我省铜川、延安两地率先建立10万亩文冠果能源林基地,而且逐年增加种植面积,这将为未来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总体来看,陕西省内文冠果苗木的培育面积亟需扩大,增加产量,尚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才能给在建和已建成的以文冠果为主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达到产业收益、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改善生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利国利民的多赢局面。
4.1.2文冠果市场前景分析
根据文冠果生长特性,其适宜于西北地区以及同一纬度和较为寒冷的荒山荒坡荒漠地区大面积种植。所以,文冠果的目标市场应以西北地区为产品的销售与推广示范主要地区。如陕西以秦岭以北的陕北的延安、铜川和榆林、咸阳西北部各县区为主要的细分市场,省外目标市场以甘肃、内蒙古、山西、新疆为主要目标市场,这些省外地区业有在建或业已建成的以文冠果为主要加工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多家,所以,文冠果省外目标市场应以甘肃、内蒙古、新疆为主。其他目标市场如青海、河北、安徽等省外地区为文冠果目标市场之次市场。
“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方案对陕西等地文冠果和黄连木等能源林培育和基地建设的规划安排任务为375万亩,品种以文冠果(秦岭以北)和黄连木(秦岭以南)为主。陕南安康地区黄连木面积为75万亩。5年要完成国家规划目标任务,共计需要文冠果苗木33000万株苗木,平均每年文冠果苗木的需求量为6600万株,但陕西省内2007年生产的苗木不足500万株,年产量与市场年实际需求量尚有6100万株的缺口,那么,实际生产量与市场实际需求还有12倍的差额,即2007年尚有70万亩的能源林规划面积不能落实。据此预测,未来5年文冠果的市场还有约30000万株的市场份额,年均6000万株。五年我公司文冠果生产总量为600多万株,仅占市场总需求量的约3%。
由于《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和产业规划颁布的时间不足两年时间,加之农林产业化项目经营从投资到收益的周期较长,由此可知,国内生物质生物质能源林的规模化培育和基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陕西以外的国内其他省区的生物质能源林规模化培育和基地建设起步也仅仅一两年时间,从以上市场分析可知,国内文冠果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文冠果的市场需求是旺盛的,至少5年内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4.1.3文冠果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1、项目建设单位地处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林科研优势集中,科技示范推广能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大,具有培育新品种的科技优势和实力,能够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文冠果苗木,所以,我们首先拥有绝对的科技优势,这是竞争优势之一。
2、杨凌示范区内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原陕西省林业学校)雷开寿教授主持的陕西省林业厅下达上午“文冠果丰产与栽培技术”课题研究()成果,在1979年该课题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3、目前,我公司专家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诱变方法,通过多年的研究,已经成功的选育出了三个丰产性较好的文冠果,分别命名为“中秦一号”、“中灵一号”和“中宝二号”(暂定名),经我公司对文冠果品种进行分类、研究其适生表现及各自特征,系统研究实验了文冠果实用丰产技术和方法。采用同龄、同地/异地、不同品种的对照组、实验组比对,进行差异性鉴定。从特大果型、大果型、中小果型、小果型4个品种中优选出了优良文冠果新品种;研究、实验总结得出采用轻剪枝、疏花、抹芽、生物诱导技术与配方施肥的综合方法,能使文冠果显著增产。小面积试验栽培观察,各项指标田间表现良好。这些新品种生理性状好,株型紧凑、座果率高,丰产性好,三个新品种的产量分别比未优选前的异株平均提高了8%左右。目前正在积极组织新产品的申请通过鉴定工作,不久将大量上市。这是竞争优势之三。
4、由于我公司是集约的规模化繁育,培育面积相对较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把成本降低到最小,所以,具有价格竞争上的优势,这是优势之四。
5、我公司具有专门的苗木销售和科技推广示范队伍,通过七年的市场销售,积累了丰富苗木销售经验,在省内外拥有一批诚信的客户。这是优势之五。
6、公司已成立八年时间,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在苗木产销行业拥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这是竞争优势之六。
4.2营销策略 产品销售至关重要。
1、坚持走“公司加科技加农户”的营销之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科技下乡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开展文冠果种植栽培科技讲座与咨询,专家上山进荒漠,手把手传授文冠果栽培技术。宣传国家政策和相关的产业倾斜优惠政策和扶持补助办法,鼓励、引导、提高农户种植文冠果的积极性。
2、紧抓一年一度十月“杨凌农高会”机遇不放松。利用农业科技盛会的大好机会,举办文冠果技术专技术讲座,与产品目标市场客户举办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推广示范合作签约仪式,与以文冠果为生产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举行签定原料收购合作协议新闻发布会,借机造势,为文冠果销售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树立公司的形象,提高新林公司的知名度。
3、积极走访产品目标市场的对口单位,邀请他们前来公司基地考察参观,举行文冠果丰产技术知识讲座可种植培训,讲授项目新产品的特点,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往来,取得客户信任,为产品销售奠定基础。
4、加大文冠果宣传力度。拍摄“文冠果栽培和丰产技术”专题片和“文冠果综合开发与发展前景”两部专题片,印制《文冠果栽培与丰产技术手册》,建立文冠果专业网站,在省级广播电台和电视频道以及涉农报纸杂志农业栏目对文冠果进行推介。
5、产品营销还可采取BTO模式。在产品上市之前,采取定向育苗的按定销售销售方法。
6、与主管部门联办“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专题会议,邀请文冠果栽培区域的造林单位和企业参会,沟通交流,为文冠果的销售营建坚实的基础。
4.3市场风险分析
1、宏观市场分析。项目产品文冠果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优良树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从宏观形势来看市场无任何大的风险。根据2007年的市场需求分析,以后五年内的产品销售根本不存在市场风险。即使有风险,可能存在于苗木销售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即使发生相互竞价,但是不会影响产品的正常收益。因为文冠果苗木年产量根本就无法满足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以陕西文冠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公司采取的是定向育苗营销模式,客户派人在苗木繁育基地里常年看守直到苗木当年出圃,从侧面说明了宏观市场的销售几乎无任何风险。2、2009年,文冠果苗木大面积规模化培育局面会初步形成,但是年生产总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文冠果生产量会较上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价格在一定范围内会有小幅下降,但绝对不会有大幅降低的可能,因为市场规则是物以稀为贵,即使销售价格有小幅降低,对企业收益影响几乎很小。预防措施和降低风险的办法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把每个生产环节,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努力把成本降到最低,可有效预防此风险。
3、随着文冠果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往后每年的销售价格会有小幅降低,这是市场规则的必然。对此,我们将经建立文冠果采穗林,并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采取“自繁采集良种”和抽枝扦插以及工厂化快繁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苗木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提高产量,使单位生产成本降低来抵御市场竞争风险。
第五章 建设方案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以1979年曾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的陕西省林业厅“文冠果良种选育”课题研究成果为文冠果生产的产品方案,在加快培育我公司“中秦一号”、“中灵一号”和“中宝二号”文冠果新品种繁育的同时,与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产业同仁研究单位加强技术横向联合,加大研发力度,同时引进丰产性好的优质品种,进行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每年生产100万株优质苗木,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建设规模:五年实现生产600万株文冠果优质苗木的项目建设目标,五年带动建设文冠果能源林面积5万亩,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步伐,达到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国家号召,带动千万农民提高收入,缓解未来能源危机,治理荒山荒坡荒漠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年产文冠果优质苗木120万株。发挥杨凌示范区的科技示范推广辐射作用,在陕西的榆林,延安、咸阳、宝鸡、铜川等地以及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青海、等适生区,即荒山荒坡和丘陵地区,每年通过推广与示范,带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高产化的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1万亩,每年建设基地3个。五年建设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示范面积5万亩,基地15个。5年共计生产600万株文冠果苗木,完成5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建设目标。
5.3建设标准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要求》与验收考核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化、规范化、高产化”的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标准,把项目打造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物能源林基地建设的样板工程。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1、文冠果直播培育工艺流程图
购进良种—种子沙藏—土壤深翻—土壤杀菌—种子杀菌—人工播种—松土灭草—选育定植—枝型整理—土壤追肥—防治落蕾—病虫防治—防涝排涝—苗木出圃—示范推广—基地栽培
生产工艺流程图二
文冠果栽培与良种生产工流程图
引进良树—挖坑施肥—规范栽植—防治脱蕾—夏季追肥—控制长势—整理枝型—整冠定干—选枝扦插—良种采集—良种优选—分类储藏
文冠果工厂化快繁工艺技术流程图
2、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技术来源:陕西省林业厅1979年下达的“文冠果良种选育”课题研究成果,该成果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该技术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完成。技术来源可靠。
5.5设备方案和燃料供应及节能减排
项目建设为苗木培育,生产过程中无专用设备,项目生产所用为基本的农用及耕作机具。故无原燃料供应问题,不存在节能减排。
5.6实施进度安排(图)2009年
项目工作:
1、组建项目建设管理部门。
2、立项调研。
3、编写可行性报告。
4、筹措资金和项目选址。
5、生产管理安排。
6、引进新品种。
7、年产文冠果苗木120万株。
推广示范:在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和内蒙古等地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高产化文冠果能源林面积1万亩,示范基地3个,并进行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2010年
项目工作:
1、申报立项争取扶持资金。
2、申请银行贷款。
3、组织新品种鉴定材料。
4、扩大培育面积。
5、举行文冠果基地示范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会议。
6、年产文冠果苗木120万株。
推广示范:以项目定型品种和选育的文冠果新品种“中秦一号”等进行扦插和快速繁育,在甘肃等地和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高产化文冠果能源林面积1万亩,示范基地3个,并进行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2011年
项目工作:
1、接受国家首次项目验收。
2、力争新品种通过鉴定。
3、新品种推广。4年产文冠果苗木120万株。
推广示范:在青海、河北等地和甘肃等地目标市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高产化文冠果能源林面积1万亩,示范基地3个。并进行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2012年
项目工作:
1、加大新品培育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年产120万株文冠果苗木。
推广示范:在目标市场继续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高产化能源林面积1万亩,基地3个,并进行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2013年
项目工作:
1、年产120万株文冠果苗木。
2、总结项目生产建设管理经验和研究技术经验以及示范推广工作成绩。
3、接受国家对项目建设情况的最终验收。
推广示范:在目标市场继续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高产化文冠果能源林面积1万亩,基地3个,并进行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属农业开发项目,以培育文冠果能源林苗木为主,生产过程中不但无废弃物、无污水排放。而且苗木培育生产能提高周围空气质量指数,友好于环境改善。
发展大面积的山林植被和林果,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了绿化面积,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使荒山荒滩披绿装,坡地变果园。林业的发展对环境只会有好的影响。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组建项目建设管理部。组织形式:公司牵头,专家优势。杨凌新林苗木绿化有限公司管理团队与有关科技团队共同出员,联合进行项目建设和推广示范建立文冠果基地。项目管理部负责苗木的生产和推广示范销售工作,专家研发新品种和技术培训指导工作。
7.2管理模式
公司加科技加农户与BTO营销模式即定单销售。
7.3管理措施
1、生产管理:坚持标准化、规范化、高产化的文冠果培育和基地示范推广的生产管理原则,总结文冠果培育技术体系,积累培育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从良种选择、栽培、水肥管理、土壤管理、树形管理、病虫害预测防治、采收到回收储藏运输一系列生产作业中,进行推广示范,总结出文冠果树种丰产培育方法,建立配套的栽培及经营技术体系。
2、财务管理: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严把开支,节约至上,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3、营销管理:探索能源林育苗丰产技术和示范基地推广建设经营管理。根据文冠果目标市场和子市场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产品营销模式和基地示范推广机制:
通过科技示范和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可地方财政优惠补贴办法带动文冠果基地的建设,与造林大户牵头共建文冠果能源林基地,与林业其他重点工程结合建设文冠果基地;与政府(林业部门)或企业相结合的BTO模式建基地等。研究能源林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对国家鼓励扶持政策、与国际合作方面政策、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等进行研究和探索,探索能源林基地推广示范的有效机制。
7.4技术培训
项目建设单位有从事研究文冠果三十多年的专家,技术丰富,经验成熟。首先,我们在内部进行相关的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工作,从文冠果生理特性、资源分布、技术要领、生产规范、栽培管理等进行培训。
在基地建设的推广示范工作中,发挥杨凌示范区的科技优势,邀请造林单位可造林企业来项目基地观摩考察,组织专家教授与造林单位共同对种植区域内基地的企业、农户和技术人员开展文冠果栽培与丰产的技术培训,并进行栽培现场技术示范和指导,手把手教授技术,编制出版《文冠果栽培与丰产技术手册》和光盘,免费赠送。提高其管理作务水平,增加收入。
7.5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
严格遵守《劳动法》,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坚决杜绝不遵守安全规程的行为出现。本项目属大田生产,不涉及卫生和消防面。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1投资估算依据:
以目前市场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及相关行业资源成本为依据估算项目建设投资。
8.2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380万元。
8.2.1.1建设投资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万元,用于立项和项目建设所需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研发仪器、灌溉打井、简易柴油发电机、劳动工具、喷药器械、生产地作息便利房建设等。
8.2.1.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共计328万元,前期立项等铺底资金70万元,其中新产品研发资金15万元,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30万元,其余250万元为生产经营所需的周转资金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不可预见开支等。
8.2.1.3其他
8.3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自然人资金和创业投资风险资金共133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5%。银行贷款9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5%。申请国家财政有偿无偿扶持资金152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0%。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申请中央财政有偿无偿资金扶持资金152万元。
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能力分析
杨凌示范区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研力量雄厚,通过十年的建设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财力积累,加之该项目符合国家新能源发展产业政策,争取到一定的财政配套资金是有可能的。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社会自然人资金和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共133万元。
8.3.4银行贷款及措施
申请银行贷款95万元。
8.3.5其他
根据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吸收特定的有实力的自然人和组织参与。
8.4.1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1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管理:
根据财政部(财发[2001]55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财政部[2006]39号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及财发[2006]40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补充规定》的通知精神为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帐管理、专门核算、专款专用,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根据国家对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有偿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和产品营销及固定资产投入,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以及新品种的引进与研发、策划宣传等。
还款计划:等额本息还款。从产品销售开始每年偿还财政有偿资金总额20%及贴现后剩余部分利息,五年内还清全部财政有偿资金及贴现剩余部分利息。
财政无偿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1财政无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使用范围为立项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报告的设计及实施方案的费用,新品种的引进和新品种的研发,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费用,示范推广所需的相关设备及仪器,还有部分公益性基础设施等有关推广示范培训费用。报帐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8.4.2银行贷款使用和管理
银行贷款主要用于项目生产所需流动资金。还款计划:等额本息还款。从产品销售开始,每年偿还贷款总额20%的本金及利息,五年内还清全部银行贷款及利息。
8.4.3其他
第九章 财务评价
9.1财务评价依据
按照可比性、相关性和配比性等会计原则的要求,财务评价按项目建设期为5年,但是彻底完成应是第六个。第一年基本是苗木成长期,所以项目第一年年初为资金折现基准点,财务贴现率取8%。项目自身效益发挥应在第二。示范基地考虑到土壤肥力条件、文冠果经济林栽植后,3—5年才开始发挥效益。由于本项目主要是苗木生产和丰产技术推广和示范。项目推广示范所带动的生物质能源林效益评价在此不与评价,只在第十章阐述。
根据上述效益和费用预测数据编制现金流量表(见附表8-1)。计算财务评价指标为:当贴现率取8%时,财务净现值为*万元,大于零;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30%,高于国家规定的基准值;效益成本率*,大于1;投资回收期*年,说明项目财务上完全可行。项目的实施,将给农民增收带来大的收益。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9.2,1营业收入:600万株×1.80元(保守均价)=108000000元
9.2.2营业税金及附加:
项目建设单位为村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产品文冠果苗木属于自产自销类农产品类,根据国家现行财税政策规定,营业税金和附加为零。
9.3总成本及经营估算
9.3.1单位产品成本估算
⑴生产用地租赁费: 500元/亩×150亩×5年=375000元
⑵良种购进费: 150元/公斤×20公斤/亩×150亩×1年(次)=450000元
⑶耕种费: 100元/亩×150亩×5年=75000元
⑷施肥费用: 150元/亩×300亩×6年=225000元
⑸扦插费(第二年始): 1200000株×0.025元/株=120000元
⑹人工费: 60000元/年×5年=300000元
⑺快速繁育生产线: 100000/年×4年=400000元
⑻综合费用: 200000元/年×4年=800000元
⑼灌溉费用: 150亩×100元/亩×5年=75000元
⑾
⑿
⒀
以上(1)—(9)项合计为2820000元
2、总成本估算:总成本380万元。
3、经营成本估算
⑴交通费用: 30000元/年×5年=150000元
⑵差旅会议: 30000元/年×5年=150000元
⑶办公费用: 10000元/年×5年=50000元
⑷销售费用: 40000元/年×5年=200000元
⑸策划宣传费用: 30000元/年×5年=150000元
⑹新品种研发和引进费用 元
⑺财务费用:
⑻工资 90000元/年×6年=元
⑼固定资产投入 元
⑽财政有偿资金五年利息费用及年均(等额本息还款)92246.33元÷5 ﹦18449元
⑾银行贷款五年利息费用及年均(等额本息还款)276009.03元÷5﹦55201元
⑿其他不可预见费用 40000元
各项合计为 2058255.36元 9.4财务效益分析
9.4.1盈利能力分析
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税后、动态)、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和财务净现值(税后)
9..4.2清偿能力分析
银行贷款、财政有偿资金归还能力,预期时间。
9.5不确定性分析
9.5.1盈亏平衡分析
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9.5.2敏感性分析
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9.6财务评价结论
按照五年总计生产600万株优质文冠果苗木的目标计算,每株成本为 元左右(含生产力成本上涨之因素)。
根据2008年文冠果苗木市场行情分析,预计每株销售价格为2.80元,2年出圃优质标准苗木100万株,2008年当年即可实现销售收入280万元,当年就可实现净利润*万元。2009年,在选留的文冠果苗木中采用扦插和快速繁育技术,当年不需要大量采购种子,就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2009年按出圃苗木100万株计算,每株销售价格2.00元计算,当年即可实现销售收入*元,当年就可实现净利*润元。两个运营结束,完全可以偿还项目贷款本金和利息。2010年按照出圃100万株每株1.50元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元,当年净收入为*元,即可还清银行贷款和利息。2011年,按照出圃100万株每株1.30元计算,当年可实现销售收入*元,净利*润元,当年即可收回大部分自由投资资金。2012年,按照略高于成本价格出圃苗木100万株左右,就可完全收回投资并且实现项目盈利。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10.2.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10.2.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
10.2.3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10.2.2.1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包括利益分配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利益运行机制、利益监督机制
10.2.3.2辐射带动基地
直接带动基地的规模、方式,间接带动基地的规模、方式,辐射带动的区域、规模方式。
10.2.3.3辐射带动农户
直接安排农业人口数量,直接带动农户和农民的数量、方式,间接带动农户和农民的数量、方式,示范带动农户和农民的数量方式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10.3.1农民增收
直接增收的方式、来源和数量,间接增收的方式、来源和数量,辐射示范区农民增收的方式、来源和数量
10.3.2农业增效
培育主导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
10.3.3对比分析
项目建设前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比分析;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