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县一中五字教学法构想与说明((定稿八开)2012.5
临 县 一 中
“学、问、探、练、测”五字教学法的
设计与说明
二0一二年六月
一、学──学生自主预习
(一)预习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体现了“先学后教”这样一条重要教学规律。预习又是学生直接接触、感知知识和提炼问题的过程,是思考与理解知识的前提条件,是改变在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课前学生必须自主预习。没有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便谈不上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也就无从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了。
(二)预习时间:上课前一日的晚间的第二节自习课(8:00-8:50)、第三节自习课(9:00-9:50),共100分钟。
(三)预习任务:1.感知教材(阅读);2.识记教材(识记定理、定义、公式、概念、重要字词句、主要情节„„);3.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提出问题。
(四)预习以学生自主预习为主,也提倡小组合作。在预习的最后10分钟,小组应展开讨论与交流,由小组长整合组员提出的问题,写成问题卡,交课代表。课代表将各小组反馈的问题卡整合后,于第二天各科上课前交任课老师。
二、问──学生提出问题
(一)人的成长过程,从无知到有知,始于发问。而且,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问”这一重要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每人每科必须发现与积累1-3个问题,并作好记录,以备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交予小组长。可以说,这是课前的发问。
(三)发问在课堂上,即在教师讲授及师生探究过程中继续进行。
(四)课堂上学生的发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或小组代表(组员之间轮流)集中全组意见发言,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发言。各组提出别组没有发现的问题(相同的问题、已经提出或已经在探究过程中解决了的问题,就无需再提),供师生共同探究,共同解决,丰富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五)在探究过程中,还会产生问题――课堂生成问题,这也是教师讲授与师生探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如果超出了教师备课的内容,教师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则更需要全班深入讨论,师生合作解决;如果经过师生合作当堂仍然解决不了,说明问题有深度,有高度,有难度,可以留待课后解决。这样的课堂,将更生动,更精彩。这样的教学,将更有效。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犯难,相反,我们应该欢呼此类教学情景的涌现。
三、探──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
(一)“探”的过程就是课堂运行过程。
(二)构建“探”的模式──课堂运行模式: 1.课堂导入(5分钟左右)
(1)课堂导入首先可以回顾一下旧课(包括学生作业讲评),由旧知引入新知,体现知识与学习的连贯性。
(2)接着呈现(展示)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包括教材的重点、难点与疑点(学什么?)。
过程与方法,包括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活动方式,尤其要强调课堂上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什么要学?如何学好?)。要准确、全面理解第三维的要求,特别是对此处“价值观”的理解与要求。此处的“价值观”,是指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即价值;是指所学内容在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是指所学内容在人的发展中,包括德育中的作用与价值。价值观又决定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呈现(展示)的方式,可用屏幕,可用板书,也可口述。
教学目标不能成为一种摆设,应该导引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教与学的方向标,成为教与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三维目标”是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课堂教学中缺失“三维目标”的呈现与导引作用,等于没有新课改。
(3)上课前教师收到学生的预习问题卡后,可迅速浏览一遍,对照备课的内容,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预习质量)作简要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端正预习态度,提高预习质量。
2.课堂探究(25分钟左右)
课堂探究由师生共同完成。在探究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在探究过程中,不排斥教师的讲授,但不能只有教师的讲授,更不能由教师一讲到底,继续由教师垄断课堂,而要给学生留有发问的时间与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变革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有效变革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课堂教学没有有效地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等于没有新课改。
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排斥教师的讲授,也不应机械地限制教师讲授的时间,该由教师讲授的,教师必须讲,而且必须讲好,改进讲授的方法,提高讲授的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讲授必须做到三点,使每堂课容量大于、高于教材内容。
(1)有效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与疑点,有效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和课堂生成的问题,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站在系统的高度讲授教材、开发教材,构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知新中温故,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有效性。
(3)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
3、课堂作业(6-7分钟)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和师生共同探究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精选1-2道典型的作业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作出讲评,借以检测教学目标当堂的落实情况。
4、课堂小结与布置课外作业(3-4分钟)
(1)课堂小结要回归教学目标,简要小结教学目标落实情况。(2)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作出评价。(3)布置课后作业和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一)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据专家们研究结果,课后作业对高中学生学习影响的效应值为0.64,百分点得分达24(百分点得分是指成绩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
(二)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更加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练习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熟练程度,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切实保证课后作业的质量。教师布置的作业题,首先要体现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也要体现层次性,照顾学情,不同班级之间和班内优差生之间应有一定的层次差异,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题由各任课教师选编。目前可利用的选编资源至少有各科教材、《教师用书》、《导航》、省编《导学案》等。要拓宽选编资源,也鼓励教师们自编。
(四)每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是上午的自习课(11:40-12:20)、下午的自习课(5:00-5:40)、晚间的第一节自习课(7:00-7:50),共130分钟,其中数学为30分钟,其余各科均为20分钟。每科教师应该把握好作业的量,不要超量,特别要注意质量,注意针对性、层次性,充分体现有效性。学生每天课后的作业量也是专家们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从目前国际的研究结果来看,高中学生每天的课后作业时间应在90-180分钟之间。我们是140分钟,应该说是比较适宜的,是比较合理的。
(五)要高度重视作业的批改与评价。课后作业必须及时批改或作出评价。心理学家们对“作业批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批改给分与作评语)直接影响课后作业的效果。“批改给分”的平均效应值能达到0.78,百分点得分达28;“给分+评语”的平均效应值能达到0.83,百分点得分达30;“既无批改亦无评语”,则平均效应值为0.28,百分点得分为11。由此可见,教师认真批改与评价学生的作业,能有效发挥作业的效应,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目前我校教师的工作量比较重,班容量又比较大,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难以做到全批全改,因此,可以考虑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每次给每个小组批改2本(组内学生逐次轮流),然后由学习小组长组织,以批改本为标准,小组集体批改,集体讨论,完成全组作业本的批改任务。这种方式,肯定是一种有效方式,既完成了批改任务,又给学生创设了一次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学生集体批改后,教师应及时了解情况,作出评价,给予指导。
五、测──达标测评
(一)达标测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与有效方式,其结果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然于胸,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予以补救,及时调整教学、改进教学。
(二)课堂练习是一种即时的达标测评,课后作业是一种及时的达标测评。
(三)在一单元或一章的教学完成后,还必须进行达标测评(原则上一个月一次,相当于月考)。这种测评也属于及时的,且是必要的。测评的时间由学校和年级组统一安排,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四)这种目标检测的试题,应该由备课组集体研究选编,依不同类型的班级分类,统一编制。
(五)测评试卷应全批全改并及时讲评,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讲评时间应占课堂教学时间。
几点说明
一、“学、问、探、练、测”五字教学法,首先强调了学生自主预习与发现问题、积累问题,向教师反馈问题,并待在课堂探究中继续发问,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又遵循了“先学后教”与“以学定教”的教学规律。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是高中生。高中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完全具备了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相信他们能够完成“学”与“问”的任务,充分相信学生自主预习不会无效,相反,预习一定有效。
二、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理念与方法的载体。“学、问、探、练、测”五字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分4步:课堂导入、课堂探究、课堂作业、课堂小结。综合4步的内容和要求,这一模式既体现了新课改的标志──突出了三维目标的呈现(展示)及其导引作用,强调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遵循了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重视教师的讲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课堂作业的要求,作为课堂的延伸,又保留了课外作业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可以说,“四步模式”是科学的。同时,“四步模式”的思路是清晰的、简约的,而不是模糊的、繁杂的,因此是完全可以操作的。
三、要调整目前的作息时间表(详见调整后的作息时间表),增加学生自习的时间,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四、要根据改革的要求,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五、要认真组建学生学习小组,选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以4人(或6人)一组为宜,便于组员之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学习小组之间的学情要均衡,小组内优、中、差生要搭配好,组长应由学习认真、工作负责、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六、各科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凡是上课,不论何种课型,都必须有教案。教案的内容必须符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符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要求。
七、要重视各年级各科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备课组长要对本组内教师的备课情况、教案质量、上课情况,对本学科的作业质量、试卷质量负责。
八、新课改是国家行为,任何学校、任何个人无权拒绝改革。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志,特别是每一位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做改革的促进派。改革的任务又是艰巨的――首先要求我们更新理念,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又要求我们变革长期惯用的一些落后的、有悖于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是需要勇气的,甚至可能是痛苦的。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鼓起勇气,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式,做改革的积极践行者。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不断提高从业的境界,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改革成功。
第二篇:“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第三篇:《说明与检测2018思品(上册)》速查提纲
《说明与检测*2018*思品*(上册)》
速查提纲
第一板块 成长中的我(P4-13)
一、认识自我(P4-6)
1、生理(P4-4):身体变化(3)→正常、悦纳。调控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身心协调(意义:生理心理协调)。
2、心理(P4-4):体会美好,珍惜青春。过渡与矛盾→克服烦恼,调控冲动(做法)。
3、学习(P4-5):压力(适压、过压、原因)。调控(方法)。正确观念。
4、情绪(P5-5):分类(4+多)。特征(复杂性、多样性)。双刃剑(利、弊)。调控(方法)。
5、挫折(P5-5):产生。影响。应对(战胜自己→原理)。
6、意志(P5-5):分类(优劣、强弱)。作用。磨砺。
情操(P5-6):培养高雅生活情趣→→①生活态度:重要条件,作用。②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重要途径,意义作用。
7、认识自己(P6-6):作用。方法(2)。
二、自尊自强(P6-9)
1、生命多样(P6-7):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2、生命独特(P7-7):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自护自救(意外伤害(2))。
3、自尊(P7-7):意义。做法(自爱√,虚荣☓,自傲☓,尊重他人)。
4、责任(P7-7):行为→后果➩负责(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
5、是非善恶(P7-8):多元价值。做法。
6、生命价值:是什么? 人生意义:怎么做?
7、自信(P8-8):意义。误区(自负,自卑)。增强。
自立(P8-8):意义。培养。自强(P8-8):表现。意义。锻炼。
三、心中有法(P9-13)
1、法律(P9-9):规则。特征。道德与法律(区别与联系)。德治与法治(区别与联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含意)。
2、违法行为(P9-9):法律的功能(2)。分类➩(4类)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法律制裁)(P9-10):分类➩(4类)违宪制裁(措施,机关),刑事制裁(主刑,附加刑),民事制裁(方式),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
政处罚)。
3、四大保护(P10-11):《未法》。家庭保护(内容)。学校保护(内容)。社会保护(内容)。司法保护(内容)。
法助维权(P11-11):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非诉讼(投诉,调解,仲裁,复议,申诉)。法律服务(机构)。法律帮援助。
4、违法与犯罪(P11-12):区别。联系(无鸿沟)。《预法》。不良行为(内容)。严重不良行为(内容)。黄(危害)。赌(危害)。毒(危害)。邪教(危害)。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家庭,学校,社会,自身)。未成年人自我防范意识(2)。
第二板块 我与他人和集体(P13-21)
一、交往与沟通(P13-15)
1、文明交往(P13-13):讲文明,有礼貌(意义,做法)。
2、闭锁心理(P13-13):危害。消除(3)。
3、亲子交往(P13-14):养育之恩,孝敬父母(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亲子矛盾(原因,化解)。逆反心理。积极沟通(方法)。家庭及家德。
4、师生交往(P14-15):教师作用。师生隔阂。沟通。
5、同龄交往(P15-15):①同性交往→→原则。②异性交往→→影响(利、弊)。原则。
二、在集体中成长(P15-18)
1、个人与集体:关系。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做法)。团队意识。
2、理解与宽容:换位思考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的前提(尊重)。原则(和而不同)。与人为善的表现(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助人为乐),要求(3)。
3、诚实与守信/谎言/信任:诚实的要求。诚实与守信。诚实与谎言。诚实与信任。
4、竞争与合作:竞争的作用。合作的作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5、平等与正义:人民(含义→人格平等)。公民(含义→法位平等)。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三、权利和义务(P18-21)
1、权利与义务(P18-18):权利→基本权利(内容)。义务→基本义务(内容)。一致。增强权利观念(A依法享有,B*依法行使,C尊重他权)。*自觉履行义务。
2、人身权利(P18-19):①生命健康权(意义,内容,保护,未人特保,做法);②人身自由权(意义,内容);③人格尊严权(内容→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保护)。
3、受教育(P19-20):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理解原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特征(3)。珍惜学习机会,履行受教义务。
4、财产权利(P20-21):①财产所有权:内容(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意义。保护。②财产继承权:遗产条件(3)。继承方式(2→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未人特保。保护。③智力成果权:内容(3→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意义。未人保护。
5、消费权益(P21-2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权利(多项)。消费知识。维权途径(5→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
第三板块 我与国家与社会(P21-51)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P21-28)
1、关心社会,亲社会,好奇心和从众,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P21-22):
(1)社会变化(表现,原因及意义)。(2)付出与回报,亲社会行为。(3)从众,好奇心→→避免。(4)独立思考能力(要求),自我控制能力(表现)。
2、互联网(P22-23):(1)是什么?(2)双刃剑→态度,网络交往(特点),网络规范(做法)。(3)媒介批评能力(网络防范能力),理性利用现代媒介(表现)。
3、劳动和职业,升学和职业选择,(P23-23):(1)劳动,职业。(2)升学和职业选择。
4、责任(P23-24):(1)责任,负责。(2)责任回报。(3)责任代价,不负责任不利影响。(4)负责任(对象),承担责任(要求),身份与责任→责任冲突与责任选择。
5、社会(P24-25):(1)公正→→公平,正义。社会稳定离不开公平。社会发展离不开公平。公平与正义制度。社会公正(意义)。(2)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习新思想,总要求,工作重点。(3)发展与稳定→→关系(依存促进,基础和关键,前提与和基础)。
6、公共生活,公益活动,公共设施,公共秩序,(P25-26):(1)公共生活(特征),公益活动(内容)→→意义。(2)公共设施,公共秩序→→意义。(3)回报国家,回报他人和社会。
7、民族文化,国家命运,(P26-28):(1)民族文化(例如),国家命运。祖国命运是情之所系,民族文化是精神血脉。(2)民族文化认同感(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容)→→①②③④⑤。(3)民族自豪感。
(4)社会和谐(属性,保证)。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P29-47)
1、人口、资源、环境,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理用资源,可持续发展,(P29-31):(1)人口国情(内容),人口变化(表现),计划生育,生育政策(两孩,非晚)。(2)资源国情(内容),环境国情(内容),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机联系、相互制约)。
(3)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基本国策)。(4)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新型自然观(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①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③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④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⑤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⑥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几种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基和发展之基。“绿色化”理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5)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民族(P31-31):民族关系(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内容)。
3、科技,教育,科教兴国斩落,科技创新,(P31-32):(1)科技与文明。(2)科技国情(内容)。(3)教育国情(内容)。(4)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成年人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法)。
4、小康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P32-35):(1)“三步走”战略。(2)总体小康(特点)。总体国情(特点)。(3)全面小康决胜期:五大建设(内容),七大战略(内容)。(4)“两个百年”目标战略安排(内容)。
(5)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①共同富裕(中特根本原则)。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③乡村振兴战略......④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共同理想,(P35-44):
(1)社会主义道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3),是什么(5),主要矛盾,必须认识到(2),意义。②党的基本路线→→内容,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及地位作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地位作用,“改革开放”的地位作用。(2)改革开放成就的根本原因: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鉴定四个自信,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内容),意义,“十四条坚持”(内容)。
(4)基本经济制度。①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国情决定)。②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含义,作用),集体经济(含义,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作用)③分配制度(内容)。(5)政治制度。①②③④
(6)理想。个人理想,国家民族理想,马克思主义理想。
(7)艰苦奋斗精神。是…传统美德,是…重要内容。实现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实现个人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8)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青年与国家。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不是对立的。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6、中华文化(P44-45):(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反映...,...影响...贡献。精华内容及作用),中华文化(特点)。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运与国运,文脉与国脉。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核心—改革创新)。(2)文明交流(事例),文明互鉴(态度及做法)。
7、文化(P45-46):(1)世界文明宝库。(2)思想文化(灵魂,态度),文化习俗(态度)。
8、世界与中国(P46-47):
(1)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关系。
(2)世界上的中国:建设成就(表现,地位,作用)。中国的外交基调(高举旗帜,外交政策宗旨,五项原则,新型国际关系)→→A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具体做法),B人类命运共同体(“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具体做法),C全球治理观,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面临的机遇(表现)与挑战
(两个清醒)。
9、全球观念(P47-47):(1)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表现)。(2)中国与世界(互离不开,青年)
三、心中有法(P47-51)
1、宪法(P47-48):
(1)根本法,首要地位。第一,规定内容,第二,法律效力,第三,制定和修改程序。
(2)最高行为准则。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
(3)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4)职责(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做法。
2、依法治国(P48-49):(1)涵义,意义,总目标(内容及详细阐述)→原则。(2)原理,*要求。
3、环保法律(P49-49):(1)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基本内容)。(2)环境恶化(多面原因,根本原因)。环保义务→青少年具体做法?
4、监督和制约(P49-50):(1)依法治国→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原因)。立法、执法和司法监督的广泛多渠道......制约(监督制约,制度制约,程序制约)。(2)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意义作用)。*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公民行使四权(知参表监)的途径?
5、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P50-51):
(1)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侵犯领土都是侵犯主权)。国家统一义务(原因)。台湾问题:是...共同愿望,是...根本利益。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九二共识”。两岸同胞...骨肉兄弟一家人,理念(两岸一家亲),对台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态度。
(2)民族团结。意义,义务,青少年。
(3)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义务职责,爱国表现)。A国家安全:内容,意义。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三股势力暴恐邪教→既非民族问题又非宗教问题,政策(严打高压)。B国家荣誉。内容,意义。C国家利益。内容,高于一切。青少年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