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扎老区育桃李 情系沃土孺子牛

时间:2019-05-12 22:3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根扎老区育桃李 情系沃土孺子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根扎老区育桃李 情系沃土孺子牛》。

第一篇:根扎老区育桃李 情系沃土孺子牛

根扎老区育桃李

情系沃土孺子牛

同志是卓资县复兴中心校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自73年参加工作后35年根扎老区,工作中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扎扎实实,认真履行着一名教师的职责。他始终以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争第一,创一流。他把奉献当作人生的追求,一身历教,以德育人,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以自己的光亮照耀着孩子们的心灵。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优秀教师。

一、工作中用知识不断充实自身

王老师今年已57岁,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永远不会忘记入党宣誓的那一刻。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永远不会轻视自己的职责。对他来说,耕耘的是沃土,追求的是事业,教师的工作虽然是付出的多,重复的多。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昭示的收获,所有的重复都蕴含着硕果。

1973年,二十岁刚出头的他,初为人师,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天真纯洁的眼睛,他第一次感到责任的份量。因此,他辛勤地耕耘,拼命地汲取养分。在知识结构上,他生怕自己的知识面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他一边工作,一边刻苦自学,取得中师学历后,又参加了语文函授大专的学习。在业务上,为了适应当代教育迅猛的改革之势,他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书籍,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学习,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多年来,在不断的钻研和探讨中,他总结撰写了好多有价值的论文,有多篇获得市县级论文奖。

二、教学中用探索培育精英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探索。35年来,王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不上一节无准备课,他备课,一年一样,一天一法,不同时间听王老师的课,总让人耳目一新。他精心设计教法,追求课堂高效化。例如,在识字教学方面,他总结出了“找特点、编儿歌”、“找难点、记笔划”和“利用生活环境拓宽识字面”的识字教学法。在阅读教学方面,他总结了“以读为主、优化读的指导”、“速读训练、加大阅读量”和“课内外结合、提高阅读效率”的阅读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方面,他总结出了“大量阅读分三步习作”的作文教学法。2006年,他所教的五年级在参加全国春蕾杯征文中有一名学生获全国征文大赛奖。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王老师逐渐形成了“实、活、趣、动”的教学风格。“实”就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活”就是教学策略的灵活多样,知识点的纵横联系;“趣”就是上课生动有趣,善于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节课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动”就是师生双边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王老师总是将庞杂的语文知识进行高度概括,抓特点,抓本质,以简驭繁,深奥的知识在他那里变得简单易懂。他那丰富的知识,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讲述,赢得了一批批学生的赞誉。学生们普遍反映:听王老师的课,境界开阔,气氛活跃,课堂效率高,成绩提高快,我们特别愿意听。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王老师所教的语文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在参加县级统考中,2005年所教的三年级语文获全县第二名,2007年所教的五年级语文获全县第二名,他本人多次被评为校级、县级优秀教师。

三、细腻中用爱心编织收获

教师的工作是细腻的,细腻中需要奉献爱心。一直以来,王老师对学生象对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班里的住宿生有了病,他请医买药,送饭送水,直到学生病愈为止。有两个孩子有尿床的毛病,王老师每天亲自晒被褥,洗床单,忙得不亦乐乎。班里有一位学生父母双亡,只靠年迈的爷爷关照读书。王老师格外关爱这个孩子,经常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品,孩子的衣服脏了,他会洗,破了就带回家让妻子给补好。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家长放心,这是王老师的信念与追求。他所教的班里曾经有一位学生打架,骂人,抽烟,酗酒,王老师没有放弃他,与他交朋友,经常和他谈心,挖掘他身上的美好品质,帮助他上进。该生爱活动,王老师课间和他跳绳打球,还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到他家家访,给他过生日,为他买学习用品,每天检查他的各科作业,放弃休息时间为他辅导功课。这位学生心生感激,终于转变为学习认真刻苦的优等生。在参加全国春蕾杯征文中获奖,为学校争了光。

四、奋进中用心血奉献教育

35年来王老师从未间断过班主任工作,无论带哪个班,他都能结合实际,全面了解学生,善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好教育转变工作。自参加工作之日起,王老师总是披着星星去上班,踩着月色往家里赶,从不被家务缠身,他的爱人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家务担子全在他一人身上,但他从未因私事请过假,全身心扑在学生上,时时教育孩子们应如何做人,怎样为人处事,做到生活自理,学习自觉。平时,王老师总是用具体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室的地面上有了废纸片,他自己弯腰去捡,黑板没擦干净他亲自去擦,他用自己的人格和行动去感化着学生。再难带的班王老师也能带好,他所带的班每年都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王老师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我们相信王老师明天的阳光肯定会比今天更灿烂,因为王老师爱岗敬业,把自己的全部爱心和精力都献给了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

复 兴 中 心 校 2008年5月16日

第二篇: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DOC)

情系教坛终无悔 一片丹心育桃李

——我市部分优秀教师风采

文字整理:石泽凤

学高身正 垂范教坛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国中学校长李为民

他孜孜不倦从教30余载,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教研成绩突出,是宣城市目前唯一在岗的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呕心沥血引领学校发展十余年,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工作出色,被安徽省教育厅专家组高度评价为“专家学者型校长”;他是一名理科教师,却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文学界的朋友们称他为“校长诗人”。他以对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被当选为宁国市政协常委,宣城市政协委员,安徽省人大代表。2011年,他又荣获中国工人阶级最高奖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作为安徽省劳模代表赴京接受国家领导人颁奖。他为自己画了一个诗意般的素描:培桃育李为民忙,痴情教坛一书生。这正是宁国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李为民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教三十余年李为民在教坛精英云集的宁国中学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特级教师,一步一个台阶地登上了教师业务成长的巅峰;从班主任、教导处副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校长、名校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教育管理事业的辉煌。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他常说:“做校长是一阵子,当教师是一辈子,即使不做校长,我仍然是个好教师。”担任校长期间,他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一系列荣誉都是靠教学专业的硬功夫“铸”起来的。在安徽省中学化学界,他是颇有名气的专家;在宣城市中学化学界,他被同仁们推选为化学学会理事长。仅此,在我省校长队伍里也不多见。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很贴切地印证在李为民及其管理的宁国中学上。自他1998年担任宁国中学校长以来,宁国中学的发展便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教学成绩与学校面貌齐头并进。尤其是高考成绩神奇般地提升,使宁国中学声名鹊起,享誉皖东南大地。在他担任校长期间,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宁国中学连续三届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跨入了安徽省高中名校之林。

满腔热忱 一心为校

——记宁国市港口中心小学校长李胜美

从教几十年来,她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地、市级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连续当选为中共宁国市第九、十、十一、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04年被评为宁国市教体系统“巾帼十杰”,2005年荣获宣城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06年又被评为宣城市中小学优秀校长,2009被评为宁国市十大女杰。2010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学资源

2003年8月,包括原港口、山门、太平三个中心小学及港口煤矿小学四个单位合并组建了新的港口镇中心小学,当时共有17个村完小及教学点,有些学校硬件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效益低,针对这种状况,李校长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进行了大幅度的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强干部管理,增强发展后劲

港口中心小学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教师最多的小学。李胜美担任校长一职起,就致力于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让港口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近年来,李校长又在干部管理方面进行大胆尝试,2009年学校公开竞聘选拔港口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这在全市小学人事制度管理上开了个先河,2010年暑假,学校又率先在全市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取得了圆满成功。注重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品位

李校长始终把教学看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她经常与教导处的同志在一起商谈教学改革的措施,制定教改方案。经常挤时间深入课堂听课,帮助教师分析教学的得失,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方法;她要求年轻教师要积极参入教研课题的研究,近几年,学校先后有多项课题在宣城市和宁国市立项结题。同时把“合格+特长”的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先后成立了计算机、艺术、书法篮球、乒乓球等多个兴趣小组,并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无悔的选择 青春的光彩

——记津河中学教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邓小卫

邓小卫,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任津河中学政教处副主任。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有着一长串荣誉称号:宁国市“青年骨干教师”、首届讲师团成员、“讲三德,做三好”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宣城市“军训标兵”。2011年5月,他荣获全国优秀团干部称号,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优秀团员、团干部、团组织表彰座谈会。善于学习,善于总结

在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中,他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善于根据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他的课堂上总是欢声笑语,深受学生喜欢。

邓老师还通过开展各种的课堂活动,把英语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还获得了演讲、交际、动手等能力,尤其是培养了学生自信、进取、乐观、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他所带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无悔选择,不懈追求

邓小卫在担任团委书记期间,成立了津河中学志愿者队,后被共青团宁国市委升格为津河中学志愿者站。分年级部分别开展了敬老、助残,环保等志愿者活动。2010年津河中学青年志愿者们参加了“文明创建我先行”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争创第二届省级文明县城”活动,被共青团宣城市委授予“优秀志愿者站”称号。

畲乡深山女教师 三十二年桃李情 ——记云梯小学教师叶巧荣

叶巧荣,女,中共党员,1962年10月出生,1979年9月参加工作,是宁国市云梯畲族中心小学毛坦教学点唯一一名教师。32年来她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扎根在宁国最偏远的农村教学点;参加工作后,一干就是32年的班主任、32年的教学点负责人、32年的老师、32年的妈妈;她没有惊天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的坚守,是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山区孩子纯洁的心。

云梯畲族乡毛坦村山高路险,距离中心小学有20多公里山路,交通不便给村里的低龄学童带来了诸多困难,叶巧荣高中毕业就被选招当了民办教师,几十年来,她在这所学校既当老师又当妈妈,山区村民地广人少,家长整天忙于农活,很少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

三十多年来,无论天寒地冻,还是刮风下雨,她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的两个孩子都是暑假出生的,孩子一满月她就走上了讲台,没请一天产假。

三十多年来,她一直担任着毛坦小学负责人、一二年级班主任及所有教育教学工作。附近的村民每天都会看到:第一个到校的是叶老师,把学校门打开,迎接每一位学生,下班最晚的也是叶老师,等所有学生走光了才离开学校。

她任教三十二年,也就做了三十二年的班主任,对待每个学生她做到“宽而有度,严而有方”,当学生不小心犯错时,她会给予宽容一笑,当学生胆怯不敢向前时,她会给予真心的安慰和鼓励,当学生调皮捣蛋时,她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给予真诚的批评,又送上和风细雨的叮咛,她时常把微笑绽开给学生,把鼓励、赞赏传达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着真爱。三十二年来,叶巧荣由青年而中年,由黑发到两鬓斑白,但不变的是她对自己这份事业的默默坚守,她的工作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先后被评为曾宪样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宁国市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及云梯畲族乡优秀党员,优秀教师。

爱的旋律,伴你我共成长 ——记宁国市城关幼儿园教师李海燕

自1993年毕业来到宁国市幼儿园,工作已有19个年头了,李海燕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简单、温馨而深情的音符;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她以拥有这份平凡而富有创意的事业而骄傲和自豪。

19年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2006年开始同时担任年级组长工作。工作中,她勤奋努力,认真踏实,时时以一个合格而又优秀的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爱幼教事业,关爱孩子,善待家长,团结同事,不计个人得失,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更要拥有一颗永恒的爱心。工作中,李海燕始终坚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关爱每个孩子。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李海燕不断创新,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她辅导的幼儿卡拉ok、讲故事、绘画等多次获省、市一等奖;编排的幼儿舞蹈多次获得宣城市、宁国市一等奖;参加排练的幼儿体操,获得全国银奖,省一等奖;编排并参加演出的教师节目多次获宣城市、宁国市的一等奖。今年,在宁国市建党90周年大型庆典文艺汇演中,她编排并参演的自创情景诗朗诵《千年宁国》获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十几年来,她以满腔的热情、大胆的创新,用爱心和孩子们一起绘制爱的音符,共同演奏出了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乐章!

创新、坚持、收获

——记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教师项群

项群,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担任体育和计算机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宣城市《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先进个人、获劳动部高级技能及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全国首届职教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二等奖、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获第一名,在今年首届对口体育高考中,他教的学生100%达本科线。

项群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教学一线,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踏踏实实工作,始终坚持“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为教学多努力”的良好心态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其中有酸甜苦辣,有成绩和喜悦,这一切都让他更加坚信和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项群老师在教学中善于为学生创设自由空间,他在教学、训练及竞赛过程中,总是穿插一些放松的活动,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放松或者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等。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项群从来都不是仅备一套教学计划或是生搬硬套教学计划,而是不断地创新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多种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并检验。他总结出:创新+坚持=收获,这也是他在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收获第一名的一个秘诀。

在项群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穿插着“苦心”,这种“苦心”在今年的对口高考体育训练中转化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日常训练的态度上,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想练”和“我要练”,最终取得了本科达线率100%的优异成绩。

甘于平凡 乐于奉献 ——记方塘学校教师戴建国

他,96年毕业于芜湖师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先后任教于东岸初中、天湖学校、方塘初中。在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十五年里,他勇挑重担、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他用满腔挚爱书写一个农村教师的无悔选择。

十五年来,戴老师一直担任着初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特别是担任了十年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作为偏远落后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他对学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在每一届学生身上,他都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倾注了全部精力,像家长也像保姆,是良师更是益友。他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致力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和可贵品格。他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和春风化雨般的爱心培育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班集体,实现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的美好梦想。在语文教学方面,他勤奋学习,精研教材,注重教研,落实常规,向课堂要质量,于课下求效益。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状况,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他先后多次受到地市级表彰,教学论文和优质课多次在市内获奖。如今,新的目标又在眼前,他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努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培育更多的桃李。

在平凡中收获喜悦 ——记天湖学校教师周子林

1990年从宁国师范毕业后,周子林老师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任教。农村小学的条件艰苦,但热爱教育的周老师却不以为然,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四年。

1994年,周老师被调往东岸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数学的周老师同时代了学校里的体育课。光阴荏苒,几个春秋就这样走过。

2000年,接到调往天湖学校的通知,从那时起,就深深地扎根在了天湖学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在学校里,他除了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总是找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忧愁、烦恼。为他们出谋献策,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尽快恢复安居乐业的心情。很多学生家庭境况很差,没有钱买书买作业本,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想自己贫困的家庭,摸摸干瘪的口袋,但还是忍不住从生活费中挤点钱为学生买来了书本和学习用品。每当遇到天气突变或者赶不上班车回家的学生,他总是放心不下,只好又亲自把孩子送回家,寒来暑往,那条泥泞的小路留下了周老师深深浅浅的足迹。碰到孩子生病,那更是急坏了周老师,夜里八九点也要背着学生到镇上看医生。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毫不退缩。

现在,年近半百的周老师还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上,并代了几个班的数学课,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校园里,哪怕看到地上很小的一张纸片,他都会弯下腰来,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他处处以身作则,让学生和同事十分敬佩,而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多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宁国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并获得宣城市“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

在育人中成长 ——记万家学校教师王文娟

王文娟,2000年通过宁国市教师进编考试来到万家学校,现在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来到万家学校的第一天她就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她这样定位,也就一直这样要求着自己。从教十余载,先后多次荣获校、市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被评为宁国市信息技术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宁国市第三届“教坛新星”。同年,参加了宁国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荣获二等奖,辅导的范雪徽同学也欣喜地获得了宁国市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每每在荣誉面前,她总是淡然一笑。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扎根乡村,从一人一校的村教学点,从教学点到万家学校总部;从一个小女孩,到一位孩子的妈妈,从没有忘却自己当年的追求。一届届学生在她那儿找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一届届学生从她那儿,更是学会了什么是坚韧。而她自己,却从未因家庭之累,忽略学生、忽略学校,工作之中,从未因多承担几节课,而斤斤计较,唯独忽略的,也只有她自己。在教学上,她特别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特别注重解放学生,还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她的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她则是循循善诱的引导者。对于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的照顾,有时还要肩负起做妈妈的责任,留在身边辅导、谈心。作为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更是琐细而繁重。她几乎每晚都要深入宿舍,查看学生就寝情况,及时解除学生因初次离开父母照顾而滋生的害怕和焦虑。

十几年来,班级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行举止,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称赞,王文娟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不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无悔的坚守

——记胡乐初中教师张钒辉

十七年前青涩的他走进了胡乐中学,一个颇具规模但却僻远的农村初中,从此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结下缘分的还有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

任班主任的初始阶段,他向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虚心请教,订阅《班主任之友》从中汲取经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一段时间后,渐渐形成了清晰的思路: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抱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宗旨,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努力营造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团体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执着的追求,最终他实现了。

十七年来,一直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根据工作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力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语文、会学语文,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十七年如一日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付出并不为了回报,但付出总会有回报,他获得“讲三德,做三好”师德标兵、“魅力教师”、“宁国市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深感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唯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品尝坚守的喜悦。(

第三篇:赤情寄校园 丹心育桃李

耕耘教育沃土,收获别样幸福

“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应是师生共同播种幸福,收获幸福的地方!”这是任职二十年中学校长杜修发心中所想并付诸实施幸福教育的理念。枣阳市平林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偏远农村寄宿制中学,然而却是枣阳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彩令人夺目。它以其优异的教学质量在枣阳乃至襄阳名闻遐迩。学生勤奋好学,教师乐教善教。学校的精神面貌,师生面貌让前来参观的领导和同行们暗暗称奇。说到这,人们不能不提到平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杜修发,是他以其务实的作风、睿智的改革、执着的追求,引领着学校快速发展,培育了一届届优秀平林学子。

1996年,平林中学领导班子换届之际,教委和镇委任命杜修发担任平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面对当时状况,他响亮提出“幸福既是教育目的,也应贯彻在整个教育过程,我们要努力让这个过程充满意义和激励,让学习成为学生乐意开展并体验幸福的过程。”,他和校委会干部带头任课教研、带头值班加班,样样做表率,并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推行了在当时较新意岗位责任制、干部评议制、教师岗位双向选择制、末位淘汰制、绩效奖惩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而激发了活力,产生了动力,学校局面很快扭转。

润泽校园环境,追求幸福教育文化弥漫校园

走进平林中学,整洁的操场,洁净的道路,绿色的树草,大气的主干道,多功能的餐厅总让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细看每一面墙壁,每一扇橱窗,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展牌,你都能解读到幸福教育的文化“密码”。追溯到1996年杜修发到平林中学时,教师住房和学生生活用房都十分紧缺,教师基本上都住狭窄的坡

房,有的是几人住一间,男生只能住在教室内。为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他积极向政府领导反映情况,向部门争取支持,1997年到2000年间共争取平林政府投资210多万元,为学校建设一栋学生宿舍楼和三栋教师单元楼。2002年学校归属教育局管理后,他又争取到两栋学生宿舍楼和一座学生餐厅食堂共250万元的建设项目,使学校建设日臻规范。

实行管理创新,追求绿色评价框架下的幸福教育

他深知一个人力量管不好学校,一个人的智慧想不出万全的点子,因此他把发挥教师的主体参政意识和创造精神,作为谋求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根本之路。坚持做到了制度规划民主议定,事务管理民主参与,工作安排民主协商,校务财务民主公开。制定每一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规划或方案时,他都采取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反复酝酿,民主表决,多数通过的办法,保证了其广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加强对学校热点问题的民主管理力度,他采取民主推荐的办法,产生了民主理财小组、学校伙食团小组、学校商店监管小组、学校牲猪饲养监管小组、学校建设维修评估小组、学校教师考评小组等,每个工作小组里都有学校干部、经办人员和老师代表各占三分之一,有权负责专项事务的管理,教师信任的人参加了管理,这样教师放心,学校和谐。

团委推出了别样的评选。学生、家长海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首轮选评、候选人形象推介、事迹展出、获奖感言,评选过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通过评选融洽了师生情,教师们感受到了尊重关怀的幸福。“校园十佳歌手、十佳主持人、十佳乐器手、十佳运动员、十大人物、厨神比赛”的推出,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秀洲现代体验了少年时代的快乐幸福。

学生会组建了各类社团和兴趣小组。国学经典诵读社、乐器棋类兴趣社、影视文学兴趣社、球类武术兴趣团、烹饪女红兴趣

社、科技创新兴趣社等,共有三十余种。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在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展现自我的幸福。

落实教学创新,追求有效课堂轻负高质下的教育幸福。8人一圈的学习小组,竞赛式的提问求证,意气风发的笑脸,时不时的热烈掌声……沉闷和困倦,被动和烦厌在这里早已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轻松而有效,主动而活泼的幸福学习氛围。走进课堂,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映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他认为学校教学要牢牢抓住教师优教和学生乐学两个方面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他常说:“只有深入教学,深入学生,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改革”。面对大量的学校管理工作和事务,他坚持任课在一线,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物理、地理、历史他都带。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全部干部都深入一线担任教学工作,以扎实的行动、高效的工作为全体教师做出了表率。

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高效是杜修发时刻关注的课题,长期以来,他非常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新方法新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在每次的教师会上他都要引领教师学习一段教学新理念,介绍一种教学新方法,使教师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决定力量,多年来,他以尊重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引导教师发展,激励教师成名,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论文评选、课题研究、优质课竞赛、课件制作、发明专利等,对参加者他亲自颁发奖励,对外出参加教学竞赛的他都要亲自或委派付校长跟踪服务,做到有活动必参加,有参加必精选,赛前必辅导,参与必奖励,鼓励教师做教改的弄潮儿。现在学校每年都有100余篇小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通过撰写论文、讲优质

课等已产生了三名教学杂志的兼职编辑,21名襄阳市优质课教师,5个教改课题实验组,教师搞研究做学问形成风尚,一大批教师成为名师,获得职业幸福感。更多的付出,追求人文下的关注。

他爱学校胜过爱家。1998年7月,学校正在建设学生宿舍,但学生宿舍施工地距老师宿舍很近且位置很低,夜间突降暴雨,危及老师住房安全,他在冒雨巡查时发现后,立即喊来后勤校长,二人顶雨挥镐动铲疏沟排水,二人干了三个小时,终于保证老师住房的安全。类似的夜间一人二人抢险,杜校长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较大的1998年操场防水,2002年的食堂建设排涝,2008年的餐厅防倒等等,他都冲在最前,干在最险。

他爱老师胜过爱自己的家人。哪个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助,哪个思想有忧虑,他总会帮助排解,哪个家里有病有灾有困有忧,他总会主动问候看望,帮忙想办法。2008年夏夜,杜道毅老师突发脑溢血时家里只有爱人一人,得知后,杜修发当即飞奔过去,联系车辆,抬送上车,到枣阳医院送护办手续,都是杜校长跑前跑后操办,当夜他一直等候手术直到天亮,在全部安排妥当后第二天才回校。

他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学生的生活冷暖、健康成长他时刻挂记在心,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哪个学生生活上有困难,他总会给帮助,哪个学生有进步他总会及时给予赞许,哪个学生有辍学念头他一定会找这个学生做思想工作,这些年来,学校形成了这样一条潜规则,最后最难的学生思想工作由校长做,不论是学生违纪还是家校纠纷。每周他都要深入学生中了解饭菜是否可口,住宿是否舒适,学习是否有困难,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渗透在教育、教学细节中的爱生之情,使

学生战胜自我,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积极上进的信心倍增,学习兴趣空前提高。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在杜修发和他的同事的辛勤耕耘中,平林中学逐渐崭露头角,学校多次被襄阳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学校,2009年被评为枣阳市人民满意学校(全市仅10所),2011年被襄阳市教育局授予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2013年学校被 襄阳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的教学质量自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名,其中多数居全市前三名,1999,2004,2007,2011,2012,2013,2014年居全市第一名。培养出了清华学子陈鹏和赴美留学的陈鹏、唐树元、江婷婷等一大批优秀平林学子。每年,一批批学子不约而同地回到母校,向恩师,向母校诉说衷情。追忆当年的幸福成长历程。1997年毕业的范春艳女士,创业成功后不忘母校,每年捐资三万分别来奖励学弟学妹们和资助有困难的学弟学妹们。她的一句话至今仍留在教师心中,“是母校,是老师教会我如何做人。我快乐的走过初中历程。”

第四篇:根扎山区 情系百姓 严于律己 锐意进取 奋力拼搏

根扎山区 情系百姓 严于律己 奋力拼搏

强力打造特色学校

淅川县仓房镇镇直小学 靳新正

个人简介:靳新正,男,现年37岁,本科毕业。1973年出生于内乡县西庙岗乡,1995年6月毕业于南阳师专化学系,9月到淅川县仓房镇任教至今,曾先后在仓房初中、教办室、成人学校、镇直小学工作。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时刻不忘党恩,牢记党的宗旨,挚爱教育事业,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教育梦想,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细心的指导下,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我带领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此项活动,以“五个好”为目标,积极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以“五带头”为抓手,引领广大教师积极争当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敬业先锋”;以“构建文化校园,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为教育理念,强化办学特色,推动教育创新,提高师生素养。坚持以人为本,以教研求发展,以精细化管理求质量,创新校本教研,强化队伍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做法回报如下:

一、率先垂范,锐意进取,打造先进领导班子

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我深知“火车头”的作用,力争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率先垂范、树好旗帜,做好榜样。学校的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在我的带动下工作热情高,开拓进取精神和改革意识强,注重自身修养,人人做到“思想领先,学习领先,科研领先”。何照山副校长虽然主管党团队工作,但作为小学高级教师,他从未脱离一线,经常参与听课指导,对教师进行课题、教研、教学的专题讲座。胡启胜主任是小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念先进,管理协调能力强,不仅亲自策划学校的各项教学交流开放活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还亲自带头上课。全体管理干部坚持深入教学一线,绝大部分都兼了课,每期听课在40节以上,考核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高。

此外在团队管理上团结紧密,相互信任,工作能力、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受到上级部门及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二、内聚合力,外显特色,建设高品质的党员队伍

我虽然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时时刻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像共产党员一样在教师队伍中竖起一面旗帜,致使每一位党员在每一个年级组、教研组,都积极地发挥着“五带头”作用。敬业奉献的领头羊 在党支部的正确引领下,党员教师彼此奉献,相互包容,力求用最美、最好的生命状态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和深爱着的事业,积极主动、热心创意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勤于思考、团结务实、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用智慧、用真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潜心研讨,以欣欣然的生命状态在课堂内外、台前幕后……演绎着一个共产党员独有的人格魅力与人生精彩。科研兴校的领军人 党员老师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砂小课程改革走向深入。以语文组为例,开展与一师二附小系列教育教学交流。三年中,两校共组织语文交流活动12次,其中课堂教学交流23节,专题论坛5次,教师互相换班教学3天。国家“十五”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讨不断走向深入,祝书记在全国“十五”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现场会上作专题发言,徐主任执教网络阅读实践课《海底旅行》,给老师们提供了研讨网络教学的范例。团队建设的粘合剂 党员老师们在支部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工作创新等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注重各项活动的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着教学经验与成功,新的教育理念在碰撞和交流中达到构建,更可喜的是,老师们在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硕果累累。

三、以人为本,科学创新,优化基层管理机制一是思想上注重激活生命状态,促进价值系统形成。充分利用网络引领导航,渗透思想教育,以网络新闻、教育随笔、工作感悟等形式将政策传播、思想导航、问题研讨巧妙渗透。党政工团联手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实效性、趣味性并存的活动,丰富体验,凝聚团队。我校有10个班级、3个教师团队、6个管理部门,全部分工明确,并共同守恒着“左顾右盼”、“藕断丝连”、“全力以赴”的原则,工作开展和谐畅通,富有品质。二是体制上积极推行阳光管理,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学校不拘一格降人才,实行“阳光轮训、因人设岗、实战参培、能上能下”的策略,每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科学构建管理系统,在设置相关部门的基础上,形成2-4人的部门管理团队,承担本部门的常规运作和创新建设。每学期末,全体管理干部进行一周左右的反思和总结,梳理全期工作的得与失,以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勤学善思、务实进取的优秀品质。

四、交流分享,携手共进,发挥支部辐射作用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仓房小学办学品质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广泛认可,我们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品牌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学校承担开放观摩、检查评估等活动非常频繁,而且规格较高。尤其是领导班子开展三联三为活动以来,除了党员教师自觉联系一名非党群众、联系一名学困生、联系一个班级以外,由领导班子牵头,开展了广泛的校际交流和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

昨天,我们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起步;今天,我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新;明天,我们将在“诗意化”教育特色中圆梦。为把仓房小学建成“师生赞同、家长赞扬、政府赞许、社会赞誉”的名优学校而奋斗!

【创先争优活动典型事迹材料】

根扎山区 情系百姓 严于律己 锐意进取 奋力拼搏

强力打造特色学校

淅川县仓房小学 靳新正

二 0 一 0 年 十 二 月

第五篇:一腔热情育桃李 两代园丁教师情)

一腔热情育桃李 两代园丁教师情

---记一个家庭走出的十一位教师 坐落在佛教名山五台山脚下的金岗库村,有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这个家庭,两代人中先后共有十一人走上教育岗位,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教师之家”。

这个扎根在农村的家庭有四男三女七个子女,由于人口多劳力少,生活十分困难。但父母深知没有文化的苦头,所以还是节衣缩食,咬紧牙关艰难的供孩子们上学,期盼他们将来长大后能摆脱贫困,有出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几个常常连学费都交不上的姐弟却得到老师们朴实的关怀与培养,因而在幼小的心灵里对老师、老师这个职业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敬仰与向往。在老师的影响和父母在支持下,他们姐弟七人中先后五人走上了教育战线,当上了人民教师。

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复,无怨无悔的坚守在农村的教育岗位上。敲钟、生火、砍柴、修房,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真心实意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热乎乎的粗茶淡饭不知接济过多少吃不上饭的孩子,寒风暴雨中不知多少次出现过他们接送学生的身影„„凭着执着的坚守,辛苦的工作,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孩子走出大山,赢得十里八乡村民的尊敬和爱戴,而留给他们自己的是一辈子愉悦的成就感和满头银丝。

张金怀,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三十年,成绩突出。曾任石咀中学校长。

张金德,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政治教学。89、90、91

年,连续三年所带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全县第一。96、97、98年所带政治全县中考第一。95、96、97年担任金岗库中学校长时,学校中考成绩全县第一。

张金彪,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成绩突出。先后任金岗库中学校长,金岗库中心校校长,现任石咀中心校校长,2003被评为“忻州市优秀校长”。

白秀婵,小学高级教师,84-88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986年当选五台县第七次党代会代表,2000年被评为忻州市教学能手。

罗玉萍,小学高级教师,五台县模范教师。

父辈的言传身教,给了孩子们深深的影响;父辈的积极鼓励,树立了孩子们坚定的职业理想;父辈的全力支持,成就了第二代教师的事业辉煌。子女们传承了父辈的职业精神与追求,他们中又有六人加入到教师队伍,现分布在五台农村、县城、忻州、太原的各个学校。令人欣慰的是这六个后生晚辈勤于钻研,热爱学习,不但继承发扬了父辈艰苦奋斗的干劲,更能与时俱进提升个人素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

王官平,五台实验小学后勤处主任,县优秀教师; 张海燕,五台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县模范教师;

张红艳,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太原师范学院一附小办公室主任,全国小学名师、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山西省教学能手;

张春雨,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忻州市第十一中学团委书记,山西

省骨干教师、忻州市教学能手、忻州市学科带头人;

张云燕,2005年、2010年两次被评为县劳模,2011年所带班级在全县质检考试中名列全县第一;

刘海燕,中学一级教师,五台县槐荫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一个家庭,十一位教师,他们一辈接一辈的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诠释着教师的职业幸福,用每一节平凡的课讲述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教师之家的故事。时值第二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衷心的祝愿他们的“家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愿十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健康、幸福、快乐!(下图为十一位教师的“全家福”)

下载根扎老区育桃李 情系沃土孺子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根扎老区育桃李 情系沃土孺子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