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经典诵读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的报告
儿童经典诵读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的报告
武夷山市吴屯中小课题组梁庆兴
【摘 要】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
经典诵读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每天只需5至1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唐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而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多,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家长重视程度的影响,80%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家里的课外书屈指可数。课标要求如同天文数字,实现起来真的是难上加难。
当前,许多孩子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有自我保护性的扯谎行为,缺失诚信。我们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聚沙成塔的过程,同时,学校也深知:语文学习要日积月累、厚积才能薄发。分析现状之后,学校确定以“精典诵读”为突破口。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搭建展示平台,开展活动,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在诵读实践中,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高尚其志,心地善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诵读精典的看法以及学生诵读精典后效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的表现。
3.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诵读精典养成教育,摸索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4.研究对象:吴屯中小全体学生。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诵读精典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把诵读精典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诵读精典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式。3.示范性原则
在诵读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教师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对精典的诵读和良好的品行程度影响着儿童个体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六、实施的过程:
(一)、诵读内容:必学内容为《唐诗300首》、《弟子规》、《三字经》等。选学内容为《论语》、《朱子家训》《诗经》《大学》》、《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二)、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利用每周早晨课前时间,采用广播范读、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在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节课由教师示范讲解。
3、每天放学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三)、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遵循以下原则: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四)、诵读措施
1、师生同读同背
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轻松愉悦与孩子一同诵读经典就是孩子读经的动力。老师在诵读时的愉悦直接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老师精神专注地去读,就是无声地在告诉孩子:经典值得我们认真去读!老师心情愉快地去读,就是明确地在告知孩子:读经典很有乐趣,只有乐读的人才能体会到!因此每周都有固定时间供课题组及任教老师探讨、交流诵读的心得体会。
2、踏踏实实去读
有位教授曾说过一句话,“读经要踏踏实实去读”。如果我们与孩子都踏踏实实去读了,经典自然就读到我们心里了。
3、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要求讲解得过深过细,不求甚解,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如,将诵读内容编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鼓励亲子诵读,师生同读。
4、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5、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给予支持,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知识 “内化”。
(五)、多样诵读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礼记·中庸》中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几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活动,充分利用班报、板报、广播、班队会等形式进行精典国文宣传,让经典润泽人生,让书香弥漫校园,让诵读伴随师生成长,逐步形成学校特色:举办书香校园诵读会;每年校园艺术节一定要有精典诵读的各种节目;借助家长会向家长和社会汇报学校国学诵读的开展情况,举办国学精典书写周,举办国学精典书画展等,使国学诵读活动向纵深发展。
通过多种活动让国学精典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心中,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正逐步走向规范,学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在校园内外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声音,师生互相鞠躬的身影;教室内轻声慢步代替了以往的横冲直撞„„在校园中“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用语不绝于耳,真可为“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报告
息烽县云环小学
况武英
【摘 要】: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天各一方,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不少儿童有害羞、不善于表达的自闭倾向,大部分孩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家庭监管的严重缺位,还导致诸多留守孩子出现行为失范,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大难”。亲情的缺失还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有的出现攻击型性格趋向,自控力差。我要用爱给他们一个温暖的人生春天。
【关键词】
调查
学习
研究
总结
2011年9月,我校参加了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我虽然不是高级教师,但是我觉得留守儿童可怜,需要“爱”,于是我义不容辞的加入这个课题的研究中。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学校课题组的一切活动或者会议。认真进行调查和研究,同时不断进行分析总结。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我班留守儿童都是父母双方不在家,又是低年级,这个时候正是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俗话说:“好习惯决定好人生嘛”,如果此时不加强行为的管教,孩子的一生真的就给毁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2、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4、如何在班级中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查阅国家对留守儿童关爱政策及相关措施,借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方法及措施等
2、行动研究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谈话、帮扶、辅导等
3、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及身体健康情况
4、经验总结法:进过课题研究,不断总结研究经验,得出新的方法,总结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课题启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确定研究对象,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确定研究课题。(2)学习关于留守儿童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撰写研究方案。(3)自读关于留守儿童研究、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做好读书笔记。第二阶段(2012年8月~2013年1月),课题研究阶段
(1)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2)实施行动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进行阶段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包括学生的亮点、教学中的亮点、班级管理中的亮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的建议。
第三阶段(2013年3月开始),总结验收阶段。
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整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总结交流大会,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在2011年9月到2012年7月这段时间,即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和学校签订《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管理协议书。让我明确了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主要任务,以此来约束指导自己,按照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和学期工作计划进行实验;
2011年11月22日,我校组织学习了《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我大致了解了:
1、贵阳市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贵阳市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内容;
3、留守儿童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资源短缺,制约留守儿童“学有所做”;未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4、解决贵阳市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为:政府要履行职责;发挥学校的积极作用;全社会齐抓共管;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有了这些内容做铺垫,我初步知道留守儿童研究应该做的工作。为我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我通过问话的方式知道我班有3名留守儿童(张某、孙某、邓某)其中张某同学在3岁时父亲劳改,母亲外出在浙江打工。该孩子就托付给六十多岁的外公外婆。孙某同学在4岁时父母离异,他被判给父亲。父亲常年在外不定点打工,母亲一年很少来看望他。他就跟着爷爷在家。邓某同学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一年只是春节才回来和家人团聚,可能和孩子团聚的时间为20天。孩子是在爷爷奶奶的关怀下成长。我又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孩子们存在下列问题:乱丢垃圾;喜欢吃零食;说脏话、粗话现象严重;乱涂乱画。根据这样的情况,我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
题为《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调查与研究。
为了自己的研究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我在学校课题组长夏安会老师领导下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使我知道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于是我制定了自己的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我制定了本阶段研究的计划,并根据计划落实每一项任务、开展好每一项工作。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为了能更好在做好对孩子们的教育。我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每次学习都根据需要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我知道对留守孩子的教育,要从“心”开始,于是我常常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孩子,让他在实例中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正确的思想观。记得我班留守儿童小孙,他学习自觉性特别差,从来不预习课文。一次我安排同学们预习课文,自读生字。第二天,我第一个请他起来读,这下他满脸通红,我问他怎么回事。他支支吾吾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不会读。”我借此机会引导他明白不预习自己就不会读,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多次的引导,他现在几乎能每天做到预习,主动完成作业。我觉得利用心理辅导方法去教育孩子,能让孩子主动地去接受。而不是被动状态的“逼接”。这样他们比较乐于接受和改正很多做法和想法。
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单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常常利用电话的方式和留守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络,和他们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根据情况给他们提出教育的建议。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既能增强孩子和老师的感情,还能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促进学校的教育效果。如:我班留守孩子小张是个腼腆、孤僻的小孩,他妈妈回来他也很少说话,还会躲着妈妈;在学校很少回答问题。于是当他表现好时我就叫他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渐渐的他不再对妈妈产生害羞的心理,在班级中也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朗读能力提高了很多。我觉得给孩子开通“亲情热线”是一个架起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沟通桥梁的最好的方式。
在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这个阶段,即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在上一阶段结束后,我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仔细的回顾总结,我发现我班留守儿童回到家不用心完成作业,特别是预习、听写、自读、看课外书等作业完成得不是很好。小孙和小邓特别爱乱扔垃圾,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下列工作:实施行动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我常常和留守孩子谈心,挖掘她们内心是怎么回事,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一次,小孙把一张废纸扔在干干净净的教室里,刚好被我看见,我走过去,微笑着说:“宝贝,你看看我们的教室打扫得怎样?”他说很干净。我说很好,现在咱们去一个地方,我把他带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我说现在请你在这里背书。他说:“老师这里太脏,对身体不好。”我说:“那么你觉得教室里好了”,他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教室里很干净,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乱扔垃圾。要让他一直都很干净,那样对我们的身体才好。”通过这件事,他就很少有这样的行为。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只要我们能留一颗心给他们,相信他们会茁壮成长。
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家校联系这个方法是不能断的,这个阶段我开了两次留守儿童家长会,在会上和家长交流孩子们的学习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分享教育的心得和方法。家长们和老师增进了感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小邓的爸爸总爱在电话中批评孩子,监护人爷爷爱打麻将。对小邓的学学常常是不管不问。经过几次家长会后,他现在很少去打麻将,而且还每天都给小邓检查作业,小邓放学回到家,他总会准备热腾腾的饭菜。小邓爸爸不再随意批评孩子,而是常常看到孩子的优点给予表扬。孩子的学习也越来越好。以前很少能考到九十分,而现在每次语文考试都在九十分以上。今年小邓的妈妈看到孩子的进步这样大,觉得有父母的照顾,孩子的教育会很好,于是他们都回到家乡另找工作,好看管孩子。
“爱”是教育的核心,为了让留守孩子更好的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我利用周末和假期进行家访活动,2012年8月27日和2013年2月7日,到留守儿童家中看望。两次都给他们带去小礼物,让孩子从中体会老师对他的爱。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更听话,更懂事了。一天小孙的爷爷打电话给我,对我说;“老师谢谢你的关心,我孙子这个假期主动写作业,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认真,他说:“况老师和蔡老师对我那么好,我要认真才对得起他们。”这样的话出自一个8岁孩子的口,我觉得他是真的体会到老师的爱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学期结束时,回忆整个阶段的工作,撰写了研究论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获得了《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建设研究》阶段成果评选二等奖。
从2013年3月开始,即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在这阶段,我继续做好家校联系工作、给孩子开通亲情热线、和孩子进行谈话交流。读了《金阳新区的留守儿童研究成果》增强我的研究理论知识。让我又有了新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如我读了《为留守儿童的心灵营造一片温馨的天空》这篇文章后,我认识到教育好留守儿童不仅要有爱,而且还要考虑恰当的教育方法,要给孩子们营造温馨的集体,找回“家”的感觉。于是在教育中,我开展了题为《我是集体小帮手》、《团结就是力量》、《你有困难我来帮》等班会课,通过这样的班会课,孩子们更懂得要互相关心,一天我班留守孩子小张生病了,他没有来学校,同学们就问我,他怎么没有来,我告诉他们小张生病了。下课后班长小贾对我说:“老师借你的电话用一用可以吗?”我问他你要给谁打电话?他说:“同学们都想问一下张某某同学好些了没,本来想去他家,但是我们爸妈会担心我们的。所以大家觉得打个电话关心一下。”听了孩子的这番话我真的觉得很欣慰,功夫没有白费。
这了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尾声,我们面临着写研究报告的难题,于是在2013年4月16日,我校组织学习了《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我对研究报告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写了初稿,但是课题组负责人夏安会查阅了老师们的研究报告,觉得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在2013年4月28日,他又针对我们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再一次给我们讲解了修改的意见。我们才知道怎样写好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总结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以来,我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苦有乐,但更多的是乐。因为我给孩子们带去了快乐,带去了幸福,带去了自信。我现在将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增强监护人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老师要常常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对他们进行教育方法的正确引导:首先,向监护人介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统一思想、统一意见。比如,爷爷要求孙子在写作业时不准看电视,奶奶同样要跟着一起监督;奶奶要求孙子不准吃零食,爷爷不能偷着去卖给他吃。…..第二,告诉监护人教育孩子时多给他讲道理,讲原因。如:对孩子的错误不能总是用武力,应该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小孩非要买零食吃时,要告诉他“这种东西吃多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你可能以后没有别的小朋友聪明,”等等。第三、严格要求他们的言行。古人云:“教之道,贵以专。”明显的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时,对他提出什么要求,就要求他必须做到,不要只说不做,那就起不到作用,反而让他养成不听教育的坏习惯。第四,监护人做好榜样作用。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记得电视上曾经打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个妈妈给奶奶端洗脚水,小孩看见了,就去给妈妈端。”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如果奶奶常常说脏话,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等等,可能小孩就会跟着学,跟着做。我班上一个叫赵飞的留守学生,记得他刚入学时,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次脏话,打多少次人。我怎么对他教育总是效果甚微。后来我请来了他的监护人,向他们交代孩子在校的这一情况,希望他们在家不要说脏话,同时也要求孩子不要说。现在这孩子上二年级,就再也没有这种情况发生过。
(二)、老师和监护人形成合力。老师和监护之间要经常联系,齐心协力,统一教育方法,有的放矢,才能成效显著。记得一个老师在教育一个留守儿童时,发现这个孩子作业总是不完成或者是乱写,老师和他谈心:“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作业?生:我想去玩。老师:你奶奶没叫你写作业吗?生:奶奶说晚上要早点睡觉,不然早上起不来。我就很快的写,所以没有写好,有时候没有写完就睡了。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打电话给他奶奶:告诉她,每天孩子一到家,弄东西给他吃了就叫他写作业。不管怎样都要写完作业才能让他去玩。”之后,这孩子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只要老师和监护人统一思想,相信一定能教育好孩子。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和留守儿童要以爱为核心、以交流为纽带。建起师生间的交流平台,对孩子的对错与否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这样既可以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又和孩子拉近了距离,与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只要建立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孩子们就会乐于接受他们的错误,不会形成逆反心理。比如说:我班留守儿童——孙成功,上一年级时,他常常不写作业,或者是上课不用心听讲、要么课后总是和同学打闹。但我发现他上课特别喜欢回答问题,而且声音响亮,早读课上他也很喜欢领读课文。面对这一情况,我坐到他身旁,轻言细语地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领读能力超级棒!老师很喜欢你。我相信你写作业也一定又快又好。”他听了这话,腼腆地笑了。在之后他做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来到他身边,看到他这次作业真的是完成得又快又好,我又对他说:“你看老师一点都没有说错吧!你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孩子”。就这样这孩子改掉了不写作业、乱写作业的习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更是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必可不少的因素。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思想可以让人上天堂,也可让人下地狱。”我们在研究留守儿童时,特别注重孩子思想上的教育。于是我努力向我校心理健康老师田老师和夏老师学习怎样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常常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心理辅导,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如:针对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不够认真这一情况,给我班孩子上了《和专心交朋友》一活动课的辅导。在课堂上我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引导,我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特别是小杰同学,非常的内向,在课上他虽然积极参与游戏,但是在语言表达上非常腼腆。我耐心的引导他、鼓励他,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课后,孩子们做事上课认真了很多,特别是留守孩子小孙,他之前都是很少完成作业,或者是不完成。经过这节课后,他的作业能按时认真的完成。因此,我认为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能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明确为什么这样做,我应该怎么做的道理。从而有效的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段时间的关爱与帮扶,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育是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管理有空缺。留守儿童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管,而回到家里,监护人忙于自己的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孩子。导致很多孩子作业不够认真或者是行为涣散。我班学生小孙,好几次的日记都写着“我今天回到家,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很饿,简直一点力气都没有,我只好饿着肚子边写了作业边煮饭吃,煮好饭了我吃了很多,又差点把我肚子都胀爆了。”因为家人的照顾疏忽,孩子忍受着挨饿的痛苦去完成作业,因此每次作业都写得很马虎。虽然我很多次打电话向他爷爷沟通,但是那毕竟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也力不从心。
社会关注度不够:在社区里,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不高,见识低,自私心重,几乎没有人去管别人家事。在农村流转着这样一句话“自己的稀饭都吹不醒,还要吹别人的点心。”这大大的体现了他们自私心过重的想法。记得我班留守儿童小孙的姨妈对我说过这样一句
话:“老师我不管他家的事情,因为他奶奶太讨厌了。我妹妹(孙成功的妈妈)就是他逼走的。你看那孩子现在变得更憨。”我说你是他姨妈,有义务教育他的,你就当做你的孩子管管他吧,他姨妈说:“不行啊老师我怕管不好还被他奶奶说闲话。”农村中的人们大多都是这样,管好自己家的事就好。
八、针对问题的反思
留守儿童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危害社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关系着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我认为这些问题要解决单单依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很难的,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父母、监护人的思想和文化素养,这就要依靠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如果政府能引进企业,扩大地方的就业机会,控制劳动力的输出。那么留守儿童的问题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第三篇: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
1、通过班会,让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
2、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明确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塑造个人性格,营造良好班风,以及创造自我人生的重要性。
二、[班会准备]
1、培养两位能干的学生当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小品、收集好习惯故事及坏习惯的故事。
3、制作《学习习惯治疗卡》印发给学生课前填写。
4、准备背景音乐周杰伦钢琴曲《安静》及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班会形式]
讲故事、小品等
四、[班会过程]
(一)、导入
班主任开场白: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养成好习惯尤为重要,它将影响你的一生。相信今天的主题班会《让好习惯伴我成长》会给同学们带来启示。下面有请主持人上台。
主持人:
(男):好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对翅膀。(女):能让我们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男):好习惯就像海上的一艘航船。(女):能让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男):好习惯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女):能让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合):《让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讲故事引主题
故事一: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长大的大象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从不挣扎,竟乖乖地被这根小小的柱子,这截细细的链子拴住。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却是被什么拴住的呢?(习惯)
故事二:在国外,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百万富翁死了,死后他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乞丐,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新闻记者问道:“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大家猜一猜,乞丐会怎么回答?(乞丐的答案是“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答案很是出人意料,但想想却又在意料之中,这是他多年当乞丐
养成的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这个乞丐有再多的钱,他也不会花,他的思维只围绕在乞讨这件事上。
结论:这两则故事让我们震撼,习惯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命运就被掌握在其中了,所以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累。”好习惯会帮助我们收获知识和智慧,成为开启我们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三)、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习惯对人的影响
1、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故事。
(1)好习惯能帮助人们赢得宝贵的机遇。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主设计师想:只有把飞船交给这样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说的是成功从好的习惯开始。
(2)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这个故事,说明了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结论: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尔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由此可见,名人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向他们学习,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养成好习惯,一定会成就我们的大梦想!
过渡: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个坏的习惯,却可能遗祸一生。
2、坏习惯带来影响。
(1)《都是坏习惯惹得祸》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2)“小和尚的剃头刀”
古时候,寺庙里有位小和尚,在出家前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出家后,师父和师兄弟们一直提醒他,可是他从不当回事,依然是“丢三落四”。每天除了诵经念佛、打扫寺院、提水砍柴之外,小和尚也想学一门手艺。于是师父就安排小和尚学习剃头。
师父告诉他:“你每天拿一个冬瓜来练习,练到能在冬瓜上施展各种剃头方法,再安排你去剃真人。”于是,小和尚就天天在冬瓜上练习剃头,练了一天又一天,好几个月过去了,小和尚剃冬瓜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可是师父却发现一个问题,小和尚练习剃头都是抽空进行的,在剃头过程中,经常有事需要他走开。每当别
人叫小和尚走开的时候,他都会把剃头刀扎在冬瓜上面,等办完事回来以后,再抽出剃头刀继续练习。
这个问题,着实把师父吓了一大跳,于是他告诫小和尚,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做了,小和尚答应了师父。可是等师父下次再观察他时,他仍然这样做;而且据师父的多次观察发现,小和尚每次都是这样。师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小和尚,每次小和尚都对师父说:“不要紧的,这只是习惯而已”。师父严肃地对小和尚说,“你的这种习惯到时候没准会出人命啊!”看到师父生气的样子,小和尚安慰道:“没事的,师父,你不要担心,等到真为人剃头时我就不会这样了。”
一日,师父决定让小和尚给他剃头。小和尚毕恭毕敬地把师父的头刮得亮晶晶的。就在小师父剃完头,师父刚要开口鼓励他的时候,小和尚顺手就把剃刀扎在了师父的头上,可怜人脑不比冬瓜,这样一刀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过渡: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班中就有那么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说说我们的坏习惯
1、表演小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旁白)早晨,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读课文。
(小陈):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一边吃东西,一边随手把一团废纸丢向墙角。还没坐下来,就一个劲儿地翻旁边同学桌上的本子。
(小蔡):唉,你又迟到了。嗨!海!嗨!你在翻什么呀!
(小陈):数学作业做完了吗?(翻到,露出惊喜之色)借我抄一下(抄数学作业)。
(旁白)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而小陈又在干什么呢?
(小蔡):专心听讲,不时地记着笔记。
(小陈):一会儿把书翻来翻去,一会儿玩手中的笔,一会儿和同桌讲话,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前俯后仰,然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旁白)下课时间到。
(小蔡):喂,喂,下课了,你怎么啦?
(小陈):啊!昨晚看电视真过瘾!太困了。
(旁白)(下午三节课即将结束,小陈开始骚动不安,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挪动着椅子,弯腰半站,似乎想从后门口一跃而出,正在这时候铃声再次响起)
值日班长:哎,你又要跑了啊,地又不扫!
(小陈):我有急事„„(小陈华甩头就跑)
(小蔡):唉!我又要一个人扫地了。
2、让学生讨论,说说班级存在的坏习惯
小组总结出存在的坏习惯并进行评论,反思。
看了刚才的小品,大家说说看,在小陈身上有哪些坏习惯?违背了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哪些条例?
同学们讨论,根据多媒体出示课件举手回答:(1、乱丢垃圾;
2、迟到;
3、上课不能专心听讲 ;
4、上课讲话 ;
5、上课打瞌睡;
6、上课讲做小动作;
7、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8、抄袭作业等等。)
除上面这些不良习惯外,我们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坏习惯?
小组讨论,每组指定一学生做好记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1、说话不文明;2、上课时故意引人发笑;
3、老师讲课时随意插嘴 ;4、上课时吃东西 ;
5、做错题没有及时改正 ;
6、做了错事不虚心接受批评,强词夺理; 7、对不文明行为不及时制止;
8、不热爱劳动等等。)
3、交课前填写的《学习习惯治疗卡》
这些都是我们的坏习惯。接下来,每个同学拿出课前填写《学习习惯治疗卡》,看看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
学习习惯治疗卡
(填写此卡,尽量详细,针对具体的问题来解决)
年月日
姓名:
不良学习习惯:
怎样改进:
我邀请做我的评判人,提醒我要和坏习惯绝交。
一个星期后,我的表现怎样?
评判人给分:是不是表扬:评判人签名:
(五)、怎样克服坏习惯?
既然已找出坏习惯,我们就应该克服它?
专家给我们的建议:
1.坚持.(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需要21天)。
2.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3.重视别人的批评。
4.写名言名句贴在桌上警惕自己。
5.可以每天定下一个目标,时刻检查自己。
6.从家长,同学,老师中找一个监督者。
(六)、中学生必须培养哪些好习惯?
人格化好习惯的12指标 ——
(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总结反思
中学生最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1.爱学习.2.爱劳动3.守纪律.4.懂礼貌.5.会感恩.下面有请我们班班长来宣读班委会发出倡议书
倡议书
同学们:我们班委会发出如下倡议:
①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②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③两操动作有到位,精神状态有饱满。④讲文明懂礼貌,学会欣赏老师。⑤心中有他人,不自私,多为他人着想。⑥后进生有进步,不甘落后,奋起直追。⑦卫生有讲究,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⑧校规校纪有遵守,仪容仪表有规范。
⑨劳动值日有积极,热爱生命懂感恩。⑩班级事情有人做,班级荣誉齐维护。九(1)班委会
(七)、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俗话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累”,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都是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希望大家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播种更多的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你们,茁壮成长!
(八)、班会结束
主持人:好习惯是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好习惯是原野上悄然踏出的一条心灵之路,好习惯是乐章中用不断地拾取愿望的音符,独自创作的一首迷人的歌。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取得人生的成功。好习惯可以成就未来,好习惯可以成就梦想,最后,请全班同学一起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在一片歌声中,甲乙主持人宣布《让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圆满结束。
第四篇:儿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
儿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
顾晓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益严峻,最有效的应对之策是人人都必须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发展能力,加强修养,才能与时俱进。而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最基本的能力。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一、阅读,让孩子享受乐趣
有句英国谚语说得好:“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的确,书的世界,是天地间最宽广的游乐场。无论书籍的主题是历史,是人物,是音乐,是语文,是科学,抑或是各地的风土人情,透过印记在书上的文字或图像,它们总能引领着至今对这无边无际的世界所知无几的孩子,前往每一个他们所不知,或知之不详之处,兴之所至地去聊天,去闲逛,去听故事,去游山玩水,或者沉醉在童话世界中,圆自己一个梦……阅读,令孩子产生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是一种快乐与享受。正如柳斌先生所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事,乐此不疲。”
二、阅读,让孩子提升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打下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流畅地进行阅读,有赖于许多心理条件。它通过辨认、记忆、联想、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活动,能有效地 1 刺激思维,促进儿童思维的敏捷性。
1、阅读可以催化孩子的思维
读书能使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使孩子正确理解、运用概念,正确判断和思维,并善于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思维活化。另一方面,读书能使思维深化。读书,使孩子看待问题不再停留在表面,唤起孩子进行探索和分析的意念,达到借助他人思维升华自己思维的效果。阅读,是思维的催化剂,更是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
2、阅读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当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本书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时,他的心灵处在十分宁静而自由的状态:他运用全身所有的感官来体验、捕捉书中所描绘的一切,哪怕是一缕叹息、一声静夜里的狗吠,抑或是第一束染红黎明的天边的曙光……语言文字为他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通过他的感觉、想象以及他以往的经验,转化成色彩、声音、动作,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于他的脑海,使他如身历其境,引起他的欢乐、痛苦、喜悦、悲伤……而这一切又完全是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阅读,让孩子亲近学习
1、阅读可以为孩子的学习奠基
孩子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孩子获得知识主要靠阅读,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孩子的自学能力就强。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孩子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从实践看,凡是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学得轻松,而且能得到全面发展;凡是阅读能力差的孩子,不但学习2 成绩差,学习吃力效率低,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因为阅读是儿童学习的基础,所以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2、阅读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习兴趣,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而阅读,正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无不是从童年大量阅读中引起的强烈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
阅读丰富了儿童的知识领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读物,这样,就易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进一步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理论研究认为:“只有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还取决于对内容的理解与接受,而阅读能有效地培养理解能力,阅读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孩子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并积极接受,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理解的东西越多,也就会产生更多的不理解的东西,于是他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对知识的追求就更加迫切。”可见,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兴趣的保持,使之形成学习动力定型,使学习兴趣稳定而持久。因此,阅读能使孩子更乐于学习。
3、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学习技能 ①阅读能有效地识记和理解字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阅读中巩固所学的字词比单个字词机械地重复效率高得多。这是因为阅读材料中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信息量大,可提供较多的记忆线索。孩子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即在阅读中识字,能把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易于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之间的细微差别,便于孩子理解和运用。这就是把识字同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和智力紧密地结合起来了。经验表明,大量阅读是加快识字进度、巩固提高识字质量的重 3 要途径。
同样,孩子学习字词也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孩子只有在阅读中学习字词,才能弄懂字词的意思并正确运用。从学习心理角度看,要理解一个词语,必须构成它与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想。联想的事实愈多,理解的意义就愈充实,从而有利于抽象和概括。而阅读正是提供了这种联想和概括的条件,所以,阅读能力的形成能帮助孩子有效地识记和理解字词。
②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写作
杜甫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众所周知。老舍也说:“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阅读材料是学习写作的范型,是模仿的榜样。模仿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学习过程中心理上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总是需要有具体的榜样作为模仿的依据,才容易取得成效。阅读不仅是写作的基础,也是训练写作的教学手段。学生的作文,从模仿到创作,都离不开范型的影响。写作灵感因为阅读而产生,写作视野因为阅读而开阔,写作素材因为阅读而丰富,写作能力因为阅读而加强。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有了六个“获得”,写作能力何以不会提高?难怪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道:“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四、阅读,让孩子净化心灵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人的心灵是怎么发育的?事实证明,精神的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通过基因来拷贝、遗传,4 而是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书籍之中。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意味着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意味着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意味着你能够体验你今生无缘亲历的许许多多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而童年和少年时期,是最适合于阅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孩子的整个心灵还处于大片空白状态,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尚处在形成时期,此时,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借助于各种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如正直、勇敢、忠诚、互助等,也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如亲情、爱情、友情等,以及对美和理想的永恒的追求。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抵御世俗的种种侵染,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正如皮罗果夫所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而“各种各样的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作用下,仿佛烤在火上的纸一样渐渐燃尽”。(雨果)
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是由阅读开始的,这种启蒙犹如一束来自形而上的世界的光,照亮人的灵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正是那一本本书,在一己心灵与书中文字不经意相遇的每一瞬间,不留痕迹地为孩子们缓缓拭去了心上的灰尘,使孩子的心灵无比澄澈。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的意义不言而喻。培根又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可见,书籍能给人提供全面的营养,滋养一个人的性格,完整一个人的人生。“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个比喻实在恰当不过,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在古今中外书籍 5 这个营养品的滋养下,必然是一个心胸博大的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用阅读来锻铸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婷煜.读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2.巴丹.阅读改变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3.肖卫.为你自己读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4.张娅丽.爱读书:让你的孩子博学多才[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第五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 儿 园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温园长为组长,刘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
(四)班、中
(一)班、小
(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温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刘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
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刘霞梅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郭美英老师的《危险的火》、白晓梅老师的《你好,再见》、刘晓卿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杨丽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4、“5+2=0”的教育仍然存在,家园联系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家园协作,尽量避免“5+2=0”的教育,多给家长讲一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指导家长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