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洋思人的教学理念(推荐)
深刻领会,对照反思,深化课改
——“洋思”的启示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是教育的一个奇迹,是全国五十多万人络绎前往取经的圣地,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江苏省名校、全国名校,也不仅仅因为连续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百分之百的升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是什么让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了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洋思中学有一套简单朴实、高效的成功经验,进而升华为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一、洋思经验解读
洋思经验的内涵是丰富的,且仁智互见,众说不一,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1.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洋思人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坚定有力的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人的心坎上。学校坚持开展演讲比赛及报道宣传等活动,在校内形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舆论氛围,使师生形成共识,从心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好。洋思人教好的标准不是让每个学生都上名牌学校,而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能够让家长满意。洋思人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洋思人认为好学生是“玉”,“差生”是“璞”,只是需要精心“打磨”和雕琢罢了。
2.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洋思人爱优生,但更多关注“差生”。学校明确提出,抓学生应从初一抓起,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讲课的起点是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三清”和帮扶对象同样也是他们。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的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并且水涨船高,尖子生也多了,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学校坚持不分快慢班,把基础差的学生分散到各个班,排座位时,让“差生”自主选择座位,自主选择“小师傅”,使他们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和重视。3.以学定教。洋思人注重学生的学,他们认为讲了不等于听了,听了不等于听懂,听懂不等于学会,学会也不等于会学。因此,课堂上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洋思人提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其实蕴含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引导学生学。“教师课上教什么,应根据学情确定教的内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真正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洋思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4.生活也是一门课程。洋思人所说的生活课程,是指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到走路、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物、交际交往等方方面面。5.坚守就是成功。洋思的许多朴实、简单的想法,却成了一种先进的理念,这应归功于洋思人锲而不舍地坚持和坚守。三十年来,洋思人依然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坚守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坚持着精细化管理不变、“层层承包”不变、师德考核与学生行为考核不变。学校领导变了,办学理念没变,身先垂范、以身作则的精神没变;教师变了,教学思想没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情怀没变。洋思经验成于坚持,长于坚持,名于坚持。
(二)科学的教学策略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洋思中学制胜的法宝之一,也是洋思人为教育做出的一大贡献。“先学”不是漫无目标地学,搞形式主义,而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地自主学习。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先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给“迷路”或“走错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先学后遇到的共性的、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所进行的互动式的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提高,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的内容应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共性的问题,会的一律不教。教的方式是“兵”教“兵”,教的要求是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要求,也不能就题讲题,而要找出规律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当堂训练”则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理解。
2.作业校本化。洋思中学砍掉了现成的资料和讲义,也没有整齐划一的作业本,用的全是自行设计且符合学情的练习题。不论是当堂训练的作业还是晚自习两课时的作业,一律由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时指定教师准备,组长把关,这样做到了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一道习题解决了一类问题。同时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3.“三清”。三清指的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所谓“堂堂清”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通过当堂完成作业巩固练习,不把问题留在课后。所谓“日日清”,就是指每天背熟单词、课文、定理等,掌握基本知识,更正完作业中的错误,力求“今日事今日毕”。所谓“周周清”,就是引导学生把一周中不熟的读熟,不懂的搞懂,不把问题拖到下周。“学校实行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优秀学生作为验收员,班与班之间对调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表,清不了的,由科任教师抽时间补习,直至验收合格。“三清”的对象是后进生,它不用试卷,方法简单,差生不仅扎扎实实地学懂了知识,而且改了不良习气,全面提高了素质。
4.“兵”教“兵”。这也是洋思人长期实践摸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地办法。洋思人让优生与“差生”搭配坐在同排,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针对学生在自学或课后做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和更正,对错误的教师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老师帮助补充完整。“兵”教“兵”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也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5.让学生上课像考试一样紧张。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也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先学时,教师给学生分任务,压担子,并规定具体时间要求完成,后教时让后进生在黑板上写,在讲台上说,在同学面前操作。这就使学生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为达到当堂“清”,为使自己不在同学面前出丑,学生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洋思人把此戏谑为“逼宫到家”,其实,“逼”的结果是学生的心智得到开发,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不言而喻。
(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1.设施完备,档次高。学校的教学、办公、实验、公寓、宾馆、图书、功能室、食堂餐厅、运动场等设施齐全,且建设档次极高。每个教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实物投影仪、摄像监控系统。宿舍都装有有洗澡设置、自控空调、卫生间,生活其中,方便而舒服。
2.布局别致,环境优美。校园里的亭台楼阁,假山翠竹,小桥流水、林荫小道、宣传橱窗、光荣榜、校史馆等建设,高雅美观,令人心旷神怡。办公楼顶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激励着来洋思的每一位求学者。校训“真、善、美”的巨石矗立在北大门内,“雄鹰展翅”石雕耸立于实验楼前,代表洋思精神的“拓荒牛”雕塑屹立在餐厅前,这些都激发着莘莘学子拼搏争先。
3.氛围浓厚,富有特色。学校的餐厅、教学楼的横梁上贴有英语单词、古典诗词,竖柱上更有若干面镜子,镜子上面写着一句句催人奋进的格言,路灯杆上悬挂着100条标语,名言、警句更是分布在教学楼、餐厅、操场、宿舍、教室、阅览室、洗手间的各个角落,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如餐厅外的标语是“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公寓楼里标语则是“不侮辱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细观这些标语,内容具体,每一句都有所指,剔除了我们常见标语空洞的弊端。
4.推进文化管理。2006年,学校推进“三个走进”文化管理策略。一是走进教师。把老师看成是学校发展的主人,学校领导的好帮手,学生成才的服务员;广开言路,遇事多与教师商量,让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二是走进课堂。以课堂为载体,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全面推行“点课制”,让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高效课,精品课。三是走进学生。学校持之以恒开展“关注差生”、“扶贫帮困”活动,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三个走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课堂、学生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全面构建。
(四)精细化的学校管理 洋思经验的另一重要内涵是管理的精细化。学校有近80种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致入微地规定了师生的教学行为,生活行为,确保了学校几十年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事件。
1.行之有效的学生教育。洋思中学对学生的入学教育有一套独到的方法。学校确定每学期的第一周为“强化学生规范周”,通过对“学生37条行为规定”的宣讲,《四会读本》《安全教育读本》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在洋思怎么学,怎么生活,甚至连怎么走路,走哪条路,上课应怎么坐都有明确规定。如在“学会吃饭”章节里,就明确规定怎么分菜,分么捧碗,怎么坐等。洋思学校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师,就有管理者。每天课间、午间、下午课后等各个时段,都有几十名学生和值日教师一起值日,学生按学号轮流值日,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人人是管理者,人人也是被管理者。
2.有条不紊的一日生活。精细的管理保证了学生的一日生活紧张而有序。6点整起床,生活老师通过广播提醒上铺学生整理衣物,下铺学生洗漱,五分钟后交换进行。6点10分出宿舍,由年级值班人员查点人数后领学生去教学楼,交科任老师组织早读。生活老师汇总各寝室昨晚情况并交楼长处,楼长与年级主任和政教处接触,汇报学生情况。6点45分,班主任带领学生按规定路线去餐厅就餐,生活老师与班主任一同负责并考核学生就餐情况,评比文明餐桌,7点,班主任将学生带回教学区,7点10分,所有教师参加本年级组会议,听取前一天考核情况的通报(包括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生活等各方面内容)和当天事务安排。两节课后,所有师生去操场做课间操或进行体育锻炼。午餐后,由生活老师带回宿舍,安排部分学生洗澡,部分学生午休。下午两节课后为57个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由辅导老师组织进行,学生有的学习摄像、采访、有的练唱京剧,有的学习器乐,有的参加体育活动,所有学生均有收获。5点20分进晚餐,然后自由活动。6点40分,全校英语口语训练,由英语骨干教师在主播室讲解、领读,全年级学生跟班,英语科任教师在班内组织秩序。7点整,班主任到班,组织收看新闻联播。7点40分,晚自习开始,各科任教师按划定的时间进行作业辅导,达到日日清。9点,班主任带领学生去宿舍,将本班学生交给生活老师,生活老师清点完人数并签字后,安排学生就寝。看洋思学生的一日生活,规范而不单调,平静而不平淡,他们在这里静心学习,安全成长,每个人都在缔造着自己的完美空间。3.独到的教师培养方式。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坚持引导教师走教科研之路、走学习之路。主要方式是校本培训。每年暑假、寒假,学校都要组织老师进行校本培训。一是学理论,学洋思经验、学习洋思人的精神,学全国各地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学教师行为规范,更新教育观念,努力铸造师魂。二是学习备课,每年开学之前,各教研组将分别组织教师进行备课,先备教材,备初中三年的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各年段知识间的编排次序和内在联系,了解编者意图。然后分学科组练习备本级本学期的课,通过实际操作把握备课要领。三是赛课,评课。学校将利用7到10天的时间,让200多名教师在年级组内逐一上课,逐一评课。各年级组内如有领导的,必须先让领导上课,其他人听评,其次是骨干教师上课,最后由新教师上课,并且做到上一课,评一课,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如新教师的课不合要求,则引导他们反复上,直至合格了才能上讲台。四是考试,考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洋思模式的具体内涵、新课标的要求等,确保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理论指导和支撑。以老带新也是洋思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举措之一。每年8月下旬,学校都要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双方还要签订协议。师傅要包徒弟的备课、讲课甚至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学后,师徒一起参加集体备课。新教师坚持先听师傅的先行课,再上课。师傅坚持听徒弟的汇报课,并指出问题,帮助解决。考核也按捆绑式进行,徒弟得奖,师傅也得,徒弟受罚,师傅连带受罚。
4.“包”字当头的责任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使学校解放思想,大担接收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生,使得学校生源良莠不齐,但即使是有瑕疵的学生,学校也不拒之门外,只是将他们“包”给教师,使其由莠转良。学校实行层层承包、签订责任制。学校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责任,都要确保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与生活老师签订责任,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与骨干教师签订责任,确保所带“徒弟”站好讲台。这样一包,大家的责任性强了,工作劲头足了,效果也更明显了。学校实行“转差”、“培养”一票否决制,如没完成“转化差生”和“培养新教师”的任务,本人将无缘于评优选先、奖金领取。校长、科室主任都承包全校不合格的学生和不合格的教师,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对照反思,寻找差距 1.洋思的备课与我们的写教案。真实的备课是洋思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前提。洋思人备课将经过自备、研备、改备三个环节。备课前,教师人人钻教材,看练习,吃透教材。集体备课时,主要备课人拿出简单的设计流程供集体商讨,大家研讨解决疑难,研究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研究哪些作业最有实效性,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集体备课后,各自根据班级学情,进行教案修改,并做好课前准备。可以看出,洋思备课重学生学法的研究,重练习作业,而我们则重教案的抄写。备课时,大部分教师按固定格式填空,环节齐全,数量较多,但如何教学生学则很难体现出来。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少量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大多精力用于抄写教案,本末倒置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教师备课时不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要点,而是舍本逐末,通过购买《名师优秀教案选》照抄。有的只备讲授内容,课堂练习根本没有设置,把洋思人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只是“蜻蜓点水”或流于形式。
2.“先学”与我们的“预习”。部分人将洋思的“先学”看成了预习,其实这是错误的。洋思人在“先学”之前,要讲一两句话,准确地、明确地提示学习要求,使学生明确自学的目标和方法,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高速公路。教师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板演、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调查,彻底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性的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与新知有关系的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做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洋思人认为,教材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花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讲的内容,学生只用三五分钟就能学会。我们的预习则大多放在课前,且目标模糊,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预习,只能看看书,读读定理或写写字词等,这样下去,学生没有发现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只是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其身心疲惫。况且个别学生误认为自己已经预习了,内容全懂了,上课时心猿意马,听课效率大打折扣。
3.“后教”与我们的“讲授”。洋思的“教”是以学定教,他们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策略;洋思的“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也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引导;洋思的教也是让先掌握的学生“教”,学生教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或不透彻,教师补充,如果讲错了,教师再更正。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教师退居二线。我们则反之,大部分课堂仍是一讲到底,误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这样做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成了“听众”,“哑巴”。
4.“当堂训练”与我们的“书面作业”。洋思的“当堂训练”是有严格要求的,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快节奏地完成;训练的目的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我们的“书面作业”为了保证数量的一致、文面的整洁,则大部分是课本习题的重复抄写,所有学生的习题一刀切,且在课后完成,没有监督人员,照抄现象屡禁不止。
5.“三清”与我们的“家庭作业”。洋思人的“清”不是考,“清”的对象不是所有学生,而是完不成基本任务的极少数学生,“清”的内容是基础知识,清的方式不是试卷,而是书本,“清”的时间不是双休日,节假日,而是在校七小时之内的边角时间。“三清”措施,促使学生自觉自主的去完成任务。我们的“家庭作业”则全在课外完成,而且普遍认为多多益善,大部分教师采用了题海战,疲劳战,且乐此不疲。极大扼杀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6.“评课观”的区别。纵观我县多年的课堂赛讲,我们的评课大部分已走进了误区。大都对教师的角色比较看重,认为教师只要自身展示得好,引导得当,就是一堂好课;对一些形式的内容评得较多,如气氛的热烈、合作讨论的程度等,至于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提升了多少能力,则很少探究了。洋思人评课,更注重看学生的学。即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最终效果。洋思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做到了三个转向,一是评价目标由单一转向多元,二是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三是评价重点由形式转向效果。
三、学洋思,如何学
洋思中学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山东杜朗口、河南永威等学校的声名鹊起,说明只要真心实意学 洋思,就能取得成功,创出成效。那么,我们如何学洋思呢?
(一)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态度决定高度。”洋思经验是被全国各地验证过并已在众多学校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法宝,他的理念及一些具体操作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学洋思要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否则还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甚至是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学洋思经验坚决反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坚决反对以搞运动形式的态度应付这次全县推动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要变“外因推动”为“内因驱动”,变“尝试”心理为“坚持”观念,变仅仅“认可洋思经验”为“真诚分析,执着实践、为我所用”。学则思变,学则思改,学则思进。只有真心实意学洋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有新突破,我们的管理工作就有新思路,我们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就会有新创新。
(二)转变观念,以学定教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县大部分学校的师资、生源、设备要远比当年洋思中学好的多,却没有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关键是教育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方法还不科学。学洋思,应该先学洋思正确的办学观(面向全体,尊重个性)、教育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生观(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观(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方法,“事事求实、细致入微”的管理理念。如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则有点舍本求未之嫌。也往往会事倍功半,效果不佳,甚至误认为洋思经验在我们的课堂上水土不服,难以推广。
(三)吃透精神,杜绝形式
洋思经验是洋思中学历时30年积累而成的,它能成功运用,是与学校已形成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我们一定要吸收洋思经验的精华,固本创新,不可以学一些花架子或走向极端。如只效仿组织形式,将课堂变为千篇一律;教师只图少讲,将任务全部丢给学生;为追求自然、随和,而将课上得随意;只关注个别“差生”,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只注重教案、作业的表面形式,而丢弃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用洋思人“事事求实”的精神,学活用活洋思经验。
(四)坚定信心,狠抓落实 “行动重于心动”。讲座听了,实际看了,认识有了,但实效如何,贵在“行动”。我们要借助全县推开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台,以学习洋思办学经验为契机,重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要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各实验校要迅速召开全体教师参与的洋思中学经验交流会,确定学校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观看洋思中学部分优秀示范课实况录像、听取赴洋思学习人员的考察报告、研究学习洋思部分资料等方式,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洋思中学“三清”、集体备课、校本作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等的内涵,从而使全体教师基本了解和掌握洋思经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要改革学校评价标准。在组织全体教师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各实验校要以实为实,制定科学合理、能促进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评课标准、教案作业评价办法和教师业绩考核方案等,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推动作用,促使师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之中。
三要迅速开展听评课活动。先由已考察学习过的教师逐一提供研究课,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说课和评课,并进行深入讨论,发现亮点,寻找差距;再组织青年教师利用洋思模式“同上一节课”,探索洋思模式在本校的最佳应用方式。学校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上示范课或诊断课,让本校教师在具体的课例中学习洋思模式。通过听评课活动,努力锻造一支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师资条件。
四要按期开展实验。在实验班级,各学科都要利用洋思模式进行教学;非实验班也可尝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便于对比,对照班则要求按常规教法认真组织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绝不可将其模式化,变成死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否则,课堂教学将失去生机与活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实验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模式、绝不可全盘照搬洋思用于初中生的教学模式,要发展模式,使其为我所用。
五要尝试集体备课、校本作业。各校要督促备课组尝试运用洋思的备课方法,采取自备、研备、改备的措施,强化备课的实效性。备课要由注重教案的备写转移到注重学法的研究上,由注重发挥个人才智转移到注重集体智慧上,由注重环节齐全转移到练习题的设计上。作业设计,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更要考虑的学生个体因素,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让每个学生完成必做题达到合格同时,通过选做题、思考题的训练,提高中等生、培养尖子生。
原中央教科所主任纯滕说:“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自学,获得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素质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们的初衷。但只有深刻领会洋思精神,对照反思我县实际,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目标才可能实现,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又一个洋思。
第二篇:洋思中学教学理念
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学习时间:2011-3-20 学习地点:南门小学多媒体教室 领学人:高智军
学习内容:《洋思中学教学理念》 内容摘要:
洋思中学——“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的当代中国名校,是全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现代学校的一面旗帜。
1980年,当时泰兴县天星镇六个村的农民,为了解决子女就近上初中的问题,集资了两万元钱,买了七亩地,建了26间房,办起了 洋思中学,当时只有5个班,13名教职工,220名学生。从那时起,洋思中学就没有让政府投过一分钱。可是,在1982年以前,洋思中学的学生也没有一个能考上高中,参加中考也没有一个学生的数学能考及格。
1982年末,当时的民办教师蔡林森始任校长,局面开始转变。从1987年至今,一直保持着合格率、巩固率、升学率三个百分之百和优秀率一流的记录,有80%的学生升入省重点高中。这个原本是“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生源”的农村联办初中,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如今已是: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
洋思中学三个百分之百和一个一流的取得,并不是建立在选拔录取优生的基础上,而恰恰相反,他们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被其他学校选拔之后的学生基础上的,2001年入学的学生中有近二分之一的人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加起来不足120分。就是这样的学生,毕业时却都成了合格生,而大多数竟成为优秀生。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这正是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解决的问题。秘诀在这里
秘诀之
一、教好“难教”的学生谈何容易?
为了教好“难教”的学生,洋思中学每周都搞“三清”运动。所谓“三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学生向每节课要质量,向每天要质量,向每周要质量,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一着不让,一天不松。这样的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做下去,那实在不是一般的难。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只有每堂课都力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当堂完成作业,那“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日日清”就是每天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日日清不了,每天留下的问题积重难返,仿佛“阴天拖稻草”越拖越重,那样“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当堂清不了的学生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一一帮助他(她)过关。一次“清”不了,就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再由老师帮助他(她)“清”。“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体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南京来的一名学生,有一次周末该清的内容未清,按规定不能回家,但是因为想家,加之父母求情,班主任还是同意他回去了。蔡林森知道后,让班主任打电话告诉家长:洋思不是保险箱,如果不能做到“周周清”,就不能保证有进步。家长听了还是把孩子送回了学校,直到完成“周周清”的任务。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现在,需要周未留下来“清”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秘诀之
二、从“最后一名”抓起
洋思中学教学理念
到洋思中学来读书的学生,除了施教区外,大多是所谓“难教”和“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第一。
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妙计”。
一是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2001年.他们将初一200多名两门功课不足120分的学生,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平均分到两个分校20个班级,并分别与分校长、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二是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三是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全方位的人文关怀使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在洋思,流传着许多“教不好的学生”被“教好”的故事。1997届一位姓凌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是公认的“三不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接受老师教育,“两打”——打游戏机、打架。转进洋思一个月后,恶习全改掉了。他告诉爷爷,在洋思找不到不学习的学生,想打架找不到打架的人。毕业时,他以610分的高分考入了省重点中学。
“最后一名”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我们随手翻看了初一英语最近的一次检测:初一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还不到1分。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科”,学校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校”。
秘诀之三:课堂怎样教
到过洋思的人都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洋思人教学致胜的法宝。所谓“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所谓“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看上去简简单单的8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深刻无比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洋思人看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正如洋思中学校歌中所唱的那样:先学后教,播下了智慧和希望。”
秘诀之四: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 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 采访中,从我们所听到、看到的,洋思人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这就是“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人是这么做的——
在每周初,备课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一起集体备课。此时,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等等,也是教师集体备课必须研究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秘诀之五:教师几乎成了“哑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一样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深挖恫”——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成了“听众”、“哑巴”。蔡林森说,其实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体会了。
到洋思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讲得很少,几乎成了“哑巴”。洋思的课堂上,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分钟以上。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因此有人错误地认为洋思的课没有听头。
还是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洋思的课堂吧。开始上课了,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
“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 怎样教? 其中奥妙无穷。“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几乎成了“哑巴”,不是说教师“无为”,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此,蔡林森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秘诀之六:“兵”教“兵”
在洋思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兵”教“兵”的动人景象。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洋思的“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洋思的学生中,学习“有困难的”比较多。在课堂上,这些学习的“困难户”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洋思的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学生生活都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展了“一帮一”、“兵救兵”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学教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秘诀之七:在“做”中学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洋思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在洋思,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做。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做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往往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这是一堂化学课。教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时,教师问:“为什么在概念中要强调‘这种溶质’? 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四个字确实不能少吗?”课堂上讨论声顿起:有的说,“在KN03的饱和溶液中加NaCl”;有的说,在KN03的饱和溶液中加KMnO4或者CuS04”。教师因势利导:“下面就请你们做实验,注意要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你们的想法。”话音刚落,学生就分别选出他们所需要的药品来实验。这个环节,学生感悟良多:对概念的理解必须抓住关键词才能理解透彻;设想必须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要选用能使实验出现明显现象的药品。同时,学生对实验环节的多种设计,体现了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自学——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洋思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体现出了明显的后劲。洋思的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后,考入了某重点中学。刚进校的时候,成绩并不突出。后来生病住院一段时间,由于在洋思养成的良好自学习惯,在投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他通过自学,不仅跟上了教学进度,而且在康复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秘诀之八: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
许多人到洋思听课,往往只注意到一堂课老师讲了几分钟,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学,却没有注意到在洋思的课堂上学生学得都特别紧张。让学生课堂学得紧张,恰恰是详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的“玄机”之一。蔡林森将这种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自主学习的作用,形象地概括为“七能”,即: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仔细思量洋思的课堂,我们发现学生真的都像考试、竞赛一样紧张。所谓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从上课考到下课。老师上课布置过学习内容后,就让学生读书、看书。学生读书、看书实际上等于看试卷;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这是第一场考试;然后让学生改错,这是第二场考试;最后20分钟做作业也是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句也不讲,将时间全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洋思的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讲,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等于让学生松松垮垮,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锦囊妙计。洋思的课堂基本上都是这样,都是在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后先让学生读书、看书,让学生从读书、看书中领悟,然后再通过上黑板书写和当堂作业来让学生试着运用,每一步都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走。课堂上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紧张无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学生们说,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得快、学得好,有一种成就感。是啊,通过紧张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解决了学习问题,养成了有效甚至是高效学习的习惯,他们能不快乐吗?!这是“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激发活力,活力带动效率”呀!蔡林森说:自主学习是学习,不是玩耍;越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就越是要每节课都像考试、竞赛一样;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紧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
以上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请各位老师尊重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把教学落到实处,向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在这四十五分钟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洋思中学成熟的教学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拿来就用呢?
第三篇:洋思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对洋思实践的看法
代玉霞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现阶段许多中小学掀起洋思的教学热潮,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洋思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取经活动,都大为感慨,就是“严”,严格的学生管理,严格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老师管理,还有就是节奏快,许多人带着疑惑,这样的教学能行吗?这样的教学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吗?在去年我校的校本培训上就有意识的给我们灌输了一些学习洋思、杜郎口的教学模式的思想。可那时我们不够重视,也没有真正了解洋思,更没有付诸于行动。对于洋思模式也只是肤浅的理解。我校在今年2月份开学前的校本培训上,教研室的朱主任就给我们全校教师介绍了洋思教学模式的经过。听了教研室主任的介绍后,我们同事之间议论纷纷,更多的是拿来开玩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去请那些专家、学者来教教我们的后进生,看他们能不能教好”,“喔!以后我们上课还是只讲4分钟”,“学生自学都可以了,还用老师干什么”……这就是老师们对洋思的初始态度。而且我的脑子里也糊涂,没个方向不知道洋思到底怎么样的。但值得高兴的是在上学期里有幸能观摩到朱继梅老师的课,才让我对洋思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听了朱继梅老师的课后,我回来后自己也试着开始着手进行洋思教学,但上学期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要实施这种模式相当困难,所以并没有入门。这学期开始才真正的实验,通过实践这种教学,我认为要接受和实践洋思应该遵循以下的两种方式:
一、转变自己的观念
洋思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洋思人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从实质上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且扭转了以前对洋思教学肤浅的、错误的认识。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我在教学时,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先学阶段,很多学生(无主动学习习惯的学生)是坐在方位上耍,等着老师讲,念答案,或者是仅仅把书上文字看一遍,连一些简单问题都不敢动笔,害怕出错;另外课前三分钟准备,即使纪律好,也就是静静坐在那儿等着老师来上课,甚至连书都不翻开,我知道这些就是学生长期依赖老师,被动学习而养成的方法和习惯所致,所以我们除了进行洋思教学实践外,还要结合具体情况给学习介绍方法,讲道理,让学生也要学习洋思,了解洋思,明白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也真正转变学习观念,进而改进学习方法。
洋思方法,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毕竟那是洋思人花了10多年时间的经验总结,我们运用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下一翻功夫怎么能轻易学到。有很多人认为采用洋思教学老师会很轻松,我看不一定,至少在我们没能灵活运用前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用洋思经验中教好的部分去教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好,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你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三清)更需要你的细心和奉献,所以学习洋思还要不怕吃苦,要需灵活运用,如果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抄照搬过来,收获一定不大,甚至会出现退步。既然洋思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它就应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学习价值。坦率地讲,我们班级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我感觉并不好,从第一次月考考试成绩与兄弟班级比较也来看也毫无优势可言。与兄弟班级落后很多,我认真分析、总结教训,得出结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去实践的结果,只停留在表面,简单模仿,甚至是很多时候是走形式,况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不是短时间的事.。所以我们还要继续积极实践,放开手脚。有改革就会有成功和失败,所以学习洋思要有思想准备,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与挫折,只有执着的追求、探索,才会成功。正确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洋思经验和不断改进的教法应用到教学中去,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我相信也能取得洋思一样的效果,甚至更好的成绩。
在月考后我从新在制定计划,从课堂上去下功夫,我认为历史课就是注重“读”。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可见学习洋思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其大量的历史素材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因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教会学生“读书这里的“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背”。“读”是带着问题去熟悉知识,理解教材,学生记下的内容应该是“活”的,这些“活”的知识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考试或运用中灵活自如。“背”是不顾教材含义的“硬啃”,学生勉强记下的一点内容也是“死”的,不久就会烟消云散,对学生今后的考试和运用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那么应该如何去“读”,怎样“读”才更有效率?简而言之,读好历史书就是做好“粗读”和“细读”整篇文章。“粗读”就是读整本书、整个单元、整节课的层次和结构:这本书一共写了哪几个单元?这一单元一共写了哪几节课?这一节课一共写了哪几个问题?即我们得先抓住教材的基本思路和线索。就好比是我们自己在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总会列个提纲,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教材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编写的,我们的考试题目(特别是主观题)的命题也是这样的思路。一旦我们抓住了编者的思路和线索,就好比是在旅行中找到了地图。可谓把课本由“厚”读“薄”了。这一点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
所谓“细读”,就是在“粗读”的基础上,深入到教材的具体内容,把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让你刚刚掌握的这些结构丰满起来。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它的前因后果,都会有它的经过,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细部了解和掌握,可谓把课本由“薄”读“厚”。
如果把书比为一棵大树,“粗读”就是树干和大的树枝,“细读”就是哪些细枝和茂密的树叶。就拿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举个例子吧,这一课讲的是红军长征,那我们就要从长征的原因,经过,长征胜利的标志、作用及启示来学习教材用了三个子目来描述,分别讲了这些问题:
1、红红军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经过及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3、长征胜利的标志、作用,显然,1个子目属于原因,2、3是经过,作用及启示。这就是这个知识点的线索和结构,至此已经达到“粗读”的目的。
接下来,围绕每一个具体问题深入阅读教材。比如“红军长征的原因”,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由于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战略根据地,这就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了。至此我们掌握了教材的内容,细读的任务就完成了。
在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以上是我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肤浅的经验,说得不到的地方,敬请大家原谅,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在洋思这条路上开拓出更加宽广的道路,能够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加畅快的遨游。洋思也还只是一种资源,只有我们大家都来实践洋思、探索洋思,创新洋思,共享资源,洋思教学才会成为我们一师教育的财富。
第四篇:洋思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心 得
小学语文组赵晓莉
2013年10月10日—13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有幸来到克拉玛依市二小和八小及沙湾县第四中学参观学习。本学习的主题是:第八届全国新课程“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暨洋思中学与全国“学洋思”典型校同课异构交流活动。主要是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及讲座,听几位老师同课异构的教学。通过这次学习研讨活动,让我更新了教学观念,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
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听完课后,发现洋思有一个不同的教授方法就是:首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告知学生本堂课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然后呈现各种不同种类的练习,让学生熟知、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此模式省去了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上沟通的时间。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学生的自学交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没有开小差和打瞌睡时间,课堂上体现的是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同时,规定了完成的时间,促使学生不得不高效地自学。对于自学效果的检验,教师非常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对中等生或后进生都能回答的问题,从不重复讲解。在检查完自学效果之后,教师能引导学生进
行及时地训练。教师从不直接给出答案,有意的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得出结果,然后教师再给予肯定。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整体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对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中,最深的几点感触是:
一、以学生自学为前提,然后及时地训练所学知识,打破了传统的引导讲解的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让中等生,后进生把容易错的问题展现出来以便于共同讨论并最终解决,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三、“兵帮兵”充公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处理问题简捷,不拖泥带水,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过渡快,要求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紧跟教师的指导去主动学习。
四、注重课堂时效性和实效性。教师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自学的能力,对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重复讲解以免打击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非常认真,不仅是体现在教案上,还要体现在课本的标识上。另外,教师要对课堂有预见性的预案,借此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五、课堂教学质量意识强。运用“引导讲授”还是“先学后教”那不是绝对的,“洋思”教师的教法是灵活多变的,大多数时间这两种方法
是以第二种方法为主而第一种方法穿插运用。
六、教师注重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先学”,先学不是预习,先学比预习更有效。“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明确提出学习目标,并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为“后教”作好准备。“后教”,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老师始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实质上还是学生讲、学生互相教。老师主要对规律、方法、注意点等进行点评。“当堂训练”,当堂训练不仅仅是考试,还可以是测试,也可以是动手、动口的训练。对于当堂训练,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所必不可少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各种能力不断增强。从洋思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出,它很注重实效。首先,从教学手段来看,它较单一,没有花架,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辅助设备,不像目前有些观点,上公开课就离不开花哨多媒体;其次,它上课的时效性很强,不注重导
入,不在无为的地方花时间,从它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可以看出,而是针对问题下功夫,通过思考、讨论、互相解答,堂堂清、日日清等落实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洋思人”的敬业奉献精神,敢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总之,在学习洋思经验及实施新课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取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有效地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013年10月16日
第五篇:洋思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6个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为辅助环节(约1分钟左右),后3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44分钟左右)。
一、板书课题
三言两语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前,提示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究性学习。操作要领:
1、揭示目标的方式: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确保每个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2、文化课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3、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目标不能搞偏,搞错,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政治、常识课,把政治课上成语文课。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5、揭示目标的时间要恰当,要让学生能够认真看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6、揭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三、自学指导
揭示目标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通常用屏幕或小黑板出示。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4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这样,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让学生立刻紧张地思维,提高自学效率。
• 操作要领:
1、自学内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看例题中列方程部分,对解方程部分不要求看,因为解方程的方法已学过。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如果教材内容多,可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2、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怎样干好,就怎样干。一般先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3、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4、自学的要求。即告诉学生如何检测。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真正动脑紧张地思维。
5、教师要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事,也不可让学生听无关的音乐,看无关的录像。•
四、先学
• “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一)“先学”这个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小环节。•
1、看书。
• “看书”是指在“揭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操作要领:
• ①.学生看书时,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要形成学生专心读书、思考的紧张氛围,教师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促使其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但教师的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②.看书的时间也可以变动,如内容多学生没看完,时间可延长些;如学生全部看完了,可提前结束。
•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 ④.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学生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二)“先学”这个环节有时不分“看书”、“检测”两个小环节。
如语文、外语课上,一边指名读书,其他同学更正、讨论;有时提问,其他同学讨论(说出错的地方以及“为什么”)。
五、后教
“后教”不是指教师教,而主要是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一)“后教”一般包括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数学课上学生板演后,就进行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1、更正
更正是指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对做错的题进行改正,或者对屏幕上出现的错题进行改正。
• 操作要领:
①.练习后教师要问发现错误的请举手,这样既可以促使全体同学认真找出错误,还可以了解学情。
②.在举手的学生中,要请后进生先更正。
③.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更正。后进生更正错了,或者没有改出错误,再依次让中等生、较好的学生、好学生更正,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都紧张地思维;绝不可先让好学生更正,或者一名后进生更正错了,就由老师讲(更正,说出理由)。
④.学生更正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轻易表态
2、讨论。• 操作要领:
• ①.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教师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以免学生不动脑,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氛围不活跃。• ②.要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 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
• ④.教师该讲的要讲好,做到3个明确: 明确讲的内容。讲的内容应该是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个别或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不久。这样教师几乎成了哑巴,讲的内容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六分钟。
• 明确讲的方式。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予以更正、补充。
• 明确讲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要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二)有时后教不分“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也就是将“更正”与“讨论”穿插进行,或者边更正边讨论,如语文、外语课上常通过提问帮助纠正并说出理由。
六、当堂训练
•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是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当堂训练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达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
•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操作要领:
1、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练习的内容是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注意练习题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交作业本。
3、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4、要注意矫正学生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5、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学生之间不讨论,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教师如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要随时指出,要留到课外辅导。
• 学生课堂作业时,如少数学生做得快,已完成了,教师可以先给他批改,还可以让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 以上6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先学”、“后教”,节约了时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有了能力,才能做到“当堂训练”,只有“当堂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在“先学后教”时学得紧张、高效。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6个环节,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师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的“教“应该是在学生学了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班级层次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