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
回到教育本身
——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
窦桂梅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2014年第2期
2013年10月17日,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委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为我举办“超越·主题·整合,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
这既是对我将近30年的教学生涯的总结,也是我自己借此梳理教育教学思想的机会。从语文特级教师到校长,于我而言,转变的不是职位,而是看待教育的视角。我发现自己最大的进步,是从学科本位走向了课程整合,能够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课堂关注的不再是教学方法,而是课程观与儿童观的体现。我们认为,学校里与儿童相关的一切,包括课程与课堂教学,都要回到教育本身——培养完整的人。
一、追问:我们究竟怎样培养完整的人
我们的教育究竟怎样培养完整的人?这是附小在整合思维下对教育的思考。就语文学科而言,该拥有怎样的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自然、对待社会的态度与行为?就语文课来讲,除了这样的担当以外,又该还儿童一个怎样真实的教古.隋境,使之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语意与语用的双馨?让我们先从解读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谈起。
关于主题
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对这篇经典童话,学生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大多停留在诚实、勇敢、天真这个层面。我们发现,名家解读不少,名师授课者也很多,可落脚点似乎停留在“情节”层面或对人物的单一评价上。
这几年我们学校在构建“1+x课程”中,一直强调“回到教育本身”。皇帝、大臣、百姓怕被别人认为“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救药”,于是为了面子、虚荣、权力,最终迷失。只有一个小孩子没有任何欲望,这跟称不称职没有关系,跟愚蠢不愚蠢没有关系,只跟他看“什么就说什么的这件事情有关。也就是说,小男孩看到了事情的本身。而这恰恰是哲学上“回到事情本身”的一个命题。这篇童话揭示的不正是这样一个主题吗?带着这份激动,我们请教了哲学教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事情本身”指事物的本真、本来的面目,更是指每个人真正的自我。“回到事情本身”意味着排除一切成见与定见,在意识之中追寻事情的本质,反思我们思想世界的“原点”。
但是,怎样回到事情本身?我们每个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客观地认识自己吗?也许在更多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像文中的皇帝、大臣、百姓一样,经常会穿上“新装”。而这也许就是这则童话200多年来经久不衰的原因。
如果这堂课,能将这个主题印在脑海中,这对儿童一生的发展将多么重要!所以在跟学生对话时,教师要尽量基于对人性的尊重而进行追问与反思。当然,这个复杂的哲学命题,课堂上我们不必刻意为之,适当、适度点拨,在孩子心里种上这颗哲学的种子,可供一生发酵,便是福德。
关于整合“整合”的理念贯穿这堂课。我们希望藉此为儿童创造接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教育情境,让儿童在情境中获得一个完整的人应有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科内整合: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学,在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基础上,还编人人教版、苏教版等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这次选用鄂教版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装》,是对学生们学过的常人体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进一步拓展。
学科间整合:通过语文与科学、英语、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建立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综合素养。例如文中加入中英文对照、世界名曲和名画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都是体现学科问整合的理念。
学科内外整合:抓住常人体童话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我们与学生一道,将文本深入学习后与社会现实生活对照,进而形成对生活、文本丰富而又深刻的认识,警示自己身上的“新装”,从而促进儿童在与生活的链接中获取知识、提升价值判断能力。
关于学习过程
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课堂的精彩,一定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精彩,为了实现儿童的自主、自立、自知、自省,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学习过程的预设中,我们努力为儿童提供自主建构的空间,通过“预学”、“共学”、“延学”的过程,设计最大可能地让儿童实现意义的创生。
二、伟大构想:破解“脑中之轮”
德国哲学家施蒂纳在150年前警告世人:“通过学校控制思想的传播将很快成为现代国家进行统治的重要手段。如果不是个人拥有思想,而是思想拥有了个人,那么这一思想就成了人头脑中的一个轮子。”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不能实施奴化教学,因为一旦给学生脑中安放机械装置,稍有外力施功,它就会疯狂地滚动、乱动,使人沦落为一部自反性的机器。
我欣赏他“脑中之轮”这一说法,并时时自我警惕。如今的教学,我们不追求课堂的完美无缺,我们更愿意传递一种声音:透过语言文字,要让孩子们保有天真和纯粹、保有批判与反思,只有思想力量,才能如阳光般照耀孩子的心灵!我们当下努力,今后依然努力,让儿童在一节节课上,在未来成长的路上,不被欲望、世故、权力所左右,真正成为拥有“聪慧与高尚”人生的“完整的人”。
三、课堂:在这里种下价值判断的种子
(一)预学:带着问题与准备来到课堂
课始,请小组内结合《预学单》讨论“初读后最大的收获和疑问”,之后组间交流。学生从情节、顺序、人物、语言等角度谈了“收获”。“疑问”主要有:1.为什么大家不敢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而小孩敢?2.皇帝知道自己没穿衣服,为什么还要继续走完游行大典?3.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皇帝的衣服,但他们却说看到了,并且还说它有多么美丽。4.课文第一段写皇帝特别喜爱新装目的是什么?教师顺势分褒贬板书关键词:诚实、天真;好面子、虚伪等。
(二)共学:多方整合中合作释疑
1.聚焦“新装”,整合学生质疑
师:我发现你们的质疑大多指向文中出现的人物,这恰恰抓住了“常人体童话”质疑的基本方法。那么,究竞是什么东西让皇帝、大臣这些大人们都迷失了?
生:就是那件皇帝的新装。
师: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童话里怎样描述的?让我们走进课文。
生:“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
师:这件衣服对谁有杀伤力?请紧扣文本寻找答案。
生:对任何人都有杀伤力。因为这件新装说“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你想啊,谁都不想被别人看作愚蠢或不称职的人。
生:而且有人说你愚蠢这还不算完,还要说你“愚蠢得不可救药”,那谁能受得了?
生:那两个骗子,就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来诈骗。
师:是的,骗子真会炒作概念,也的确抓住人性弱点诈骗。
师:但这样的骗术,换个国家能行得通吗?
生:不行,因为那件所谓的衣服还有个特点,那就是色彩和图案分外美观,这正对了这个国家国王的胃口,如果国王不那么迷恋新衣服,骗子也不可能行骗成功。
师:还记得刚才有个同学质疑课文第一段写皇帝特别喜爱新装目的是什么?现在明白了?
生:是铺垫。先交代这个皇帝爱新装,才有上了骗子当的可能。
师:请紧扣文本,注意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任何”。在课文里指谁?
生:皇帝,大臣,还有老百姓。
生:对这些人而言,如果你说自己看不见这件衣服,就意味着你不称职。还意味着很愚蠢,而且不称职和愚蠢得不可救药。
师:然而,这件衣服真的对“任何人”都有杀伤力吗?
生:不是,文章中那个小孩子就没管那套。
师:何以见得?紧扣文本说话。
生:“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师:小孩子说的这句话,跟称职不称职有关吗?(学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跟愚蠢不愚蠢有关吗?(学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那跟什么有关?
生:我认为跟他的单纯有关。小孩子嘛,什么也不顾忌。(学生板书“单纯”)
生:还觉得跟这个小孩子敢于说真话有关,他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与这个小孩没有任何虚荣心,一点儿也不虚伪有关。他看到这个事情什么样,就说什么样。
师:是啊,小孩子看到事情本身是什么样,他就怎么说。
生:也就是说小男孩看到皇帝没穿衣服。他就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板书“事情本身”)
师:按说,事情本身什么样,就照实说呗。这有什么难的?但为什么大人们却迷失在这件新装里,像刚才那么多同学质疑的那样,不敢面对这个事实呢?(学生稍有沉默。)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共学”阶段。小组内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或皇帝或大臣或百姓来研究,他们迷失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友情建议,一定要紧扣文本,同时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比如联系你们以前的阅读、联系其他学科学习到的知识、利用手中的ipad查找资料。把你们小组讨论的收获,记录在共学单上,现在开始。(板书:整合资源。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的时候,教师用ipad拍照,记录学生讨论时的场景以及共学单上的笔记。)
2.聚焦人物,学科间整合
(1)聚焦大臣
师生一同紧扣文本,依次讨论第一个大臣、第二个大臣和其他群臣的表现,分析他们为什么口是心非、掩饰真相。教师追问:其中谁是第一责任人,学生分析每一个大臣都有责任。(过程略。)
(2)聚焦百姓
讨论百姓,大家的共识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过程略。)
(3)聚焦皇帝
皇帝爱新装
生:我们组觉得,皇帝会招来骗子是因为他太爱衣服了。
师:皇帝爱美错了吗?
生:没有错。但他爱美太过分了。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衣服,连国家大事都不关心了。简直就是走火入魔,像得了强迫症一样。(学生大笑)
生:皇帝太爱慕虚荣了,国家有这样的国王,可太危险了。(学生板书:“爱慕虚荣”)
师:爱美没错,童话一般夸张、荒谬,所以写一个男皇帝如此爱打扮,挺可爱,但是如果把爱好变成嗜好,甚至癖好的话,作为像皇帝这样的领导的确不称职了。
皇帝爱权力
生:我们组也想谈谈皇帝。第3自然段:„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皇帝想通过这件衣服考验大臣是否对他忠诚,真狡猾。
师:皇帝要考验大臣错了吗?
生:没错。但方法绝对不科学。谁好谁不好,应当看他在平时的表现,哪儿能靠衣服检测呢?
生:这个皇帝,治理不好国家,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却用这样的方式,是自作聪明,恰恰说明自己是愚蠢的。
师:权力多么可怕,为了权力竟然用这样愚蠢的办法,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谁来读读皇帝的心里话。(学生朗读声音大)
师:皇帝这样的想法,你这么大声说,能让别人听见吗?(众笑)
生:肯定是不能的。这里皇帝应该自言自语。(学生再读,声音很小,半捂着嘴,偷偷摸摸,仿佛怕人知道一样。掌声。)
皇帝爱面子
生:我想说说第5自然段。这里反映皇帝对这件事有纠结,觉得自己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但也怀疑骗子的把戏,想让人去打探。
生:还有21自然段,皇帝是国家最高的首领。所有人都要听他的话,如果别人发现他不称职,当不了皇帝,民众就会让他下台,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力和面子,就不能承认自己看不见。
师:注意,里面有两个反问句,你读读,体会皇帝什么心情?
生:“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皇帝是心惊胆战。大臣们都看见新装了,自己没有看见,这不是说自己不称职吗?
生:毛骨悚然。我自己的确没有看见这件新装,难道自己愚蠢得不可救药了?(学生读略。)
师:皇帝怀疑自己错了吗?
生:也不算错。皇帝发现自己的所见和两个大臣不一样,怀疑自己,这是人之常情。
师:如果此刻的皇帝,真的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尊重这个事情本身的话,他也许会转过身来,对大臣们说什么?会对骗子说什么?
生:他可能对大臣们说,我没有看见这件衣服呀,难道你们看见了吗?
师:前面两个大臣都说看见了,自己根本就没看见。皇帝还如此“温柔”。(众笑)
生:如果是我,我就说,明明什么也没有你们这些大臣,竟然敢跟我说假话,当我是
吃干饭的吗?拉出去,各打20大板。(大笑)
生:我还会对骗子们说,你们胆敢欺骗,还跟我要生丝和黄金,我要用王法处置你们,看你们还敢不敢行骗!(掌声)
师:然而我们的皇帝却这样说——
生:“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师:皇帝这回错了吗?
生:皇帝这回可真是错了!因为他口是心非,他明明没有看见,还在那里赞美,这可真是颠倒是非了。(学生板书“口是心非”)
师:谢谢你啊,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世界经典翻译的文本。英文中,这句话是怎样写的?读读。
生:“0h!The cloth is charruing.”said he,aloud.
“It.has my complete apt)robation.”
(朗读)
师:这里的感叹词“oh’“,翻译成中文就是——
生:啊!
生:嗯!
生:还可以翻译成“哎呀”!
师:哎呀,你厉害,你翻译得跟叶君健先生一样。读读这句话。
(该生读这句话时,把“哎呀”的“哎”读为一声,拖长。掌声)
师:瞧,你这么一读,就把这个皇帝装腔作势的样子表现得活灵活现。我们汉语有四个声调,你读的是一声调,那还可以怎么读?(学生用四个不同的声调,甚至创造性朗读)
师:看来母语和英语并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遇到这样的翻译文本,像刚才一样,学科知识整合一下,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也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特别有趣的丰富内容,不信还看这句话,“said he。aloud”’意思是?(板书:比较阅读)
生:意思是“大声说”..
师:可叶君健翻译为“说”。这就意味着你可以——
生:大声说。
生:小声说。
师:还可以?
生:正常地说,也就是平静地说。
师:那我们就送到这个语境里面去,看看我们的皇帝是怎样的前后矛盾、口是心非。(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心理活动小声读,语言大声读。)
师:心里惴惴不安,表面却故作镇定。(学生读,心理活动大声读,语言小声读。)
师:内心波澜起伏,让他的语言也不那么自信了。(学生读,声音大小不变,但语言中加入颤音。)
生:这个皇帝,被这事吓得话都不会说了。所以,如果说,皇帝爱美爱到偏执,显得可笑;大臣们骗皇帝,显得皇帝可怜,此时此刻皇帝就显得可恨啦。
生:其实不是一般的可恨,而是可恶。你瞧,皇帝并没有就此打住。接下来,还给骗子发勋章,还去举行游行大典,就想不断显示自己看得见新装,这就是一个谎言。往往要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去掩盖。(热烈的掌声。)
(4)聚焦结尾
师:所以就有了故事的结尾,作为故事的高潮。就请各小组表演表演。(各小组,运用1pad,从提供的三幅世界名画和三首世界名曲中选择组成背景,组员分别当技术员、旁白、皇帝、大臣。表演后教师采访演员。)
师:技术员,讲讲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背景?
生:我们选的是一段滑稽的音乐和一幅喜庆的图片,它们组合在一起,正符合当时大家开心的情景,皇帝搞笑的样子。
师:皇帝,小孩说你什么也没穿,百姓们也对你指指戳戳,你为什么还要游行,甚至表现出一副骄傲的样子?
生:因为当时场面非常隆重,我如果半途而废了,不仅丢人,搞不好皇位都没了。所以我装也要把戏演完。(笑声)
师:大臣,你看见你的皇帝,在众人面前裸奔,你什么心情啊?(众笑)
生:实在是荒诞可笑,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不过,如果我不这样去迎合皇帝,我的官职会丢掉,脑袋可能都保不住,所以我只好托着那不存在的后裙,好像真有一样。(笑声)
3.聚焦现实,课内外整合
师:亲爱的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没有类似于皇帝新装这样的事情呢?
生:我在看历史书的时候,读到了一篇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赵高牵着一头鹿说这是一匹千里马,大家为了迎合赵高都说是千里马,很多时候,人们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说假话。
生: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楚王好细腰》,因为楚王喜欢腰细的人,所以大臣们就拼命减肥,大王喜欢什么,大臣就迎合什么,这和这篇课文也有相似之处。
生:我看过一条新闻,日本海啸核泄漏的时候,有人谣传,海盐会被污染,还有人谣传吃盐能防辐射。所以,人们都疯狂地上超市抢盐,有些人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一起去买盐,这种盲目跟从和文章里的很多大臣和百姓是一样的。
师:原来从古至今,类似这样的事一直在上演。这则童话2∞多年了,皇帝的新装已经成为经典的符号,一直敲打着人们的内心,面对刚才你们说的那些现象和文中这些大人们,难道你不想劝劝他们吗?
生:我想对国王说,作为一国之君,你首要的责任是管好国家,管理好你的军队。喜欢美,是没有错的,但不要把爱好当癖好,过分追求,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生:我想对那些大臣说,你们不要为了讨好皇上就隐瞒事情的真相,应该实事求是。
生:我想对老百姓说,你们不要光考虑自己的面子,一定要眼见为实,不能随风倒,要像小孩子那样说出真相。
生:我想对大臣们说,你们应该学习唐朝时期的魏征,魏征总是直言指出皇上做得不对的事情,所以唐朝才会昌盛。
师:你们讲的道理,给我也上了一堂教育课。这个世上有大皇帝,也有小皇帝,比如你们的班干部,比如窦老师现在是校长,每个人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个过程中,去选择、判断一些事情的时候,真是一种考验。阅读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将文本与我们的生活相整合,透过文章让我们看到另一个自己。而你们的这些话呀,无外乎要告诉我们这些大人们,应该去掉——
生:好面子、爱权力、虚伪、爱慕虚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口是心非
师:而要回到——
生:诚实、天真、单纯、实事求是
生:不要因为个人的权力、面子之类的东西说假话。要尊重事实,事情本身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师:瞧,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你们深富哲理意味的建议,帮助我们大人划破了这看不见,但叉无时不在的皇帝的新装,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不论对事物,还是对自己,都要正确地判断。在哲学上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回到事情本身。
生: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安徒生在把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成童话的时候,特意放置了这样一个揭示真相的孩子,他就是想让大人像孩子一样回到事情本身。
师:所以,童话不只是给你们读的,也是给大人们读的。透过这则童话,安徒生那忧郁的眼神,仿佛是在告诉我们(出示安徒生警句)——“当我为孩子们写每一篇童话故事的时 候,我永远记住他们身后一定会有一位读给他们的父亲或母亲。”
(三)延学:带着更高的期望与疑问走出课堂
教师出示延学单,鼓励学生继续编排课本剧、中英文对读《皇帝的新装》、延伸阅读《爱你本来的样子》、《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等,并提出新的疑问。(过程略。)
第二篇:皇帝的新装(推荐)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什么?(指屏幕)生(齐):皇帝的新装 师:声音大一点!
生(齐):皇帝的新装(声音明显响亮)师:很好。我们知道这是一篇? 生(齐):童话。
师:大家熟悉吧,这个作者? 生(齐):熟悉。
师:早晨有没有预习这篇文章?预习了,是吧?请你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生:骗
师:他用一个“骗”字概括这个故事,非常好!生:欺骗 生:愚昧
师:从人物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内容大家都还能读得懂? 生(齐)读得懂。
师:故事的内容、情节大家还能读明白。那么老师要问的是作者是怎么写的,他为什么这样写,这一课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打开课本。同学们,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吗? 生(异口同声):不可能。
师:不可能发生。但是你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可信吗? 生(零星回答):不可信
师:有人认为不可信。其他同学怎么看? 生(大部分):可信的。师:哦,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很可信。那么为什么可信呢?在故事的一开始作者就设置了一个机关,能不能把那句话找出来?
生:裁缝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师:哦,他说裁缝说,其实是什么人? 生:骗子
师:哦,是骗子。大家再来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下。
【PPT显示】
骗子: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齐读)
师:把这一句话画出来。这是一个机关。还有一个条件让这个故事我们读起来很可信。能说说吗?(生无人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小节来读一读。许多年前„„
(生齐读)师:这写了什么啊? 生:这是故事的起因。
师:故事的起因,内容写的什么?
生:在很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他特别喜欢换衣服。师:特别喜欢换衣服,喜欢到什么程度 ? 生:喜欢到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光。师:用了什么写法? 生:用了夸张的写法。
师:用了夸张的写法,很好。我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把这种夸张的意味读出来? 生:没有。
师:读书注意语速,语调,轻重音。要注意哪些词语的重音?
生:不惜,所有,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是。师:好,一起来把这种夸张的意味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节)
师: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一起来读一下。(师领着学生读,读出夸张的味道。)
【PPT显示】
皇帝:酷爱新衣,几近疯狂。
师:有了这两个条件,使故事的展开引人入胜。哪一部分,让一个个的人物纷纷登场,原形毕露的呢?好,我们同学自己来读一读8—22小节,把节次画出来,好,读起来。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提示个别同学放声读。)师:读完了吗?让我们来演习一下,同桌之间合作,第一个出场的是老大臣,一个读老大臣心里想的,一个读老大臣嘴里说的,老师读旁白。看PPT。
【PPT显示】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得花纹!多么美得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师生合作朗读。)师:他们读出了人物的心情吗? 生:没有。
师:第一个男生读得稍微快了点。“愿上帝可怜我吧!”它用什么句子? 生:感叹句。
师:难道„„难道„„ 生:反问。
师:在问谁?问自己。如果改为陈述句,想一想有什么不一样。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还要注意一些需要重读的词语。生:决不能„„
师:好,在说的时候注意反复,这个时候老大臣心理是怎样的? 生:不安,恐惧,害怕。师:内心很忐忑,他看不见这布料。再来一组读一下。读心里想的时候把声音压低一点,读出自言自语的意味。读“不成”的时候要显得果断些。
(师生二次合作朗读。)
师:第二个男生读得比第一个男生好一点,第一个男生稍微快了一点。老大臣内心的那种不安,恐惧,他说话时用言不由衷的赞美来掩饰。在皇帝的眼里是个怎样的老大臣?
生(快速地):诚实。
师:回到文本,从文章中找找看,圈画出来。生:善良的,诚实的,理智的,称职的。师:怎样地称职? 生:谁都不及他称职。
师:在皇帝眼里谁都不及他称职。但这样的老大臣他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 生:不一样。
师:第二位官员,哪一组愿意读?女生读,女生没有男生积极哦。看PPT。
【PPT显示】
“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他就把他完全没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女生和老师合作朗读。)
师:“同时对他们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能不能换成这个官员直接说?他直接说怎么说,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我们想象一下,皇帝会怎么问?第一个问题,这位官员在现场直接说会怎么说?看文本。生:这个布料非常美妙,花纹很巧妙„„
生:花纹很巧妙,颜色很漂亮,我感到非常满意。
师:还可以怎么说?能不能把这种夸奖的意味整浓一点?好,这位男生。生:哦,这些美丽的色彩,这些巧妙的花纹真是太美丽,我无法再对它有一丝半点的挑剔。师:依靠文本,他又作了一些想象。如果模仿前面老大臣的话,多么„„多么,怎么说?
生:多么美丽的色彩,多么巧妙的花纹,我感到很满意
师:再说一遍(生齐说)。再想象一下,皇帝会怎么问?你来说说看,你也当一回皇帝。
(学生答不出。)
师:想象一下,作为皇帝大家说说应该怎么问? 生:爱卿„„
师:这位同学还是有王者风范的哦。称呼很准确。爱卿,这些布料是不是很美丽?一起来问一下。
生(笑着,齐问):爱卿,这些布料是不是很美丽?
师:“是的,那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个大臣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是怎样的一个大臣? 生:诚实。
师:皇帝眼里仍然是一个诚实的大臣。皇帝亲自上场了。看PPT,哪组同学再来读读看?
【PPT显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师生合作朗读。)
师:第一,读心里想的时候,除了要注意“难道„„难道„„”这样的反问语气,还要注意哪个词语?对,这可“骇人听闻”了,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皇帝内心怎么样啊?对,非常惊讶,非常害怕,窘迫。看他说出来的话,“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
师:皇帝的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仍然是不一样的。他挑选了一群大臣。看PPT,黑字部分老师读,红字同学读。
【PPT显示】 跟着他来的全体官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红色)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些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这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红色)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说不出的快乐。
(师生合作朗读。)
师:这些大臣们一个个在皇帝面前极力地赞美他,他们向皇帝建议,这个建议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我觉得不能。因为这个建议的话就是体现出那些人都没有自己的主见。师:怎么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是都向皇帝提出自己的建议吗? 生:他们都是比较偏向皇帝,在拍皇帝的马屁,想要皇帝开心。师:哦,对皇帝阿谀逢迎。那位男生还有补充? 生: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
师:这两位同学讲了两个理由:对皇帝阿谀奉承,为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我们把下面一句再来读一下。三个感叹句(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一,二!
(生齐读,声音洪亮,情感饱满。)
师:皇帝接受了大臣的建议,穿着并没有、并不存在的衣服举行大典。那么,老百姓们又是怎么说的呢?看PPT,先想象一下,这些老百姓看到皇帝的时候会怎么想?直接用第一人称把想法说出来。
【PPT显示】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的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生:皇帝没穿衣服,天哪,太不可思议了,我是个愚蠢的人吗?我可不能让别人知道。
师:他这样想对不对,符不符合前面的情节?是的,和前文是呼应的,这位同学读进去了。看PPT。哪位同学们用常州话把这一段读一读?我们学好普通话很重要,但自己的家乡话也不能忘却哦。
(迟疑一段时间,有一生读。生笑,一生读。)师:还不错,这位同学能用家乡话说出来。你想,老百姓在街上七嘴八舌的。“乖乖„„”一起读!(生齐读。)
师:我们来想一想,上至皇帝,官员,群臣,下至老百姓,他们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啊?
生: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师:有一个成语叫? 生:口是心非。
师:他们首先欺骗的是谁? 生:自己。师:然后再欺骗? 生:皇帝,他人
师:这叫?对,自欺自人。同学们看看这些人,他们心里想的是一致的,嘴里说的话呢? 生:也是一致的。
师:人物的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除了遣词造句的个别差异,大多是一致的。这就是童话中人物的“统一性”特点。你看看那么多人如此的相似,不同的人又使人物丰富,这体现了童话中人物的统一性之外的第二个特点:丰富性。大家说说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点?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PPT显示】
心口不一
自欺欺人
在谎言面前心照不宣
师:大家一个一个掉进了骗子所设的局里,要么承认自己是愚蠢的或不称职的,要么就只能干嘛?对,只能撒谎。是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啊? 生:不是
师:是什么出了问题? 生:集体。
师:哦,是集体,是这个社会。对,大家一起来读读看。
【PPT显示】 整个社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谎言自欺欺人。自欺欺人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人的心术不正,而是社会心理的恶性循环。
师:放开声音来再来读一遍。(生读)这些人说话在文字上有些差别外,内容上是惊人的一致。我们说是人物的统一性,那么多的人在统一中又强调丰富,是谁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上演了这样一个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这样的一个闹剧的呢? 生:骗子
师:对骗子这样的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看PPT。
【PPT显示】
骗子、小丑、傻瓜„„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权利,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作外人,不同这个世界任何一种相应的人生处境发生联系,任何人生处境都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看出了每一处境的反面和虚伪。——董小英《叙述学》
师:这段话虽然理性了些,可是能让我们认识我们读到的童话中的这一类人物,他们看出了每一处境的反面和虚伪,从这个意义上讲,骗子就是一面透视人性虚伪的镜子。
【PPT显示】
骗子就是一面透视人性虚伪的镜子。
师:那么,同学再思考一下,是谁造就了这样狡猾、精明的职业骗子呢?对,是这个社会,这个异化病态的社会。有了这样的社会,所以骗子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设计了这样一个圈套。故事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但是安徒生没有,戳穿这个谎言的,使谎言真相大白的是谁啊? 是的,小孩!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PPT显示】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出来。
师:我请同学把这种“叫出来”的感觉读出来。(一生读)有点意思,你说说为什么是叫出来的呢?
生:因为小孩看大人他们都是心口不一的,他有一种惊奇感,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师:小孩子想都没想就把看到的说出来了。和大人不一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一个小孩子说? 生:因为所有的大人都知道要阿谀奉承,只有小孩子是比较天真纯洁的,通过小孩子的口说出来,更容易让人相信。
师:哦,她讲了,成人一个个阿谀奉承,撒谎,虚伪,小孩子呢,天真;第二个,小孩子也与成人形成了? 生:对比。
师:从写作手法上看是对比。用小孩子来揭穿真相,有其深意。我们来看一个成人的自省,读一读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给孩子们的信》。他这样写到„„
【PPT显示】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师:这是一个父亲的反省,儿童在他的眼里是这样的“彻底的真实而纯洁”,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这样写到„„
【PPT显示】
丰子恺《儿女》
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师:这样一个成人的反省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有的哲人这样说,儿童是成人之师,儿童是成人之父。
【PPT显示】 儿童是成人之师。儿童是成人之父。
师:同学们,我们正走在走向成人路上,所以我们要葆有我们内心的纯洁,作者在这里用小孩子来揭露事物的真相,是有他的深刻意义的。其实,真相并不难被揭穿,小孩子的一声叫喊它就完蛋了,真相一出来,故事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但是,安徒生并没有就此停下笔,把故事进一步推向了深刻,先看看老百姓的反应。看PPT。
【PPT显示】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师:这三句话,看上去是不是差不多啊?能体会到这三句话人物内心微妙的变化吗?
生:“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是第一个说的,然后又有一个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他是跟说的,还有就是她们最后老百姓她们本来是心口不一说穿衣服的,后来是听有那么多人说的然后就也说了,因为有人开始说了,他们就不怕了。
师:这位小朋友看好文本,你手一直在弄笔,所以你没有注意这个文本到底是怎么回事。嗯,老百姓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他说完这句话又加了一个“有个小孩子说”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为什么说完第一句话后要加上一个“小孩子说”呢?人物的内心有没有波澜,他说完第一句后,人物内心是怎样的?对,还有一点忐忑,加了一个“小孩子说”是要逃避,逃避自己的责任。最后是“实在”,这时候终于觉醒了,确信了啊。
师:你看,人物内心通过语言表现出了波澜,在读文本的时候,要关注文字的内部。你看,老百姓一觉醒,就形成了汪洋大海,皇帝老儿怎么样啊?一起来读最后一小节。
【PPT显示】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师: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把这个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呢? 生:给自己留点面子。
师:维护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还有吗?但他在真相面前还是显得有点害怕。同学们,这个童话的主题,作者是一步一步把它推向了深刻。你说这些谎言这些欺骗这些社会的丑陋一面是不是在真相揭露以后就完全消失啦?(生:不是)他的消失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是这个童话深刻之所在。那么同学再来思考,标题起什么作用? 生:讽刺。
生: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现在再读读,的确是有讽刺的意味。老师是这样理解的,看PPT。
【PPT显示】
皇帝的新装,象征着华丽的外表。外表再华丽也无法掩饰内心的虚伪与丑陋,更何况是一件并不存在的外衣呢?就是有,这新装,也只不过是肮脏灵魂、异化社会的遮羞布罢了。
师:继续思考,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国度交代了吗?(生齐说:没有)为什么不明确交代呢? 生:这是童话,不真实
师:是虚构的,是想象中的虚构,不真实的就没有时间和地点吗?
生:它是一个例子,发生的故事可以放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上,不需要时间和国度。师:这位同学的理解很到位,就是这个故事不是一时一地的,可能在许许多多的地方,许许多多的时候都有这样的问题。再来思考一下,这些人物为什么没有名字呢?
生:因为他们各自代表了一类人
师:很好,人物代表一类人,有种象征的意味。我们认识一下童话,童话运用想象夸张来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童话具有模糊性、荒诞性、统一性、丰富性、深刻性。课文学完了,老师问一下:2005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安徒生,丹麦人自动到安徒生家乡广场上一个雕塑前进行吊唁。大家想一想,去吊唁的人是孩子多,还是成人多。生(齐):儿童。
师:事实呢?是成人去的多,所以说“童话是写给儿童的,更是写给成年人”的(PPT显示)。
师:同学们,我们正在走向成人的路上,保持童年时的真实和纯洁吧,我们也用我们这双慧眼去认识、发现这个社会,让我们健康成长!最后布置一个作业。
【PPT显示】 发挥你的想象,用下面的三个成语写一段富有故事性的话: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师:谢谢同学们,下课。
第三篇:《皇帝的新装》
“浅浅”地教语文,是肖培东老师一贯的教学理念和不变的课堂追求。钱梦龙老师说:“在语文教学被各种貌似‘深刻’的‘理论’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当下,培东的教学看起来似乎是显得‘浅’了,但正是这种‘浅’,却深入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1]在《皇帝的新装》课例中,肖老师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并深入到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的呢?笔者试从文本文体、学习主体和语言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评析,赏鉴肖老师的“浅”教之妙。
一、重视文本文体,清浅地教
教师考虑文章的体式特点,因文体而教,是对文本的尊重。纵观《皇帝的新装》课例,肖老师从“童话”的文体出发,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教学内容清清楚楚,带给人清新舒爽之感。没有精心准备的“导语”,肖老师一开课就直奔“童话”而去,问学生“你们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一篇
”,学生答出是“童话”。他接着追问:“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的”,然后对学生的“判断”进行点评。而后用PPT展示“童话”的定义——“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继而,肖老师提问:“再来说说,童话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读完了《皇帝的新装》,你们想一想,这个童话当中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是什么?”水到渠成般,肖老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了童话文本内容的学习上。咀嚼字词、品味语句、朗读体会,在此环节,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紧紧围绕着童话的主要特征“夸张”展开。
不仅如此,和学生们品评了诸多的“夸张”后,肖老师接着引申:“这个荒唐的闹剧成功上演的最主要的因素,你认为是谁”,进而带领学生分析童话中出现的各类人物,“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走进大人的‘心’”,使学生们明白成人世界的私心欲念导致了这出荒唐闹剧,于是才有了皇帝赤身裸体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游行。肖老师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们重新设计童话的“结尾”,这本不足为奇,可肖老师却出人意表地把自己改写的“结尾”(由一个小孩子的爸爸说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真相”。)和课文“结尾”进行比照,得出了“原来童话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在教育大人”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童话的理解。从什么是“童话”,到抓住童话的主要特点“夸张”铺开教学,再到潜入文本探究人物内心世界,直至最后理解童话的教育功能,笔者的切实感受就是:肖老师是在教“童话”,清清楚楚地教“童话”。不错,要学生学“童话”,教师就要教“童话”,不能教成小说或散文!郑桂华老师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这就好比一个既专业又聪明的导游,到了一个景区,能从纷繁的游人、杂乱的景点还有满布的荒草中劈开一条简洁、清晰的小径,带着游客直达目的地,而几个主要景点又没有错过。”[2] 肖老师对文本文体的重视,让他的课堂有条不紊、生动高效。
二、尊重学习主体,浅慢地教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任何教学情境下都应该受到尊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不同文体的教学语境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方式又须不同。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它的主要阅读群体是未谙世事的少年儿童。“作为教师,应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尊重孩子对童话的理解,尊重孩子在阅读童话时经验的不足和策略的缺失。总之一句话,尊重童话的法定读者——儿童。”[3] 笔者认为,肖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在《皇帝的新装》课例中突出体现为一个字:慢。
肖老师在出示主问题时往往提示全体学生要慢慢来,别着急,想好了再说。比如:“同学们,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的?别忙着举手,想想看。”“你们想一想,这个童话当中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是什么?也先别忙着举手,回到文章再看一看,找一找。”“接下来,我要问一个问题。是谁导演这场戏的?别忙着举手,找出文中的根据。” 再比如: “每个句子里都出现了一个‘都’字,这些‘都’说明什么问题?别急着举手,想一想,话想好了再说。”在肖老师“慢慢”来的教学节奏里,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童话气息。不是吗?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讲给孩子们听的。很难想象:急速的话语能读出童话的瑰丽多姿,催促的声音能让孩子们快乐地获取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慢条斯理,娓娓道来,这不正是我们从父母长辈那里感知童话的节奏吗?肖老师“慢”的潜台词是:孩子们,不着急的,肖老师陪着你们呢,我们慢慢地,稳稳地,共同走进那个璀璨的童话世界吧。
肖老师不仅对全体学生以“慢”待之,对个别学生更是如此。教学片段一:
师:那除了衣服的特点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特别夸张的?来,这位男同学,你来说。生9:就是第一自然段这里,“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师:怎么说呢?
生9:他竟然每一天,每一点钟啊。师:有了这句话,你想要表达什么? 生9:皇帝穿衣服很夸张。
师:皇帝爱新衣到了夸张的极点了!给大家读读看这句话。生9:“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较快)
师:要想把皇帝的这个爱衣服成嗜好的性格读出来,要读好那几个词儿? 生9:“每一天”,还有“每一点钟”。
师:哎,你们发现他说的都是些什么词,同学们? 生(齐):数量词。
师:哎,时间词,数词。来,我们来读读看,“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老师范读至此。)
生(齐读):“一套衣服。”(“一套”重读,稍长)
师:童话啊,就是这样说出来的,来,你自己加油,试试看!生9(读):“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重音有感觉了)师:好,同学们来一起帮帮他,预备,起!
生(齐读):“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味浓)
师:嗯,再看看,“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下一句你来读,“除非”,预备,起!生9(读):“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炫耀一下”“新衣服”读得很到位)
师:真棒!记住啊,好童话是读出来的。
此教学片段记录了肖老师集中指导一个学生(生9)“曲折”而“缓慢”的过程。该生找出一个夸张句:“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但他没有说出为什么是“夸张”以及对句子的理解。肖老师一点也不着急,问学生“怎么说呢?”学生回答:“他竟然每一天,每一点钟啊。”学生的言外之意很明显,这还要多夸张啊。但肖老师似乎明知故问,“你想要表达什么”,他要听到学生亲口说出来才罢休。该生说出“皇帝穿衣服很夸张”,肖老师马上认可:“皇帝爱新衣到了夸张的极点了!”本以为教学就此打住了,肖老师却让该生“给大家读读”。一读,问题又来了:“夸张”的句子好找,关键是理解的深浅。该生“较快”的语速,说明他对皇帝爱衣成癖的性情领会不深。于是,肖老师开始进行读法指导:抓住表时间和数量的词“每一天”、“每一点钟”、“ 一套”,加重语气放慢语速去读。该生读得虽“有感觉”了,但还是不如人意;肖老师让全班同学范读给他听,生9终于读出了很浓的夸张味。对该生的指导总可以完美收官了吧?可肖老师还是不紧不急,他要验证一下该生的学习效果。“‘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下一句你来读,‘除非’,预备,起!”生9很到位地读出了下句:“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好一个“慢”字了得!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成长,肖老师不惜力,更耐得住慢。肖老师“童话”世界里写满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
三、凝视语言文字,浅近地教 每堂课伊始,在精心设计的“导语”中,我们总要说上一句“今天,让我们走近文本某某某”。但平心而论,一节课下来,我们真得敢确定,是走近了文本,而不是离文本越来越远吗?我们太怕自己的课被认为深度不足,肤浅有余了,所以我们不自觉地深挖主题,旁征博引,力图穷尽文字背后的“大义”。“教思想”、“教情怀”,固然不错,但脱离文本,刻意求之,无异于弱化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因此,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通过一个个文本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那么,未经“凝视”的语言文字又会怎样呢?当我们用爱与耐心来“凝视”那些优秀的语言文字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童话的特定读者是儿童,所以童话的语言一般是生动形象和简明易懂的。如何立足于形象简明的童话语言来教童话?肖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学生们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推敲一下字词,品味一下语句;通过引领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进而揭开文本思想情感的内核。由于对语言文字的“凝视”用心且用情,肖老师总能和文本靠得最近,也最亲近。教学片段二:
师:这些句子出现在文章不同的地方,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字是相同的,哪个字?一起喊!
生(齐):“都”。
师:每个句子里都出现了一个“都”字,这些“都”说明什么问题?别急着举手,想一想,话想好了再说。好,你先来说。
生23:全城的人都认为这衣服是多么的漂亮。师:全城的什么人? 生23:全城的大人。
师:全城的大人都在说这个谎话。请坐,你说。
生24:从这里可以看出是全城的大人,一起造就了这个荒唐的闹剧。师:荒唐源于所有的大人。你来说。
生25:我觉得这样就可以更加体现出全城的大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很笨,不称职。
师:所有的大人,无论是有权力的,还是没权力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还是贴着地气的善良百姓,都卷入了这场闹剧当中。所以同学们(有学生举手打断),好,还想讲,你来说。生26:我认为是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见布料,所以这个闹剧才能顺利地进行。
师: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有这份虚荣心吗?
生:因为他们不愿意在皇帝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愚蠢,皇帝如果听见他们说看不见,就会认为他的国家的百姓太愚蠢了。
师:在皇帝面前,也就是在权力面前,在生存面前。百姓迫于压力,说了假话,迫于生存生活的需要说了假话。同学们,这个时候是不是更能发现《皇帝的新装》其实讲的就是成人世界的故事?这样一想,对这件新装我们就该有更深的思考。
肖老师屏显了来自文章不同地方的七个句子(略)。学生齐读后,肖老师请他们找出七个句子中相同的一个字(“都”),为凸显此字的重要性,还要求他们大声喊出来。“都”,是表范围的副词,强调范围之广。肖老师把“都”字从句中提出,意欲何为?
第一个分析“都”字的学生说:“全城的人都认为这衣服是多么的漂亮。”肖老师马上追问并纠正:“全城的什么人?”学生答出,全城的大人。好了,是“全城的大人都在说这个谎话”!我们要探寻的就是“大人”的内心世界,因为所有的荒唐都源于“大人”——包括高高在上的权贵和善良的百姓!如果说昏庸的皇帝、愚蠢无能的大臣们主演了这场闹剧应在意料之中的话,那么,那些善良的老百姓竟也成了助演,该如何理解呢?所以当有学生“打断”肖老师的话,认为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时,肖老师巧妙地问:“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有这份虚荣心吗?”事实是,老百姓也不愿意被皇帝认为是愚蠢的。所以在残酷的现实和生存的压力下,善良的百姓也会说假话!太不可思议了,“大人”的内心世界会是这样的功利与复杂!
肖老师在他的博文《语文,可以简单实在些》中说:“我们为什么要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的文本解读是立足于言语形式的教学解读。”上面的童话教学片段中,肖老师由一个“都”字牵引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对“立足于言语形式的教学解读”做了最好的诠释。“凝视”童话语言,方能走近童话文本,阅尽童话之美!
重视文本文体,清浅地教;尊重学习主体,浅慢地教;凝视语言文字,浅近地教。肖老师的“浅”教,让安徒生的童话名篇《皇帝的新装》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注释:
[1]、钱梦龙 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 [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3 [2]、郑桂华 一堂舒服的童话课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 [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317 [3]、贾龙弟 诸雪峰 童话阅读要有童话感——从两个童话阅读题说开去 [J].语文教学通讯 2014(12B):14.
第四篇:皇帝的新装剧本
大七班——六一童话剧方案
编剧:陈文梅
曹清
活动目标:
1、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演,掌握皇帝、大臣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2、引导幼儿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活动名称:《皇帝的新衣》 活动班级:大七班
活动人员:大七班全体幼儿 活动构思:
一、设计思路: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没有像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骗子狡猾贪婪、奸诈诡诈的人呢?我们的孩子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天真纯洁、无所顾忌、天真烂漫、直言不讳、实话实说。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二、故事简介: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三、角色分类 皇帝(1人)
皇后(1人)
侍从(1人)
骗子(2人)
侍卫(2人)
官员(1人)
小孩(1人)
臣民、宫女、护卫队人员(若干)
四、演出道具
1、一架织布机(KT板)、一把椅子、一衣架。
3、侍从的手鞭子等。
4、两个箱子黄金。
5、适合故事情节的服饰、音乐。
五、排练过程:
1、先让幼儿熟悉了解故事内容。
2、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学说角色对白,开展简单的表演。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故事教学,使孩子们在这样的声音、图像、真人表演等全方位的感官编排剧本,感知故事、轻松复述故事,并且乐意模仿表演。
4、对故事进行改编,创作成剧本后采用多媒体以及教师的讲解、辅导和排练绘本童话剧。
5、童话剧表演中所需要的服装、头饰、胸饰、道具等材料将会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作完成。
六、演出顺序!
第一场:
小朋友甲:小虎小雷你们跑哪去了?慢点儿!小朋友乙:我,我在这儿呢。
小朋友甲:拜托,你跑那么快干嘛?
小朋友丙:你说你这个女生成天就知道臭美,还抱着个玩具还跟着我们俩!小朋友甲:什么叫臭美呀。我那是真美,再说了现在哪个女生不爱美!小朋友丁:瞧见了没,你看她那个鞋子是芭比娃娃的,衣服是白雪公主的,帽子睡美人的。啧啧啧!
小朋友丙:嗯,对,不错!小朋友乙:脸光头强的。小朋友丙:腿熊大熊二的。
小朋友乙:哎,我说,你男人一点好不好。小朋友丙:女生就是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嘛。
小朋友甲:叫你们来。真要你们帮忙看看谁的眼光好,给点意见吗!小朋友丁:衣服穿得好,真的没有用。我们比的是脑子、智商。对了,给你们讲个故事long——long——ago!甲乙丙丁:很久很久以前。
(音乐:男生舞蹈)第二场:
侍卫甲:大家好,我是金钟罩。嗨!
侍卫乙:大家好,我是铁布衫,哈!侍卫甲乙:我们是皇帝的御前侍卫。侍卫甲:嗨!侍卫乙:哈!
侍卫甲乙:嗨!哈!
侍卫甲:我们自幼习武,现在也是一身武艺。
侍卫乙:可是大伙儿都说我们是花架子,就知道摆酷。侍卫甲:我们哪想啊,要怪就怪这个皇帝。
侍卫乙:他整天就知道衣服、衣服、衣服。我们都快成了健美教练了。侍卫甲:呸!侍卫乙:呸!侍卫甲乙:呸呸!侍从:皇帝驾到!
侍卫甲乙:唱《带你去看流星雨》
皇帝:最近比较烦,比较烦。哎!这人配衣服马配鞍。我皇帝不愁没衣穿。烦的是岁月不饶人,让我一脸老年斑,老年斑。
侍从:老奴号称万事通,专找皇上来邀功什么最炫民族风,谁的发型最拉风。没事找我万事通。最近皇上心事重,献上妙计好邀功,好邀功。
侍从:参见陛下。
皇帝:嗯,我让你办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侍从:禀告陛下,一切都办好了。他们说自己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布来。他们还曾留学法、德、英,美、意、澳、南。
皇帝:南、南是南非吗?
侍从:是南极洲,还设计过这个qq秀。皇帝:快快快!快把他们给带上来。
侍从:遵命!。
骗子甲乙:参见陛下!皇帝:你们就是那两位最著名的形象设计师? 骗子甲乙:是的,陛下。
皇帝:听说你们可以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布来。
骗子甲:是的,陛下。这种布不仅美丽漂亮,而且只有像你这样高贵大方的人才配穿有这种布织出的衣服。
骗子乙:而且这种布还有一种奇异的功能。皇帝:奥,什么奇异的功能?
骗子乙:凡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用这布织出来的衣服。皇帝:这正是我需要的衣服。我穿上这样的衣服就能看出哪些人不称职,哪些人愚蠢?好!我命令你们俩马上织出这样的布来。并且要织得最好!骗子甲乙:遵命陛下。
皇帝:好吧,你们去吧!骗子甲乙:陛下!陛下!皇帝:恩,怎么了? 骗子甲乙:这、这个。
皇帝:给你黄金十万两作为订金。等衣服做出来,定有重赏!
第三场:
大臣:我是忠实老大臣,铁证无私人人可见,一看陛下乐开眼,看我此时不多言。为了监督他们俩,居然派我做间谍,做间谍。我说你们俩在干嘛呢?何时做起来?
骗子甲:大人我们在加班加点的做。
骗子乙:我想过不了多久最美丽的布就会大功告成了。大臣:那我可以先睹为快吗? 骗子甲乙:当然可以。
骗子甲:先生,这边请、这边请。你看那就是最美丽的布。
大臣:这、这、这。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这件衣服不简单,我看了又看,想了又想。难道我是一个大贪官,我的老天爷啊,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到这布。
骗子乙:大人,难道您看不见这美丽的布吗?
大臣:我可是皇宫里最聪明的大臣,我怎么会看不见呢!骗子甲乙:大人难道您不提点什么意见吗?
大臣:美极了,妙极了,美妙极了。这真是此物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骗子甲:聪明呀!骗子乙:聪明呀!骗子甲乙:(一起)聪明呀!侍从:皇后驾到!皇后:我便是那人见人爱、树见开花,这种最最美丽的皇后。嗨嗨!皇帝让我来看看布织得怎么样了?哼哼!布织好了吗?
骗子甲:是的,是的,织好了,织好了。骗子乙:您看,那块布不是很漂亮吗?
皇后:啊?这、这、这。这是怎么回事?我什么也没看见,难道我是个笨蛋吗?真是太糟糕了。(坐地上)这一个美丽的,美丽的笨女人。奥,她的故事,发生在每个角落里。她让我相信了自己的爱情,只能欺骗自己,麻醉自己。
骗子甲:皇后您不谈点什么意见吗? 骗子乙:对呀,对呀,皇后。
骗子甲:难道、难道你看不见那块美丽的布吗? 皇后:嗯,这真是太美妙了!这真是!
骗子甲:嗯!皇后:这真是!骗子乙:嗯!皇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骗子甲:太好了,太好了!骗子乙:形容的太贴切了。
皇后:我要告诉皇上,我很满意的,好的,我走了。大臣、骗子甲乙:恭送皇后!
第四场:
侍从:皇帝驾到!大臣:皇上请看那是最美丽的布。
皇帝:忠实的大臣那块布真的很美丽吗? 大臣:是的,简直就是美极了!皇帝:奇怪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皇帝吗?太荒唐了!(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骗子甲:陛下,你怎么哭了?
皇帝:没事,没事。我就是太感动了,那件衣服太好看了!骗子乙:陛下您请看这是上衣。上面朵朵白云飘。骗子甲:这是裤子。下面条条鱼儿游。
皇帝:真是妙不可言,我宣布,明天我要举行游行大典。大臣:遵命陛下!
第五场:
臣民女:哎哟,张大爷、李大爷好巧啊。你们也来看皇帝的新衣服。张大爷:对呀,对呀。
李大爷:你也带娃来看皇帝的新衣服呀!
臣民女:是啊,我带这小的也是来看皇帝的新衣服的。小孩:张大爷、李大爷你们好!张、李:你娃的新衣服真好看。
臣民女:哎呀,哪有钱买新衣服奥,我那是窗帘布改的。侍卫甲:陛下你今天是帅呆了。侍卫乙:不对。你今天是酷毙了。侍卫甲:帅呆了。侍卫乙:酷毙了。侍卫甲:帅呆了。侍卫乙:酷毙了。
皇帝:停、停!我今天是帅呆了加酷毙了。(打个喷嚏)侍卫甲乙:关键时刻怎能感冒?
臣民1:快看哪,陛下今天穿的太帅了。
臣民2:前面看像周润发,后面看像刘德华,左边看黎明右边看像郭富城。臣民3:陛下太有男人味了。臣民4(男):我要是女人就嫁给你。小孩: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臣民女:天涯,你这无知的孩子。
臣民5:这是谁家的孩子啊,怎么乱说话呀。小孩:他真的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就是没穿。皇帝:小板凳呢? 侍从:我在这儿呢。
皇帝:我怎么听到我的臣民说我没穿衣服呢。
侍从:不、不、不,哪能呢。陛下您听错啦,你一定听错了。你的臣民是在说,他们很幸福。
皇帝:我怎么觉得我身上有点冷呢。侍从: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吗? 皇帝:什么话?
侍从:要分风度就不要温度。陛下,您看您风度偏偏,温度肯定会少啦!陛下您看,那位家长已经被你的风度吓跑了。
皇帝:好吧,那好吧。游行大典继续举行下去吧!侍从:好嘞!
(音乐:女生舞蹈,最后皇帝带领大家一起退场。)
第五篇:《皇帝的新装》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积累重点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4、分析人物形象以及理解童话的夸张和想象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艺术特色,感悟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以及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无私无畏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以及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无私无畏的品格。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故事法、设疑导学法、点拨法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第2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题,理解想象与夸张的手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吆,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理直气壮地说:“吆,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回答聪不聪明?那这个充满智慧的人到底是谁呢?有没有人知道?
没错,正是安徒生!在18世纪末
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此睿智的安徒生怎么可能沉默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他一篇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板书课题: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认真听故事,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叫2-3名同学回答)
以故事导入,同时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丰富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写作背景,帮助下文学习。
二、走进作者,了解童话
(多媒体出示)
安徒生画像及名字
教师对学生回答稍作补充,教学生用“五字法“记忆,“名、时、地、评、作“。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安徒生的资料及文体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搜集整理能力,扩大知识面。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更有效率。
三、快速默读,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现生字词:
一、给生字词注音:
炫耀(xuàn)
称职(chèn)
滑稽(jī)
赏赐(cì)
爵(jué)士
勋(xūn)章
随声附和(hè)
骇人听闻(hài)
御聘(pìn)
二、词语释义: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老师讲授并强调重点字词的书写)
边读课文边整理课前预习的成果
学生代表上台为生字词注音和释义,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或者练习本上注音。
齐读生字词两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掌握生字词打牢基础。
巩固字词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配角色: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要求:
1、使用普通话,语言流畅
2、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富有感情色彩。
3、尽量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
确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四、梳理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1)梳理线索
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文章就是靠“新装”这一条线串连起来的。“新装”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多媒体出示)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材料有机地组织串连在一起。
(2)把握故事情节
(多媒体出示)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
请围绕“新装”这一线索梳理本文结构层次,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师明确:(并摘要板书)
引子:皇帝爱新装
开端:骗子织新装
发展:大臣、皇帝看新装
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小孩识新装
速读,抢答。
(新装)或(皇帝的新装)
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讨论梳理层次,并概括小标题,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师生共同评价、修改、确定小标题。
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掌握线索的知识。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根据图片,复述比赛
(多媒体展示故事图片)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加以复述。
准备2分钟
踊跃参赛
以图片和比赛的形式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准确读出语气,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熟悉课文情节。
3、思考课后练习。
课后完成为下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第2课时
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题,理解想象与夸张的手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圣人孔子有句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想知道我们的同学昨天回家之后有没有温习呢?那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看来同学们都做得很不错,昨天学习也很认真,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童话,一起走近皇帝和他身边的人,细细品味新装的故事。
关上书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巩固学生的基础,使知识连贯化,引导学生自觉投入新的学习。
以鼓励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快速默读,理清结构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1、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个字既适用于文中每一个人物,又符合本文故事情节。
2、围绕这个字,作者在文章安排了哪些人物,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字进行活动的呢?
师生共同评价筛选,确定为“骗”。
(多媒体展示人物结构图)
默读课文,积极抢答。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品味朗读,感悟形象
1、教师引导点拨
皇帝角色的分析
(多媒体出示)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
一个------的皇帝
点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外貌、神态、心理、动作去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
(以朗读和表演为载体进一步感受人物性格的特点)
2、学生自主探究
分析骗子、大臣、老百姓和小孩的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确定本小组最关注的人物形象,讨论赏析。
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语句,找出关键语句和词语,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赏析,然后展示赏析成果。
(展示成果时,以角色朗读和剧本表演为载体)
学生基础比较差,以引导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评论赏析能力,以及朗读和表演能力。
四、深入探究,挖掘主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
1、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那皇帝等人上当的原因是什么呢?
2、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揭穿整个骗局?
(老师鼓励学生对童话主题做出多元解读)
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完人物形象之后,水到渠成地把握文章中心,领悟主题。
五、分析课文写作特点
1、老师给学生提问: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位光着身子游行的皇帝?(没有);有没有个个都说假话,愚蠢、胆小的大臣、官员和老百姓?(没有);可见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么一个荒唐的闹剧?
2、老师归纳总结:
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既是本文的突出艺术特色,又是这一文体的显著特征。
以老师的问题做引导,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童话体裁,并从文中找出理由证明。
进一步巩固童话体裁知识,感受童话的艺术魅力,并学习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六、人文培养,情感熏陶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新装现象”?你是怎样做的?请说给大家听听。
各抒己见
让学生将所学所认同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现实贯通,以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人格。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语:
随风飘去的是皇帝的新装,铭刻在心的是作者的深情。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又长大了一些,知道只有保持纯真的童心,摒弃虚伪的作派,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更纯净,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面对现实中的“新装现象”,这里送给大家一副对联:上联是,“童话笑剧惹我笑,新装难遮皇帝丑”,下联是“课文现象费人思,真言方知小孩美”,横披是“学做真人”。
2、布置作业:
请
以小作家的身份,插上想象的翅膀,运用本文所学写作方法,续写《皇帝的新装》。
要求:
1、续文要合理
2、字数在300百字以上
课后完成使课堂结构完整化,知识系统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实践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爱新装
织新装
看新装
穿新装
识新装
线索
新装
(1)
(2-4)
(5-22)
(23-32)
(33-36)
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骗子(阴险狡猾、贪婪......)
(行)
小孩
(揭)
(受)
皇帝
(天真浪漫,无私无畏)
骗
(虚荣、昏庸、愚蠢......)
(传)
(助)
(胆小怕事、人云亦云)百姓
大臣(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世间众生,丑态百出
纯真孩童,真心未泯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