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
第一节:教学方法
一、概念: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 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讲授法:(1)讲述、讲解和讲演。讲述,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的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对概念、园里、规律、公式进行解释和论证的过程;讲演,系统而全面的描述事实,归纳、概括。(2)要求: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问答法,(1)分类: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总结性谈话。(2)要求: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善于提问;善于启发诱导;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1)类型:整节的课堂讨论、几分钟的讨论;全班性的讨论、小组讨论。(2)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
4、读书指导法:(1)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2)要求: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朗读、默读、浏览、通读和精读,利用目录、序言、注释和工具书,学会做记号、提问题、做批眉摘掉、读书心得);加强辅导;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讨论、笔谈、学习园地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特点:形象性、直观性和真实性。分类:演示法、参观法。
1、演示法: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
2、参观法: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要求:事先做好参观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参观;做好参观总结工作。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1.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
(1)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照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按照练习的内容: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文明行为习惯练习。(2)要求: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
2、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一起设备进行独立作业。
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课时计划、实验用品、分组、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做法,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自觉性;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验小结
3、实习作业法:根据大纲要求,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要求: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
(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发现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
(1)优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缺点:话费时间较多,不经济,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要有逻辑较为严密的教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
(2)基本步骤和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想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学生理由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展开争辩;对结论补充、修改和总结。
(3)要求:正确选择探究课题;创设进行探究的良好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系统的观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教学原则;本门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教师本身的素养,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和物质设备等;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等。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设计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受到制约条件和因素:
1、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2、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课程的机构及其复杂程度
4、随着科学技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提供的可能性。
(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授形式:(速度慢、效率低下)一个教师对
一、两个或者几个学生进行教学,不定修业年限和教学时间,部分年纪、学科、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1、商、周至隋唐时期的官学和私学;
2、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各类学校;
3、西欧中世纪的教诲学校和宫廷学校。
(二)、近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1)发展历程:16世纪欧洲学校;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首先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德国、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定型;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班级授课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清代同治元年1862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改革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类型:①坚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新的组织形式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实现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②主张彻底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寻求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③探索一种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贝尔----兰卡斯特制:“导师制”。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场手工业想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期。(转授式)
(1)具体做法:教师以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2)仍然以班级为基础,教师不直接面向全班学生,只面向一部分“导生”。与英国、双轨制相适应。
3、道尔顿制:1920、美国H..H柏克赫斯特、道尔顿中学;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
(1)最显著的特点: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一度在美国流行,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2)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脱离教师指导和组织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4、文纳特卡制:美国、华虚朋、1919、芝加哥、文纳特卡中学。
(1)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个别教学进行,后者团体活动进行。
(2)特点: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吗,对每个单元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和小步子的自学教材;应用各种诊断法测验检查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通过自学及诊断测验后,方可学习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因人、因时、因事而进行个别指导。(三)、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分组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以后,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1)类型:内部分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进行分组。
(2)优点: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3)问题:很难科学的鉴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想矛盾;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
2、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20世纪50年代、美国、劳伊德.特朗普创立。(1)大班上课0.4、小班讨论0.2、个人独立研究0.4
3、小队教学:“协同教学“,是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1)特点:采取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形成”互补性‘的结构。
(2)特征:教学组可以分成大足和小组两种,大教学组又5-6名教师组成,小教学组由3名教师组成;小组组长和高级教师主持教学组的工作并负责盛大可,其他教师负责小班或小组教学、讨论和个别指导;在教学组中,教师按课业需要和个人专长伦理进行教学。
(3)优点: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师的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有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
4、合作学习:在班级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合作的、竞争的、不相干的。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
(1)特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学(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加血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基本特征:以“班”为人员单位,按照年龄和只是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以“课时”为单位;以“课”为活动单位,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班级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能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面向全班同学,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时间程序化哦;“课‘有时间限制,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认为的分割;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三)班级教学中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1)根据教学的任务划分: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单一课和综合课。(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划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课的基本结构包括:(1)组织教学,是保证课内师生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目的:使学生对上课做好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2)检查复习,口头的、书面的、实践性的。(3)学习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初步巩固(5)布置课外作业。
(四)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备课 上课 布置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效果测评
1、备课: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2、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
3、布置课外作业
4、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第三节 教学评价
一、概念;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二、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三、基本类型
(一)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而进行的评价 功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功能: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
3、总结性评价: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终结性评价“
功能: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1、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学生之间的差异。甄选性强,适用于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2、决定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不适于甄选人才。
四、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
2、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
3、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1、评价标准全面;
2、把我主次、区分轻重;
3、把分数评价 等级评价 和语言评价结合起来
(四)指导性原则:
1、明确教学评价哦指导思想在于帮助师生改进学习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反馈及时;
3、重视形成性评价,起到及时纠正的作用;
4、分析指导要切合实际、发扬优势,克服不足。
第二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班级授课制
1.概念及其发展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选择题】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年。
A.1856
B.1860
C.1862
D.1866
【选择题】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选择题】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A】。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5.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择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选择题】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与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辨析题】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答案】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立的。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
(五)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选择题】【D】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第三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考点,考查形式比较多样,既有客观题形式,同时也有考查主观题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我国古代和古埃及、古希腊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优点也是比较突出的,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但是,采用个别教学制教授的学生数量是比较有限的,不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个别教学制不同于个别辅导,前者是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后者主要面向特殊学生,如后进生和优秀生。
中公教育
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因此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班”、“课”、“时”。
同时,班级授课制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思想,但是等到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才在他的《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优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之处是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另外,常涉及到的考点有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3.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这两种都属于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他们两者之前存在很大差别。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提出者是克伯屈,他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中公教育
道尔顿制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指的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
4.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练习题】
1.古代社会中采用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设计教学法
1.【答案】A。解析: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此答案选择A。
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中公教育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2.【答案】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因此答案选择D。
3.【简答题】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3.【答案要点】
班级授课制的有点主要表现在:
(1)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表现在:(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第四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当代各国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活动模式。而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及相应的方法改革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3种类型。
第五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界定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即完成待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它涉及叫徐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它取决于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教学原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要综合而具体地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之中。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科学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概要
教学组织形式是社会生产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教育中的反映,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另外还有贝尔-兰喀斯制(导生制)、文纳特卡制、特朗普制、开放课堂等。总的来说,这八种教学组织形式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三类,其中,个别教学、道尔顿制、文纳卡特指、开放课堂基本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一类;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导生制可划归为集体教学一类;特朗普制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教学虽然能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但也只能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班级授课作为集体教学的代表,虽然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必须随时代发展而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是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今后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融合了个别教学及集体教学优点的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元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三、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亦即课堂教学或班级上课制,是指把学生按年龄、知识裁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课程计划所确定的内容和课时,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分科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教师可以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其容量大、传授知识的密度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助于普及教育。
2、课堂教学按专业实行教学分工,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及其各自优势的发挥,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作为一种集体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正是由于课堂教学具有这些优越性,世界各国目前仍把它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广泛使用。课堂教学时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学校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它是学校运转机制的主轴。学校要做到以教学为主,就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健全正常的教学秩序。
班级授课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强调在封闭的课堂上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容易产生理论和时间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强调标准的统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为了克服课堂教学自身的缺陷,充分发挥其优势,世界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之配合,如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封闭式的课堂与开放式课堂相结合,大班教学、小组教学与独立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