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子二小小班化“赋能教育”课改纪实1
让每一粒“种子”自然生长
——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 扬子第二小学小班化“赋能教育”纪实
【引子】
每一粒种子都孕育着一个生命。它除了吸收阳光、水分和泥土中的养分之外,还需要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它得以生长枝叶。每一个孩子都像一粒种子,教育需要回归本真,回归人性,让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生长,让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得到成长。课改的使命和责任便在于此。
扬子二小“赋能——唤醒生命力”这场变革从建设 “生动课堂”出发,改变学习方式,建立伙伴师生关系;从建立新规则出发,重构班级生态,建立自主管理机制;从学校的使命出发,重新定义儿童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
对种粒的敬畏和尊重,是这场教育变革的出发点。也许这正是我们虽身在其中,但每一次仍会抑制不住感动的原因。
如果没有课改,一切或许都将无从谈起;但当沿江工业开发区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扬子第二小学终于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那些潜藏在校长和师生们心底最真的声音和渴望,终于被彻底唤醒,那些渴望成长的生命,在这一刻,真正被激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激情……
于是,形成了自主发展意识、拥有了新思想、开始了新行动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们,逐渐成为沿江区小班化教育发展的新代表。
新校长·新管理
“我每天都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扬子二小校长潘月俊由副校长“转正”至今还不到2年,算是区内比较“新”的正校长了。这段时间时间,正是沿江区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课堂变新了,学校师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气,似乎一下子整个学校也变新了。于是,作为校长的杜潘月俊,开始真正感受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始建于1986年8月,曾连续三次被南京市教育局授予“市模范学校”的光荣称号,是沿江工业开发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还获得了 “全国功勋集体”、“南京市足球重点学校”、“江苏省红旗大队”、“南京市优秀校医室”、“南京市优秀少年科学院”等荣誉称号。2004被评定为“南京市实验小学”。2005年9月成为沿江工业开发区首家南京市小班化实验学校。2008年创建并承办了全国首家市级小班化教育专题网站——南京小班化教育网,成为南京重要的教育资源网站,对小班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1年,扬子二小被授予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称号,这也是江北第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
进行小班化实验五年以来,扬子二小以生命化教育思想为核心理论依据,结合小班教学环境,提出了“绿色生命,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旨在从生命的高度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2011年,为了将生命化教育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炼和弘扬,学校将“赋能”确定为核心价值观,将“无限相信人的潜能”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信条,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技巧运用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旨在从“生命”的高度,从“赋能”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将“赋能”教育理念与生命化教育的追求完美融合。形成了扬子二小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
我们认为,生命化教育是在人的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即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赋能(empowerment)又称赋权,最早出自社区心理学。在教育中,简单的说,赋能是指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人积极的能量,让人有一种内在的控制感、效能感、力量感与有资源的感觉,从而去达成自己理想的目标。这和生命化教育的追求不谋而合。
“新校长”不仅有新的理念和行动,更有新的技能和作为。以潘月俊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一种机制、二个目标、四个结合、六种途径”,推动学校整体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种机制”,即构建“赋能——唤醒”机制。变教育改革整体推进需求为教师内心之需求;变教育改革理论需要为教师自我成长之需要;变课堂改革操
作实践学习为教师课堂实践之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变学校管理为自我管理,目标内化,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整体发展。
“二个目标”:一是推进“生动课堂”课改深化提效;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个结合”:一是把政治思想教育与课改改革形势相结合;二是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课改发展愿景相结合;三是把人文素养提升与课改现实需要相结合;四是把专业能力提升与课改实践相结合。
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学校实际,扬子二小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六种途径,即工作室研修活动、团队磨课、请进来走出去、三尺讲坛、《杉树下》校刊和每月教师反思。
校长潘月俊看到教师们的成长,很是感慨:“‘赋能唤醒’机制的构建,成为推动扬子二小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动机、传输带……如今的教育改革,就是首先让教书回归到教学的本位,然后回归教育的本质!“这是教育‘跑偏’后的回归。因为我们真正‘唤醒’了生命力!”
其实不仅如此,在此之前,学校的管理中,实行年级组管理制——所有的工作都由年级组负责和管理。年级组在管理上,就像课堂中的一个合作小组,各有不同分工,共同协调、合作,“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事干”。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当然也应该给予他们主体地位——年级组管理制,正是让教师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也是“新校长”敢于放手、发挥教师主体的一种具体表现。
新教师·新教育
提升师能,激发生能,塑造“赋能”教育品牌,构建 “生动课堂”,是全体扬子二小人的首要信念。“我的课堂我作主”,如今在扬子二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随时推开任何一间教室,你都可以看到以小组为基本课堂组织形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精彩的展示和生成等,教师的角色就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来到五年级1班的语文课堂,因为一个关键问题的分歧,全班学生分为两个阵营,但是其中一个阵营只有王之杰和王子恒两位同学。刚开始两大阵营各不相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语文老师则“隔岸观火”。在关键时刻,王子恒有些动摇了,王之杰却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同学们在辩论中群情激昂,“理”愈辩愈明,没想到的是“真理”站在了少数人这一边,最后的胜利属于“二王”。激动万分的王子恒高呼“王之杰,我爱你”,沉浸在亢奋状态的全班同学跟着齐呼“王之杰,我爱你”。看到这一情景,老师也激动万分,也与孩子们一起高呼“二王,我爱你们”。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这位老师说,她对“赋能,唤醒生命力”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看似“完全放飞”的课堂背后,其实凝结着老师的智慧和汗水。没有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他们很难做到高效整合;没有整合前后的深入探究,他们不可能做到举重若轻。老师,其实就是精彩背后的“隐形翅膀”啊!教师老张,曾经补过课,加过班,但一直不愿接受课改的新理念。一个不善言辞却喜欢打架的学生,让她很头疼。后来通过合理的小组建设,鼓励小组同学互助协作。结果收到良好效果,原来的问题学生竟然表现得很不错。也正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张老师的管理负担和教学负担明显减轻,开始有时间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练起了瑜伽。她说,生动课堂的打造,让她这样的老教师也焕发了
新活力,有了新生活。如今,无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扬子二小的教师们,都在向着“新教师”的方向努力。在他们心底,成为“新教师”已经成为一种自发意识。
我校还将新西兰的“友善用脑”理念,香港张国维教授NLP心理学,积极表现心理学等先进思想与理念融合于我校的生动课堂中积极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演说课》、《读写绘课》、《阿福童幸福课》等课程,分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构建激情主动、愉悦互动、和谐灵动的生动课堂。正如教师小李在反思中写的那样: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师生关系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感大大加强,主动发展、向上向善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强烈——这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生态”!
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行走的方式,重新营建一种教育生态。
新学生·新生命
在“百草园班”(六1班)的英语课上,各小组正在准备展示——英文会话。同学们或站或坐,凑在一起讲得神采飞扬。他们不时纠正同伴的发音或用词错误,偶尔有学生跑到老师身边请教问题。在预习展示阶段,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情境创设巧妙、对话和谐自如。评价人随时在评价表中打分并讲出意见,例如:“对话中缺少‘疑问句’,“句型运用不当”等等。在巩固展示阶段,老师请大家运用“一般过去式”编一段对话。各小组同学进入状态,一部分人口头编对话,另一些人埋头记录。他们脸上洋溢着创造的兴奋和幸福。
“向阳花班”(六2班)的数学课内容是“复习课——图形”。学生们自己总结几年来学习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小组交流自学的成果。轮到班级展示阶段,一名男生在用“教鞭”点着黑板上的多边形大声讲解,并随时写出计算的面积公式,一招一式都显得沉稳老练。讲到某一步骤的时候,同学们发出一阵哗然。讲课同学吃惊的停了下来,另一名同学快速从座位上走到前面开始讲解——原来,有一种简便方法刚才的同学没注意到。
在二小,这样的“课堂插曲”比比皆是。学生打心眼儿里认定了自己的“主人”身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积极争论已成为课堂常态。在交流碰撞中,学生一方面获得了更为准确扎实的知识,另一方面提升了语言和思辨能力、培养了独立的个性。
短短2年多的时间,这里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实二小80%的孩子来自农村或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过去在生人面前甚至不敢大声说话。而如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大大方方的展示交流,精彩的质疑对抗,往往让区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赞叹不已。
课堂变革所带来的“后果”,对于二小的老师来说,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基于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学科教学,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营造和构建基于学生自主的“课堂生态”、“班级生态”甚至“学校生态”。因此,二小的课改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的层面,而是在进行一场“赋能”文化的重建。
我们开始把研究的目光投向能促进学生“自主互助共进”交往的有效策略,确立了四大研究载体—— “成长伙伴”、“手拉手合作互助小组”、“班队自主互助”、“学生社团”,镜头一:六(1)班的毕子瑜同学说:“我觉得每次成长会活动结束时,应该有几分钟时间让我们进行总结、分享收获。”“这个建议很好。那你觉得几分钟比较合适?”老师立即记录下了他的建议。“五分钟应该够了。”……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地与他人分享。很快,一份比较详尽、富有特色的 “成长小队公约”诞生了。
“成长伙伴”实施以来,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主动,许多导师还通过周记、书信等形式进行“笔谈”;高年级的学生还利用电话、电子信箱、QQ与低年级的成长会小队成员进行“不见面”的沟通,学生的忧愁烦恼、困惑疑难尽在对话交流中得以化解,正如四3班的金海月同学所说:“成长会的老师伙伴像妈妈,同学伙伴像姐姐。在这里,我得到关爱,找到知己,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她们是我成长的领路人、好伙伴!”
镜头二: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你能看到一组组精彩的画面——塑胶操场上,学生们正挥汗如雨地训练、比赛;艺术教室里,学生们正饶有兴趣地创作漫画、学习书法、练习十字绣、享受瑜伽的柔美;科技教室里,学生们精心制作航模;棋类教室里,学生们专心致志地研究棋局、切磋棋艺;网络教室里,学生们正打理着自己的博客……
学生社团的活动过程中,“群体中的朋辈由于年龄相近,处境相似,交往相对更自由,更平等,形成了一种相对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这种朋辈群体的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个体在与朋辈容易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于朋辈积极地分享互助则增进了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从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心灵愉悦。
积极地分享互助,让学生体验到了发展的快乐。在社团记录本上,你能读到学生这样的真心表白—— “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什么叫‘要做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还给了我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 “学校开展这个社团非常好,因为能让大家自由发挥,培养了大家组织和活动的能力,令老师刮目相看。”„„
倡导学生“我的学校我作主,我的班级我管理”。于是,学校里出现了许多小班主任、小校长,他们开始像真正的班主任和校长那样,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正的班主任和校长那样,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五(1)班的潘浩同学,是经过自主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小校长,他拥有同校长直接沟通和建议的权力,也有自主组织活动的权力。不久前的一次环保行动,就是他这个小校长同小班主任们沟通后,发起组织的。
“传统课堂下,孩子们的潜能老师看不到”,陈老师说,和课堂一样,当把班级管理权利下放给孩子们时,孩子们爆发出来的的潜能出乎老师的预料。过去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所谓“差生”,在这方面却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和能力。比如开班队会,全部由学生自己主持,刚开始是帮他们制定主题、流程、写主持
词,孩子们掌握了方法之后,现在几乎完全放手了,老师的作用和课堂上一样,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出场,起到引导、点拨和补充的作用而已。
在二小,“让孩子们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大家的一种教育信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追求“真教育”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探索出了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学生的自主管理如今已经渗透到二小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我的地盘我做主”,这里是学生幸福的源地,追求快乐的舞台;这里成了他们学习求知、智慧生成的地方;这里为孩子们搭设了启迪思维、挖掘潜力、张扬个性的平台。“好教育写在脸上。”扬子二小的师生们用激情与幸福书写了一种积极健康、自然舒张的生命状态。
第二篇:温泉二小12月课改简报
校级交流助发展,教研联谊促提高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学能力的转换,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后者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实现。很有意思的是,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强,教师更愿意也更有实力来捍卫现状,因此要实现这样的转换更加困难;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弱,教师在学生不参与课堂或者在课堂上不学习的现状面前,不得不改变这种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于是反到成了实现这种转换的突破口。
为了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题教学效率。2014年12月25日下午,在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开展了“校级交流助发展,教研联谊促提高”教研学习交流活动。这次活动有来自实验小学的两位名师张祺老师和张曙老师和温泉第二中心小学尹艳华老师展示的优质课,参加本次学习交流会的有实验小学的骨干教师以及温泉二小骨干教师和所有数学老师。
活动以“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主导课堂、”为主题,分三个环节展开。
首先观摩了实验小学的张琪老师展示的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纳税问题》。课堂以共同了解纳税的意义和纳税的用处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紧接着探究计算纳税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会计算纳税问题的方法。整个课堂自然流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观摩了实验小学的张曙老师展示的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课堂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发现规律。使本来任务重的课堂轻松有序的完成。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接着观摩了温泉二小的尹艳华老师展示的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进行了学习交流评课活动。通过骨干教师汇报点评课堂教学的产生背景、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及操作程序,让参与活动教师更好地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到课堂是来学习的,教师到课堂是来教学的,究竟是教学主导课堂还是学习主导课堂,本来应该由教育目的(实现学习目标)决定的,但最终却采纳了谁强就由谁主导的原则,课堂很自然就成了教师主导、教学主导、教学目标主导的现状,学生、学习和学习目标反到成了工具。韩愈对师者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向教师学习时,只存在听得懂还是听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己是难以形成困惑的。事实上,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学生学习了,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吧。
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有有效性。在教学改革走在前沿的课堂里,有着一个相同的原则,那就是教师教学的时间是可以想方设法压缩的,与之相应,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是要给予保障的。而且,让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就主动地学习今天的教学内容,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诚然,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困惑,只能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出来,而不是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产生的。至于学习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惑暴露出来后,究竟应该由谁解决,究竟应该怎么解决,这就成了另外一个问题,至少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真实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惑。
第三篇:城区二小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评课1
城区二小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评课稿(数学)尊敬的各位数学老师,大家好:
上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效果是我到二小十七年来最好的一次,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其原因有三:一是杨校长高度重视,一周以来,一边输液,一边听课;二是咱们十七位作课的老师精心准备,认真对待;三是听课的老师,态度端正,虚心听记,特别是咱们薛主任,这么大岁数,节节不误,这种精神着实令我们佩服。下面就这17节课,召集大家进行点评,这既是观摩活动的一个延续,又是在座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的一个机会。
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咱们杨校长为此次活动进行点评。
下面再请作课老师老师进行自评,首先由赵祖丽老师进行自评,杨文玲老师作准备。大家欢迎。
下面有请杨文玲老师进行自评,尹晓玲老师作准备。下面有请尹晓玲老师进行自评,仝浮华老师作准备。下面有请仝浮华老师进行自评,赵春玲老师作准备。最后有请赵春玲老师进行自评。
接下来咱们再请听课的老师对所有的语文课进行点评。首先掌声欢迎宋冬梅老师做出点评。
进行第二个点评的是邢海桃老师,掌声有请;
进行第三个点评的是杨志敏老师,掌声有请;
进行第四个点评的是丁桂香老师,大家欢迎;
一周以来,无论是台上作课的老师,还是台下听课的教师,我觉得都很辛苦,但辛苦之余,更多的是享受、更多的是快乐。大家都看到了,作课的老师张扬了个性,尽显了风采。不仅理念新,方法活,而且手段灵,底蕴深;就教才而言,不仅教活了,而且教新了。整个课堂体现了教材目标化,目标过程化,过程方法化,就学生而言,他们学得轻松愉悦,效果明显。概括地讲就 1
是四句话,在观察中学会了发现,在动手操作中饱尝了体验;在积极地反馈中体现生成,在实际的运用中得到了提升。
8位老师的数学课上始终贯穿一种思想,即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同时也是数学的归宿。遵循一条规律,即生活观察——实践体验——总结发现——巩固强化。比如:赵祖丽老师的《角的认识》,郭太梅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杨文玲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尹晓玲老师《角的分类》,李海玲老师《直线射线 角》,何淑梅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仝浮华《圆的面积》,赵春玲《圆的周长》都是从生活入手,最后又回归生活,都是让学生先观察结合生活中的发现,再经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特点,最后回归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总之,从这八节数学课上,我们可喜的看到了教师的观念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教师能收放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尽管这样,难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思维培养的严谨性等。不过我认为不完美的课才是最真实的课,有遗憾的课才是最好的课。相信,通过本次的教研活动,以后的课定会越来越好。
最后,提六点建议:
1、课堂上的提问要让学生多发表一点。
2、学生之间的评价要多一点。
3、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要再艺术一点。
4、教师要再“懒”一点。
5、课件的运用要再适度一点。
6、教研活动要多参与一点。
以上所说,不妥之处还望多提宝贵的意见。
2009年9月21日
第四篇:晋江课改+英语+课改 改变着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永和镇旦厝小学+陈小查
课改------改变着我的教育教学理念
永和镇旦厝小学 陈小查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
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使英语教学日趋完善。
但是,由于受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许多英语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教学方法简单,手段陈旧,只是一本教科书加一枝粉笔,连最起码的录音机都很少使用。课堂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培养“考试机器”,忽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放弃英语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英语是两大基础学科,也是两大工具学科。可以这么讲,谁掌握了多媒体和英语,谁就有更多的机会掌握和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和信息;谁掌握和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和信息,谁就会拥有美好的明天。多媒体应用离不开英语,英语教学也不应该离开多媒体的应用,二者的整合,可以相辅相成。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班班多媒体。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还利
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如,我在教授英语中的方位介词in, on, under, behind 时,用带有一棵苹果树的动画来表现,落在树下的苹果,under the tree, 在树上挂着的苹果,用on the tree, 树后藏有一个女孩,behind the tree, 一只虫子从苹果里伸出头来,in the apple.教师运用多媒体用动态的方式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的这些方位,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这样的英语课堂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显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
1、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让“死的”语言教学活起来。利用多媒体可以方便的创设,改变英语教学情景。如,我在教授有关旅行的话题是,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滚动出现几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并配上“欢乐颂”的音乐。如北京的长城,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伦敦的大本钟,悉尼的歌剧院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美丽的景观在哪儿,是否愿意去度假。这样就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向了旅行上,那么与旅行有关的对话也就水到渠成地引出来了。就这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运用英语的激情,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利于英语教学情境化 英语学习交际化。学生学起来津津有味,轻松易懂。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非常深刻。
2、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视听,声色,动静有效地结合起来,直观性特强,使各种器官能够相互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记得深刻,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在教学各环节使用多媒体还能够调整教学频率,增大课堂容量,更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有利学生感知语言,增强自学能力。同时,多媒体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理想的认知工具。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形成学习动机;可以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即探究式学习;加上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协作学习模式,因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3、提供全方位的训练
众所周知,人类是通过听觉、视觉和运动等诸多方面来获得新的知识的。我们看书、看报可以获得知识,我们听收音机、听报告也可以获得知识。我们通过这种比较单纯的视觉或听觉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是很容易被遗忘的。然而,我们通过看电视、看电影所获得的知识信息相对就不那么容易遗忘了,这是因为电视、电影综合利用了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学会游泳为什么会长久不忘呢?那是因为我们在学习骑自行车、学习游泳的时候,首先是听“老师”讲明要领,再看“老师”做示范动作,最后自己又进行一些反复的实践才学会的。这种通过听觉、视觉和运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是持久的。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图、文、声于一体的特点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相比,有许多优点,但也不是万能的。传统英语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自读,背单词,背课文,多做习题等。而多媒体英语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因此进行多媒体英语教学,教师首先要考虑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潜能。如果教师的观念不更新,不论内容是否合适,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方式,就会“穿新鞋,走老路”,用先进的技术为旧式的教育服务,变“人灌”,为“机灌”而电脑只起到电子黑板的作用。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备课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强的交互性,主要表现在:
(1)它应当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境况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原因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他们的想法和意志受到抑制;
(2)它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加强备课,同时还要熟悉多媒体的特点,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否则,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手忙脚乱,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压抑,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多媒体
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促进英语教改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多媒体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