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
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教高〔20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的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应用,加强组织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立足国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课程建设与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监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加强规范管理。坚持依法管理,明确学校和平台运行机构的主体责任,强化建设主体的自我管理机制,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程序。完善课程内容审查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支持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高校间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二)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在具有良好公益性、开放性的国内已运行平台中,通过申报、专家遴选的方式,选择基础良好、技术先进、符合国情、安全稳定、优质课程资源集聚、服务高效的平台,认定为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公共服务平台之间实现课程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鼓励高校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高校也可选用适合本校需求的其他国内平台以及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平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鼓励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平台开展合作,为终身教育提供优质课程。鼓励平台建设方、高校协同建设和运用在线课程大数据,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或个性化服务。
(四)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鼓励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高校探索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支援西部受援高校教学,受援高校应积
—2—
极应用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拓展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
(五)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对外推广与引进。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应遵守我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教育服务的具体承诺,并择优推荐选择。学校或平台承担课程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的直接责任。鼓励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和境外平台积极对外推广我国优质课程。鼓励优先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学科优质课程。
(六)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依托高校、相关机构、专家组织和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教师、学习者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开展课程建设、课程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培训。
(七)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鼓励高校制订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将通过本校认定的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制订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学生修读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
三、组织管理
(一)教育部为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一定的条件支持,协同国家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推动有关专家组织和机构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理论、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课程共享模式、核心技术等研究。组织公共服务平台遴选。组织“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并对课程建设予以支持。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对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安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及服务进行规范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在线开放课程在本区域的建设和应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强对课程建设和平台的监管。
(二)高校应切实承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主体责任。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将建设和使用在
—3—
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把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网络教学名师。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具备考核标准的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机制,积极探索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加强课程选用管理及学分管理,确保教学应用质量。课程建设高校作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责任主体,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建设,建立和实施课程建设、质量审查、课程运行保障和效果测评等制度,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三)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要切实承担课程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要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防范和及时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障,与高校、课程建设团队签订平等互利的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区域、本校实际,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制订实施办法。
教育部 2015年4月13日
—4—
第二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 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 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 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 申报程序 在线开放课程申报程序为:个人申请,系部审核推荐,学院组织专家评审立项。
第七条 建设方式
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建设期为一年。学院为立项建设的课程提供建设经费支持,课程录制方式不限。课程负责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定期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完善,保障上线课程教学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实行学院、系部两级管理。
第三章 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教学 第八条 教学要求
课程负责教师及课程平台要切实承担课程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为我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杜绝和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
第九条 上线流程
校级及以上立项的在线开放课程可纳入培养方案中,授课教师可申请上线教学。上线申请工作应在学生选课前完成,在课程所开设的系部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可在下学期内开展教学活动。开课教师需在开课申请时提交见面课授课安排,见面课安排如有改动需及时通知学生并上报教务处;课程上线教学首节课必须为见面课,告知学生授课计划、联系方式,以及成绩考核办法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 授课形式 上线教学时,采用线上视频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原则上课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以学生线上自学为主,见面课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
第十一条 成绩认定
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见面课及期末考试成绩等组成;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在线考试或线下考试的方式。各部分成绩构成比例由任课教师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
第十二条 课程引进
教务处要加强与深圳职院等院校联系,积极在校外引进课程,及时发布下学期校外引进课程清单,系部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系部按要求将选择课程及课程负责教师信息上报教务处。课程负责教师负责有关见面课、线下辅导、考试等工作。校外引进课程上线管理与校内自建课程相同。
校外引进课程学分由开课系部确定并上报教务处审核,原则上应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该课程学分一致。
第四章 技术人员配备、经费管理和工作量计算 第十三条 技术人员配备
信息工程系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制作中心,面向全学院选聘事业心强、甘于奉献、技术能力强的专职人员3人,享受教师待遇,负责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教室管理、录制执机、课程编辑、课件归档、资料上传、服务器日常维护、对授课教师的技术支持等系列工作。学院鼓励机关、各教学系部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兼职,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按照学院相关规定核算工作量。
学院逐步将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制作能力纳入教师岗位聘用基本条件,适当奖励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鼓励教师学习先进制作技巧,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作品专业水准。
第十四条 经费管理
学院负责课程的建设经费,明确在线开放课程专项经费使用范围,统一拨付至各系部,由各系部统筹使用,相关课程负责人根据经费预算严格使用经费。设立立项课程每门课程建设基础经费,获得省级立项的课程每门课程建设经费另外追加。经费使用分两次资助,前期资助立项课程建设经费的50%,课程通过中期检查,拨付剩余的50%建设经费。经费支出主要包括课程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软件,动画制作,场景搭建等费用。
第十五条 工作量计算
学院自建专业课程上线教学,授课教师前两学年该课程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的两倍核算。两学年后的每学年末,由教学专家组根据上线教学(含校外引进的专业课程)产生的效益进行审议,按照传统课堂教学1/2--1/5核算。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技术人员按照具体岗位分工核算工作量,取得的工作量在教师职称聘任时有效。录制执机人员按传统课堂教学1/2核算,视频流编辑人员按传统课堂教学3倍核算,课程管理归档及服务器上传按传统课堂教学1/4核算。第五章 质量管理和奖励措施 第十六条 质量管理
学院将通过考核、验收、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我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通过监督和管理课程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常态化、安全化运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对未按规定完成校级建设的课程,取消立项资格,追回已拨付建设经费的50%,并停止资助剩余经费,课程负责人一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类项目。获得省级立项的课程在教育厅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建设,除对课程负责人予以警告外还将对课程负责人所在系部通报批评,课程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类项目。
上线教学期间由教学督导中心对课程进行教学质量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连续两学期学生总体评价不合格(总体评价为“较差”的数量超过总数的30%)的课程则需下线整改,暂停一年后方可参与复审,复审合格后可申请上线。
第十七条 奖励措施
验收通过的课程上线教学运行平稳、使用效益好、师生评价高,该课程可参与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优先推荐参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奖励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参照学院技能大赛奖励方案和市场制作价格标准,实行一次性资金奖励。
第三篇: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教学模式的创
新
【摘要】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得到了迅速发展,给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也在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对大专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展开了研究,为关注这一话题的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创新
一、引言
目前,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和忽视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等问题,不利于大专人才的培养。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并应用这些资源进行开放的教学模式的创建,能够弥补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缺陷。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展开研究,以便促进大专教育的发展。
二、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关系
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国内外教育界开始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规模应用,使开放式教育平台得以形成,从而使自主学习的教育价值得到了反映。在这一背景下,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在线教育优势的问题,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拥有的优质资源更多,也更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能够摆脱?魍辰萄Э占涞南拗疲?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分析
(一)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
1.加快大专英语微课平台建设。
要做好大专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就要加快英语微课平台的建设。大专院校可以建立专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微课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微课制作技术工作,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稳定运行的资源平台完成微课内容的制作。在学校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也可利用校内网络课程中心和在线课程资源库等平台进行微课平台建设。此外,还可以利用微课在线等公共微课平台进行学校微课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为在线开放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一个平台。
2.加强各种网络资源的利用。
建设优质英语教学资源时,大专院校应加强各种网络资源的利用,以便较好地完成优质教学课程的开发。例如在英语单词教学课程开发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山词霸和百度词典等教学辅助工具。在英语口语练习上,可使用51Talk等网络资源。在听力训练和写作训练方面,可从人人听力网和句酷批改网等网络获取教学资源。此外,想要构建在线开放课程,可从微课在线和网易公开课等网站中获取英语在线教学资源。借助这些网络资源和在线学习工具,将能通过分享学习网页完成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从听、说、读、写多个方面来完成学校的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使大专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3.实现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
目前,大专院校想要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还要加强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在实现资源开发之前,需要对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以便较好地进行资源开发参与人员的协调,确立资源开发的技术标准,从而使资源开发工作得以顺利实施。首先,为培养职业人才,还应确保参与微课资源开发的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行业工作和拥有丰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经验,以确保课程选题设计能够满足课程开发要求。其次,微课拍摄制作队伍需要积极配合教师进行素材拍摄和整合,以确保资源开发质量。再者,还要做好微课的审核和评价反馈工作,从而实现微课资源的不断优化。
(二)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
1.开放教学理念的建立。
凭借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大专院校可以实现英语开放教学理念的建立,从而推动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随着在线开放课程在大专英语课堂上应用次数的增多,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加强,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理念。在优质微课资源得到应用的情况下,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将实现平等对话,并促使师生进行互教互学,继而更好地实现大专英语教学理念的改革。
2.开放教学方法的探究。
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将有助于实现开放教学方法的探究。作为情景化的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可以为碎片化学习、混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提供支持。应用微课资源开展英语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创建开放的教学课堂。通过将自主学习的资源提供给学生,教师就可以轻松引导学生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开放教学资源的建设。
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有助于大专院校实现开放英语教学资源的建设。利用网络上流传的外语微课内容,并结合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特色,大专院校可以完成本校特色英语开放教学资源的建设,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有序、高效建设。而根据大专学生的特点来完成与英语教学有关的技能训练和文化知识类教学资源的开发,则能够帮助大专院校完成具有一定实用性、专题性和系统性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建设,从而有利于实现大专院校在线开放课题及优质教学资源的持续更新。
4.开放教学环境的建设。
在信息时代,各大高校都在加大校园网络环境的改造。应用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大专院校进一步实现开放教学环境的建设,以确保教学资源能够得到高质量传输,使网络成为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助力。此外,应用优质微课资源,教师需要借助QQ群等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途径进行教学资源的获取。所以,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和优质资源,能督促大专院校加快开放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的建设,将有助于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
5.开放教学课程的开设。
大专院校办学条件较弱,独立开设高质量的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将具有一定的难度。大专院校可以直接引进部分高校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开放教学。考虑到许多学生英语基本功较弱,大专院校可开设大学通用英语课程、后续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实训课程进行英语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在英语后续课程中,可设置人文素养课程、学术英语课程和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等内容。通过实现大专英语课程重构,使大专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加强。
6.开放考核方式的建立。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大专院校在英语教学考核上更注重考试结果,无法对英语教学展开全面的评价。应用微课资源来开展教学,能够建立开放的考核方式,从而对学生在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面展开综合评价。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等考核方式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要求学生以模拟情境、拍摄视频等方式来展示学习效果,能够更全面地考核学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创新
(一)预习环节的设计
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大专英语教学模式创新,首先要完成预习环节的设计。教师需要利用优质微课资源来完成教学视频的创作,采取基于教材单元的视频讲座模式开展教学。在教学视频中,教师需要完成语言知识、技巧性知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单元主题为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便对教师辅导学生自学的过程进行模拟。课前教师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将视频按顺序命名上传,从而为学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提供自学资源。
(二)导入环节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导入在线开放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在课堂上登陆在线课程网址来完成课程的查找,根据课程单元精度来完成各自的自学任务。在大专英语教学中,可将课堂教学划分成三个环节:首先,学生需要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讲座,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其次,学生需要完成在线作业;最后,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以及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讨论。
(三)巩固环节的设计
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大专英语教学,教??还要完成巩固环节的设计,以确保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完成课后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口语报告或个人书面的形式完成每个活动的记录,使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学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完善。例如,在学习“Approaching Giants”这一单元主题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优秀作文反馈分享,然后要求学生完成“A great person I admire”个人书面写作。
五、结论
总之,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大专院校应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以便通过建立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来提高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大专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08):80-84.[2]白盈盈,杨现民.精品开放课程高校教学应用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5):46-51.[3]王宪华,徐延宝,张强.加强建设开放课程体系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03):80-84.
第四篇:如何提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
如何提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广大教师要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把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根据实际教学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积极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应用质量。
随着高校对在线课程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投入不断加大,高职教育在线课程建设信息化更新速度得以提升,但在线课程建设尚未完全脱离传统网络课程建设的束缚,在功能和开放程度上尚未能达到在线教学的要求,难以开展在线答疑、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贴心大学在加强在线互动及学习支持服务建设,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和在线考试中心,按课程综合及实验内容分别编写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在线考试试题;建立课程在线交流平台,通过在线话题讨论、师生答疑、作业提交等多种应用型功能,实现学生与平台、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同时,建造一个教学成果显著、高效、学生喜欢的移动微课堂,实现PC+移动多渠道学习。
第五篇: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6.教学效果与影响。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内容和反馈,全面跟踪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对进度缓慢或有可能弃学的学生进行回访和提醒,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开展学习者问卷调查,及时根据调查反馈信息改进课程资源设计和教学。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建设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多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二、课程选题方向
支持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更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在线开放课程。课程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重点选题方向包括:
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 2.公共课;
3.专业课(含学科基础课)4.创新创业教育课。
三、课程要件
课程资源结构如图1所示。
1.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覆盖面、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对象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课程已开设和面向社会开放情况等内容。
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3.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是教师组织线上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表,应按周来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讨论主题与要求、线上线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时间进度。
4.课程导学。课程导学包括课程学习指南、学习建议,各课程单元的学习指南、学习方法建议,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介绍,常见问题等。
5.教师授课视频。教师授课视频按教学知识单元录制,每个视频针对1~2个知识单元,要求结构完整。每个视频片段5-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20分钟。每1个学分当量的课程学时应不少于16学时,教学视频(不含素材)应不少于120分钟。
6.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每个授课单元的课程教学演示文稿,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文献、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