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小衔接《坚持“零起点”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幼小衔接《坚持“零起点”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的要求,促进幼儿和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10月25日,我校举办了幼小衔接坚持“零起点”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会议就幼儿园去“小学化”倾向、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教师代表汇报了近段时间来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倾向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幼儿园要坚持科学保教,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办园要求,使幼儿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教师代表表示,目前小学阶段起步教育最大的难题是“起点不均衡”,要严格遵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
王惠校长强调,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下大力度去除儿童过早背负沉重负担的现象,主张儿童学习内容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给予孩子适时的教育,让儿童享受快乐的童年。要求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的教育方式。
本次研讨活动肯定了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的工作成效,梳理了现存的问题,讨论制定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和小学无缝对接的具体工作内容,为确保幼儿科学顺利地实现幼小衔接,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幼小衔接怎样做到“零起点”?
幼小衔接怎样做到“零起点”?
所属专题: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来源:新闻晨报
要点:零起点幼升小
收藏
今年春季新学期,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一年级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避免抢跑”的举措,试点之后将于今秋新学年在全上海小学实施。
如何解读“零起点”?家长为孩子的幼小衔接究竟该做哪些准备?昨天下午,第四届新解放教育讲坛暨上海电视台《超级家长会》荧屏夏令营在嘉定区教育局举行,四位专家围绕“幼小衔接‘零起点’”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与思考。
本届讲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新闻晚报、嘉定区教育局和上海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承办。
孩子成长中的二次“创伤”
在讲坛上,语文特级教师、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做了题为《弥合“创伤”,生命质地将蓬松柔软》的演讲,让在场家长陷入了沉思。
谭轶斌首先引用艾瑞·卡尔的话:人的第一次创伤是出生,离开母体;第二次“创伤”是离开家庭去学校。她指出,如果说,人的第二次“创伤”是离开家庭去幼儿园,那么,离开幼儿园去小学则是人成长中的又一次“创伤”。
“此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情感发展而非智力培育,强行塞给孩子不需要的东西会给孩子带来挫折感。提早学习知识,只会带来‘习得性愚蠢’,让孩子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最终丧失自信心。而真正体现早期教育价值,使它成为人一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定是习惯、态度和品性。”
谭轶斌说:“成人和孩子一样也面临着角色的转换,共同经历一次次‘创伤’,努力使它尽快愈合,给童年以温暖和安全感,生命质地才会蓬松柔软。”
仅用分数评价孩子伤害大 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昨天讲的一则故事,则引起了全场家长的共鸣。“曾经有一位家长跟我讲,他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得了96分,老师把家长叫去,要学生重新写一个学习计划,然后要家长写一个反思,怎么使得孩子从96分达到100分,因为在这个班级里,96分是后三分之一同学的得分„„”
更有家长和老师认为,小学一二年级,凡是得80分以下的就是不及格,常常有孩子拿着90分的试卷,却因为低于班级的平均分,而被老师和家长判定为退步生。对此,尹后庆发问:“分数究竟对孩子的成长起什么作用?不断地让孩子在分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处于经常被批评的学习状态,会不会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及未来学习的内在动力带来一种负面的影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孩子,伤害有多大?”
他认为,这些现象折射出当前对于学生的评价缺少科学的研判。“对小学起始阶段的起点教育,应有合理的评价体系。”
尹后庆呼吁家长反思,“不要用别人家小孩的标准,作为自己小孩发展的目标,因为自己的小孩是天下唯一的小孩,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孩子,家长需要建立一种自己的判断和标准。”
[专家建议]
培养三个关键能力
那么幼小衔接“零起点”,是否就代表让孩子白纸一张呢,家长到底需要做什么?
“孩子无需提前学拼音,但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关键能力。”这是特级校长、嘉定区实验小学校长花洁的回答。她在昨天的讲坛上做了题为《基于标准的有效衔接》的演讲。
她指出,首先是注意力。3-6岁为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一个孩子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等其他能力都离不开注意力。其次是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即使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当他们的耐力和手眼协调配合能力,不足以应付学校的基本课业时,也会注意力不集中、拖拉作业。第三,则是时间管理能力,这是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家长不要过度保护
上海市特级园长、学前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宗莉也对家长提出建议,不要过多地保护或包办代替,这会影响孩子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意识的形成。郭宗莉表示,一方面,家长对儿童过高期望,集中表现在“择校热”;而另一方面,又过多地保护或包办代替,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意识的形成,更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
“如果孩子缺乏这样的素质,到小学面临骤然增加的学科任务,孩子的社会意识、学习能力等均会表现不适应,入小学后会出现疲劳、身体素质下降、学习失败率高、课堂违规率高、自信心低等不适应症状,对后继学习与发展非常不利。”郭宗莉认为,幼小衔接要处理好过渡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幼小衔接教育的任务是注重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三篇:幼小衔接教学研讨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往年的幼小衔接活动通常多采用参观小学等形式化的方式,因此“衔接”活动既显得仓促,又往往达不到幼小衔接的实效意义。基于往年幼小衔接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今年我园尝试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教学研讨活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衔接目标
1、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和谐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向小学顺利过渡。
2、本着“真诚、尊重、互动、合作”的原则,增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衔接(园校行政之间、园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小学生等)。
三、具体措施
1、活动时间:xx年4月1日。
2、参加对象:县家长学校专家,城东小学教导、新生小学低段教师、大班幼儿家长。
3、活动流程:
(1)示范课观摩活动。
上午:幼儿园三节大班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
活动名称:
大一班综合活动:十二生肖,执教:丁xx(8:30-9:00)
大二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执教:戴xx(9:10-9:40)
大三班语言活动:国王生病了,执教:赵xx(9:50-10:20)
下午:小学两节低段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
一年级(2)班语文活动:执教:周xx(1:30-2:10)
一年级()班习惯养成活动:学会倾听,执教:张xx(2:20-3:00)
(2)专家引领讲座。
县家长学校专家就上、下午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并就幼小衔接方面家长需要配合方面进行专题讲座。
参加对象:大班全体家长
(3)研讨活动(地点:小学会议室)。
①县家长学校专家就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应如何相互配合进行专家引领;
②幼儿园和小学就“幼小衔接”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增进园校之间的沟通、衔接,同时促进我园“幼小衔接”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第四篇:幼小衔接教学研讨活动计划
最新幼小衔接教学研讨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衔接目标
1、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和谐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向小学顺利过渡。
2、本着“真诚、尊重、互动、合作”的原则,增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衔接(园校行政之间、园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小学生等)。
三、具体措施
1、活动时间:xx 年 4 月 1 日。
2、参加对象:县家长学校专家,城东小学教导、新生小学低段教师、大班幼儿家长。
3、活动流程:
(1)示范课观摩活动。
上午:幼儿园三节大班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
活动名称:
大一班综合活动:十二生肖,执教:丁 xx(8:30-9:00)
大二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执教:戴 xx(9:10-9:40)
大三班语言活动:国王生病了,执教:赵 xx(9:50-10:20)
下午:小学两节低段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
一年级(2)班语文活动:执教:周 xx(1:30-2:10)
一年级()班习惯养成活动:学会倾听,执教:张 xx(2:20-3:00)
(2)专家引领讲座。
县家长学校专家就 上、下午 教研活动进行 总结提升,并就幼小衔接方面家长需要配合方面进行专 题讲座。
参加对象:大班全体家长
(3)研讨活动(地点:小学会议室)。
①县家长学校专家就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教 师与小学教师应如何相互配合进行专家引领;
②幼儿园和小学就“幼小衔接”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 行研讨和交流,增进园校之间的沟通、衔接,同时促进我园“幼小衔接”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第五篇: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汇报材料
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汇报材料
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汇报材料
再过半个月,大班的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进入小学,成为学校的一名小学生,而小学和幼儿园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上课时间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会使幼儿面临着许多不适应,为了让大班孩子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同时我们也结合课题研究《培养幼儿入小学前良好的心理准备》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方案,认认真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一、结合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大班下学期最后一个主题是《再见了,幼儿园》,结合主题开展《认识时钟》《整理小书包》《上小学了》《快乐的向前走》《越长越大》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学习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体会我们已经长大,并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增强了孩子们入小学的信心,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在一日活动各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在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游戏化和幼儿活动的参与性。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所以大班下学期我们采取适当延长幼儿上课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缩短午睡时间等方法。在时间上慢慢接近小学的上课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以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其次在学习习惯和要求上互相衔接。进入大班后,各班对培养幼儿上课正确的坐姿、书写方法、握笔姿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我们将利用大(7)空班场地创设模拟课堂,设置小黑板、课桌椅等。使整个环境与小学的课堂非常相似。每个班级协调安排轮流进入小课堂的,在小课堂里,让幼儿模仿小学生上课,学学小学生上课的坐姿、举手发言等,感受小学生上课的氛围,体验做小学生的快乐。日常学习中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但要求规范。不仅要写好而且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好多孩子进入小学后第一个不适应,就是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幼儿园,有什么作业或者任务我们会通过短信通知家长,有家长记。到了小学完全凭孩子自己记,倾听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为了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开展'比比谁的记忆好'的活动,有时活动中需要幼儿带的材料、要做的一些事情,我们不发短信告知家长,要求幼儿自己记,并让他们回家复述给家长听。通过第二天完成的情况,来表扬幼儿。增强他们的任务意识,为入小学做好准备。还有加强了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小学里,小学生要做值日生,为班集体做事,所以我们引导幼儿自己穿衣、整理床铺、、让幼儿轮流来做小值日生,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三、利用幼儿生活的环境不断地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热情和愿望。在活动室中布置《我上小学了》的主题环境,设计布置“上小学倒计时”墙面,让孩子们了解从现在开始离入小学还有几天。随着离园倒计时的越来越近,大班的孩子入小学的意识就更加强烈。萌发孩子上小学的积极情感。
四、家园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己用。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养成孩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还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擦、作业本、图书等,让幼儿了解这些用品的名称和作用。每天让幼儿自己有序安放物品,整理书包。要求家长在家规定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画、写字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慢慢知道要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意识。
五、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活动。
1、邀请低年级的老师和实小领导来幼儿园观摩活动,也就是今天的活动。
2、我们设想在第十七周的周一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观看小学升旗仪式、参观教室、图书室、小学生的操场等场地,这也是我们每年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一个内容,今年我们结合课题,还设想带领幼儿进入班级,一个是来观看小学生的上课的坐姿,发言时是怎么举手的以及做作业的情景,还有一个就是想让幼儿在小学教室里坐一坐、学一学,相互提一些自己困惑和想问的问题,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再请一年级老师来讲讲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加深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以上的这些活动只是我们大班组老师的一些初步尝试和设想,希望小学里的老师给我们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让我们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做的更好,也使我们的幼儿能够更加轻松的步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