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时间:2019-05-12 22:4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第一篇: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数学组 朱加俊

摘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客观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客观存在。“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由于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能力差距比较大。在统一要求、同一教法授课的模式下往往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新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宗旨在于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必须能够树立个性化的思维,顾及所有学生的成长。因而,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成为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环境得到充分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离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2.2 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能、学习动机、学习能动

性及学习方法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全盘考虑、因材施教,才能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取得提高,共同进步。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1)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后辅导时,在教学评估中理应区别对待;

(2)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

(3)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应在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得到升华。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施分层次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保证。协调好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2 教学目标层次化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教师需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比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因材施教。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为原则,以数学“教学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4.3 课前预习层次化

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

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生,或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仿效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受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来解决问题;A层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主动推导定理、公式,先行独立解答例题和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这样,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量力而行。4.4 课堂教学层次化

教师应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应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按层设计,按难度设计,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主攻方向,能够对号入座,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内容的设计都要兼顾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4.4.1 课堂提问层次化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对或错,都要加以鼓励,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此外,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答问题的机会,提高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4.2 课堂练习层次化

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通过课堂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C层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 3

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对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其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A层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其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层次性的合理性设计,是成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性因素。

4.5 课后作业层次化

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作业量要与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习题跨度要稍微大些,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A层学生吃不饱,挫伤积极性。作业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和思考题具有一定灵活性和综合性,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可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交流、探讨较深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分层布置作业可使每位学生在分层次教学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6 单元检测、评价层次化

单元检测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鉴别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参数。因此,在编拟单元检测题时,既要体现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也得顾及每个层次学生实际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比如,可在同一份试卷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附加题面向B及A层次学生;也可将检测题分成A、B、C三套不同的试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每次测验后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均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基础好的学生则不敢有丝毫懈怠,会保持足够的努力,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考查之后,要给学生予适当的评价。分层评价、形式多样。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以激励为主,要多给予表扬评价,肯定其取得的进步,使他们看到提高的希望;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既要指出不足,更要指明努力方向,促使 4

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另外,每学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共同分析原因,帮助其进步。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4.7 课后辅导层次化

课后辅导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受时间、精力以及学生基础层次差异所限,统一标准的辅导往往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前提下,可以尝试实行学生逐级辅导,即B层学生辅导C层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概念,帮助分析课内外作业的错误原因及习题中的疑点;A层辅导B层,着重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好课外作业。A层学生由教师直接辅导,讲解一些综合性题型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向更高的方向迈进。这样既可打牢B、C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A组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又可减轻教师课外辅的负担。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们潜心研究学生发展中的差异问题,采取针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基本教育教学目标方面要尽量缩小学生发展中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与发展优势,因材施教,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与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杨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新课程(教师版), 2010,(3): 106.[2] 刘存泽.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科学教育家,2009,(9): 51-54.[3] 张生寿.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研究, 2010,(5): 50-51.[4] 吴正莲.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要做到“层次分明”.科教导刊, 2009,(30): 73.

第二篇: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 论文大赛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数学组 朱加俊

摘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客观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客观存在。“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由于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能力差距比较大。在统一要求、同一教法授课的模式下往往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新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宗旨在于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必须能够树立个性化的思维,顾及所有学生的成长。因而,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成为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环境得到充分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

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离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2.2 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能、学习动机、学习能动性及学习方法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全盘考虑、因材施教,才能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取得提高,共同进步。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1)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后辅导时,在教学评估中理应区别对待;

(2)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

(3)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应在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得到升华。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施分层次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保证。协调好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2 教学目标层次化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教师需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比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因材施教。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为原则,以数学“教学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

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4.3 课前预习层次化

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生,或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仿效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受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来解决问题;A层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主动推导定理、公式,先行独立解答例题和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这样,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量力而行。4.4 课堂教学层次化

教师应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应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按层设计,按难度设计,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主攻方向,能够对号入座,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内容的设计都要兼顾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4.4.1 课堂提问层次化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对或错,都要

加以鼓励,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此外,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答问题的机会,提高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4.4.2 课堂练习层次化

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通过课堂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C层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对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其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A层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其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层次性的合理性设计,是成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性因素。4.5 课后作业层次化

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作业量要与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习题跨度要稍微大些,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A层学生吃不饱,挫伤积极性。作业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和思考题具有一定灵活性和综合性,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可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交流、探讨较深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分层布置作业可使每位学生在分层次教学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6 单元检测、评价层次化

单元检测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鉴别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参数。因此,在编拟单元检测题时,既要体现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也得顾及每个层次学生实际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比如,可在同一份试卷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附加题面向B及A层次学生;也可将检测题分成A、B、C三套不同的试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每次测验后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均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基础好的学生则不敢有丝毫懈怠,会保持足够的努力,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考查之后,要给学生予适当的评价。分层评价、形式多样。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以激励为主,要多给予表扬评价,肯定其取得的进步,使他们看到提高的希望;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既要指出不足,更要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另外,每学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共同分析原因,帮助其进步。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4.7 课后辅导层次化

课后辅导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受时间、精力以及学生基础层次差异所限,统一标准的辅导往往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前提下,可以尝试实行学生逐级辅导,即B层学生辅导C层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概念,帮助分析课内外作业的错误原因及习题中的疑点;A层辅导B层,着重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好课外作业。A层学生由教师直接辅导,讲解一些综合性题型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向更高的方向迈进。这样既可打牢B、C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A组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又可减轻教师课外辅的负担。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们潜心研究学生发展中的差异问题,采取针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基本教育教学目标方面要尽量缩小学生发展中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与发展优势,因材施教,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与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杨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新课程(教师版), 2010,(3): 106.[2] 刘存泽.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科学教育家,2009,(9): 51-54.[3] 张生寿.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研究, 2010,(5): 50-51.[4] 吴正莲.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要做到“层次分明”.科教导刊, 2009,(30): 73.

第三篇: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定稿)

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香城中学数学组

刘家琼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字】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学生分层 教学分层 考核分层 辅导分层

正文:

一. 分层次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的迅速传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面临极好的机遇。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为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

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和学生学习差异性的矛盾,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即: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使人人都有所收获的原则与出发点,有目的的再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层”,实行差异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从现状看,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产生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但有时,这种差异往往又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于一些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或是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的学习上或是某次考试中,其表现完全可能比好生更为出色。因此,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只是在一些难点问题上,不一定要求其一定要一次性达到教学要求(这也是一种动态的观点);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真正属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即其学习一贯地表现为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或是一贯地表现出存在学习障碍)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高中生常有以下一些学习障碍的表现:

1、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3、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4、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5、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6、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分层不能象在工厂中检验产品质量等级一样,区分出优等品和残次品。在对学生分层的过程中我采取了“隐性分层”的办

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法,学生的分层分组情况由教师把握,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好学生”还是被打入另册,这样可以防止激发学生的敌对情绪,有效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了解学生的基础与现状,是实施分层教学、减轻学生分化的关键,同时应努力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为后进生多创设成功的机遇、多体验成功的快慰。因为成功的学习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证。这种层次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每两个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变动重新划分,该升则升,该降则降,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分层次的做法包括明分、暗分、学生自定层次三种基本类型。可根据最近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合理分层。

2.教学分层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

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函数?映射?

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4.考核分层

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分层次布置的作业,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A层学生吃不饱,挫伤积极性。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如,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并用;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

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

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可同他们探讨较深奥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帮助他们钻"牛角尖"。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

5.辅导分层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分层次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提优辅差促中"工作。即给没有过关的C层学生补课,给A层学生开设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C层学生"吃得了",奋发向上,B层"吃得好",不甘示弱,A层学生"吃得饱",充分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习上,还要注意情感投入,多一份关爱,多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使他们真正感到我"不笨",我"能行"。

三、分层教学的点滴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我进行了阶段性小结或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都表明:(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2)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3)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4)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5)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 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6)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

(7)我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还有待提高,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8)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

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9)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凤飞,《选择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沈西德,“成功体验”与“学习困难生”转化,中国基础教育教研成果集,光明日报出版社。

3、沈西德,文科数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成都市优秀论文集,2004.6。

4、沈西德,数学“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复习法,2000天津教育优秀论文。

第四篇: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宁安市职教中心

刘晶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宁安市职教中心

刘晶

目前,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然而,实际上多数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差异很大,势必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从“教”的方面来看,仍有不少教师仅考虑面向占多数的中等生施教,在教学中采用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一种教法、一种作业、一种评估测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不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知道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低层学生,B组为中层学生,C组为高层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作些探讨。

一、教学目标弹性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的“脊梁”,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课改后的新教材的弹性,体现在对不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习题、复习题A组,是要求全体学生必会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则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准备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又体现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尽可能高的层次要求,变全体统一的教学目标 为保底不封顶的弹性教学目标。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共同目标和分层目标:

共同目标: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和证明。

分层目标:A组——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证明过程;

B组——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证明过程;

C组——能够证明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围绕弹性化的目标因材施教的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先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1、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简易题,先让A、B组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较强、综合程度较高的题则由C组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又能让A、B组选手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C组学生感到有压力,决不敢放松半点,从而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2、编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课堂练习能及时有效的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起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课本中的习题统一要求的多,层次性不明显,所以教师的备课中,要精心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 本要求一致,包括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字迹整洁等,只是习题技巧分层次。教师对A组学生多给予鼓励,多看进步和优点,多耐心辅导,并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多练习、多板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C组学生,由于他们的头脑灵活、悟性高、解题速度快等特点,教师要提高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当点拨,使他们奋发进取、充分发挥,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课堂练习如果说能够起到初步巩固知识的作用,那么课后作业起着进一步巩固知识高知识的作用。因此,课后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使A组的学生“吃不了”,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是采取“同”原则,即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尺度,以课本为统一要求,要全体学生都做。二是“异”,对C组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课后有代表性的,并设计一些综合题、提高题和灵活题,加以变式训练。对于B组学生要求独立完成课后全部习题,对A组学生则要求完成于例题的解答方式和格式基本相似的课本练习题。三是“补”,针对各组连练习的情况,设计一些查缺补漏的训练题,侧重巩固基础。

由于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A组没有强压力,作业基本能完成,抄作业现象明显减少;A组有的学生还尝试着去完成B组习题,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单元测试多能化 测试是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的功能、矫正强化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单元测试题层次性是分层次教学的有力保证。所以,对待单元测试题,根据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水平,可以拟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或是对统一试卷采取“删、补”的办法,即A组学生删去较难题,C组学生补充附加题。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对弹性化教学目标的检测,有利于检测各类学生学习水平。这种分层次命题多能化测度,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考核后,小组人员及时调整,可将A(B)组中达到B(C)组的编入B(C)组,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希望,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松懈。

四、课后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次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发展迅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A层辅导,促差转优。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在辅导中首先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兴趣,其次成立课外补课,采取“起点低,多反复”方法,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促进整体提高。

2、强化B(C)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加强变式题指导;对C层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数学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促优拔尖的作用。

实践证明,实行分层次教学,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 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控制流失,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数学尖子。

实行分层次教学是一项新的尝试,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次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第五篇:关于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于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新要求,主要针对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成效最大的当属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模式和人才选拔方式,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升学压力;而且,对于高中数学的复杂性,不同程度的人对其的感受不同。但高中数学较高的难度指数给大多数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习难题。在这种教学现状下,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及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一、分层次教学法概述

分层次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快慢班教学,它主要是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教学活动。与我国固有的以老师为教学主体的模式不同,分层次教学法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教学,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选择能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恰当的教学目标的制订。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确保能对教学内容有比较扎实的掌握,取得良好的成绩。

素质教育下的分层次教学法与以前的分班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分班教学是将班级分为实验班、强化班和普通班等几个基本等级,再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等级的班级里。这种分班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但其主要的弊端是按照成绩划分班级,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新提出的分层次教学法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它虽然也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教学,但是分层次教学法的划分标准比按照成绩划分等级更为标准、专业。分层次教学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分类,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最后,再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层次教学法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并充分结合了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学任务的规定目标,有利于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有效理论和实践依据

我国的分层次教学法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有益实践。看到弟子对不同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大教育家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这是分层次教学法在我国出现的最早记录。孔子正是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所以孔子的弟子都各有所长。这一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宋代,哲学家朱熹更是将其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并不断对这一理论进行完善和改进。

心理学是每名合格教师的必修课,它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情况下更好地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很有必要的。从心理学方面来看,学生的认知能力总是和其所面临的知识情境有关,面临的知识情境越是和掌握的基础知识接近,则越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相匹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逐步掌握知识。这一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高中数学,特别是人教版的数学教材的整合,每个单元之间都是彼此相连、相互贯通的,上一单元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着下一单元的学习,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三、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的应用实践中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将分层次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中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主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下,克服教师教学难以面对全体学生需求的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根本原则,一切教学资源都要向其倾斜。制订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一定要保证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到不同程度的知识,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提供必需的条件。

2.注重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

经过实践的多次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领域的应用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且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缓慢推进的过程。所以在分层次教学法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整体的推进,还要考虑到各个环节间的接洽、融合,使其协调发展。因为分层次教学法的特殊性,所以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学方法施行过程中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偏差,则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甚至是整体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慎重对待这一问题,以保证能保持有效的教学效果。

3.重视过程发展的重要性原则

分层次教学法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其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分层次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间的差异进行教学,所以它特别注重每个个体的独立性,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分层次教学法实施的对象不同,或是面临的环境不同,教师的组织形式也不一,教学效果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层次教学法实施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性,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也要对实施过程保持高度的警惕,时刻关注各个环节的发展及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法进行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是教师教学方法的一次有益探索,它能有效改进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固有弊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但这一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攻克这个难题,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成功的范例,以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下载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李 春 霞 杨 树 国 (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并且个体差异很大,这......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薛锐 许丽萍 摘 要: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当前被很多高校采用。从大学物理开展分层次教......

    高中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最终5篇)

    又快到年底啦,小伙伴们的工作总结写了没?别挠头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时光荏苒,转眼一学......

    高中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5篇

    高中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4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

    分层次教学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

    如何分层次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方案 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

    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论依据分层教......

    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转载) 默认分类 2010-09-18 22:25:54 阅读2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牟平一中 为更好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