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如何学好文言文,这位高中语文名师总结的方法很有效!收藏!
小学如何学好文言文,这位高中语文名师总结的方法很有
效!收藏!
小学生学好古文很难吗?如果你用错了方法,的确很难。
上海名师王召强日前写了一篇文章,用他的亲身体会总结了一些学好古文的经验,真的很实用哦,赶紧收藏了。先看下王召强老师的辉煌简历吧。王召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曾获上海市第十届教科研评比二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写作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部分省市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第三期名师基地——黄玉峰、黄荣华名师基地学术秘书。
下面摘自王老师的文章,已获授权,首发于王老师的个人公众号:批判性课程(Johnger0704)。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实在是没有资格谈小学生应该如何学好古文,不过倒是可以站在高中语文教学这个高度回顾一下,看一看如何从小学阶段就做好一些学习准备,给大家做一些比较基础的指导。希望对小学生学习语文能够有所帮助。我们发现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可能是因为动力不足,他们可能觉得语文学习,可能对他们小升初的帮助不是很大,尤其是在面试或者竞赛的这些环节,主要是以英语或数学为主。语文的成效比较慢,所以就比较受制。但是小学生学习古文或者学习语文,实际上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为母语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育和生长的关键时期,几乎决定了他一生的语言水准。古文这种看似已经逝去的语言,其实就保存在我们的日常言语中,稍加引导,就可以升堂入室。千万不能误以为古文就是死的语言,只能死记硬背。1不要盲目读经
下面先说说读经。过去读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蒙手段。儿童从哦年销得先从“三百千千”读起。所谓的“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三百千千”是对中国古代经典精华的一个总结。但现在用这个启蒙有些方法不太好。现在很多小学生去读经,用一种很僵化的手段去学习古文。我自己对于五经,都没有完整地阅读过,只是比较喜欢《诗经》而已。我一直有个阅读《左传》的计划,但是发现它实在太难了,每次搬起来读一部分还是得放下。像《尚书》或《周易》,难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是不主张小学生去盲目读经的。前一段时间非常火爆的台湾某老师搞的读经运动,实际上就是比较片面的,只是教小学生吟诵或者背诵《四书五经》,这种不加理解的背诵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等到他初中的时候,或者四五年级的时候,学习压力一大,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被忘记。正确的方法如下胡适先生在他的儿童阶段,我们可以说是读私塾的时期,他的母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也是胡适先生读书的一个经验,我可以介绍给大家。胡适说,母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四岁就送他上了私塾。母亲总是比别的家长给老师的酬金要高得多。别人给老师一年两块银元,她第一年就送去六块钱,以后每年递增,最后一年交到了十二块钱。他的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他的私塾老师,能够对这个孩子特别关照一下。当其他同学在死记硬背的时候,希望老师把“四书五经”一字一句地讲解给胡适先生听。在这个讲解的过程当中,胡适就加深了对这些经典的理解,而其他同学只是死记硬背而已。所以胡适先生在读私塾的这个阶段就脱颖而出,就比其他同学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了。
其他学生知道胡适理解了这些文本以后,就会去问胡适先生。当他们不理解的时候,这个时候胡适先生无形当中就变成了一个小老师。他就把他自己的一些理解讲解给他的同学听,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论语》当中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温故”的意思,不是温习功课。它指的是把你所学的知识讲述给其他人听。这个过程可以促进教和学的互相发明,《学记》称之为教学相长。因此,小学生不是不能读经典,但是他们需要一个好的经师去引导,然后循序渐进地走近经典。尤其是像《四书五经》这种非常艰深的文本。
现在读《百家姓》的人不多了。因为家族文化已经开始式微了。相对而言《三字经》的内容会比较好一点,它的精华部分也比较多一点。而且现在有很多人对它进行改造,那么从宋朝一直到明清,《三字经》的内容实际上是做了很大的一个扩充。如果能够引导好的话,它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入门级别的教材。比如说《三字经》里面,关于王朝的历史沿革的一种梳理。实际上非常好。如果仅仅是背诵这个王朝历代顺序歌的话。那么我们记住的可能就是一个比较粗线条的历时观念。但是《三字经》梳理的就比较好,而且琅琅上口。如果把它背下来,就相当于脑子里面有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框架,有了这个框架以后,就不至于犯一些低级的错误。2读古诗词 是非常有意思的启蒙 除了从这种蒙学教材入门以外,学习古文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读古诗词。唐诗宋词都是非常好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学习古文的非常好的文本。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背古诗词比较枯燥,实际上非常有意思,它的音韵乐性非常强,琅琅上口,非常容易记诵。对于学习文言文非常有帮助,尤其是三岁到十三岁这个阶段,学生应该大量背诵古诗词,可以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坚实基础。因为古诗词大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除了元曲里面有一些比较直白的文本以外,绝大多数的古诗词,语言的基础都是文言文。学好文言文非常重要的一个入门读物就是《千家诗》,《千家诗》的编排体例非常有特点。比如一开始选的都是七言绝句,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根据他自己的生活节律去背诵这些诗歌。春天的时候就背诵春天的诗,夏天的时候就背诵夏天的诗。这样就跟他直接的生活经验就密切相关了。学生能够记住的往往也是一些跟他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的一些诗,有时候他能够脱口而出是因为什么呢?实际上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恰好可以用得上这首诗。
所以小学生从小开始背古诗词,实际上就是在学文言文。大家不要以为学习文言文就一定要一上来就读那些比较繁复的文章,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小学生已经开始读《聊斋志异》这种非常艰涩的书,很快就会知难而退,反而会增加一种畏惧心理。这对于小学生学习古文实际上帮助不大,还是应该从韵文开始读起。
所谓的韵文,古诗词就是最好的文本。其次就是《三字经》这种启蒙教材。古人实际上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形成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不能够忽略它。当然,浅白的古文也是有的。比如说《四书》里面的《论语》。
《论语》有一个好处,篇章都非常短小。因为他是语录体,难度并不是很大,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小学生先背诵一些《论语》中的名句,对于学习古文非常有帮助。我自己教学《论语》差不多有十年的经验。我读《论语》差不多也有几十遍。发现每读一次都会有新鲜的感悟。《论语》的文本,可诠释的空间非常深,非常广。
如果大家要读古文,就从读《论语》开始,钱穆先生就认为《论语》应该成为人人必读的书。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他就讲《论语》二十篇,大家每周读一篇,很快就可以读完。每个人每年都可以读一遍《论语》。我觉得有些家长可以先从自己读《论语》开始,然后结合自己读《论语》的一些感悟,慢慢地教给自己的孩子,这个并不是很难。直接去读“四书五经”的话,尤其是读《尚书》、《左传》这种文本的话真的太难了!《诗经》还可以读一读。因为里面有一些比较浅显的篇目,其他的经书就太难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其实小学生每周可以背诵古诗词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每周能够背两首诗就已经很不错!大家也不用背太多,太多也是嚼不烂的,意思也不大。最好等他年龄稍大一点,到了四年级、五年级再慢慢去读一些散文。由韵文到散文实际上应该有一个过渡期。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可以读一些韵文,就是古诗词,到了四、五年级可以多读一点《论语》作为过渡。这样是比较好的一种循序渐进。3讲故事学古文 也是个非常好的途径
学习古文也有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我把它称之为叫“故事路径”。程度比较高、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读一点明清小说。明清小说以四大名著为主。四大名著里面比较好读的,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可能比较适合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难度比较大。《水浒传》也可以拿来看一看,当然里面有些内容不适合少儿去读。可以看看连环画版的,简写本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总体上而言,明清时期的演义小说其实还是在讲王侯、将相、忠臣、孝子的故事,讲忠义之士的比较多一点,如《杨家将》、《说岳全传》,这些东西小学生也可以接触一下。碰到韵文的部分可以跳开,直接去读故事情节。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还是故事。因此还是要从故事入手。多讲一些这种小故事,对他的帮助可能会更大一点。比如,我记得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听评书节目,那个时候家里也没有电视,广播里面一到下午六点钟就开始播放《杨家将》,我们一家人就聚在广播前面听评书节目。这种评书节目其实就是给你灌输忠臣义士的观念。但是它对你的语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听读。这种听读节目,听几场下来也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我小时候受《杨家将》的影响就比较大一点。像我们这种80后的父母,小时候都没有机会读到很多书,我是到了初中以后才开始读《水浒传》、《说岳全传》、《杨家将》这种演义小说,而且很快就能上手,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比较强。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不是一个历史的糟粕吗?有些东西可能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情境,这个问题关系不大,实际上学生的主要兴趣不是背后的观念,而是故事情节,是故事情节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所以完全可以给小学生读《杨家将》这种类型的小说。这种明清时期的通俗小说大都是用半文言的文体写的。它对于小学生阅读古文帮助很大,因为语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总是想一口吃一个胖子。但是语文的学习不是按照这样一种强化训练就可以提高的。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养成读书爱好者的身份,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小小的阅读爱好者。
实际上文言文就生活在我们生活当中,它并不完全是一个死的语言。很多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成语都是从文言文中提炼出来的。我们要善于把这些词语背后的故事教给小学生,告诉他们每个词语是怎么来的。这样的话,语感就会很快提升。比如说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些成语,实际上在背后都有一些文言小故事。尤其是先秦的寓言故事,现在我们说拔苗助长,过去是说揠苗助长。很多故事都记载在《吕氏春秋》、《韩非子》《庄子》等书中。如果我们把这些文本拿出来,教小学生读一读,背一背,那么对他的帮助会非常大。其实先秦诸子的寓言故事都非常好,只是缺乏一个很好的整理。我们非常缺少对于《诸子集成》这类书的系统梳理。现在的小学教材里面,文言文太少了,其实非常有必要增加一些文言文小故事,把它好好地梳理一下,讲解一下。系统地指导一下小学生如何去阅读这些故事,如何去理解这些故事。我们现在其实是把小学生当成傻瓜来教,当然这是不对的。我们可以把一些小古文转换成有情节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然后再把这个原文告诉他,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但有时候需要我们教他背诵一些东西,需要能记住一些东西。我们要知道小学生的记忆力,其实是最强的。他这个年龄阶段,头脑还比较单纯,还不会装下太多情感、烦恼。所以往往能够记住很多东西,所以让他死记硬背一些内容也是有帮助的。黄玉峰老师有一个主张,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叫“死去活来”。把它拆开来,“死去”就是要死记硬背一些内容。有些东西是必须要死记硬背的。像《论语》我自己大概能背下两百则内容,背下来以后你才能够活学活用。如果你不能够背下来,很难谈得上融会贯通。所以“死去”才能“活来”,“活来”他指的就是活学活用的意思。
文言文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占比越来越大,相比作文和现代文来说,它更容易拿分,如果说什么语文还有什么题目可以拿满分,那就是文言文了!但是恰恰是不少同学眼中的难点。很多孩子到了中学,完全读不懂文言文,因为他们接触文言文太晚,而且一上来就学的是又长又难的文言文,当然会发懵。让小学生通过讲故事尽早接触古文,王召强老师推荐的这种方法,跟快报超级兴趣班“趣读小古文”课想法一致哦,学习不能枯燥,有趣才行。都市快报趣读小古文春季班
专为四至六年级小学生量身定制“趣读小古文“课程很多家长忽略了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期——小学。小学阶段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好的,背过的东西一辈子都难忘记;再加上小学科目少,且没有考试压力,孩子可以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展开全面学习。初中各种课程增加,孩子带着应试压力再开始啃文言文,怎么可能提的起对文言文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肯定是痛苦的!所以,小学阶段才是学习文言文的黄金时期,可惜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帮孩子好好利用这个时间。快报创意读写春季班特邀有近20年教龄的名校中学语文教师邹老师,带小学生进行文言文趣读,啃啃这块难啃的骨头。为什么要请中学老师来教小学生学文言文?首先当然是因为邹老师本人具备深厚的古汉语文学功底,更因为作为中学老师,家里又有小学生男娃一枚,邹老师很擅长从中学语文教育反观小学文言文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中高年级的孩子,为他们升入中学的语文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进入初中后孩子可以一直跟着邹老师系统地学习下去,直至中考。邹老师连续多年担任中高考阅卷,对如何扎扎实实地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有深入的研究和教学成果。邹老师的趣读小古文,计划从《笑林》《古文观止》《世说新语》《论语》等文言文读本中选取适合小学四至六年级孩子阅读的有趣篇章,带大家学文言听故事,玩转小古文,充满趣味地入门文言文学习。邹老师说,文言文启蒙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希望孩子能流利朗读一些短小的文言文;第二是希望孩子们能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这样遇到文言文阅读的不害怕、肯读,进入初中一下子接触比较长比较难的文言文能很快适应。重要的是孩子能培养对老祖宗经典文化的兴趣,这会让孩子受用一辈子!邹老师: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十八年教龄,长期执教高中语文、初中语文,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家有小学生男娃一枚。多年连续担任中高考阅卷老师。她能从中学的教育反观小学教育,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工 作 报 告
芍药山小学数学课题组 ××× ×× ×× ××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学生的预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才会有实效;而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的调整,形成一定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模式,从而改进和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数学课题组积极投入到“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的探索研究中。下面就将我们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总结。
1、根据学生情况和不同的课型,合理设计有效的前置作业,并初步形成作业的布置方式。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三年级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自主预习的能力较差,而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涵盖多,有数学概念的掌握、计算能力的训练、空间观念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等不同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主要采用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做,阅读课本例题与做前置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预习。
前置作业的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家庭作业的形式,另一种是课堂上布置,即课上先布置5-10分钟的自学,随后交流反馈自学情况。我们主要采用第二种布置方式。
2、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提高数学老师的课前预习意识。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大都按照以往的教学习惯进行教学,很少安排学生预习。所以我们经常举行课题会议,不断向老师们灌输预习对课堂教学的帮助,同时也提供各种预习方法以及前置作业的设计方法等等,让老师在提高预习意识的同时,又能很快很便捷的掌握预习的教法。从而加快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习惯的改变。
3、改变家长的教育观,提高家长对孩子预习习惯的关注意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会学习的习惯。而这各种好习惯的养成只靠老师在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有效的监督。所以我们举行了几次家长会,让家长明确预习对孩子学习的帮助,让家长明确对孩子预习习惯的监督必须持之以恒。
4、提高学生的数学预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预习感兴趣了,才会积极的进行预习,才能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我们将预习的前置作业进行合理设置,既能连贯前面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新知的重点,让学生不会知难而退。另外,我们合理安排复习的方式,在家自主预习、课前3分钟预习、课上教师带领预习等相结合,不让学生有预习的负担。
二、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预习习惯初步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在实验班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实验班57人,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只有6人,是总人数的10.5%。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和坚持,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预习的学生有25人,是总人数的43.8%。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讨论交流、质疑,教师再补讲,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慢慢学会学习。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2、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当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疑难问题也已经明确,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的讲解等,学生能够很轻松的掌握当节课的重点知识。而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都是主动的参与,知识是学生主动获取的,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提高。
3、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的这两年,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教师养成了精心布置预习,课前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再次调整教学预设,找准学生思维的困惑;课上尽量做到抓住预习中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质疑,教师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和补讲的预习操作模式。通过预习的有效性探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教学能力。
4、家长的教育意识得到改观,开始重视孩子预习习惯的培养。实验班的考试成绩在实验前的平均分为81.4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44.1%。实验一学期之后的平均分达到了89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3.5%。成绩的明显提高是说服家长的有力证据,我们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们展示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前后对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家长们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前置作业要发挥充分的作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前置作业的设计上,预习的教学也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的,可是预习的效果却没能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后来我们课题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反思,发现要想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必须有合理的评价跟进,与前置作业相呼应,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
数学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为更好的深入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教材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预习的评价方法。
有效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前置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保障。完善评价方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3、预习后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应对。
如何把有效预习与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学生预习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并把学生的预习情况生成与课堂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将作为下一步教改方向。
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数学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预习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预习的习惯,使他们善于运用数学课前预习方法,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研究的。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个人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个人课题实验总结
玉州区大北小学
梁玉梅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撰写阶段性小结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经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其次,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 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合作的技能包括:学会倾听;愿意并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等。合作学习的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它需要长期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从一年级起,就应把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作为一项特殊的教学内容常抓不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表现欲特强,倾向于“我要说”而不是“我要听”,很难坚持在四人或更多人的小组内坚持听完每个人的述说。因此,一年级上学期,他们一般是让同位两个说想法,互听对方的观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跟学生交代明白:当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地听,眼睛看着对方,不东张西望,先听别人说完后自己再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这样,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已基本能静静的听完其他同学的述说,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再重新组建四人小组,这样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技能,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了。首先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原则进行分组,为了在小组学习中避免“学优生一言堂”的组内成员间的不平衡现象,首先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一定的分工,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分10个苹果形图片,放手让学生先把10个苹果形图片分成两堆,再根据分的情况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写的算式最多。角色分工是:1号为组织者、2号同学分图片,进行操作活动、3号同学负责记录、4号汇报。由于已经有前面1--9的加减法基础,又有色彩鲜明的学具,学生的积极性高,小组也会分工协作,有的分、有的说、有的写。再根据学生记录的情况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有的按顺序分,有的没按顺序分。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比较,哪种分法更好,为什么?学生不仅自主探索学会10的加减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学习的热情高,2 不但体现了集体共性,而且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自我价值,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组内分工还必须进行角色轮流交换,一定时期内互换一次角色,使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创设了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的策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该学习他们“自己的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一位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到附近超市帮助家长购物活动,并让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枝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少多少钱?” 还有的同学提出请同学们帮忙验证一下售货员阿姨所找的钱数是否正确。这些问题来自生活中,又都涉及到了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学习数学,我们要把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地基础上,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 3 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当中去。例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某些物体各组成部分的比,其中我让每个同学都去茶馆调查一下奶茶中奶和茶的比。课始,当学生汇报了奶和茶的比是2:9之后,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奶和茶的比是2:9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喜欢喝奶茶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杯红茶、一杯牛奶。假定我们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奶取多少毫升?茶取多少毫升?”同学们听说要配制奶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一会儿,令人惊喜的不同答案出现在老师面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最后,我还请两名学生当场配制奶茶,师生共同品尝了奶茶。从上述例子可看出,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数学、用数学,在探索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聪明才智,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 4 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5.提高了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在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我在执教五年级数学第十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以上就是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学习中的一点点收获。我认为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更加努力,使数学教育更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中心小学
宋春光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课题从确立实验方案至今已经一学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们针对课题的方案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下面就课题作一下小结。
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文献的阅读,我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
2.依据实验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现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有如下几个方面:(1)传统作文教学的目标,一贯是教师制定的,或者是“教参”早已定好的,教师照搬来而已。现在,我们大胆开放作文教学的目标,既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也可以让学生自定目标。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言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①在阅读体验中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习作资源,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上《数星星的孩子》让学生写《我和星星一起玩》,这就是学生感兴趣的习作内容。
②在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体验中提高写作能力。艺术是相通的,其他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将写作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能起事半功倍的功效,结合美术学科,如低年级记绘面日记;结合音乐学科,可以上一堂音乐作文课,如《月光曲》中的盲姑娘和皮鞋匠能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产生美妙的幻想,我让学生也听着《月光曲》幻想,并把幻想的内容写下来,而习作中的写一项体育活动就非结合体育活动学科不可了:还有常识学科中的研究实验为学生的科学小论文提供了素材;信息学科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虚拟天地„„
3.研究的结论与取得的经验
(1)作文与阅读只有打动孩子的内心深处,孩子们才会有自己的“语言”。
许多孩子厌烦习作、畏惧习作,也有孩子“硬着头皮”写了几行语病叠出的作文,更多的孩子从作文选中借鉴改写了一部分“优秀”的作文,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学生只能占到班级中的1/7—1/5。这样的现状让人忧心,但当阅读和习作触动了孩子心底的那样“神经”,触动心底里那最柔软的地方,孩子因“学习”而被“禁锢”的思维打开了,语言因思维而活跃了。许多孩子写出了平常不能想到不能写出的话语。
(2)感受:感动不是一件精美的印刷品。
总以为孩子的心很容易被感动,这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的心灵并还缺乏敏锐,但当你用成人的方式去熏陶感染时,就会遭遇《感动中国》的尴尬。《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很优秀的节目,特别是每年岁初的颁奖晚会,获奖人物的“丰功伟绩”总会让人热泪盈眶,但孩子拒绝这种“高雅的感动”他们容易接受感性和直观,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如果你把一件精美的印刷品带进课堂,别指望什么“出彩”,教师必须让孩子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否则“艺术品”也罢,只能高高在上,何况一、二年级的学生呢。
(3)体验:主题,一道丰盛的阅读和习作大餐。课题开展的主题教学给全校语文教师形成了一种视听的、超常规的冲击,特别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阅读主题,以一篇文章的阅读为主干,附以2—3篇精美短小的文章,让孩子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和体悟。
4.存在的问题与希望
(1)问题:课题有研究因学校过于繁忙的工作,受了一定程度的干扰,虽能按计划有序开展,但各位课题组成员深入的程度还不够。本课题相关书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研究需要。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时对活动本身的关注过多,而到写作文时仍有“有话倒不出”的现象。
(2)希望:课题组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构建优秀团队,确保课题研究时间,课题研究有序稳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在彼此感恩的情感激荡中,课题研究将更多些理性,更多些稳健,更多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