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探析

时间:2019-05-12 21:0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修水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修水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探析》。

第一篇:修水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探析

修水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探析

摘要 阐述了江西省修水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前的基本情况及推进改革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其取得的初步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当地农技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措施;成效;问题;江西修水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386-0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1-2]。2010年开始,修水县以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全面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思路,雷厉风行抓改革,不遗余力搞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为农服务水平得到切实提升[3-4]。改革前的基本情况

修水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辖36个乡镇,农业人口69万人,耕地面积3.73万hm2。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前,全县分设有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蚕桑局、茶叶办和隶属县农工部的农村经营管理科,36个乡镇均设有农技站、畜牧水产站、蚕桑站、农机站、经管站五大站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编制336人,在编人员239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技的新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体制落后。36个乡镇均建有五大站,建站成本高,农技人员资源分散,无法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投入经费没有保障,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整体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困境。三是队伍建设滞后。现有农技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较低,观念不新,专业知识不足。四是运行机制缺失。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没有彻底分开,普遍重经营轻推广,工作错位、缺位,科技推广难以深入。推进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领导强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快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召开会议进行调度,并到部分乡镇检查督查。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改革工作。做到“五个一”,即一把手负总责,每星期一调度,半月一通报,涉农会议必讲内容之一和领导下乡必看内容之一。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很快形成上下齐心、群策群力的改革氛围,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动力,确保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2 多方联动聚合力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涉及面广,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此,修水县建立了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同心共举、齐力合为的工作局面。将全县36个乡镇分为3个工作组,分别由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蚕桑局局长担任工作组组长,分管副局长及相关人员分别交叉参与3个工作组。工作组对所分工乡镇综合站建设全程负责,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而各乡镇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财政上做到“三个保障”,即保障农技人员工资全额发放,保障每年每个乡镇2万元工作经费,保障一次性60万元建站经费。

2.3 把握重点抓推进

为确保改革和建设的顺利推进,修水县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5个关键环节。一是清产核资,夯实基础。成立清产核资工作组,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为推动改革与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先行试点,总结经验。3个工作组分别牵头完成太阳升、黄沙、西港3个乡镇综合站建设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为全面推进打下基础。三是全面铺开,规范建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改革与建设,推进建站工作。对综合站建设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采购办公桌椅、统一人员调配机制、统一建站时间节点。四是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切实加大综合站内部管理力度,做到“三个一”,即挑选一名好站长,打造一支好的队伍,强化一项服务职能。五是科学考核,强化管理。制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核制度,并将农技人员全年工资的20%作为绩效工资,由主管部门根据考核情况发放,大大增强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发展为本增实效

农业技术推广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改革和建设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无疑都在“发展”二字上。为此,修水县紧扣发展抓改革,着力借改革之力破解农村发展的难点。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促进产业发展。根据产业结构特点,重点抓好10个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每个农技人员对接和培育10户科技示范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二是加强科技指导服务,促进农民致富。规定每个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指导每年不少于150 d,帮助制定生产计划,指导科学种养,解决生产难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切实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取得的初步成效

自全面启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以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现了“有地方办事,有钱做事,有人管事”。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现场会在修水县召开,对该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1 综合建站全面到位

全县36个乡镇已全部将原农技、畜牧、蚕桑、经管、农机等5站整合为1个农技推广综合站,均设有“三室一厅”,即办公室、培训室、设备仪器室和咨询服务大厅。全县统一购置办公桌椅263套、报刊资料架36个等设备,统一制作了综合站站牌及各项制度牌、门头和背景标志,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站房进行适度的维修和装修,部分综合站还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全县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已面貌一新。

3.2 人员管理落实到位

36个综合站站长按照乡镇政府和民主推荐,由县农业局、蚕桑局、畜牧水产局和经管科联合考察和联合发文任命;全体农技人员实行统一办公,到岗到位;在站长负责制下,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并建立和健全包村联户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3 工资经费保障到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全县140名基层农技聘用人员基本工资和补贴工资已按全额标准补发到位,下拨工作经费72万元,平均每个综合站2 万元。通过综合建站增强了农技人员的整体力量,促进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中,改革成效在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农技队伍战斗力增强。存在的问题

虽然修水县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较快,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必须进一步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效。

4.1 农技队伍力量薄弱

修水县基层综合站总编制数为336个,缺编97人,且5年内退休48人,必须按逐年补充的原则,补充基层农技人员。

4.2 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现有基层农技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35岁以下占10%,50岁以上占43%;高中和中专学历占72%,初级职称及以下占85%。由于经费不足,农技人员难以继续深造,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思路不宽的问题,缺少特色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示范推广的科技人员,缺乏懂市场、会经营、能管理、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复合型、综合性的农业科技人才,很多基层农技人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3 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修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原有站房基本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建设的,已年久失修,面积不达标,检验检测设备、交通设备、信息设备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还有部分基层站靠租用房屋作为办公场所,因陋就简,特别是农技人员居住条件差,给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参考文献

[1] 苏振彪.新形势下更应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03(4):9-10.[2] 向俊锋,罗真,周宋伟.强化农技体系建设 提升服务三农水平[J].四川农机,2011(3):18-19.[3] 李立秋,刘万才.树立公共推广理念加速农技体系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08,24(6):4-7.[4] 杨芳.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11(9):11-12.

第二篇:加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 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 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

-----吉木萨尔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材料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紧紧把握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旋律,以高效、生态为目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快转变,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愈加迫切、领域愈加广泛、种类愈加多样,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我县按照农业部、自治区的部署,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从最基础机构队伍抓起,解决好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2010年进行了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现将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主要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组织学习,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10】25号)和《自治州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实施意见》(昌州政办发【2010】53号文件)文件下发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我县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区、州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工作,开展了调研摸底活动,为全面推进改革做了相应准备工作。

根据《自治州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实施意见》(昌州政办发【2010】53号文件)精神,通过召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座谈会,广泛搜集基层一线农技人员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县农业局拿出《吉木萨尔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并提交县人民政府讨论。

在此基础上,县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吉木萨尔县加快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吉县政办【2010】71号文件)。建立健全运行高效、县管乡用、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机构,使其成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规范、专业人员队伍精干、推广经费保障稳定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结合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县项目,建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领导机构

吉木萨尔县高度重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010年,被确定为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重点县。

为了搞好自治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县项目工作,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农业局、财政局、人事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各乡(镇)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

设在县农业局,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监督、协调工作;

(三)人员接管构成情况

按照吉木萨尔县编制委员会给全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总定编83人,其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定编25人(实有人员22人),占总定编30.12%。四乡五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定编58人,占总定编69.88%。这次四乡五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实际接管收回45人,其中:接管收回专业技术人员31人,非专业技术人员14人,非专业技术人员占接管收回专业技术人员31.11%;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缺编16人。

1、年龄构成情况:目前县、乡(镇)接管收回在编67人中,其中:50岁(含50)以上15人,占人员总数22.4%;40岁(含40)以上25人,占人员总数37.3%;39岁(含39)以下27人,占人员总数40.3%;

在乡(镇)接管收回在编45人中,其中:50岁(含50)以上13人,占人员总数29%;40岁(含40)以上15人,占人员总数33%;39岁(含39)以下17人,占人员总数38%;

2、学历构成情况:全县本科学历20人,占人员总数29.9%;大专学历25人,占人员总数37.3%;中专以下学历22人,占人员总数32.8%;

在乡(镇)接管收回在编45人中,本科学历5人,占人员总数11%;大专学历22人,占人员总数49%;中专以下学历18人,占人员总数40%;

3、职称构成情况:全县高级农艺师8人,占人员总数12%;农艺师25人,占人员总数37%;初级职称20人,占人员总数30%,非专业职称14人,占人员总数21% 在乡(镇)接管收回在编45人中,高级农艺师4人,占人员总数9%;农艺师15人,占人员总数33%;初级职称14人,占人员总数31%,非专业职称12人,占人员总数27%

4、性别构成情况:男38人,占人员总数56.7%;女25人,占人员总数43.3%;

在乡(镇)接管收回在编45人中,男26人,占人员总数58%;女19人,占人员总数42%;

(四)结合《吉木萨尔县加快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吉县政办【2010】71号文件)。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了工作目标

我县按照年龄、学历状况、专业资格、技能水平等条件,实行人员聘任上岗制。建立了考核、培训等各项制度,并根据技术人员专业特长及工作职能进行分工,明确岗位责任,对工作目标和任务量化细化。制定了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和奖惩办法,以服务绩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把程序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农业局通过调阅工作日志,向服务乡(镇)村领导、科技示范户、农民代表发放测评卡,对农技人员日常抽查、业务知识考试等方式,对农技人员工作职责完成情况及成效等进行综合考评。

围绕县上的重点产业,以加工番茄、马铃薯、瓜菜、玉米、小麦五个主导产业,成立了县农技推广专家组,选聘50名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实行分产业按乡镇服务制度,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10个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负责制定并实施分户技术指导方案,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采集相关信息等。

遴选了各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主导品种在同类作物中的覆盖率占90%以上,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达到95%以上。围绕主导产业遴选培育500个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番茄90户、马铃薯110户、瓜菜100户、玉米100户、小麦100户。建设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加工番茄2个、马铃薯2个、瓜菜2个、玉米2个、小麦2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和传播基地。

(五)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扶持

2010年12月,四乡五镇农技推广站刚刚实行“县管乡用”,是“净身出家”身无分文。县主管部门农业局根据各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工作实际情况,从县上支农扶持奖励资金中,给每个乡(镇)农技推广站解决了5000元活动经费,解决了然眉之急。

二、主要经验体会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确保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根本保证。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量大、点散、面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及早安排,合理部署,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识到位是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首先是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是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和组织讨论,使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增强了责任感。二是对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的认识。结合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县项目做好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三是以确定的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为重点,同时搞好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户培育、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等落实工作。

(三)措施到位和突出工作重点是关键。

结合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县项目,做好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是农技推广由虚向实的转变过程。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实效,各项措施必需切实可行,落在实处。我们的体会:一是要找准切入点,使主推技术、主导品种符合实际,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要落实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保障工作经费和下乡进村入户的工作时

间,建立促使农技干部常下乡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坚持以示范户和辐射户的满意度为标准,开展绩效考评,对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四是要坚持以村为载体、户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要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广泛宣传是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示范县项目工作覆盖面大、群众参与度高,由于宣传到位,发动充分,从而把技术指导和科技示范户的思想统一到国家的决策部署上来。

通过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吉木萨尔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县、乡(镇)、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建立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和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吉木萨尔县农业发展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重点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面对各乡(镇)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的推广指导、咨询、试验、示范等方面的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与需要相比力量明显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和需要。急需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的比重较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日趋严重。由于乡镇基础设施差,多年来配合乡镇中心工作,荒废了专业技术的学习、交流和深造。因而存在知识老化、专业不专,技术不精,素质提高缓慢的问题,脱产学习、培训机会少,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比较低,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急需有待提高。

(三)经费不足,开展正常工作缺乏保障。农技推广站虽然是财政拨款机构,但除工资发放外,办公用经费有限,多年来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差旅费、交通费,干的多自己贴的多。技术推广工作举步维艰。

(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生活条件改善缓慢。目前,全县四乡五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数农技推广站的固定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已成为危房。各别乡镇借助乡镇政府的办公室办公。没有固定的办公用房。

(五)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与建设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政策性比较强,遗留的问题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

一是固定资产登记造册归属移交问题。二是债权债务处理移交问题。三是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难度比较大。

四、今后的打算: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强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①认真按照实施方案完成各项工作;②强化宣传,提高工作实施的浓厚氛围;

3、把握重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①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②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③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示范促带动。④要抓好队伍建设。

4、要加强领导,搞好督导。确保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三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汇报(县委)

关于加快推进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

汇 报

县委:

2009年,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批准我市赣县、兴国、宁都、大余、全南等五个县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示范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2010年、2011年继续列为续建县,中央财政每年下拨实施经费100万元。2011年在省农业厅组织考核验收时,由于我县没有统一收编,人、财、物‚三权归县‛尚未到位,被省厅取消项目示范县,而由会昌县所代替。

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覆盖全国所有乡镇,每年下拨经费100万元,同时给予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一次性补助30--50万元。省农业厅明确要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必须在2012年6月底前完全到位,否则今年及以后不予下拨工作经费及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补助,并影响其他农业项目的申报。从全市情况看,赣县、兴国、宁都、大余和会昌五个县已经改革到位,其他县市正按照有关会议要求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在6月底前改革到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 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14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市府办发[2011]48号)和县委办、县政府办《全南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全办发[2012]1号)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事项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整体要求

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

1、推行综合建站:以乡镇为单位,将原有的农技、果业、畜牧兽医、农机、水产站、农产品安全监管等整合建设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2、理顺管理体制。为了做到权事统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实行‚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乡镇综合站人、财、物以及相关业务管理。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当地农技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监督。

3、强化财政保障。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在编在岗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及绩效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财政预算和发放。

4、创新用人机制。由农业主管部门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5、创新考评机制。制定由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参加的三方考核方案,明确服务内容,量化考核指标,三方考评按3:3:4比例计分。

6、完善服务机制。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

二、我县改革的进展情况

1、根据国家、省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2009年我局草拟了《全南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并以县政府办名义行文(全府办发“2009”72号),但没有下发,只为应对上级检查和争资争项用。

2、为配合支持上级检查和争资争项,县编委重新核定了9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编制90个(含水利、经管)(全编字“2009”13号)。

3、县委办、县政府办《全南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全办发[2012]1号)明确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挂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牌子)人财物‚三权归县‛的管理体制(全办发[2012]1号)。

三、当前急需解决的事项

根据省农业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验收依据、内容和标准:

1、拟请召集由各乡镇及组织人事、发改、财政、编制和农业部门参加的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农业技 3 术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尽快提交县政府有关会议通过,以正式文件下发实施。

2、落实综合站‚三权归县‛。需由编制和人事部门将原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岗在编人员统一收编,归口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

3、落实财政保障。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工资、绩效工资和工作经费等列入县农业主管部门的财政预算。

4、综合站的人事调配和任免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专此汇报,请批示。

附:

1、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市府办发[2011]48号);

2、全南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全南县农业和粮食局 2012年5月7日

第四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自查报告

景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精神,有效实施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我县以《景泰县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为基准,迅速组县财政、审计、纪检、人事、编办、畜牧兽医局、农技中心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农业科技示范县建设项目绩效考评专班,按农业部统一考评标准,对景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2011工作进行自查评价。重点对项目组织管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等内容进行了现场检查,电话抽查和资料查询。项目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项目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较好完成了项目的组织协调、检查评比和其它的日常管理;成立了专家组,顺利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修订,筛选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完成资料整理汇总。

二、完成了项目要求的体系改革任务,景泰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印发了《景泰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本着‚服务‘三农’,有利于业务指导、有利于履行职能、有利于调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合理设置,进一步明确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县上设置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园艺站、农产品质量监测站、绿色食品办公室、农业信息办公室;景泰县农作物种子管理机构,加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牌子;景泰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挂监测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景泰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两块牌子;景泰县能源办公室,加挂景泰县农业环境监测保护站的牌子;景泰县畜牧兽医局(改革已完成)。乡镇设置了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县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领导,以县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三、项目筛选确定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小麦产业主导品种为:宁春15号,宁春39号,宁春4号;主推技术:引进推广先进优秀的标准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播机收。枸杞产业主导品种为:宁杞3号;主推技术:选优质种苗、无公害栽培、配方施肥、配方施肥、病虫害综防。红枣产业主推品种:小口枣;主推技术:选用优质种苗、配方施肥、科学修剪、无公害栽培。猪产业主推品种:杜长大;主推技术:暖棚建设、规范化养殖。

四、项目建设试验示范基地10个,其中小麦产业示范基地3个,枸杞产业示范基地3个,猪产业示范基地3个,红枣示范基地1个。基地试验示范成效明显,经济效益可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五、项目遴选了100名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开展示范户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其中小麦产业指导员30名,枸杞产业指导员28名,红枣产业指导员17名,猪产业指导员25名;选拔科技示范户1000名,其中小麦示范户300户,枸杞产业示范户280户,红枣示范户170户,猪产业示范户250名。辐射带动示范户20000户。2011,共开展技术指导员培训350人(次),发放技术手册、技术指导资料450册(份);共培训农民22000人次,其中科技示范户1000人,辐射带动户21000人(次),发放科技教材、资料3万多份,出动宣传培训车辆20车(次)。每个技术指导员全年入户次数达10次以上,指导时间达80天以上,入户率和技术指导覆盖率均达90%以上。

六、通过项目推广实施取得的成效:小麦产业: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24公斤,其中喜泉镇亩产达到433公斤,一条山镇亩产达426公斤,红水镇亩产达410公斤;枸杞产业:项目区 3年以上的枸杞平均亩产达到410公斤,较基础亩产365公斤增产45公斤,亩增收700元,项目区年生产枸杞干 180.4万公斤,年总产值3608万元,纯收益增加308万元;红枣产业:项目区3年生小口枣平均亩产鲜果达550公斤,亩产值达1650元;6年生以上亩产鲜果达1620公斤,亩产值达4860元。辐射带动全县小口枣鲜果单产较前三年平均增产9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70元。项目区年生产红枣鲜果2941、2万公斤,年总产值8823、6万元,纯收益增加661、77万元;猪产业:猪产业建设在三个乡镇的19个村共培育科技示范户250户,其中:芦阳镇培育猪产业科技示范户120户,猪存栏28000头,能繁母猪4100头,培育仔猪15400头,出栏39000头;喜泉镇70户,猪存栏7000头,能繁母猪1400头,培育仔猪7310头,出栏13500头,其中生产三元杂交仔猪10500头;上沙窝镇60户,猪存栏6400头,能繁母猪900头,培育仔猪3200头,出栏9850头,猪产业产值 0.546亿元。

七、完成项目支出100万元,其中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3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助15万元.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30万元,聘请专家费用5万元,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5万元,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等费用5万元。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示范户,看试验基地、组织技术指导员座谈等形式,验收领导小组一致认为,2009景泰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要求的各项任务指标,达到了项目预期的目的,可通过验收。

验收组长:

验收组成员:

第五篇: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

关于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问题

一、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展情况

吉水县辖18个乡镇,总人口51.46万,其中农业人口40.3万,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素有‚赣中粮仓‛美誉。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至2010年被列为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县,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站,打造好服务平台,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一是全面完成综合建站任务。2009年,我县按照省里‚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的要求,将乡镇原有的农业五站合一,全县建立18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实行集中办公,工作统分结合、经费分块使用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 ‚‘三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乡镇农业综合站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局调配和管理;乡镇政府负责对辖区内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三是建立农技人员财政保障体制。乡镇农业综合站现有人员274人,全部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工资全额拨款,阳光津贴从2010年元月起,也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彻底解决了乡镇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此外,每个乡镇站财政预算办公经费2万元。四是乡镇站工作条件大

大改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所建的陈旧站房、办公设备进行了改造、更新。2009年县农业局筹集资金100万元,按照省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新建黄桥农业综合服务大楼,主房建设面积400多平方米;整合原乡镇农业五站的资产和资金,更新、改建了乌江,金滩、双村、尚贤等4个乡镇综合站,全县全县近几年更新、改建站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此外由县农业局统一筹资配备办公设施,乡镇站配备了固定电话、电脑等设施,八都、文峰等8个乡镇站还配备了面包车进行科技服务。今年,枫江、白水两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已纳入新建规划,计划年底完工。五是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制定了乡镇农技站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乡镇农技人员末位鞭策、乡镇农技人员三方双重考核办法等制度,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有序、有效规范管理。六是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开展了信息咨询服务、包村联户服务为核心的农技服务,建立了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推广模式,创新了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开展挂牌服务、跟踪服务,抓基地、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服务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站房建设问题。我县乡镇农业综合站站房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房屋破旧,建设面积少,居住环境差,服务功能

弱,有的已成了危房,不能住人。加上综合建站后,平均每站就有十几个人,原有站房容纳不了,改扩建乡站站房迫在眉捷。

2、农技推广服务设备问题。服务手段滞后。缺乏开展农技服务的基本设备,基本上还是靠‚一张嘴,两条脚‛的方式搞技术推广,服务效率较低。

3、乡镇站推广经费问题。目前虽然每个乡镇站有2万元的推广经费,只够维持站里的电话、电费及办公用品费用,乡镇站的正常运转经费及推广经费没有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有钱养人,无钱办事‛,农业新技术推广进展慢。

4、农技干部知识更新问题。乡镇综合站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亟待加强对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目前还没有项目支持建立农技干部知识更新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设想

1、建设乡镇农业综合服务大楼。按照省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添置技术推广设备,建设成集培训、咨询、办公、技术服务等功能的农业综合服务大楼。全县乡镇站房建设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对6个站房成了危房的站进行新建,需资金420万元;对其余12个站的站房进行改扩建,需资金480万元。计划在3年内分期分批解决,但要国家项目支持,争取项目解决600万元,县财政和自筹300万元。

2、加强乡镇站服务硬件建设。按照‚六个一‛(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台投影仪、一台显微镜、一台测土仪器、一辆科技服务车)标准对全县18个乡镇农技站进行配备,每站预计投资10万元,全县需180万元,力争通过项目资金解决。2011年乡镇站都要实现办公自动化,2012年以前乡镇站都要配置手提电脑、投影仪、显微镜、测土仪器等设备,购置科技服务车,改变‚一张嘴,两条脚‛落后的服务方式。

3、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每个乡镇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个,建设面积各100亩。建设内容:完善田间排灌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培肥地力等。每个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条件建设投资20万元,共360万元,通过国农项目投资完成。

4、保证农技推广机构基本推广经费。农技推广机构是公益性服务单位,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要发挥农技队伍的科技支撑能力,必须保证正常的工作经费。要保障技术人员再教育培训费、开展试验、示范、农民培训、服务设施维护、办公经费、炊事员工资、进村入户交通费等每站每年15万元,全县每年要270万元。国家项目扶持占70%,争取县财政解决30%。

5、继续深化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优化配置、创新机制,打造一支队伍稳定、机制灵活、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达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人才结构梯队化、试验示范科学化、信息传递多元化、服务群众优质化‛,实现‚管理在县、工作在乡、服务到户、指导到田,农民考核、绩效挂钩‛。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下载修水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修水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强化农技培训狠抓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杞县农林局 (2010年12月9日) 杞县地处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开封市,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全县辖21个乡镇,591个行政......

    xxx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XXXX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会精神,切实加快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依据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

    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一、农技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1、2011年年初,市政府在常务会议上已经研究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并出台了实施意见,由14个基......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开展机制创新 加快推广步伐近年来,定西市XX区(原XX县)农技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农技中心和省、市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立足抗旱防灾,遵循两个规律,以农业结构......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与完善管理体制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目前,我县农业局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经济作物推广站、农......

    德化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合集)

    德化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德化县农业局 2011年11月日 2011年是我县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第三年。在省农业厅的......

    2011全椒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全椒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下辖10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94个村民委员会。全县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4万亩,总人口46.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

    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通过省验收

    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通过省验收 清远信息港讯:5日至7日,省政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验收小组”莅临我市,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行检查验收。我市基层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