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复习《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形式读词。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潍坊市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滕海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叶圣陶先生和肖复兴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学过一篇写爬山虎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是写植物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而且也与叶圣陶有关。看老师写课题——(师写课题,学生数空)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应该怎么读? 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生机,读出了希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读准了字音, 读通了句子。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屏幕展示)我会读
愣住 推荐 删掉 燥热 映入眼帘 融洽 质朴 楷模 黄昏 春风拂面 师过渡:文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初中生。另一位是大作家——叶圣陶先生。这两个人物特别有缘,在这篇文章中相遇了。
2.我知道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那两件事?有简练的语言概括。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品
(屏幕展示)
自由地朗读课文3至5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感受?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预设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我体会到了叶老的认真。
师:你是抓住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是通过“密密麻麻”体会的。
师:抓住词语体会文章内容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那么“密密麻麻”什么样子?
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原件.(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过渡: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 生:用“幅”字更准确点.师:我们平时说:—张——(生齐答)纸.师:一幅——(生齐答)画.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还有一处作者记得更清楚。是—— 预设三: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县“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体会到了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
师:我们来看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屏幕展示)
师: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个是“删改”,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合作着读读,体会体会.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确切了.师:句意确切了,句子呢? 生:句子更干净了.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干净了也规范了.(屏幕展示练习句修改)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师:还有吗? 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
师: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仔细地修改作文,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呢?
生:认真。生:一丝不苟 生:专心致志
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渎呀 自已试试.(生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 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
生:(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所以——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字们的成长呢!所以——
生:(读)我虽然末见叶老先生的画,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预设四:我看到了叶老写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我从中体会到了好文章的标准。
师:能告诉同学们是什么吗?
生:具体事实、真情实感。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 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可是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 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 也成为了一位大作家.三十年后,肖复兴仍然不能忘记这件事,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回忆那曾经的一幕一幕.(课件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师过渡:因为这次作文的修改,叶老先生了解了肖复兴,才使肖复兴有机会到叶老先生家去做客,才有机会看到那满墙的绿绿的爬山虎。
让我们走入“受邀做客”部分。
四、品读“做客”,感悟人品 默读课文6至10段,“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划出有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预设一: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体会到叶老很平易近人。
预设二: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老先生和我交谈很融洽,把我当成一个老朋友。
师:其实,“融洽”和“融合”是一对近义词,那么怎样的两个人交谈能很融洽?
生1:老朋友。
生2:很好的朋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师:你有这样的朋友,对吧?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两个人分别是什么身份?
生:一个是大作家,一个是中学生。
师:这样的两个人能融洽地交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叶圣陶很看得起肖复兴。
师:“看得起”,我们可以换一个词——
生:信任,很欣赏,他已经把肖复兴当成老朋友了。师:你还觉得叶老是怎样的人?
师:这时候,肖复兴对叶圣陶的印象,在认真、平和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步,你能选用这段话中的词说吗?
生:亲切、质朴。(师板书:亲切、质朴)
师:带着对叶老的敬仰,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五、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
师: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印象,是通过写什么来表达出来的呢?(爬山虎)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预设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屏幕展示两句话)
师:作者仅仅是在写爬山虎吗?还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作者的情感。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感到很庆幸,很兴奋。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作者的心情。
(该生读,读得挺好)
师: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我的心情。(生齐读)
师:作者把自己的情寄托在对爬山虎的描写中,这是“借景抒情”。(板书: 借景抒情)
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寄托了作者对先生的感激,对先生的怀念。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文章的结尾说,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你怎么理解“意义非凡”?
生:意义不一般。
师:老师找到的这段资料,可以让你明白为什么肖复兴会认为“意义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
课件出示:“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
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师:请找出里面的一个数字。生:80余部。
师: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师小结: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师: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出示课件最后两句话):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生齐读:“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师:“绿”是什么意思?
生:是叶圣陶的教导时时激励着肖复兴。
师:是啊!30年过去了,肖复兴仍然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读――
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那么题目中还包含了什么?
生:包含了作者对叶老先生深切的怀念。
六、布置作业
读肖复兴写的《我教儿子学作文》。
第三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 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 对作者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 的爬山虎》)“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谁?”“叶圣陶”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写景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认读词语
(3)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 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 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书:改作文做客)
(4)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
1、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 小节。
2、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 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3、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 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吗?
作者感到自己的作文经过叶老的修改之后,有什么变化?读读句子。作者有什么感受?
出示: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 温暖,如春风拂面。理解句子,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内心的感受)。
4、“我”还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 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 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 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 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 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 膀。”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 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 的梦想。)
(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想一想,议一议!学了叶老为肖复兴同学修改作文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
“希望同学们以后要下大力气认真、一丝不苟地去写文章,改文章,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做一个像叶老一样具有对文一丝不苟文品的人。” 板书: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一丝不苟(文品)
指点
鼓励
做客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品味人品感受作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叶老和肖复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圣陶,导入新课
1、出示叶圣陶照片,简介。1988年,叶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作家肖复兴为纪念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叶老照片,介绍叶老及肖复兴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叶老的慈祥的面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叶老的距离。】
二、出示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在选作课文时做了改动。课前大家也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试着说一下在文中肖复兴回忆了他和叶老先生的哪两件往事?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1)读准“堪称楷模”,理解意思。
(2)那么,在肖复兴的眼中,叶老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
(板书: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抓住课文的中心句,直奔主题,引领学生学习全文。】
三、感受作品“堪称楷模”
1、简介《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小学教育,是最早为小学生编写课本的人。
2、出示学生学过的叶圣陶的文章:《小小的船》、《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引读重点句子。
3、出示叶圣陶童话故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20世纪童话创作之先河。
4、出示叶圣陶先生更多的作品集:《倪焕之》、《脚步集》„„
师总结:他就是用这样的作品陶冶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所以说他的作品——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在这里再现学生熟悉的叶老的作品,补充叶老的相关作品资料及对后人的影响,不仅回顾旧知,感悟“作品——堪称楷模”,还让学生对叶老先生产生亲切感,并带着对叶老的崇敬走进课文,从而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四、品味人品“堪称楷模”
(一)学习“修改作文”一部分
叶老先生曾说过“要作文,先做人”,那他又具有怎样的人品呢?
1、找出作者看到叶老修改后感受的句子。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fú)面。
(1)指导读准“春风拂(fú)面”,“春风拂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下这个词语。
(2)谁再来读这段话,把春风拂面的感觉带给大家?
(3)叶老先生怎样的人品让我有了春风拂面的感觉?(板书:平和)
【设计意图:“春风拂面”这个词语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意境,运用这样的方法,既“得言”又“得意”,学生很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叶老的人品。】
2、叶老先生为“我”的作文做了哪些修改呢?(出示叶老的修改原稿)
(1)出示句子: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理解“密密麻麻”,指导读句子。
(2)比较“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同?这样用字就准确了。
(3)比较“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和“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改前和改后有什么不同?
(4)像这样的修改,文中还有很多呢!(出示原稿)补充: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原稿仅仅有1500字,而叶老却为他修改了160多处,你从这样的修改中体会到什么?
3、总结:是啊,这就是大作家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呀!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出示,齐读)
【设计意图: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学会用两只眼睛读课文,一只眼睛读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见文字背面的意义”。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出示叶圣陶
先生修改的原件,并补充原稿中叶老修改的处数,让学生带着自己看了原件后的体会品读重点句子,学生除了用“一只眼睛”看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还很容易用“另一只眼睛”看到叶圣陶先生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突出学习重点。】
4、找出叶老为“我”写的评语,这段评语中叶老先生指出了“我”作文的哪些优点呢?为什么在他的评语里写的却全都是“我”的优点呢?
5、补充资料:叶圣陶先生当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担任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工作繁忙,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孩子们认真地修改作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作者肖复兴,看了这样的修改,这样的评语,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吧!(再读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段写作者感受的话,包含着作者对叶老先生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设计情感暗示,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深情朗读,便能读出韵味,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学习“邀请做客”一部分 未曾谋面,却让人如沐春风,那么当作者亲眼见到叶老先生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家的小院。
1、出示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肖复兴马上就要看到大作家了,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
(2)在他紧张、兴奋的时候,这片绿绿的爬山虎扑入他的眼帘,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指导学生读出当时的心情。
(3)作者是借着爬山虎来表达自己的激动的心情呀!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一切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知识。这一环节提出“肖复兴马上就要看到大作家了,他的心情什么样呀?”这个问题,正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提的——两人地位、身份相差如此悬殊,叶才居然邀请“我”去做客,折射出的正是叶老人品的伟大,而“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方法的学习也便水到渠成。】
2、请同学们默读8、9自然段,画出描写“我”见到叶老后感受的句子。(学生中巡视,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抓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教——扶——放”的做法给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教学理念。】
3、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句一: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拳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1)(师握生手)模拟情景。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二:我们的交谈很融洽(qià),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读准“融洽”,理解意思。是什么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呢?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段话。
(2)这是文中的插图,从图上你能感受到叶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让学生想像着这幅画面来读。
(3)猜想:整整一下午,叶老会跟“我”谈些什么呢?
补充资料: “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在此基础上再次有感情朗读。
4、是啊,这是一幅多么难忘的画面,在这里,作者再一次借景抒情,这样写道——(爬山虎第二处描写,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感悟叶老“平易质朴”的人品是本课的重点。此环节的教学,把“读”的训练和想、说、看巧妙结合,通过理解词语、观察插图、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赏析升华,朗读训练层层递进,扎扎实实地走好阅读教学的每一步。这样,抽象的语言文字被激活、唤醒,使学生完全沉浸到课文的意境之中,让叶老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五、回顾,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1、是啊,正是叶老先生的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引领作者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出示肖复兴简介)
2、而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和感染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时在他的心里摇曳着„„(课件出示,引读)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当叶老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
当叶老和我交谈时„„
3、补充:叶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帮助过肖复兴,还热情地帮助过许多文学青年,发现并培养了茅盾、丁玲等现代文学巨匠,被誉为“文坛伯乐”。
4、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人,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他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齐读)
5、他以自己的作品和人品告诉我们——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设计意图:肖复兴资料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叶老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对作者一生的影响之大;重点段落(作者感受)的回读,既是对全文内容的回顾整理,更是情感的升华,使本课的教学回归整体,首尾呼应。至此,相信大师的形象也高高地矗立在学生的心里。】
6、回读课题:
当他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当他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7、所以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读):十五岁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8、每当作者看到这绿绿的爬山虎时,他都会想到什么?
9、同学们,我想学了这篇课文,这片爬山虎不但在作者的眼前一直绿着,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也这样绿着„„(看屏幕)
【设计意图:回扣课题、教学结尾处的美读、教师饱深情的叙述、优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进一步把学生的感情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读进入到“美在心中流淌,情在心中充盈”的美妙境界。】
六、作业:推荐阅读叶圣陶《稻草人》。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借景抒情
肖复兴
人品:平和质朴
叶圣陶堪称楷模
作品:一丝不苟
【教学反思】
追求课堂教学的“温度、深度、广度”
市优质课评比活动已经结束,而备课、磨课过程却历历在目。静下心来细细沉淀,有辛苦,有失落,有欢喜,更有收获,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这一路走来,豁然发现自己对窦桂梅老师说的“课堂要有三个维度,即温度、深度、广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温度——研读教材,找准情感基调
记得窦桂梅老师曾说:“教师要把外在的激情内化为一种气质,你的温度就是你的感染力,你要在课里有一个磁场,你要在课堂努力营造一种适合的情感的河流。”刚拿到课文,隋校长反复叮咛:要想学生喜欢这堂课,首先你自己要投入进去,带着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走进课堂。于是除了研读课文,还搜集了大量与叶圣陶、肖复兴有关的资料来细细品读,让大师的形象先在自己的心中矗立起来。
试讲中自己感觉心里已经“装着”大师了,但学生似乎没有明显的感应,看着学生懵懂的眼神和毫无激情的朗读,我陷入了迷茫。这时我看到的是隋校长一脸的鼓励:投入,再投入!牟校长也语重心长地教导:回忆多么温暖、多么幸福,蕴含在作者心中的是永远的尊重、敬佩和感激,老师的情感还要尽力与文本契合啊!
再打磨,再实践,不仅情感定位要准,还要用微笑把学生“吸紧”,练课中有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真有点啼笑皆非。而这堂课最后呈现出来后,一位老师这样对我说:“看着你课堂上甜美的微笑,我们也觉得如春风拂面了。”我想,我做到了,我的课里也有一个“磁场”了,是丰厚的积淀、亲切的话语,充满笑意的眼神,陡然拉近了孩子与叶老先生、与老师的距离。我明白了:怎么才能深入理解、怎么才能在课堂里呈现好,除了老师要把教材的情感、态度挖掘好,还要把自己的性情释放和把握好,这样的课堂才会有适度的温度。
二、广度——利用资源,走进课文意境
虽然教师有了对教材的把握,对课文的理解,但如何能让叶圣陶很快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所以在上课伊始,逐一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叶老先生写过的文章:《小小的船》、《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并补充了在30年代叶老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和他的童话作品,缓缓打开孩子们记忆的闸门,如春雨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建立起对大师的亲近感,让学生带着对叶老的崇敬走进课堂。
另外,在学习“修改作文”一部分时,呈现叶老密密麻麻的修改原稿,让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在学生的心里烙下印记;在体会叶老“亲切、质朴”的人品时时,引入原文中叶老对作者的教诲,让学生看到这样一位德高望众的文学大师对下一代的关心;肖复兴的图像及作品的出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叶老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对作者一生的影响之大……对叶老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这些环节的设置,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其他相关文本,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在开放中丰富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好地体现了“大量阅读”的新课程理念。
三、深度—— 抓住重点,体悟人品作品
本节课教学首先从结尾段引发学生思考,从“人品作品都堪称楷模”为切入点,直奔学习重点。而学习重点的落实上主要抓住了重点的段落的品读,通过齐读、默读、创设情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情。如在理解“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一部分,让学生思考:是什么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接着观察插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穿着等体会叶老的亲切、质朴,想像画面来读;接下来猜想:“我”会和叶老先生谈些什么?问题层层深入,这个时候,叶老先生的亲切、认真、质朴、期待已深入学生内心,带着这种情感再去读,轻而易举地引起了孩子们情感的共鸣。在优美的乐曲中,在精美的画面中,学生对叶老的崇敬、思念也溢于言表,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的片段,从朗读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文本的理解也达到一定的深度。
窦桂梅老师说:当我们的专业达到这样的三个度,当我们最后有高度的时候,你就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有尊严地站在讲台上!”反观我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成了课堂的主流,生生互动还有待加强;其次,教师的评价应能迅速捕捉学生语言表达的正误,并有效指引学生去感悟。我将会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让自己的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
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执教者:林晓莉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3min(出示爬山虎图片)同学们,你们瞧!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对了,爬山虎)这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有关爬山虎的文章是?(《爬山虎的脚》),谁还记得是哪位作家写的呢?(叶圣陶)(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叶圣陶家的爬山虎,但是作者是肖复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教师出示课题)。
同学们,这片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课题。(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作者肖复兴先生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副主编,在他46岁时写了一篇文章回忆15岁的一个不平凡的夏天,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从这个原文就可以看出,在这个不平凡的夏天,他与叶老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两件事呢?答案呀就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开始吧!(2min)
预设:1.你最快,你先来 找得又快又准确。
(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2.课文哪几个部分是写修改作文的呢?(修改作文1-5 邀请做客6-10)
你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来了。3min
三、初步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叶圣陶可是一位大作家,他居然为一个初中生修改作文,让我们走进课文的1到5自然段“修改作文”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默读第一部分,感受感受。开始吧。
(一)(学生研读之后)同学们,从叶老这位大作家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呀?请找出文中的原句,来谈一谈。
预设:认真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二)1.叶老修改作文的认真,具体体现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现在我慢慢地翻开叶老为我修改的那篇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
预设: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同学们,什么叫映入眼帘呀?今天老师把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带来了,大家睁大眼睛看,这就是映入眼帘。同学们仔细地瞧一瞧,看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1)写得很多,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作者更没有料想的是叶老先生修改作文会如此认真细致。(个别读)
叶老当时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仍然如此认真地为我修改作文,所以——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短短的评语中,感受到了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作者没料到震惊文坛的大作家叶老先生竟会亲自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个别读)同学们,你们查过资料,知道叶圣陶是什么人吗?(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
是啊,当我知道是叶老为我修改作文时,我睁大了眼睛,感到莫名其妙。他平时工作那么忙了,可是还牵挂着祖国的下一代,所以——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短短的评语中,感受到了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3.同学们,看到叶老修改的作文,大家都有不同的感受,现在林老师闭上眼睛,你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让老师听出你们自己的感受来: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老师仿佛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仿佛听到了叶老的认真,听到了你们的震惊。)
四、研读修改作文
同学们,叶老把我这篇作文足足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大作家是怎么修改作文的呀?我们用放大镜仔细瞧瞧(出示图片)
预设: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了《一幅画像》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 “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总结:
1.字的准确性
①④⑤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了?(预设:《一幅画像》)这里运用了一个改正号,大家跟老师一起画一画。②把一张改成一幅,大家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张一般用来形容纸,一幅一般用来形容画)③因此,这么一改,立刻感到了——用字的准确性?
(板书:字 准确)
2.词的确切,句子的规范 ①原句是:“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预设:“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你们注意到了吗?这里除了改正号,还有一个删除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画一画。②出示修改后的句子: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对比读一读,感受一下改完之后有什么不同?
(预设: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板书:词 确切
句子 规范)
五、修改作文小练笔
同学们,你们瞧,叶老不仅把作文的字改得准确了,也把词改得更确切了,句子也规范了 1.回顾已经学的修改符号
同学们,修改作文可是大事,一篇好的作文就是一点一点修改出来的,修改作文一定要讲究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常用的修改符号吧。删除号 改正号 增补号 调号 2.改作文
最近我们学校也提倡大家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今天老师带了一篇同学们自己写的作文片段来。大家一起读一读 《画苹果》:
这节美术课的任务是画苹果。美术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她的身上。看着讲台上的那一粒大苹果,使大家馋得直流口水。
大家有没有信心试一试改一改?现在就让我们当一回大作家,帮助这位同学修改一下他的作文吧。记住要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提醒写字八字方针)
3.成果展示
学生自己分享修改的原因
六、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这篇《画苹果》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件虚构的事情吗? 引导:内容写的是一件事情,非常具体。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所以才能写出文章的真情实感。预设(板书):内容 具体 情感 真挚
同学们,你们真棒!读出的感受和叶老先生一模一样,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具备这两个基本的要求。虽然叶老为我的作文修改了一百多处,但是我的原文不难看出这是一篇好作文。因此,他写了这样一则评语来称赞我的作文,齐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则短短的评语,不仅让肖复兴树立写作信心,更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一定要学会将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将情感表达得真挚感人。而叶老先生认真仔细地修改作文,告诉我们,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只有把字改得准确了,词用得确切了,句子规范了,文章才能越写越好,越改越好。
同学们,走了这么久我们还未到叶老家去做客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肖复兴到叶老先生家去欣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回去尝试修改一下自己写过的作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