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掌声”,异彩的传达——听贾志敏、薄俊生《掌声》有感

时间:2019-05-12 22:5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样的“掌声”,异彩的传达——听贾志敏、薄俊生《掌声》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样的“掌声”,异彩的传达——听贾志敏、薄俊生《掌声》有感》。

第一篇:一样的“掌声”,异彩的传达——听贾志敏、薄俊生《掌声》有感

郝玉梅

《掌声》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一个小女孩小英从自卑忧郁变得乐观向上的故事,体现了“掌声”对一个身处困境的人所起的不同寻常的作用。对于“掌声”的理解,贾志敏和薄俊生两位名师有不同的思考:

贾志敏老师这样做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题,想一想掌声有几次?

生:两次。

师:你说两次,我说一次。请找出理由,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第一次是“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第二次是“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师:我说是一次掌声。大家看第六自然段。“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这不是一次掌声吗?

生:那两次是一回发生的。

师:对了,第六自然段的一次是指哪一回?第四自然段中的两次掌声含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请你说具体一点。

生:第一次是给她自信的掌声。

生:她很勇敢,同学们给她鼓励,师:对了,那第二次呢?

生:第二次是因为她讲得很好,同学们表扬的掌声。

生:是夸奖她。

师:现在黑板上有一些词语,把它连起来就是一段话,说说看。

生:自卑的小英身处困境,通过同学们给她不同的掌声,鼓励她,赞扬她,她变成了自信的小英。

生:自卑的小英身处困境。小英经过一次鼓励、一次夸奖,变成了自信的小英。

生:我小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位叫小英的同学,因为小时候生病,腿落下残疾,她陷入了困境,她很自卑。一天上演讲课,老师让同学轮流上去讲故事。老师不了解情况,把小英请了上去: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里,小英勇敢地讲完了故事,同学们再次给了她表扬的掌声:她从此像变了一个人。

师:真好!再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掌声”)

师:(看板书说)我小时候,班里有个叫小英的同学,因为生病,腿落下了残疾,她很自卑。一次演讲课上,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一摇一摆地走上台,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她讲得很好,演讲结束后,班里又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二小英从此变得快乐、自信、自强

说到掌声,我怎么也忘不了电视屏幕上的那次掌声。5月12口,汶川地震,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整整5天过去了,一百多个小时啊!人们觉得没有生还的希望了突然,消防员叔叔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到在一个幼儿园废墟下有生命迹象。于是,他们用手扒呀扒,搬呀搬,扛呀扛,整整工作了六个小时,正准备拉出小男孩时,又一次余震发生了。余震过后又经过了六小时的艰难营救,小男孩终于得救了。那小孩5岁,被救后,他睁开眼睛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叔叔。”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有几种含义?

生:鼓励他要勇敢。

师:对,是鼓励的掌声。

生:赞扬他乐观地对待生活。

师:好,是赞美的掌声。

生:人们都很感动。

师:是感动的掌声。生:表达了对消防人员的敬佩。

师:是敬佩的掌声。

师: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薄俊生老师这样做

师:小英从一个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一个自信的孩子。

生:一个活跃开朗的孩子。

生:一个勇敢的孩子。

师:我就把这几个词语写下来。

(板书:活跃、自信、开朗。)

师:老师从一个材料上看到小英同学后来的学习一直都很好。上中学的时候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得了奖。她后来还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

生:啊!

师:所以这掌声对小英来说——一起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是呀!同学的掌声,演讲课上的那两次掌声,送给小英的是尊重、鼓励、赞美,是同学之间的关爱。有了同学们的尊重、鼓励、赞美、关爱,小英才有了生活和学习的勇气,才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掌声中包含着美好的感情,产生了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掌声呢?

生: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师: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吸取前进的信心和力量,鼓起生活的勇气。那别人是不是也需要呢?所以对大家来说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感人的哲理铭记在心。让我们在脑子里将最后一段记在心里。背背看。

(生背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记住的同学让我们大家一起站起来说出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

(生齐背)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想起了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儿叫作《爱的奉献》。

(歌曲响起)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除了可以用掌声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还可以用什么把关爱送给别人?

生:我们还可以用歌曲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

生:用自己的礼物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

生:用拥抱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

生:可以用鲜花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

生:可以用笑脸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

生:我们可以用语言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

师:还有很多很多方式对不对呀?我们可以用语言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为受堵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为疑惑的人说一句提醒的话;为自卑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为痛苦的人说一句安慰的话。这每一句话献出的都是我们一股浓浓的情,一份深深的爱。我们可以用行动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我们可以为希望工程捐一份款;为老弱病残让一个座;为爷爷奶奶做一次家务:为班上同学辅导一次课,让我们牢记人人都需要爱,特别是当一个人深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爱的同时也不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掌声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掌声,发现掌声的神奇力量,从而学会使用掌声,应该是这个故事的教学价值取向。

一、连接生活的掌声VS促发情感的掌声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而来自生活的感受是最鲜活的,最能引发共鸣。小英获得的那次掌声毕竟是书本上的故事,而贾志敏老师将书本上的掌声连线生活,引入了汶川地震中那个五岁小孩得到营救现场人们的掌声。刚刚发生不久的真实事件对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对掌声的理解也是来自一个个幼小心灵的不同角落,是真实可感的。

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薄俊生老师引入的一首堪称经典的歌曲《爱的奉献》,使学生对掌声的理解产生升华。“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首歌是在学生理解愤悱处的点拨,它使掌声从思维走向情感。而情感的力量是能触发学生心灵的,是能指引学生行动的。

二、关注内涵的掌声VS拓展外延的掌声

在贾志敏老师的课上,掌声是一种意象,是鼓励、肯定、尊重的象征。掌声中小英由忧郁变得开朗;掌声巾,五岁的小男孩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施救人员的劳动获得了人们发白内心的肯定。这样由文本到生活的连接后,掌声不再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符号,而是一种无言的爱。这种爱看似简单,但直扣人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薄俊生老师的课上,“掌声”被质朴地演绎为“关爱”,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这也是这节课的核心价值取向: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要更加珍惜别人的帮助,也要真诚地去关爱别人。而对于关爱,“掌声”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安慰,行动的支持,微笑的鼓励等等。这使掌声的含义外延化,贴近儿童生活。

三、言语实践中的掌声VS言语积累中的掌声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这个故事中,如何在懂得道理的同时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贾志敏老师在这节课上说得最多的是“读书要像说话一样”。他也在积极地践行这一教学主张。课文朗读,一字一句,从指导到示范,学生不断地感受着语言的魅力。不仅如此,课文梳通之后,贾老师让学生利用提供的词语复述故事梗概,将文中的词语进行内化和表达,同时理解了掌声使人物发生的变化。

薄俊生老师重视的是“言语的积累”。课文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这个故事向学生阐述的道理。在品读课文之后,薄老师让学生背诵这段话,积累语言,同时,通过语言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掌声和奉献掌声二者是生活中缺一不可的。

当然,实践与积累,看似两件事,其实也是一件事,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实践;不同的指向投射出两位名师不同的教学思想。

第二篇:听贾志敏老师课有感

返璞归真语文课

——听贾志敏老师课有感

9月20日,我有幸观摩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爸爸的老师》。贾老师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扎扎实实地展示了一节本色语文课。他以身示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实”、“朴实”、“扎实”的,他向我们诠释了语文课该怎么教,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语文。他的教学环节十分简约,但是简约的背后却是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是什么?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语文课上需要做什么?叶圣陶早就说过,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语文课要上真实的课,上朴实的课,上扎实的课。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老师教风之所在,扎实是我们教学目标的落实。老师要简简单单、认认真真地教语文,学生才能喜欢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真语文系列活动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总结真语文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王旭明强调,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找回语文本真。

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年逾古稀的贾志敏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真”人。他对语文教育现状说真话,认为教师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不该做的事却认认真真地在做,导致与语文的本真背道而驰、南辕北辙;语文教师应该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上真实的公开课。

举几个教学片断,我们来看看贾老师如何教真语文。

《爸爸的老师》这节课第一个环节,贾老师问学生喜欢过节吗,学生当然喜欢,因为过节可以不上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由喜欢过节聊知道哪些节日。先问哪一天是国庆节、六月一日是什么节,再问一个九月十日,引出教师节来。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从而引出“教师”。接着提问“老师”和“教师”的区别,学生回答,“教师”是书面语言,“老师”是口头语言,就像“爸爸”和“父亲”一样。贾老师又让学生读爸、爸爸、爸爸的、爸爸的老师,并提示学生第二个“爸”读轻声。随后又在“爸爸的老师”几个字上加上书名号,导入新课。整个导入环节流畅、朴实、自然,且让学生了解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这样的导入贴近儿童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做“语文”的事。再比如词语教学时,“鞠躬”一词,贾老师带学生练读后,请一生上台演示鞠躬的动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这时贾老师说:“哎,不好随便鞠躬,应该向尊敬的人,向老师、师长鞠躬,向谁鞠躬啊?”结果,那位学生马上像贾老师深情地鞠了一躬。随之,贾老师从“鞠躬”出发,向孩子解释了东方和西方在礼仪上的区别。贾老师教给孩子的是一个词,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更是做人之道。课中,一名学生得到贾老奖励的橘子,他不仅说了“谢谢”,还向贾老师鞠了一躬。都说现在的孩子太自我,可从贾老的语文课上,我悟道:问题不在孩子,在于当今的孩子缺失了教育。

有人说:“当贾老师的学生是一种福气,听贾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贾老师朴实无华的授课,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和现场观摩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设计的精妙、教学的智慧、人格的魅力。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平和无以执着地前行,贾老师把平凡的教学做得如此出色!课堂上贾老师的每一句话语,像清澈的溪水轻轻流入我们的心田,让人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贾老说上公开课最重要的就是像平常的课一样,千万别做假。教师要记住八个字:目中有人,目中无人。“目中有人”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听课的学生,“目中无人”就是说教师要忘记台下听课的老师,但也不能不重视。借班上公开课如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猜猜我是谁:“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有一个小朋友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大屏幕上写的。”“真聪明,还会观察”……都是废话。跟语文无关的话就是非语文、泛语文,在语文课上一个多余的字都不要说。贾老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娓娓道来的是朴实的话语,然而朴素的语言是最美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语文之道,在于返璞归真!简简单单上语文、扎扎实实搞学问!拨开云雾见青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贾老的课是真语文课,贾老是真语文教师,贾老是真教语文,贾老是真爱语文!贾老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他那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

听完课,我一直在想:贾老的语文课留给我们最宝贵是什么呢?是语文课的本真——教什么?怎么教?不全是的,这不是贾老的初衷。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语文课堂痴心不改,执着追求的精神;是一种对母语的热爱,一种传承母语文化的责任意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修身做人,因为一切一切的所谓敬业、操守均与此有关,否则将“行而不远”!

第三篇:听窦桂梅老师和贾志敏老师讲座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和贾志敏老师讲座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和贾志敏老师讲座有感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机会,非常有幸能再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聆听大师的语文课堂,以前都是从视频中看窦桂梅老师的课,今天到现场,如诗般的语言,一下子我竟然忘记了记听课笔记,我在想,这样美的课堂,当窦桂梅老师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绘本《我的爸爸是焦尼》,学生们在她的带领下都走进了爸爸和焦尼的世界,整堂课她引领孩子在学习语文,更在感悟语文。她强调读书要读出自己的味道,要读出韵味,读出思考。通过反复朗读爸爸和焦尼的两句话,并创设不同场景的描述,感悟父爱的伟大,每个孩子都沉浸在爱的怀抱里。听她的课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深情的教师语言,听她的课,让听者不得不为之动容,心不得不随着课的高潮迭起而时时激动。是的,听她的课更多的是激动,那种澎湃着讲课热情的激动!窦老师的课不仅仅是在教孩子,还在感动着在坐的每一个人。她让我们知道:我们教语文,不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还要教会孩子们生活。窦老师本着为学生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从知识中获得情感升华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从小开始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贾志敏老师的《烛心》中,在理解基础知识后,他单刀直入的引入习作,让学生

明确学习任务,提出把小说中的阿姨变成“我”——小男孩来转述。这是贾老师将帮与放结合起来,说出了一个开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情 表达,当学生的表达出现失误时,贾老师不失时机的机遇指正,学生描述精彩时,贾老师又会用平实的语言鼓励学生。经贾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表述变成了大家的范文。贾老师顺势提出下一个要求:根据这篇只有280多个字的小小说,写出500字左右的习作。就这样,一次练笔在学生的奋笔疾书中完成,谁还会说没东西可以写呢?光是写好作文还不够,题好文一半,贾老师安排作文题目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题目,不仅仅是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还是吸收别人优点的中重要环节,起到示范作用。

第四篇:听贾志敏的《母亲》有感——简单的背后

简单的背后

——有感于贾志敏老师执教《母亲的鼓励》一课

丁强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

不久前,我听到了贾老师执教《母亲的鼓励》一课,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抓住‘读、写’这两条主线不放,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贾志敏老师的这一堂语文课,就是抓住了“读”和“写”两条主线展开,过程简单,环节清晰。学生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1、导入新课,学习词语

课堂伊始,贾老师请班上一位写字比较好的同学到黑板前板书两个字:“母亲”。然后以“母亲”为话题,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母亲”的看法,说一说有关“母亲”的故事。

贾老师先自己说了两则:一则是在汶川大地震时一位母亲为了孩子,用自己身躯护着孩子,自己遇难的故事;一则是是一位母亲为了医治孩子的病,坚持长跑训练七个月,消除自己的脂肪肝,给儿子进行肝移植的故事。两个故事非常感人,贾老师抛砖引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

之后,接着是词语教学。课前,贾老师已经把词语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词语如下:

好动、妈妈、羡慕、黯淡、破天荒、两鬓斑白、悲喜交集

课上,贾老师先指名学生朗读容易读错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个别词语的含义,过程十分简单,毫无纷繁杂乱之感。

2、指导朗读,读写结合词语教学完毕,开始朗读课文。此环节,贾老师首先自己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待老师读完后,再指名同学来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贾老师一边认真倾听同学朗读课文,一边作出评价与鼓励。

第四自然段朗读指导之后,贾老师质疑:文章写母亲的鼓励,一共写了几次?文章写这三次鼓励,其间,老师和母亲分别说了什么?在问题导引下,贾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读好老师和母亲的话。在朗读中感悟母亲的鼓励。

在此基础上,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高中快毕业了,老师开家长会时会说什么?母亲又会怎么对孩子说呢?贾老师以此为话题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堂课的第二大板块,先朗读后练笔,过程简单至极,便于教师学习!

3、课堂回顾,点亮人生

课堂进入尾声,贾老师一边擦黑板,一边引导学生回顾这堂课的学习收获,从字词积累到内容理解一一回顾。最后,黑板上只留下“鼓励”二字。贾老师此时指着“鼓励”二字,问学生:“平时,你得到过谁的鼓励?”当学生面呈难色时,贾老师顿了顿,立刻说起了自己得到过医生、孙子以及张老师等人鼓励的事例。学生在贾老师的激发引导下,立刻小手林立,滔滔不绝,直至下课。

纵观贾老师课,环节如此简单,过程如此清晰,这样上语文课,真简单!贾老师用这一次课来告诉我们:阅读课,教师应该以课文为例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写训练,教会学生读书、作文,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本领,这样的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

二、教语文,其实不简单

那么,教语文,真这么简单吗?其实不然。贾志敏老师在《教语文,其实不简单》一文中提及:语文课,要体现三个“实”:真实、朴实和扎实。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朴实,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教风;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要体现三个“实”,怎会简单?

1、真实的课堂教学

贾老师的语文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在整一堂课中,处处透露出语文的本真,课堂的本真。

在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贾老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写“母亲”二字,贾老师说:“请你来写两个字——母亲,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而后再请一位同学写“鼓励”两个字,贾老师又说:“鼓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这两句话如此简短,但在学生心中已经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播下了做人的种子。如此引带,自然有效。

当学生板书这两个词语时,贾老师又是一边看一边说:“母字一横要稍长一些„„鼓励的‘励’左右两边要一般长„„”待两位学生把字全部写完,贾老师又评价道:“很明显,第一位学生的书法功底不错,第二位同学还不够,要多加练习才行!”一句话的评价,多么真实,多么感人!

“母亲”二字的教学,贾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妈妈”和“母亲”有什么区别?当学生陈述出自己的观点之后,贾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同学们去看一看,文中妈妈这个词语出现在那些句子中,而母亲这个词语有出现那些句子中?”学生在贾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明白了,“妈妈”是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一般在口语中使用;而“母亲”出现在描述性语言中,一般在书面语中使用。“母亲”“妈妈”两个词语的教学能够做得如此到位,这才是真实的语文教学。

真实的语文教学还表现在贾老师的课堂引入和课堂结尾。

课堂一开始,贾老师先给学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关于“母亲”故事,讲述的都是真实的事例,很快就感动了所有学生,学生的记忆迅速被唤醒;在课堂的结尾,贾老师依然采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先讲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得到医生、孙子以及张老师的鼓励之后的事例,感动了所有的学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贾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去唤醒学生的记忆,这种身先士卒的做法,是真实有效的。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这种做法看似简单,实则是一种教育智慧。语文教师应该也必须认识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文本是教材,教师也是教材,是活生生的教材。要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

2、朴实的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离不了朗读教学,《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反复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特别是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贾老师的课,这是用实践再告诉我们这一点。

透过贾老师的课,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而这,也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贾老师指导学生读词语,当学生朗读词语“羡——慕——”时,两个字的读音都拖得较长,贾老师马上纠正““羡慕,跟我读,羡慕!”贾老师的朗读指导就是如此朴实,没有娇柔,没有造作。

再看贾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一环节,贾老师先进行范读,范读完了提出朗读要求:“读课文要读得自然,不要拖腔带调,自己读读。”当贾老师指名一位学生朗读时,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贾老师马上点评:“当你读到人物的语言时,感情流露得很自然;当你读到陈述性的语言时,你的语气、语速、语调都变了。读得不错,大家要向她学习。”此处既是评价,又是引导。之后,贾老师又请了一名同学朗读,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贾老师如此评价:“你读得最好的是最后一句话,请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听„„听到了吗?你读得非常好,别人要想超过你,得下一番功夫了。读书就应该这样!”

贾老师的朗读指导,就是这样的朴实有效,没有华丽的表扬,没有感人的音乐,更没有气氛的渲染„„有的只是朴实的范读和自然的点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而这,恰恰是语文课上老师要做的事儿。

3、扎实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要上得扎实,必须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语言特色,从而进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训练。在每一堂语文课上,若是都能扎实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又何等是一件易事?

这一堂语文课,贾老师结合文本,发现了文本表达上的一大语言特色:每一

次老师讲的话与妈妈讲的话,意思虽然接近,但表达效果却截然不同——老师的话中,多半是批评和不抱希望;而母亲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满环希望和充满信心。

课堂上,贾老师紧紧抓住这一点,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些语言,进行朗读体会;然后质疑:高中老师会对母亲说什么?母亲又会对儿子说什么?这一环节地读写结合训练,实在巧妙:这既是文本留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切入口,又是积累文本语言进行语言迁移的最佳训练点,还是文章情感得以升华,人物形象得以丰满的最佳切入点。如此巧妙地设计,这是一件的易事儿吗?

更不简单的是贾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语言训练,采用了非常传统且有非常有效的方式——“听写”——听写老师跟母亲说的话。这种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之后,母亲又是如何鼓励儿子的呢?这一写话训练,是对老师说的话换个角度的表达,更是一种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扎实灵动,有谁会说这是简单的教语文呢?——简单的背后是老师的教学智慧、语文功利和教学经验。

三、教语文,其实要简单

时下,有诸多的语文课,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凡此种种,都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削弱了语文学习的时效。这样做,偏离了语文教改的轨道,令人担忧。教语文,其实要简单。

贾志敏老师曾在诸多场合强调: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在《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提出:教语文,主要应该做好三件事——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而且还反复指出:不要把语文教学搞得很复杂!

这一堂《母亲的鼓励》,贾老师给了我们以很好的示范——语文课堂,要真正做到教学环节简单,语文味道浓郁!让语文教学真正变得简单,让语文学习变得简单。这是贾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也是于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第五篇:听贾志敏老师讲作文有感

听贾志敏老师讲作文有感

刘静炫

2011年12月16日至18日,我有幸在深圳体译育馆参加了“名思教研”华南小学语文十年教改成果展示研讨观摩活动。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贾志敏老师讲作文。

贾志敏老师一直是小语界受人敬重和推崇的教育专家。作文教学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积攒了太多的茫然、困惑,都渴望能够从专家的教学中得到一些感悟。虽然一节课未必就能领略作文教学的全部理念与方向,但依然寄希望于从中得到启发。

贾老师讲的是《扩写作文》,扩写的是一篇文言文。能够把一篇文言文在四十分钟内让五年级的学生读通,读懂,并且在15分钟内扩写成四百字的作文,恐怕只有教学严谨,惜时如金的贾老师了。他先在黑板上写好古文内容,《卖画》:“一人家贫,卖画以度日。然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一日可售。试之,然。”然后请学生给古文加标点,再理解古文意思。贾老师的课看似平平淡淡,其实奇妙无比。37字的文言文让我们讲肯定是读完全文后再说意思,这样做算不上低效,但肯定费时。贾老师则是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读通,读懂,读懂后连起来说意思。这样既便于及时指导,又节约了时间,一举两得。一篇文言文,15分钟内就能让学生读懂内容,不能不让人叹服。贾老师的指导也妙,他先给学生扩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学生有这样的示范和引领,不愁写不好作文。15分钟后,贾老师先后当众改了两位学生的习作,两位同学都写得不错,尽管如此,仍然逃脱不了贾老师的聪耳法眼,他及时地引导着,点拨着,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就是在贾老师的斤斤计较下,进步着、收获着。

利用学生练笔的间隙,贾老师向全体听课老师作了15分钟的报告。说是报告倒不如说是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语文课教什么,语文课该做什么事。指导学生写作一定要有方法门路,要对学生尽心严格的训练,让他们自由的表达。作文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练习,也是学生学会做人的一种记录。同时还指导了老师该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原则是多就少改,只求改通、不求改好。并提出批改作文必须要有眉批和总评,这样才会有针对性的指导。言而总之:语文课,要做到三个实,真实、扎实、朴实。一句话:认认真真教语文。

专家头上的光环并未将专家神化,专家是走下讲坛走入课堂的,他用亲身的实践向我们讲述他多年积累的经验。从贾志敏老师的身上,我坚信了一点:实践是第一位的。无论到任何时候,搞教育的人不要离开课堂讲课堂。

走近“名思教研” 感受名师风采

发布时间:2012-10-26 | 点击数: 146 | 【收藏】 【打印文章】

走近“名思教研” 感受名师风采 ——小学语文十年课改成果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平湖中心小学 刘红英

十二月中旬,我有幸前往深圳体育馆参加了以“名思教研”之小学语文十年课改成果教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一场“教学盛宴”,南宗北派、传统与现代各领风骚。与会教育专家有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有著名教育专家贾志敏、于永正、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等,他们上观摩课、作专题报告。大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独特的人格魅力无不给人予深深的震撼。

三天的学习,虽然紧张劳累,但名师们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以及诗一般的教学语言,无不让我由衷地赞叹和敬佩。时光指缝间悄悄地溜走,回头看来,真是一次愉快的丰收之旅、精神之旅。

名师们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平实,教学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这些课都是平实的课,不像有的公开课很花哨,让人眼花缭乱。于、贾老师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的他们,很难让人猜想出他的准确年龄。大家风范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显露无遗。随着课的进展,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似潺潺的清泉流淌进每个人的心田。躬身板书,蹲着给学生持话筒„„这是什么?这是对学生的爱啊!老师的爱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学生身上也在慢慢生成着这样的爱。他们那简单、清晰,而又毫无刻意雕琢的语言关怀着学生的点滴成长,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灵。那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不由自主地发出一次次赞叹的掌声;幽默诙谐又带给人们一次次会意的微笑。在不经意间学生们发展了“双基”、理解了文本、升华了情感,进而于老师又给了学生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情真意切的表白、真情实意的描述又将学生们带入文本中,巩固了文本又发展了文本。以至于下课了同学们都不愿离去,留给了学生和听课老师意犹未尽的美妙感觉。

窦桂梅、王崧舟、支玉恒等十几位名师的示范课更是精彩,他们的示范课程真是异彩纷呈,有作文课、有古诗教学、有绘本欣赏、有绕口令教学、有阅读教学„„。他们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各有千秋,教学经验更是丰富多彩,可以说此次学习给教师们上了一节节十分精彩的示范课。小语会会长崔峦指导性的发言更是字字玑珠、铿锵有力,他为课改十年做了精辟的总结:有成功也有不足。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1、教师要有比别人更为广博的知识积淀。天文地理不要样样精通,但最起码要知道那么一二三四。新课改的教材,知识非常丰富。如果我们老师没有一点东西,怎么能上好语文课?这样的课堂又怎么能吸引学生?学生学起来那不是枯燥无味吗?又怎么能得到好的效果呢?

2、教师要有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感。在课堂中充分地体现诗意情感,诗意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多向学生做范读,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更多地范读,可以让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学到朗读的技巧,诗意的语言,久而久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提高语文诗意感。说到诗意感,现在使用的教科书中,包含着丰富的诗意情感,只有我们自己有着丰富的诗意情感,我们才可以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也只有我们的学生自己有了这种诗意情感才能够更加促进我们孩子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才能谈到有自己独特的诗意语言,诗意情感。

3、教师要有不竭的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读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在读书时我们一定要做到不拿笔不看书,消化所读的内容,也是一件有益的事。试想:一个不爱学习的教师,能教出爱学习的学生吗?课间,在和于永正老师交流时,他说他最喜欢读文学书。试想,这样一位大师级老师都喜欢读书,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多读点书吗?

4、教师要充满爱心,要宽容大度。能容纳学生的错误,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用我们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位学生,用宽容的心来宽容每一位孩子。正像孙建峰老师所教的课文一样,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滴血的心,一颗宽容的心。

总之,此次深圳之行让我收获很大,大师们的课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教给学生一种理念,一种思想;只有提高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让语文因“我”而精彩——参加“山东省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有感

(2012-11-10 19:34:26)转载▼ 标签: 分类: 研修学习

语文名师 特色教学 体会感悟 教育

金秋十月,在巍巍泰山脚下,来自省内、省外各地的小语界的诸多同行们齐聚一堂,参加山东省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我有幸成为了与会中的一员,倍感幸运、幸福。韩兴娥、党照虎、刘岩林、孟强、孙艳霞、杨昱婷等六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教学特色经验介绍,让我受益匪浅。

名师有道 大道至简

“名师”这个概念,让我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荣誉、荣耀,而是获得这个称号的过程以及老师们辛勤地付出。大量的阅读,勤笔不辍,积极实践,迎困难而上,在坎坷中前行,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执著地坚守教育理想,构成了成为名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六位老师的“名师”历程也正是如此。从六位老师的特色经验介绍中,从评课互动研讨环节中,从参加论坛研讨的校长、教师口中,让人体会其成为名师过程的艰辛,感受到他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六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折射心灵世界,浓缩人生精华,散发人格魅力,凸显生命价值,是他们知识、文化、学识、沉淀积累的结果和表现。名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来自于不舍昼夜、不知疲倦、不计得失的苦苦追求。名师们光彩照人的背后,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积淀的汗水,是十年磨一剑的心血。我们从中要学的,是他们从体现教育理念的那些事做起,无论大事,也无论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放弃,不抛弃,持之以恒。我们要向他们学的,是那种勤奋,那种嗜书如命的精神,那种潜心钻研的求知态度。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由此我想,我们每个人的课也应该烙下自己独有的痕迹。因为你就是你,没有人可代替。个性张扬的老师,可以打造富有激情的课堂;个性细腻的老师,打造温馨的课堂,个性幽默的老师,打造轻松的课堂,个性丰富的老师,打造完美的课堂。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认真学习名师们的基础上,要善于发掘自己的优势,凸显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个性。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从名师们的成长历程中,让我感到,认准了就坚持做下去,坚信付出总会有收获。

课堂教学 回归本真

六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虽各有千秋,但都遵循着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坚持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回归了本真,有了真正的“语文味”。杨昱婷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教师的识字教学融在了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教师从导入环节开始就围绕着识字教学展开,“端详”的“详”,引导学生:用眼睛认真看、仔细看就叫做“端详”,接着让学生想右边带有“羊”的字,观察这一类字的偏旁并理解。教学会认识的字“奖”时,杨老师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随而渗透“生活处处可识字”,“做生活、识字的有心人”的思想意识。杨老师还把诸多的字放在了具体的语境中,放入了具体的句子中,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统一,把识字教学真真正正地落到了实处。

刘岩林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紧紧围绕“教师、学生、文本、编者”四者之间的对话展开。“请你写《珍珠鸟》,你想写什么内容?”、“品一品作者的用词之妙,这些词对你的作文有启发吗?”、“品味原文,如果让你改编,你认为哪些句子需要留下?”……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对话式的教学,在刘老师的课堂上随处可见。体现出了“大语文”的观念,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使学生站在了更为广阔的语文背景下,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语文基本能力。

党照虎老师执教的《军神》一课,把“生本高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补充有关刘伯承的事迹资料,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了解人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轮流读课文时,党老师通过对学生朗读的针对性评价,引导学生感悟如何读文,体会如何掌握朗读的节奏。党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集结点:刘伯承做出了哪些常人做不到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直奔了文本重点。并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抓”字,进行换词理解、看影片视频理解,把学生的情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一步步推向了高潮。党老师既注重了文本的“达意”,又突出了文本的“达言”,让学生领悟文本在写作上的特点:“细节”、“衬托”、“对话”,进而渗透文本突出的写法。而课堂最后的《三国演义》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的片段,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知识积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兴趣,使课堂教学逐渐走向了“高效”。

特色千秋 因“我”精彩

六位名师的教学经验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在一步步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烙印,让我们欣赏到了不同侧重、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教学。

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让学生们踏上了阅读的快车道,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有明确的体系,从“入学教育”开始,一直到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该学些什么,怎样去学,都有一定的内容和目标。“三个星期教完拼音”,然后把拼音当作识字阅读的工具,用到时像查字典一样一次次去寻找,用韩老师的话说,寻找的过程就是熟悉的过程。学拼音的第一课即为认识自己名字中的拼音。“袖珍童谣”、“成语儿歌”、“名句教学”、“三字新童谣”、“韵语识字”、“文言教学”、“作文教学”、“顺口溜”、“诗词欣赏”等,韩老师带领学生在她的“海量阅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杨昱婷老师的“圆融教学”,不设臵界限分明的教学板块,每一步都顺应孩子的“即时思维”所需,情感所求自然推进,让“语文与其他学科”融为一体,“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识字解词”融为一体。

刘岩林老师的“语文对话阅读”,倡导民主平等、合作探究、多向互动、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孙艳霞老师的“实用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实用语文观”,即:教语文、学语文、用语文,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于阅读。用于表达、用于做人”。

孟强老师的“一二三教学主张及实践”,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运用“举一反三”、“积极词汇”、“词串教学”、“语境练笔”等形式,引领学生学用语言,坚守着语文的本真。

党照虎老师的“生本高效课堂”,让我们领略到了党老师的语文课堂简单而厚重,自然而灵动,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样的“生本高效”铸就了党老师课堂的灵魂。

扎根于踏踏实实的课堂,致力于回归本真的语文教学,坚持走自己的特色语文教学之路,六位名师带给了我们别样的精彩。

想起了窦桂梅老师曾说的:“语文老师站在台上,你就是语文;语文老师站在学生中间,你就是语文的化身。”我为自己我为自己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而感到幸福。

让语文因“我”而精彩!

2011年12月22日

语文课堂的魅力来自何处?——谈观摩省名师课后的感受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聆听了省名师开出的六节精品展示课后,我真正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大有脱胎换骨之感。我感叹,感叹于名师们的活力四射,激情洋溢;我敬佩,敬佩于名师们的旁征博引,独树一帜……太多的感叹,太多的敬佩,最后归结,归结到思考中的沉寂,沉寂中的收获,收获后的喜悦和行动。本人对省名师展示的这六节精品课进行深入思索之后,发现“激情、活力、独创”是语文课堂真正魅力之所在,下面结合具体课例分别阐述。激情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并非是没有感觉的工具。翻开用汉字写成的一页页书,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步入画廊。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的文化地质层,它无声地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爱自己的民族就应对母语倾心热爱。”正因为语文蕴含着太多太多人类的情和意,承载着很厚很厚的民族文化,故语文老师非用自己血肉之躯迸射的一股激情演绎语文课堂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与语文这门厚重的学科相谐和。这也是语文课与社会课、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区别。语文课是用生命在歌唱,以人的灵与肉在舞蹈!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省教坛新秀刘飞耀老师在执教《土地的誓言》时的配乐深情朗读,立刻就......(本文共计2页)[继续阅读本文]

培育名师 受知启智——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012-11-12 19:52:33)九月下旬,在“风筝之都”潍坊,有幸参加了“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窦桂梅、魏星、宋运来、陈延军、吴琳五位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展示了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引领参会教师“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位老师各具特色、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让我及与会的每一位教师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教育理念,欣赏了名师基于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魏星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课,充分体现出了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转型,引导学生抓住词中的“醉”、“剥”、“卧”、“相媚好”、“无赖”、“喜”等词语,来体会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特别是“醉”字,魏老师进行了适度的延伸,让学生通过作者在不同词中对“醉”的运用,在脑中呈现出了辛弃疾立体、鲜活的形象。正如魏老师在讲座中所说的: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的转型要做到四点: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走向最远的终点;以最主要的问题拉动最丰富的感悟空间;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契合的语言文字的规律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宋运来老师执教的《童漫作文·笑口难开》,诠释了“童漫作文”的新概念。宋老师以《神笔马良的故事》为例文,引导学生“学着说话”、“学会运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话要有根有据”。宋老师认为,在习作中,只有“说好了”,才能表达得细致、准确。接着,宋老师出示“漫画”,让学生观察、想象,画面上的蜗牛、狮子、蛇等动物要让马良画什么,动物们和马良都会说些什么,学生以此进行习作。宋老师又展示出了多幅有意思的漫画,传达着这样的讯息:寥寥几笔的漫画,就可为学生提供出丰富的习作素材,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从而更快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正所谓:每种作文主张皆有存在的理由。

陈延军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对比”、“拟人”、“比喻”等,并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陈老师这样认为:学语文,要学会欣赏表达。教师通过补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实现了与文章作者间有效的对话。

吴琳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呈现了“落实新课标,提高读写能力”的主题。在课堂上,重视了写字训练,重视了识字教学,重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重视了学生读书,吴老师和学生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品味,发现了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带领学生走到了阅读的高处。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一课,带给了我诸多的震撼与思考,名师不愧为名师!名师打造的课堂堪称经典!当我一遍遍地品味所快速记下的课堂实录时,一次次地欣赏课堂视频录像时,不禁陶醉于窦老师的课堂中,为她的个性,为她的学识,为她的人格魅力所痴迷,所倾倒。用窦老师的五句话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什么样的文本上出什么样的味道

《牛郎织女》一课的体裁为民间故事,窦老师上课伊始就给学生明确:本节课要从体裁上来聊聊这个故事。接下来引导学生品味这则民间故事,“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了解民间故事的写法及特点:朗朗上口、想象、情节、悬念、线索、情感、离奇、语言连贯、超越现实„„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特点均是学生在窦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来的。

为了让学生对“民间故事”这一体裁有更深地了解,窦老师延伸至“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以“读书报告单”中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男主人公、女主人公、出现的反面人物、结局等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民间故事的结构、写法。特别是学生对“四大爱情故事”结局的配乐朗读,把民间故事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窦老师说:民间故事具有民间性、随意性、口语化。而这节课,窦老师以“聊”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语言口语化,比较放松、随意,上出了民间故事的“味道”。

(二)绕不开的敏感话题——爱情

《牛郎织女》一课的主题是“爱情”,窦老师说这个话题和孩子们不好聊,因为它是个敏感的话题,但它会伴随孩子们的一生。在这节课上,窦老师和学生们就这个话题通过“聊”而尽情地展开。

例1: 师:请你重复一下你上课伊始提出的疑问。

生1:现在的人找对象都看重车子、房子、票子,织女为什么会嫁给贫穷的牛郎?

生2:织女见牛郎善良、勤劳。生3:他们是一见钟情。师:织女钟的什么情?

生4:勤劳、善良,有了勤劳就有了车,有了善良就不变心。

例2: 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演义”,找几位学生扮演织女和其他的几位仙女,通过其他仙女对织女不要嫁给牛郎的劝说,来体会织女的“决心”和她的“爱情观”。

例3: 窦老师播放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和学生一起和唱,勾勒出了爱情的温馨和美好。

例4: 窦老师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搭桥相会”的场面,织女和牛郎分别会对对方说些什么,我们对牛郎织女说些什么,并适时出示有关诗句,营造出了浓浓的“相思”氛围。

例5: 聊到最后,窦老师又出示了“思考与感言”,即“对爱情,有新思考要发问?对现实,有新感觉要发布?”

师:有了这样的爱情故事,我们才知道考验、抉择,活着才这般有意义。

生1:只要你不离不弃,我就生死相依。

生2:我向往牛郎织女这样的爱情。

窦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文本,聊过的话题,不由让我感慨万分:虽然学生们对爱情的认识还很肤浅,有时说的还不那么到位,但这节课所“聊”的话题,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啊!

(三)发问要有接招的能力 在窦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质疑,不断生成新的问题,窦老师自己说:“有的问题超出了我的想象”、“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是学习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发问,窦老师的记忆力和“接招”的能力真的是让我佩服有加。在课堂“聊”的行云流水中,她会寻找、等待合适的时机,解决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是哪位学生提出的她都清清楚楚地记得。

回想自己的有些课堂,也让学生进行质疑,也像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但质疑过后的几句表扬后,接着就回到自己设计好的教案上去,直到课的结束,也不会问一下学生问题解决了没有。

窦老师说:“如果时间允许,这节课还可以再追问许许多多的问题”、“堂堂要让学生质疑,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窦老师“接招”的能力足以让我们学习。但,这绝不是学来的,是刻苦锻炼、不断努力提高的结果。

(四)要基于文字去了解人物

窦老师说:教师是文本人物的第二次再造。

和学生聊“牛郎和王母娘娘”的关系时,学生用“水深火热”、“对立”、“狠心”等词来形容,认为王母娘娘是典型的反面人物。窦老师出示了这样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补充:

()的王母娘娘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

让学生齐读这段话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看王母娘娘? 生:还是有人情味的。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还能允许他们相见。师:补充吗?

生:王母娘娘也是执行天条,但她已是法外开恩了。师:这就解决了大家刚从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王母娘娘趁牛郎不在家时去抓织女。

生1:怕牛郎太伤心。生2:王母娘娘不忍心看到牛郎和织女分别的悲惨的场面,怕自己下不了手。窦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要基于文字,作客观的评价。多角度去思考,多方位去认识,多元化去感悟。

(五)教师的“放下”才会使学生“放下”

“放下”,这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词,窦老师所说的“放下”,不仅体现在了课堂上,还体现在了她的品性上。

当时我怀着无比期待、无比激动的心情等待窦老师到来上课时,几个人走到了台上,有指挥学生的,有打开电脑调试课件的,还有本次活动的主持人等,我在搜索,哪位是窦老师呢?和同事一时认不出了。终于,台上只留下了一个人,不用说,她就是窦桂梅老师了。黑红相配的上衣,一条牛仔裤,后脑勺扎着低低的辫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这就是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的窦桂梅老师???我一时回不过神来。

在窦老师的的讲座中,窦老师解开了我心中的那点疑问:“作为一名来上课的教师,我必须要先放下,放下特级教师的架子,放下清华附小校长的身份。只要学生喜欢,老师的放下才会使学生放下„„”

好一个“放下”,让我切实地领略到了窦老师的风采、人格魅力。因为放下,窦老师从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放下,道出了做人、做学问最应该具有的态度;因为放下,学生的学习才会如此得投入;因为放下,学生在“聊”中的畅所欲言才成为了必然;因为放下,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生成,还有了生长。全因了“放下”!

窦老师铿锵有力的话语还在耳畔回荡:语文老师站在台上,你就是语文;语文老师站在学生中间,你就是语文的化身。超越自己,让孩子们因你的存在而幸福,而享受,而美好,而自豪!!

下载一样的“掌声”,异彩的传达——听贾志敏、薄俊生《掌声》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样的“掌声”,异彩的传达——听贾志敏、薄俊生《掌声》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在一个月前的真语文活动广东茂名站暨语文版教材>培训会上,真语文大师贾志敏执教的《我的发现》一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