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回归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返璞归真,方显本质。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自然原始的手法引导学生练习写作,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三个回归意识”理论应当作用于小学写作教学,让作文与自然接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情感,让作文和现实接轨,引导学生流露真实情感,让作文与灵感接轨,激发学生的写作才华。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具体参照小学写作教学中此理论的做法,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三个回归意识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本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练习写作的最初阶段,学生普遍缺乏基础,写作内容空洞,很难接近现实,流露自身的真实情感。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应严格遵守“三个回归”理论进行习作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利用习作书法自身的真实情感,从而体会到习作的魅力所在。长期坚持,学生的习作水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一、让作文与自然接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情感
习作内容无非是人、情、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简单的习作内容是对于景色的描写。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会自然景色的魅力,带领学生抒写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此类训练,能够逐步掌握描写景色的技巧,通过对景色的描写直观表达自身的情感。
例如,笔者为了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逐步引导学生利用作文抒发自身对景色的真实情感,每月都带领学生进行小范围的郊游活动,每次郊游完成,笔者就要求学生写一份游记,无关格式,只需要书写自己看到的景色以及游玩过程中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通过此类习作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自身的习作水平,能更为顺畅地抒发自身的情感。
除此以外,笔者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每月开展亲近自然的主体黑板报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自然,并且将观察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笔者在黑板中刻意划出一部分,让学生每当有感慨,就自由书写在划出的部分中,从而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习作是自由的,是一种兴趣,一种分享,从而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长此以往,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习作水平直线上升,并且都基于真实的想法之上。
二、让作文和现实接轨,引导学生流露真实情感
读者通读的每一篇优质作文,都能够通过文章感受作者当时的真实情感,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务必给学生树立书写真实情感的习作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习作品格。
笔者为了锻炼学生写作的真实性,每周都会利用一节语文课专门设计一个演讲主题,让学生有感而发。演讲的主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是学习方面的、生活中的小问题,阅读后意外发现甚至关于学校的环境,学校的政策等等,在保证学生有话可说的前提下进行主题设计。学生通过这类主题活动的锻炼,逐步培养对自身经历的事情进行思考的优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素材库,从而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有话可说,并且说得真实,说得感人。
如“我眼中的同桌”这一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上台大胆说出自己眼中同桌的形象。令笔者惊讶的是,学生十分勇敢客观地描述了自己眼中的同桌形象,并且阐述了自己希望同桌能够改进的地方以及值得表扬之处。作为演讲者的同桌,能够听取演讲者的意见,形成良性互动。最终,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说真话的习惯,同时还能够促进同桌之间的友谊,一举多得。
三、让作文与灵感接轨,激发学生的写作才华
每一篇文章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灵魂,灵魂的特征能够反映作者的习作风格,作为读者最为幸运之处就是找到契合自身灵魂的文章。小学习作训练也是如此,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过程中,应当细心发现不同学生的喜好,从而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应的文章供学生学习。学生对自己喜好的文章会进行细致阅读,从而吸收作者的写作精髓,逐步提升自己的习作才华。
笔者在进行相应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设置题目,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考,选择自己喜好的习作风格进行写作。如笔者曾设置给六年级学生《毕业生》这篇命名作文进行习作。有的同学天性活跃,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调描述小学六年的生活;有的同学较为感性,描绘细致但印象深刻的场景,表现自己对六年小学生活的思考以及情感;此外,还有一类学生思想天马行空,运用小说题材,将自己的人格建立在一个虚拟的人物身上,通过此人的六年经历衬托自己脑海中六年小学生涯应该出现的形式。大家各抒己见,运用自己最为擅长的模式进行习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通过此类有针对性的习作教学,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自身习作的独立人格。当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养成了优良的习惯之后,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四、结语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合理使用“三个回归”理论,可以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在学生进入习作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优良的习作习惯以及积累素材库,通过“三个回归”的教学理论开展相应的习作训练课堂,可以高效完成任务,并且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习作能力。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加强应用意识的渗透
数学教学中加强应用意识的渗透
曲阜市鲁城街道孔子中学 孟 勇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掌握了数学知识后又能为我们的生活等实践活动服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性。
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它本身的价值。例如:绝对值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设计在车站两辆出租车载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又如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对其既作出通俗的解释,又作出本质的揭示,阐明条件与结论的逻辑联系,加深正确理解。例如:学习a=bc型数量关系时,对课本的一个开放型问题作如下改编导入新课:小斌家房屋进行装修,买来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捷?(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先取一小段作为检验样品)学生讨论热烈,兴趣很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一种较简捷的方法,抽象得出a=bc型数量关系,然后再结合其它生活实例探究,发现a=bc型数量关系中,b、c和a的倍数关系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a=bc型数量关系加深了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定理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例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设计“如图1:A、B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村人希望建在C处,B村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村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教学策略,自制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学软件,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更好地掌握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挖掘教学知识点,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异美
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多设计或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如在讲授圆的有关性质前,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电脑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并分别配各种颠跛沉重的声音及轻快的声音。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前进,这是“圆”这种形状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然后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然后把这些特殊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这样制造了圆形轮子,轮子的形状与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可初步体会科学来源于实践又还原于实际生活的道理。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几何引言时,课后一些美丽图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成动画,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案的画法,并且学生会惊奇地看到:六角雪花图案绕中心旋转,速度由慢到快时,可另产生各种各样效果奇特的图案;风车图案的每一叶片可收缩为一条线段,当叶片为伸展或收缩状态时均可旋转成其它图案;紫荆花图案由鼠标拖动旋转控制点,可演示开花和结果的形态过程等。在美的熏陶中,学生会感到几何图形变换无穷,妙不可言,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从而对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还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富有智力价值的数学游戏,它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单项式”概念后,设计在树上摘标有单项式的苹果游戏,学生用鼠标点选苹果拖到篮子里,计算机迅速作出判断,摘对了给予鼓励,摘错了提示错误并且苹果返回到树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概念,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优化教学过程。
三、精心编制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适时地编写与生活、市场经济等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可以看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如在方程的教学中,可对学生介绍储蓄、保险、股票、债券等知识。例1:王先生以两种形式分别储蓄一年期2000元和1000元,一年后全部取出,扣除利息税后实得利息43.92元,已知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和为3.24%,求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各是百分之几?(利率税=利息金额×20%);又如在学习不等式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解决有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物价的上涨与下跌等应用问题,例2:星火化工厂计划用甲、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50件,已知每生产1件A产品需甲种原料9千克和乙种原料3千克;每生产一件B产品需甲种原料4千克和乙种原料10千克,现有甲、乙两种原料360千克和290千克,请你利用这些原料,设计出生产A、B两种产品的几种方案。
在讲述函数内容时,可编写投资与消费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例3:某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逐步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运用“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其中的“关于代数的故事”、“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黄金分割”、“求平均数”等内容起着对课本知识引深拓广、消化应用等重要作用,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
五、重视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以致用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知识,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应把学数学作为一种过程。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用在联欢会、文艺晚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又如综合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生产常识等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多种多样、经济美观实用的长方体形状包装纸盒,将所学知识变成“产品”。开展“奇妙的黄金矩形”活动课,学生通过画、剪、折等实际操作,感到数学的美,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用计算机动手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或应用软件。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辅导支持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应用意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发挥作用,突出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新课程教学走进我们的生活。
数学教学中加强应用意识的渗透
曲阜市鲁城街道孔子中学 孟 勇
2013.9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怀化市中方县泸阳小学
雷传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促进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当代乃至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不好教,学生不愿学。经过我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优点”,“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信息技术是集图文、动画、声像于一体的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生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它具有色彩鲜明的图画,栩栩如生的动画,生动逼真的音效,能从多种器官刺激呈现信息。在作文教学的导入环节,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作的欲望。
如:教学作文《美丽的春天》,根据春天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课件中的景象:冰雪消融、溪流淙淙、桃李绽放、斜风细雨、“草色遥看”、“绝胜烟柳”、蛙声一片……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写作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因为有了可写之物,下笔也就轻松了,学生也就不会为难而退。
二、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提高表现力。
写作教学中,在学生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后,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自己列的写作提纲安排材料。网络是资源共享的资源库,学生可以打开网络搜集可以增强自己作文表现力的材料:格言、民谚、警句、歇后语、历史典故或名人故事等。
如:教写《复兴中华在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中国由兴盛走向衰败后,搜集引用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句引出下文和论点。文中引用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头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和范仲淹“划粥割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励志故事来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和说服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不能在指导时束缚学生的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他的励志故事来安排材料,否则,学生就成了“带着镣铐跳舞”,失去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义——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为学生习作搭建习作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快捷方便的交互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现在,大多数学校已建立了校园局域网,语文教师在校园局域网建立一个班级或年级网站,将本班的学生习作上传到网站,教师可以在网站中批阅习作,学生亦可以在网站中欣赏到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学生习作、感悟教师的批注,还可以发表交流自己的意见;教师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上传指导意见、写作材料、注意事项等,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种开放式的评价交流,不仅突破了老师单一瓶盖的局限,而且突破了一般课堂上学生之间或背靠背评改的局限。师生一起充分参与,增强了课堂的悬念和学生的期待感,扩大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习作。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的那样: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境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交流协作、积极思索、积极表达、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优点,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积累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技巧,提升习作水平。
第四篇:浅谈网络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网络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恐怕已没有人怀疑了。但计算机如何有效地整合到各学科中去,计算机用在教学上,怎样才算用好了,怎样才算是用得其所了,似乎谁都还没有能提出一整套大家都能欣然接受的模式。正因为如此,我从去年探索如何将计算机与作文教学的进行整合。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育现代化自主学习
因为条件的限制,我分为两步研究:上学期,初步将计算机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这一阶段,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机对话速度的训练,训练学生打字的速度,文字排版软件的使用如修改、插入注释等。本学期,直接进行作文.计算机对话,通过“想打”方式,用键盘在屏幕上列提纲、写作文、修改、发表等。
通过近一年的实验,我认为计算机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
一.创设情景、收集资料,降低写作难度,有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第一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景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让学生写一段话或写一篇短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观察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采用先“局部分说”,然后“整体总说”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口头讲述,降低写作难度。
第二阶段,给学生上网络作文课,围绕作文内容,制作生动形象的图片、动态的录象资料、优美准确的范句例文,组成作文资料库,供学生查询调用。还向学生提供校园网、英特网上的作文信息。查询信息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网络中的每个学习者对各种的信息资源进行共 1
享,这是其它任何一种媒体和技术手段所无法做到的。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命令转为独立地思考问题,有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如我指导写关于雅典奥运会的文章。我就先指导同学们利用新浪、搜狐、网易等著名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奥运会”,马上搜索到无数个相关主题的网站。前半节课,他们尽情浏览有关内容,把可作参考的文章、资料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后半节课开始把文章输入作文。第二节课前半节课还是写作文,后半节课进行评改。学生的作文视野开阔,资料详实,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能够给予关心和思考,全球各地的华人的贺电也能为文章增光添彩。学生既锻炼了电脑上网操作的能力,也锻炼了谋篇布局的功夫,还锻炼了对于丰富的素材合理取舍的功夫,并且有感而发,有血有肉。不仅写了作文,还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作文教学手段,不可能轻松地收到这么好的成效。
二.加强评改,提高鉴赏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纲也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要求。那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作文评讲课该如何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实现这一要求呢?
1.出示例文,提炼方法。
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通过网络向学生机传播有共性的例文。让学生围绕“ 用一件事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求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这一习作要求阅读、点评例文,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明确而清晰的观点。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修改,让学生用插入脚注的方法修改注明文章的优缺点,并存盘。
2.显示特景,重点口头分析评改。
教师取得反馈信息后,针对评讲的难点,用计算机显示出某些特景,及时让学生校正修改的内容,并引发学生新的注意、疑问,产生不满足于现有知识而去探求修改作文的最佳方案。
如:例文〈〈我爱家乡的___〉〉,可以引导学生具体生动地说出家乡有什么值得你爱的。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分组查询校园网资料及英特网资料,小组协作学习讨论怎样才能将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具体。(在本次习作资料库中,师生共同制作了与作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录像与文字等资料,这些资料供学生在作文时调用。)
如有些学生查询了资料库中的文字材料后,知道了家乡有美丽的水乡风光,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发达的私营企业……他们都有一些什么特点。
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利用协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通过同学之间的分组讨论、互相评议以及教师参与讨论、教师个别指导等活动,启发学生想象,开拓思维空间,丰富思维内容。
3.上机修改,相互学习。
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再次查询调用网络中的作文资料,补充修改习作,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一边监控学生的输入进度,一边针对学生输入过程中文章出现的问题在网络上联系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修改中的个别化辅导。利用网络监控功能,进行个别学生的作文指导。对于已经把自己的文章修改好的,则可以叫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调用,进行评改。
三.轻松发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
无论是谁,写了一篇好文章,总是想让别人看到,想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得到大家的承认。而小学生尤其如此。也许一次的发表能改变他的一生。传统的作文教学,发表文章相当困难,如何使之变得易如反掌?现代的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合天地,因为文章已经输入电脑,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参观”别的小朋友的优秀个人主页,激发他们做主页发表自己文章的欲望,然后教学生做个人主页。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功能作用进行写作训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轻松愉快的掌握学习内容,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巩固写作能力,可谓是事半功倍。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武陟县小董乡第一初级中学 孙小琴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教学课堂,它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传统的作文教学以讲范文、讲题材为主,学生往往是闷头坐,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千篇一律,索然无味。而信息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首先,实现了作文教学过程的可视性,互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不分城乡资源共享,为新课改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可视性 互动性 资源共享 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 孙小琴,武陟县小董乡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教学课堂,它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
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传统的作文教学以讲范文、讲题材为主,学生往往是闷头坐,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千篇一律,索然无味。而信息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
首先,实现了作文教学过程的可视性。
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因此,作文教学由抽象的说教到情景直观,由内容的枯燥乏味到生动有趣,这些多媒体的课件制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作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写作水平,使教者与学者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写游记、参观、访问记和说明文时,更显出网络教学可视性的重要。例如:在写习作“筷子”时,我们运用网络点击到“筷子”趣谈我们知道,从古代的筷子迄今为止有600多种,从商朝的铜筷、春秋的铁筷、玉筷直至我们今天用的竹筷和木筷,以及在筷子发展过程中的趣事,还有筷子的数字功能和民族特色,从而,学生受到启发,一篇说明文孕育而生。
还有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网络在线各种动物、植物的形态、活动、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使同学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对它们进行归类总结,即兴写作,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总之,在不同的习作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软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第二,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的互动性提供了条件。
学生以观察、收集、阅读的基础上列出了写作大纲,然后把自己的习作提纲向全班同学共享,达到了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相互评议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爱,自由的在网络中选择作品,点评、互评,基于这种评议,使全班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时刻有选择性的看到自己想看的作文,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例如:近几年兴起的话题作文,因为它不象命题作文那样,有许多条条框框,因此,命题者只需要给出一定范围,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一范围去选材,文章体裁不限,选材宽泛,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网络的优势在这一文体中更发挥它最显著的作用。由于最近气候的变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就环保写一篇习作,(话题设计)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它、保护它,目前,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观注。请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思路点拨)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你和周围人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件事情;也可写成议论文,论述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地球上或我们国家目前自然环境的现状、前景等,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都不能脱离保护环境这一中心写作议题。同学们点击了各自喜爱的网站,网页上出现了很多内容,大到世界各国采用的保护自然的措施,小到日常生活的各种小事,其中一个同学点击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这个网站,詹姆斯李普给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的,并且给我们分析指出,地面的升温与海洋的升温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享受海鲜、美味的同时,我们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吃什么、用什么、怎样做,关系了全球的环境,如果人人都有从我做起,世界环境、中国环境、周边的环境一定会得到改善,我们保护了环境,实质上保护了我们人类自己,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选择各自的文体,进入了作文的构思状态,关于以环境为话题的习作写出来了,内容丰富多采、生动有趣、切合实际、入木三分,从作文上看,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还写出了自己应该怎么做,然后又把各自的作文呈现在电脑上欣赏、评议,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收到了与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第三:信息技术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资源共享。
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而知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积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只有几个优秀的学生能达到,而在网络教室中,有大量的与当前课文紧密配合的阅读材料、课件,网络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频、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观的需要,更好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阅读,这样,由教师强迫阅读变成了学生的主动阅读,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很快提升,而信息技术又为学生的大量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素养。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大阅读的信息量,充分的开了阅读资源。大量的信息刺激了学习主体,学习容量增加,信息量加大,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获 取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积累,这样作文由没什么可写,到有了用不完的资源,写出了极好的文章,得到了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使学生走进了情景,体验了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内容,品味语言文学,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写作的乐趣。
第四:信息技术在作文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个性的特点。
通过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自列作文提纲,相互评议,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自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把原来枯燥无味的作文课上的津津有味,学生乐此不疲,深化了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现代素质,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我在教学实践中,更是深切的体会到现代信息教育不仅极大的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以课本知识、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建立起以教师传授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无法得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效果,例如:前边我们所谈到的环保习作的写作过程,是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能学会老师交给的作文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日积月累,学生自主学习的风气一旦养成,那么,不仅作文的写作水平会飞速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通过一年多来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深切的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它加快了新课改的步伐,得到了不分城乡,资源共享,为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特别是为农村的孩子拓宽了空间、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新课改任重道远,学科整合才刚刚起步,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懈探究,合理、充分、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资源,把作文教学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