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作中的感悟及文化馆先进材料(韦腾荣
创作中的感悟
作者:韦腾荣(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
几度痴迷、几度沉醉于音韵缭绕的乐章中,意创作灵感在艺苑精髓深处中得予升华。三天以来,时间只允许方便面充饥,久久深藏于音美创作室里,静坐于办公桌旁,笔之舞曾在画纸间无数次轮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兴之谁短长......”!挥着、舞着、思量感悟,最后,在完成大幅度书法创作的倍爱作品时,心际间不觉疑惑出几多莫明的感触:
漫漫人生路,几许花开,几度凋零,而花开为谁?花谢为谁?
每座山峦,皆有爱恋,可曾离分,而心怡为谁?悲泣为谁?
每条河流,几多童话,曾心谱曲,而高歌为谁?枯竭为谁?
每首佳诗,源于生命,故事千结,而心结为谁?伤悔为谁?
而我,万物复苏中的妙小般微乎其微中的小小生命,在有限时间反复轮回的日子里,我努力的、拼命的去完成这道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程式,可题的解法为无数解!我很好奇、更滋长无限求欲的动力。可也曾疑惑,因为求解进程物事人非、几度悲欢离合、心之极倦,这一切皆为谁?也许这一切答案无人能解,我还是我,为了追梦,哪管他“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兴之谁短长”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册亨县文化馆2012年运行机制服务和开发拓展创新
成 果 材 料
作者:韦腾荣(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二十次全会精神,遵照《黔西南州关于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册亨县关于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册亨县文化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文艺“二为”方向及“双百”方针,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文化管理模式,努力营造活跃、丰富的文化氛围,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围绕中心工作,面向基层群众,发挥阵地作用,服务发展、服务经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形式多样化活动,全馆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以扎实的工作和有效的措施促发展,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册亨县是黔西南州建州前全国唯一的布依族自治县。全县现有总人口23万人,布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48%。布依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
县文化馆舍总面积2959.3平方米,建筑面积2110.15平方米。办公室3间、排练厅1间、演出汇报厅1间、乐器室1间、道具室2间、会议室1间、服装室1间、录音棚1间、文化活动室3间、图书室1间,档案室1间、文学艺术音美创作室1间、保卫室1间、多功能教室1间(在建中),其余活动室若干间。文化功能及配套设施已达到了县级规范要求。目前文化馆现有编制12人,现在编8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以上学历3人,中专学历1 人。专业对口的有1人,书法美术组各1人、音乐组1人(另借调,不含在编人员)、计算机1人。馆内下设馆办文艺团队“册亨县幸福亨通艺术团”,是由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及乡镇文化站骨干及县直各机关单位人员组建而成的馆办文艺团队机构,全团职员共计50人。
(一)文化馆(包括馆办文艺团队)机构设立和管理体制
文化馆馆长1名、副馆长1名,下设馆办文艺团队册亨县幸福亨通艺术团团长1名、副团长4名。
全馆共设两部一室:办公室、培训部、创作活动部。办公室下设:政治学习、组织宣传、纪检信访、督查信息、财务审计、非遗普查申报整理、职称档案小组。创作活动部下设:创作讲座、展览演出、形势指导,专业创评小组。
培训部下设:民间工艺、乡镇文化站、业务团小组。队伍建设上,馆内建立学习培训制度,积极鼓劢广大干部职工进修学习。经过长期努力,现在专业技术人员已占全馆职工100%。
(二)主要日常工作
1、参加省、州、县各级安排的各项政治演出工作。
2、发掘、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特别是册亨县布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4、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
5、常规的训练和演出排练工作。
6、群众艺术培训工作。
7、送文化送文艺下乡工作。
8、编排优秀节目、剧目工作。
9、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等。
(三)文化馆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及保障情况
1、人事制度执行情况
册亨县文化馆历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单位用人及人事管理体制,并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三定方案要求制定录用计划,按照人事部门的统一要求上报计划,并按人事部门审定的计划和规定的程序实施。正式调入干部职工,须符合我单位干部职工调动条件,在空缺编制范围内,经局长办公会讨论同意后按规定报劳动人事部门批准。干部任免工作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册亨县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任用干部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任免事项须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职称聘任工作按照人事局《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的通知》规定实施。对符合聘任条件的人员,在有空缺职数的情况下,经下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同意,向局机关提出书面聘任请示,由局长办公会讨论同意的,按规定报人事部门审批。
考核工作按组织人事部门的规定实行年度考核和奖励制度。年终对全体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评鉴,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奖惩、升降、辞退等的重要依据。
请假按册亨县干部职工请销假制度执行。
2、收入分配及保障
文化馆严格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及社会保障原则,建立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岗定薪、岗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
文化馆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文化馆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由我县统一组织实施。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需经费,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
二、工作开展及业绩硕果情况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群文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册亨县文化馆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加强对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全馆人员整体素质。通过调入、借调和抽其他单位较优秀的文艺骨干、聘用民间艺术人才充实队伍,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文化馆始终将着力打造布依文化品牌作为凝聚、团结、奋进的有效机制,以创新服务、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工作理念,建立了“学习型”、“奉献型”的创新思路,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文化创作、文化服务和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地激发了全体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积极开展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艺术辅导是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馆在全年的培训工作中,坚持走出去,深入乡镇和社区开展培训辅导工作。2010年全年度在辖区开展各类文艺辅导30余次,长期坚持办少儿声乐、舞蹈与美术、书法培训班,共收学员60多人。其中50多名参加各类文化演出与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全馆除节庆假日外,实行全年度对外免费提供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其中开馆常规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每天10小时免费对外开放。自2007年以来,县文化馆多次利用馆舍和室外活动场地开展了多达80余次的文化专项活动)并予以公示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演出、电影、视听、展览、阅览、培训、讲座、游艺、体育以及免费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场地等。仅2010年以来开展大型公益性演出活动共计30余次(包括三下乡演出,迎省、州领导视查和调研文艺调演,全国、省州歌唱、舞蹈、小品等大赛,书法绘画等)。开展了“幸福亨通”艺术培训班(免费),涉及人员为全县十四个乡镇文化站骨干。全县度除节庆假日外,实行全年度每周五天制培训,学员达20人。举办多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保护、传承和申报培训。馆内文化氛围浓厚、无商业气息、馆牌醒目、群众能从正门进出;设有固定公示栏、提示牌、各类厅室有统一标识;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整洁优美。馆内设有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摄影、非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群文理论等科目,各科目设置专人辅导,馆内演出设备管、数字化服务设备完善,馆内监督管理制度完善。2011年底,县文化馆开展了文化工作的调查到馆率、参与活动率、满意率达100%。1、2008年群文工作开展情况
在构建和谐册亨的热潮中,县文化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为实现册亨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组织人员参加了省、州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组织举办了县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开展免费写送春联活动;组织排练文艺节目,深入乡镇开展“三下乡”演出活动,并通过“三下乡”活动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组织参与“黔桂两省区八县政协协作会”文艺晚会;组织开展“册亨县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指导参与县职机关、乡镇等社会团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圆满完成2008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册亨片区选拔赛,选送的原生态节目《妹唱山歌哥连妹》进入全省总决赛并获优秀奖;积极配合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完成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及中共贵州省委三家联合拍摄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节目的片段插曲录制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举办了“迎奥运”青少年演讲比赛;创作原生态曲目《穿上阿妈的绣花衣》参加北京奥运会期间我省组织的“山花烂漫”专场演出、上海举办的“水墨金州”黔西南州旅游推介演出,并获得好评。
2008年,册亨县委、政府对文化宣传工作高度重视,调入6名文艺骨干,充实文化馆工作力量,文化馆积极组织文艺骨干排练节目,参加在贞丰举办的首届贵州省布依族歌舞大赛,原生态曲目《妹唱山歌哥连妹》获一等奖、原生态舞蹈《布依转场舞》获二等奖、民族舞蹈《剌梨花开》获三等奖,《恋相》、《不尽的思念》原生态曲目获得优秀奖;组织参加全州干部职工文化艺术节专场演出,获团体二等奖、5个单项奖的好成绩,为我县赢得了荣誉。2、2009至2012年度群文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以来,在册亨县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耕耘下,册亨县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逢春节、元旦、国庆、民族节日期间,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春节期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免费写送春联、趣味游戏等活动。组织排演文艺节目,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活动,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建立健全“三下乡”长效机制,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活动,每一个季度开展送戏下乡,到贫困村组慰问演出;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民族文化传承人深入到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授课辅导,并将布依族民族民间舞蹈《布依转场舞》在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传习推广,反响较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组织舞蹈节目《布依竹鼓庆丰收》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全省总决赛并获优秀奖;组织参加中国贞丰布依“六月六”风情节;组织《盘江欢歌》专场晚会赴黔西南州人民会场参加展演,并参加贵州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展演获黔穗银奖;组织《清清盘江水、悠悠布依情》专场晚会参加贵州省第四届民族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参加西班牙举办的国际民族民间艺术交流节演出;组织参加滇、黔、桂三省(区)“难歌乐业”山歌擂台大赛荣获三等奖,为册亨赢得了荣誉,受到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赞誉。在全省少数民族运动员,我县选送的《布依转场舞》获得银奖;参加中央电视台录制的民歌中国节目《走进黔西南》,在中央音乐频道播放获观众喜欢和好评;2010年选评的歌曲《穿上阿妈的绣花衣》参加全州布依族新创歌曲大赛获20首优秀歌曲之一,歌唱比赛“布依郎”组合获银奖,“刺梨花”组合获优秀奖;布依戏《罗细杏》片段“撕衣定情”在2010年“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中获全省优秀奖;2011年6月参与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同年9月又参加了全省第6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演出。
布依文化年活动成协举办,被省布依学会授予“中华布依第一县”和“布依文化传承和保护研究基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文化站14个。在创作上,我馆对在创作上有突出成绩的单位职工和基层文艺创作爱好者采取奖励制度,鼓励和促进我县的文化创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全年馆内组织全县文化干部完成美术创作作品100余幅、美术及书法作品80余幅,国家级及省级文学作品19 篇、戏曲小品10余件。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艺术骨干的创作积极性,先后组织开展座谈会每年达40余次。基层文化艺术爱好者全年共创作50余篇(件)作品。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布依戏曲《罗细杏》、《转路洞》、《穷姑爷》等,布依山歌《穿上阿妈的绣花衣》、《恋相》、《布依山寨刺梨酒》、《布依敬酒歌》等。
3、着力打造布依族大型现生态舞剧《利悠热谐谐》文化艺术精品
为探索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架构社会文化服务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新平台,册亨县积极挖掘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新举措,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009年5月,应册亨县委、县政府之邀,贵州省文联组织艺术家赴南北盘江流域进行采风。丰富独特、积淀深厚的布依文化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创作出剧本《利悠热谐谐》。册亨县委、县政府与贵州省戏剧家协会合作,将之作为展现布依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以推动布依族文化的繁荣和地域经济的发展,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文化灵魂。为了抓好《利悠热谐谐》舞剧编排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文体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代安泽同志为领队,文化馆韦启军、韦腾荣等40名演员一行前往贵阳、成都进行《利悠热谐谐》舞剧的编排。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2009年10月8日至12月29日,通过全体演职人员历时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克服了编排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利悠热谐谐》舞剧编排工作圆满完成。同时,全体演员在四川省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培训学习中,基本功及专业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
大型布依民族现生态舞剧《利悠热谐谐》于2010年1月初步推出,并在成都、贵阳、兴义、册亨等地首度公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于2010年被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授与2010年度贵州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利悠热谐谐》舞剧充分展示布依族音乐、舞蹈及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大力宣传了册亨“山水册页、幸福亨通”的秀美风光,体现了册亨布依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是一部布依民族的音乐舞蹈史诗。
4、大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丰厚,近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册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册亨“布依戏”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三月三”、“布依勒浪”、“布依族服饰”、“蓝靛制作工艺”、“布依转场舞”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级名录共27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全县的普查资源项目数共240项,县政府决定将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我县重点普查对象,并对其进行重点挖掘、收集、整理和归档,于2009年5月在省级普查验收中以全州最好的成绩顺利达标。2011年5月以来,完成了《布依婚俗》、《布依族九月酒》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进一步深入收集、整理工作,并拟定将这10个项目申报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成了《册亨县布依戏志》书稿编纂材料的收集、整理等初步调研工作,并预定于2012年八月前正式公开发行出版《册亨县布依戏志》一书。这为继续挖掘、保护、传承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为推进我县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探索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中,文化馆全体员工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走出去,深入乡村、家庭院落,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二是请进来,利用文化馆的活动阵地,举办各种艺术赛事和艺术展览,开展各种门类的艺术培训。三是利用文化馆特有的聚合力,组建馆办文艺团队,发挥好文化活动骨干队伍的示范幅射作用。四是采取联办联谊的方式与县直单位、企业、学校联合举办活动,整合资源,扩大影响。五是文化馆充当“桥梁纽带”,协调组织各个农民业余演出团队,实行跨乡跨村异地交流演出,为基层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四、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工作思路
文化馆将继续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创新思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为党的宣传文化及人民群众文化工作继续努力奋斗。
一是继续搞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特别是布依族民族舞蹈、音乐、戏剧的挖掘、发展工作。拟订每年的工作计划,通过走村串寨采风,发现民族文化的亮点,继续编排精品舞蹈,创作精品音乐。布依戏是布依族文化的品牌,是布依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很大的传承价值和发展空间。由于目前布依戏的班底已经老化,年轻人又大多出门打工,出现了传承断代的严重情况。文化馆当务之急就是完成布依戏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创作出新的布依戏节目,打造一台布依戏剧目。
二是继续完成好大型布依族现生态舞剧《利优热谐谐》传承工作,《利优热谐谐》是我县历时一年,耗资300多万打造的一台大型舞剧,大型布依族现生态舞剧《利优热谐谐》是根据布依族传统文化创编的一台精彩的舞剧,舞剧内容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技术含量高,其中很多舞段都融入的不同的舞蹈风格,是一本活生生的舞蹈教材,值得保留和学习。由于当时我团演员人数数量不够,艺术团无法独立完成剧目的演出工作,特邀了北京舞蹈演员和川大艺术系演员参与演出。现在无法在继续聘请团外演员继续从事舞剧的演出工作,而馆办文艺团队得挑起把舞剧传承发扬的重担。目前已经完成了镰刀舞、织布舞、浪哨、水舞等几个舞段的学习和排练工作。可以以单个节目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由于演员数量及灯光音响等设备不够的各种因素影响,目前还无法完成整个舞剧的演出工作。
三是举办幸福亨通艺术培训中心,利用文化馆相关场馆及目前的人力资源组织开办艺术培训班,面向全县广大群众免费开放,提高全县广大群众的艺术素质,同时也为馆办文艺团队选拔充实演员开辟重要的通道。
四是继续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开拓思路,找出新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项目,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五继续做好党的宣传文化工作,不断增加三下乡的演出数量,编排出宣传国家政策,适合群众口味的精彩节目。
六是继续举办好中国册亨布依文化年活动,继续开展民族文化进机关、校园、社区、农村“四进”活动。
七是继续做完善册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收集、整理、申报、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开展布依歌舞的传承和发展,着力打造“天下布依第一县”、“布依族文化传承调研基地”文化品牌。
如今的文化馆琴声悠悠、歌声阵阵、舞姿翩翩、翰墨飘香,真正成了人民群众活动的场所、培训的学校、联谊的桥梁、展示的舞台。近年来,册亨县文化馆在县委、政府及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局党组的关心和支持下,文化馆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册亨县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产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有创意的探索,对提高册亨县文化软实力和丰富布依文化创造力、生命力,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宣传“山水册页、幸福亨通”的新册亨塑造良好的形象。
第二篇:论纳兰性德对佛学的感悟及在创作中的体现
论纳兰性德对佛学的感悟及在创作中的体现
顾贞观在《纳兰词·原序》中云:“容若天姿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这一把握十分准确,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中屡屡可见佛学印迹,而其本人也和佛教关系微妙。他自号“楞伽山人”,梁佩兰解释道:“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几曾忘夙慧,早已悟他生。”楞伽”即《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简称,昔日达摩曾以之授慧可,日:“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其词集初名《侧帽》,后更名为《饮水》。“饮水”典出《坛经》,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中国古代文坛上,雅好佛学者并不少见,然而,纳兰性德作为入关不久的满族贵胄,年少成名,任职清要,却也对佛学情有独钟,这一现象颇值得玩味。纳兰性德是在什么条件下接受的佛学?造诣如何?佛学在其创作中又呈现何等面目?下文逐一分析。
一、纳兰性德接受佛学的时代背景及民族传统
(一)清初社会的佛学氛围
纳兰性德之所以能接受佛学,是与当时社会上浓郁的佛学氛围分不开的。清代虽然不是佛教的黄金时代,但它承续了前代千余年的文化传统,社会上的佛学氛围依然十分浓厚。据《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代述异·康熙时直省寺庙僧尼总数》记载:康熙六年七月礼部统计,直省“敕建大寺庙共6073处,小寺庙共六千四百九处,私建大寺庙共8458处,小寺庙五万八千六百八十二处。”合计79622所。同书记载“僧共110292名”,“尼姑共8615名”,合计118907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前代。清初佛教各宗,以禅宗为最盛,净土次之,二者均具有易于修行的特点,故而吸引了大批平民百姓,同时也加强了佛教世俗化的趋势。每逢佛教的重大节日,到寺庙朝拜、进香、还愿者络绎不绝;一些佛教术语如“阿弥陀佛”、“罪过”、“无常”、“业根”、“十八层地狱”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It常言谈中,而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佛教思想也慢慢侵入人心。士为民之秀,早在明亡前,佛教就大受士人青睐。程朱理学本是外儒内佛的,心学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佛学的翻版。在经历了国破家亡、江山易主的易代巨变,目睹了烽火连天、骸骨蔽地的战争惨状之后,士人之向佛者愈众,黄宗羲言:“桑海之交,士之不得于时者,往往逃之二氏。”⑤佛教清静无为的思想成了士人愈合伤痛与回避现实的良药,寺庙也成了抗清复明志士保护自己的所在,如戒显、澹归、药地、蘖庵、担当、大错、石涛等人都人了空门。在诗人词客之间,禅悦之风更为盛行,以至出现以佛说诗、以禅释词的新景象。王士祯的“神韵”说、刘体仁的“神味”说、袁枚的“性灵”说,均本于佛学。纳兰性德的好友之中也不乏崇佛之士,如顾贞观词集名《弹指》,诸洛释其意:“昔弥勒弹指,楼阁门开,善才即见百千万亿弥勒化身。”@陈维崧词集名《迦陵》,取自梵语妙音鸟之名“迦陵频伽”。
(二)满民族的信佛传统
驰骋在白山黑水间的满民族,原有信佛传统,入关后,信佛之风愈炽,清初二帝顺治、康熙均与佛教大有渊源。顺治是虔诚的佛教徒,他曾说“朕想前身的确是僧,今每到寺,见僧家明窗净几则低回不能去。”⑦并召憨璞性聪、玉林通锈、木陈道态等禅师入内廷讲经,尊通锈为玉林国师;在董鄂妃去世之后还一度欲出家为僧,死后遵从佛教习俗实行火葬。康熙也深知佛教对于稳定政权的重要性,他每次巡幸江南,都要参礼佛寺,据《清鉴纲目》记载,“(康熙)写寺庙扁傍多至千余。”@皇太极第六子镇国悫厚公高塞号“敬一老人”,王士祯称他“性淡泊,如枯禅老衲”@;权倾一时的纳兰家族也有多个成员信佛甚笃,据《皇清诰封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相国纳兰公元配一品夫人觉罗氏墓志铭》(纳兰之母)记载:“(觉罗氏)平日皈心释氏,晨起必焚香膜拜,诵梵经一卷。尝手书《金刚经》,字画精整,锓板流传,缁素皆奉为重宝。”另据其弟《习庶吉士管佐领事加七级谥文端公揆公墓志铭》记载:“太夫人(觉罗氏)奉佛谨,公之嬉戏,惟学膜拜诵佛号。”可见纳兰亲近佛教是有
其种族及家庭原因的。在佛教管理方面,清政府承袭明制,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立寺僧衙门,掌管佛教事务,足见对其的重视。据《大清会典》卷五五《礼部·祠祭清吏司·方伎》记载,“凡民有出家为僧道者,置首领以约束之。在就师者,日僧录司:左、右善世二人(正六晶),阐教二人(从六品),讲经二人(正八品),觉义二人(从八品),„„由部选择移吏部补授,在直省者,府日僧纲,„„州日僧正,„„县日僧会,„„(均未人流),府二人,州、县各一人。由直省咨部给扎,择其朴谨者为之。仅服方外衣冠,不得与职官并列。”∞另据《清史稿》卷115((职官志二》补充:中央僧录司,于左、右善才之上,尚有正印、副印各一人;京师“各城”之中,还分设僧人“协理”一人。
二、从人生经历看纳兰性德对待佛学态度的变迁
纳兰性德短暂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待佛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呈现由弱趋强之势。第一阶段是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从其出生之年(1655)起至康熙十五年(1676)殿试告捷。在此期间,纳兰性德的思想是以儒为主,以佛为辅的。
性德自童年时期便已接触佛教,其母觉罗氏奉佛甚谨,蒙师丁腹松也有浓重的佛、道情结,这无疑会对他有所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潜在的,那时的性德年少志高,有经世之心,并未以佛学为重。他“数岁即善骑射”@,“善为诗,在童子已旬出惊人。”@自从入学拜徐乾学为师后,更是以儒家的“治国、齐家、平天下”为己任。据友人描述,他“闲语天下事,无所隐讳。,@予往古治乱,政事沿革兴坏,民情苦乐,吏治清浊,人才风俗,盛衰消长之际,能指数其所以然。”@在三藩之乱爆发后,他还萌生了从戎之意,曾于风雨夜与友人“展卷论王霸”。在这一阶段,纳兰性德曾编撰二书,其一为《通志堂经解》,该书是在徐乾学等人的协助下完成的,性德在《经解总序》中云:“先生乃尽出其所藏本示余小子日:‘是吾三十年尽力所择取而校定者。余且且喜且愕,抄得一百四十种。„„请捐资经始,与同志雕版行世。”@是书汇集了先秦至明经解140种,1788卷,旨在阐释儒家经义,“表彰先哲,嘉惠来学”。@性德为所辑经解写了六十五篇序言,字句之意洋溢着对儒学的推崇与倾慕。其二为《渌水亭杂识》。性德在卷首小序中云:“癸丑病起,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民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日《渌水亭杂识》,以备说家之浏览云尔。”@该书始作于康熙十二年,完稿于康熙十五年前后,内容庞杂,天文地理、经史百家、国计民生、为人处世无所不包,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性德的思想倾向。《渌水亭杂识》载有与佛学有关条目二十五条,以考证佛家掌故、宗派为主,如“楞严翻译”一条云:“楞严翻译在武后时。千年以来,皆被台家拉去作一心三观。万历中年,僧交光始发明根、性宗趣。暗室一灯矣。”@但对于佛学经义的领悟辨析则未臻上流,往往与道家神仙长生之术混为一谈。如“什师”条云:“什师《维摩经》注有云:‘天人以山中灵药置大海中,波涛日夜冲激,遂成仙药。’又在楞严十种以外。以非人所能为故也。”@“释典”条云:“释典多言六道,唯《楞严》合神仙而言七趣。神仙在天下之人之上,虽是长年,实有死时。”o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儒佛之辨的条目。纳兰性德欣赏万松老人之言:“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他认为对佛典进行研习有助于加强儒学方面的修为,因为“儒道在汉为谶纬所杂,在宋为二氏所杂,杂谶纬者粗而易破,袭二氏者细而难知,苟不深穷二氏之说,则昔人所杂者必受其瞒,开口被笑。”引‘三教中皆有义理,皆有实用,皆有人物。能尽知之,犹恐未当古人心事,不能伏人,若不读其书,不知其道,唯恃一家之言,冲口乱骂,只自见其孤陋。”从《渌水亭杂识》中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佛教很感兴趣,翻阅了大量佛学典籍,并且对佛教的“义理”、“人物”及“实用”之功加以肯定。但在他心中,佛学不过是儒学的附庸,研习佛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儒学修养、广博知识。
第二阶段从康熙十五年(1676)开始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性德去世。在这一阶段纳兰的儒家思想有所下降,佛学的地位却提升了,佛学是他调和进退两难问题的润滑剂,是他治疗伤痛的一剂良药,已不仅仅是儒学的附庸了。
康熙十五(1676)年是纳兰性德人生中的转折点。七月,其结发妻子卢氏亡故,这对重情的纳兰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卢氏的灵柩停于双林禅院一年有余,纳兰眷恋亡妻,一有时间便流连其中。守灵之时,时见佛灯明灭,经声佛号不绝于耳。便是在此期间,其创作中的佛教意象逐渐增多。如《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云:“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寻芳草·萧寺记梦》云:“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
其后不久,他被任命为乾清门三等侍卫,受明珠的政敌索额图之兄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统率。从此便终日为扈驾、入值、巡幸等琐事所苦,终日陷于“蛾眉谣诼”、“冰霜摧折”的疑惧中。而其“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在《送荪友》一诗中,他感叹:“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从中可以看出,性德的经世之心已大打折扣,虽然“身在高门大厦”,却已萌生了“山泽鱼鸟之思”。北宋苏辙曾云:“大多病则与学道者宜,多难则与学禅者宜。”在多重压力之下,纳兰性德的经世之心有所下降,原本潜伏的佛学思想则显露了出来,次年,他便自号为“楞伽山人”,词集亦由当初的《侧帽集》更名为《饮水词》。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日夕读《左传》、《离骚》,余但焚香静坐,新法如麻,总付不闻,排遣之法,以此为上。”够焚香静坐乃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出入佛寺,与僧人往来。在致友人的信中经常提到“中秋后曾于大恩僧舍以一函相寄”,“华山僧鉴乞转达彼意,求其北来为感”够,“明日欲过尊斋,同往慈仁松下”。
康熙二十一年(1682),性德出使觇唆龙羌,一路跋涉艰险,“卒得其要领还报”。此行似可慰其平生未遂之愿,但由途中词作看来,依然多是“平生多恨”、“百事堪哀”等愁苦语,并无志得意满之意。归朝后,康熙有迁擢之意,性德却无兴奋之情,他致信顾贞观云:“发已种种,而执殳如昔,从前壮志,都已堕尽。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弟是以甚慕魏公子之饮醇酒,近妇人也。”o盖此时,纳兰的经世报国之心已被现实消磨殆尽,人生价值的落空带给他强烈的空幻感。可以说,性德之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数年中与佛教过从甚密,是希望借此淡忘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从而得到解脱。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性德虽不再以建功立业为理想,但儒学在他心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与佛学相互交融。在《与某上人书》的末尾,性德写道:“竺氏求空而反滞于有,不如吾道(儒学)之物物皆实而声臭俱冥,仍不碍于空也。”@由此可见性德对儒学还是怀有很深的感情的,但同时,佛家对他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已经左右了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他并不是要反对空,他追求的是更高层次、更为彻底的空。
三、从纳兰词看性德的佛学情结
《通志堂集》诸体毕备,而以词最负盛名,性德的佛学观也于词中体现最为明显。下文通过对纳兰词主题的探究,来审视作者的佛学造诣。
(一)悼亡词:纳兰对妻子一往情深,生死不渝。卢氏之死是他接受的佛学的一个契机。在悼亡词中,往往富含祈祷意味。如《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想鉴微诚。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此词作于康熙十六年,卢氏亡故不足两月,适逢中元节,旧俗于此日祭祀亡灵。伤心人值此伤心日,已是欲哭无泪,他亲手书写佛经,并置荷灯于水上,祈盼着能和妻子再续前缘,但夜深露浓,西风无情,吹着载有痴情者希望的荷灯越漂越远,最终归于沉灭。
再如作于康熙十七年的《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佛家谓“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称佛名号“能破除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又云《妙法莲花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纳兰与卢氏的三载情缘,一朝断绝,死者已矣,生者却悲不自禁,遂生痴想。他曾不止一次地跪拜在菩萨脚下,恳求佛法慈悲,使亡妻还魂,也曾在一片篆烟残烛之中,忍泪推详佛经,但无论如何虔诚,都无法如愿,徒惹得愁肠百转。
此二词在写作时间上相差一年,在结构上则颇为类似,都是上阕写因佛法而产生的希望,下阕写随希望破灭而来的伤痛。如果把二词连接在一起看,则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那就是希望一失望一再希望一再失望。所谓希望,其实就是还魂、重生之说。
(二)友情词:纳兰性德笃于友情,他择友甚严,不妄与人交,“达官贵人相接如平常,而结分义,输情愫,率单寒羁孤,佗住傺困郁,守志不肯悦俗之士”。留其“绝塞生还吴季子”一事尤为人称道。
众友人之中,性德与顾贞观情谊最深,顾贞观曾画《侧帽投壶图》,性德为之题《金缕曲》一阕于其上:“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通篇情真意切,肝胆相照,绝非一般酬唱之作可比,尤其是结句,以千劫为期,他生为约,读罢感人至深,诚如前人所言:“情至此,非金石可能比坚。”@后世讹传性德死后转世投胎于顾家(事见武进汤曾辂之《炙砚琐谈》),也是因此调而起。
“后身缘”云云,并非性德-ml-冲动之语,在《大醣,寄梁汾》中,他再次提到来生相会之愿,词云:“当时不是错,好花月、合受天公妒。准拟倩、春归燕子,说与从头、争教他、会人言语。万一离魂遇,偏梦被、冷香萦住。刚听得、城头鼓。相思何益?待把来生祝取,慧业相同一处。”再次直抒胸襟,吐露真情。
(三)边塞词:纳兰性德的边塞词颇为可观,蔡嵩云在《柯亭词话》中说:“尤工塞外荒寒之景,殆语言扈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在性德吊古伤今,感慨兴亡的时候,其词作中经常出现梵钟、清呗等佛学意象。《浣溪沙·小兀喇》作于吉林乌喇城,词人行经于此,遂作是词以兹纪念。词云:“桦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犹记当年军垒迹,不知何处梵钟声,莫把兴亡话分明。”当作者缅怀往事之际,恰传来阵阵梵钟之声,这是实写还是虚写,已不重要,当年军垒之迹却在这悠长的钟声中逐渐淡化。收笔处以钟声做结,遂跳出了红尘中的胜负之争,苦乐之辨,颇有警世钟的意味。
在其他塞上江南词中虽无疏钟之声,却自始至终响彻着经声佛号。《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是作者行经明宪宗朱见深的陵墓时所作,词云:“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寂寥行殿锁,梵呗琉璃火。塞雁与宫鸦,山深Et易斜。”才只百余年的光阴,前朝的皇陵就敝败如此,只剩下梵呗喃喃,琉璃火未灭。全词未加一句情语,纯以景物化出,而世事无常之叹,不胜今昔之感跃然纸上。
将人世间的荣辱兴衰与佛门的清静空寂两相对照得最为强烈的要数《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驼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乾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宝珠洞在今北京西郊八大处之顶,登临此处可凭高眺远,北京城、永定河、卢沟桥、昆明湖、玉泉山等尽收眼底。全词词意冷峭,处处以古今对比、虚实对比:昔日的铜驼巷陌、金谷风光,败落为如今的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昔日的帝王离官,却成为如今的童子牧羊之地。经过历史长河的一遍遍淘洗,什么千秋功业,万代江山尽是虚言,在松门凉月的冷冷清晖之中,兴亡无据和世事荣枯都变得格外清晰。
综观纳兰词的主题,除了边塞词时有勘破红尘的了悟之外,在爱情词、友情词中虽然满纸佛音,实际上却没有大彻大悟。他寄希望于还魂、重生之说,执迷于情海,因前缘而喜,并切盼能结后身之缘;这些都是佛教世俗化之后的内容,并不契合佛家勘破生死之本意,性德却眷眷于此,暴露了他对佛学取舍态度。但正是这不能淡忘的深情,令纳兰词拥有了非同别家的词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