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山奇石[推荐]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 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石》。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编选了一系列文章,旨在使学生感受祖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丽。文章主要描绘了号称“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怪石,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山石画卷;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赞美,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教学内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学文,初步分析作者在文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黄山怪石之“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对黄山的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解决教学内容上的轻重缓急,需要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下面我来谈谈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能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黄山怪石之“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改革在强调教与学的关系时,提倡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谈话法,情境法,讨论法同时辅以讲练结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六、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本次教学我将教学过程定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细读课文,感知魅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课的开始,我将在多媒体中呈现“黄山四绝”的图片,请同学们告诉我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并说明理由。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会为同学们介绍:“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也就是我们刚刚在图片中所看到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同时今天我除了是老师之外,还是你们这些小游客的导游。接下来我将带你们一起走进黄山,来感受黄山奇石的魅力。(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中之重。首先,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我会着重强调,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要怕,一定用笔标记出来,继续往下读,之后自己对照课本上生字的拼音注释或查阅字典先自学生字。
然后我将用准备好的识字卡片,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写,纠正读音,认清笔画,并组词加强记忆。
第三步是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我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拿到“花”的学生要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比如給生字注音/组词,或者到讲台上听写生字。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生字,同时也可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知魅力
接下来,我将带领同学们正式走入黄山,来领略黄山怪石之“奇”。首先,我为同学们播放本篇课文的朗读录音,然后随机挑选六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他们的读音及所表达的情感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同时从文中找到,作者一共提到了哪些景点?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整体感知之后,我将让学生来分段学习,从细节部分感受黄山奇石的魅力。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小组同学讨论:第一自然段在整篇课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很快得到答案:第一段开门见山,仅用几句话就点出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那么黄山究竟是凭借什么“闻名中外”,让人称“奇”的呢?接下来我将带着你们来到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仙桃石。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内容,同时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以找到作者对于“仙桃石”的描述;“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教师借此让学生初步了解比喻修辞及其效果。作者通过把学生尚未亲眼见到的黄山之石比喻成我们经常见到的“大桃子”,语言生动形象,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切感受到黄山的石头是多么奇特,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参观了仙桃石之后,相信大家还是意犹未尽。没关系,我们的旅途还长着呢。这时我会在多媒体中呈现“猴子观海”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先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然后再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与作者的描述相比,你的语言妙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复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板书)
黄山的景色这么迷人,我这个导游也害怕迷路,哪个小游客能帮我指明方向呢?这时我在多媒体中呈现 “仙人指路”的图片,然后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内容,根据作者的描写摆出相应的姿势,比比看谁摆的最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里。(板书)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看看在阳光照射下的石头是如何变成“一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的。同时仔细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你的游客介绍“金鸡叫天都”这个景点,然后自己主动站起来做全班同学的导游,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同学在听她介绍的是否精彩的同时,也要听她字词的发音是否正确。(板书)
在导游的带领下,同学们对课文中描写的黄山奇石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将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黄山的其它怪石。比如作者在最后一段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然后我在多媒体中呈现文章没有详细描写的黄山怪石,请学生结合图片,大胆想象,根据奇石的样子取名字,并给大家介绍,让同学们跟你一起感受黄山怪石的神奇,有趣。(板书)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我们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会在多媒体中再次呈现这些景观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图片在小组内讨论,分别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点,然后自己就做这个景点的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这里,尽量用到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比喻修辞和生字新词,看谁的介绍最精彩,最吸引游客的目光,由同学们推选“优秀导游”,然后由教师颁发“小导游资格证”。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是提升小学生思想认识,升华课堂主题的重要环节。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作最后的补充和总结。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的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介绍了四块神奇怪石。作者采用总分的方法,把黄山写得栩栩如生。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一定要亲自到黄山,感受它的魅力。最后我为同学们布置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对于以下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二选一):
(1)结合文中所提供的图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搜集你喜欢的其他景点的图片进行描述,尽量用到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比喻修辞,下节课与全班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一:总领全文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晰展现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真切的感受黄山怪石的奇特魅力。
神奇有趣
第二篇:《黄山奇石》评析
《黄山奇石》评课稿
《黄山奇石》一课向读者介绍了神奇秀丽的黄山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育,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他们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针对此刘梦琳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语文教学特色。
刘老师以奇石名称导入,复习生字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刘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充分感悟石之趣,感受黄山之秀丽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她引导学生由“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一中心句设问探究,采用了看、找、说、演、读等形式,辅以课件的恰当使用,和学生一起重点研读了2~6自然段。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刘老师的教学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时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如学习“猴子观海”,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再让学生找出猴子动作的词:抱、蹲、望,并请学生上台做动作等。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自然体会到奇石的有趣,读出奇石的有趣。刘老师在详解2、3两个自然段后及时小结学习方法:
1、看图片;
2、看图说一说(做动作);
3、演一演;
4、读一读。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4、5两个自然段,4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相机指导。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写法介绍这些石头的样子、动作。这一板块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加深体会奇石之美。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刘老师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美中不足的是:课堂上朗读的时间较少,应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黄山石的奇、趣、美。还有教学生字时,刘老师在让学生练写的时候在黑板上范写,这一点个人觉得不妥。老师应该先范写,让学生看并书空,再让学生练写,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生字的笔画笔顺。
第三篇:黄山奇石教案
2、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在假期中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今天呀,我们也去一个有趣的地方玩一玩,看看那里有些什么东西最能吸引你呢? 板书:黄山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黄山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们呢?先听一听朗读吧!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之后说说自己都知道了些什么。板书:奇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找出来,并试着读通顺。
3.认读、识记生字。⑴学生自由读生字。
⑵分组互助读生字,再开火车读生字。⑶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⑷学生交流识字方法。⑸同桌比赛点读。
三、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黄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你认为哪几处怪石最有趣呢?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有趣的地方。
(1)学习“猴子观海”段落
a指名朗读,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有趣?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呢? b 结合插图理解“陡峭”、“云海”;动作演示理解“一动不动”、;认读“峰、胳膊”。
c练读这一段,怎么读出趣味来呢,试背诵。
d表演读:我们能把“猴子观海”介绍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吗?指名说。e换角色读:石猴可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还会说话,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哦!(指名学生可以加进适当的动作。)
f情景表演:石猴在黄山顶上呆了好长时间,无数游客都与它合影留念,它想为大家介绍一次观海的景象呢!
(2)黄山的奇石数可多了,我们再去看看其他几处吧!(用以上方法学习其他段落)
四、小结:
我们知道黄山的奇石数都数不完,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下节课我们也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介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卡片认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说说黄山的奇石。
二、品读课文,拓展想象 1.“天狗望月”为例
(1)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
(2)“天狗”望到了什么呢?它心里在想什么呢?(3)学生先可以一句一句的说,然后连起来说。
“天狗望月”被同学们说的栩栩如生,黄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听后,可着急了,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出示奇石图片。
(1)分小组选择喜欢的图片,然后讨论怎样说。(2)指名说。
三、指导写字。1.自由读会写字。
2.出示会写字,开火车认读,并给生字组词。3.指导写字。
注意:“尤”字不要添加撇,“区”和“巨”的笔顺,“块”和“站”的偏旁要变形。
4.学生练习写字。5.展示,讲评。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游览了黄山,见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你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怎么说你的收获呢?
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仙桃石 飞 落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2.黄山奇石 有趣极了
仙人指路 站 神 指
金鸡叫天都 伸 叫
教学后记: 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记生字,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等等,其中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识字,如:记“区”,他们会说:我住在西区,这是西区的“区”。
第四篇:《黄山奇石》说课稿
《黄山奇石》说课稿13篇
《黄山奇石》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黄山奇石》,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设计流程】【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本节课是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教科书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点明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四处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六自然段改口介绍了几处有特点的奇石。结尾依据不仅交待了黄山的奇石数量多,而且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
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赞美。
【说学情】
据调查,我班学生没有一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因此,在课前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写“陡峭”两个字。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说教学设计流程】
品味课题 理解“奇”字
导读课文 揭示“奇石”
默读感知 找出“奇石”
精读品读 欣赏“奇石”
学习生字 规范书写
自主性作业 丰富积累
【说教学过程】
一、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奇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整理成图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揭示“奇石”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样子,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 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站 伸 指)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啼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自主选择性作业:
课前学生收集了黄山风景图片,课下小朋友互相介绍。安排此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金鸡叫天都 伸 啼叫
(奇) (趣)
《黄山奇石》说课稿2
今天我来说一说《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3、指导书写“闪、狗”2个生字。
4、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
4、媒体辅助法。
三、说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认读
2、认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欣赏“奇石”。品读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黄山,你会在那快石头前面拍照?
3、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
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
(2)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4、齐读第6自然段。
5、回归文题,体会“奇”的意思。
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题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奇形怪状
三、学习写作方法。
四、仿写奇石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指导写“闪、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2~5自然段
五、【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首先指导学生学习“仙桃石”,“猴子观海”引导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前松后紧,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还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黄山奇石》说课稿3
一、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qut;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1、收集阶段: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2、整理阶段: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二)浏览教材,提出研究问题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2、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同时也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
如:黄山奇石奇在哪儿、为什么会称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黄山松与别处松不一样等。
※ 对于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可引导他们在课后进一步研究。
(三)利用网源,合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主选好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并有价值的问题。
2、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进行“超媒体”阅读,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品味课文,交流点拨提高
1、学生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心中也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之后,让他们互相间进行一下交流。
2、自由汇报,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学生在汇报“黄山奇石奇在哪儿?”这个问题时,完全可让学生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先把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种资料进行随机演示解说。这样通过图、文、声对照,让大家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问题也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自然解决了。
3、教师借助网络教材进行激情渲染,学生再次品味朗读,尽情表达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五)整理素材,自主创造积淀
1、让学生点击“网络教材”中的“创造天地”一栏,激起创造意向。
在点击之后,会出现这样的激励语:通过我们自制的网络教材《黄山奇石》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我们的家乡新登也有很多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先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历史、典故、传说、习俗等),也可以结合身边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庆,再把它写下来。并在网络上发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们的家乡----新登。
2、教师启发:学习《黄山奇石》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我们不仅要感受美,还要学会像这位作者那样去创造美。请你根据“创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3、请计算机教师将学生所要研究的内容-----“新登风光”模拟网站和网络教材链接起来。
4、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从而让慢慢学会这类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1)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即研究家乡的哪一个景点,根据主题去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
(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概括、整理。
(3)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把描写家乡景点的自然景观与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六)架设平台,鼓励充分展示
1、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准备。
2、教师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机会与必要的帮助,架设出较好的一个平台,使得这种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而可以是跨越时空的。
如:用E-ail将自己的作品发送给朋友,将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制成电脑小报在校内外发行,也可刻成光盘提交给老师、父母欣赏。
《黄山奇石》说课稿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析学生】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说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说教学】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黄山奇石》说课稿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来说一说《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于是,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油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析学生】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说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疏疑、解疑的主线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现在,让我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说教学】
课堂上应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的教学,并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是我的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部分:
1、初读课文质疑,明确学习目标:
开课质疑,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其中“奇”字用动作突出。教师解释什么是奇?并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观看课件播放介绍黄山的风光短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略黄山美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质疑,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耳听着教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细读课文解疑,突破重难点: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悟疑、解疑,突破重难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⑴ 了解内容,初步解疑: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并把你读懂的地方和同学说一说。
⑵ 深入理解,进行解疑:
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入手,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对“景色秀丽神奇”、“怪石”几个不易理解的词语,教师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就拿“怪石”一词来说吧,课件出示两张图,一张图上的石头相貌平平,而另一张图上的石头则有些怪异,让学生判断哪张图上的石头为怪石,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什么是怪石了。
在教学配图的二、三、四自然段,可采用看图学文的方法,让学生把课文中描写各种奇石的语句找出来,图文对照读一读。当教学到“仙桃石”时,课件出示仙桃石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可以看到山顶的巨石就像一个大桃子,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结合看过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等,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来历,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一讲。当教学到“猴子观海”时,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以此解决心中的疑团。当教学到“仙人指路”时,课件出示仙人指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给游人指路呢。可以让学生学一学仙人指路的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要读出对仙桃石来历的一种猜想。读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观海的有趣,声音可以轻一点,仿佛怕惊动了正在观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则要读出仙人指路这个传说的神秘感。朗读的方式也要多样化,有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将描写“金鸡叫天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理解什么是“金光闪闪的雄鸡”、“不住地啼叫”是什么意思。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画一画“金鸡叫天都”,再选几幅学生作品用投影展示出来,大家来评一评谁画得好。
3、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体验创意性阅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有朗读、当导游、讲故事、画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分组同时进行,教师从旁指导。喜欢朗读的学生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组,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尽量读得有感情,还可以配上动作;喜欢表演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带领大家游黄山;喜欢讲故事的学生可以挑选课文中的一处奇石,发挥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一讲,比比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喜欢画画的学生,赶快拿起手中的画笔,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为了再发展思维,还可让学生画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最后,每组推选同学在全班展示才艺,汇报学习成果。只有学生主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课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黄山奇石》说课稿6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这节《黄山奇石》课例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是:【说教材】【说理念】【说学情】【说目标】【说策略】【说教学】【说效果】(幻灯片2)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说理念】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试验,使识字、阅读、作文做到了三位一体。
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说学情】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较熟练掌握网上阅读、网上打写、网上浏览等信息技能;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说目标】
l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4)熟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l 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时,同学们还要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l 信息素养方面
通过阅读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在网络中模仿、创编的能力。
【说策略】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说教学】
在黄山奇石的教学活动中,王老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学理念,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品味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从词句的比较中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王老师把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与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在山顶的石盘上。”两句话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王老师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 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予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王老师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例如: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石头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师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与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写动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师让学生结合看书上的插图,自己在小组内交流脑海里想象到的景象。她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随组式巡视和倾听。在王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小组的讨论交流显得扎实有效。这时,王老师又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重点学习2——5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王老师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让学生先了解更多有关黄山奇石的文章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大胆地对黄山的其它岩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岩石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
学生在大量阅读了相关的黄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脑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师就让学生从她提供的黄山奇石图片中,找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打写创作。就这样,学生把这节课对语文的学习感悟最终生成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使创造性思维与信息化技术有效地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王老师还认为,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平常在语文教学中,能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相信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说效果】
这节课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落实目标扎实,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黄山奇石》说课稿7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秀丽风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描述画面,发展独白语言。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描述画面,深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教法选择
1、情境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4、媒体辅助法。
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教学时间
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式复习生字
(二)紧扣“奇”字,破题激趣,导入新课。
1、开场白,出示课题:《黄山奇石》
2、找出关键字,破题;
3、提出中心问题,导入新课。
(三)通读全文,初步感知--“奇”在何处。
(四)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奇”在何处。
1、朗读全文;
2、从重点景观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大胆描述,自由交流,教师延缓评价;
3、以“金鸡叫天都”为例,感受文中的意象美,进行学法指导:
(1)出示图片,引导想象;
(2)抽读相关文字,采用多种方式训练朗读,进行读
法指导;
(3)引导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意象美;
(4)学法小结。
4、学生再选重点景观,运用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 选出景点,自行自读自悟;
(2) 质疑释疑,解决字词难点;
(3) 汇报交流,训练独白语言;
(4) 适时评价,延续学习热情。
(五)图文结合,积累语言,感受“奇特”
自主选择景点,背诵相关文字。
(六)拓展延伸,训练表达,突出“奇特”:
(1)、模仿课文,自由练说;
(2)、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2、自由想象: “狮子抢球”
3、仿写片段,写出“奇特’
1、天狗望月
2、仙女弹琴
3、狮子抢球
(七)课后延伸,激发兴趣,深化感情
板书设计
各种黄山奇石通通围绕着一个“奇”字,大大的“?”是留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黄山奇石》说课稿8
一、教材解析
1.课标要求
低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注重识字教学,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2.单元分析
本组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安排了一个识字与4篇课文及语文园地一。分别是《识字1》《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读着本组教材,我们感到了“爽”,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金秋时节,神清气爽;我们感受到了 “美”,大雁南飞,山河壮美,春华秋实,劳动创造美。通过读本组教材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通过朗读导语,走进秋天,了解秋天。教材内容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本课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黄山奇石的记叙性短文。课文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本课图文并茂,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不由我们惊叹黄山的神奇,惊叹大自然的创造。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特别适合朗读,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多在读中感悟、体验、领会文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老师要指导他们在趣味阅读中落实识字教学。
三、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
五、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
六、教学模式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学习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秋天,本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知识树)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植物妈妈有办法
秋天的图画 古诗两首
识字1 语文园地一
美丽
的
秋天
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黄山奇石。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领略一下黄山的怪石。揭题:2 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由单元知识树本课内容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课做好准备。)
2、明确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后,向学生出示了清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后面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自学指导 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
4、认识生字,把课文中的生字拼读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结合段落整体了解黄山风景区的秀丽神奇。,激起学生进一步研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黄山奇石”的热情。学生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交流汇报
1、检查识字情况: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认一认。同桌将生字卡片上的生词互相读一读,检验字音的掌握情况。
(3) 辨一辨。“风景区”与“巨石”——找出“区”“石”字型的异同点;给“区”“石”组出其他的词语;朗读词组:风景区、地区、区分、山区,巨石、巨大、巨人、巨轮。“脖子”与“胳膊”——出示人物图像,指出脖子、胳膊以及脸、腿、脚各部位;观察字形,说出自己的发现;小结与身体有关的许多字都带月字旁。
(4)玩一玩,做变字小魔术。
“著”——课件演示“者”来到草字头的下面;说一说“著”是怎么变出来的;小结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变字。“尤”——课件演示“优”字的单人旁离开了它;小结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变字。
做个魔术师,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变出字卡中的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带着“我能将藏在文章中的生字认出来”的感受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设计意图:运用自学、辨析、游戏等多种识字形式引导学生初步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识字的规律,并通过接下来的阅读过程掌握字音、理解字义、初识字形。)
(四)、研读课文,品悟情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并朗读句子:“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找出中心句所在的段落,朗读第一自然段。
(3)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4)把“尤其”换成“特别”再来读读句子。
(5)读了这句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聚焦中心句,结合段落整体了解黄山风景区的秀丽神奇。扣住“尤其”,结合换词、画面、朗读等方式感知奇石的有趣。设问引路,激起学生进一步研读的积极性,辅以教师语言的渲染,激发学生探究“黄山奇石”的热情。)
2、学习二到五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石头的,体会黄山石的奇。
(3)、引读,就说“仙桃石”吧……“猴子观海”又怎么样呢……“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4)、指名介绍自己喜爱的“奇石”。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读中感悟,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或伙伴的图片、绘画,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1.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感受了黄山奇石的神奇,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希望同学们以后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相信你会对大自然有更深的理解。
2.单元回归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黄山奇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学习本单元的后两篇课文,他们又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把本节课的知识及时的回归到它的上位单元系统中,让学生不断的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七)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秀丽神奇 仙人指路 神奇
怪石有趣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说课稿9
1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情分析
如果游过黄山,你一定能随口说出黄山的“四绝”;要是没游过黄山,想必也听说过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把?
读着《黄山奇石》,惊叹于黄山的神奇,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我们似乎并不是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文再去游黄山,你一定会更喜爱黄山石,也一定更会欣赏黄山石了。
3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石(板书)
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接到了黄山风景区邀请我们参加《黄山奇石》导游证考核的比赛。顺利通过考核的孩子们,将成为一名优秀的黄山导游员。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我们要出发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啦!
活动3【活动】1、活动一:字词自测(第一关字词比拼)
师:让我们出发吧,进入第一关字词大比拼!(先自我检测一下,能顺利读出来的同学把五角星涂黑)开始吧!
师:指名读——齐读
真是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及时的复习,才能把生字词记得牢牢得!
活动4【活动】2、活动二:书写自测(第二关:来读、来写)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生字词,赶往黄山奇石考核的下一站(来读、来写)
师反馈:自由读——学生读——齐读
(你的朗读真棒,发现尤其、极读重音)学着小老师的样子读一读——齐读
同学们,真是聪明能干,一连闯了两关,让我们为自己加加油,为同学加加油,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师:上一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黄山的特点,还浏览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领略了黄山的怪石,谁能做做小导游,把上一节课学习的两个景点介绍给同学们!
生:请两位同学介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介绍的流利、清楚。这位小导游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真是有模有样——表扬认真听的孩子)
活动5【讲授】3、总结方法,自学伏笔
师:孩子们,我们来一起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两个段落的,这两个段落有什么共同点。
生:名字、形状、地方、动词、……像什么(相机板书)
{板书:名字:仙桃石、猴子观海“——”、形状……像……(波浪线、三角形圈出动词)、地方(山顶的石盘、陡峭的山峰用圆圈出来)}
活动6【活动】4、活动三:合作学习4、5自然段(第三关:我来说)
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4—5自然段,读通顺,读准确!
2、小组合作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动动笔、圈圈划划,学一学。
3、汇报学习成果。
师:根据阅读要求,动动笔,参照小方法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师:哪一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汇报——补充——评价——读(小组、个别、男女、做动作读)
师: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是让老师惊讶,小组之间的合作又真是默契十足,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互相合作学习的同学们吧!
师:孩子们,黄山的奇石只有这么多吗?
生:还有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还从哪里看出来还有很多?
生: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很多)
活动7【活动】5、活动四:第四关:听我来
师:小练笔(请你选一选,介绍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点)
利用提示语,先说——再写——组内改(评价对照板书)——选读(发证)
师:你们真是不得了,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顺利完成了第四关——听我来,恭喜同学们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黄山奇石导游员。
活动8【练习】6、观视频、课后巩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秀丽神奇的黄山奇石。(视频)
师:课后,请你视频里的一块巨石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当一当小导游,介绍介绍黄山的美景!
活动9【作业】作业设计
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石
活动10【讲授】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名字:“———”
猴子观海形状:……像……(波浪线、三角形)
地方:山顶的石盘、高高的山峰(圈一圈)
2黄山奇石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2黄山奇石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石(板书)
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接到了黄山风景区邀请我们参加《黄山奇石》导游证考核的比赛。顺利通过考核的孩子们,将成为一名优秀的黄山导游员。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我们要出发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啦!
活动3【活动】1、活动一:字词自测(第一关字词比拼)
师:让我们出发吧,进入第一关字词大比拼!(先自我检测一下,能顺利读出来的同学把五角星涂黑)开始吧!
师:指名读——齐读
真是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及时的复习,才能把生字词记得牢牢得!
活动4【活动】2、活动二:书写自测(第二关:来读、来写)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生字词,赶往黄山奇石考核的下一站(来读、来写)
师反馈:自由读——学生读——齐读
(你的朗读真棒,发现尤其、极读重音)学着小老师的样子读一读——齐读
同学们,真是聪明能干,一连闯了两关,让我们为自己加加油,为同学加加油,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师:上一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黄山的特点,还浏览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领略了黄山的怪石,谁能做做小导游,把上一节课学习的两个景点介绍给同学们!
生:请两位同学介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介绍的流利、清楚。这位小导游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真是有模有样——表扬认真听的孩子)
活动5【讲授】3、总结方法,自学伏笔
师:孩子们,我们来一起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两个段落的,这两个段落有什么共同点。
生:名字、形状、地方、动词、……像什么(相机板书)
{板书:名字:仙桃石、猴子观海“——”、形状……像……(波浪线、三角形圈出动词)、地方(山顶的石盘、陡峭的山峰用圆圈出来)}
活动6【活动】4、活动三:合作学习4、5自然段(第三关:我来说)
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4—5自然段,读通顺,读准确!
2、小组合作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动动笔、圈圈划划,学一学。
3、汇报学习成果。
师:根据阅读要求,动动笔,参照小方法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师:哪一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汇报——补充——评价——读(小组、个别、男女、做动作读)
师: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是让老师惊讶,小组之间的合作又真是默契十足,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互相合作学习的同学们吧!
师:孩子们,黄山的奇石只有这么多吗?
生:还有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还从哪里看出来还有很多?
生: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很多)
活动7【活动】5、活动四:第四关:听我来
师:小练笔(请你选一选,介绍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点)
利用提示语,先说——再写——组内改(评价对照板书)——选读(发证)
师:你们真是不得了,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顺利完成了第四关——听我来,恭喜同学们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黄山奇石导游员。
活动8【练习】6、观视频、课后巩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秀丽神奇的黄山奇石。(视频)
师:课后,请你视频里的一块巨石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当一当小导游,介绍介绍黄山的美景!
活动9【作业】作业设计
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石
活动10【讲授】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名字:“———”
猴子观海形状:……像……(波浪线、三角形)
地方:山顶的石盘、高高的山峰(圈一圈)
Tags:黄山,奇石,课稿,一等奖
《黄山奇石》说课稿10
【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1、收集阶段:
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2、整理阶段: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
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阶段:
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黄山奇石》说课稿1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学生分析
《黄山奇石》一课是冀教版教材小学语列二年级上册利一篇课文,课文向读者介绍了景色奇特的黄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教育,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说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演、画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上应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的教学,并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初读质疑,明确目标
开课质疑,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教师解释什么是奇?并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观看课件播放介绍黄山的风光短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略黄山美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细读解疑,突破重难点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悟疑、解疑,突破重难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课文中介绍了许多怪石,因此采用选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几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在学生选读探究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通过相互评议、补充、演演、画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通过“飞”和“落”使学生感受到那么大的巨石却像小鸟一样轻盈地落在山上,大自然真是神奇得妙不可言哪!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你认为奇在什么地方,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黄山的奇特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奇石的与众不同。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黄山的奇特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石的人群中,看到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报晓等奇特景观,你的心情又如何昵?又会说些什么呢?黄山奇石还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黄山的奇,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六、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黄山奇石》说课稿12
一、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⑴收集阶段: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⑵整理阶段: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⑶制作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2、浏览教材,提出研究问题:
⑴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⑵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⑶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同时也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
如:黄山奇石奇在哪儿、为什么会称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黄山松与别处松不一样等。
对于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可引导他们在课后进一步研究。
3、利用网源,合作深入探究:
⑴学生自主选好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并有价值的问题。
⑵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进行超媒体阅读,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4、品味课文,交流点拨提高:
⑴学生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心中也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之后,让他们互相间进行一下交流。
⑵自由汇报,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学生在汇报黄山奇石奇在哪儿?这个问题时,完全可让学生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先把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种资料进行随机演示解说。这样通过图、文、声对照,让大家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问题也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自然解决了。
⑶教师借助网络教材进行激情渲染,学生再次品味朗读,尽情表达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5、整理素材,自主创造积淀:
⑴让学生点击网络教材中的创造天地一栏,激起创造意向:
在点击之后,会出现这样的激励语:通过我们自制的网络教材《黄山奇石》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我们的家乡新登也有很多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先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历史、典故、传说、习俗等),也可以结合身边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庆,再把它写下来。并在网络上发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们的家乡──新登。
⑵教师启发:学习《黄山奇石》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我们不仅要感受美,还要学会像这位作者那样去创造美。请你根据创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⑶请计算机教师将学生所要研究的内容──新登风光模拟网站和网络教材链接起来。
⑷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从而让慢慢学会这类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①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即研究家乡的哪一个景点,根据主题去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
②搜集自己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概括、整理。
③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把描写家乡景点的自然景观与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6、架设平台,鼓励充分展示:
⑴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准备。
⑵教师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机会与必要的帮助,架设出较好的一个平台,使得这种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而可以是跨越时空的。
《黄山奇石》说课稿13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说教法
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认识奇石美。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这美丽迷人的秋天里,我们班组成了一个旅行团,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黄山。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闻名中外”的理解,认识黄山风景区四绝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时光里,老师组织学生“游”黄山,让直观图像与课文语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块:检查字词,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读课文,读完后我用ppt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风景区、胳膊、巨石、著名”等14个词语。
2、然后,我让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领着孩子把奇石和课件中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起来。之后出示“作者具体写了、、、四块黄山奇石,简写了、、等奇石。”这样一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第五篇:《黄山奇石》说课稿
《黄山奇石》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学生分析
《黄山奇石》一课介绍了景色奇特的黄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说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演、画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上应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的教学,并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初读质疑,明确目标
开课质疑,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教师解释什么是奇?并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观看课件播放介绍黄山的风光短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略黄山美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质疑,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耳听着教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细读解疑,突破重难点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悟疑、解疑,突破重难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课文中介绍了许多怪石,因此采用选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几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选读探究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通过相互评议、补充、演演、画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通过“飞”和“落”使学生感受到那么大的巨石却像小鸟一样轻盈地落在山上,大自然真是神奇得妙不可言哪!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你认为奇在什么地方,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黄山的奇特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奇石的与众不同。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黄山的奇特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石的人群中,看到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报晓等奇特景观,你的心情又如何昵?又会说些什么呢?黄山奇石还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黄山的奇,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全员参与,体验创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有朗读、当导游、讲故事、画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分组同时进行,教师从旁指导。喜欢朗读的学生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组,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尽量读得有感情,还可以配上动作;喜欢表演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带领大家游黄山;喜欢讲故事的学生可以挑选课文中的一处奇石,发挥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一讲,比比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喜欢画画的学生赶快拿起手中的画笔,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为了再发展思维,还可让学生画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最后,每组推选同学在全班展示才艺,汇报学习成果。
只有学生主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六、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