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敏勤教授谈“说课标、说教材”
王敏勤教授谈“说课标、说教材”
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现在提倡“一标多本”,即各门学科全国只有一个课程标准,但教材可以多样。这种教材的多变,也给老师的把握教材带来了难度。对于一级学生来说,用什么教材都无所谓,因为对于他们来讲,不管用什么版本的教材都是新的。而对于教师来讲却大不相同。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教学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首先明确把握教材的基本含义
如果随便问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你能把握教材吗?他会很自信的说:“没问题!你说课本中哪个题我不会做?哪篇文章我不会讲?”其实,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其次,明确怎样开展“说教材”活动。
“说教材”不同于过去的“通教材”,“通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整体性。而“说教材”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要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说教材”不同于“说课”以前我们只是局限于“说课”活动,“说课”是对一篇课文、一节课时的教学设计的说明,是在微观层面;“说教材”是对一个学段、一册书、最少一个单元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出分析,是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两者的角度不同,并不能互相取代。我们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是鉴于十年的课改,许多地方只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忽略了教师把握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所以尽管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课标教材不熟,如果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课标和教材,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引导也是误导。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十个具体要求: 一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二说本学段或本册书或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
三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如有条件可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
四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又能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或相邻年级)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纵向整合。
五说教学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六说评价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谈评价什么和如何评价。七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的资源。
八要能脱稿演讲(包括少看银幕和荧屏),内容熟练。九要语言流畅,简洁、生动,教态自然大方。十要以幻灯片制作以知识树为主,文字较少。清晰、大方、有新意。
三、说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
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
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要用知识树“绿化”课堂,要用知识林绿化校园,要用知识树绿化课堂。
第二篇:学习王敏勤教授谈“说课标、说教材”学习心得
学习王敏勤教授谈“说课标、说教材”心得
太平庄中心小学 杜宏飞
时间:11月29日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今天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学习了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人王敏勤教授的“说课标、说教材”。使我感受 感受颇多
重点讲解了教学内容的四次转化和建构,使全体教师真正明确了纲要、标准、教科书、教案、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使全市教师从心理角度真正认识了说课标说教材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而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要实施高效课堂,就必须充分理解课标要求,掌握编者用意,体会教材编排和体例,把握教材内容,甚至能对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为了使教材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我们教师还应努力把所教授的教材转化成为自己独特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教案和学案,建构起系统而又具体的教学方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要把课标和教材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王教授多次提到的“煮熟”教材,先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二是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标和教材的内容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其中也包含了我们教师自身的知识和价值观。然后再根据自己对课标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讲授的教材上的“死”内容转化成生动具体的“活内容”--我们自己的教案和学案,建构具体的教学方案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去。最终由学生把教材和我们教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等,构建自己在该学科的素养和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我们自己的教学效率也就无法提高甚至还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的说教材不仅能够一方面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另一方面也指引帮助了我们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但是我们现在的说教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只是一味的再背教材的编者意图、教学环节设置等等,并没有站在一个教学参与实践者的角度上分析把脉教材内在结构联系,提出相应的教学过程建议。新语文课标更是看重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我评价,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那么我们下次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就更应该就此在每单元模块提出合理的可行的科学评价方式和评价建议,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帮助学生课后进行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真正将课标、教材内容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这样我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总之,这次学习,真是受益匪浅。
第三篇:王敏勤教授说课标培训
南乐县育才小学教师培训学习材料
王敏勤教授学术报告选摘(1):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怎样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一、什么是“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就是以演讲的形式,运用知识树对一门学科的一个学段、或一册书、或一个单元(章、组)、或一类知识(一个专题)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解读和整合,并结合课程标准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所以这项活动也简称“三说一看”(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看演讲)。
之所以是说“教材”而不是说“课本”,是因为教材包括了学生用书(课本)和教师用书,有些学科没有学生用书(如中小学体育学科,幼儿园各科),只有教师用书。
二、为什么要开展“说课标说教材” 活动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大部分一线教师并不习惯于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不知道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也不习惯于研究整个学段或一册书的内容。而是习惯于对某一个知识点或一篇文章进行深钻细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对整个学段知识进行整合,所以虽然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效 率依然很低。
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从各科课程标准的确立,到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和价值观,需要经过四次转化和建构。每一次转化都是既遵循上一层级的标准要求,又是一次创新性的建构。可以说四次转化和建构就是四次创新活动。
这四次转化和建构都是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不断的创新和具体化,在这四次转化中,教师的转化和建构是关键,学生的转化和建构是目的。教师如果一开始就扎到课本里,就像走进了一片森林,不知道整个森林有多大,离出口还有多远,路在什么地方。如果在飞机上看就很清楚。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研究课标就好比出发前先研究地图,或者在低飞的飞机上看森林、看城市,整体面貌和路径就非常清楚了。
特别是在目前“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更需要研究课程标准。课本是树冠,课标是树干;课本是儿子,课标是母亲。一母生九子,儿子的面貌不同,但基因是一样的。
王敏勤教授学术报告选摘(2):一种新的说课形式——赋予传
统“说课”新说法
“说课”是一种传统的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形式,通过说课,教师可以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可以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但传统的说课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教师在说课时随意性也比较大,更难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如何使“说课”这一传统的教研形式更规范、更新颖,更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实验一种新的“八说”的说课模式,效果很好。
一、说教材,即教材分析。
在传统的说课中,教材分析这一环节往往被教师忽略,有的老师轻描淡写的说一句:“在座的各位老师对这篇文章(或这节教材)都很熟悉,我就不说了。”对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首先不是教学方法问题,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不到位的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标准的高度,至少要从一个单元的高度来分析今天讲的这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主题式编排,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或一个话题,整个单元是围绕这一话题来选编文章或例题的。
二、说学情,即学情分析。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了解学情,这里的“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
三、说模式,即教学模式。一些学校通过多年的课改已经总结出了全校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但学科之间的差距很大,不能机械地照搬一个模式。另外每门学科又有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也不能用一个模式。这里说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学校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本门学科本种课型的具体教学模式。如语文阅读课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等。教师在介绍所用教学模式时,不仅要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还要说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据、指导思想、教学策略等。
四、说设计,即教学设计。
有些教师说课时在这一环节往往轻描淡写的说一句“刚才大家都听了我的课,知道我是怎么做的了,我就不说了”。在这里说教学设计,很重要的是谈为什么?也就说,在前边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门学科的教学模式,这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预设时间是多少,每个环节的根据是什么,设计的意图和目的是什么。
五、说板书,即板书设计。
近些年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或导学案的运用,有些教师上课没有了板书或板书随意化。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还不能完全取代板书,因为多媒体课件是流动的,而板书是相对静止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一般都比较快,学生记录不下来。而板书留在了黑板上,便于学生记录和思考。学生看着教师的板书就能了解教师讲课的思路,就能了解教材的逻辑线索。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板书设计的艺术。通过教师的板书也能够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学生把教师的板书记在本子上,课后看着笔记本就能复述教材的主要内容。
六、说评价,即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但具体到本节课中,教师是怎样开展评价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评价了什么,其设计意图是什么,效果如何。如有的老师讲数学课,在评价内容方面,基础知识通过巩固练习和达标测试做到步步清、人人清,其目的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而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评价到组,对小组实行捆绑式评价,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合作的团队。
七、说开发,即课程资源的开发
每节课都会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是教师自觉不自觉的问题。如在讲课时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给学生补充课文外的资料或视频等,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如有的老师讲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补充了课文中提到的为杭州青年做骨髓移植手术的李博士的背景资料,补充了台湾大地震的视频资料等。教师要说明本节课开发了哪些课程资源,其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
八、说得失,即教学得失。
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得与失,也就说,本节课自己认为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为什么,今后怎么办?要作出反思。
说课分为“课前说”和“课后说”。如果“课前说课”就是“七说”,不说“得与失”,因为还没有上课,只有“课后说”才是“八说”。另外“课前说”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等要具体,要让听众知道你是如何设计并实施以上措施的。如果“课后说”听众已经听过你的课,知道你的具体做法了,所以说课时重点是谈为什么,谈设计的意图,其过程不要太具体了。这是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的不同之处。
王敏勤教授报告选摘(3):如何通过三级建模构建高效
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流派的不同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的组合,它包括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如和谐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
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如我们常说的“五环节教学模式”,“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等。
3、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如和谐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五大环节,“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中相对稳定的操作步骤部分。如果有些教学方法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步骤,还不能算是教学模式;反之,有些教师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但如果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算不上教学方法。二者不是谁大谁小的问题,角度不同。相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为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如启发式教学法,是自古以来都提倡的教学方法,但如何启发,具体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如何操作,需要有一定的模式。任何成熟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有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没有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还只能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所以一个学校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研究教学模式入手。
4、教学流派。一种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传播,会在国内甚至国际产生较大的影响,能够在较大区域得到推广,这就会形成一种教学流派。教学流派的创始人要有自己的理论著作而不仅仅是实践经验,更不是靠媒体的包装,要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二、通过“三级建模”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校级建模:一校一模
所谓“一校一模”是指:每个学校都应该通过多年的改革实验逐步形成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许多课改名校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如江苏省洋思中学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已经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学科建模:一科多模
所谓“一科多模”是指,各门学科都要根据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依据学科的特点,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语文有写作课的模式、阅读课的模式、写字课的模式;数学有新授课的模式、复习课的模式;物理有理论课的模式、实验课的模式等等。越是具体到学科,越具有可操作性。
(三)个人建模:一模多法
所谓“一模多法”是指,在学校基本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如同样是导入新课,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的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有的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第四篇:王敏勤教授关于说教材的基本要求
二、知识树的绘制、知识树的类型
●学段知识树:课标对学段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体例、内容构成 ●课本知识树:本册书的教学目标及知识框架、编排体例 ●单元(主题)知识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结构 ●课文知识树:本节课教学目标及知识组成 ● 片段知识树(一个片段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知识树的绘制注意:“树”是形式,知识是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应本着简单(图案、线条)、清晰(文字、条理、不超过四个层次)原则进行。
其它梳理知识的方法:①提纲式②梯形式③表格式④网络式⑤框图式
三、知识树的使用:
“知识树”的本质:对知识的归纳、梳理、总结,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
▲ 新课前使用: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一个学段教学前分别使用课文、单元、课本、学段知识树,有利于师生从全局高度把握教学内容。一般是教师绘制好提供给学生。毛泽东语:懂得了全局性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余全局性的。(王敏琴教授就非常强调在学习一个单元的第一课 时要用单元知识树进行导入。
王敏勤教授关于说教材的基本要求
在内容上要说如下五个方面: 1.说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课本一标多本,教师一定要有课标意识,不能离开课标说教材,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多样的,各地用的教材都不一样,但课程标准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变的,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标而不是课本。
2.说教材的编写意图。虽然每个学段和学科全国一个课程标准,但每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不一样的,老师一定要清楚自己所用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才行。所以在说教材时一定要说清楚自己是用的哪种版本的教材(课本),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几种版本的课本比较着说,在比较中更能看出同一课标指导下各种版本的不同。
3.说教材内容和结构。不论是说一个学段、还是说一册书、一个单元,都要说清楚包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逻辑结构是什么。还要把一个学段或一册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
4.说中考高考要求。初中和高中都有中考和高考的任务,都有考试大纲。尽管考试大纲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但毕竟要求更具体,所以初中和高中的老师还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清楚在中考和高考中到底考什么。
5.说教学建议。每一部分知识都要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建议,力求做到高效教学。
不论是说一个学段,还是一册书、一个单元,只有说了以上五个方面,才算是比较全面。
四、说教材要从平面走向立体
如初中语文中的散文,在横向上课本一般是按照专题来编排的,如《背影》属于“人间亲情”专题,在纵向上老师要把整个三年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篇目整合起来,说清楚散文分布在哪几册哪几个单元,有哪些篇目,各自的要求是什么,在初中教学中对散文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说,每一部分知识都要像钻井一样把它钻透,形成一条纵贯线。这样每一部分知识既有横向的联系(课本的编排顺序),又有纵向的联系(靠教师的整合),就形成了立体。
如何利用知识树解读课标和教材
王敏勤教授指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水平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他认为绘制“知识树”和教材解说是解决教师驾驭教材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观点,我县在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将知识树绘制和教材解说作为教师研究教材的基本方式,提出在统揽学段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单元绘制知识树以及做相应的教材解说,促使教师驾驭学段教材,把握学段目标定位。实践中,我们感到知识树绘制及相应的教材解说,在学校层面开展,应解决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树绘制及教材解说的意义
教师通过对单元知识树的绘制及相应教材的解说,不仅使其加深对课标的理解、教材的准确把握,而且会有效提高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整合教材的水平,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使学科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达到高屋建瓴、准确把握、合理整合和灵活处理的目的。
二、知识树绘制和教材解说的范围
教师工作很辛苦,每天应处理的事情比较繁杂,因而,钻研教学内容,绘制知识树及解说教材,必须与其本人实际承担的教学任务相吻合。我们认为,用绘制单元知识树及对相应教材解说,来替代教师的单元备课,这样既不加重教师的负担,又会使其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对学校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教师教哪个学科哪个年级,就绘制和解说哪个学科哪个年级的教材;二是要求教师按单元绘制知识树和解说相应的教材为主(其它知识结构为辅),同时取代单元备课;三是要求教师站在学段课标和教材的高度,不能仅仅盯在所教年级的教材上,要从学段教材整体上把握,理顺知识结构脉络。在处理本单元教材中,以便使学段知识前后贯通,找准新知识的生长基础,方可使单元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四是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一套学段教材和学科课标,以便教师在知识树绘制及教材解说中熟悉和准确把握相关具体内容。
三、知识树绘制和教材解说的内容
知识树绘制及教材解说内容是一致的,按照绘制图解说教材,具体内容我们从五方面提出要求:
1.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要站在学段课标和教材高度,绘制出本单元知识内容在学段相应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是教师必须绘制的一棵树),同时在教材解说中,说清楚该单元教材内容在学段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哪些(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对后续知识学习会产生哪些影响(展望知识的拓展趋向)。按照课标对本单元所涉及知识体系(或知识板块)的总体目标,确定本单元教学的具体目标。
2.绘制和解说要抓住教材的“点”和“眼”。教师绘制单元知识树,要突出教材的四个“点”一个“眼”(这是教师要绘制的第二棵树)。即要绘制和解说清楚本单元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点以及高频考点,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所谓“眼”,就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是什么,通过怎样的形式去分解教学难点等。这些内容只要烂熟于心,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学生自学问题的设置,课堂讲授问题的预设,练习内容的安排,就会恰到好处,就会确保课堂实现高效。
3.知识的整合思想及策略。教材解说,教师还要说清楚本单元知识的整合思路、整合方法、整合的具体内容(这是教师要绘制的第三棵树)。教师依据教材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调整、补充、取舍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解说教材时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合理的调整、补充和取舍,为学生有效学习、知识构建、融会贯通提供条件,铺平道路,创设情境。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新知识,而且会有效提高其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在合理整合教材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划分课时,从课时的知识划分,目标要求上作出具体的分解,以便每节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确保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4.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学生高效学习,与恰当的学习条件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再现,是息息相关的(可以绘制第四棵树)。因而,教材解说教师要清楚、明白本单元教学,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可以挖掘或可以重新整合,为教学服务,尤其是单元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结合点,要分析到解说清楚。比如:教具准备、学具准备、实验准备、课件制作、调查问卷、实践活动、再现哪些问题情景等等,均要结合实际恰当使用,防止牵强附会、舍近求远、舍熟求疏、远离生成生活实际的选择和利用资源的习惯。
5.单元达标练习题的筛选与设置。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解说要说清楚本单元的考点和高频考点,根据课标及单元教学目标要求,筛选一套时长一个课时的单元达标练习试卷(可以绘制出第五棵树)。教师要逐题说明设计的意图和检测所运用的知识点,以防止随意性,提高检测的质量。达标练习考卷放在单元教材解说中,要求教师完成,好处是:在教师心中渗透达标试题的难度、内容以及与生产、生活联系的结合点,使教师有的放矢的筛选课时达标练习题。
第五篇:王敏勤教授关于说教材的基本要求
王敏勤教授关于说教材的基本要求
一、要脱稿说。只有脱稿说才能记到了脑子里。如果还是念讲稿不可能记住,更不会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课件的制作要以知识树为主或图表为主,而不是以文字为主。有的老师把书本上的文字搬到银幕上,大段字幕,实际上还是在念稿。制作课件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整合教材的过程。
三、在内容上要说如下五个方面:
1.说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课本一标多本,教师一定要有课标意识,不能离开课标说教材,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多样的,各地用的教材都不一样,但课程标准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变的,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标而不是课本。
2.说教材的编写意图。虽然每个学段和学科全国一个课程标准,但每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不一样的,老师一定要清楚自己所用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才行。所以在说教材时一定要说清楚自己是用的哪种版本的教材(课本),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几种版本的课本比较着说,在比较中更能看出同一课标指导下各种版本的不同。
3.说教材内容和结构。不论是说一个学段、还是说一册书、一个单元,都要说清楚包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逻辑结构是什么。还要把一个学段或一册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
4.说中考高考要求。初中和高中都有中考和高考的任务,都有考试大纲。尽管考试大纲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但毕竟要求更具体,所以初中和高中的老师还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清楚在中考和高考中到底考什么。
5.说教学建议。每一部分知识都要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建议,力求做到高效教学。
不论是说一个学段,还是一册书、一个单元,只有说了以上五个方面,才算是比较全面。
四、说教材要从平面走向立体
现在大部分教师说教材还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就像把一本书打开,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多少篇目和内容,我怎么来教。这说的还是一个平面,老师手里有一本书就可以说。而立体的说是指:老师不仅在横向上说清楚教材的编排顺序,还要把每一部分知识从纵向上说清楚,如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到底涉及到哪几册哪几章,前边已经学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本单元要学习哪些知识,后边与之相关的还要学哪些。如初中语文中的散文,在横向上课本一般是按照专题来编排的,如《背影》属于“人间亲情”专题,在纵向上老师要把整个三年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篇目整合起来,说清楚散文分布在哪几册哪几个单元,有哪些篇目,各自的要求是什么,在初中教学中对散文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说,每一部分知识都要像钻井一样把它钻透,形成一条纵贯线。这样每一部分知识既有横向的联系(课本的编排顺序),又有纵向的联系(靠教师的整合),就形成了立体。
“说教材”与“画知识树”
“说教材”和“画知识树”,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的。
“知识树”可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可以借助目录或者通翻教材,首先利用知识树的模式获得整体框架,然后逐步细化,这样所学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在我国,倡导“画知识树” 最近的是天津的王敏勤教授,大体翻阅了有关英国和美国关于脑图的一些书籍,其中也显示了“知识树”作为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还有知识树,在教学中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去做。而且肯定有不少学生做的很好(记得21世纪初年数学复习课就已开始倡导让学生画结构图、大树图,自我整理所学单元知识,也听过这样的比赛课、公开课)。知识树可以作为说教材的中学科知识的一种展示模式。
但“说教材”的内容将会远远广于“画知识树”,说教材不仅仅要说教材内容,还要说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的编写结构,内在联系,编者意图,教材的使用建议,教材的优点和不足,教材的重、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材的使用建议,教材对学生的能力目标、价值目标、情感目标的体现等,而不是仅仅从内容上把握教材,内容上把握应该是学生的事情,教师应该研究“透彻”教材,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去很好的把握、使用教材。“说教材”是教师个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解读和使用设想。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好好的“煮透”教材,才能更好的用好教材,并且教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