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之我见(5篇)

时间:2019-05-12 22: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课异构”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课异构”之我见》。

第一篇:“同课异构”之我见

“同课异构”之我见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让整个语文教育界充满勃勃生机。但不得不说,这些新鲜教育理念的解读与实施对奋战于教学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挑战。而作为一名即将走上三尺讲台的中文师范生,笔者更是无所适从。值得庆幸的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前不久参加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让笔者有了很多的思考。在“同课异构”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共同探讨,彼此交流,长善救失,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好提高。下面笔者就从这次活动出发,对自己的思考做一些说明。

一、“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实施的必要性

“同课异构”即教师们针对统一的授课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将之付诸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近几年来已为很多学校所接受,成为一种常用的教研方式。对于这种发展势头,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地位,多元文本解读等。无疑,刚提出之时,这些新的理念需要每位教师好好地吸收消化,并使之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同课异构”便是这一摸索过程的产物。在“同课异构”这个平台上,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释放出智慧的火花,教师通过交流在异中求同,同种寻异全方位剖析授课内容,真正做到长善救失,正确贯彻科学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师专业发展之必需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便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的素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总是寄很多期望于教师,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指南针,凡遇到疑难、好奇之类的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教师,而且在中国传统的固有观念里总是认为教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每每面对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坦然,从容地引导他们正确航行。即使你不能解答得完美,但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动起学生自觉探求的欲望,从而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消疑解难。然而,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仍然有一些消极现象存在,比如教育思想比较落后、工作倦怠感强、自身知识储备量少等。为解决这些现象,笔者呼吁教师们应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同课异构”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现象,教师们通过这一活动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践交流过程中得到肯定也能认识到不足。较之平常备课,教师对文本、教材的解读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有一种成就感、喜悦感,增强自信心,找到一种工作归属感,而这些将大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下面笔者将结合两位老师的《三峡》“同课异构”课来具体谈谈笔者从这一活动中得到的体会。

二、《三峡》教学实例

《三峡》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山之奇峻、水之四时变化。对于如此优美的文言散文,两位教师以其独特的构思带领学生沉浸其中,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具体展示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过程:

(一)曹老师的《三峡》

曹老师的课主要从检查预习、课堂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赏析、拓展延伸几个环节着手。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曹老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字词的音、义问题,充分运用多媒体以提问的方式完成检查工作。此外,在完成字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又对文学常识做适当补充。

在导入环节,曹老师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由“峡”这个字形想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山”“夹”分开的状态)

(2)找出文中与“峡”的构字法相似的字。

(3)这些字一半表意、一半表声为形声字。文中多是以“山”“水”为部首的字,表示多与山水有关,请分别找出文中写山、水的句子。

通过这几个问题,自然理清文章结构,过渡到整体感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任务是诵读,通过范读、领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抓关键字、注意节奏感、注意字里行间的感情这三个方面,读出文言味道。

其次就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即精读赏析环节,这一环节由梳理文意和赏析语言组成,具体任务如下:

(1)每个小组从山、四时之水中选择一个部分,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然后展示,同学互评,教师总结强调。

(2)根据课件里打好的翻译,尝试说出原文。

(3)在文中你觉得写得美的、好的地方作批注,写明为什么,然后分享。

(4)选择最美的句子,记诵。

拓展延伸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发挥想象进行扩写。

(二)缪老师的《三峡》

缪老师的课主要由导入、诵读感知、翻译欣赏三个部分构成。关于诵读感知,缪老师作了如下工作:

(1)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圈出生字词,以提问方式纠错。

(2)告诉学生诵读规律的相关理论知识。

(3)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并作总结。

在翻译赏析阶段,缪老师和曹老师相似,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翻译问题,把赏析的主体权交给学生,不同之处在于分析完文章写法之后,缪老师补充了写景手法的相关理论知识。

三、“同课异构”课《三峡》之我见

(一)启于“同”

两位老师的课上,笔者看到很多的共同点。其中有两方面是笔者感触颇深的,即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上“真正语文课”的问题。

1.必须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在这里关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笔者主要倾向于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两位老师给笔者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很强,专业知识储备丰富。课堂上抑扬顿挫,语意清晰,气氛活泼,学生积极主动。再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素湍回清,绿潭倒影”讲;将“清荣峻茂”解释为“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让笔者深感佩服。笔者想如果不是对语言学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他们不会有这么透彻的分析。从两位老师身上笔者意识到作为一名即将走上讲台的师范生,充实自身专业知识是何等重要。

2.应回归语文课

两位老师另一个共同的亮点就在于都注重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而不是一味地教授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不是教给学生高深的文学评论知识,他们从语文本身,从字、词、句、篇,从听、说、读、写出发,将人文性的学习渗透于字里行间,将形式与内容巧妙结合。在如今纷繁复杂的语文课改背景下,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做到了返璞归真,这对即将登上讲台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启示。语文课不仅重视内容的学习,还要注重形式的学习,这是语文课的根本,是“上语文课与不上语文课的根本区别。三维目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以由语文和其他学科相互合作来完成,而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则需要语文教师的有效引导。

(二)思于“异”

在导入、诵读这两个环节,笔者看到两位老师有着明显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个人而言,笔者更喜欢曹老师的设计。

1.导入应有新意

缪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导入方法,用美丽的文字,用富于情感变化的语音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便于操作、稳妥、无风险性。可是应该注意到,很多教师的导入都是这样的,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使学生无法在上课之初就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课堂情境。而曹老师的“析字法”则不同,表音表意的形声字构字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曹老师从课题出发进行导入,很具有新意。同时,从“峡”字出发让学生尝试找相似构字法的字还涉及一个学法指导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导入的方式应该不断创新,当然要在贴合文本的前提下,比如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应该都会比一般的导入法更具效果。

2.语文课堂应少在概念上下功夫

缪老师在学生诵读之前,用课件出示了一些诵读的原则,涉及重读、节奏、音调等。笔者认为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中学语文课堂的诵读想要的效果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而不是对这些理论原则的学习。相对来说,曹老师的处理方式更为合理,边读边指导,在引导学生了解大意之后,让学生试读,对于不好的地方老师亲自示范,这样读读说说,边读边悟的方法更适合学生。让学生既学会了诵读又领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巢宗祺教授曾谈到:“语文教学不应在概念名称上下功夫。”因此,笔者认为应将一些理论、概念具体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受、揣摩。

有比较才会有思考。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益处。

(岳利玲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100)

第二篇:同课异构之我见

怀揣一颗求知的心情,通过网络的一番搜寻,我知道了什么叫“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老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安排教学设计、用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我认为它的作用有三。

一、有利于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潜能。“同课异构”可以让我们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设计教学计划;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还可以将我们老师的潜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来。

二、有利于现代教学观的确立——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教学,就是我们老师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那些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去学习那些对完善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帮助的知识(名著)。

三、“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学多元化、开放化的构建和发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让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三篇:同课异构之我见

“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尽展教师风采

本学期,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 市、县教育局提倡的“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的活动,从开学的第三周开始,学校要求同科组教师要上“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除此之外,还把每周的周二定为自由听课日,每周的周四定为教研组的评课日。在听课日这一天,学校领导和每位教师都要自觉的听一至两节课。在评课日,全体组员要就本组的公开课做切实的评课。这两项讲课和听课要求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同课异构”,一般而言,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宗旨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校八年组的三位语文老师上了同课异构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活力。

一、激发兴趣,各具特色

我们教者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好的导入方式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这三位教者在导入的方式上各不相同,但都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史文超老师以引用式导入: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优秀的诗歌同样如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诵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领略这首诗歌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孙志老师以音乐法导入:以古典名曲《昭君怨》为背景音乐,依次链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滚动字幕、“杜甫草堂”凄冷的flash画面。“草堂有诗魂 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世间怎样的故事。杨闯老师以优美的语言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背景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片及相关音乐,进入诗的氛围)

二、突破重难点,各显手段 了解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是较比难的语文教学课。针对这篇文章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人的感情这一重点和鉴赏语言这一难点上,三位执教者用了不同的教法来突破它。史文超老师是运用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读出内涵,读出情境。孙志老师是运用问题探究法:问题设计精当,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而杨闯老师是运用阅读评点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并能从诗歌的内容和情境中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维。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教学,又给每一位听课者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能力培养,灵活多样 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能力训练和方向和形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本课的能力训练题上,我们也看到了教者的别具匠心。史老师是设计的是:(1)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孙志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内容演了课本剧。杨闯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以记叙的笔调写个结尾,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但注意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也不必过于拘泥,要体现创造力。

四、课后反思,再获启迪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这三位教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成功课例,让我们看到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的特点:教学目标要清晰有致,不宜过大或过空、过多。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者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

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不足,比如:杨闯老师在整节课上过多的使用了多媒体手段,有时显得眼花缭乱,这是不是也会冲淡主体教学的内容?而孙志老师的课本剧又显得有作秀的感觉,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更喜欢原生态的语文课。当然我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也都指出了这些不足之处,我想这就是我们上课评课的意义所在吧。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开课。

大洼中学

马艳辉

2010年9月

第四篇: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还有五小的老师邝继红老师。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我受益匪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第五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结对交流

——六校结对活动记

10月26日,庐江六中一行8人在校长李康龙的带领下,来到合肥市永和学校,参加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长丰县杜集中学、长丰县戴集中学、巢湖市高林初级中学六所学校组成的“六校结对交流”活动。活动分成同课异构和六校交流活动会两部分。

上午9是10分,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选派的八位老师就《小稻秧脱险记》、《Let’stry&Let’stalk》、《Thisismysister》、《光的反射定律》4个课题展开异构教学活动,各结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到现场观摩教学。我校的张大明老师和高小凡老师分别执教了《光的反射定律》、《Let’stry&Let’stalk》两课。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当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永和学校阮永久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永和学校的新校区。崭新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耳目一新的操场,充满激情的永和师生带给大家是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随后,在会议室召开了六校结对交流会。首先,永和学校阮校长代表合肥市永和学校对来宾表示欢迎,回顾结对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对今后的结对工作充满信心。我校李康龙校长接着发言,李校长对永和学校在结对中给予庐江六中的帮助表示感谢,表示要向永和学校学习,办有特色的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他学校的校长和相关领导也先后发言,对结对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合肥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丁科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六校交流结对活动,并预祝活动会越办越好。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下载“同课异构”之我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课异构”之我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

    校本培训:语文科组专题学习资料(一) 主题:同课异构 学习时间:2012年2月28日 学习要求: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反思文章。 同课异构基本理论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

    同课异构

    首先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

    同课异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5.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设计 刘寨中学 李彦虎 设计思路: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把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能直接测量的距离。体......

    同课异构范文

    “同课异构”研修活动 一、研修目标 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在先进教学理念下创新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二、研修过程 第一步:教研组长召开同......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隆德县联财中心小学:苏敏学2014年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沙塘学区、神林学区和联财学区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生成教学 为了给全校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师们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有效课堂的实效性。3月,xxx中学开展了各学科组“同课异构、生成教学”四个一推进有效课......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 2012年11月16日,我校召开了“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首先由二年级戴银凤和玉鑫两位老师分别讲了同一节语文课《贺年片》......

    同课异构111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设计思路。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