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段自主识字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段自主识字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朱坝小学 二年级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非常高兴代表课题组作“小学低年级段自主识字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我的报告分以下五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还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比较难掌握。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又处于观察的敏感期。只有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觉主动的识字意识和愿望,才能使识字教学切实有效地达到目的。如果刚入学就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在识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优化甚至创新,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应该是走出困境的一个好办法。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低年级段自主识字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自主识字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一,本课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多地从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学生识字的形式,开展生活化识字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识字,在识字中更好地生活。
其二,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水平低劣的局面,新课程推出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也缘于此。
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完善学生学习的个性心理,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习惯。有鉴于此,本课题想着重通过“优化识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探讨一些小学生识字的行为及其策略,以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符合小学生识字的规律。
(三)课题的界定
“低年级段”:是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自主识字”:它表现在: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识”;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识”;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识”;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识”。
“自主识字能力”: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检查和自我补救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识字目标。包括独立的拼读能力、识记能力、书写能力、运用能力和拓展识字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生到二年级结束时具备相当水平的自主识字能力,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查字典或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及构字规律独立识字,实现独立、基本无障碍阅读,书写工整,力求美观。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探索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相关策略。
3、通过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自主识字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生活场景为辅助途径,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识字研究的主要内容。
1、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差异情况,找出原因。
2、寻求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行动研究法,探索提高学生有效识字的教学策略。
4、在大量的实践中,摸索出自主识字的教学模式,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措施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2、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
3、拓展识字的途径和环境
(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3)在学校环境中识字。
4、以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为手段,巩固识字效果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和整个班级水平的观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案与措施,以便增强操作性。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4.3——2014.5)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课题组成员进行责任分工,搜集关于指导学生自主识字的资料,了解已有相关成果的进展情况。
(3)开展调查研究,弄清低年级学生原有认知、家庭基本状况,以及能力发展概况;对照指导自学的预设目标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即阶段研究目标和内容)。
(4)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并交流心得。
2、实施阶段(2014.6——2014.10)
(1)点上实验:根据课文特点、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建立识字档案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
(2)根据实验和调查,撰写相关的课题论文。(3)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工作。(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3、总结阶段(2014.11——2014.12)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反思得失,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
(2)结题汇报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此研究:
1、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2、学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因此,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3、将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主动的学。
在课堂教学中,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然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好主意一起分享,人人争做“小老师”。
4、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识字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如举行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识字展示等活动,不但学生喜欢,更能以此推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5、将识字生活化。
建立识字档案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二种识字环境:(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与家长达成共识,请家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厂牌名,还有路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教学骨干,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课改意识、教学科研能力都比较强,大都有曾参与省、市级课题实践研究的经历。本课题还邀请校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国平老师当顾问,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必要指导,研究队伍的综合实力较强,有能力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在研究过程中,对教师的培训、实验资料、书籍资源等的购置等都需一定的实验经费。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相当支持,会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以解决研究的后顾之忧,确保研究的正常运作。
以上是我代表课题组作的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审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
【摘要】:在义务教育新教材普及的现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量和知识难度越来越大。教师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把识字的教学任务完成实属不易,况且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出现了重难点难以把握,对识字教学的讲解无法突破的现象。本文就以当前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说起,分析其中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现状 问题 对策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的文学史、文化史和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华民族知识文化传承的根基。长久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它的重要性,殊不知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受到识字量的潜在影响,而教师却看不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一味的责怪学生没有用心学习。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识字量的多寡与师生合作的积极程度、教师选择的教法、学生学习的状态有很大关系。下面我就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解决的对策做一定的分析。
一、对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都存在着“轻”、“重”失衡的现象,导致了学生不良习惯(乱写乱画、错字连篇、笔画混乱等)的形成。因此,分析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对找到问题和提出对策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一)注重说而忽视写
经常见到一些老师把阅读教学看得比较重要,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识字指导。课程中安排的识字教学也被老师们变成了一堂堂默读课、习作课,根本不安排学生进行写字的训练。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又太注重对字体的结构、音节、笔画笔顺等的指导。有时候教师对三四个字的讲解经常要用去十多分钟,一篇课文上的生字教学教师居然占用了三四十分钟,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训练的时间大大减少,有时学生动笔的机会全都被教师占用,练习时间不够,目标无法达成。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学生应用语言能力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识字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虽然在探究式的讨论交流中生动活泼的完成,而学生缺少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对生字词的掌握也只停留在形象化认识过程,没有转为技能。
(二)注重量而忽视质
在识字作业的布置上,有很多教师总认为量越多越能锻炼学生,殊不知他们却忽视了对学生写字质量和写字习惯的培养。有部分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一个汉字或词语写两三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第一行的时候字体比较规整,越往后的就出现了随手乱写、乱画,潦草、不规范等问题在本子上随处可见。虽然是这样,老师们还是习惯了乐此不疲的追求多写多练,以量的多占据着识字教学。
(三)注重对而忽视好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学生写字的正确,并不注重写字好与不好。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不规范、乱涂乱画等的字,教师以默许的态度全盘肯定,100分、优的评价跃然纸上。如“舟”字中间的两点,有的学生习惯性的把两点用一竖代替,类似于“十”;对结构的把握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如:把“森”字写成了上小下大,形似蚊子蹲在树尖上的情状。像类似这些写字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味的不去指正,不做相应的修改,时间长了,学生肯定会形成写字不规范、潦草、乱涂乱画等难以纠正的不良习惯。
二、对影响识字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分析
识字课堂教学效率长久以来都难以得到提高,追根溯源除教育方法的原因之外,还在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约束,而且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实践中对其要求做了片面性的理解,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认知规律。所以,往往出现“教者愁学者困”的局面。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虽然新课改以深入课堂教学多年,但传统教育体制下形成的思想仍然束缚着新教学理念的实践,导致识字教学难以走出低效率的困境。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识字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教学的程序上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部分。
如“先学习拼音再学习识字”、“四会”等,以这样的要求来进行识字,实则是为学生的识字制造了一个个误区,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困难,既耗费了精力又使得识字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方式首先影响最大的还是教师,使教师形成了固化的教学习惯,很难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其次是学生,新教材的编写、识字顺序、教师的固化思想等都导致了学生无法走出传统教育的框框套套,对其识字效率的提高形成了阻碍。
虽然如此,但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们还是得努力摆脱这种思想带来的束缚,争取应用现代新思想、新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改变识字教学的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学得轻松。
(二)对新课改的片面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教育中的施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有的教师在实际应用它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片面性,既忽视了“轻”、“重”的关系,又忽视了教学目标的方向。
首先,强调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对知识的学习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完全割裂了知识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的作用。创新能力的获得是以知识的储备为基础的,要获得某种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知识与之对应,要获得某种知识也应当有相应的能力与之对应,可见二者不是毫不相干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大肆宣传如何去创新,可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长此以往,不要说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怕连阅读能力的提高都变成了天方夜谭。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可落到实处的是散漫的教学场景,毫无意义的探究过程。一般情况下,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生词,即使为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考虑,也应该是在教师提醒的过程中加以培养。而事实是有的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修”,从而使得课堂乱得一塌糊涂,试问这是一堂合理的教学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事实是导致了课堂的散漫,对学生也是不负责的,主体意识的培养流于形式。
同样,在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方法培养的时候也只是形式性的东西为主。如安排学生学习“休”字,教师居然滑稽的让学生站到大树下去体会所谓轻松的感觉,一堂课折腾下来就学习了一个生字,还美其名曰“探究式学习”。可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老师们的思想中牢固的树立起来,取而代之的是流于形式的体验。
再次,就陶冶学生情感方面来说,新教学理念强调了教学中要力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事实是布置给学生大量的写作和文章的阅读,忽视了对生字、词语的积累。小学生情感的形成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养成的,而是要通过对知识的长期积累才能逐步丰富起来。但有的教师把知识的积累抛之脑后。如对“鸟”字的学习,在教师没有做指导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自由拼读、书写。其实正确的学习应该是用形象的字体演变过程告诉学生“鸟”字的由来和字形,从而在习字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得情感受到激发。
(三)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要做到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不切实际的跨越式教学往往是失败的。一堂课中为了解决一个大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大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小问题的解决,然后逐步对大问题慢慢逼近,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但教师通常都忽视了这种潜在的关系,把对大小问题的联系孤立开,导致学生对大问题很难去独立解决,从而阻碍了学生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激情。
有的教师不去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而设置问题。如教师在上复习课时,遵照以往的教法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演了一遍,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认知不能得到升华。其实,如果把原来的知识重新进行设计和组织,通过演化和转变的方式提出新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使他们投入更大的意志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如学习“夕阳”这个词语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带着学生读了两遍,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书写,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其实教师应该抓住时机让学生用彩笔进行简单绘画,以此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想象力。
三、提高识字教学课堂效率对策研究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有一定规律的,教师应该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灵活、生动、形象地教学方式来成为教学主旋律,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时,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教师还应该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课堂上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了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首先就得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的限制,凸显课堂中的灵活性。
比如教师在上“青”字的时候,告诉学生青是大自然美丽的颜色,所以我们有很多用青组合成的字。如水干净就是“清”、眼睛明亮就是“睛”、不争不吵就是“静”等等,既形象生动又能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可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过于死板,而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此外,把识字教学引入生活之中也有积极作用。如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生字、词;利用游戏的方式积累生字;利用路牌、车牌、广告牌、图片等学习生字词;应用多媒体技术把静态的字词转化成动态的形象,激起学生兴趣;还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相互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知识的精神。
此外在教师主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也可以参考使用,但要注意,探究性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不可或缺。
(二)注重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于“先易后难、先直观后逻辑、兴趣主导一切”。低年级学生都比较热衷于解决容易的问题,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也不能一味的迁就,更不能难易不分胡乱的布置作业。如在新课程教材中,“体”字在前边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多次,而在后边课文的生字表中才被列为生字。如果教师没有去把握生字分布的特点,就可能在前边的课文中已经要求学生进行识记,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接受的难度。对知识的学习要讲有序性,循序渐进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直观性到逻辑性转变的时期,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增设一些生动直观的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识字。如教学“灭”字时,教师做了个小实验,在一个小盒子里放了一筒点燃的蜡烛(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片盖上,火慢慢的熄灭了,最后教师做了讲解:“火”上盖一样东西熄了,也就是“灭”。教师还相应的讲解了关于灭火方面的常识。这样做,学生听得投入,对“灭”字的由来和字形结构都能很好的把握。教学“日”字时,多一笔变成“目”,“日”和月组合成“明”,理解为明亮。可见,尊重学生直观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识字方法引导
方法应用得当对识字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教育是教师在黑板上苦口婆心的传授,只注重强加式的教学,学生听得模糊记得辛苦。新课标中要求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就应该在识字教学中讲求一定的识字方法。以此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间接的培养学生掌握这种识字的方法。
比如,学习“眺”字时,教师引导学生调出以往学习过的生字“跳、挑、逃、桃”等让学生做细致分析——“跳”是要用脚的,所以是“足”旁;“逃”偏旁是“走之儿”,所以与脚的走动有关;“桃”与树木有关,所以是“木”旁;“挑”是“提手旁”,故与手的行为有关。以此类推,“眺”是眼目旁,所以与眼睛看事物有关。又如,学习“森”字,一棵树为“木”,树稍微多点为“林”,很多的树就成“森”了。这样步步引导识字的方法,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容易,就能很快的提高识字效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对策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也只是作了初步探究,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总结丰富,落实到教学中,真正服务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焦海荣: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2年第1期
[2]、李泽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程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孟庆琳: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第三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汊小:刘本秀
小学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识字教学相当重要,如果进行的好对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语文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反正会给学生带来一些障碍。下面就笔者近年来教学所得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实际的效果越好。因为多种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二、运用游戏,帮助复现。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教师都提倡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不但要让孩子学会这么多生字,而且要让他们学得快乐,这就迫使教师想出用游戏的方式,让这些汉字不断地出现,而且让学生感到枯燥。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识字的游戏。如:“生字复现的猜字游戏”,把第一课时学的生字,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猜出这个字,并认读两次,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这个字,而且知道了如何做字谜;“送字宝宝回家”:先在黑板上贴带有拼音的漂亮小房子,然后把定有生字的各种小动物发到学生手里,比比谁能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家;有的游戏常玩常新,如摘果子游戏,摘到鲜美可口的果子后读一读,再用它找找朋友,不仅巩固了新字,还复习了旧知。不同的游戏,作用也各不相同。如:为了区分一些形近字:观----现,牛----午,爱---暖,到----倒,房----屋,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读出的字相应地举起左手或右手,这样不仅识记了生字,还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氛围中做做运动,放松一下心情,学得快乐。游戏符合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记。
三、制作识字的卡片。
在我们的印象中,小学时的学习总是由老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然后对音,形、义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抄写三次或五次。这样的教学在80年代也许还行,放到现在就行不通了,因为需要识记的字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因此必须要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于是,在生字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生字卡识字的方法。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认字,读字,再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制作卡片,内容包括在卡片正面写拼音,相对应的汉字,背面写三个词语,再用其中一个词语写句子,最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种既动脑又动手的识字方法代替了枯燥的抄写,而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做学习的主人,通过他们的眼看,耳听,口念,脑想,手写,增强了对生字的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会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备,教室里有了电脑、电视、投影仪,在家庭中,利用电脑、复读机进行识字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已成为现实。
“小霸王”学习机和电脑对小学生识字所起的作用较大,这是因为:(1)直到巩固字音和字形的作用。小学生使用学习机或电脑打字时一般都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且是全拼,这种打字必须依赖于对字音的准确记忆。当拼音输入后,对话框里会出现一连串读音相同与相近的字,学生必须要认真的辨别字的形体,才能找到所在输入的字。这样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和巩固生字,提高了认字和用字的能力。(2)积累字词。电脑的字库很大,随意输入一个拼音,就会相应在出现一系列字,为学生探究性识字和随意性识字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快乐地玩电脑中掌握了更多的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一理念给低年级识字教学注入了清风活水,使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结 论
通过以上的识字教学多样性,不仅培养学生自动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法,做法或想法和别人不同,但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坚定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样,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这么多不同精彩的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发展的主体。同时,通过识字教学的多种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实现了识字教学的情趣化,使识字教学成了一杯加糖的咖啡,使识字教学驶上了“一条高速公路。”
第四篇:《低年级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赵建群、王丽春将故事教学运用于语文语法教学,强调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学习者在自然的故事情景中接触、理解、归纳和运用有意义的语言(语法)规则,从而习得语法结构和功能。毛秀波、张伟、麦丽哈巴、李碧等将研究的视角投入故事教学与语文听力、会话、阅读及综合能力提高的相关性研究上,开辟培养语文读、说、听、写能力的新途径。他们研究的研究忽视学生的个体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差异对故事教学的影响。通过对我校一、二年级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对语文真正感兴趣的同学不多,很多都是在老师督促下机械地学习,不少学生感觉没有成就感,从而厌倦语文学习。
意义: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阶段,故事的形象性,情节性,趣味性等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了无比宽广的想象空间,同时,故事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生动的,丰富的积累语言经验的宝库。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关于运用故事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为我们在实践中运用故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2.新课程关于语言目标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新标准》在语言技能二级目标描述到听,能听懂配图小故事。说,能根据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这为我们对课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3.新课程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新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从教材分析,现状调查,教案研究,课堂教学,评教议学,测评,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1.分析低年级教材(新标准语文1-4册)的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要点;
2.故事教学应用于整堂课的贯穿,创设尽可能的正式环境,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整体性。3 测评的研究。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际上从听说读写玩演方面进行评价。采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语文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题的界定:
(1)关键词之一:“小学低年级”。小学低年级指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
(2)关键词之二:“语文故事教学”。在具体的语言教与学中,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以故事为载体,通过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表现手法夸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将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故事的形式,教
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的发展。
五、研究思路方法
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及具体任务是: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理论学习,调查我校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文状况(发调查表,写好调查报告),了解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拟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7月
(1)研究低年级新标准语文的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要点。
(2)根据教学进度,选定教学内容进行备课,设计课例,进行研究课,课后进行评议,初步摸索出低年级故事教学。
(3)制订出《检测问卷调查表》,选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测评,比较学生能力发展情况,收集整理研究材料,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3.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形成课题报告,进行成果展示。(2)申报课题结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问卷、访问等方式了解到教师在教与学生学存在的问题。
2.观察、实验法:
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创设条件,设置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以主动引起或改变某些客观对象,从而分析研究,主动揭示其因果关系。3.行动研究法:
运用具体的思路方法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研究。
4.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与习惯,便于针对性研究。
七、预期成果 : 1.《低年级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交流,能描述图画。
3.课题的测评以全班测试和个别抽查的相结合,以表演、比赛或谈论某一话题、图画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实验总结、论文、课堂教学、教案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现场活动等形式展现课题成果。
5.教师分析处理教材能力增强,教学水平提高。
第五篇:小学生识字教学研究_开题报告
《小学生识字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指导,在教导学生识字时就更加要求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字。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2500个汉字,光是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各年级的识字数量和要求,其中一、二年级要求会认的常用汉字就有1600—1800个,会写的也有800—1000个。可见,识字教学的任务不仅重,而且难度很大,而其中所具有的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可是,如果老师把教生字当作是一种“任务”来对待,只让学生一味地去死记硬背,不仅是增加了学生了学习负担,更加重要的是可能会扼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这样对于中高年级的阅读和写作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如果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现在语文老师面前一个严峻的考题,也是这次我提出此课题的目的所在。
2、研究现状
语言文字源远流长,文字的一步步演变承载着中国多少的历史,更加凝聚了多少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所以,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正是因为语言文字意义的重大,所以识字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外占有着不可捍动的地位。因此,我们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对识字产生深厚的兴趣,有主动地探究识字方法的意愿,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可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用有效的方法去识记生字成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很多的老师使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使得识字的方法一时间百花齐放,如“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法”,“随文识字法”,“散识字法”等。这些方法无不努力地散发着自身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理论依据: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知识的第一步。”新课程标准中又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喜欢识字。特别在低年级段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
2、现实意义: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对汉字的喜欢,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长期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识字量大,内容也很枯燥,加之学生自身的识字量少,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所以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也很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等等这些问题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一直为此在努力探索着。
三、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措施
(一)、研究对象:二年级全体学生,平均年龄8岁。
(二)、具体研究工作事项:
1、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多样化识字教学,构建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模式,使之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从探索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3、通过长期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严格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并且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期盼能够在最终让探索卓有成效。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文献法:从各种各类相关的资料名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内容和识字教学改革具体实验,从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2、问卷调查法: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来目前学生所掌握的识字的方法和孩子们识字的基础以级现在有的能力,找到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3、对比研究实践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总结,逐步达到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目的,为自己的资料整理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4、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收集和总结同类型研究课题中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前人的识字方法,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并且及时小结。
四、课堂研究的阶段
1、第一阶段(2014年9月)申报立项阶段
(1)、提出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深入论证,针对小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课题。
(2)、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
2、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6年8月)具体研究实施阶段
(1)、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识字活动进行识字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认识的汉字自编或改编一系列低年级学生爱读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制作简单的动画帮助学生识字;(2)、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
3、第三阶段(2016年9月9)结题鉴定阶段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2、在校内的相关展示示范课
3、教师和学生的成果展示(以学生的识字作品为主)
4、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本班的学生提高识字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