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编武术操在中学课间操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研究
论新编武术操在中学课间操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研究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新编武术操在中学课间操推广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旨在提出新编武术操在中学课间活动开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编武术操;中学课间操;影响因素.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s、interviewing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promoting of the new martial arts in the middle school's exercise between classes and discuss a new plan.The aims of it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artial arts in the middle school and enhance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students.Key word: The new martial arts exercises;Middle school class-break setting-up exercise;Influencing factors.1前 言
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1]。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并推广《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此次创编的武术健身操是我国首次将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与广播操形式相结合创编而成的第一套民族形式的健身操[2]。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部分中学已着手开展新编武术操演练的尝试,据知上海市的部分中学,已将传统武术作为学校的必修项目开展,将音乐与武术相结合的武术操引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去,有的学校甚至以新编武术操取代了传统的广播体操,让中学生在快乐的音乐中学习传统武术,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新编武术操真能带给学生健康快乐吗?开展中是否碰到难点和问题?笔者带着好奇心,乘中学实习之际,在上海部分中学中随机抽取5所开展新编武术操的中学实施走访,从一些中学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访谈中反映,虽然新编武术操在中学课间操推广得到广大师生广泛的认可,前景发展可观,但仍在开展中碰到诸多的问题,很多潜在的“绊脚石”因素影响和制约着新编武术操的推广与开展,值得思考。
2新编武术操在中学课间操推广的影响因素
从调查和采访的5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和学生中了解到,学习和开展新编武术操确实不易,在推广中存在以下影响因素: 2.1自身因素
2.1.1新编武术操的运动强度大,难度系数偏高
新编武术操其运动强度大,动作编排复杂新颖。习练武术操时心率在100每分钟左右,练习后一般会微微出汗,强度大于原广播体操;新编武术操的编排动作主要选取长拳、太极拳、南拳等项目,种类多,动作较复杂。相对于原广播体操而言,体育老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教去传授,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3]。如今计划生育下的孩子比较娇气,众多家长们见自己的孩子练习武术操大汗淋漓,心疼孩子,不愿让其继续锻炼。2.1.2新编武术操的编排内容难以吸引学生
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的传播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现实中的武术不能飞檐走壁,也不能隔山打牛。而新编的武术操选取长拳、太极拳、南拳、健身气功等项目中的动作或者组合,经过加工形成了视觉上不具有吸引力的类似体操节律性的武术操,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操的兴趣[4]。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编制的新编的武术操还得精工细作,真正让中学生感到习武兴趣和锻炼的快感,体现出中学生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2.1.3新编武术操过于新颖
笔者经过访谈和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学习过武术操的中学体育老师仅占总人数的十二分之一,而会武术操的更是寥寥无几。再者体育教师平时每天教学训练工作以及课外活动相当辛苦,学生原已掌握有了一套简单的广播体操进行课间操锻炼,教师就不愿意给自己再找“麻烦”,再学习一套新且难的武术操。再着广大中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家长和校方领导也期望将业余时间更多的放在文化课上,认为与其学习新的武术操不如把旧的广播体操多做几遍。2.2社会因素
2.2.1新编武术操在国外影响力的薄弱
武术虽是全运会中唯一非奥运会的项目,但离成功申奥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武术不能成功申奥的主要原因是武术在国际的影响力不够,以及武术套路的竞赛规则不完善。武术的国际化推广力度与国外一些体育项目,如韩国跆拳道、日本的柔道等项目的前期宣传与推广还有很大差距。
2.2.2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受到忽视
武术注重人的内在气质、品质、精神的修养, 主张通过身体锻炼达到自身内外的平衡协调。新编武术操在课间操开展,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习武者的民族自豪感;加强学生的武艺与武德教育;促进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但是如今不少中学体育课形式多以放羊式为主,教师自己不知道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有何重要意义,甚至在有些不发达地区,体育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本不懂武术,武术精神更不用提。这种环境下武术的教学显得单调空洞,学生只学到单个动作或者组合,无法体会武术的内涵和精神。2.2.3西方文化的侵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观念正借助各种媒介渗透并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形态,这导致中国的青少年学生们踊跃的学习跆拳道、瑜伽、华尔兹等“舶来”项目,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日渐生厌。在体育领域, 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青少年练习者逐年减少,过去曾繁荣一时的武术学校、少儿业余武术训练馆发展也面临困境,但作为外来武技的跆拳道却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笔者对众多资深体育教师以及中学生进行访谈发现,现在中学跆拳道课比武术课开展的更好,家长甚至建议学校将课间操改为跆拳道培训;学生很少有人练过武术,部分人听说过武术操,但学习武术操的人寥寥无几。可见近些年来学校武术由于国外武技的侵袭,尤其在中学,学校武术已走向被边缘化的境地,值得武术专家们反思。
3推行新编武术操在中学课间操的发展思路
3.1进一步完善中学武术操的编排和修改工作
当今编排的武术操内容不妥之处要适时修改,要切合中学生的特点与爱好,尤其中学时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现为:感知觉充分发展、注意水平有限、记忆力逐步提高、想象力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自我意识更加明确等特点。当今武术操的编排应该从中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特点出发,根据不同阶段编制规定武术操或器械供选择[6]。武术操的内容应以长拳、太极拳、南拳等为主穿插一些传统拳术,增加对练和分合结合的演练,选取具有规律的节奏,配套动感强劲的音乐,巧妙串接的武术操,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7]。另外不同地区可因材施教,编制具有地域性或民间特色的武术操,并在该区域的中学加以普及与推广。每个区域中学武术操应该相同,以便于学校武术操的管理、表演和比赛等活动开展。
3.2加强对学校武术教师武术操的培训
教育部和各地区教委、体育局应委托体育院校加以定期开展武术操的培训活动,包括武术操动作规范的传授、每个动作攻防技击涵义及功效的讲解、武术精品课堂示范,武术操汇演的欣赏,表演与比赛活动的设计等内容。选择有创新思维、勤奋好学、热衷体育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培养后备人才。3.3积极举办学校武术操表演和比赛活动
在当今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虽然规定了武术作为体育课的必修项目,然而很多学校由于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的限制,都忽略了武术这一价值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8]。如果各学校能充分利用课间余暇时间,将武术操纳入课间活动,将原有的课间广播体操的形式改革成为生动活泼的武术操大汇演,逐渐将武术操精气神和攻防技击意识渗透到学生们的心目中,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他们在汇演中会充分展现自己青春的魅力,积极认真的演练,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诚然,课间习练武术操也可用特别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如一部分学生练习,另外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不仅可以让同学通过看别人的练习感受武术的氛围,可以让观赏表演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休练结合,达到动静相兼,健身强体。
3.4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学优先推广新编武术操
武术操对练习场地、服装、音效等条件的要求不高,远低于其他体育项目,教室的走廊、学校的土地操场、河边等均可利用,只要身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就可以愉快的习练。我国许多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教学条件有限,相比其他体育项目,推广武术更符合教育现状,再者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外来文化的侵袭相对较少。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实施推广并普及新编武术操是一项大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带动经济富裕城市的武术操的发展。3.5提高武术在国内学校教育宣传的影响力
新编武术操能否在很好的在学校课间操中顺利开展,既要看武术在国际的认可程度,也要看我国教育界对武术的重视程度。记得2013年春晚的武术节目《少年中国》,一经播出获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媒体的赞誉。路透社、美国五大电视网的下属电视台网站等国际知名媒体纷纷追踪报道,甚至在纽约时代广场德尔户外电视大银幕上滚动播出数日。可见,中国武术在国际的传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而在国内的普及率并不如理想的那么高,原因何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教育者的天职。要提高中国的武术人口,学校体育是主要突破口,武术操是值得考虑的载体。大众媒体应该加大对武术传播的宣传,教育部、教委、体育局乃至各级武术负责领导层应该高度重视武术教育,尤其是中学的武术教学这块领地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松懈,积极引导武术在学校体育中播种,生根、发芽、开花,使武术在中学教育这块阵地上永远传承、发展、光大。
综上所言,新编武术操在我国中学课间操开展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虽然新编武术操在中学开展中会面临着种种困难因素和问题,但随着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相信在中国武术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完善新编武术操,使其更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成为中国学校体育课间活动不可缺失的项目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教师参考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04.
[2]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J ].人民教育学报,2004:11~13.
[3]周倩,高贯发,左长辉.学校武术操若干问题的审视[ J ].搏击·武术科学,2012(12):66~68.[4]杨永辉,陈士龙.武术操新编[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8(1):81~86.[5] 郭守靖,孟召峰.论武术操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J ].体育科研,2006(27):78~79.[6] 谭晶,王维,徐辉丽,苏升平.论中华武术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影响[ J ].搏击·武术科学,2010(11):52~54.[7] 王宾,席饼嗣.武术操的历史寻绎及研究现状—兼议武术拳操的创编[ J ].搏击·武术科学,2011(2):22~25.[8] 徐 武,黄光丽.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J ].四川体育科学,2012(4):35~38.
第二篇:影响网上药店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网上药店发展的因素研究
摘要:通过了解我国网上药店现状,结合网络营销特点,探讨影响网上药店发展的因素研究。认为网上药店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为经营品种规范化、发布信息科学化、咨询服务专业化、配送范围扩大化和网络宣传扩大化。
关键词:网上药店 影响因素研究
网上药店是B2c电子商务模式在药品零售领域的应用模式,是通过互联网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健康商品的虚拟药店。网上药店是一种新生的零售经营业态。网上药店属于医药电子商务B2C 的分支,是指与实体药店相对,开办于互联网上,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与人类健康相关产品并提供医药信息咨询服务的药店。相对于传统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具有方便、价格实惠、覆盖面广、药品信息公开、隐私保护、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我国网上药店发展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开办经营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上药店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影响网上药店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网上药店的健康发展。网上药店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应在经营品种的规范化、发布信息的科学化、配送范围的扩大化、网络宣传扩大化和咨询服务的专业化几个方面完善和发展。一 经营品种的规范化
网上药店经营品种的规范化《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规定,网上药店不能销售特殊管理的药品和处方药,只能在网上销售本企业经营的非处方药。正规网上药店从进药到药品中转、销售每个步骤都受国家药监部门严格实时监控,药品的质量都有严格保障。而非法网上药房为谋取利润,出售的药品极有可能是虚假劣质药品或过期药品!消费者网上买药一定不能过于随意或贪图便宜,购买到药品后,应认真查看药品名称、国药准字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有效期。确保其经营品种的规范化。
二 发布信息的科学化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网上药店必须是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所登载的药品信息必须科学、准确,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规定;网上药店不允许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可以发布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信息。因此,网上药店如果没有取得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的,一般不能发布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即使取得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也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网上药店应规范发布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药店导购应确保药店的合法性、网上药店决不能变相发布医疗信息广告,今后是否可以开展导医信息咨询应依据法规政策的规定。网上药店要是做到不发布虚假信息,这首先就保证了百姓信息来源健康保证的第一步。这必然会促进网上药店健康蓬勃发展。三 咨询服务专业化
互联网具有互动性强、信息全面、快速及时的优势。网上药店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开展药品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逐步培养出大批忠诚顾客。网站除了销售健康产品,还应该加强科学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以体现网上药店的专业性。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站将合理用药知识客观准确全面地展现给顾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网上用药知识咨询窗口,让顾客将用药问题以BBs留言方式或邮件方式传递上来,由执业医师、执业药师给出专业咨询;最好能提供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在线咨询服务,向顾客在线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化咨询服务。由于我国网上药店刚起步,消费者关注度与信任度都偏低,适时推出一些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既有助于拉近于网上药店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又有利于网上药店本身的营销推广以及品牌的建设。因此,随着网上药店的逐步发展,服务项目势必更加多元化、人性化。这样,网上药店才会快速发展。四 配送范围的扩大化
药品应用的时效性制约着网上药品的配送范围。网上药店所在城市可以容易地实现24 h内及时配送,但其他没有连锁门店的城市大多只能通过快递包裹或者邮寄包裹。网上药店可以通过增加连锁门店的网点数以及和网上药店之间建立联盟,提高配送效率,扩大配送范围,充分发挥网上销售药品无地域限制的优势。此外,网上药店还可以与传统药店联营,把传统药店的优势品种集中起来,在网上展示售卖,但网上药店只提供药品购买信息,把购买信息以电话方式或者电子邮件方式反馈给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合作药店,而药品物流、销售和货款回收工作由散布在各个地域的合作药店来完成,网上药店通过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盈利。满足人们的需求,迎合顾客需求,促进销售。若是网上药店都做到这样,那么网上药店将更加完善。五 网络宣传推广扩大化
纵观我国网购市场巨头,大规模的网络宣传推广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缺乏大规模的网络宣传推广是目前网上药店经营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很多消费者对网上药店的信息并不清楚了解。但随着网上药品市场的逐步发展,网上药店的网络宣传推广必将呈现扩大化趋势。一些非法网上药店在其网上发布或利用“专家、教授”的名义来宣传一些癌症、糖尿病、高血压、性病等一些难愈疾病的特效药广告。事实上这类慢性疾病、疑难病症几乎是没有特效药品的,如果真研制出来,政府卫生部门或医院也会第一时间出来推荐使用。很多消费者因治病心切,仅凭广告宣传盲目买药从而导致上当受骗。这些虚假信息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久而久之,网上药店将丧失公众信任度,这将严重影响网上药店的发展。
只要网上药店和国家做到这些方面,我国的网上药店必将更快更加完善地健康发展。网上药店将更加专业化、科技化。
参考文献:
[1] 宿凌 黄文龙 我国网上药店发展趋势探讨 医药经济研究 医药导报2009年8月第28卷第8期
[2] 陈明 陈永法 邵蓉 我国网上药店经营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药房药店 Dec.2010,Vol.7 No.12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s].国食药监市[2oo5]480号.
第三篇:影响中学发展排球特色项目的因素研究
影响中学发展排球特色项目的因素研究
姓 名:黄
学 科:体
单 位:巢湖二中
敏
育
影响中学发展排球特色项目的因素研究
摘要:体育特色建设中,我们要把特色项目发展成为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排球是中学体育主要运动项目之一,既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学生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然而,中学排球活动的开展不容乐观,在体育特色学校排球运动的发展也困难重重,本文通过调查、访谈,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部分体育特色学校排球运动文化不浓,对排球宣传力度不够,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对排球产生学习兴趣是影响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 发展 排球特色 因素研究
一、中学特色项目排球开展现状
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成为体育特色学校,是学校体育工作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排球项目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式把排球项目作为球类选学教材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从调查来看,作为特色排球项目学校,从物质和资金等硬件上面能够基本满足自身需要,但排球教学方面长期处于一种简单、初级的重复状态,学生的排球学习总是停滞在一种初级水平,水平五体现不出技术的差距,或者说只是少数专业训练的学生技能较强,绝大部分学生水平兴趣不高,没有达到普及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大多数学校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的差异,同时也无法满足青少年学生渴望通过体育运动发展个人能力、体现自身价值的表现欲望。
课余训练、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发展排球人才的重要措施。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大多数学校排球课余训练是宽松的,或者是仅仅部分特长生的训练,学生普及性活动几乎没有。小学的情况也是如此。
二、中学排球特色运动发展的因素
(一)体系不健全
对于中学体育特色学校来讲,合理规定布点比例,加强不同层次学校的衔接性,做好对口升学工作,建立一整套稳定、合理、长期的政策法规,形成纵向:“小学—中学—大学”相连续;横向:传统特色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纵横交错的人才输送渠道;对中学生运动员的出路进行规划、设计,使学生及家长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促使学生训练更加勤奋、刻苦,同时也可以使教练们更加专心工作,一心一意把精力扑在训练上。
(二)训练比赛不系统
科学、系统的训练是一支队伍不断进步的基本保证,多参加比赛或者与对口交流是队员乃至全队排球运动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看出,排球传特校每年参加的排球比赛非常少,除了市级及省级比赛,基本没有比赛。如此就难以保证训练的连贯性及系统性。参加的正式比赛场次少,造成队伍竞技能力水平很难提高到一定高度。
(三)队员文化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
运动员文化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比较突出。在访谈中得知,多数中学排球运动员比较重视文化课学习,但就文化课掌握程度而言,还是不能和同龄非运动员的学生相比,因此,在当今素质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的思想仍根深蒂固,这也是如今家长们都不愿意将孩子参加学校排球训练队学习的原因。从长远来看,这必然会影响体育特色学校项目的继续发展。
(四)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环境下,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追求升学率以及轻视体育教育的社会偏见依然存在,在体育特色学校这样的情况依然严重,排球特色项目成了部分学生的特色项目。学校之间升学率竞争异常强烈,导致学校对体育教学、训练不重视,是制约排球运动发展的又一瓶颈。
三、发展中学排球特色项目的建议
(一)抓传统促提高,普及排球运动,形成排球校本课程。学校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排球活动为特色,以排球训练为“抓手”,抓普及、促提高、求发展。体育学科组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并且系统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内容包括排球文化、有效的练习方法、战术配合、比赛规则、我与排球共成长等内容,还涉及心理、安全、学校排球发展史等知识。通过排球教学,用趣味排球排球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各种排球技术,在相互参与中育人、促智、追美。
(二)构建排球课程新模式,促进教学与训练相结合
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对排球教学的课程进行逐步改革,当然这种改革主要是要富有更多的娱乐、健身方面的内容。多采用学生有兴趣的与排球相关的教学内容,争取更多的临场实践的竞赛性内容,可以采用培训学校排球队或者组织学校联赛等形式作为提高排球运动水平的手段,这也是排球教学的有力补充。
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是发展特色排球运动的关键。为确保排球教学,把排球类游戏注入到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中去,让他们抛、投、滚、拍、踢,自己去熟悉球性。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还可以采用降低练习难度来进行竞赛的办法,以接发球、扣球、吊球等技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丰富校园排球文化,加强内涵建设,打造“一校一品”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突破口,走特色之路不失为彰显学校办学价值的必经之路。排球运动成为特色学校的阳光运动。学生课间都把玩排球作为主要项目。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排球游戏、比赛等。每年开展排球年级赛、班级赛等。展现学生球艺和风采。学生们期盼,各班主任非常重视,精心组织、设计口号,轰轰烈烈地参加。实践证明,任何一项特色活动的发展都需要营造一定的文化底蕴。
学校不定时进行排球特色建设的报道,比如在每年学校比赛后,评选出“防守王”、“发球王”、“扣球王”等荣誉称号,来激励学生热爱排球的积极性。让我们的特色教育被社会认同,我们的教育价值才能得到肯定,才能形成更加有特色的学生品牌和教师品牌。在特色建设搞好整体和局部的协调,避免注重少数特长生的培养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努力做到“以点带面”,打造学校“一校一品”,把特色项目发展成为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真正办好学校的体育特色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勇、李志强 对沈阳市部分学校排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4).[2]虞重千,曾等 排球运动[M].[3]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S].苏体竞,(2004)24号文件.[4]王建,孙正,等。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71—73.
第四篇:制度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制度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徐群、陈天明、张琦
(武汉工程大学 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在多种因素交织、协调的影响下,城市化已经成为目前最显著的经济现象。然而城市化发展研究时至今日所面临的境况,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说是源于我们对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认知不足。本文从制度因素的角度对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制约、影响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制度因素;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
一、引言
1998年,科斯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科斯写道:“经济学家常引以自豪的是:达尔文之所以能创建其进化理论,主要是由于他阅读了亚当·斯密、马尔萨斯等人的著作。但若把达尔文以来的生物学和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做一个对比的话,生物学已经相当成熟了。今天,生物学家已经详细掌握了生命体的复杂器官、组织结构。我相信有那么一天,在经济学领域也会取得同样的成就!”
对于今天城市发展的现状,犹如早期的生物学,如果我们把城市现存的我们所可以看到的环境、交通、以及经济这些影响我们的因素比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话。那么这些表象构造所产生的毛病,也只能显示出现存的表面上的问题,譬如我们通常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等。而这一切存在我们身边却又无法去具体的解决病因的本质。而真正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DNA结构及其基因,也即城市病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我们却是不知道的。我们不妨把城市的制度因素抽象为城市的“双螺旋结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本质上来认识城市发展及城市制度的重要性。再融入自然、地域、空间、技术、文化等因素,一个全面的城市模型就还原在我们面前,因此就能从中找到它们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然后回头来剖析一切可能存在的“劣汰基因”,再通过全新的制度设计(政策措施),设计产生新的“优良基因”来替代,从而使城市发展学科到达一个更加健康、持久力更强盛的新的水平。 Coase R.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 88(2): 72-7
4二、城市与制度基本理论框架的引入
1、传统的城市定义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早的“城市”(实际应为我们现在“城镇”)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目前从城市化的演进过程来看,研究学者们认为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这样的四个阶段。
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城市发展的制度体系必须是合理科学的,使得城市化发展不是为了发展城市而人为城市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城市的制度设计中要建立在公平合理、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层面。那么,我们制度因素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就是显而易见的,也印证了制度作为城市发展的DNA双螺旋结构所具备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2、从制度的角度来看城市
对于城市我们也可以有很多的定义,也可以从很多的方面去认识,现在从制度的角度来看城市,透过内在看本质。传统的城市定义告诉我们城市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组公共产品(安全、教育、交通、绿化⋯⋯)的集合,那么我们也就可以从制度的角度把城市定义为:城市是一组通过空间途径盈利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根据这个定义,有没有商业化的公共产品交易,是划分城市与乡村的分水岭。城市的起源在于,第一,存在公共服务,并且,第二,这些公共服务是以空间交易(如税收)的方式来提供的。符合这两个要件的空间地域,我们就定义为城市;反之,则属于农村。新定义可以使我们清晰地划出城乡的制度分界:不论定居点或贸易点规模多大,只要没有公共产品交易,这种居民点也仅仅是自给自足的“人口堆积”,并不能构成一个“城市”;反之,只要有人出售公共服务,哪怕没有一个买主,也可以构成一个原始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从制度角度定义城市,并不是因为这个定义比其他定义更“正确”,而是因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可以把制度纳入城市问题研究的核心。这里的人为城市化意指伪城市化,在不合理机制下所造成的数据上的,而偏离实体的城市化,如城市圈地所造成的土地城市化率严重超过人口城市化率。
赵燕菁.城市的制度原型[ J ].城市规划,2009,(10):9-18
三、制度因素下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国际经验表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都是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下,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
1、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化率达到100%,也是全球惟一使民众拥屋率接近100%的国家。它密集的城市道路设计,使得商业繁荣,道路通畅。其政府在对土地规划和利用上面深思熟虑,对每一个设计环节都做到细心备至。在城市规划上面,能够做到长远的规划,而不是规划赶不上变化。它体现了一个设计理念,就是在有限的成本里面还要注意美感,做到成本最低适用效率最高。
新加坡城市发展模式也证明了制度的一个观点:“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同意下的规则、秩序,其方向是成本的减少,无论是群体内全部个体成本的减少,还是部分个体成本的减少。”可以这样认为,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在城市规划,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到成本最低,而边际收益达到最佳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也是研究制度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美国模式
美国是城市化的典型特征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市郊为外围进行蜘蛛网式的城市扩张。主要表现是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大城市外围分散布卫星城镇,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首先一批富有阶层搬入郊区,随着家庭汽车的大量使用和公共交通设施快速发展极大地加速了城市郊区化进程。城市内的大量中产阶级开始涌向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卫星放射状。
美国城市化过程中,采取了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使服务业同步进行,以便实现城镇化转型发展,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这样的制度设计,也不谋而合的使城市发展的成本在最低限度上面实现最优化。“制度代表了可预期的秩序,但其并不必然指向公平”5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总结美国模式的弊端,美国逆城市化之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跃然而出,之前繁华的城市到了夜晚就沦落为幽幽空城,城市中心成为犯罪高发区。
3、中国模式
美式城市化模式所带来的经验表明,城市化本身的利弊不是首当其冲的,而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和王覃刚.演化经济学中制度概念的研究[ J ].现代商业,2010,(12):99-100.445
社会发展的利弊是要经历时间的检验的,而这个时间却又是城市建设之初的规划蓝图来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有后发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我们,所以在建设设计之初就必须符合制度要求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这标志着,城市化即将进入一个转型的新阶段。“逃离北上广”“逃离父辈们的城市”这些都反映着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新生力量对城市的态度。中国很多城市是城乡结合的二元体制,而每个城市似乎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但是最终却是走着美式的老路。不难看出,中国城市化形式多样,百花齐放,而这些所带来的次生产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城市通病。所幸的是,我们是在摸索中前进,我们的制度设计者也是竭尽所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中从未放弃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
四、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因素及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中国模式的分析表明,制度依就“不是必然指向公平的”。中国很多大城市依旧延续了美国的城市化模式,但是并没有结合中国现状,所以城市病问题也就凸现出来。这也是中国特色,因为新的制度策划执行者并没有延续和改正之前策划者的制度结构,而是重新制定了所谓利益最大化的制度模式,于是我们的城市化发展就变成了规划赶不上变化。
中国现面临着这样的状态,大城市压力变大,而中小城市细胞结构功能还不够健全。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制度问题也需要逐步改善:
一是土地制度;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现象,由于过分注重城市化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新城市人口的同步配置。土地在被占用之后的农业人口从户籍上变成了城市人口,但是政府又没有及时给出合理的制度来接受他们本人和他的家属进入城市成为市民,使得这部分人只是成为统计数据中的城市人口,结果导致了现在我们的城市化变成数据上面的城市化。
我认为,作为对土地一级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政府(土地由农业用途转为非农业用途必须要通过政府的行政审批,农地使用性质转化必须通过征地途径改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制为国有制。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地方政府基本上低于市价征收农地,然后将其中的大部分低价出让建设工业开发区吸引制造业投资,将其中的小部分通过招拍高价转手获得巨大的级差地租)。在这一条上面是不是考虑适当放权给土地承包者,通过税收的方式来收取财政应得的一部分,而剩余的则作为补偿,而不是只为了财政收入而放弃了这部分人应有的权利。另外,城镇土地开发原则上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保障城镇化发展的必要用地的同时,着力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对存量用地和增量用地实行差别化管理。所以也应该明确的土地使用权责范围,控制投机商人圈地而带来的土地大面积浪费。
二是户籍制度;中国的城市化亟需克服“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如果农转非不能改变之前的现状,只是政策要求的话,试问户籍改革到底带来了什么?如:重庆模式,重庆首当其冲的成为实验基地,进行户籍改革先行城市,如果说“大跃进”模式的来改变现状以谋求达到制度的最终结果,这往往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表面化并不能解决病根,只是暂时的缓和矛盾,一旦矛盾真正的激化了,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波浪。
针对此现象,我认为,户籍制度的改革,应该是从待遇上面来真正的实现户籍的公平性原则,使得这批人员真正的享有城市待遇,如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政策。
三是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认为在现行的改革方针下,只需要保证改革的公正、公平、正义,并且能够坚持执行,才是改革的最根本动力,也就使得大家不会担心老无所保了,及异地保障所造成的麻烦。
四是产业经济制度;中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带来的非匹配的城市化效果,中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生产的非集约;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解决如何进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不成熟。
对此,我认为,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到了今天这个阶段,应该着手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化的后期主要以服务业来推动城市发展,所以最重要的任务显然是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使市场能够配置资源,发挥基础的作用,使市场偏好的行业得到迅速发展,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经济建设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以污染环境,过度开发资源为成本来发展城市化,然后,再回头治理。这些都违背了我们建立制度的初衷,成本的最优、最小化。
以上是本人针对当前中国制度建设的一些建议,当然,目前看来,中国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从北上广的发展,及重庆模式的先行,然后现在广州的改革,社保体系的不断跟进,都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
五、结论
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仅是国家富足的标志,还是文明的象征。城市化进程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而其关键取决于中央政府如何进行制度平衡和抉择,是继续牺牲农村来发展城市,还是走一条各方和谐共赢的道路?中国城市化发展是以政府引导为主的,所以地方政府在制度执行中,不能本末倒置,因为打基础回报慢,就放弃原有的制度模型,而置之不理。制度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制度的执行却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修正错误、不断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瑞.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现状及问题思考[ J ].集体经济,2010(7).[2]王覃刚.演化经济学中制度概念的研究[ J ].现代商业,2010,(12):99-100.[3]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自然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86-88
[4]赵燕菁.城市的制度原型[ J ].城市规划,2009,(10):9-18
[5]Coase R.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 88(2): 72-74.6
第五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自考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准考证号: 0*** 姓 名: 何攀
专 业: 学前教育
办 学 点: 郧阳师专
指导教师: 周勤慧
年 月 日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内容摘要
学前教育是学习的基础,是我们开始学习的起点,在我们健康成长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尝试从多方面浅析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下列问题: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学前教育管理力度不够、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等现象。以后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目录
1.绪论„„„„„„„„„„„„„„„„„„„„„„„„„„„„„„3 2.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4 2.1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4 2.2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4 2.3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4 2.4学前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5 2.5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5 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7 3.1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7 3.2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7 3.3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8 3.4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8 3.5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9 4.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策„„„„„„„„„„„„„„„„„„„„„„10 4.1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10 4.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10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2 绪论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学前教育阶段(3-6 岁)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中提出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强调要重视学前教育,教育部也两度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可见,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重视起来。
世纪来临之际,要使得每个幼儿都获得良好早期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随着农村文化、经济的快速变革与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推进和计划生育国 策的实施,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因素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2.1 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
据我们调查了解,农村的幼儿园入园率都比较低,通过走访,了解到家长不送幼儿入园的原因有:一是自然地理原因,由于居住较为分散、偏僻,使得无法独立成班,因此农村家长也没地方可送小孩子入学前班;二是经济上原因,由于有些农村家庭家境确 实比较贫穷,无力送小孩入园;三是思想认识原因,由于对小孩接受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清楚为什么小孩要接受学前教育。
2.2 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
近年来,一些社会力量办园目的偏重于谋利,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成长提供优 越育人环境的为数不多。许多个体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 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包暖、采光、通风均很难保障幼儿学习的需要,而且设备陈旧简陋, 数量有限,向幼儿收取的费用很少用于改善办园条件,收费标准逐年在提高,但幼儿的学习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一人包班制,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班幼 师、保育员的定额,而且大班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幼儿园一个幼师要管带 40—50 名幼儿,为教师管理造成许多不安全隐患。
社会力量办园大多是家庭式办园,为管理监督带来诸多不便。他们缺乏足够的运动器械和图书、玩具;缺乏饮水、消毒等基本保育生活设施,缺乏消防安全设施,给幼儿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当前的农村幼儿园说是为了方便家长,但也为了争夺生源,上下学基本上都用车辆接送。为了节省钱,接送的车辆质量不合格、车辆少,车辆接送幼儿基本上严重超载,各地时有事故发生,不能不叫人为这些幼儿捏一把汗,作为学前教育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整日提心吊胆。
2.3 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
农村从事幼教的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的学历都较低。农村幼师收入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公办教师的,收入较高,而且收入也较为稳定;另一种是属于代课性质,还不 是所谓民办教师,他们收入较低,而且没有医疗和养 4 老保险。但是公办教师都是兼职,属 于代课性质的却都是专职。收入上巨大的差距,严重影响着代课幼师从教的积极性;而公办教师是兼职,上学前班的课只是采取应付的态度,结果都影响学前班上课的质量,影响 农村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
我国过去都是民办教师来补充公办教师的不足,并且最终把他们转为公办教师,现在 一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仍然采取这一形式,来弥补教师的不足。支撑那些代课教师在待 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下来的信念,是将来归属为民办教师之后有转正的希望。但 是这些代课教师转正的希望是很渺茫的,最终只有可能被清退。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影响 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更加不利于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由于幼 教处于教育体系中最底端,使得一些幼师毕业的学生不愿从事幼教工作,而留在小学任教,结果使得幼师更加缺乏。
2.4 学前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些人认为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从而造成随意 降低政府的责任,以致出现撒手不管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把学前教育 和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学前教育投入少,管理少,过 问少,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撤并,管理人员少,教学研究力量不足等,学前教育的管理力量 有削弱的趋势。虽然目前教育部门去管了,但缺少杀手锏,没有执法的保障。有的幼儿园 对他有好处的听几句,对他不利的不当你一会事。照样我行我素,任意停课调课的事还经 常发生。
2.5 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
农村学前教育受基础教育和义务普及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迎合 这些家长的心理要求,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 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都随意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二是教学形式小 学化,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形式给幼儿讲课,教育活动中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 游戏活动较少,不能贯彻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并且大多数教师素质偏低,教学不规范。使幼 5 儿养成了一些到小学很难改掉的不良习惯;三是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有效探讨。
3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将在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 深化等多方面呈现出发展趋势。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 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3.1 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促进 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的政策以教育公平为原则,更多地倾向于“弱势 群体”,改革中将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通过政策调控,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视其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实行免费,如加拿大,有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日本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英国学前义务教育工作也已启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应是当 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逐渐过渡为学前义务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理想模式。
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 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的落实,城乡间、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均衡化。为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多元办园体制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 的大趋势下,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一是有良好师资和基础设施的贵族化。二 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平民化。两极差距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既是教育公平的永恒追求,又是学前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必然形式。
3.2 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加快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在市场机 制下,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不断涌现。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要实现 2020 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75%的目标,单靠正规的公办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办好公办幼儿园,使其成为示范的基础上,依照公办的标准大力扶持民办幼教机构的建立,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多元化办园体制,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是未来学前机构体制改革的趋势。
随着国际合作的扩展、深化,吸引境外学前教育机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中外合作 办学项目,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国际化需求的良好途径。
3.3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幼儿 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的状况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 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建立一个 公开、透明的学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和办园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协调学 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幼教发展的方 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经 济、法律与政策手段予以保障;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学前 教育改革中,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的职能等。
3.4 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 断上升,随之,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 过程中,学前教育质的提升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在两极分化较大的机构中显得尤 为明显,由此产生的辐射功能在诸如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下直接导致整个学前教育 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整个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从事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社
会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渴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化,专业化需要的是从事学前教育的 高层次专业人才。尽管曾一度出现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要求时专业化受忽视的情况,但质量要求下的专业化必然趋势是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是新形势下为了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而制定的,其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包括了课程指导思想、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幼儿园新课改把促进幼儿 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 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视幼儿为积极主动探索者,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环境条件,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幼儿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主地学习,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提供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培养幼儿 自尊、自信、积极的情感和创新能力等。新课改的实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无疑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将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 影响。注重幼儿整体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趋势,将使幼儿智能优势开放其潜能的特色幼 教机构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5 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备先进理论、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学前教育实践者,通过不懈努力确立学前教育的发展地位,增强学前教育内涵,提升学前教育的发展层次,建立在本土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将得以成形、完善,逐渐形成中国特色。同时,国际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国际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展学前教育视野,增强学前教育发展动力,从单纯注重引进外国理论转向借鉴适合中国幼教的西方先进理论和经验,为创新本土理论服务,为提升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服务。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策
4.1 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普及幼儿教育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需要 全社会力量而为之,单靠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育和其它义务教育一样,其办学主体应是各级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但我镇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又不能满足幼儿的入园需要,一方面校舍陈旧,幼儿活动场地狭小,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培训提高机制不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缺乏保障,于是在二者之间就产生了明显的供求矛盾。如我镇中心幼儿园共四个班,平均每班的幼儿就达到了五十人左右,多的一个班有七八十名幼儿,不仅孩子的活动受到了限制,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很吃力,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虽然明知这样的班额是有背于教育要求的,但没有扩建幼儿园的经费,暂时只能维持现状。如果政府能切实履行职责,在加大幼儿教育投入方面加以重视,把发展幼儿教育当成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来对待,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才会有坚定的物质保障。同时还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探索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吸纳社会资金的路子,以不断提高办园水平。目前,各地的希望小学已又快又好地发展起来了,如果能用办希望小学的方法来支援农村幼儿园,相信同样会为一方百姓造福。
4.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小作坊式的私立幼儿园在我镇相继办起了好几家。他们名义上主要以幼儿学前班为主,但实际操作中却以小学低年级课程为主,主要教幼儿写字、数数、做加减法,这种“小学化”的教学很受农村的幼儿家长欢迎。许多孩子 10 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家长,也要求教师教幼儿写字、做算术题,甚至以孩子学会认多少字、会做几道加减法为标准来评价孩子的发展,这不仅影响了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秩序,更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造成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首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不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农村家长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不懂得早期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认为在幼儿园付出的比私立幼儿班更高的费用,但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却远远不如私立幼儿班的孩子。这就需要广大的农村幼儿教育干部、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都应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变革教育观念,端正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儿童的潜力只有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形成是通过自身积极的探索、主动的活动实现的,而不是凭借静坐、倾听、观望教师的说和做而被动习得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的发展水平与速度、兴趣与爱好都不尽相同,教师应予以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必须严格把握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基本特点,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既对幼儿提出统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育不是机器,儿童也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把培养富有个性的下一代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全社会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坚决地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说“不”!
结论
在学前教育机构建设过程中,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可以适度超前发展,但一定要 注意避免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从总体上说,我国人口出生率呈逐年递减趋势,随着城镇 化不断加速,农村地区的幼儿人数必将不断减少。因此,在学前教育机构建设过程中,要防范简单追求政绩的“大跃进”思路,防止出现“空壳学校”,根据相关的政策,提高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逐步为农村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需要依靠当地的社会、自然资源,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身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拉近城乡幼教的差距,使农村幼儿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 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5)〔2〕 贺颖.农村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的必要性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 孟红艳.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比较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0(1)〔4〕 韦凌云.幼儿教育课 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
〔5〕 冯晓霞.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J〕.学前教育,2006(09)
致谢
非常感谢华中师范大学给了我向上奋斗的机会。感谢周勤慧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学前教育自考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自学考试期间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