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一、对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解读
2016.9.13,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介绍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将中学生核心素养界定为三大方面六大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中具体体现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和责任。所谓物理观念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培养这一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制定和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的,这一目标是课堂教学最低层次的目标,也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基础。科学思维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科学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这两大素养主要是通过制定和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科学态度和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这一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制定落实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
二、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已有的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对于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标准也是制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依据。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就成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关键。
(1)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不脱离课本,这一原则可以保证课堂不跑偏。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细化、课堂结束后可以对是否落实进行评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尤为突出。例如:《压强》这一节,如果把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学会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是否理解了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什么程度,计算公式是背熟就行还是能应用自如,学生无法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没有办法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估。如果进一步细化为“会用比值定义法给压强下定义,知道压强公式及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对照这一目标检测自己是否完成了整堂课的学习任务,是否存在知识漏洞从而进行查漏补缺。3.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层,逐层递进。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情况在八一班尤其明显。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合理分层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浮力》这一节,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感受到浮力的存在,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浮力的大小,知道浮力的产生于液体压强有关”,而较高层次的目标设定为“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
(2)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方法
1.教学目标制定后要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内容最关键的点是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上一节内容的重点主要是新物理量的引入、新的定理和公式以及实验探究过程,因此教学的重点相对容易把握。但是教学难点的寻找和预判对于第一次上某堂课的老师来说存在一定困难。由于缺乏经验,导致不能在课前准确的判断出学生的理解难点或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在课上重点突破。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总结出学生理解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与生活经验有偏差的知识,例如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以及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内容。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授课水平
a.教学过程要进行精心设计,一般设定为3-4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有明显的联系和过渡。
b.基于物理学科与生活结合极为紧密这一特点,使物理的教学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教学情境的建立,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物理教学完成后可以使学生达到“见物说理,见理说物”的程度。在物理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工具和物品,如桌椅、黑板、门等等。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节,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就可以利用教室内的桌子让学生做实验。让学生A推一个空桌子后,再让另一个同学B坐在桌子上,让A再次推动,体会所用的力的不同。通过这个小实验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并记住正压力与摩擦力的关系。c.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但是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对于做实验没有思路,不能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做什么,怎样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无从下手。我所采取的措施是降低实验难度,将整个探究实验从“问答题”简化为“填空题”给出实验的整体框架,对关键步骤留白,让学生补充,从而完成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逐步让学生从头设计实验。第二个问题是部分学生做实验的态度不严肃,不认真,出现了热热闹闹做实验,占用了课时但是下课什么知识都没得到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主要还是采取了严肃实验纪律,强调实验重要性的方法。
d.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可以由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得到的知识都应由学生表达出来。这是我前一阶段做的不好的地方,正在努力改进。e.经常性的将物理学知识与当前科学前沿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相联系,使学生找到课内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例如,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械能》《杠杆》与我国的国产大飞机相结合,与学生参加的未来工程师大赛结合,把万有引力与我国的火箭发射相结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稳定的物理模型,让学生体会到课内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上一阶段物理教学中的反思
通过上研究课后领导和专家的评课以及其中考试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意识到了我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不足,在课堂上容易急躁,极易陷入一种只与少数尖子生交流而忽略后进生的状态,甚至于抢学生的话语权,变为一个人的课堂。对于课堂内容和容量的把控不到位,对于教学重点的分析尚可,但是对于教学难点的寻找和预判欠缺较多,导致教学目标没能完成。对新课较为重视,但是对于习题课重视不足,急于赶进度,于是将关注点放在了老师是不是讲完了,而不是学生是不是学会了。明确了缺陷和不足以后,我找到了努力改进的方向,正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进行调整。
第二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2.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逻辑关系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素养”来统领。
3.物理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
内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描述:
①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②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内涵:“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 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 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描述:
①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②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③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科学探究
内涵:“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描述:
①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②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③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④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4)科学态度与责任
内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描述:
①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②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③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④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从四大类,14条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尽管落脚点是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但却是建立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或以物理学科为载体来实现的。
第三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之我见
陕西省西安中学
余欢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我见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详细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揭晓了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包含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的完整构架,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个六大核十八个基本
具体内涵
方面 心素养 要点 人文积淀
人 文 底
文
化
基
础 科
理性思维 学
精
神 批判质疑 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等,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然后做出选择。勇于探究
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惧困难,坚持不懈的尝试和人探索,寻找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能够积极的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学
会
学
勤于反思自
主
发
展 健
康
健全人格
生
活 自我管理 珍爱生命习
信息意识 乐学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
力。
有对自己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并且还能不断的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策略等。
能够自觉的获取和评估和借鉴有效的信息,主动的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网络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有着积极的心理品质,有自制力,恩能够很好的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等。
能够很好的认识和评估自己,按照自身的个性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的分配时间,具备一定的持续行动力。
崇尚科学,能够理解和掌握基础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逻辑清晰,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蕴
拥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此外还能理解并且掌握人文思想中蕴含着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人文情怀 有以人为本的意识,能够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等。
拥有艺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尊重和理解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同时还具审美情趣 备发现和感知以及欣赏美的意识能能力。有健康的审美价值,有艺术
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等。
能够做到自尊自律文明礼貌、有感恩之心,并且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责
任 担
社
会
参
与
实
践
创
新 问题解决 当
国家认同 社会责任
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够主动的作为,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够明辨是非,具有较强的规则和法制意识,积极的履行公民义务,理性的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够维护公平正义等。自觉的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努力的信念和行动。
具备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能够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文化,积极的参与国际理解 跨文化的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尊重劳动,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习惯,能够自行动手操作的能力,掌劳动意识 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中,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的意识。
善于发现问题,具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术运用
能够理解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联系,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医院,能够将创意和方案转化成有形物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满足个人发展需求、适应社会更新进步的,每一个人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也是每个学生获得幸福生活和适应社会的最基本的素养,这些素养将在每个人的一生之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核心素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的强调与呼应,将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进行了适应历史发展的整合。
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为了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要素划分成十八个基本要点,且对其进行描述,社会、学校、家庭可以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在结合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质,进行针对性的发展和延伸。
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说又为中学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清晰的思路。也为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有关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提供了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三维目标”之外的另一个思考和设置的角度,可以说给一线教师打开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二、各学科核心素养之我见
总体而言,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为指导的,体现各个学科特点的理论成果,其与核心素养的区别与联系自然需要关注。表2所列为各学科所提出的自身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表2 各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
学科 语文
各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语言能力、文化品格 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应
人文积淀 审美情趣、国际理解
理性思维 问题解决、信息意识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国际理解、乐学善学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社会责任 理性思维、信息意识 勇于探究、社会责任 珍爱生命、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理性思维、社会责任
人文积淀 理性思维、国际理解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技术运用 信息意识、劳动意识 信息意识、理性思维 乐学善学、社会责任 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人文情怀 勇于探究、国际理解
健全人格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生物 生命观念、理性思维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 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
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技术意识、工程思维 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艺术感知能力
艺术审美情趣、艺术创意表达 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 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政治
历史
地理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艺术
音乐
美术 体育
从表2可以看出,就某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只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细化,而且,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均与核心素养要求的基本点对应的较少。再联系中学教育的现状,有些课程的开设都不全面,比如会看到艺术、音乐、美术只开设其中一个课程的现象,教育中承担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责任的落实情况就要打一些折扣。
对比也能发现,即使将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累加起来,也并不能完全涵盖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可以说各个学科的一线教师对本学科的素养要求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对于其他学科的素养要求并不清楚,甚至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我见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紧接着,各个学科也提出了自身的核心素养,物理学科也不列外,提出了包含四个方面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物理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科 素养 物理 观念
具体含义
从物理学视角来审视关于物质和运动等的基本的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升华,物理观念主要是包含着物质观念、运动观念和能量观念及应用等要素。立足于物理学的角度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是基于科学 思维 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也是分析综合和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化,也是基于事实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从而提出创造性的见解的能力和品质,科学思维主要是包括模型的建构、科学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等要素。
实验 探究 科学 态度 与 责任 在认识科学本质的基础上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感。提出物理问题,进而形成假设,然后获取信息,根据证据和结论作出解释,对实验探究和结果进行交流和反思的能力。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化,第一次的关注点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即“双基”。第二次的教育改革将关注点从“双基”转变为了三维目标,第三次的转变可以说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可以说核心素养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对三维目标进行的理论提炼,其不但囊括了三维目标的内涵,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内涵。
另外,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都是在充分领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旨含义之后,再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提出的。所以,当进行逆向思考时,也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践行服务的。当然,也能发现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发展与细化,其相较核心素养而言,在操作方面的指导意义更加细致,也更加强大。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宏观总体的认识,也要有细致入微的发展,宏观总体的认识是说教师的心中要有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细致入微的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也要依据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既熟悉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熟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做到两者兼顾。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关注点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着、变化着。从只关注教师教的内容,转变为也关注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从只关注学生的学,转变为也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内容。不仅仅如此,学者们还将教师教给学生的内容和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总结。在国家提出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之后,作为一线教师,还要考虑通过课堂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为了让学生成长的更好,学习的更有效果,教育界的学者对教育目标的研究是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透彻,当然,这些也对教师的素养,对教师授课时课堂的质量都提出了更高、更细致、更明确的要求。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了解、体会、掌握、应用的一些学科素养,将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些能力可能不会立刻的显示出来,但长远来看,对学生的终身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第四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第五篇: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引领物理学科教学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引领物理学科教学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引领物理学科教学——黄洪才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
本网讯(通讯员 万丽 候佳)10月12日下午,黄洪才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在湘仪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工作室首席名师黄洪才老师主持,特邀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湖南省政府参事的王沛清教授莅临指导,岳麓区物理教研员陶国军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其他各校部分中学物理教师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由王沛清教授作《对落实课改要求、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的讲座。王教授从名师工作室的作用谈起,娓娓道来工作室的引领、示范、指导、咨询、评价五大作用。怎么发挥它的作用?追本溯源,从课堂教学突破。他指出,优质的课堂应该呈现五个特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情感充沛、师生互动、三维发展。王教授结合鲜活的课堂实例,从十个基点指导老师们努力深化课堂教学内涵,发挥名师团队的引领作用,接着王教授悉心传授以八个评点进行观课、评课。从上课到评课给老师们以扎实有效的指导。
接着观看第十二届全国物理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黎炯康老师的《电功率》录像课。
然后,工作室第五小组成员以《电功率》为载体,展开了“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论专题学习。工作室名师、第五小组导师、湘仪学校校长刘满云老师作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应知应会》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工作室成员刘奕、万丽、朱志华、秦少强、裴令芳五位老师以《电功率》为例,分别对物理核心素养之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育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介绍了自己的体会。枯燥的理论学习结合鲜活的课例,组织方式新颖,学习效果显著,老师们对这种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一致点赞。
黄洪才老师对教研活动进行点评总结,肯定了第五小组的成绩。黄老师说:“第五小组以澳门黎炯康老师的录像课《电功率》为载体,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什么是物理核心素养、如何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启发作用、指导作用。上一节课简单,上一节好课难,上一节好的教育理论课更难。第五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积极行动,牺牲了国庆长假的休息时间,多次磨课研讨,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我们工作室成员所必需的,也是应有的。”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上好物理课?他对工作室的学员和前来学习的老师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坚持教育规律,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启发为手段。要求学员以“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灯,照亮物理教学的课堂,扎实推进工作室《培育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讲座、观课、研讨,整整三个半小时的扎实研修,活动结束时,已是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老师们在活动中得到理论、实践的双重提升,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