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

时间:2019-05-12 22:2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

第一篇: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

结合实际说明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是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

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作为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有喜有忧、一分为二的。我们既不能对它放任不管,又不能对其加以封闭和遏制。人们的文化需求越多样,越需要加以引导;大众传媒的发展越迅速,也就越需要规范。在这方面,国家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整顿电视、网络的低俗之风、严查暴力色情内容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净化文化市场、发展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作为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有喜有忧、一分为二的。我们既不能对它放任不管,又不能对其加以封闭和遏制。人们的文化需求越多样,越需要加以引导;大众传媒的发展越迅速,也就越需要规范。在这方面,国家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整顿电视、网络的低俗之风、严查暴力色情内容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净化文化市场、发展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在现实的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跟不上学生思想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理论教学方式不被学生认可,缺乏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对上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采用显性灌输的传统教育方法,而隐性教育方式利用不够充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远离社会现实的现象,而一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变得高不可攀,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方式。新时期显性灌输教育,仍然发挥着传达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社会意识导向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一套新的适合新时期教育对象的“立体化”教学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教学新模式。教材建设上要有立体性,不仅要有主教材,还要有相应的辅助教材,不仅有单一的纸介教材,还要有相应的音像制品、电子与网络出版物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材;教学内容上的立体性,不仅在于反映出时代性、阶级性、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还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立体性,要表现出多样性,不仅有传统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讨论,还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组织教学活动,更要善于运用于试验、验证、实践等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尤注重教学辨析。

注重辨析,是体现教材形式创新的重要标志。如前所述,教材有时使学生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往往并不在于信息量的“多”,而在于内容过于“空泛”和“直白”,表述过于专注定义方式或过多采用从概念到概念的推导方式,不大关照当前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维特点,给学生预留的思维空间太小。反思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认为教材中的每句话都应具有法规效力。经验表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要“求实、求新、求活”,需要由单纯强调教学依据的法规性质,转向更为注重开发引导教学的工具性功能。而创新编写形式的重要标志,就是注重辨析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

注重辨析,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知道,相对于传统德育课程的实施条件,如今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及其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来看:过去信息来源比较单

一、界线较为分明,如今则“八面来风”,而且难以一目了然;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织,有吸纳与排斥、融合与斗争、渗透与抵御,这意味着我们对许多文化现象的说明,既不能混为一谈、一概而论,更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从学生个体思想活动的表现来看,高中生的身心发育正处于即将成人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这种阶段性特点,使我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不能不相应转换、与时俱进。如何帮助学生经历自主辨析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把握辨析,要优化辨点的选择。生活中处处有“辨点”,但对于课程来说,并非所有辨点都是有意义的或具有同等意义。所以,确定辨点,需要优化。在教学中,关注优化辨点的意义,对于提高辨析的质量,是很有帮助的。优质的辨点,能够有效地支持、服务于课程内容目标的实施;有益于呈现并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能够充当组织教学内容、达成基本观点的必要环节;它的内在意义具有丰富的、现实的、可扩展的解释空间;它的组合机制便于指导、设计富有成效的活动,如课堂讨论;能够显现或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和环境,富于情节,有吸引力;可以适合于不同地区学生的特点,可操作、可把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使用教材提供的辨点或自行选择辨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其中,围绕观点、服务观点,是选择“讲点”的根本依据,也是优化“辨点”的根本尺度。

把握辨点,要讲究辨析的设计。这在教材中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确定型的(如“八荣八耻”);一种是不确定型的(如诸多文化现象)。但无论哪种类型,都有合乎现实生活逻辑的内容,力求使思维活动具体化,而不仅仅是学科式的演绎或归纳。比如,对“是不是”、“值不值”、“对不对”、“能不能”、“该不该”的思考,提供比较、评估、质疑、权衡等引导思维活动的设计。这种设计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就是探究活动,它本身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与教学过程相随相伴、一以贯之。但引导辨析的设问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题不同,要求也不同。

把握辨点,要慎行辨析的操作。对此,唯有“敏于事”,才能“慎于行”,对此应留心三个关系。一是把握好过程性与结果性的关系。关注过程,是相对于只重结果、忽略过程而言,而不意味着只讲过程、不问结果。一般来说,没有只求结果不要过程的设计,也没有只要过程不求结果的设计;只是有的辨析重结果,有的辨析重过程,侧重点不同而已。二是掌控住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就思维活动的形式而言,有的辨析取向趋同,有的辨析取向求异,但任何取向都不能导致“价值中立”,都需要在预设的轨道上、沿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展开。导向确定的价值标准,这是操作辨析的根本使命三是处理好意义性与技能性的关系。注重辨析,重在辨点的意义,而不是重在辩驳的技巧。要遵循意义优先、兼顾方式的原则,积极引导辨析的操作。

通过辨析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

第二篇: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文化生活》课程模块的设置,体现了课程的德育性质和人文价值,凸显了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领域的时代意义,增强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

那么,在《文化生活》模块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呢?

其实,从《文化生活》教材的编写顺序来看,也正是从介绍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体会,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每节课要讲的文化知识,在欣赏、体会中渗透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内容,从而体现本课程的德育性质和人文价值。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顺序,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实现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比如,在讲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框题时,我首先以大家熟悉的“丝绸之路”为例,在展示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历史资料之后,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讲解丝绸之路的过程以及这一史实的影响,从而体会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然后根据学生在历史课上学过的关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让学生讨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从而把握了文化传播的另一重要途径:人口迁徙。然后我展示了学生喜欢的相声演员大山的一些图片,学生兴趣高涨,也很容易就理解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各国间互派留学生。通过大量的名胜古迹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外出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这样,通过对一些学生熟悉的文化现象的介绍,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讨论,基本的文化知识也就很容易被学生掌握了,而且,学生也很容易体会到: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对这些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历史事实的展示,以及学生对这些传播、交流活动所产生影响的讨论,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引导他们确立面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正确态度,在此基础上,阐述“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也正是本框题的思想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喜欢关注的领域入手,依托学科知识,进行合情合理的教育,就能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渗透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篇:基于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

基于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

陈 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鲜明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面临着“大社会”和“小课堂”冲撞的挑战,而且面临着“传统模式教学”与“现代手段教学”取舍的论战。如何赋予高校思想政治课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所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讲”和“说”上,而是要从思想政治的高度去审视现实,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重点体现在“活”上。教师要紧紧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迅速推广,各种教学课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多媒体课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原本“沉闷”而趋于“危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焕发了新的“青春”与“活力”。尽管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思想政治课焕然一新,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上课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间人与人的交流、面对面的谈话,教师变成PPT或影像播放的操作员,学生变成机械感观的影视者,屏幕变成学生视觉的刺激物等。因此,在提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不得不从理性的思维角度来把握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的若干规范和原则。

一、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新信息和新形式进入新课堂。新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虽然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纯系统理论,增设大量的辅助文字材料,力求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时代性与材料的滞后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教材资料的陈旧性与网络信息的新颖性一时难以解决。多媒体课件以其宽广的视觉、敏捷的速度搜索有关经济、哲学、政治、职业道德等现实材料,以快速灵活的方式进入课堂,学生不但对书本上介绍的有关事例的来龙去脉有了了解,而且使他们知道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促使学生去憧憬、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多媒体课件架起了“大社会”和“小课堂”信息桥梁,当学生在重新审视所学的思想政治课时,感觉时间短却内容丰富,这种耳目一新、有板有眼、有松有驰、有练有讲、有思有疑的感觉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对克隆羊、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的研究现状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的哲学原理找到了科学和信服的依据。

2、新技术和新课堂带来新效率。大容量新信息在新技术的处理下,使枯燥乏味的语言变得图文并茂、生趣盎然,抽象难懂的理论在大量形象具体真实的背景中得以理解和落实,使转瞬即逝图像变为定格分析;课前、课中或课后一支动听悦耳的音乐,使太多的平静变为充满激情的跳跃,使作业练习立即处理在相关知识的身旁,形成知识网络的再现,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质疑、以疑促学的效果。如:运用课件处理“三个和尚没水喝、二个和尚有水喝”,“滑铁卢之战和锦州之战”来强化分析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的各个理论层次,有音乐、有动画、有历史烽烟战火,课堂容量增大,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感受“效率=教育生命”。多媒体课件不仅能鞭策教师寻找激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探索多媒体课件与思想政治课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向科研要效率,于是“向50分钟要效率”的口号变为现实。

3、新角色和新思维培养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教师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群人”中解放出来,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变成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由直接教学转为间接教学,由幕前转为幕后,成为教学课件的编制者、管理者、服务者。角色的改变,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和心理健康,及时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改变学生思维方式,用立体思维的模式从多维的角度来归纳原理,培养其自我求知的新能力。如用矛盾分析方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时,通过“井冈山的灯火、长征的风雪、遵义会议的召开、延安的宝塔、卢沟桥的烽烟、长江天堑的飞渡、新中国的旭日东升、‘十年文革’的动荡”等,得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 在的问题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4、新功能和新境界落实新目标。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新的教育功能,面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环境的复杂性,说教与死板灌输只能事与愿违,“假、大、空”让人排斥、拒绝和讨厌。多媒体课件以写真或仿真的形式,用崇高境界的材料和画面来表现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使学生在发现、探求和喜怒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如课件对“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使馆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把五星红旗升到使馆最高点”、“香港青年登上钓鱼岛插五星红旗”、“孙楠《红旗飘飘》歌曲片段”、“08年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时,遭到藏独和反华势力袭击的中国残疾运动员金晶姑娘奋不顾身保护火炬”、“台湾作家余光中《乡愁》配乐诗”等画面的构建处理比单纯地说“国家尊严、利益高于一切、一国两制等”要强数百倍。

二、多媒体课件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愿望与缺乏先进教学设计理论指导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观愿望是好的。由于这种“突破”缺乏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未能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使教育教学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到最佳效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更多地想到“自己怎样上课”的心理体验和传授知识的教学流程,处处体现自己的“主导”位置,却很少分析了解受众主体——学生,即使考虑了也无法兼顾,出现新的“教师+课件”的教师中心论。

2、多媒体“辅助性”与“喧宾夺主”的矛盾。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再先进和现代,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也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动情点来达到教学目地,无法取代师生间人与人的交流、面对面的谈话。但是在实际运用操作中,一些教师为达到多媒体的某种演示和刺激效果而淡化教学内容,造成“喧宾夺主”表面的热闹,缺乏真实内容的尴尬场面。这种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只会冲淡教学的最终效果,适得其反。

3、多媒体课件素材取与舍的矛盾。平时注意搜集素材,用时信手掂来,这是制作内容详实、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兴趣课件的前提条件。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对素材的取舍不能忍痛割爱,缺乏对众多素材的筛选,导致素材缺乏典型性,臃肿泛滥,虽有趣味性,但表面上的“容量大”而与实际结合不佳,说服不力,大量信息素材的堆集,从而导致新的“满堂灌”。同时,由于涉入素材多,在演示时,没有掌握好最佳时机,过早、过迟、过多地出现,引起学生注意的迁移或无意注意,从而大大影响教学的达成度,产生“干什么”与“无目的性”矛盾。

4、多媒体现实性与可操作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多媒体课件进课堂,一些多媒体课件像“时装”一样好看但不“实用”,只适合教学示范课和公开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它难得几次闪亮登场,大大影响教师驾驭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熟练程度,使多媒体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学校硬件设备滞后,无法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常常因技术问题被迫中途停止。一些教师因个人能力问题,在多媒体课堂上总离不开电教教师的帮助,由以前课堂里的“一人主导”变成了多媒体教室里的“二人转”,这种缺乏“运用自如”的教学手段注定它没有“生活装”一样的实在和大方。

三、多媒体课件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对策

1、坚持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它的运用始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来达到教学目的。课件的制作应以授课内容为依托;课件的流程操作应以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为线索;课件的重难点不是技术的重难点,而是以教学内容的重点而强化、解析、展开、运用、升华,以突破教学难点寻求最佳效果为攻尖点,为教师传授知识扫清阻碍,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提供平台。任何形式的脱离、割裂于内容之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有悖于教育教学规律。课件所对应的每个教学内容,开展的每一个活动都应有效地发挥现代化手段的优点和专长,始终如一地为内容服务,才能体现使用价值。

2、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功能和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有机结合,使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原动力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多媒体课件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完整把握和游刃有余,对课堂驾驭的超凡脱俗和自由浪漫,对重难点突破富有纵深发展和外部扩充思维的深刻性和多维性,弘扬学生主体意识,从当代大学生情感最真诚、易接受、也是最容受侵蚀之处给予真、善、美的滋润,给予假、丑、恶的憎恨和批判,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系和思考,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融洽,使课堂不再乏 味和枯燥、学生不再寂寞和惆怅,在兴趣驱动下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

3、坚持素材典型性与科学思想性的统一。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大量丰富多彩的素材中涉取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例来为教学服务,通过具有时代性、典型事例使学生拓展思维,不断联系实际,体现主人翁意识,达到升华觉悟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本身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是非判断上要符合国家意志的标准,在选择素材时要理性地对待敏感、尖锐问题,要热情洋溢、情真意切地歌颂时代的主旋律,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敌对势力言论要毫不犹豫地进行抨击,这样把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相结合发挥其优势,以达到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问题处理的内部优化。

4、坚持系统硬件建设与课件资源开发的统一。要加强多媒体综合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平台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现代化,以满足教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要大力开发教学使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材料,辅助教师讲解,从多角度表示相同的信息,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法则。要积极引进教学实训软件,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交互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去学习,去发现知识,掌握技能。

总之,多媒体课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代产物,它不断为教师的工作提高效率推波助澜,为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书本知识相融锦上添花。同时,在教学实践运用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物的交换,把教师、课件和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成高度统一,就可以发挥其应有价值。

(作者邮编:550008;详细地址: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云潭南路奥体中心对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电话:***;信箱:cjgqycjl@163.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3期,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在“说”中磨砺思想、在“辩”中学会立论--关于“辩论”与“议论文写作教学”关系的思考

在“说”中磨砺思想、在“辩”中学会立论??关于“辩论”与“议论文写作教学”关系的思考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听说训练中安排有“辩论”。但是在不少中学,“辩论”训练往往是匆匆开场,草草收兵,教材设定的训练目标无法实现,“辩论”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这是令人惋惜的。

“辩论”与“议论文写作”的血缘关系是一望而知的:都要有知识的积累???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语言运用的知识,议论文的章法技巧;都要有能力的准备???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事例运用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辩论”对议论文写作教学成果的依赖,以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辩论”的顺利进行是以辩论者具备一定的议论文写作知识与技能为前提的。“辩论”区别于“议论文写作”的特点也是一目了然的,因为这些特点又使“辩论”具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使它能反过来促进议论文写作,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效率。“辩论”的这一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辩论中的思想交锋可以磨砺思想,帮助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议论文中静态的“写”不同,辩论取的是动态的“说”,是辩论双方兵来将挡的思想交锋。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争论中,人的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思想的火花在争辩中不断闪现,成串的妙语如泉水般涌出。因而经常开展辩论,对青年学生磨砺思想,提高思想水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为准备一次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的辩论,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正方或反方的观点立论写一篇议论文.结果正方的同学大多围绕“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立论,明显暴露出思维刻板僵滞的弱点。在辩论中,这观点受到质疑:远大理想与做一个好士兵有必然的联系吗?一个好高骛远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的工作吗?只有想当将军才是具有远大理想吗?在反方毫不留情的诘难面前,正方的思想被激活了,几位同学分别从局部与整体、自觉与自发、胸怀全局与立足本职、领导与被领导的角色互换、责任感使命感对干好工作的重要意义等不同角度论证了本方的观点,成功地实现了由线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的转变。

辩论中分析辩题、阐明己方观点、归纳对方见解并予以反驳的需要,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而自觉地利用辩论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克服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写不出”、“理不清”的毛病,实在意义重大。

二、辩论中的两军对垒,有利于发现立论中的错误与漏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立论。

一个命题,它是属于道德判断,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它的真实的逻辑地位如何?它的逻辑困难何在?在静态的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对此往往考虑不多,因而习作中每每出现“观点立不起、道理说不透、结论推不出”的毛病.在动态的辩论中,这些错误一露面,就立即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这便逼着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认清自己立论的逻辑漏洞,从不断的尝试中学会正确立论。

仍以上面提到的那次辩论为例。在抽签决定立场后,正方的同学都很高兴,觉得以拿破仑的名言为己方观点可以稳操胜券。待到正式辩论时,反方以雷锋为例证提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士兵”的观点,正方才意识到己方立场的困难所在.事后,我让每个学生列好三篇文章的写作提纲:1?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一定是好士兵;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引导学生对辩题进行“必不然、不必然、必然”的逻辑推理,从而认识到正方观点的逻辑困难在于绝对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作文,不少同学都能辩证立论,既肯定这句名言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积极作用,又指出其片面性绝对化的偏颇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进而得出“只有把远大理想与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方能取得成功”的结论,写出了立论正确,分析透辟的好文章。

另外,辩论中巩固己方立场的需要能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习惯,辩论中说服对手的需要迫使学生追求例证的丰富与精当,辩论中打动听众的需要鼓励学生追求逻辑层次的明晰与语言的简洁流畅。凡此种种,对于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辩论中竞争的情境,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使学生乐于议论.

在诸种语文基本能力中,写作能力大概是最难于形成的,而各种文体的写作中,似乎又以议论文的写作最为棘手.因此学生从议论文写作中很难产生满足与成就感,得到的多是失败的消极体验.写不好,便怕;愈怕,便愈写不好???这便是目前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辩论则不同,辩论争胜的欲望可以充分调动辩论双方的积极性。如果说学生平常写议论文能为证明一个观点准备三个以上的论据就属难能可贵,那么在辩论中则可能准备10个以上的论据。还是那场辩论,反方的一个学生为了证明雷锋不想当将军,连夜通读了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两本书,从中找出20多条论据,真正是“乐此不疲”.另外,辩论直接诉诸公众的方式满足了青年学生的发表欲望,辩论中新鲜及时充满情绪感受的反馈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每句辩词一经说出就已公开发表,每种意见一旦发表立即得到热烈的赞成或反对。一番恳切的陈辞,一段自然的归谬,一个刁钻的诘问、一点小小的幽默,都可以赢得掌声、称许,会意的微笑.在这样的氛围中来学习议论,自然是积极主动事半功倍。

以上谈的多是如何以“辩论”来促进“议论文写作教学”。但这并不表明我认为“辩论”只是或只能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附庸。恰恰相反,我认为像“辩论”这样一项对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极高而又对听说读写能力有重大促进的活动,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也完全可以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余秋雨先生在担任;’95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评委后曾高度评价“辩论”的意义。他认为虚设一种人生立场和社会观点来进行辩论,以“演示合乎理性原则合乎思维逻辑的公共话语对接”,是一种方法论的较量和训练,它“洗刷了凛然的学术庄严与具体的政治实用,直指现代人全都需要具备的一种生存素质,其前途应该是十分远大的,有了这种生存素质,无论是现代人还是现代社会,都会更深刻、更健全”。对照余先生的话,反观中学“辩论”教学的现状,显然还有很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第五篇:学习《阅读学与小学阅读教学》课程说一说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的教学思想或做法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习《阅读学与小学阅读教学》这一课程,请举例说一说对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的教学思想或做法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在学完《阅读教学与小学阅读教学》这一章节后。我对如何从事小学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组织教学时精心的准备,在语言的表述上尽量再到以学生接收能力为主,尽量采用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在阅读之前就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的阅读制定好方向。总之阅读的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阅读课,可以养成学生熟练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从小学起切实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是读绝对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说听,听到的总是抽象的,没有形成具体的印象和概念,只有通过读才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说和写就更是如此,没有一定的阅读何谈说与写,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就此问题,谈谈一下几点: 第一,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应该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对“关键词、句”的敏感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第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第四、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五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新的课程教育观的带动下,我们的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蕴涵着的思想、情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新课程教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给他们的是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总之,我们在学习、研究、运用新课程的同时,也要在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

下载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化现象、文化知识介绍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性质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