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舆情:中储粮仓库“火烧连营”引人遐想
中储粮仓库“火烧连营”引人遐想
5月31日下午,黑龙江省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亿元。火虽灭,但网上各类质疑层出,有关负责人称,高温和大风造成连营火灾,显然此说法经不起推敲,有人把火灾与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的“火龙烧仓”联系起来,还有人把火灾与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联系起来。这些联想,前者是怀疑粮库有关人员纵火掩盖真相,后者是怀疑有关人员故意转移视线。
一、关于起火原因的猜测
(一)“火烧连营”很可能起于粮食自燃。粮食发生自燃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水分大;二是氧气足够;三是周围有易燃物。据相关视频,最初起火储粮垛是今年刚刚收储的新玉米。露天室外气温突然升高,加上采取直接灌压方式堆高,粮垛内部温度、湿度就会自然升高。由于新收储颗粒状态保持良好,缝隙较大,加上大风因素,又为中底部氧气供给带来方便,突然吹到临界燃点处,就出现“自燃”现象了。
(二)粮食能自燃,必然有管理上的问题。发生自燃,说明该粮库严格的入库管理环节一定是出了问题。首先,粮食堆放在露天就违反了《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第15条的规定。其次,在有天气升温、大风预报的情况下,防火、防潮等措施还是不及时、没到位。在露天存放过程中,是否
未严格遵循可依靠的标准,也需要相关部门给出回应。
二、舆论为何将中储粮大火与巡视组联系
(一)首先源于中储粮的垄断形象。近年来中储粮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大幅增长,2009年其收购的粮食就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18.6%,且中储粮在最低价收购环节“说一不二”,民营粮企只能干“代为中储粮托市收储”的营生,一切都要看其眼色。国家推行“托市收购”政策,应把执行环节开放给市场,而根本不需要专门设立中储粮去做。仅2005和2006两年,中央财政就给中储粮提供了158亿元的财政补贴,有这样的补贴,还愁没有市场上的企业愿意参与政策执行吗?
(二)定位于“粮仓”而享受垄断地位,却又做起了“粮商”。按照国家对中储粮的定位,中储粮承担的是粮食“蓄水池”的作用,但它又需接受国资委每年的考核,须按照要求完成利润。矛盾的身份决定了中储粮既当“粮仓”享受垄断,又需要做“粮商”增加利润。虽然干着粮商,中储粮却能免去很多粮商的麻烦。中国粮食协会某负责人认为,中储粮的各个直属库能免于纪检、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外部直接监管,只能靠“中央巡视组”不定期抽检。
(三)中储粮多次违规操作损害民众利益。2010年夏粮收购期间,中储粮参与高价抢购,导致小麦价格迅速高涨。国家粮食局也曾在2010年再次点名批评中储粮,指其直属企业违反国务院有关要求,从事与储备相关业务以外的其他
商业经营活动。去年7月,一些民营粮食企业的员工在郑东新区的中储粮大厦门对其垄断行为进行了抗议。此外,中储粮各直属库大量屯粮,也有为可观的财政补贴和保管费的嫌疑。近两年进口粮食大增,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认为就与中储粮故意屯粮有关。
(四)中储粮系统有腐败“前科”。大火可以“掩盖”亏空是人的自然联想,况且过去曾上演过相似戏码。为了应对检查调集1031吨粮食使朱看到“谷满囤、粮满仓”的喜人景象,后被《焦点访谈》曝光。近年来,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携上亿公款潜逃至国外,河南公司总经理落马,九零粮库、当涂粮库、洪江粮库等先后被媒体披露存在亏空、造假、倒卖等等。国家审计署不久前也披露,中储粮存在违规回购、账外建库、投资企业等问题。如果不对中储粮进行全面“体检”,恐怕隐藏的问题比一场火灾更严重。
(五)反映了民众对中央巡视组的高期望值。现实中,即便巡视组发现了若干不正常现象,也并无查处的权力,而是应向中央如实汇报,并由其他机构行使权力、采取措施。但一直以来,囿于现实的、固有的利益格局,在反腐败、监督官员、改变作风等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民众更愿意相信“中央来人”。这也是民众赋予中央巡视组以神秘色彩、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央巡视组很难将触角延伸到一个庞大央企的每一条神经末梢,民众的期待却并未消退。
三、调查中储粮火灾须打消公众负面联想
公众对于此次中储粮火灾的种种负面联想,不要当成一种习惯性质疑,而是要以“最坏的想象”,进行深入调查,以充分的事实和依据来打消公众的各种想象。
(一)中储粮防火标准须打消人们种种疑虑。一是要拿标准文本与国外相关标准或类似标准进行比较,看看中储粮防火标准是否严格;二是结果是检验标准严格与否的重要标尺;三是防火标准严格与否应与中储粮的重要性联系起来。要对中储粮内部消防安全规定进行充分评判后才能下定论。
(二)巡视组应更加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建议中央巡视组以更严密的明察暗访,以更顺畅的信息渠道,以更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开展巡视工作,既消除公众眼中的神秘,也为民众的期待解疑释惑。同时,不妨也以这次“蹊跷”的火烧连营为契机,展开个案调查,给社会公众一个负责任的说法。
(三)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并监督到位。尽管有《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来规范中央储备粮管理,但不能完全指望中储粮内部消防安全规定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应该制定专门的“中央储备粮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由消防等部门监督执行,而不能仅仅是中储粮内部规定,内部检查。
第二篇:《火烧连营》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故事《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读了《火烧连营》,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第三篇:《火烧连营》读后感
《火烧连营》读后感
《火烧连营》读后感1
昨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这一集。
这一集讲的是刘备等人听说关羽遇害,个个悲痛欲绝,刘备要起兵报仇雪恨,中间张飞又不辛死去,刘备一开始把东吴杀得大败,最后东吴手下的大将陆逊用火攻大破刘备。最终刘备因忧虑过多而死去。
看完这一集我的第一反应是担忧,因为刘、关、张都是蜀国的重要人物,少了他们,这个蜀国还能撑的.住吗?我真为蜀国的未来担忧啊!第二反应是悲伤,刘、关、张他们的死去,真的很令人痛心,他们三个为天下太平做了那么多好事,谁不会为他伤心呢?
这一集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他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当他听到关羽死后,第一反应是悲伤,第二反应是愤怒,诸葛亮曾多次劝阻他,可他就是不听,结果遭次大败。所以无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或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会酿成大祸。
这就是我对《火烧连营》的看法。
《火烧连营》读后感2
在三国中,很多人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后,或显赫一时,或踌躇满志,到达人生和事业的鼎盛时期。然而,又因为一些小事,在小河里翻船,最终一败涂地,令人惋惜!
其中《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我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以及气候等问题,被东吴的.军事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这一节篇章后,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就为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如此冲动,多么令人感到不值啊!蜀国在此战之前的实力可谓雄厚,粮食充足、兵多将广。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一统天下的本事。但由于刘备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脑,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却损失了更多。征战沙场多年的刘备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这对他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此,蜀国便因小失大,成为了三国中实力最薄弱的一国。
这些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切勿因小失大,冲动用事。处事应保有镇定,谨慎的原则,有些事情一旦做过,也许便永无翻身之地了!
《火烧连营》读后感3
指甲与国家的关系是什么?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小损失大于大收益。让我得到启示的是《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英的故事。
关羽、张飞先后被东吴陷害,刘备在桃园结为死敌时想起了“不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他生气了,不听孔明和子龙的劝告,领导了整个蜀军;75万精锐部队进攻吴国。刘大叔没有听孔明的计划。他进城700英里,但被苏州的'鲁迅打败,70万军队突然失踪。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禁不住想了很多事情。我想到一件事。
我记得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坐在一起。因为有急事,我们俩做了同样的事,所以我们几乎跳了起来。不小心,我们俩都摔倒了。我们都认为是对方让我们跌倒的。所以他答应用剑来打破他的爱情。当时,我认为这是非常合适的,但现在我后悔,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因为小损失。
丢了一颗钉子,摔断了一匹战马,摔断了一匹战马,错过了一名士兵,错过了一名士兵,散开了一支军队,散开了一支军队,输掉了一场战斗,杀死了一个国家。
《火烧连营》读后感4
一个钉子与一个国家有什么关系?这些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使我获得这个启示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连营》这个故事。
关羽张飞二人相继被东吴陷害,于是刘备想起了当初三人桃园结义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勃然大怒,不听孔明与子龙的劝告,带领全蜀势力——整整七十五万精兵伐吴。刘皇叔没听孔明的计谋,扎城七百里连营,却被东吴陆逊打得落流水,七十万大军一下子化为乌有。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那一天,我与一个朋友坐在一起,因为有急事我们两个办同一件事,所以我们两个几乎是一跃而起。一不小心,我们两个全摔倒了。我们都认为是对方害的自己摔倒。于是便答应从此挥剑断情。当时我还觉得十分恰当,可现在后悔不已,因小失大,丢了一个朋友。
丢了一个钉子,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缺了一个战士;缺了一个战士,散了一个军队,散了一个军队,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火烧连营》读后感5
本章讲的是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一路势如破竹,危急之时,年轻的将领陆逊利用刘备的懈怠,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刘备在关兴、张苞和赵云等人的掩护下才逃生。最终刘备在白帝城病死。
仔细想,我们就会发现刘备这样做其实很不明智。他仅仅为了报他弟弟的仇而险些失去性命。并且刘备百战百胜,杀了他的.所有仇人,也应当满足了,而刘备却偏要杀了孙权。再者说,即使他打败了陆逊,灭了吴国,又会怎样样呢必须是百姓生灵涂炭,刘备也不被那么信任,并且损失惨重,曹操也会趁虚而入,把蜀国灭掉的。所以刘备没有适可而止,作战时不够谨慎,轻视陆逊,是个严重的错误。
可是,孙权的损伤也是很惨重的。刘备险些灭了吴国。在整个战场上,吴国损失数员大将。比如甘宁、吕蒙、潘璋等。如果孙权当时没有为了自我的利益、得到荆州而杀死关羽,而从大局来研究的话,也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灾祸,孙刘两家也就不会两败俱伤。
经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做事必须要从大局来考率,不能因为片面或是一时激动而冲昏了头脑。二、后生可畏,不要轻视年轻人。
《火烧连营》读后感6
自从刘备到了江东,天天想着为关羽报仇。终于,战争打响了!
刘备:“兄弟们冲啊!为关将军报仇!”蜀兵:“大王,阵已经布好了。”
刘备:“江东那边怎么样?”
蜀兵:“江东派了个白痴过来,好像叫陆逊。”
刘备:“真是白痴,想学鲁迅就说一声,还叫什么陆逊。兄弟们,冲啊!”
仗打了一个上午加一个下午。
三更半夜,蜀营。
吴兵:“大王真是太厉害了,这么绝的事都做得出来。”
陆逊:“白痴,对刘备还要心慈手软吗?这次不是他死,就是我们死!”
吴兵:“大王英明。”
陆逊:“火把准备好了吗?”吴兵:“准备好了”
陆逊:“放火!把刘备烧到寸草不留!”
此时正在起风,大火把刘备的军营烧了。刘备只好带着残兵,逃到了白帝城。
白帝城,刘备卧室。
刘备:“军师,我无颜回去见兄弟们啊!”
诸葛亮:“主公不要自责,你长的很有创意,丑并不是你的.本意,而是上天在发脾气,你要勇敢的活下去,衬托世界的美丽!”
于是,刘备就是这样被诸葛亮气死的,当时刘备拼命的挣扎了几下就气绝身亡了。据华佗诊断,刘备是因为突然受到强烈刺激导致气血逆行走火入魔而死的。不知情的人就把陆逊当成历史的罪人。
《火烧连营》读后感7
本章讲的是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一路势如破竹,危急之时,年轻的将领陆逊利用刘备的懈怠,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刘备在关兴、张苞和赵云等人的掩护下才逃生。最终刘备在白帝城病死。
仔细想,我们就会发现刘备这样做其实很不明智。他仅仅为了报他弟弟的仇而险些失去性命。而且刘备百战百胜,杀了他的所有仇人,也应当满足了,而刘备却偏要杀了孙权。再者说,即使他打败了陆逊,灭了吴国,又会怎么样呢?一定是百姓生灵涂炭,刘备也不被那么信任,而且损失惨重,曹操也会趁虚而入,把蜀国灭掉的。所以刘备没有适可而止,作战时不够谨慎,轻视陆逊,是个严重的错误。
不过,孙权的损伤也是很惨重的。刘备险些灭了吴国。在整个战场上,吴国损失数员大将。比如甘宁、吕蒙、潘璋等。如果孙权当时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荆州而杀死关羽,而从大局来考虑的话,也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灾祸,孙刘两家也就不会两败俱伤。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做事一定要从大局来考率,不能因为片面或是一时激动而冲昏了头脑。二、后生可畏,不要轻视年轻人。
《火烧连营》读后感8
这一回讲的是刘备等人听说关羽遇害,个个悲痛欲绝,刘备要起兵报仇雪恨,中间张飞又不辛死去,刘备一开始把东吴杀得大败,最后东吴手下的大将陆逊用火攻大破刘备。最终刘备因忧虑过多而死去。
看完这一集我的第一反应是担忧,因为刘、关、张都是蜀国的重要人物,少了他们,这个蜀国还能撑的住吗?我真为蜀国的未来担忧啊!第二反应是悲伤,刘、关、张他们的`死去,真的很令人痛心,他们三个为天下太平做了那么多好事,谁不会为他伤心呢?
这一集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他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当他听到关羽死后,第一反应是悲伤,第二反应是愤怒,诸葛亮曾多次劝阻他,可他就是不听,结果遭次大败。所以无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或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会酿成大祸。
第四篇:火烧连营的故事
火烧连营的故事
孙权杀了关羽,抢回荆州,这两件事惹得刘备心里冒火。他不顾文武大臣们的劝阻,亲自率领75万人马杀向东吴。
张飞命令3天之内作好白旗白甲,全军将士带孝出征,并叫范疆、张达快去办理,误了期限就杀人。范疆、张达看不能完成任务,就刺死张飞,投奔了孙权。刘备听说张飞被害,大哭一场,对孙权恨之入骨。再说孙权听说刘备大军杀来,十分害怕,就写信请魏国帮忙。这时,曹操已经病死,曹丕正希望两家相争,自己从中得利,所以,一个救兵也不肯派。
孙权只好自己对付刘备。他先派年轻的孙桓、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都被刘备打败。孙权急得没有办法,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孙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老臣阚泽推荐小将陆逊,说:“如果不用陆逊,东吴非灭亡不可!”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陆逊说:“我是文官,有这么年轻,恐怕有些人不服从我的命令。”孙权就把自己的宝剑交给陆逊,允许他先斩后奏。
果然,一些将领对陆逊不服。这时,蜀军天天跑到营前挑战,对东吴军队破口大骂。有些将领非要出营跟蜀军杀个痛快不可,陆逊严令不许出营。他要等蜀兵十分疲劳、麻痹大意的时候再出兵。
刘备听说孙权让小将陆逊做大都督,很不把他放在心上,说:“我指挥打仗有年头了,还打不过一个小孩子吗?”
刘备的部队从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没打败东吴主力,就在树林里安营扎寨了。营寨一个挨一个,连续几百里长。马良感到不妥,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得知刘备的营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败刘备的计谋。这天,东南风刮得很猛,陆逊指挥大队人马带着茅草和火种,并分三路,一起杀进蜀营,把蜀军40个营地烧成一片火海,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逃到白帝城
第五篇:三国演义火烧连营读后感
三国演义火烧连营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火烧连营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火烧连营读后感1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故事《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正因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潜质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留意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此刻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正因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正因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重的友谊。
读了《火烧连营》,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好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得更多更多。
三国演义火烧连营读后感2今日观三国至火烧连营,感触颇多。三国鼎立之初,蜀主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起兵七十五万攻打吴国,后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而归。刘备与关、张二人桃园结义,二人被东吴所害,起兵报仇本无可厚非,但却为此赔了蜀国大半国力,实不可取。
最初蜀兵势大,杀的东吴闻风丧胆,孙权献上范疆、张达,并割让荆州,送还孙夫人。仗打到这时候其实已经能够收兵,得了荆州增强了国力,而且令吴国臣服。这时收兵既不损国力还能够收个小弟东吴,岂不是件好事。收回荆州后,可令军队休整半年,再另荆州守将北上攻魏,令孙权攻合肥,刘备兵出汉中攻打关中,曹魏岂能不灭。可惜啊!不知刘备怎样想的,搞的大败而归、损兵折将。
再就是兵败后的诸葛亮。刘备兵败,托孤于诸葛亮,可他好像有些太过自大了。刘备死后,曹丕用司马懿之计,用五路大军合击蜀国,这时蜀国上下人人自危,后主刘禅无计可施,大臣们都去丞相府问计,诸葛亮却将文武百官凉在门口不闻不问,若不是刘禅亲自去丞相府,可能诸葛亮的大门会一向关下去。刘禅进入相府,才知道原来诸葛亮已经派军队退了四路敌军。诸葛亮的智谋自不必说,可这件事的做法实在欠妥。首先,百官们再怎样说都是诸葛亮的同僚,都是刘禅的大臣,他不能正因自己功高就不将百官视作无物。
其次,虽然诸葛亮是丞相,军国大事由他一人调动,可再怎样说他也只是刘禅的臣子,调动军队也就应在大殿上上表请示,经刘禅同意再调动军队。可他的做法竟然是私自调动军队,不像刘禅请示。若不是后主亲自上门还不知道自己的军队都去干什么了。诸葛亮这样做明显就是给百官和皇帝一个下马威。后主再不明白事理,再昏庸,难道就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皇帝吗?还标榜自己是忠臣贤相,有这样的忠臣贤相吗?你再有才,也不就应是别人为无物啊。须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