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呵护教师的心理唤醒教师的心灵——读《我的教学勇气》有感
呵护教师的心理 唤醒教师的心灵
——读《我的教学勇气》有感
常州市翠竹中学 张琴
有一篇散文这样称颂教师:“……老师,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青年人的灵魂……老师,您像一颗灿烂的明星,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您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航程……”。虽是寥寥数语却是字字珠玑,真情表白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然而由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单从师生交往的角度看,教师就承担着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受教育者的朋友和心理保健者、学生保护者和榜样示范者的多重角色(还是国家教育改革的追随者和繁重教学工作的承担者,迅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无暇顾及的继续培训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心理焦虑)。所有这些都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价值预设,对教师来说要同时扮演好这几个角色,并达到角色的内在统一是很困难的。同时,在教学活动之外,来自家长、领导、社会的压力也使得教师不得不谨言慎行,向社会上不同群体提出的角色期待方向去努力,并尽力避免角色冲突。教师所承担的多重社会角色使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难免会产生很多悖论性的行为和心理,加之有些教师心理调节能力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邪的学生。如果教师由于巨大的职业压力而疲于奔命,自身心理健康已是岌岌可危,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和前途丧失信心、焦虑自怜,又怎能应对迅猛发展的社会形势和教育改革。可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决不亚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所以,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呵护教师心灵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教师如何维系心灵,重振精神,抵御心浮气躁的环境,从而摆脱令人孤独的苦闷,全力以赴、精神饱满地去工作?《我的教学勇气》讲述的是美国教师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布满聪明,或深切感人。故事中描述了美国教师如何重新点燃教育的激情,如何与同事合作,如何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成长付出的种种努力。这些故事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师,能唤醒我们的心灵。书中讲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妙法,也不有简便易行的技巧,更没有普遍适用的诀窍,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仿佛指明了教师减轻心灵痛苦、通向高效教学的大道。
“转向内部:维系我们独有的心灵”。对于教师职业及其意义的问题,他们需要从心里渴望有人倾听他们的倾诉;假如教师被剥夺了谈论、思考关于自己工作的深刻意义的机会,那就会轻易地蒙蔽了他们为何从教的动机。假如教师能不断地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为什么当教师?我该当怎样的教师?我怎样才能在工作中坚守自己的理想?什么是给我力量的永恒源泉?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教师才重新发现了自我,战胜了如利斯顿所谓的“遮天盖地的黑暗”,从中汲取再度焕发最初从教时的激情与热情。焕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坚守教学岗位,这些看起来与转向内心并无关系,不过,假如你读完书中的故事,就会发现,教学中的任何事情,其实都与转向内心息息相关。
“挺身而出:建立维系我们心灵的关系”。英特拉托说:“我多想有一个精明老练的同事和我共同商量如何预备明天的课;多想暂停一下教学,有一个和蔼可亲的专家给我指点迷津;多想有段安静的日子,能和汤米及其他学生坐下来促膝谈心。”光想是没有用的,最有用的方法是正视教学上的挑战,服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挺身而出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书中的故事讲述者是这样一群教师——敢于奋起抵制迫使自己的教学陷于孤独和隔绝的各种力量。这些教师叙述了他们为了形成同心同德的教学,如何摆脱碍手碍脚的各种束缚,重新与学生、同事、校方、家长、学科建立联系的种种努力,并与他人的联系中增强自己的活力、毅力和精力;这些教师尽管在前进途中有着数不胜数的障碍,但依然无所畏惧地扬帆远航,驶过了种种急流险滩,在自己的努力中日益明确了自我意识,从而能自觉地与他人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进行变革:实施尊崇教师心灵的改革”。累人烦人的教学事务使教师精疲力尽,写不完的计划总结使教师无精打采,无处不在的监督考核使教师步步为营,从而妨碍了教师与学生、与同事、与学校、与家长建立起真正的友谊与合作。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状况呢?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优质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用何等精确的教学技术,也不在于教师采用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而在于教师心真志坚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假如教师感觉好,才能教好学生。假如教师感觉不好,就教不好学生。”假如我们真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力以赴地保持教师的幸福与活力。书中的故事讲述了多种激励与支持教师的做法,鼓励教师忠实地为学生服务,滋养个人的幸福感。
《我的教学勇气》借助教师的现身说法,使我们了解他们是如何找回和维系自己的心灵,从而能在教学时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养成怡然自得的心情,排除面对的一切困难,尽己所能,与同事携手并肩实现共同目标——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光明,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生气。
第二篇: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源自心灵的教学勇气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摘要】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有苦有乐的双边活动。面对教学,面对学生,面对自己,教师都需要教学勇气。教学勇气是用心灵教学的教师所共有的特质之一,它是真正教学的源泉,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备素质,同样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教师心灵;教学勇气;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引言
近日来,我一直在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颇有感触,也大获裨益。初读此书,我为本书中所提到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一词所触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虽没有像帕尔默先生那样拥有丰富的经历,也没有帕尔默先生那样的强烈教育情怀,但是,我的内心依然拥有难以言表的心灵震撼:正如人们也需要心灵一样,教学也需要灵魂,更需要教师的心灵教学,恰如一句俗语:唯有真心换真心。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心灵唯有与学生的心灵建立起牢固不破的纽带,真正的教学才有可能发生。尽管教育中面临诸多困难,而这一点,则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重视、补强的,不可能期望没有付出心灵的教学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也不可能奢求没有紧密心灵联系的教学带来教师想象中的快乐,剩下的只能是教师独自的哀怜与痛苦,留给学生的也只是对教育更多的绝望。那么接下来,便是我对本书的一些读后感。
一、教师心灵
教师心灵是我们鲜有讨论的话题,比起“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这样的问题,心灵问题似乎显得空泛、遥远而难以分析,缺乏操作性。更多时候,我们倾向于去外部客观世界寻找力量,而使我们确信的技术、方法才是富有真实触感的解决路径。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教师做什么,在操作中最能获得的实践效果是洞悉教师内心发生的事情。因为,在成为真正的教师之前,教师所用的也是技术。“教学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而非教学的教师:学得好的学生未必就是教得好的教师最美好的成果。”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比如教室、实验室等,教师的目的就是有意图的创造使得学生学到很多东西的条件,而教学就是创造这些条件的行动,而优秀的教学要求教师真正懂得意图和行动的内在源泉。
一位教师积聚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模式,当他或者她走进一个新的班级,这个满载“法宝”的锦囊在瞬间就毫无义气地逃逸了,这时候唯一可供教师利用的资源就是:教师的自身教师的自身认同、教师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自我意识,没有这种自我的意识,教师就意识不到学生的意识。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将自己、所教的学科和学生编制成一张复杂的联系网,在这个网中,学生能够学会自己编制属于自己的世界。好的教师形成联合不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在于心灵——人类自身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的基因组成,赋予我生命的性格;我成长的文化环境;爱的体验和痛苦。自身认同是使我成其为我的内力和外力运动着的交汇,这一切的一切不断聚合在我们成其为人的永恒奥秘中。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特点能够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对这些力量我是欢迎它们还是害怕它们,认同它们还是反对它们,追随它们还是拒绝它们? 通过选择自身完整,我会变得更加完整,但是完整并不意味着变得完美无瑕。自身认同在于构成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得自身完整协调。
教师职业需要发展深层的愉悦,这种深层愉悦的根基在于将教学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项工作是教师内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劳也乐此不疲,工作让生活充实快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让人成长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真正的教育就是试图从自我内部引出智慧内核,只有这样,才会有力量抵制谬误,用真理启迪生命。教育采用的方式不是靠外部规范,而是靠理智的反思以达到自身认同,进而自身完整。
二、教学恐惧
教学中一个困难的真相就是: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才有资格说教师自身深入到了学生的内心。心灵深处直对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共鸣,如果教师不能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就当然听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什么原因使得教师心灵失去? 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科、学科和学生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得教师、学生和学科进行无止境的相遇,对新的相遇保持开放的心态,试着去区分自身完整的人和自身不完整的人,这是一件让人厌烦、甚至恐惧的任务。当教师在身份和地位的保护下不让“自我”接近学生、同事或者观念的时候,也就试图躲开了肯定会遇到的教学冲突,那么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就会削弱,从而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心灵。也就是说,教师心灵的失去使真正的教学无法产生,而教师心灵的失去则是由于教学恐惧产生的。
教育体制充满了分离的结构:隔离教师和学生的等级系统,学科和知识的分门别类,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提防的同辈竞争,使教师和管理者产生分歧意见的官僚主义等等,所有的这些分离都产生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这些恐惧又是什么?教师恐惧无法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恐惧接受看似无用的知识,教师恐惧学生,学生恐惧教师。那么教师无法摆脱恐惧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分离的结构可以使得教师对抗内心的恐惧——教师想要的是符合自我条件的相遇,以便能够控制其结果,这样才不会威胁到自身关于世界和自我的观点。那些正面交锋的恐惧使得教师处在真正学习的边沿上,当教师遇到的陌生事物,教师被迫挑战去扩展自身的思维、自身认同和自身的生活,这种能够使得教师对真正学习有所感悟、有所感触的恐惧是一种健康的恐惧,这种恐惧能提高教育,但是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和对付那些使自身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恐惧,这种恐惧会割断教师与人密切联系的能力,会破坏教师教与学的能力。这些恐惧发生在三个常见的地方:学生的生活中、教师的内心的自我保护、主导的认识方式。
(一)学生的生活中
恐惧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上,这种恐惧割断教师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能力。有些教师坚持认为当今的学生远不如自己那一代的人,使自己陷入对学生的无尽责备中,让自己的生活“高贵”于学生的生活,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把学生问题的根源与教学分离开来。这种责备方便地减轻了教师对学生问题应负的责任,或者说减轻了解决学生问题的责任。
(二)教师内心的恐惧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害怕学生敌对、冷漠的眼光,所以,一堂沉的闷课、一场师生间的冲突等等都会触动教师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担心明天如何面对学生,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很好地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年龄的差距也使得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想法,这使得教师常常产生这样的恐惧:“我的学生是否觉得我已经老朽了?”为了保护自己,教师选择和学生隔离,用权力、身份、学识等筑起高墙。结果变为:因为惧怕学生而彷徨的教师,惶恐地防范着他们的学生。
(三)产生恐惧的认识方式
有一个事实滋长了学生和教师们带入教室的个人恐惧,那就是教育深深植根的土壤——占支配地位的认识方式,这种认识方式是人们也包括教师很少提到的,这种认识方式的形成源自我们对教育使命的两个核心问题的回答:我们以何种方式获得知识?我们根据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真实的?所谓客观主义模式是这样描绘真理的:真理就是只有通过把我们自己、我们的身心与我们要认识的事物相分离才能获得的东西。在经过了漫长的主观主义的骄傲的蒙蔽,人们曾在探求和追寻真理的道路上陷入黑暗和恐慌的境地,作为消除“自我”的发端以保护客观真理的客观主义也一度引领我们到达真理的“天堂”——人们更加洞悉那些组成世界的事物以及其之间的联系。
然而,正如主观主义曾经使得前现代的世界变得危险一样,客观主义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也在恐惧的驱使下对主观主义造成了过度杀伤,恰如弗洛伊德的名言“科学人士最为重要的事就是在他的判断中努力地消除自我。”对认识自我和已知事物都充满恐惧的客观主义,使自我与世界的联系变得疏远,使我们与我们的学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变形。驱动客观主义的不是讲出求知真理的目的,而是支持人们自我信奉的“神话”: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就可以管理世界。所以,这样的情况就会经常出现:人们为了否认自我的恐惧而说谎。人们如果敢于走出恐惧,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就会放弃“幻想”,而与世界万物形成伙伴关系,这种联系性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相互联系的能力,而相互联系的能力就是良好教学所依赖的基础。
三、教学勇气
在人们印象中,教师似乎从来都是从容地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将掌握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应用于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闲庭信步”似的构建和维护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能够轻而易举地洞悉学生的内心景观。所以,人们以为,教学勇气是“画蛇添足”,教师也不需要所谓的教学勇气。熟不知,如同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样,教师的内心景观也是较少为人们洞悉和理解的。
要充分地描述教学的内部景观,必须把握三个重要通道——智能的、情感的、精神的,三者无一可以忽略。智能是思考教与学的方法,情感是指教与学时教师和学生的感觉方式,而精神是指教师对于自我心灵和学生心灵相互密切联系的渴求所做出的回应——一种对学生的爱与教学工作的渴望。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害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教师,可能越伤心,因为一切教学都源自于对教学的热爱。教学的勇气就在于保持教师心灵的开放,克服教学恐惧,发展与学生内心世界建立起密切联系的能力,为将教师自我、学生和学科编制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中提供精神支持。
(一)教学本身需要教学勇气 源自教学本身的困难与热爱需要教学勇气。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教学是痛苦与喜悦相伴: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发现可探索的领域或难题得到迎刃解除时,教师会感到教学是天下最美好的工作;当教室里毫无生机或混乱不堪时,教师可能就会感到难以言表的痛苦,自己所熟知的学科也让自己变成了无力招架的“敌人”,从而熄灭了教师对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热爱。那么,教师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如果教师选择退却,无疑是对教学的放弃。所以,教学勇气会让热爱教学的教师能够保持既往的热爱,教学勇气是对真正教学的呼唤以及对教学中的痛苦与喜悦的回应。
教学的方式和信心呼唤教学勇气。教学是赋予教师自我、学生以生命活力的选择,教学方式是教学的重要选择。教学勇气鼓励教师不盲从教学方式,鼓励教师选择那些适合自我的教学方式以达到自我认同,剔除不适合自我的方式以达到自我完整,在自身与教学方式之间找到一致性,形成契合自我的教学方式。教学勇气帮助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怀疑他人,让教师消除重重顾虑,重新建立起对教学的信心。
漫长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学勇气。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复杂、繁重、漫长、创造的过程,新的教师需要教学勇气来正视这些充满“矛盾”的教学,老教师需要教学勇气来保持教学心灵的持续开放,并乐于接受新的知识、精神挑战,从而获得力量组织教学和反思教学,不断地提升教师素养。
(二)学生需要拥有教学勇气的教师
教学勇气可以克服教师的恐惧。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两种恐惧:一种是能够对真正的学习有所感悟、有所触动的恐惧,这是一种健康的恐惧,它帮助教师改善、丰富教学;而教学勇气需要消除的另外一种恐惧就是使教师变得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恐惧。这种不良的恐惧割断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的能力,而这种密切联系的能力正是真正教学产生的基础。教学勇气则可以帮助教师消除这种不良恐惧,恢复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能力,恢复真正的教学。
教学勇气可以克服学生的恐惧。教学勇气让教师在直面自我的恐惧之后去洞悉学生的恐惧,敢于开放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世界产生交织,帮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恐惧、对教学的恐惧、对学科的恐惧。有很多时候,学生因恐惧教学和学科知识以沉默躲避教师,对教师的“呼唤”无所回应。教师要体谅学生恐惧的心灵,并以自己富有勇气的教学唤起学生表达自己、敞开自己的勇气,使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要清晰、完整地认识学生,对学生作出机智的反应,不仅需要教育智慧,也需要教学勇气。教学勇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方式就会陷入“客观主义”的深渊之中,教师无法得到自身的完善,学生也会因此得不到爱的认识,阻断教学的密切联系,阻断真正教学发生的基础。
小结
教学是教师心灵的工作,是教师一切痛苦与快乐产生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教学是灾难性的,是难以想象的;教学恐惧是使教师失去教学心灵的“罪魁祸首”,是使教师陷入分离生活——心灵与生活隔离,教师失去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整的能力;教师要重新找回心灵,保持心灵开放,消除教学恐惧,获得真正教学所需要的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能力,教学勇气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需要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内心世界的教学景观,教师需要克服、消除教学恐惧,教师需要拥有教学勇气去实现前两者所需要的精神支持。唯此,教师才能够实现真正教学的发生,教师与学生形成密切关系的共同体,教师自我得以持续不断的完善,学生得以理想地成长。最后,以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的话与热爱教师、学生、教学的人们共勉:“师徒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教学的一个伟大收益就在于它每天都提供给我们重返这个古老舞台的机会。这是螺旋上升地发展的代际舞蹈,在此过程中,长辈以他们的经验增强晚辈的能量,年轻人以他们新的生机充实、激发年长者,在他们接触和交流中重新编织人类社会的结构。”
第三篇:读《教学勇气之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读《教学勇气之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翻开《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样一段序“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它能够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块基石,帮助教师更自觉、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到教育与自己生命复杂性的同一关系,帮助教师走上反思性成长的第一步”读了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许多,只是教师吗?我们又何尝不是?深深的认同感让我有了要阅读它的想法……
一、《教学勇气》给我的启悟
《教学勇气》一书的思想精髓,是认为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心灵之旅,这是出于教师天职的神圣!是由于我们都有渴望教育返璞归真之心!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他的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在这本书中,帕尔默先生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通过智力、情感、精神三方面来处理相关的“棘手”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重要观点:“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在我的内心引起了强烈共鸣:是啊,教育是最复杂的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如果教师专业交流仅仅停留在技术交流层面,仅仅是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精彩一面作演示,仅仅是提倡以同仁灿烂的瞬间为榜样,甚至在制度上激励把丰富而复杂多变的心灵简化为教学的榜样作为教师专业交流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永远只是在培养“经师”而不是在培养“人师”。好的教学应该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师的人格魅力,而某种意义上,用心做教育比教学技巧来得更重要。
做一位有心的、用心的教育工作者。这是读完《教学勇气》之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对于教育工作者这份职业,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用心做教育来自于对自己充分、正确的认识,它需要我们勇敢地敞开自己的心灵,即使力不从心也要坚待;而保持内心世界的真实可以给予我们影响外部客观世界的力量。它也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经历、所教的学科、学生等等编织成一张网,并不时地调整,将吸收的新元素编到网内,在保证整张网的完整的同时也要使之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从事这样一种站在公众视野之内、毫无个人隐私的职业,能够与自己的学科和学生、同仁友好的相处,并通过组织校长培训共同体的方式来促使教育发生变革。
二、《教学勇气》给工作实践的支撑
《教学勇气》中这样一句话“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让我联系到另外一个词语——内驱力。内驱力无疑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因。但是教师从事这一职业的目的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不同,由此造成内驱力有和无、大与小的差距。内驱力隐藏于自我个体之内,具有隐蔽性,只有对他们的行动追根溯源才能找到他内驱力的源头。如何提升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如何激发教师自我实践积极性?这些问题驱使我到书中去寻求答案。
一本书读完了,思索还没有结束。一本好书不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它能启发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更深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我觉得,这本书做到了。
第四篇:《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与名师交流、看名师著作,我们都会发现要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名师,最重要的二个方面就是:一是对所教授的学科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所教的学生的完整认识。确实,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科和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二个方面。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明白了第三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如果教师不了解自我就无法了解学生,更无法从自己的角度来吃透学科。而教师自我的力量如果没有起作用,外部力量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正如一辆汽车,没有了发动机或没有点燃发动机,我们很难推动机器一样。所以说教师的自我认识和对自身完整的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二个方面。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的理解是:引领教师前行的是教师的心灵导师,教师需要与我们的心灵导师相遇.。
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不如意或挫折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拿出我们真诚的爱,把它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呢?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同时担负重要使命的工作的热情。教育也是带领孩子们进行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用真诚的眼光来看世界,学会友善地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如果没有这样的鼓励和引导来探索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将如何完成它的任务和使命?
书中帕尔默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优秀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特质,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通过这本书,我真正体会到自我反省获得的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到互通心灵、互通智慧能产生的巨大力量,真正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学生的教学所产生的无穷魅力。使我从令人兴奋的新视角来体验教学的喜悦,真正使我沐浴了一位伟大导师的教诲。
第五篇:漫步教学心灵读教学勇气有感[范文模版]
漫步教学心灵,读<<教学勇气>>有感
在阅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一书后,使得我对于教学有了不少的感受和体会。这本书的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深刻地解读了教师,解读了教学,解读了教育,对我自身的触动是很深的。
帕尔默说:“要寻找一种与自己本性契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与我自己的个性整合,就像我导师的教学方式契合他的个性一样——我导师之所以有魅力,关键是他在他的教学方式和他自身之间找到了一致性。”他的话给我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我也要找出属于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当然这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需要我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揣摩和总结。如果一直坚持模仿,就有问题了。我要自觉地去寻找,学习着,去寻找。这段寻找的路肯定很漫长,要走很多弯路,但必须去。
读了《教学勇气》一书,才恍然大悟,原来像帕尔默这样一个从教三十多年的老师,也在经历着我的恐惧,看来这是众多老师的通病了;原来这些恐惧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原来,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糕,这种恐惧其实不是一种失败的信号,而是关注我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这些恐惧,是我对学生期望过高,期望自己的教学能真正意义上感动他们;这些恐惧是我要求上进,对家长和学生负责的焦虑心理的表现。看来,这些恐惧正是催我奋进的动力,这些恐惧也在催我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这些恐惧努力使我向一个优秀老师靠近。帕尔默谈恐惧文化,真是深入骨髓,他让我有了超越恐惧的勇气。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这也是《教学勇气》给与我们的启迪。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
念,就必须先让教师大写自己,认识教师的真实身份,唤醒教师的内心定力,源自教师的心灵引出优秀教学源泉。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不仅要深刻感受到心灵联系产生的巨大教育力量,而且在观念上认识到要建立心灵联系和提升内心力量,在关键时刻接受挑战,获得自主专业成长的契机。
在现在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发展自己的专业自觉,即教师应该了解自身现状,包括对自己职业特点的充分了解。应该明确,要改变教育对象,也要努力改变自己。这是我自身的一次心灵之旅,我也要带着我的学生作一次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