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阅读教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简析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顺应语文教育的特点,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的教材建设方向,既注重双基,又强调人文,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下面就阅读部分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
翻看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教材,顿感浓浓的情如不竭的泉奔涌四溢: 《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带着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研读自然,领略自然山水之妙,感受自然的美好,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敬畏之情;《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黄鹤楼送别》情景交融,抒写挚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让学生从满含激情的语言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由名人小事和凡人壮举,洞悉为人处世之道;《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以一组主题相关的文章,由古今中外鲜活的名人事例,启迪学生明白只有具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质朴如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
(二)充盈厚重的文化气息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在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的阅读教材里,能体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现代散文比比皆是: 《在大海中永生》歌颂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师恩难忘》、《嫦娥奔月》传扬的是尊师重道、善良正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莫高窟》展示的是敦煌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历史……一篇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情、民族情。
值得一提的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匠心独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词,让学生鉴赏汉语言的词约旨丰、凝练灵动;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智趣;《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嫦娥奔月》又让学生体验中国民间文化深厚的底蕴;《金蝉脱壳》和《推敲》,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了解成语、常用语词的来历,感受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感悟古代文人严谨的治学精神。一篇篇课文,充盈厚重的民族文化气息,如一个个不竭的泉源,给学生的心田注入一股股民族文化的清流。
当然,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教材也把反映外国文化的作品奉献给学生,《装满昆虫的衣袋》、《诺贝尔》等,展示的是国外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不懈研究的感人精神,中西合璧,使教材的文化构成更趋合理。
(三)洋溢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准确、最简洁、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一。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教材所选入的阅读文本可谓文质兼美,学生将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味、鉴赏精美的语言,享受典范隽永的语言熏染。
《清平乐村居》这首宋词,以简洁质朴、凝练晓畅的语言和笔调,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由茅檐、小溪、青草、翁媪、三小儿组成的恬淡而清丽的乡村生活意境。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学生在诵读体悟的过程中,不仅神往于质朴而淡雅的田园生活,更惊叹于我国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与音韵美。《推敲》等课文,语言朴实,表述精当,是学生反复斟酌、准确表情达意的范本。《林冲棒打洪教头》准确贴切、生动传神的描述,也成为学生描摹人物、刻画形象的良好示范。《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精练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有理有据的叙述以及层层深入地陈述观点的说理方法,也会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情结”,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精心打磨文本语言,让学生享受典范语言的熏染,感受母语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感得以培养,也培植了学生热爱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飘溢浓郁的语文味儿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丰富的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阅读教材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力求为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语感等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语文实践的机会。
课后练习重朗读、重积累,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一以贯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语文基本功,每课都安排学写钢笔字,让学生端端正正写字,感受汉字的形态美;重感悟,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课后练习中,有的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师恩难忘》),有的结合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推敲》),有的要求学生辨析同义词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黄鹤楼送别》),有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众多的练习安排,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言语丰富的内涵,在品评中增强语感;重迁移,教材积极开发语文教育资源,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有的以文本语言为范例,引导学生内化迁移,如《鼎湖山听泉》课后练习4,有的结合文本学习,让学生入境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抒写感受,如《艾滋病小斗士》课后练习3,有的向生活拓展,将文本精彩的表达方法作迁移运用……多途径多形式的迁移实践,力求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视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揣摩表达方法,对文本中表达精妙的语句、语段,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重学习方法的渗透,重思维训练: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的意思,学习品析课文题目的精当等,有机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同时也结合高年级段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实践能力获得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阅读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方法的积淀、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养成,飘溢浓郁的语文味儿。
(五)传递深切的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须在长期、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而成。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具有多样性,对文本的感受往往是独特的、多元的。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阅读教材编写中注重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尊重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教材选取典范精美的文学作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力求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给学生的心灵以丰富而全面的滋养,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效的、综合的影响,追求“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境界。而课后练习的设计,又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学生自主体悟、自由表达的空间。《变色龙》课后练习4“默读课文,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金蝉脱壳》课后练习4“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诺贝尔》课后练习3“请将本课第8至第10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读”,诸如此类的练习设计,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阅读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理解与体验的差异,引导学生想自己所想,悟自己所悟,传递了深切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建议 基于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教材的编写特色,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追寻扎实、灵动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
在课改初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刻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成了一种趋之若鹜的教学时尚: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泛滥,教师该问的时候不问,该讲的时候不讲,有些教师甚至把少讲话及无原则的宽容视作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老师认为,这样做是尊重学习主体,体现了“蹲下来”看学生的教学新理念。诚然,“蹲下来”,意味着理解、尊重和宽容。学习的主体——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教师只有“蹲下来”,才能从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才可能看到属于他们的美丽风景。但教育的责任是要让学生成为成熟的“人”。教师“闻道在先”,有责任“引领”学生感悟人类文化的博大,感受人生智慧的深邃,体验人类情感的美好。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教师的呵护与宽容,更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与启迪。毫无原则的“尊重”也许就是“放任”与“放纵”,孩子的认识水平、精神世界无法得到提升,“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那才是语文教学的失败,是为人师者的悲哀。
正确的师生关系呼唤理性的教师权威,我们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虽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但依然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对于文本中的精彩句段,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当学生学有疑惑,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其茅塞顿开;对学生没有或无法深入研读的地方,老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向纵深延展;当学生发表精彩见解时,教师要高屋建瓴地作精辟评述,让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由课题入手,引发学生思考: 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请大家细细读文,找找,想想,文中为什么没有一处写林冲“棒打”?从中,你感受到林冲是个怎样的人?由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留给学生体验、思考、展示的空间,引导学生从洪教头的蛮横与林冲的谦让的对比中,体悟林冲的忍让、大度与高强的武艺。唯其如此,课文的内涵才会被学生的心灵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才会流进学生的血液。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认识才会深入,课堂的精彩才能由学生来创造。但是,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并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只是教师的引导要随机应变,要作适时的引领。
(二)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工具性”,系统的知识,大量的题目,机械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语文学习走入了唯“工具”的怪圈,失去了生命活力。语文,不仅只有听说读写,语文应有厚实的生活,广阔的视野,真切的体验,丰富的情感,丰厚的积淀。离开“人文性”,语文就丧失了生命的色彩,人性的魅力。
可现在,为了突出“人文性”,尊重学生的个体解读,语文教学又出现了另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教师忌讳“讲”,对于文章的重点内容、精彩语段,对于该让学生拥有的知识、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的内容,教师都不敢讲,也不敢挖,更不敢“抠”了;学生的回答,无论精彩与否,也无论恰当与否,甚至无论正确与否,老师都给予慷慨的鼓励:“你真棒”,“你说得真好”……这类赞语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绝于耳;有的教师为“激发”学习情趣,盲目地追求教学情境的变换、学习形式的变化、媒体手段的运用,忽视引领学生体味文本语言,揣摩精妙表达,积累学习方法,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儿。
语文学习,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照,但不是通过花哨的形式来实现,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在整体感知体悟文本情感的同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精彩语段作一番咀嚼:由“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中的“伴”,去感受人民对邓小平这位伟人的深切怀念;由“也许,奔腾不息……也许,……”这一语段,感受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层层深入地写出邓小平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凭借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和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在长期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让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儿,在丰厚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实现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三)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是主角,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教学活动完全按着教师预设的路径推进,无视课堂生成。新课程要求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凭借。于是,有些教师在预设中更多地关注教学设计多样化,生生互动、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翻新,语文的本体地位淡化甚至失落。更有些教师,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课前不作充分的预设,课上又缺少对生成的调控意识与能力,课堂成了一盘散沙,把“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是能动的、活跃的人。教师的预设很重要。但只关注教路,或只注重学习形式的预设都是有失偏颇的。教师的预设要力求充分、科学。由于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把握生成,及时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1.充分、科学地预设。
(1)目标预设——以人为本,发展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预设的立足点。每一堂课的预设,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让学生读懂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用什么形式学,而应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尤其结合文本特点,思考本课可以侧重发展学生哪些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语感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获取……
(2)文本预设——深入研读,挖掘文本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入研读文本,做文本的知音,经历反复阅读教材、仔细查阅资料、由冥思苦想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修养,对文本作准确、深刻、独到的解读,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文本,精心设计,寻找到教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适当有效的结合点。
(3)学路预设——了解学情,确立学习路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预设时,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以“蹲下来”的心态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与文本充分对话,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后,还需以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阅读、去感悟,将心(师)比心(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而后,细细揣摩学生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的学习路径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怎样的实践平台才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科学地预设与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相适合、切合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路径和阅读思考的话题等。
(4)生成预设——充分预测,有效引领学习。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在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可能生成的状况、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等进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测,预设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不同的应对方案。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在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时作这样的设计: 相机教学生字新词。① 依草附木: 可用移序法,变成“依附草木”,用语境解词法教学,补充“惊天动地”等动宾式词语。② 拨草寻蛇: 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用动作表演法教学。③ 踉跄: 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据形旁以动作演示来解词。而在引导学生精读体悟时,教师又作如下设计: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的林冲。请同学在括号内填上有关词语。(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学生可能填: 谦虚、礼让、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含而不露、刚正不阿、镇定自若)学生每填一个词后,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通过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来强化印象。这部分教学的设计,一方面突显了多元解读,教师紧扣文本,以“什么样的林冲”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透过文本语言,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逐渐有了丰富的、立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又体现了教师预设的包容性与科学性。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框定一个僵化的路线,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可能生成的情况,并预设了应对的措施。这样,学生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会显得自由、自如、自在。
由此可见,教师的预设应该是柔性的、开放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预设任务不是减少了,而是加重了: 教师不仅要研读教材,准确、深入、独到地把握、剪裁和处理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预设学习思路、过程,而且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种种可能生成的情况和自己如何应对生成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作精心预设。只有充分预设,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生成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地引导、点拨,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学,于不经意间见匠心,让智慧的灵光在课堂闪现。
2.及时、有效地调控生成。
尽管教师课前有充分的预设,但在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出乎教师“预料”的信息生成。而目前,教师对待课堂生成的操作现状: 一是熟视无睹,缺少敏锐的反应与应对策略;二是一概封杀,教师依旧独霸课堂,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三是不加选择,全盘肯定,违背科学,忽视正确的知识、价值取向的引导。
在课堂教学流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思维的方向,聚焦话题。面对“生成”,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调控,变生成资源为教学资源,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人们常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笔者认为,课堂也因教师对生成的及时、有效调控而精彩!课堂更因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而精彩!
让语文返璞归真,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境界;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让语文情智交融,追求诗意、智慧、灵动的境界,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居、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铺垫精神生命的底子,这应该是语文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现已全部把8个单元的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发到群文件,这次学校期末考试自己出题,百分之八十的题在这些题库里,希望大家自行下载,从现在开始,有计划的积极提前复习,人人考出好成绩。
2、元旦之前的这十天内,国家创城检查组的人员,随时都有可能进入石河子暗访,望家长积极督促自己的孩子规范言行,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讲文明,有礼貌,有素质,友善,热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责,出一份力。谢谢!
五年级第三单元《钓鱼的启示》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所以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上打破常规,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以各种方式让学生练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学会的课文内容,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断深入,认识结果不断完善。
一、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谈理解,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爸爸!’”“‘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 “我”和“父亲”在对话的过程中在想些什么时,并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大胆而又合理想象。
三、以读为主、读中体验。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二是语文教学不仅强调理解课文内容,还要适时进行阅读及写作方面基础知识的指导,在学生找出“‘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应让学生把它转成陈述句进行比较,进而体会原文中句子的强烈抗议情绪。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反思:
发表日期:2006-12-04 16:38:00 发布者:diyunshu 点击量:21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反思:
一、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有自主的空间发表见解。学生对“巴迪的成功归功于谁”产生了不同观点,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使课堂不再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多彩课堂”。
二、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中心话题产生分歧时,我顺势而导,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读文。在这时,我只是给了学生一个小组合作的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他们才去交流,而且有的同桌两个人,有的四个人,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三、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辩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
四、小组合作学习上时 在交流时,注意每一个孩子的参与和活动,这样既很好地感受和观察了学生的认知力,也符合学生的求亲求近心理,营造了良好和谐的课堂气
《落花生》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
(一)读中品位,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地去读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二)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我让学生分别理解“讲体面”、“只讲体面”、“不能只讲体面”的意思,体会了这些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反思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新型玻璃》向我们介绍了玻璃家族的一些新成员,这些玻璃令学生大开眼界,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篇很有益的文章。这篇文章内容浅显,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在书上批批画画,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表示不同玻璃特点和作用以及玻璃所使用的范围的句子,教给学生一种自学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互相补充、指正。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关键让学生把表示玻璃特点和作用的巨资进行概括、综合,用简单的词语填写思考练习1的表格。
让学生充当各种玻璃,通过“自叙”这种形式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并让学生展望未来,设计心目中的新型玻璃,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但在教学设计中由于过多注重“自叙”这种形式,而且为了更好地进行展示,无形中减少了读书的时间,使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只浮浅地停留在文字表面,故也使这种形式有些哗众之嫌。
课后我还布置了一小练笔:让学生仿造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写一篇以新型玻璃为题的小短文。这道作业既达到了学法的迁移的目的,又做到了读写结合,正所谓一举两得。
9、《鲸》一课的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何让学生既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呢?我认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我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地选择了“以老师想养一条鲸鱼”这一生活实际为话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中,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中关于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并抓住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与鲸的特点对照,证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除了让学生感知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上不够到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景中去。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何让学生既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呢?我认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我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地选择了“以老师想养一条鲸鱼”这一生活实际为话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中,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中关于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并抓住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与鲸的特点对照,证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除了让学生感知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上不够到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景中去。《地震中的父与子》回顾本节课的教学。
1、我在努力地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始上课时,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是不把问题说出来,而是让大家读课文,然后思考老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在自主、探究学习之后,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听取大家的意见。因为每节课不可能提问到每一名学生,所以小组学习就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空间。
2、拓展思维训练。学语文是为了应用,我们应该具备大语文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切身感到人物品质的伟大的同时,让他们代表不同的人物写出想对父亲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自己内心的震撼。做到了读写结合。
关于父亲是否失常,在课堂中进行了即兴的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伟大的父爱。大遗憾的是在课堂的调控和把握上自己还要加强。
课虽然上完了,但我深深知道:以后的路还很漫长,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老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的体会得到升华。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1、努力地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始上课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不把问题说出来,而是让大家读课文,然后思考老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在自主、探究学习之后,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听取大家的意见。因为每节课不可能提问到每一名学生,所以小组学习就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空间。
2、拓展思维训练。学语文是为了应用,我们应该具备大语文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切身感到人物品质的伟大的同时,让他们代表不同的人物说出想对父亲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自己内心的震撼。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做,迸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上完课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之情,适逢家长开放课,当孩子面对父亲说谢谢的时候,许多家长流下了眼泪。可见,感动的不仅仅是学生和老师,还有我们的家长。
4、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带到生活中去,为亲人做一件事,以情导行,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的把学文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5、课堂上,老师应该把父与子的表现以小组的形式表演出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让学生的体会得到升华。
《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反思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钱正权说: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了两种趣味才是完整的语文课。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两脑并用,则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课改以来的语文课,人们多关注于情趣,至于理趣,即理性思维似乎遭到了冷落,笔者觉得有失偏颇。它有悖学习语文的规律,不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次教学《慈母情深》的目的也就是想借此验证。
本次教学中,我力求做到的以下几点:
一、在课文的情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片面的、急功近利地惊醒语文技能训练,没有让学生从书本上去生吞活剥地记诵词语,或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语文知识,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到语言的源泉那儿发展语言。在课堂上,我的教学方法多采用串读串讲串问的模式,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顿悟,语句的美感与灵性。
二、重在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学生学习课文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学生阅读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沉浸其中跳不出来也并非是件好事。即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跳出来,能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能作一番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得越缜密、越深刻、越有见地,越能表明理性思维的水平。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有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可是在本次教学中,也因此,我教学有让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了,回答过于理性化了,造成第一点的失误。
三、立足文本,读中悟理。优化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的心理空间。“说出来”已经不是“学习”本身了,而是学习结果的交流。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将“读”划分为多种方式进行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本,读的教学就是“品味”的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读,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感悟。对于小学生来说,感悟往往比理性的逻辑分析更加重要,更加管用。学生在读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才能达到文学欣赏“体验玩味”的境界。
四、读中得法,拓展写作。学生在理解了内容以后,反思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怎样思考、怎样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大体上是指这些方面的。所以,我举课文例子的目的自然不在例子本身,在于举一隅而三隅反。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方式,教会学生用细节描写人物,教学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这一句、这一段、这一篇的语言现象中抽象(领悟)出一种语言模式,一种明晰的表达方法,以便学生在新的语言表达情景中模仿,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或作为语言表达上可供借鉴的他山之石。
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用的不足。因为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文学欣赏也具有多元特征,学生是尽可能地以自己的理解去体味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美,绝不可能有标准的答案,教师也不可能有权威性意见,教师一切教的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的。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文学欣赏的潜力,教师只是在挖掘这种潜力。这样,每个孩子都有自信心,感到自己也能体会到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师生之间打破了原来的拘谨,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我在教学中,这方面做得不够,今后还需要努力。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72×5时,教师提出了“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教学3.5×3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35×3,教师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再比如教学0.72×5时,学生提出问题:3.60为什么可以写成3.6 ,360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向左移动两位 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2、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积的近似数 课后反思:
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积的近似数”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我首先从与学生的谈话中抓住他们的心理,并通过计算机播放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四舍五入”。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多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说说“为什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习题的形式多样,难易适当,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4《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 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 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5、《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始至终一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极力于构建一个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创建形象、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这一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来龙去脉,努力的过程比成功的结论对学生的发展更有意义。学生最开心的,应该是自己经过探索后的发现。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乐学、好学、积极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
兴趣
6、教学反思《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关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教科书在四年级下册时已有安排。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是《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知识点的延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主要有3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通过对小数乘法的计算与比较,学生都懂得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却发现学生应用得不熟练,主要是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能力较弱。
如:2.5×4.4×0.7,学生对于25×4=100,125×8=1000已掌握得很熟练,因此看到2.5,学生都知道要分解出一个带有4的数,很多学生是这样做的:2.5×4.4×0.7=2.5×(4+0.4)×0.7=2.5×4+0.4×0.72;也有学生是这样做的:2.5×4.4×0.7=2.5×(4×1.1)×0.7=2.5×4+2.5×1.1×0.7,由此,说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能力较弱。
又如选择题:3.6×2.5=0.9×(4×2.5),应用了下列哪种运算定律?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结合律,居然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选择了
C,原以为毫无问题的一道题出错率居然有这么高!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不够熟练的关系。
反思出错率高的原因,归根到底学生没有扎实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这一能力。
7、小数除以整数
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学生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8、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反思--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而关键在于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而商不变性质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在教学中,复习旧知后,我要求学生根据159.9÷13=12.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直接写出15.99÷1.3、1.599÷0.13、0.1599÷0.013的商。这是学习层面的一个飞跃,但却是有根据、有基础的飞跃。学生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来说理,就证明了这个飞跃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只要紧紧抓住商不变性质这根线索,这部分内容就能轻松获得突破。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和易出错的地方,我采取了针对性的练习,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如设计练习:不计算,只要学生把转化过程写出来,并且把商的小数点提前定好。
9、“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
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10、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11、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合适的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适的导入,有承上启下,降低认识坡度、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等手段,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提高自己。(2)创设氛围,主动探究。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视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而以往认为一节好的课,就是教学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结构严谨,突破重点难点,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而现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新知,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3)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较好,获得了成功。
12、《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乘法两步计算,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另外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小数乘法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但是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方法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失误错误现象。很多学生不会整数乘法。我对学生高估了。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懂得课堂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一步一步扎扎实实上好课、辅导好每一位学生,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小数乘法就掉队了。力争整体推进。
今后教学重点加强对:杨洋洋,余萍、向萧,王秀丽,赵居强,赵苗等学生的辅导。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 教完《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我除了有第一单元的感受之外,还有以下收获: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让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可以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2、提供生动有趣的现实学习情境。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除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中还有好多不足之处:复习整数除法的时间过长,耽误了时间,导致课堂练习时间短,练习题量小。没能达到精讲多练,在教学中照顾了学困生,忽视、耽误了优秀学生能力的拔高与拓展,学困生的帮扶逐渐有效果,例如杨洋洋、李阳等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多多注意。针对赵居强同学的学习尽可能帮助他提高,有所进步。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学习形式化的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因为后者更具有实用性。《观察物体》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本单元是学生在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己有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学习观察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判断,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逐步培养和形成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强调发展人的自主性。基于此,本单元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开放性、活动性和体验性,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单元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事物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经过本单元的教学,各项目标基本达到,师生配合密切,关系融洽,教学效果明显,个别开学时候不好好学习的学生现在积极学习,积极回答问题、完成作业了,例如:杨洋洋、李阳、赵苗、郭芳妮、郭世姣等,都有很大的变化。王秀丽和赵居强还需要继续帮扶和辅导。我个人在数学教学语言反面要加强语言组织能力提升,注重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优化课堂教学,建立有效课堂。
四、《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在教现行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简易方程》时,发现现行教材与以往版本不同:以往的教法是利用“两个加数相加,求一个加数就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即:加数1=和-加数2;两个因数相乘,求一个因数就用积除以另一个因数,即:因数1=积÷因数2”;现行的教法和初中类似,即:解方程时利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或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两边的值不变,但具体解题中与初中不同的是不提移项与合并同类项,思想方法却是相同的。
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对这种方法掌握较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用字母表示数不好接受,不易理解,也不习惯;第二,用代数式表示一个得数或结果不理解;第三,字母与数,字母与字母之间的简单运算不理解,例如:a2=a×a,2a=a+a,用x-5表示一个数。
我们知道算式思维与方程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中用算式很难解出,用方程却简单的多,现行小学教材中有提升方程教学的意思,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便于与初中衔接。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练习学生还是可以掌握的很好的。
五、《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亲身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经历学习中的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经历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教学策略上,把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化为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学习习近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蕴涵着转化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我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和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推导出计算公式。使学生在学习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时已成顺水推舟之势,轻松、愉悦,学生在模仿、迁移、推导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比较多,为了避免大家都抢着做同一项工作,我引导学生协商解决问题.比如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让五名组长分别组12名学生摸球,1人数总次数,1人报摸出的球的颜色,1人记录,首先强调每一个人的工作在合作的时候都很关键,缺一不可,让担当此项工作的学生有被重用的感觉,从而产生责任感。
通过这部分教学,我体会到,如果仅仅让学生活动,有时可能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困难,因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实践的时候还有一定的误差,比如在做用6枚黑子4枚白子放在一个盒子里,摸到黑子的可能性大的游戏时,38名学生摸完后进行统计,结果摸到的白子次数多,实验失败,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实验,与上次实验和在一起实验才成功,使学生懂得了实验的次数越多,摸到的黑子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还要结合理论的推导来辅助教学。总之,实验活动是学生的直观感受,合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要使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我们还需要在各方面做精心的组织,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设计本节课时,我在准备上还是挺足的,特别在信息的收集上,花费了一定的心思。用一节课来完成有关编码的内容,这样把重点就放在认识与编码两块内容上,一般老师就教学身份证号码,而对邮政编码少有涉及,往往是一笔带过,这样设计非常有道理。但教材是怎样的呢?我也查阅了人教版教材,《数字与编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里内容,教材说明把这部分的内容分三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第一节课教学例1例2,主要是对一些编码如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如何进行编码,第三课时进行综合练习。所以把这节课着重的放在对编码特别是身份证号码的认识上,让学生初步去尝试,充分体现教材意图。
本节课中我还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始终贯穿着整节课。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编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编码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认识编码乃至认识更多更广的生活世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要体现地重要思想。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
新课标对五年级美术要求: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着以促进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理念,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五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形成了新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6课,分色彩构图综合绘画工艺\欣赏5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珍爱国宝单元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由于实际情况和授课条件的关系,完成有一定困难,根据实际情况选学。其它的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完成。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4、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5、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初步感受美术课独有的人文内涵。
难点:体会艺术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的情感。
学生分析:
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存在问题:
1、同学间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2、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措施:
1、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构图色彩,主题的表现等)。
3、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4、多实施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手眼口与动脑心相融合。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教学方法:
1、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1)教师方面: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起到启发、诱导作用。
(2)学生方面: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帮互助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接受美的熏陶。
4、重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
5、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6、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7、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增强竞争意识。
8、关心学生个体发展,多与其交流沟通,手把手的让其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2
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孩子,体现孩子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经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善评价激励机制,帮忙孩子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的学,纪律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孩子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4、在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动手能力较差的这部分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为新修订的教材,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教材以主题为标准划分单元,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题是“光与色彩”,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七色光》。前三课按递进关系设计,是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第四课将关注点放在了光本体的性质上,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种类及层次性。
第二单元,主题是“热传递”,本单元共设计四节课,分别是《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物体的传热本领》。本单元四节课属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前三课分别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这三课之间是并列关系;第四课是从整体上认识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以及三种传热方式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第三单元,主题是“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本单元侧重认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变化原因,由《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地球的内部》《地表雕刻师》四课组成,按照从结果到原因、先现象后本质、由具体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观察描述地形、认识地质灾
难延伸到理解导致地貌改变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第四单元,主题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本单元由四课组成:《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水滴的“旅行”》。前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分别从原理层面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解析。最后一课是综合学习认知,将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与水的循环相结合。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显现出分分总的关系。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体“司令部””,本单元由《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四课组成,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围绕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展开,揭示神经系统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第二个层次围绕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展开。
本册专项学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认识不同领域的工程师通力合作,才可能使一项工程圆满完成。第二部分从学生了解的救灾情境出发,将“定点投放物资”的情境带入课堂,提出了“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保护鸡蛋平稳降落”的任务,通过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最终向同伴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运用有关光现象的原理,列举、解释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光现象事例。
3.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及其特点,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活、生产中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4.经历观察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的系列实验过程,归纳概括热传递规律。
5.能使用科学语言描述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以及岩石成因。
6.能较详细地说明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一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7.举例说明水、温度、风等自然力量会塑造地表形态。
8.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9.能够借助模型图来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懂得大自然的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
10.能通过体验,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大脑的轻重、模样和功能。
11.能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知道脑的组成、大脑的分工和怎样保护大脑。
12.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
能够明确工程任务,经历工程实践活动的过程,重点领会明确问题、前期研究、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四个环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及其特点,归纳概括热传递规律,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活、生产中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3.了解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一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c
4.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
5.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认识大脑以及人的神经系统的特点,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
6.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
教学措施
1.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学科课依然要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纵。
3、重视指导学生熟悉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缘由。
4.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加强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5.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1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
l.光源
6
2
2.光的传播
3
3.光的反射
4
4.七色光
5
第二单元热传递
5.热传导
6
6.热对流入
7
7.热辐射
6
8
8.教体的传热本领
9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9.地球的表面
10
10.火山和地震
11
11.地球的内部
12
12.地表雕刻师
13
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3.云和雾
6
14
14.露和霜
15
15.雨和雪
16
16.水滴的“旅行”
17
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
17.刺激与反应
6
18
18.从刺激到反应
19
19.我们的大脑
20
20.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前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为此,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 数一数”与“移一移 数一数”渗透了初步的等积变形思想,为进一步探究多变性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的方法把稍复杂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估计树叶、手掌等物体表面的面积;《校园的绿化面积》中测量、计算草坪的面积、设计花圃;《了解周围的家庭》分别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20xx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 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
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六、教学用具
水彩笔,油画棒,色纸,胶水,橡皮泥,剪刀、陶泥等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有二个班,每班学生数均在60左右。学生已学过两年的英语,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加之教材难度偏大,教学目标的达成难度比较大。因此,本学期应加大后进生转化的力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学生用书Let’slearn部分的词汇仍然是围绕话题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开展话题的讨论。本册Let’slearn中的大部分词汇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即加粗的单词)。用来巩固复习词汇的'活动主要是结对和小组活动,以及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活动。Let’stalk部分依旧是一个浓缩了的情景会话,目标句型突出。为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一部分提供了可供替换的内容。
Readandwrite部分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练习;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两组句子;完成一项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在Let’pell部分,本册安排了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依旧是用绕口令的形式将含有这些字母组合的单词整合成趣味句子。本册教材的阶段复习密切围绕各单元话题展开,将所有需要复习的语言点融进有实际交际意义的活动之中,并增加了考察综合性阅读理解能力的语篇,以增进对语言知识的积累。
四、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XXX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教师、课程、食物、家务活动、居家家具、自然景物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5.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条日常生活谚语。
五、教材重难点重点:
重点:
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难点:
1.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3、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六、教学措施整体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要狠下功夫监督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后做到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班主任多做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五年级的教学任务。优秀生提高措施:
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七、教学进度
Unit1
Unit2
Unit3
Recycle1
Unit4
Unit5
Unit6
Recycle2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五年级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掌握得较牢固,。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起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
3、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4、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内容:
以传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法为主,提高学生美育方面的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扩大学生视野,接触手工各方面的实践,丰富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在绘画手工操作、图案各方面提高兴趣,进行新的学习和创造。具体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一)造型与表现: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
(2)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
(3)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4)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5)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设计与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三)欣赏与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综合与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要求:
以学习新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为主,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了解并掌握各项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贯彻启发原则,采用尝试、暗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
3、加强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范画、及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4、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学情
学生已经进入五年级,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学,还有一部分学生特别爱好。为此,只要扬长避短,适时点拨,点滴渗透,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会有可喜的增长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和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扩大学生美术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动手操作的一些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具体为:
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和特产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习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二)教学重点: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一些水调的颜料不太适合他们的实际,因此绘画的重点是彩笔画。不过比起一年级来在绘画的构思、造型、着色和复杂程度都要大得多,它关系到学生绘画基本功的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本学期教学当中要把彩笔画放到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
将绘画与手工项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既要顾及学生手工的质量,两者都是重要的部分,同时制作过程的指导和时间的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由于教材画面较小,教师教学中应该准备一些大幅的范画挂图或用粉笔在黑板上作演示,使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方面的不足,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准备一些必要的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五、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由于美术课经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白小心容易误伤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学生持刀玩耍,甚至斗殴。另外还要注意杂物的清扫,保持教师的卫生和整洁。
2、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四、主要措施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
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鼓励学生开展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6、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热爱和关心学生,实施开放性教学,让人文精神和创作艺术得到充分地体现。
五、内容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二周 哆来咪
第三周 彩云衣
第四、五周 布艺温馨
第六周 国庆节
第七周 搭架子
第八周 周末日记
第九、十周 勤俭的“小管家”
第十一周 闹花灯
第十二周 石头说话
第十三、十四周 家乡古建筑
第十五周 演戏
第十六、十七周 信息联通
第十八周 飞机工厂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进毛泽东。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32篇。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了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其主要特点是: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会一定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6)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学习阅读浏览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5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8)能写简单的记实性的作文和想象性的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9)学会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交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会写活动计划。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新学校、新学生,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水平参差不齐,这学期教学的重点在于互相磨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各种形式促进他们阅读的兴趣,以读促写,以读促学。
五、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个别指导、同学互助的活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困难生优先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
4、随时听写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朗读和背诵。
5、以讨论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6、坚持每周写一篇随笔,并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计划:
内容习作要求辅助活动
1你和书的故事
读书的体会
采访记录
辩论赛经过
对“开卷是否都有益”的看法模仿《窃读记》写一个和书的故事
模仿季羡林老爷爷谈谈你读书的体会
认真采访一个身边爱读书的人,做好笔记,整理成一篇采访记录
开展一次关于“开卷是否都有益”的班级辩论赛,记录下辩论赛的精彩经过
把自己对“开卷是否都有益”的看法写下来,举适当的例子来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开展关于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让学生对身边爱读书的人进行采访
开展班级辩论赛
2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发挥想象,写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或者写写其他内容搜集以“思乡”为主题的古诗并进行交流
想象交流:你希望将来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
3介绍一种物品用各种说明方法模仿物品的说明书或课文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种物品开展“我是小小推销员”活动
4生活给你的启示
名言警句给你的启发和你的理解
看漫画,编故事选择生活中给你启示的一件事记录下来,并说说你的收获
选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并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观察书上漫画内容,编一个故事,体会含义全班交流座右铭
说说你的理解
5对父母说说心里话写出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对父母提一些建议做一件体贴父母的事
看《父与子》
6写读后感全班共读一篇文章,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可适当引用相关的材料。就读后感内容开展一次班级演讲会
7写一个场景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模仿《开国大典》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看一部电影,交流梗概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止时期教学内容备注
19、6开学教育
29、7—9、101、窃读记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3、走遍天下书为侣
39、13—9、174、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一
49、20—9、24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26上课
59、27—10、17桂花雨8、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
610、4—10、8国庆10、9上班
710、11—10、159、鲸10、松鼠11、新型玻璃
810、18—10、2212、假如没有灰尘口语交际、习作三
910、25—10、2913、钓鱼的启示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5、落花生
1011、1—11、516、珍珠鸟口语交际、习作四
1111、8—11、12第五组
1211、15—11、19期中考试
1311、22—11、2617、地震中的父与子18、慈母情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411、29—12、320、学会看病口语交际、习作六
1512、6—12、10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
1612、13—12、1723、难忘的一课24、最后一分钟口语交际、习作七
1712、20—12、2425、长征26、开国大典
1812、27—12、3127、青山处处埋忠骨28、毛主席在花山口语交际、习作八
19、1、3—1、7复习
201、10—1、14复习
211、17—1、21期末考试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31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7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但是学困生阵容亦不容忽视,他们中有的是接受能力不强导致,有的则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如何提高后20%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兴趣、习惯等的培养至关紧要。所以“分层教学”与“赏识学习”仍然是我教学的两大重要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较已往相比,本学期每单元增加了1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的名称变为“回顾与拓展”。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2、教材的主要特点
①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②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③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④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⑤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⑥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3、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①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书写练习,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②阅读教学
对于精读课文,重在指导朗读、默读。精读词句,积累语言,领悟感情,领会方法。对于略读课文,则粗知文章大意,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而选读课文,可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③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
④习作教学——可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核心思想是多练,浅练,多赏识。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⑤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
(一)共性目标(参考教学参考书)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6、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8、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个性具体目标
1、继续大量积累经典语言(平均每周二首诗,3-5句论语,3句对联或名言)。
2、继续坚持写读书笔记,让更多同学从阅读中尝到甜头。
3、加强习作练习,每周一篇。选一些较容易写的题目,让孩子去写一些贴近生活与自我的事情、人物。
四、教学重点
1、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2、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等等。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如“笔记”、阅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如识字,听写,做习题,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如习作,阅读。
3、以“经典阅读”为重点,继续开展自主阅读与经典积累。经典积累重点是复习巩固《知识大全》《古诗必背80首》以及名言警句、歇后语。
4、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主要是利用在校的空闲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做到知识日清月结。
六、教学进度初步安排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9、1日—9、16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9、19—9、30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文10、8—10、18第四单生活的启示10、19—10、28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10、31—11、8第六单元父母之爱11、9—11、22
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11、23—12、7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12、8—12、22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1
新的学期开始了,制定本教学计划以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6人,男36人,女40人。大部分学生都是身体健康,活泼可爱,文明礼貌,上进心强。
从前几个学期的成绩检测中来看,本班学生的总体成绩还是可以的,其中比较优秀的有蒋萍萍、文静、王童语等同学,也存在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几个差生基础差得厉害,影响了全班的平均分和合格率。在这学期,对差生要狠抓知识落实,使他们的语文成绩能有切实的提高。
学习习惯方面:本班学生多数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勤举手,爱动脑,及时完成作业,特别是女生是我班同学的好榜样,也有个别同学,作业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书写比较糊涂,还有几个小不点爱做小动作,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这几个同学需要老师特别关注,需要老师特别耐心的教导。
语文能力方面:在阅读水平方面,陈美如、文静等同学具有优势,理解感悟能力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都与众不同,胜人一筹;在写作方面,王童语、陈美如等同学表现突出,能写得通顺、详细,又不繁琐,而且能做到中心突出,有详有略;在书写水平上,多数同学自迹清楚,字写得清秀、漂亮,让人赏心悦目;在朗读能力方面,都比较欠缺,但音准,读通顺,还是没问题的。
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方面:大部分学生都长在农村,都是独生子女,虽说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对他们还是百依百顺,造成许多孩子性格娇惯,比较自我的一面。还有一些学生父母远在外地,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因而家庭监督、家庭教育等方面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学生个个都是聪明活泼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发展前途,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一大步。虽然我不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学生,但我会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本册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都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57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本册多音字10个),能辨认形近字;会读写396个左右的新词语(不含单音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必须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学会按要求预习课文;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学会用“摘句法”,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并课文的段落大意。
4、学会把一件事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初步学会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既能写具体,又能写简洁;初步学会写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会写启事。
5、会修改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
6、会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有的还会默写。
7、会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根据要点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一本课外书;会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摘录句子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②用自然段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2)习作方面的重点是把一件事写清楚。
①把一件事情写完整,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②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3)听说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有条理,较具体地进行叙述。
2、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给课文分段,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五、质量目标
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本册教材的有关基础知识。
2、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4、考核成绩。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随着课改的深入,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努力体现教改趋势,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创新,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情感倾向和习惯自律的培养,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逐渐由扶到放的指导原则,主要措施如下:
1、要通过互借图书,推荐好文章,评阅好文章,摘录好词好句等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适当增加习作的训练次数,加强习作方法指导,特别是在如何写具体,详细上多作辅导。
3、开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使优生、差生都有潜力发展,都有机会提高。
5、做好阶段性的质量检查与反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提高教学效率。
6、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字迹清楚、整洁。文章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习: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纸 1
16.陶瓷 1
17.金属 1
18.玻璃与塑料 1
19.材料的分类 2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21 沸腾 1
22.凝结 1
23.水的三态变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学生作业”“学习屋”等栏目,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
四、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坚持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1、
准备课第二周:《哆来咪》
第三周:《哆来咪》第四周:《家乡的古建筑》第五周:国庆节放假第六周:《小记者》
第七周:《搭建框架》第八周:《搭建框架》第九周:《深浅变化》第十周:
期中考试第十一周:《深浅变化》
第十二周:《水墨动物》第十三周:《水墨动物》第十四周:《布艺温馨》第十五周:《飞行梦工厂》第十六周:《快乐陶吧》第十七周:《水墨画风景》第十八周:《水墨画风景》第十九周:《皮影》第二十周:《青花瓷》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湘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是以《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并适当结合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融合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活动中。教材共4个单元,每个单元3课。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处理信息的技能,在学完第二和第四单元后,安排了一个活动篇,让学生在体验一个独立、完整的项目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存储、加工——信息管理——信息发布或表达”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没有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也没有掌握,但大部分学生都喜好计算机,或多或少接触过计算机,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加深对电脑基本操作的学习,让学生能尽快了解、熟悉windows7系统,学会使用系统自带的一些小软件,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如下:了解电脑的基本结构;熟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尝试进行文字和符号的输入;认识windows7,熟悉windows7系统的界面和对文件进行管理;学会使用画图软件。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
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
2、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进行授课。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我们的民主生活”和“我爱祖国山和水”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对祖国山河了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一周一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一、习作内容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与五年级一样,对习作有了两条新的安排,一是在每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八次但愿次做分别是:一处景物,观察日记,童话故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导游词,成长的故事,想象作文。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五年级的训练,已有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大部分同学能有顺序的写作,心中有物,能主动写作,有三名同学习作能力差,许多作指导。
三、习作目标
1、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3、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用作用
4、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
2、鼓励学生多读,多观察,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
3、在习作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留有比较大的自由
4、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使学生从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5、结合课文学习,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五、改进教学的措施
1、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
2、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3、加强个别指导,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4、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
六、教学重,难点
习作指导
七、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相关资料
八、教学时间安排
全册8次习作,每次习作1-2课时,讲评1课时,共约16-20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