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薄改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培训前)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填写本问卷。本次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情况,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需求。希望您能对问卷的问题给予真实、客观的回答,本问卷属匿名填写,问题回答均无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填写。
一、基本情况
1、性别:(A)A 男 B 女
2、职称:(B)A 初级 B 中级 C 高级
3、学历:(C)A 中专 B 大专 C 本科 D硕士 E 其他
4、您的年龄段:(C)
A 20-25; B 26-30; C 31-35; D 36-40; E 41-50; F 50以上
5、您的教龄:(D)
A 1-3年; B 4-5年; C 6-10年; D 10-20年; E 20-30年; F 30年以上
6、您的学校类型:(B)A、城市 B、乡镇 C、教学点
二、调查问题
7、您的学校校园网建设情况:(A)
A 未列入计划 B 有建设计划 C 正在建设 D 已经使用
8、您学校是否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A)A 有 B 没有
9、您在办公室(或教研室)是否能上网?(B)
A 经常上网 B 有网络,但不经常上 C 有电脑但没入网 D 无网络
10、您家里的电脑情况:(C)A 无计划购买 B 有计划购买 C 已有
11、您经常使用电脑中的什么软件:(ABCD)(可多选)
A 使用WORD B 使用EXCEL C 使用PPT D使用其他软件
12、您通常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类型网站来获取教育资源吗?(A)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13、您在工作中用到的资源收集方法有哪些?(ABCDE)(可多选)A 书籍资料 B 光盘 C 电子文档 D 博客 E 资源网址 ,如果选择E,请列出两个以上您经常浏览的资源网站名称: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等
14、您以前在教学中什么情况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A)
A 日常课堂教学 B 公开课或研究课 C 课外活动 D 从未使用过
15、您上课使用的课件的来源:(BF)(可多选)
A 教学设计和技术制作均由自己完成
B 自己完成教学设计,技术部分与他人合作完成 C 教学设计与技术制作均委托他人完成 E 购买教学软件
F 与其他教师互相交流教学软件
16、您常用的媒体开发技术有哪些?(AB)(可多选)
A PowerPoint B 几何画板 C Authorware D Dreamweaver E Flash F 其他,如
17、您在教学中常利用信息的方式有哪些?(ABCDEF)(可多选)
A 文本 B 图形 C 声音 D 视频 E 动画 F 课件 G 网页
18、您在教学中选择媒体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D)(可多选)
A 目标控制
B 内容符合 C 对象适应
D 最小代价
19、在您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常应用于教学的哪个环节?(D)(可多选)
A 导课,引起注意 B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 练习,巩固提高 D 根据所选媒体而定 20、您了解电子白板的程度:(C)
A 熟练操作 B 简单操作 C 略知一点 D 没听过
21、利用技术与学生及家长,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的方法是什么?(ABD)(可多选)
A QQ B E-mail C 博客 D 网站 E 电话 F 信件
22、您在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ABCDE)(可多选)
A 缺少准备时间
B 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
C 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
D 缺少信息化交流平台 E 缺少教学资源
23、您是否学过教育技术专业课程:(C)
A 有过专业学习,非常了解 B 基本了解,但不精通 C 略知一二 D 不懂
24、您参加过何种级别的信息技术培训:(C)
A 国家组织的 B 省组织的 C 市组织的
D 县或地区组织的 E 校内培训 F其他 G 从未参加过
25、您是否开展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实践?(B)
A 没有 B 有 C 经常
26、您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过哪些形式的学习活动(ABCDEF)(可多选)A 探究性学习B 个别化学习C 协作式学习
D 问题解决式学习E 任务驱动式学习F 发现式学习
27、您希望参加培训后,自己能够提升些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自身运用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能力。
衷心感谢您的参与支持,祝您万事如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面授后)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为检测本次培训效果,做好此次培训的跟进服务,我们编制了本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调查结果仅供研究和改进今后培训工作之用。我们期望在您的参与和支持下,共同总结和探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普遍需求及有效途径。
敬请您按照问卷中各题目的要求和您的实际情况填答问卷。您的回答对我们的改进极有价值,期待您的参与!培训总体满意度
1、您对面授阶段培训的总体评价是: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一半 D不满意 E 非常不满意
2、面授阶段培训是否达到您的预期
A 超过预期 B 达到预期 C 基本达到预期 D 达不到预期
3、您对自己在面授阶段培训活动中整体表现如何评估 A 好 B 较好 C 一般 D 不太好 E 差
4、您对面授阶段培训的考核方法是否认同
A 非常认同 B 比较认同 C 一般认同 D 不太认同 E很不认同
5、您对面授阶段培训项目组的教学服务工作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满意 E 很不满
6、参加这次培训,最想对教育培训者说的话是(请填写)
历时8天的培训学习活动,你们的专业引领和技术指导让我们从农村来的一线教师大开眼界,这次学习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操作能力,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
7、就这次培训,在培训方式与课程设计上最想提的改进建议是(请填写)
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效果很好,如能让厂家专员多介绍一些白板和液晶电视的操作技术、注意事项和维护方法,对于我们农村技术还不够成熟的学校、教师来说会更实用。
8、参加这次培训,你最喜欢哪位专家老师的什么课程(请填写)
苑老师的《从教学资源内涵理解到行动飞跃》以及交互式白板的操作技术。
9、您觉得这次培训后帮助你解决了哪问题?你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掌握了交互式白板的操作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培训后期,如何将本次所学内容和技术传授给本校的其他教师,也让他们也能更多地了解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交互式白板以及液晶一体机的操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第二篇:全面改薄调查问卷
桦甸市“全面改薄”装备项目 群众满意度学生调查问卷
为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我市制定了《桦甸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2014—2018年)》。桦甸市政府对义务教育学校在装备建设上进行投入,目前“全面改薄”装备已经投入使用,现在向学生开展一次群众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一、你是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进行过应急训练演练。
是□ 否□
二、你校是否按国家标准配置满足教学要求黑板。
配置□ 基本配置□ 没配置□
三、你校是否设置标准旗台旗杆,按要求进行升国旗。
设置□ 基本设置□ 没设置□
四、你校是否按照国家要求设置监控报警设施。
设置□ 基本设置□ 没设置□
五、你校教学用房室内是否采光良好、设施完善、光线充 足。
好□ 较好□ 不好□
六、你校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实现学生课桌椅一人一桌一椅。
是□ 否□
七、你校图书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生均40册。
是□ 否□
八、你校计算机配置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教学需求。
是□ 否□
九、你校体音美器材配置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正常教学活动。
是□ 否□
十、参与调查问卷人签字: 校盖章: 桦甸市“全面改薄”装备项目 群众满意度教师调查问卷
为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我市制定了《桦甸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2014—2018年)》。桦甸市政府对义务教育学校在装备建设上进行投入,目前“全面改薄”装备已经投入使用,现在向教师开展一次群众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一、你是否知晓义务教育薄弱校“全面改薄”装备项目情况。
是□ 否□
二、你校是否按国家标准配置满足教学要求黑板。
配置□ 基本配置□ 没配置□
三、你校是否按照国家要求设置旗台、旗杆,按要求升旗。
设置□ 没设置□ ; 升旗□ 不升旗□
四、你校是否按照国家要求设置监控报警设施。
设置□ 基本设置□ 没设置□
五、你校教学用房室内是否采光良好、设施完善、光线充 足。
好□ 较好□ 不好□
六、你校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实现学生课桌椅一人一桌一椅。
是□ 否□
七、你校图书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生均40册。
是□ 否□
八、你校计算机配置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教学需求。
是□ 否□
九、你校体音美器材配置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正常教学活动。
是□ 否□
十、参与调查问卷人签字: 校盖章: 桦甸市“全面改薄”装备项目 群众满意度家长调查问卷
为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我市制定了《桦甸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2014—2018年)》。桦甸市政府对义务教育学校在装备建设上进行投入,目前“全面改薄”装备已经投入使用,现在向家长开展一次群众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一、你是否知晓义务教育薄弱校“全面改薄”装备项目情况。
是□ 否□
二、学校是否按国家标准配置满足教学要求黑板。
配置□ 基本配置□ 没配置□
三、学校是否按照国家要求设置旗台、旗杆,按要求升旗。
是□ 否□
四、学校是否按照国家要求设置监控报警设施。
设置□ 基本设置□ 没设置□
五、学校教室内是否采光良好、设施完善、光线充足。
好□ 较好□ 不好□
六、学校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实现学生课桌椅一人一桌一椅。
是□ 否□
七、学校图书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生均40册,满足学生借阅。
是□ 否□
八、学校计算机配置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教学需求。
是□ 否□
九、学校体音美器材配置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正常教学活动。
是□ 否□
十、参与调查问卷人签字: 校盖章:
第三篇: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调查问卷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描述
各位老师: 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中级培训各项内容的满意程度和收集宝贵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本问卷所得数据仅作为研究使用,请您根据真实感受认真填写。
1、您对助学导师工作有什么希望和建议?
很满意,老师谢谢你,您辛苦了!我们做教师感受到您的工作量大.通过助学导师的指导,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喜欢这次培训的内容了。建议:在提供一个软件下载地址时能链接上,如果实现不了链接,希望指导者能在公告或在讨论区能给予提示,如何下载软件,这样可以方便学员们更好地下载。还可以给一些安装的提示。
2、您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是否掌握了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理念和方法
A.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会尝试在实践中应用
B.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方法,已经或乐于在实践中应用 C.学到了较少理论知识,不会尝试在实践中应用 D.学到了较多理论知识和方法,会尝试在实践中应用
3、通过此次培训,您觉得对您的信息素养提升是否有帮助?
A.有帮助,通过培训,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获取信息、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B.没有帮助。
C.有一定帮助,认为通过培训可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4、对于助学导师的总体工作态度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5、针对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还存在困难(如条件不足、经验不足、缺乏应用指导、缺乏领导和同事支持等),您有什么希望和建议?
我认为学校应该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方面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应提供更多课件制作方面的素材,以满足老师在制作课件时的实际需要,从而可以减少老师因制作课件而花费的大量时间。
6、几个模块中,您认为哪些模块的学习对您教学实践应用帮助最大
A.模块五 B.模块一 C.模块四 D.模块二 E.模块三
7、您认为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A.效果不明显 B.没什么效果 C.非常有效 D.有明显的效果
8、您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我觉得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是,多参与远程网络培训,多看教学技能有关的实际,多跟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一、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三、更新观念,转变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四、加强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
9、通过培训,对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和策略,您掌握的情况
A.深入理解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和策略,已经或乐于应用到实际教学设计中
B.基本理解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和策略,会尝试应用到教学设计中
C.培训前后对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和策略掌握程度基本没有变化
10、您若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还存在困难,其原因主要是
A.缺乏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指导 B.所授学科不适合教育技术 C.设备操作不熟练 D.其他
E.缺乏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F.备课量大,没时间
G.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 H.学校教学条件不合符要求 I.教学资源不足 J.经验不足
11、您认为“教师专业化”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 B.专门教师培养培训机构 C.专门的认定制度和聘任制度 D.明确的行为规范 E.具有专业化标准 F.学科知识的专业化 G.具有法定的专业地位 H.其他
I.公认的职业道德标准
12、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您觉得您在哪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A.教育目标学习者分析 B.其他
C.媒体、教学方法选择 D.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工 E.教学实施
F.信息化教学资源收集
13、您认为自己能否胜任当前教育改革要求下的科学专业发展?
A.完全能够胜任并能主动创新 B.力不从心
C.能够胜任,应付自如 D.基本能够胜任,有点吃力
14、您认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方式是
A.参加教研活动 B.多看专业书 C.上级领导督查 D.多承担教学任务 E.其他 F.专家指导 G.外出参加培训 H.教师之间的互助 I.自我反省
15、您认为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相比其他面授培训或远程培训可以借鉴、改进的地方?
您认为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相比其他面授培训或远程培训方便多了,便于我们休息与活动时间性安排,还有就是做题时间不受限制。
16、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您主要运用教育技术进行
A.教学交流 B.其他 C.教学管理 D.教学设计 E.教学评价 F.教研活动 G.自主学习
17、您认为自己专业化发展需要提高的是
A.教学实践技能 B.教育科学素养 C.学科知识 D.行为规范 E.职业道德 F.教学质量
G.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H.专业化发展意识 I.其他
18、您对于这种远程培训方式的认可程度为
A.认可,可以有效的解决工学矛盾。B.基本认可 C.比较认可 D.不认可,难以适应
19、您对教育技术中级培训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为
A.比较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D.基本满意
20、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A.课程学习过程指导不明晰,以致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学习B.自身工作太忙,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C.其他
D.课程学习内容对于自己来说有难度,很难理解 E.助学导师提供的学习指导太少 F.环境对平台的操作不熟悉
21、通过培训,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整合的策略,您了解的情况 A.深入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整合的策略,已经或乐于在课程实施中尝试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B.培训前后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整合的策略的理解基本没有变化
C.基本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整合的策略,会在课程实施中尝试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2、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后,您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整合和应用的看法与经历是
A.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探索,决定继续进行下去 B.已经开展整合与运用,但效果不理想 C.没必要进行整合与运用,不想尝试 D.整合与应用可能比较麻烦,仍不尝试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调查问卷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对您在百忙中填写本问卷表示感谢!本问卷旨在调查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以便发现培训中有关评价的问题,为培训更好的进行提供建议和措施。本问卷属匿名填写,你所提供的信息完全保密,所得数据只供科学研究之用,问题回答均无对错之分,请如实回答,希望能得到您的合作。
请您填写以下基本信息:
1.性别:
A.男
2.最高学历:
A.博士研究生
科B.硕士研究生
D.专科/高职
F.高中
G.初中及以C.本B.女E.中专/中师
下
3.任教学科:
A.数学
治B.语文
C.政D.物理
F.生物
G.地E.化学
理H.历史
J.信息技术
K.体I.英语
育
M.美术
4.职称
L.音乐N.其它(请注明)
5.年龄
A 20~30
6.教龄
A 1~10B 31~40C 41~D 50以上B 11~20C 21~30D 30以上
7.学校类型
A 小学B 初中
调查题目:
一、诊断性评价调查
1.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是否调查过您参加培训的意愿?
A.是
B.否
2.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是否调查过您参加培训的动机?
A.是
B.否
3.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是否告知过您关于培训的学习目标?
A.是
B.否
4.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是否告知过您关于培训的评价标准?
A.是
B.否
5.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是否测试过您现有的教育技术水平?
A.是
B.否
二、形成性评价调查
1.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对您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过测试?
A.是B.否
C 其他
2.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对您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过测试?
A.是B.否
3.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进行过您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
A.是B.否
4.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询问过您对培训教师和培训过程的意见?
A.是B.否
5.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测试过您对培训的满意度?
A.是B.否
三、总结性评价调查
1.培训最后的评价采用的是何种评价分析方法?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2.培训最后的评价采用的是何种评价形式?
A.上交学习作品
B.测试题
C.问卷调查
D.无评价
3.培训最后的评价内容是否与培训内容相匹配?
A.非常匹配
B.比较匹配
C.有点匹配
D.不太匹配
E.一点儿也不匹配
4.您认为培训最后的评价能反映出您的真实能力水平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有点同意
D.不太同意
E.一点儿也不同意
5.您认为本次培训最后的评价标准是否合理?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有点同意
D.不太同意
E.一点儿也不同意
6.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培训单位是否调查过本次培训对您工作的促进程度或对您自身能力的改变情况?
A.是B.否
四、对培训评价的整体调查
1.您认为本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针对学习目标,并且可操作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有点同意
D.不太同意
E.一点儿也不同意
2.您认为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制度和学业管理制度等制度
A.非常规范
B.比较规范
C.有点规范
D.不太规范
E.一点儿也不规范
3.您认为培训过程中的评价符合以下哪种评价原则?(可多选)
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指导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全不符合4.您认为培训效果与培训的评价有关系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有点同意
D.不太同意
E.一点儿也不同意
5.您认为本次培训中在对培训的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A.评价重心过分关注培训结果,忽视对培训过程的动态评价;
B.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
C.培训内容与评价内容脱节,形成了“两张皮”的现象;
D.评价标准机械、单一;
E.过于强调一般趋势,忽略了学员个体间的差异性;
F.其他
6.您对本次培训尤其是培训评价的看法和建议是:
第五篇: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附件: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坚持有利于广大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教育技术应用与普及,有利于启动实施工作的平稳顺利开展的指导思想,建立适应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规范化的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制度,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与整合相结合的原则。
将此项目纳入我省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总体框架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力量,实现系统集成、相互融通、优势互补,合力推进计划的实施。
(二)尊重历史与衔接未来相结合的原则。
将此项目与我省过去已经进行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检测等相关项目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衔接,在肯定过去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要求,对管理制度、实施体系、培训模式及方法等进行总体设计,有效促进我省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规范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构建现代化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的要求,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整合优质教师 教育资源,高效益地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四)注重实效与学用结合的原则。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教师教育发展不均衡实际状况出发,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学用一致,按需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三、工作目标
从2005年开始,组织部分市(县)先行试点,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到2007年底,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省在本轮培训中尚未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检测的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参加国家统一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四、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1、项目领导小组
省教育厅成立由主管教师教育的厅领导担任组长,由师范教育处、省电教馆、省自学考试办公室、省教师网联管理中心等相关单位共同组成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另文通知)。
2、项目管理办公室
师范处负责该计划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指导,省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该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省项目办设在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办公室主任由该馆负责人担任。
(二)职责分工。
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1、省及市、州教育行政部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纳入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作为新一轮培训中“新技术”的核心内容进行规划和管理,具体负责计划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等工作,并将其纳入对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具体负责本地区计划实施的组织发动、协调规划、检查督促等工作,要积极协调和发挥教师教育机构、电教系统、考试系统的积极性和重要作用,将计划实施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2、省电化教育部门
省电化教育馆作为省项目办公室,在国家项目办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我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审定、推荐、组织与开发培训资源工作;协助国家项目办对省级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负责市、县级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进行指导和监控;负责各类课程或证书衔接与沟通的审核与管理。省项目办公室依托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开展省级骨干培训工作,组织教学研究与经验交流。
3、省考试管理部门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将此项工作纳入我省国家教育考试体系统一管理,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的组织与实施。具体负责考点的规划与设置、报名数据的汇总与上报、考务培训、考试相关材料的安全保密、考风考纪的管理、登录审核上报成绩、证书颁发与管理等工作。省考办要依托和发挥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级检测中心的技术平台和检测网络的作用,切实做好考生数据统计、上机考试、阅卷与成绩登录等具体考务工作。
五、实施要求
(一)制定工作方案。
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2005年首先在1个市的3—5个县(区)启动试点工作,200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
(二)确定试点地区。
2005年8月,确定启动实施计划的试点市(县、区),审核试点工作方案,其余市、州在2005年底前向省项目办上报领导机构及实施方案,省项目办开始审核各市、州实施方案,组织申报培训基地和考试基地。
(三)评估认定培训基地。
(1)建立省、市、县各级培训基地。根据工作进展,建立省级培训基地,市、县按照《中小学教师技术培训基地条件与要求》,建立培训与适应工作需要的培训基地。(2)教育技术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安排。
2005年9月,省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省级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组织专家组对市、县级培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县级培训基地原则上要依托教师培训体系,整合师训、电教的力量进行申报;10月底,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对各级培训基地进行审核认定,不合格者按照要求整改后,2006年上半年进行复核认定。
(四)开展培训工作。
2005年9月,下发教育部师范司编写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大纲》,制定培训实施指导方案;组织省级培训机构和首批实施地区市、县级培训机构培训者参加全国教师网联举办的国家级培训。
2005年10月,下发教育部统一编写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教材》,全面组织开展省级骨干及培训者培训,并组织教师参加各培训基地展开的培训工作。培训学时为50学时,培训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教师培训机构培训与校本研修、远程辅导与自学自练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
(五)组织考试工作。
2005年11月,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核大纲》,评估验收考点、组织考务培训等。
2005年12月,组织经过培训的教师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第一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以后每年按考试中心要求,组织2次统一考试。
六、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各地要切实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设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项经费,建立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应在收取的“信息技术教育”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保障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费用,多渠道解决所需经费。
(二)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相关的配套政策。从2006年起,参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与统一考试的情况与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教师履行职责考核、教师职务晋升和教师资格再认证等挂钩,形成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激励机制。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考试情况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配置安排挂钩。
我省区域内承担中小学新师资培养和教师职后学历提升培训的高校,要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统一安排,并组织学生参加全省统一的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获得相应等级证书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
原来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检测,2005年底前停止进行。
七、衔接与沟通
(一)衔接与沟通的原则。
1、坚持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方向,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 设方面实现教师职前培训、入职培训与职后培训统一安排,相互沟通。
2、避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考试与过去已经进行的类似培训和考试简单重复,增加教师负担。
3、坚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成人脱产、电大、自考、函授、网络等各种学历教育形式的学分相互沟通与互认。
(二)衔接与沟通的内容。
1、已经取得四川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级检测中心相应等级证书者,在本轮(2003-2007年)培训周期内,可不再参加国家统一的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与考试。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新增的内容,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补学,并经过程式考核的办法进行认定。经过重新认定后,原来所取得的信息技术等级证书可视同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证书。
2、已经取得电大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或其他高等学历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类专业专科以上毕业证书者,教学、管理人员可视同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中级证书。技术人员可视同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初级证书。取得非信息技术教育类信息技术专业专科以上毕业证书者,要按照校本培训方式补修所缺内容,并经过程式考核合格后,可视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初级证书。
3、参加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省级培训的教师,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可视同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初级证;取得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初级证书者,可不再参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省级培训。
4、我省针对中小学教师开考学历证书相关专业考试计划中设置了《中小学信息技术(高级)》课程,该课程考试成绩的认定就以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测试考试为准,不另行组织考试,凡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测试初级证书者视为《中小学信息技术(高级)》课程合格。
5、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学时,同时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学时,由县级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部门进行登记认定。
(三)衔接与沟通的程序。
教师个人提出免修免考的申请,提交有效证件原件和复印件,县级培训基地受理申请。县级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核,送市(州)级项目管理办公室复核,报省项目办公室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