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与点评

时间:2019-05-12 22:0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与点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与点评》。

第一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与点评

执教:刘 艳 点评:余建文 片段一: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播放音乐片段“爸爸去哪儿”)。听出来是什么音乐了吗? 生:是“爸爸去哪儿”。师: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用到哪个器官呢? 生:用到了耳朵。师:是不是有了耳朵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点评:导入阶段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爸爸去哪儿”片段,点燃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耳朵这一听觉器官,是本节课很好的开场。片段二:认识耳朵的结构组成 师:刚刚我们提到了耳朵,你的耳朵带来了吗?(学生笑着摸耳朵)你了解你的耳朵吗?你知道耳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生:耳膜。(教师纠正:应该是鼓膜,并贴“鼓膜”板贴于黑板上。)生:耳蜗。生:听小骨。生:听神经。生:耳道。(教师纠正:应该是外耳道。教师提前准备了板贴方便移动,学生回答时将各部分名称一一贴在黑板上,而且贴的时候各名称无序摆放。)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生:我喜欢看科普书,书上介绍的。师:真不错!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份关于耳朵秘密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有个任务给你——请每个同学认真阅读,用笔圈出组成耳朵的名称来,再看看能不能“对号入座”地填人下面的耳朵结构图中(课件出示)。(学生自学资料、填图,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学生汇报,并在投影仪上展示填写的耳朵结构图,师生共同完善。)师:老师也填写了一张结构图,一起来看(ppt出示)。耳廓在哪里呢?你能摸到吗?(师生各自触摸,认识耳廓。)师:再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地伸进你的耳朵眼里,这个通道就是外耳道。还能摸到里面的部分吗?(同学们摇头。)师:里面的部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了,但没关系,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耳朵模型,我们一起来认识。(教师出示耳朵模型,和学生一起指认耳廓、外耳道后,取出模型中的结构并介绍。)师:外耳道的末端就是鼓膜。它是一层非常薄又紧绷的皮肤,和它相连的是听小骨。这个螺旋形的是耳蜗,和耳蜗连着的这束黄黄的东西就是听神经。点评:耳朵组成结构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先给予学生这段耳朵知识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填写耳朵结构图,就简单多了。紧接着,又出示耳朵模型,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耳朵的组成,化抽象为具体。本片段用到文字、图片和实物模型多种手段,旨在引导学生对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及听神经五部分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片段三:了解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师:认识了耳朵的组成,那它们是怎样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呢?就先来说说露在最外面的耳廓吧。耳廓发挥着什么作用呢?请你猜猜看。生:我认为耳廓可以帮我们把声音放大。生:我认为耳廓可以聚集声波。师:同学们很有想法。刚刚我观察了一下,有的同学耳廓很大,有的同学耳廓很小,你们觉得它们听到的声音会有区别吗?(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表示不确定。)师:那我们来做个小活动体验一下吧。你看,老师这有个纸筒喇叭,我用它小口的一端围住我的耳廓,这样我的耳廓就变怎样了呢? 生:变大了。师:那你觉得老师变大的耳廓和你们的耳廓相比,听到的声音会不会有区别?(老师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制作纸筒喇叭,以备课堂实验使用。)师:我们每个同学就来体验一下。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然后用纸筒喇叭围住自己的耳廓,继续听一听,看有没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个活动,需要有什么样的环境呢? 生:安静。师:现在我们试一次,看看能不能做到安静呢?(轻轻地)你们觉得可以开始了吗?(学生轻轻地点点头。)师:(播放音乐)感觉到不同后,就请你轻轻举起小手。(师生共同体验。)生:刚开始听到的声音不大,当我用纸筒喇叭围住耳廓后,发现声音变大了好多。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耳廓大,听到的声音就大。师:听到的声音大,说明聚集的声波怎么样呢? 生:说明聚集的声波多。师:所以耳廓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 生:聚集声波。师:耳廓可以收集声波(贴板书)。所以,当我们在听远处声音的时候,会做什么姿势? 生:(做动作)用手把耳廓围起来听。师:说得很对。但你知道吗,有的动物就不需要这样,因为它们天生就有又长又大的耳廓,不仅如此,它们的耳廓还会动呢?你知道它们吗? 生:小兔子。(教师出示ppt图片:兔子、狼狗、狐狸。)师:你觉得这样的耳廓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可以帮助它们收集更多的声波,能够耳听八方,听觉灵敏。师:说得真好!所以,这样大、长的耳廓可是它们逃避天敌、发现猎物的一个法宝哟!点评:在认识耳廓作用这个环节,老师并没有急于告知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到耳廓外形大小有区别,随之预测耳廓大小对听到的声音有无影响,然后用提前制作的纸筒喇叭来体验,最后以小兔子、狐狸等动物的大耳廓进行拓展,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耳廓的作用,而且印象深刻。师:耳廓收集了声波,进入了一个通道,即外耳道。轻轻地把小手指深入耳朵里,你能触摸到的这个通道就是外耳道了。这个外耳道可以帮助我们将声波传递到耳朵的内部,所以它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声波传到了鼓膜,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刚刚说,鼓膜是一层很薄的皮肤,所以我觉得声波传到鼓膜,鼓膜可能会振动。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出示纸屏)这是一个纸屏,这层薄薄的牛皮纸就模拟耳朵里的鼓膜,在它的上方吊了一个很轻的乒乓球。(出示大鼓)这个大家很熟悉了。下面请一个力气大点的男生帮我抱着这个大鼓。请大家仔细看,(敲击鼓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当老师敲鼓的时候,我看到乒乓球也动了。师:老师敲的是鼓,球怎么会动呢?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后汇报。)生:我们组认为,乒乓球动的原因是因为纸屏振动了。生:我们也同意,再补充一点:老师敲击大鼓后,鼓面先发生振动,产生了声音。声波传到了纸屏,引起了纸屏的振动,所以乒乓球就动了。师:所以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点评:鼓膜在耳朵的内部,不容易观察到,借助耳朵构造模型,只能观察到鼓膜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用大鼓和吊有乒乓球(特点是轻)的纸屏做实验,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让学生感知声波对阻碍物的影响,了解鼓膜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鼓膜是一层非常薄、又轻又紧绷着的皮肤。如果不小心捅破了怎么办?(老师边说边捅破一张纸。)生:鼓膜捅破就不能发生振动了,我们肯定就听不到声音了。师:说得很好。我们现在想一想,刚刚说如果没有了外耳道,鼓膜就和耳廓相连,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生:如果鼓膜就和耳廓相连,稍不注意就会把鼓膜捅破了。师:是啊,所以你觉得外耳道除了有“传递声波”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吗? 生:外耳道还可以保护鼓膜。师:说得真好!外耳道和鼓膜都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应该怎么保护呢? 生:我们不能用力掏耳朵,否则可能就把鼓膜捅破了。生:游泳的时候,我们耳朵进了水,要及时用棉签擦干净。生:也不能用尖硬的东西去挖耳朵。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希望大家好好保护外耳道和鼓膜。点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空洞的,需要借助一个好的载体和平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好地利用实验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不仅让孩子了解了外耳道和鼓膜的作用,而且增加了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为后面学习“噪音”及“如何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作了铺垫。师:鼓膜产生振动后,把振动传递给和它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是由三块骨头组成的,每块听小骨非常小,比一粒米还要小呢。别看它小,它可以把振动的幅度加大,从而传给和它相连的耳蜗。耳蜗是螺旋形的,像什么啊? 生:它像蜗牛的壳。师:这个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它可以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传给和它相连的听神经,由听神经传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判读,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现在你知道了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个动画回顾一下。(学生看动画——声音传递的过程。)师:谁能帮我把黑板上组成耳朵的各部分按照耳朵听声音的过程,排个先后顺序?(学生排序,略。)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生: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人到鼓膜,鼓膜产生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可以把振动加大,传给耳蜗,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可以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再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师: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你们听到掌声了吗?谁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到大家掌声的呢? 生:我的耳廓收集了大家掌声的声波,由外耳道传到了鼓膜,鼓膜产生了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把振动加大,传给了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再传给大脑,我就听到了掌声。师:我建议大家把更热烈的掌声送给她!点评:认识了耳朵的结构及其作用后,教师先采用动画帮助学生认识声音传递的顺序及过程,这时学生就容易掌握和理解了。再通过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列老师贴的板书顺序,以及让学生口头说声音传递的过程,尤其是通过让学生讲述“如何听到同学的鼓掌声”的具体实例,进一步巩固认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另一个教学重点。片段四:认识噪音及其防治 师:耳朵可以让我们听到很多声音,我们来听几段音乐放松一下,听完后请告诉我你的感受。(播放五段音乐,前三段舒缓、优美,后两段较剧烈、刺耳。)生:开始听前三段音乐,感觉还蛮舒服的,很美,听到后两段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刺耳、难听、不舒服。生:我也感觉一样,后面两段听着我都不想听了,就把耳朵捂起来了。生:是啊,前面听着很悠闲的,后面听着吵死了。师: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像后面两段这样的嘈杂、让人听了不舒服、厌烦、不喜欢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噪音”。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很多地方都有噪音,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认识噪音。)师:如果我们处在噪音的环境中又不可避免,应该怎么做来保护自己呢? 生:把耳朵捂起来。生:戴上耳塞。生:提醒周围的人尽量不产生噪音。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一起来学习一下。(播放视频:噪音的防治。)师:噪音对于环境来说也是一种污染,过高过强的声音会破坏人的情绪,甚至会损伤人的听力。所以我们开始的时候问到:是不是只要有耳朵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生:不是的。师:你知道吗,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听不到音乐,或者听力有障碍,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生:我们不能嘲笑他们,应该尽量去帮助他们。师: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和他们交流呢? 生:手语。师:你会做手语吗?(播放视频:手语版《感恩的心》。)师:老师希望你们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充分利用自己的耳朵来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点评:这个环节以听音乐、说感受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入“噪音”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噪音,了解减少噪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该如何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得到生动的体现。总评 本课利用自学耳朵知识资料、认识耳朵模型、做纸屏实验活动、观看动画视频、贴板书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耳朵的结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几组自制简易教学具的运用,将抽象转化为具体,设计得非常有趣、巧妙和新颖。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通过看、听、做和说,很自然地接受了科学知识,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得以落实。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210029)

第二篇:科学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范文模版)

科学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

[摘要]科学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真实地再现了新课导入、揭示耳朵结构组成、教学听到声音的过程,并有精彩评析。教学课堂借助视频、插图和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并积极开发和运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其参与实验演示,观察推理,完成认知建构。

[关键词]科学课;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6-0140-03[ZW(N]

[作者简介]刘艳,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余建文,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片段一:揭题导入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能听出来是什么音乐吗?

生:是《爸爸去哪儿》。

师:我们在听声音的时候,用到了哪个器官呢?

生:听音用到了耳朵。

师:对呀,那人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板书课题)

点评1:开始教学时教师播放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片段,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又快速引导学生提出了“耳朵”这一听觉器官,引出话题,展开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十分贴切、自然地开启科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

片段二:揭示耳朵结构组成

师:刚刚大家提到了耳朵。你的耳朵带来了吗?(笑,学生摸一摸耳朵),你了解你的耳朵吗?耳朵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生1:耳膜。

师:是的,不过应该说成是鼓膜(板书展示),还有呢?

生2:有耳蜗。

生3:还有耳道。

师:(纠正)应该是外耳道。(将学生所答一一采用板贴的方法,无序摆放)

师:真不错,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份关于耳朵秘密的学习资料(课件出示资料),请每个同学认真阅读,用笔圈出组成耳朵的名称来,再请“对号入座”,填写耳朵结构图。

(出示课件,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填图,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大家能够学懂,现在请同学们汇报。(投影展示学生所填导学单耳朵结构图,共同完善)

师:放大同学们所填写的耳朵结构图,一起来对比看看。耳廓在哪里呢?自己能摸到吗?(师生各自伸手触摸,认识耳廓)再伸出小手指,轻轻伸进你的耳朵眼里,这个通道就是外耳道。还能摸到里面的部分吗?

(同学们摇头)

师:耳朵里面的部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没关系,老师带来了耳朵的立体模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耳朵模型,师生一起指认耳廓、外耳道后,取出模型结构并作介绍)外耳道的末端就是鼓膜,它是一层非常薄且紧绷的皮肤,和它相连的是听小骨;螺旋形的部分是耳蜗,和耳蜗连着的模型中黄黄的就是听神经。再请同学上前指一指。(生指示、讲述)

点评2:对于耳朵结构组成的知识,学生比较生疏。教学中首先提供介绍知识的资料,由学生自学阅读;接着安排填写耳朵结构示图,落实信息吸收过程;再借助耳朵模型的分解性观察,进一步帮助学生具体地认识耳朵的组成,化陌生抽象为具体形象。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地综合调用文字、图片、实物和模型等多元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分辨“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及“听神经”五部分,反复强化认识,有效地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片段三:教学听到声音的过程

1.耳廓的作用

师:认识了耳朵的组成,那它们是怎样接受声音的呢?现在我们就从外而内,先来说说露在最外面的耳廓吧。耳廓发挥着什么作用?请大家猜猜看。

生1:耳廓可以帮我们把声音放大。

生2:耳廓可以聚集声波。

师:同学们很有想法。刚刚我观察了一下,有的同学耳廓较大,有的同学耳廓较小,它们听到的声音会有区别吗?

(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表示不确定)

师:我们来做个小活动,各自体验一下吧。看,老师取个纸筒喇叭,用它小口的一端围住我的耳廓,这样我的耳廓就变得怎样了呢?

生:(齐)变大了些。

师:那老师变大的耳廓和你们的耳廓相比,听到的声音会不会有区别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老师昨天请你们自制一个纸筒喇叭的,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举手)!

师:同学们立即就可体验一下,先听一段音乐,然后把纸筒喇叭围住自己的耳廓,再听一听,感觉两次听音有没有什么不同。这需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

师:(轻轻地问)你们觉得可以开始了吗?(生轻轻点头,师播放音乐)感觉到不同后,就请你轻轻举起小手哦!(师生共同体验,然后学生汇报)

生3:开始听到的声音不大,当把纸筒喇叭围住耳廓后,发现声音变大了好多。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3:说明耳廓大,听到的声音就大。

师:听到的声音大,表明聚集的声波怎么样呢?

生3:说明聚集的声波多。

师:所以耳廓的作用就是――?

生:(齐)可以帮助我们聚集声波。

师:(总结)耳廓可以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贴板书)。当人们听远处声音时,常常会做什么姿势?

生3:用手把耳廓围起来听(并做动作)。

师:说得很对。但你知道吗,有的动物就不需要这样,因为它们天生就有一副既长又大的耳廓。不仅如此,有的动物耳廓还会动呢。你知道这样的动物吗?(师做动作模拟提示)

生:(齐)兔子。(教师出示兔子、狼狗、狐狸的图片)

师:你觉得这样的动物耳廓有什么好处呢?

生4:可以帮助它们收集更多的声波,能够耳听八方,能够做到听觉灵敏。

师:说得太好了!所以,既大又长的耳廓,是高效收集声波,保持听觉灵敏,使动物能够迅速逃避天敌的一个天然利器!

点评3:“认识耳廓作用”教学中,教师不急于告知学生知识结论,而是先让学生观察耳廓存在,发现耳廓外形大小有区别。随之让学生揣测耳廓大小对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影响,然后让学生用课前制作的纸筒喇叭来听一段音乐,进行对比体验,最后还以小兔子、狐狸等动物的大耳廓进行拓展推理。这样设计,使得观察、猜测、推理、实验多元化,保障学生能顺利地探索出耳廓的作用,获得成就感。

2.外耳道的作用

师:耳廓收集的声波,进入了一个通道,这就是外耳道。请大家轻轻地把小手指深入耳朵里(学生照着动作),这时所触摸到的耳孔就是――?

生:(齐)外耳道!

师:外耳道可以帮助我们将声波传递到耳朵的内部,所以它的作用是――?

生:(齐)传递声波。

师:外耳道是不是只有传递声波的作用呢?如果没有了外耳道会怎么样呢?没有了外耳道,其末端的鼓膜就会处在什么位置呢?(边说边移动演示模型的鼓膜位置,使之和耳廓相连)

3.鼓膜的作用

师:声波传到了鼓膜,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刚刚说,鼓膜是一层很薄的皮肤,所以我觉得声波传到鼓膜,鼓膜可能会振动。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吧(出示纸屏)。老师做的纸屏,用薄薄的牛皮纸模拟耳朵里的鼓膜,在它的上方吊一个很轻的乒乓球,再出示一只大鼓。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现在请一个大男生上前抱着鼓,帮助演示实验。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告诉我和帮助拿鼓的同学,观察到了什么?(师演示敲击鼓面)

生1:当老师敲鼓的时候,我看到了乒乓球也跳动了。

师:咦,老师敲的是鼓,球怎么会跳动呢?这说明鼓膜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请你们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好吗?(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生2:我们组认为,乒乓球跳动的原因是因为纸屏振动了。

生3:我们也同意,再补充一下,老师敲击大鼓后,鼓面先发生振动,产生了声音。声波传到了纸屏,引起了纸屏的振动,所以乒乓球就跳动起来了。

师:所以,我们根据观察可以认定,鼓膜的作用是――?

生:(齐)产生振动(板书贴)。

点评4:鼓膜位于耳朵的内部,不易观察到,运用耳朵构造模型,只能观察到鼓膜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用大鼓和吊有很轻的乒乓球的纸屏做模拟实验,放大现象,利于观察。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让学生感知声波对阻碍物的影响状况,了解鼓膜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理解难点。

师:我们已经知道,鼓膜是一层既薄又轻、绷紧的皮肤。如果不小心捅破了会怎么样呢?(边说边以一张纸做捅破的动作演示)

生4:鼓膜捅破了就不能发生振动,因而肯定就听不到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想想,刚刚说如果没有了外耳道,鼓膜就和耳廓相连,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5:如果鼓膜和耳廓相连,稍不注意就容易把鼓膜捅破。

师:是啊,所以外耳道除了有“传递声波”的作用,还有保护鼓膜的作用,那应该怎么保护耳朵呢?

生1:平时不能用力掏耳朵,否则很容易把鼓膜捅破。

生3:也不能用尖硬的东西去挖耳朵。

点评5: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借助一个恰当的载体和教学时机。这里教师自觉地利用实验及师生之间假设性互动对话,启发学生感悟外耳道和鼓膜的作用,让学生形成保护它们的意识,践行所学得的科学道理。

4.听小骨的作用

师:鼓膜产生振动,并把振动传递给和它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是由三块骨头组成的,每块听小骨非常小,比一粒米还要小呢。别看体积不大,作用却不小。它可以把振动的幅度加大,从而传给和它相连的耳蜗。

5.耳蜗和听神经的作用

师:耳蜗是螺旋形的,像什么啊?

生:它像蜗牛的壳。

师:对呀!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它可以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将听觉信号传给和它相连的听神经,由听神经再传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判断,人们就感觉听到声音了。(师板书贴出耳朵各部分作用词句)

师:大家明白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了吗?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共同观看讲述声波传递过程的动画演示)

师:谁能帮我把黑板上组成耳朵的各部分名称,按照耳朵听声音的过程,排出先后顺序?(指名学生排序)大家都来说一说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吧!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生1:声波传入到耳廓后,由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入到鼓膜,鼓膜产生振动,传给听小骨,由听小骨把振动加大,传给耳蜗。耳蜗里面充满液体,能够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再传给大脑,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师:说得很流畅,太好了,把我们的掌声送给他!你们听到掌声了吗?谁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到大家掌声的呢?

生2:我的耳廓收集了大家掌声的声波,由外耳道传到了鼓膜,鼓膜产生了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把振动加大,传给了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再传给大脑,大脑分析判断,我就听到了大家的掌声。

师:说得对吗?我建议大家把自己更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点评6:认识了耳朵的结构及其作用后,教师先采用预设的动画投影,帮助学生认识声音传递的顺序及其过程,使得学生比较顺畅地掌握和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与机制。接着通过安排学生上黑板排列教师贴的板书顺序,以及让学生复述声音传递的过程,强化知识印象。即时出现的掌声,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又成了让学生讲述“如何听到学生的鼓掌声音”的具体实例,进一步巩固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这一科学认识,教学显得水到渠成、清新流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又一个教学重点。

总评:

全课整体教学设计自然流畅,课堂各个环节设计有趣、新颖、转换自如,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氛围,教学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学以致用。课堂教学从学生感受与需要出发,积极开发和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参与实验演示,观察推理,完成认知建构,圆满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失为几个区联合教研活动的精彩观摩课,值得科学课教学同行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谢铁汉.关于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法研究[J].教育探索,2004(2).[2]罗星凯.从学科教育到科学教育――我的学术之路与顾明远教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第三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利用身边器材,增强物理趣味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实验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效果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那样的器材,或者做了效果也很差。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对有些实验进行改进。例如:用日常生活小物品自制一些教学用具来替代教材上实验的器材。这样更能体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讲《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时,探究骨传声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亲手做做敲音叉的实验,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但由于实验器材---音叉不能达到人手一个,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是就大打折扣了,要每个同学都轮流做又很浪费时间,所以我在讲这课时就琢磨,有没有学生身边的器材可以替代呢?经过研究我发现课本的小实验可以这样改进:(两人一组,然后互换)

1.用一只笔去敲一只铅笔,让同桌听声音。

2.自己堵住耳朵,同桌在用同样的力去敲同一只铅笔,感知声音。

3.自己堵住耳朵,将铅笔咬在口中,同桌在用同样的力去敲同一只铅笔,感知声音。

通过三次实验对比学生很容易理解骨传声的存在。做完小实验在给学生解答为什么自己趴在被窝感觉很大声的嚼薯片时,在旁边的妈妈却发现不了,随即我们又利用自己都有的牙齿做了小实验:

闭嘴轻叩牙齿直到同桌说听不到声音,自己却能感知较大的声音,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却能让每个同学感知骨传声的不同效果。

把音叉换成铅笔,效果一样,器材每人都有,大大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身边处处有物理,只要用心,物理小实验小发明随处可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教学中发现小实验,使学生爱上物理,爱上科学。

长期用电脑,肩膀、脖子疼,这应该是好多人的职业病,所以按摩就成了爱好,每次回中国,最喜欢的就是去按摩,特别喜欢盲人按摩,在重庆家附近,有一家按摩院,很干净,有好几位盲人按摩师傅,我经常去那里,每次都被按摩院里的盲人师傅那种幽默、乐观感动,每次都受盲人师傅的教育。

(盲人按摩,好多人的最爱)

(一)大客车的眼睛那么大,难怪跑那麽快

跟我按摩的那位盲人师傅姓王,知识还很渊博,在那个按摩院里,看样子还有点权威,他是在13岁时因为眼病成为盲人的,因此,他看见过很多东西,知道世界是多么迷人,他还懂医,只要你愿意,他会告诉你的身体情况,一按到哪个部位,就知道你是否睡眠不好,肠胃不好,其实很多盲人都会说这些,关键是他说得很准,我们开玩笑说在他面前没有秘密,他幽默地说:“你有多少存款我摸不到哈”。

他说起眼病,头头是道,眼病共有一120多种,有先天的,有后天的。

先天育人,从来没有看过世界的样子,这种人,幸福是没有比较,不会产生失明后的失落,但也很不幸,从来没有看到世界有多精彩。

他说,他的一群盲伙伴出去玩的时候,虽然他盲,但还是可以迷迷糊糊看见一些大的东西,所以经常就成了带队,有一次,一个先天就盲的小兄弟,问他巴士是什么样子,有多大? 于是,他就把小兄弟带去看停在车站的巴士,让小兄弟去摸,先摸车身有多长,再感受车门,车灯,当摸到车灯时,小兄弟说:“哎呀,眼睛那么大,难怪跑得那么快。”

虽然他们讲起这事情是以一种谈笑的口气,但是我听起来心里觉得很酸,眼睛湿润。。

(二)如果有人换了你的媳妇,你怎麽知道

(盲人拉琴,用电脑)

去那里几次,跟盲人师傅们都熟了,他们聊天的范围也很广,说到他们的恋爱问题,一按摩的客人问他们:相亲怎么办?

他们说:靠感觉,聊天、还要摸„„

另一客人又问他们假如谎报年龄怎么办,如何知道对方的真实年龄?

王师傅说:一般这样的情况,就把女方往更大的说:“你还怕有四、五十岁了”,一般情况下,女方都怕年龄被说大,一急之下往往会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我才40岁咧,你怎么把我说那么大呢?”

更有趣的问题,有人问他们:如果有人换了你的媳妇儿,你怎么晓得?

众人都说:一摸就晓得„„ 还有人说:听脚步声就知道„„

还有人问:假如打架,是不是很麻烦?你怎么知道她的方位?一盲人说,先把地形侦查好,抓到就不放。。就是四川的歇后语:瞎子把老婆---抓到就不放。

总之他们都有自己的方式,说起这些,他们的脸上是幸福的表情,虽然他们中的很多根本没有机会谈恋爱,更谈不上结婚。。同时,他们很坦然,一点也不忌讳谈瞎的问题。

(三)哪来那麽多盲哥哦

王师傅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是在成都残联举行的一次活动。

1400多位盲人被邀请到一家农家乐。据描绘当时残联租了几十辆大巴,从各个按摩院把他们集中起来。能摸着打麻将的就打麻将,能唱歌的就唱歌,能钓鱼的就钓鱼,什么都不能做的就晒太阳。

吃饭的时候每一桌配两个服务员专门为盲人夹菜盛汤,十分快乐的一天。

回去时还是大巴士“一环路以内的举手!”“二环路以内的举手!”按居住地的路线来送他们回家。

大巴车浩浩荡荡,过路人看见说:哪来那么多盲哥哟?(盲人参加的各项比赛)

就那么一次活动,那么多年过去,说起这件事王师傅还在兴奋,那么感激。

我问:“你们一天到晚怎么那么开心呢?”,王师傅说:“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就要看自己怎样调节,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看到他们对生活幸福快乐,满足,让客人每次去那里身心都很放松。

盲人师傅说:我们是弱势群体,但要自食其力,不然社会看不起,连家里人都看不起;我们要学会满足,自信,还要健康快乐,自己首先得看得起自己,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我们经常抱怨生活,一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与王师傅他们相比,我们很幸运,„„面对他们的开朗和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我觉得很惭愧„„

用心感受花的美丽)

但是可以

(虽然不能看,

第四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一段音乐感受耳廓的作用。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养成保护双耳的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教学难点:

认识声波的传播路径以及各部位的名称。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耳朵模型 一个玻璃杯 一块气球皮 一根橡皮筋 食盐、音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以及传播的了,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通过耳朵

师: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分析资料

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关于耳朵的资料,现在小组一起来分析一下你们搜集到资料,并完成耳朵的结构及功能图。小组讨论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通过分析资料得到的信息? 小组汇报

师:大家的结论正确吗?我们来一步步的观察一下。

二、感受耳廓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听一段音乐,感受一下耳廓的作用。我来教大家一种听法。大家听音乐时,当我拍手时,请大家把手放在耳朵后面听,再拍手,把手放下来,依次类推。这样听到的音乐会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试试吧!(多媒体播放音乐)

2、问:是不是很有趣?我们的手相当于我们耳朵的哪个器官? 生:耳廓

师:那现在你们该告诉我耳廓有什么作用了吗?(生:收集声音)

看样大家刚开始的分析很正确。

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接下来的耳道主要负责把耳廓收集的声音传递给下一个器官,鼓膜。同学们,大家是否真切的感受过鼓膜是怎样振动的?我们无法拿真是的鼓膜来研究,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鼓膜模型”来模拟一下“鼓膜”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什么?这个实验我们应该怎么做? 音叉盒:产生声音 气球:鼓膜

(1)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烧杯上,在用橡皮筋固定住,尽量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有弹性的膜;

(2)把食盐粒洒在“鼓膜”上,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食盐粒在“鼓膜”上的运动状况。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各小组汇报观察情况。

师问:我们的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他就会振动。鼓膜把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再将震动传给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大脑接受听觉神经的信号,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好了,谁来说一下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好,我们再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四、拓展

耳朵里的每一种器官都是很重要,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和事物会损坏我们的耳朵?

第五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篇一: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反思一: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那么对声音的接受和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在学生用声波的形式借助物质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基础上,共同学习传递完整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用鼓和吊有小球的纸屏实验。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让学生感知声波对阻碍物的影响状况。在这个实验中纸屏上吊的塑料泡沫小球起凸起纸屏振动的作用。学生懂得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整过运程作用。

二、在教学耳的构造时,重点从听觉产生的过程到人耳的基本构造。通过实物模型耳的展示,让学生形象描绘出听觉产生的过程,特别指出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相同。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耳朵。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性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懂得耳的构造每个部件具的特定功能。如: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三、对噪音知识的传授分别是:什么是噪音?(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生活中有哪些噪音?(建筑工地的杂音、火车的汽笛、机器的轰鸣等)身处嘈杂环境我们要怎样对待呢?(戴好耳塞,捂住耳朵,离开噪音区。)

反思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这是第三单元声音的第6课教学内容,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前概念: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不断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声音就被传播出去了。这一课继续循着声音的轨迹,探秘简单的空气振动是如何转变为人们理解的意思的。这与耳朵的作用分布开,要知道耳朵起着什么作用,就要先了解耳朵有些什么结构,一个物体的功能往往是与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自行车轮胎是圆的所以能够滚动,如果是方的就不行。

在认识耳朵结构时,提前将耳朵各部分剪开,请学生上台拼一拼,对于耳廓和耳朵,大家都是一致的,但是后面的就不清楚了,然后自学书本耳朵结构图,再请学生上台拼一拼,这个时候大家都能拼对了。这样反复的认识希望能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耳朵各部分的作用大多是无法用实验>证明的,所以只能引导加提示学生根据结构特点来推测。

鼓膜的模拟实验书本用了音叉来做,但自己实际做下来,效果很差,气球皮上的沙(或米或盐)基本不动,在4班上课时无意间发现扩音器说话时靠近气球皮效果相当好!

反思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是学生在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学习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 物理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从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耳朵听到这些声音,引出疑问:人耳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呢?,耳聋的人是不是一定无法感知声音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得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失聪的原因,让学生想 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课 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骨能传导声音。而后,他们主动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 法,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感知乐曲及春节晚会聋哑人排练千手观音时感知乐曲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我对本节 课最满意的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到骨传导这一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 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骨传导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整个 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由于实 验条件的欠缺,未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立体声

,可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比如播放录像或多媒体教室放dvd试音碟让 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立体声,以加深学生的了解。

反思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导入——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耳廓的作用——鼓膜的作用——小结。复习导入可以将前几节课学习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且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很直接引出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些器官是老师介绍其功能,耳廓的作用的通过体验活动来感受,鼓膜的实验是通过实验来证明(也是本课的重点),最后知道各部分的功能后,看着耳朵结构图,就能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过程讲清楚了,这也是小结部分。同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体验耳廓的作用实验时,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听音乐盒的声音作对比时,效果不是很明显。还一点:对着鼓膜模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示范的时候是用啊代替了讲话,似乎效果更明显,但是让学生分组做的时候,全班那么多同学一起发出啊的时候,教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很吵的感觉,可以建议地用背唐诗代替啊,这样会使声音和谐一些,让听众也能感受声音之美。我是选择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组装成鼓膜模型所以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个已经做好了的,直接去感受鼓膜的作用,怎样做成的,让其在课后完成,这样,对于这节课应该会更合理些。总之,一堂课会有一些闪光点,也会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找准优点,改正不足,持之以恒,经常反思,备课时,多备学生,相信,会更上一层楼的。篇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庆安县第五中学 武学斌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是一物理生物课,它既介绍了人而结构,有说明了人听到声音所必备的条件是生源(发声体的振动)——介质的传播——健康的耳朵。这样讲授下来我根据实际,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从图入手,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了。在一开始学生阅读本课内容,根据预习找出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产生和听到声音的过程。巡堂指导。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把难克服,完成了教学重点。我又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多媒体课件,骨传声知道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双耳失聪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一端,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冲从而继续创作。来激发学生对他们崇敬之情。

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创造力和能动性,都得到 了训练。

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当回小老师,回顾本节应当掌握的内容,回顾内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本节课反思也有不足,由于学生表达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学生表达这一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对其它方面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主意掌握每一个教学步骤的时间,以免影响教学质量。篇三:《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是学生在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学习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从“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耳朵听到这些声音”,引出疑问:“人耳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呢?”,“耳聋的人是不是一定无法感知声音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得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失聪的原因”,让学生想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骨能传导声音”。而后,他们主动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法,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感知乐曲”及春节晚会聋哑人排练“千手观音”时感知乐曲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我对本节课最满意的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到“骨传导”这一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骨传导”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整个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欠缺,未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立体声”,可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比如播放录像或多媒体教室放dvd试音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立体声”,以加深学生的了解。篇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后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后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是学生在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学习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从“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耳朵听到这些声音”,引出疑问:“人耳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呢?”,“耳聋的人是不是一定无法感知声音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得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失聪的原因”,让学生想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骨能传导声音”。而后,他们主动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法,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感知乐曲”及春节晚会聋哑人排练“千手观音”时感知乐曲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我对本节课最满意的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到“骨传导”这一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骨传导”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整个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欠缺,未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立体声”,可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比如播放录像或多媒体教室放dvd试音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立体声”,以加深学生的了解。

下载《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与点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与点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范文)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1日 漭水镇中心完小 听课教师:穆建兴、段相雄、字崇美、赵亚棋、李加永等一、教学目标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漳州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 注意事项: 1、听清楚问题,根据问题回答。 2、轻轻敲打小鼓后停下来记录,再敲打,再记录。 3、活动结束时,要坐好,并且不能动实验器材......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是初二学生开学的第二课,由于第一节学生刚学完声音的传播,学生会......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定稿)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