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名师大课堂 加注教学正能量

时间:2019-05-12 22:1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聆听名师大课堂 加注教学正能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聆听名师大课堂 加注教学正能量》。

第一篇:聆听名师大课堂 加注教学正能量

聆听名师大课堂

加注教学正能量

---------淮北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有感

淮北市人民路学校

宋士民

2013年3月16日-----17日,来自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的六位名师在这里给淮北的教师上了九节异彩纷呈的优质数学课,让与会的老师零距离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笔者也有幸参加这次观摩课,也被名师们独特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所震撼,使我的思想和心灵重新得到一次洗礼。

下面,结合近日笔者研读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想,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名师课例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这里我也借助一些诗词来说明一下。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创新让课堂更灵动 何谓创新?--------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这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最为具体,最为完整的阐述,它较先前的课程标准更具有指向性和操作性。

名师们创造地使用教材,另类的教学设计,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觉享受。如张齐华老师教学《平均数》时,从身边的事例------自己与孩子们的投篮比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层层深入,拾级而上,使学生逐渐发现并掌握:平均数的内涵和特点,运用“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思想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不做作,不扭捏,行云流水般顺畅,真正达到“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反观我们自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平时多动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把静态的数学知识结论,变成了动态的探索对象,摒弃“讲解示范-----模仿操作----巩固练习”机械的教学模式,还原知识形成过程的真实经历和实践体验,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数学味,灵动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些独具匠心的构思才是灵动课堂的源头活水。

二、细打量,前“思”后“想”不一样---------操作让课堂更有效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表述的实际物体”就是空间观念的重要表现,动手操作就是联系两者的桥梁纽带。如何进行有效操作?张冬梅老师执教的《分米和毫米》给我们提供借鉴和学习的窗口。

教学时,张冬梅老师先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一估1毫米1分米有多长;然后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捏一捏、画一画等一系列动作,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到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实际长度的表象;接着出示具体实例------数学书的厚度、回形针的长度、橡皮的长度等等,学生都能较准确地想象出它们的长度,并通过测量再一次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整节课,张老师引导孩子呈现各种不同的想法(其中一些想法可能是不够准确甚或是错误的),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描绘,思考等学习活动,并对各种想法作进一步地追问与澄清,进而积累了丰富的空间感知力和想象力,再用分米和毫米去猜测和估计物体的长度,这时的“想”显然要准确的多了。经过几番“细打量”,使学生认识“前思”和“后想”的本质区别,真正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脱离了动手操作,想象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操作中积累,在实验中思考,不断地提高操作有效性,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练习让课堂更有趣

一直以来,练习和复习课总是以单调、枯燥、乏味而不受学生欢迎。如何让这种课型上出新意,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享受练习的乐趣?张菁和范新林老师两节课例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在执教《除数是一位数的练习课》时,范老师出示四道笔算题,先让学生说出算理,再给出解决的过程,体现了过程与结果,方法和技能的和谐统一;在进行总结归纳算法时,还权于学生,让学生观察比较其中两个算式------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商为什么要定上0?老师这一设问可谓匠心独具,既突出练习的重难点,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欲望,既达到“温故而知新”,又达到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真可谓是一举数得。当然张菁老师的复习课可圈可点的,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正如范新林老师在报告中形象地指出,练习课要让学生感觉不是在“抄冷饭”而是“炒美味可口的蛋炒饭”。这需要我们老师在目标制定、课堂组织、习题设计上多下一些功夫,充分挖掘出习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最优化方法,避免机械的模式化的解题教学,真正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达到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

四、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原生态”让课堂更本真

纵观这九节数学课,与会老师的感觉是:名师的课更加朴实自然,更贴近我们生活中的课堂,更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这原生态的课堂是最自然地课堂,也是最儿童的课堂,即坚持儿童立场、立足于儿童的知识和经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这九节课中没有华丽的课件展示,像张菁老师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就几乎没有课件,赵震老师的《加法和乘法交换律》也仅仅用了三张幻灯片„„可以说是低碳的课堂,教学手段无优劣,合适才是最好的。这九节课中没有花哨的表演,没有夸张喧嚷的动作,只有教师和孩子们在静静的思考,慢慢的等待,在追寻数学的本源,捕捉思维的火花。教学也需要“慢镜头”,寻常之处觅风景。

“原生态”教学在教学思想上更加回归本原,在教学技术上更加凸显本色,这就使得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会更加贴近学生、适合学生。

五、值得思考的地方:

1、生活味>数学味?

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却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研究学生的实际生活。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过分淡化了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研究,严重影响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是生活味过浓的数学教学。

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一节中,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在自己与学生投篮比赛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的,其中四个环节都是自创的问答式。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更是依托于生活实际。当然我不反对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数学问题,尤其是中低段年级的学生,毕竟他们的认知特点允许可以这样做,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我想还是多一些“数学化”,少一些“生活味”。

数学的本质是思考的学科,抽象的学科,过于直白,粗浅地表述,无助于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师充分挖掘和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才能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总之,不要因关注“生活味”而忽略了本质的“数学化”过程;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追求“生活化”,都能追求“生活化”。

2、过程>结果?

张冬梅老师执教《神奇的对称式》时,及时引入“不完全归纳法”的概念,并明确指出用不完全归纳法去证明结论有些时候是正确的有些时候是错误的,同时讲述“公鸡归纳法”的典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用它证明结论不能单凭几个特殊例子,甚至要举“九十九”例子有时也是不可靠的。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导致“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积是相等”正确结论出现时,一部分学生仍“半信半疑”(学生语)。最后老师不得自圆其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张冬梅老师利用“对称”算式,在练习中寻找“对称”算式的规律,让学生感受研究数学的过程方法,渗透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无可厚非。但是在小学阶段向学生渗透不完全归纳法证明结论的不可靠性这一意识,其结果会造成今后教学上的很多困难,其影响也是负面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正如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王永春老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者)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中指出:不完全归纳法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小学数学中很多运算法则、面积体积公式、定律等的推导,都是在例举几个特殊例子的基础上得出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图形和树的排列规律,探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应用不完全归纳法的过程。可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完全归纳法重要性和在小学阶段用不完全归纳法去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这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较前课程标准的一大变化。

洗尽铅华,粉饰尽去。回顾这九节课,都抛弃了华而不实的形式,平实质朴地还原我们真实的课堂,都在给我们一线老师加注正能量,让我们每位老师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让我们在课改春天的路上渐行渐宽,渐行渐远„„

第二篇:聆听名师的课堂有感

赴东莞聆听名师课堂有感

11月4日---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东莞举行的“新经典名思教研之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研讨观摩会”。在这3天的活动中随着名师的课堂和报告,我们时而热情鼓掌,时而注目沉思,心情如海潮般起伏着,深深感受着名师带给我们的别样精彩!

一、热爱教育,幸福快乐地享受高品味的教师生活。

大师们在课堂上充满智慧的提问,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的引入,就连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无不体现出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这难道不是他们始终如一地走在教育的阳光大道上,心系学生、扎根课堂、深入反思、不断改进的结果吗?

吴正宪老师在教《搭配》这节课时候,首先通过穿衣服这一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出示杂乱的图片(上装和下装)随意地摆放在黑板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陷阱,从而达到“课已始,趣已生”的目的。在探索新知中通过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汇报讨论,归纳出:在搭配中如何由“乱”到“齐”,突出按照顺序。课堂中孩子们出乎意料的回答,让我们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为她捏了一把汗,而她借用这些错误的回答当作一种教学资源,引领着孩子们分析,思考,从而把孩子们一个个地从思维的陷阱中拔了出来,整节课像磁石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下课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会场时还沉浸在她的课堂上。课后正当她在拭擦着汗水时,一群从广州过来的孩子为她送上了一大捧鲜花,望着那鲜艳的花朵,就像是看到了孩子们一张张的笑脸,此时的吴老师已经忘记了一节课下来的疲倦。

此时此刻在场的3千多名老师在吴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正如黄爱华老师所说的:演员们每天演的都是导演为他们设计好的那一出戏,而我们老师每天演的是自编自导的、现场直播的戏。难道我们的教师不伟大吗?难道我们不觉得自己的这份职业很高尚吗?

二、尊重学生,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

大师们课堂上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给学生优先说话权、评价权,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张齐华的课似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黄爱华老师的课与孩子们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不知不觉的将知识教给了孩子;强震球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孩子们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动态演示把小棒一根根搭起来,从而建立起尺子这一表象。等等

更让我难忘的是吴正宪老师在孩子们的汇报交流中响起了3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送给在排列中按照顺序,没有遗漏的孩子们;第二次掌声是送给没按顺序,有遗漏的孩子们,因为他们通过分析讨论后已经懂得了按照顺序进行排列;第三次掌声是送给班上所有的孩子,因为大家都爱动脑筋,发现了如何使搭配从乱到齐的方法。吴老师对于取得成功的学生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对于出错误的学生给予了宽容和理解,更多的是鼓励。

三、课堂中努力使学生感悟数学的思考和方法。

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

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教会学生的一种思维方法要比教给他们一个公式更重要。在众多的名师课堂我都会发现他们会这样地提问:“你觉得这个方法怎样?”“说说你是怎样想得”“假设怎样又会怎样”等等,正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因此在他们的课堂上都很注重发展孩子们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张老师让学生说说a +5是表示算式?还是表示结果?最后出示了a +5= a +5。学生很惊讶,他们认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张老师却说他们是不一样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指出左边的a是指存钱罐a元,5是指钱罐5元,左边是算式,右边是结果让学生恍然大悟。课中,张老师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成(X-1),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当学生猜是弟弟时,张老师随意的一句为什么不是哥哥?让学生说说理由。就这样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让孩子学会了知识。

总之3天的观摩,名师们的那种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感觉做他们的学生很幸福,而我也幸福了一回。同时我也思索着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地向这些名师学习,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聆听名师 聚焦课堂之心得体会

聆听名师 聚焦课堂之心得体会

孔雪清

2011年5月7—8日,全国第五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昌大学逸夫馆举行。作为学校教师代表,我有幸观摩了薛法根、虞大明、于永正、王崧舟等几位名师精彩绝伦的现场示范课,那优雅从容的课堂艺术、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无不让我心驰神往,沉醉其中。

薛法根老师所上的课题《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分四个板块进行。特点在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过渡不但巧妙而且有韵律。例如板块一与板块二之间,薛老师是这样过渡的:“心中有月自然明,心中有水自然净。多年后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我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整堂教学薛老师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这样的智慧教学,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专业特点,使学生能够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这也让我对于小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虞大明老师通过《祖父的园子》、《梦想的力量》两篇课文的授课,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他关于“一切,基于文本个性,基于学生实际”的“生本课堂”之教学本色。尤其是他关于《梦想的力量》的讲解,解开了我在教学中一直苦苦思索“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在含义”之问题。因为所处的国度不同,接受的处事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的学生很难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从而也很难深层次地懂得文章主人公那善良的本质是有多么的难能可贵。虞大明老师告诉我们,抓住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本身的现实生活去启发他们,远比让他们去费力理解异域人们的思想来得明了而有用。

于永正老师的《番茄太阳》一课,重点在表现他目标明确的“朗读——走近作者把握情感;默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隐藏的内心深处”层层读教学方法。从事教学活动的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能够让情感处于蒙昧阶段的小学生比较完整地体会和把握文章内在思想感情与主旨。于永正老师的这一教学方法正好给了我很多启迪。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按照他的这一理论仔细琢磨、思考和研究。

《与象共舞》的授课者王崧舟老师是一个朗读高手,同时他那挥洒自如、气定神闲的教学魅力也让我们一帮老师为之折服。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这一主张让我深思以后惭愧不已,一直以来,我所从事的语文教学活动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理解课文,以为只要学生能够讲出文章梗概,正确回答问题就达到了教学效果。通过聆听名师的教学以后才知道,语文教学是一门更高的艺术,它蕴涵的内在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的多,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细心琢磨、仔细体会。

教学教研是项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的工作。前面的人很多,前面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观摩名师课堂 聆听讲师报告

观摩名师课堂 聆听讲师报告

——“名师之路”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参会时间:2013年3月29日-3月31日(3月28日报到)参会地点:西安文理学院大礼堂

参会人员:西部六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 本文撰写人:* * 所在单位:******

由中国阅读学会经典阅读研究中心,中外名师教育网,《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四届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13年3月29—31日在西安举办,小语界的多位名师和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齐聚西安,贯彻 “新理念、新课标”的研究主题,引领了当前小学阅读、习作教学。西部六省一千多名教师与会,* *县也有23名教师参加了培训会。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活动,通过观摩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名师们的睿智、幽默与激情。他们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积极有效的课堂激励,深厚的教学素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终生受益。因此,我特别感谢上级领导和学区,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负重望,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态课堂教学水平。现将自己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教研活动主要内容

3月29日上午观摩李卫东老师讲授的《狼牙山五壮士》、《生命 生命》和于永正教授解析的《学习写人物对话》三节示范课,聆听了于永正教授《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报告;下午观摩了武琼老师讲授的《荷花》和当地名师孙银华、程玥 同课异构分别解析的《数星星的孩子》两节示范课,聆听了武琼老师的精彩点评。30日上午观摩蒋军晶老师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和孙双金老师的《儿童诗教学设计》示范课,并聆听了蒋老师《多面向的阅读教学》、孙老师《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两个报告;下午观摩了强晓娇老师的《西门豹治邺》和周益民老师的《笑声》示范课,参与了于永正教授和其他几位名师的对话互动。31日上午观摩陈洁老师的《普罗米修斯》和张祖庆老师《穷人》示范课,聆听了张祖庆老师《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等报告;下午观摩了武凤霞老师《和时间赛跑》示范课,聆听了她《优效教学的策略》的报告。

二、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一些知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和经验,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得出一点见解,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不对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李卫东老师说,新课标第一次给语文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还原语文课堂的本真就离不开读和写。73岁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学习语文主要要突出读写能力。”

读,指读好课本,读课外书。我在听课时,也发现很多名师在“读”上下了很大功夫,如张祖庆老师讲的六年级课文《穷人》,整节课40分钟,近30分钟都是让学生读,个别读,齐读。教师随机点拨,他主张只讲学生不会的东西。一看就懂的,就没必要占用时间去讲,因为理解是人的本能。名师们都强调要有感情的朗读,用心的朗读,文中出现几个主人公,读的时候就要读谁像谁。

写,指写好文字,写好文章。学汉语,不会写汉字不行,不会写文章也不行,再好的才华,如果不能用文字表现出来,就不能被理解、被认可。于永正老师强调:“以学顶教,顺学而导。”教学要手把手、实打实,教小孩子一定要细心、再细心,达到教过了、教对了、教会了的效果。让小孩子明白一个字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一件事情或者一段感情,怎样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抒写出来,让人看得明白、得到感染。

第二、提高学生理解、背诵能力

背,主要指背诵古诗词、背诵名家名篇。河南的窦明琦老师说,他的学生三年级背70首古诗词,四年级背《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中的部分名篇。五年级便开始自己写作品,不光学生自己写,老师也要写,好的作品还可以发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窦老师还说:“不做好充分准备,别轻易进教室”、“一定要边教边学,边学边教”、“让学生背诵之前,老师要先背诵。只要学生对你佩服,就会对你言听计从。”我觉得这几句话很有道理,对我们有很高的指导价值。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老师应与学生一起背诵,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三、锻炼学生说出来

说,指把人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要先诱导,再鼓励,逐渐引导,最终让他们明白说话一定要完整、有条理,语言简练、意思明了。善于说出来,有利于我们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对写作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如回答问题时,有问必有答、有因必有果。“因为”出来了,没有“所以”,就像人悬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样难受。

第四、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要简洁、精炼,用图表、数字精确表达观点,图文并茂,视觉效果突出。课件内容不要过长,插图不要过于繁多、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些感情丰富、寓意饱满的课文,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搭配相应的背景图案和相关音乐,从而烘托氛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身边带一本字典,遇到不懂的字词要及时查找弄明白。蒋老师说他们班的学生工具书不少,有的还备有《辞源》,而我们的学生,有的小学毕业了,也没用过一本字典,这是不能忽视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勤查字典、勤做笔记的好习惯。提倡学生坚持写日记,看了的、学了的,及时写随笔。就算不能天天坚持,也要一周写两三篇日记或随笔,日积月累,效果非常明显。

第六、正确评价学生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对学生一定要观点明确,评判准确、公正。学生表现好、做得优秀,就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明确什么样的做法才是对的、值得肯定的。现代教学,要求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因为鼓励的动力要比批评大得多。但表扬也不能盲目,更不能一味表扬而使批评缺失,否则,学生将失去方向,喜好表扬而懊恼批评,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更好地成长、更好地进步。鼓励和批评都要及时,但是语言要得当,有针对性,就事论事,摆明观点。

第七、带着激情讲课

当一个教师激情饱满的走进课堂时,学生也会被感染,情绪高涨、学习热情大增,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就会显著提高了。激情也代表了自信,一个自信的老师一定会教出一批有自信的学生。反之,教师情绪低落,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就会听着乏味,不能产生共鸣,就会开小差,不注意听讲,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

第八、语文授课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名师的课,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尤其是李卫东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李老师一开始便从课题入手引导,该环节设计起到了简洁、扎实地铺垫作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语言,同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品质。教学内容平实、质朴,简约而扎实。这正和李老师“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相吻合,突出了“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只是一个例子,但作为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想一想为何要用这个例子。那么,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时,要学会抓某一个知识点,而不可面面俱到,要考虑你的学生一节课到底能吸收多少就好。的确,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课堂教学的“中介”。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专家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和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教师要学会在学生面前“装疯卖傻”。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创造语文”。

本次活动,虽然听的是名师的示范课,但名师们也明确的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要盲目跟风去套用所谓的“模式”,按自己积累总结的教学经验与方式授课,重点是你的学生有兴趣听、有兴趣学就好。记住,让学生们“写好字,读好课文,做好题,简简单单学语文”就是老师们最大的收获。

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收益却很多。我明白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同伴的互助,更离不开个人的拼搏,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我的学习汇报到此结束,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3年4月 4

1日

第五篇:聆听名师课堂 感悟课程改革

 聆听名师课堂 感悟课程改革

——“名师之路”西安学习汇报

立春过后,大地复苏,春意渐浓。3月28日至30日,我和陈凇,及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共101人赴西安参加“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将本次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以简单的汇报:

一、会议概况

这次研讨会共邀请13名名师,分别有吴琳、魏星、王文丽、薛法根、王林波、陈延军、武凤霞、李玉贵(台湾)、范姜翠玉(台湾)、汪益敏、赵志祥、吉春亚等,共计13节示范课,6场报告。研讨会紧紧围绕“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提高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

二、总体感受

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激荡的人文情感,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一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富含诗意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并没有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艳丽和离奇,而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的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

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

三、反思与启发

学习后,我反复思考:我们应如何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个核心呢?我想谈点个人所受到的启发:

不同的文体有独特的功能和语体特点。因此,不同的文体的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大有益处的。首先,了解文体,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其次,了解文体,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因而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再次,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说,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都和文体相关,没有文体,阅读、写作无章可循,阅读、写作教学也不得要领。例如,拿到一篇课文,教者首先要判断它是什么样式的一篇文章,是叙述性作品,还是说明性作品,还是诗歌等,弄清文体后,才可以依据课标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等。如王文丽老师教学的《月之故乡》很好的体现了现代诗这种文体的教学特点,同时也能很好地凸显“语用”这个核心。

王老师先这样导入: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让大家想想,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随后引出明月与故乡的关系,引出古代诗人歌颂明月和故乡,由古诗词导入现代诗《月之故乡》。

课已经进行到这儿了,可是学生手头还没有教材,这时老师让同学们听写这首现代诗,可以先不加标点,等写完读完后再加。诗的内容是: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王老师在说完第二句的上半句时,让学生对下半句,学生竞然对得与原诗一样。师生读完后,老师又读了一句“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让同学生自己放,看看放在哪儿最合适?结果出现了四种放法,有的放在了第一句的后,有的放在了第二句的后面,有的放在了最后,而有的则放在了开头。每一种放法,都有它的合理性,特别是放在最后,老师提醒同学生,结尾用句号还是省略号呢?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标点也是语言呀,放末尾用“省略号”会更好。最后出原文比较,开始学习诗歌。

王老师: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大家不用说出来,读出来就行了。

王老师:文章有中心句,有中心思想,诗有没有,找出来;给这首诗加个题目;比较“看月思乡”与“望月思乡”哪个好?

接着王老师介绍作者彭邦桢,引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长相思》《乡愁》(余光中)配乐朗诵。不断的补充作者的生平介绍,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这首诗,在读得时候不要想是你,而是作者彭邦桢;有人会激情澎湃地读这首诗吗?不论是激情,还是深沉,抑或是忧郁,都表达了很深的愁绪。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王老师让大家说说背诵这首诗的妙招。有的说投入感情,有的说理解诗意,有的说了解诗人生平,有的说体会意境,有的说熟读诗文……再次补充作者的资料,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欣赏谱成曲的《月之故乡》。听后,王老师问到底:什么是故乡?最后与学生总结:哪里有牵挂、惦记、哪里有亲人、朋友……心在哪里安放,哪里就是故乡。总之,本次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教育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提升,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前进的方向我们也将结合我校和自己的实际,立足日常课堂教学,突破学科理解方式,彰显课堂生命活力。

下载聆听名师大课堂   加注教学正能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聆听名师大课堂 加注教学正能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正能量

    教学正能量 -----颜诺 教学是一个深远的话题,孔子办学至今的各种教育模式,都传承的优良的教育思想,并不断的改进向前发展,响应时代的进步。 如今的教学将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无......

    高效课堂 正能量 经典语录

    经典语言,传递正能量。 1、年轻的我们必须懂得:1)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2)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3)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4)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

    聆听专家心语,感悟名师课堂

    五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学校领导安排我到泉城济南参加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五天的时间,除了听专家讲座就是听名师讲公开课。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经历了......

    正能量

    正能量 Rip It Up (英)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 著 李磊 译 导言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此......

    正能量

    让青春插上正能量的翅膀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五(2)班的徐懿瑾,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插上正能量的翅膀》 !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生活赋......

    正能量分享

    【正能量分享】 我们来这世上都是要来学习生命的课题,但没有人能告诉你你的课题是什么,那要靠你自己去发掘。在人生的旅程中,上帝可能会给你很多东西去探索,也可能只给你一点点,......

    正能量

    正能量——张正杰 一初中六年级 刘画天 指导老师 尚 本 友谊之火温暖了朋友受伤的心,照亮了迷途者前进的方向,驱散了孤独者心中的阴云,点燃了失败者的希望。是他,让我感受到了一......

    正能量

    中华文明源远长,竞相传递正能量。 催人奋进兴华夏,健康乐观载希望。 心存感恩筑和谐,肩负责任争向上。 细微之处见真情,传统美德勇担当。 “正能量”,在2012年是经常被引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