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语:《慈母情深》学习体验案例(白明荣)
《慈母情深》学习体验案例
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
(二)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唤起爱母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唤起爱母情感。
(四)设计思路
1.诵读《游子吟》,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预习检测。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纠正字音。(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体会母子情深。
(1)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4.拓展:读写结合。
(1)阅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感受儿女对母亲的爱。(课件出示《纸船——寄母亲》配乐朗读。)
(2)小练笔。(课件出示:“妈妈我想对你说”,并播放音乐。)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推荐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
二 教学过程
片段一 诵读《游子吟》,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游子吟》诗句,师生深情诵读。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中写的是谁吗? 生:母亲。
师:那这首诗歌赞颂的是什么呢? 生:母爱。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是母亲对儿女的爱。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赞扬母爱的文章--《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板书课题: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以诵读《游子吟》,创设情境,师生深情诵读,通过师生良好的互动,引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片段二 预习检测。
师:昨天,老师安排同学们去预习课文:要求读准本课生字词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道同学们预习了没有?
生:预习了。(异口同声)
师: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课件出示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陷入、忙碌、攥着,指名读,齐读。纠正字音。)
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了“我”很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书价是一元五角钱,但因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师:课文读得不错,概括能力很强,简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从学生读词语和概括课文内容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非常认真地进行了课前预习,但有几位同学总是把“龟裂”的“龟”的读音读错,纠了几遍才改正过来。)
片段三 再读课文,体会母子情深。
师:课文的题目是《慈母情深》,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课件出示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在旁边做批注:写写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写得好的批注,当堂念出。一是给予肯定,二是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生汇报交流感受:
生1:我感受到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生朗读句子)
课件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师:运用的是什么描写?
生1:外貌描写。师:继续汇报。
生2:我体会到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生朗读句子)
课件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呢? 生2:动作描写。
师:同学们体会很深,还有其它的体会吗?
生3:我还体会到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句子)
师:这儿又运用了什么描写? 生3:语言描写。
生4补充:还有动作描写。
师:你真会读书,把两个句子结合起来体会。咱们继续体会。
生4:我感受到这位母亲很善良、关爱孩子。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师:你的体会很独到,很全面,值得大家学习。课件出示所有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师: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读完课文,你们被这份感情打动了吗?
众生:被打动了。(异口同声)
师:你们都被打动了,作者被打动了吗? 众生:打动了。
师:能找出相关句子来体会吗?
生5:“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从中体会到作者很心疼母亲。
生6:“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我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生7:“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我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
师: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希望同学们也能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在旁边做批注:写写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紧扣相关的语句,学生或抓重点词句品析、或联系生活体验,或感情朗读,多元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教师适时在重点语段指导点拨,穿针引线。另一方面是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也是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语句来体会。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在用心去体会。再加上学生已经能很好地感知母亲的形象,所以,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片段四 读写结合。
师: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被父母爱的同时,也要懂得去回报父母。有如作家冰心奶奶,她就把对母亲的爱融入到一首小诗《纸船——寄母亲》中,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纸船——寄母亲》。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大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众生:伴着轻柔的音乐朗读小诗。(播放《母亲》轻音乐)师:诗人为什么要叠纸船并把它抛进海里?
生1:诗人在船上无法与母亲通音信,只幻想纸船抛进海里能载着她对母亲的一颗爱心飘到母亲的怀抱中。
师:诗人叠好的纸船有的被风卷进窗子里,有的被海浪打湿了,沾在船头上,可她为什
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生2: 因为诗人心中执着地保存着永远的希望。
师: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悲哀?
生3: 因为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思念不着最是难受,所以“含泪”“悲哀”。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4:这首诗抒发作者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情感。生5: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师:同学们真会阅读,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像冰心奶奶一样,热爱自己的母亲,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给我们的爱。爱需要表达。相信同学们学了课文和阅读了冰心奶奶的《纸船——寄母亲》,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课件出示:“妈妈我想对您说”,并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学生在音乐声中写下自己的心里话,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给予点评与鼓励。)
师:写好的同学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当堂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师生进行点评。)
师:每个同学都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发现每个同学都写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回家后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妈妈听。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一是引入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配乐朗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作者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从中懂得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此环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效果。二是在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写话训练,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流露出了真情,非常感人。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安排不太合理,所以能在课堂上展示的学生只有七八个。)
片段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推荐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像这样关于母爱的文章还有很多,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请同学们回去后,用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的方法,去感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教学反思:我为学生推荐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掌握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从学生领取阅读材料的情况来看,他们非常积极,这是我想要的效果。)
三 学习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当我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我就想起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诵读孟郊的《游子吟》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引出母亲、母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前安排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本课生字词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检测,通过检测,大多数同学都非常认真地进行了课前预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三)以人为本,以读代讲
《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着重让学生通过读,去感悟母子情深。首先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在旁边做批注:写写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体会是很独到的。我也很珍视学生这些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堂课,紧扣相关的语句,学生或抓重点词句品析、或联系生活体验,或感情朗读,多元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教师适时在重点语段指导点拨,穿针引线。其次是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也是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语句来体会。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在用心去体会。再加上学生已经能很好地感知母亲的形象,所以,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读写结合,学会感恩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了读和写的训练,还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首先是通过配乐朗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让学生去感受诗中的情感:作者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从中懂得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其次是在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写话训练,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流露出了真情,非常感人,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白明荣
锦星镇第二小学
贵州
黔西
551523
第二篇:《一夜的工作》学习体验案例耿明富
《一夜的工作》学习体验案例
贵州省兴义市向阳路小学:耿明富
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二)重难点
抓住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采用读、思、议、写相结合的方法,品读重点词语,感悟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三)设计思路
1.观看录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导入新课。
课前与学生交流他们搜集的周总理的生平资料,教师适时播放录像《十里长街送总理》视频,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2.学生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看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总理。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把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用“——”划出来,把描写他工作劳苦的句子用“~~~”划出来。找到相关语句后,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将你最受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
3.品词析句,感悟“一夜”
(1)体会“生活简朴”(2)体会“工作劳苦”
4.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何其芳看到的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地工作只是偶尔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3)感悟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刻。
5.指导实践,拓展延伸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周恩来与他的世纪》。(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二 教学过程
片段一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所有的国家领导人中,周总理是我最尊敬的一个。就让时光随着下面这段录像回到1976年,看看敬爱的周总理去世后,当灵车经过十里长街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放录像《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周总理的逝世令人民感到无比的悲痛。生:周总理生前受到了人民的崇敬和爱戴。生:周总理生前一定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生:周总理生前犹如太阳,把自己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他的人民。今天,太阳虽然已经落幕,但是,他的光辉将永远闪耀在人民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地点拨引导: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周总理的逝世满怀悲痛,也可以看到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师: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的爱戴与怀念周总理呢?究竟他有什么高贵品质值得人们去尊敬他呢?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周总理。
课件出示:周恩来(1898 ~ 1976)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担任政府总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师简介)
师: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周恩来,这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一起来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教学反思: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教学之中。通过多媒体引入教学,使课程更加生动;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课堂互动的积极参与。)
片段二 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学习自读课文的方法。生:1.读课文2.抓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3.围绕文章中心谈感受。4.谈写作方法。师: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研读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找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
2.将你最受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并写上自己的感受。3.小组内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阅读提示的问题自由读文。(生读课文,师巡视。)
(教学反思: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全方位充分参与。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参与面更广、参与率更高、参与讨论的度更深,但也有少数同学未真正深入思考、讨论。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不仅仅流于形式,的确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师:在回答问题之前,老师要检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谁来读(生个人读、齐读)在这些词语中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生:蒙眬易写成朦胧
师:对,蒙眬的“眬”是目字旁,不要误以为日字旁或月字旁。蒙眬,指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不要同朦胧想混。“朦胧”也是一个词,主要指月光不明。我们可以根据字的意思来确定字的写法。
师:刚才你们已经合作学习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生: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师: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生: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你是抓住哪些重点词语加以体会。(生谈,师适当点拨。)
师:同学们,凭你们的安排,这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应该放着怎样的写字台?还应该有什么?
生:应该放非常阔气的写字台。
生:我想总理的办公室内应该有漂亮的沙发。(师点头)生:我觉得还应该摆放红木书柜。
生:我觉得还应该有富丽堂皇的水晶大吊灯。师:对,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你觉得还应该有什么? 生:我觉得还应该铺着大地毯。
师:但现在,这座曾经是如此金碧辉煌的房子,成了我们敬爱的总理办公的地方,却只有—— 生: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师:只有—— 生:两把小转椅。师:只有—— 生:一盏台灯。
师:如此而已。同学们,“极其简单”真的简单吗? 生:简单。
师:对,陈设是简单,但对于总理来说简单吗?不简单,不简单是── 师:什么不简单? 生:周总理这个人。生:品质不简单。生:性格不简单。生:精神不简单。
师:精神不简单吗!说得多好!当你读这句话时,„„
师: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句子的? 生:敬佩、崇高、佩服。
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师: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生: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生谈体会)
师课件出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 1.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2.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 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师:好像没有多,而实际上已经多了。加上好像,我们知道:周总理一个人吃的时候,花生米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食物的简单与劳苦的工作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周总理高尚的品质。
师: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生: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师:在这个句子中你抓住了哪些重点词? 生:一尺来高 一叠文件
师:还有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
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周总理对工作的一丝不苟? 生:看、画、想、思索
师:“看、画、想、思索”这些词语是作者对总理的动作描写,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细节描写,以平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总理高尚的人格,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写作。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总理这一夜是怎样审阅一份又一份文件的?让我们进入这个简单而又极其不简单的晚上吧。
师导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示意学生接读)。
生:“只见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夜很静,人们早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示意学生读下去)
生:“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东方发白,天将破晓,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倦的双眼,拿出了今天晚上他要审阅的最后一个文件,只见他„„(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了起来)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作者亲眼目睹了他一夜的工作。于是,在回来的路上,内心激动万分,有很多话想找人诉说,而又没有人倾听,作者只能对自己说(课件出示,生齐读: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还是难以平静,他不仅对自己说,还想对全世界说(生饱含感情齐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激动 自豪
师:请把你们的体会送进这句话,一起齐读。
师:作者仅仅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为什么会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我们来看看周总理的一天,在这一天中,周总理除了休息的时间外,剩余的时间都在工作。这时候,我们不得不相信作者的话,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次齐读这段话。(生读)
(教学反思:本文紧紧围绕“简朴”和“劳苦”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简朴”和“劳苦”这两个文章的文眼来进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谈体会和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让学生时时刻刻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时时刻刻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
片段三 读写结合,升华感情
师:是啊,总理每一天都是这样工作的,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课件出示并配乐)师深情复述: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患了肺癌。1975年,周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但他仍然拖着只剩下30公斤的重病之躯,继续顽强地工作着。1975年6月7日,周总理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1975年8月26日,周总理在医院会见柬埔寨首相哈努克亲王。1975年9月7日,周总理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和医护人员的一再劝阻,坚持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1975年12月20日,生命已处于重危状态的周总理,向应约前来的罗长青询问台湾的近况,谈话不到15分钟,周总理就昏迷过去。1976年1月7日深夜11时,周总理从昏迷中苏醒,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医生说:“我这里没什么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永
远停止了跳动。
师:此时此刻,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总理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话简单地写下来。可以写成诗,也可以是几句歌颂周总理的话。生开始写小练笔,并积极踊跃地汇报: 生1: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
是谁在飞机遇险时处变不惊?
是谁在一次又一次地外交中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是谁年复一年地为人民服务? 是谁?为人民奉献了一生。他是谁?
他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总理,他的银行里没有一分存款。
作为总理,他坐公交车是为了体验百姓生活。作为总理,他没有自己的孩子,因为中华人民的儿女都是他的儿女。
„„
你若问我:“最敬佩谁?”
我会无比骄傲地说:“伟大的周恩来总理!”
生2: 致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您就是一盏明灯,带领人民走向成功。
周总理,您就是一颗金色的太阳,给了人民希望和温暖。
周总理啊周总理,您把一生奉献给了人民,您日理万机,勤劳的蜜蜂不过这样辛苦。您用一生热爱人民,您无微不至,甘甜的春雨不过这样细腻。
周总理啊周总理,银行,没有一分您的存款,地上,没有专门为您老人家砌下的坟,陵园,也没有保存您老人家的骨灰。
敬爱的周总理,您就是这样的人—— 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任由时光飞逝,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生3:周总理,您是一位可以和毛主席比肩的人。没了您,现在的中国不可能一帆风顺。您犹如一片新叶,在旧中国这棵快要枯死的大树上抽出新芽,您的死换来了更多新叶的生长,您的死换来了中国现在这棵擎天巨树。您的精神犹如新叶那样,就算老去,也会掉落在地上,慢慢溶解,源源不断地给树木营养。我敬佩您!周总理。
生4:周总理,您少年时抱雄心壮志,盛年时造福于百姓,晚年时用微笑面对病魔,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尽心尽力地为祖国,您就是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引起情感的共鸣。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适时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接着让学生写赞美总理的诗和话,激发学生的崇敬、爱戴、感激之情。)
师: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他生活简朴,工作劳苦,他就是这样的人。1998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诗人宋小明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让我们怀着敬佩、感激之情,用你最真挚的情感,将《你是这样的人》送给总理。(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在这里,老师为同学们推荐两本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周恩来与他的世纪》,希望同学们在日后能继续了解他,因为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三 学习体验
(一)教学切入点巧
课前有目的地阅读、收集、积累,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缩短时代的距离。因此在开新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材料,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由于学生课前胸中有积蓄,带着丰富的知识进入课堂,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相当广阔,掌握教材内容也变得相当容易。这样,就为学生下一步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奠定了基础。然后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视频,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时,我则自然地揭示课题《一夜的工作》,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写的就是何其芳同志亲眼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感人事例,你们想不想好好体会?以此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然后,要求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让学生初读感知,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转变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一夜的工作》一文是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方面展开的,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三)赏读激情,升华情感
在前面边体会边朗读感人事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激情练读7、8两个自然段,找出最欣赏的句子读,要求读出感情。并通过指名读,齐读,会背的站起来背诵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切实受到强烈的感染,“勤朗读、勤背诵”的读书习惯也逐渐养成。然后,再通过质疑:作者只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为什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并结合课外阅读,补充交流总理忘我工作的感人事例,搞清“一个夜晚”和“每个夜晚”的关系。这样再次引进课前搜集的资料,决不是重复,而是深化。在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感受这位好总理的感人事例,正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用
在体会作者的真情流露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插图,学习直接抒情的方式练说:这样伟大的总理怎不令人崇敬、爱戴呢?假如是你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亲身感受着总理伟大崇高的人格,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样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文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来说真话,吐真情,既巩固了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达到了学以致用,读写迁移之功效。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个日积月累、渐进的过程。“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读书更是如此。我相信,只要紧紧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重视读书,指导读书,反复抓,抓反复,相信良好的读书习惯定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养成,学生的读书兴趣读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2] 李振村 杨文华《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
第三篇:网络学习与专业发展--榆林小语班 白靖
“网络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心得体会
榆林小语(1)班
白靖
网络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育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用。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网络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一、网络学习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很难与高层次的专家进行近距离交流接触的情况下,网络则为教师解决了这一问题。网上资源不但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交流渠道畅通。你既可以通过网络邮箱(Email)、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ICQ),也可以运用今天流行的教师博客即网络日志(edu-blog)等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让国内一流的专家资源飞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边生活,一边工作,一边交流,一边成长,不分等级,无视差异,大家共同提升文化内涵,获得进一步成长的契机。网络研修,时空不限、资源共享、多向互动,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本,在行动中学习、行动中研究”的研修特色。同时,网上学习和在现实情景中学习不一样。网络可以反复呈现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及兴趣学习。特别是一些缄默知识,在现实课堂中一现即逝,不易把握,而在课堂实录中教师可以反复观看,细细感悟,容易习得。因此,网络学习比在现实情景中学习更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理论知识的丰富,教育教学技能、缄默知识的习得,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利用时间到网上学习,了解最新的教研教改信息,欣赏名家的教学风采,利用时间撰写反思、随笔。这样就能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大成绩。谢谢你,网络。
不过,也应当指出的是,在少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足以支撑其自觉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努力学习的情况下,网络培训怎样保证和监督教师真正经历了学习的过程,这在技术和制度上都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切实让网络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网络学习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语文课堂上,课前我们可以到网络上搜索资料(包括文本、图片等),课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与伙伴交流共享。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网络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
与传统的面对面的集中培训相比,网络培训至少体现了两大优势:
首先在培训的内容上。传统的培训是“以教为主”,培训什么内容是由授课的教师来决定,受训的教师缺乏选择性和自主性。结果导致有些培训的内容,教师已经很熟悉了,或者暂时还没有必要掌握,授课的老师却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而教师特别想学到的东西,却学不到,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又将从何谈起呢?而网络学习则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因为网上资源丰富。网上不仅有著名专家的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讲座、理性论文,而且有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优秀课堂实录及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爱好选择学习。从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学到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法及一些缄默知识。从而促进了教师自觉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其次,在培训的时间上,网络培训“化零为整”,更具有弹性。自离开校园参加工作后,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再一次重返校园进行学习,但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工作与时间不充许我们这样去做。可喜的是,21世纪的网络时代给了我们求知的希望。走进网络课堂,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展现在相关的课程里。不管你身处何地,不管时间有多晚,也不管你是否带着课本,只要轻轻点击鼠标,你在学校、家里都可以随时浏览网页上的课程内容进行随心所欲的学习,有效地解决了舟车劳顿和工学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