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说,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这样编排的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即在阅读中认识汉字和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但是,在采用随文识字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又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课文比较长,怎样处理课时的问题?在教学中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边学文边识字又怎么来体现识字教学的重点?
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识字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读音不准确;形近字难区别;各个字的部件位置易颠倒;同音字运用易混淆。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学生识字能力发展的途径,需要在随文识字中找到一条符合本班学生识字的有效措施。
我把孩子的识字心理分成四个阶段:初读感知阶段——随文理解细化阶段——复习巩固阶段——指导写字阶段。根据这个情况,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初读感知阶段
1、激趣导入,随题识字,揭示课题。
比如《秋天》,题目中“秋”是会写字,我的教学步骤是复习“禾”——学习“秋”禾苗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秋”——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板书“秋天”——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齐读课题。
这一过程,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巧妙地渗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题目中“植物”两个字都是要求会写的字。因为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植物的比较少,我先出示几张植物的图片,让孩子们先认识什么是“植物”。他们看图后明白,“植物”是生命的主要之一,并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我问:“为什么‘植’字
是木字旁?”孩子们回答说“因为植物包含了如乔木、灌木等”。“谁有好方法记‘物’字?”孩子说:“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用 ‘请勿打扰’的‘勿’加个牛字旁,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植物’的‘物’。这样教学生字,把学字和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渗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使生字不孤立于课文之外。
2、借助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适当留些读读课文、记记字形等口头作业。这也为课上读准、读通课文节省时间。
预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进行: ①回顾预习,自读。
②认读生字词、轻声词、多音字、长句。③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此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几个小步骤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整合。比如诗歌类的课文,就可以直接读课文,根据读书情况再纠正读音;有的课文没有什么特别难读的长句,就可以舍去这一环节。
第二,可以结合有特点的字的形来记住读音。二年级可以结合预习和生活实际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二、随文理解细化阶段
通过第一时段的教学,学生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对生字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要让学生进入生字的具体细化阶段。在什么时候细化合适呢?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放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文之后再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但对字义的理解尚欠缺;学文之前就记忆字形,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缺乏语境,认读记忆很死板。当代的识字训练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注重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这要求识字训练应当有机地和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结合起来,在整体发展中求得最佳效果。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解字义,随理解识字,感受汉字 的奇妙。
1、精读课文,随文识字,朗读感悟。
我在备课时尽量做到 “三个心中有数”。这一步是随文识字的核心环节。这三个心中有数是:一是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要心中有数;二是每个生字的形、义和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的联系要心中有数;三是朗读指导的任务要心中有数。这三个“心中有数”决定整个随文识字教学的关键。切忌每个字都要随文而识,每个自然段都进行朗读指导。
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共有7个生字:甲、伞、豆、植、物、轻、粗,三个新偏旁:牛字旁、车字旁、米字旁。根据“三个心中有数”,把这些识字任务进行归类:植、物、粗、轻、进行随文,因为它们的形与义与文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随文有利于识字,识字有利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对话。而其他的字则定位:会读,感知形和义。第二课时再给予集中强化。
2、研读文本,把握重点;研读生字,找准结合点。
不是因为随文识字了,就忽视了文本阅读的重点了。要根据文本的重点确定随文识字点。
如《我是什么》第三自然段中,在句子“平常,我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要认的字有“奔、洋、舞”;“江”是要写的字。我把这几个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读通;然后我出示奔跑、海洋、跳舞的图片,认识“奔、洋、舞”这三个字;而后,出示“江”字让学生观察学习。学生发现,“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在学生会认会写这几个字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这几句,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抓住这几个关键句子,很顺利地从字过渡到到句的教学,又从句过渡到到篇的教学。
汉字中的每一个常用字,几乎都蘸满了文化琼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
三、复习巩固阶段。
根据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的,但要经历个反复呈现的过程。学生能不能记住生字,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每隔时段教师要让学生再次认读。在操作上,可以分析完字形就认读,也可以学完课文之后,再次认读。认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如采取游戏的方式(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再见面。我主张每课都识字,每课都认读,要不断的强化识字过程。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根据本课的生字,进行重组,形成一篇包含课文生字的又一短小的文字,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认读情况,又使学生多了一次接触语言文字的机会。
四、指导写字阶段。
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
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说,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更多地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这样编排的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即在阅读中认识汉字和通过识字帮助阅读。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随文识字是一条提高低段语文课堂效率的最好途径。随文识字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在采用随文识字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们又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课文比较长,怎样处理课时的问题?在教学中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边学文边识字又怎么来体现识字教学的重点?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识字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读音不准确;
2.形近字难区别;
3.各个字的部件位置易颠倒;
4.同音字运用易混淆。
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学生识字能力发展的途径,需要在随文识字中找到一条符合本班学生识字的有效措施。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随文识字同样是一种不够完美的教学方法,它忽略了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缺点,优化随文识字教学策略呢?
我把孩子的识字心理分成四个阶段:初读感知阶段——随文理解细化阶段——复习巩固阶段——指导写字阶段。根据这个情况,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初读感知阶段
1、激趣导入,随题识字,揭示课题。
比如《秋天》,题目中“秋”是会写字,我的教学步骤是复习“禾”——学习“秋”禾苗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秋”——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板书“秋
天”——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齐读课题。
这一过程,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巧妙地渗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题目中“植物”两个字都是要求会写的字。因为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植物的比较少,我先出示几张植物的图片,让孩子们先认识什么是“植物”。他们看图后明白,“植物”是生命的主要之一,并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我问:“为什么‘植’字是木字旁?”孩子们回答说“因为植物包含了如乔木、灌木等”。“谁有好方法记‘物’字?”孩子说:“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用 ‘请勿打扰’的‘勿’加个牛字旁,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植物’的‘物’。这样教学生字,把学字和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渗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使生字不孤立于课文之外。
2、借助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适当留些读读课文、记记字形等口头作业。这也为课上读准、读通课文节省时间。
预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进行: ①回顾预习,自读。
②认读生字词、轻声词、多音字、长句。③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此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几个小步骤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整合。比如诗歌类的课文,就可以直接读课文,根据读书情况再纠正读音;有的课文没有什么特别难读的长句,就可以舍去这一环节。
第二,可以结合有特点的字的形来记住读音。二年级可以结合预习和生活实际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比如《我真希望》中的“晶莹,芬芳”这两个词语,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可以在此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意思。
二、随文理解细化阶段
通过第一时段的教学,学生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对生字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要让学生进入生字的具体细化阶段。在什么时候细化合适呢?有三种处
理方式,一是放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文之后再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但对字义的理解尚欠缺;学文之前就记忆字形,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缺乏语境,认读记忆很死板。当代的识字训练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注重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这要求识字训练应当有机地和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结合起来,在整体发展中求得最佳效果。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解字义,随理解识字,感受汉字的奇妙。
1、精读课文,随文识字,朗读感悟。
我在备课时尽量做到 “三个心中有数”。这一步是随文识字的核心环节。这三个心中有数是:一是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要心中有数;二是每个生字的形、义和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的联系要心中有数;三是朗读指导的任务要心中有数。这三个“心中有数”决定整个随文识字教学的关键。切忌每个字都要随文而识,每个自然段都进行朗读指导。
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共有7个生字:甲、伞、豆、植、物、轻、粗,三个新偏旁:牛字旁、车字旁、米字旁。根据“三个心中有数”,把这些识字任务进行归类:植、物、粗、轻、进行随文,因为它们的形与义与文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随文有利于识字,识字有利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对话。而其他的字则定位:会读,感知形和义。第二课时再给予集中强化。
2、研读文本,把握重点;研读生字,找准结合点。
不是因为随文识字了,就忽视了文本阅读的重点了。要根据文本的重点确定随文识字点。
如《我是什么》第三自然段中,在句子“平常,我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要认的字有“奔、洋、舞”;“江”是要写的字。我把这几个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读通;然后我出示奔跑、海洋、跳舞的图片,认识“奔、洋、舞”这三个字;而后,出示“江”字让学生观察学习。学生发现,“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在学生会认会写这几个字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这几句,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抓住这几个关键句子,很顺利地从字过渡到到句的教学,又从句过渡到到篇的教学。
汉字中的每一个常用字,几乎都蘸满了文化琼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
三、复习巩固阶段。
根据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的,但要经历个反复呈现的过程。学生能不能记住生字,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每隔时段教师要让学生再次认读。在操作上,可以分析完字形就认读,也可以学完课文之后,再次认读。认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如采取游戏的方式(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再见面。我主张每课都识字,每课都认读,要不断的强化识字过程。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根据本课的生字,进行重组,形成一篇包含课文生字的又一短小的文字,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认读情况,又使学生多了一次接触语言文字的机会。如我教学完《保护庄稼好卫兵》一课后,自编了一首儿歌,涵盖了本课大部分生字,又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可谓是一举两得。
《保护庄稼好卫兵》自编儿歌:(红色字就是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有水方说清,日出天气情,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有目是眼睛,有虫是蜻蜓。
四、指导写字阶段。
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
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光通过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低年级随文识字
低年级随文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将“识”和“写”要求分开,以“多认少写”为原则将生字分为一类字和二类字,目的是减轻学生写的难度,腾出时间多认字,以便尽早的凭借汉字进行阅读。由此可见,一、二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文和识字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要分开进行,要同时进行,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但是我们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合理的分配课程资源,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怎么要质量?我们必须弄清孩子的识字心理,顺应了孩子的识字心理,我们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生字从课文中提炼出来,专门用一节课学习生字,这样看来似乎是很科学的,上成了生字专题的形式,殊不知,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算学生学会了生字也未必会用,即使老师多方面加以讲解、强调,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字的意义。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和感受到,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二者的融会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思想感情。这是我们所说的“随文识字”。
例《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第三册十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画”,学习本单元旨在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好。结合本班实际在这篇文章我以投放“随文识字”策略为主进行教学,将识字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结合,在随文识字中促进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中巩固识字,取得了好的效果。
1、在导课中随文识字
以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出示“一盒彩笔”的词卡,指导朗读词卡,使学生加深对“盒”字的形象,再引导学生观察“盒”字,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加以识记,课堂上学生也找出了该规律,识记效果好。由于在本课还要求写“盒”,因此让学生在课桌上书空巩固记忆,课后,学生都掌握了“盒”的书写。
2、在初读中随文识字
扎实初读是进一步理解赏析课文的基础,在初读中,我继续投放随文识字策略。首先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倾听过程中随文识字。在检查全班齐读课文时,遇到多数同学将“明月”“宝藏”“结满”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相机停下来指导,先读词,再放回课文中随文朗读,真正将随文识字落到实处。
3、在精读中随文识字 本文韵律优美,诗歌由两幅画组成,一幅是美丽的今天,一幅是明天的理想,在教学中我以老师与学生一起画画的方式感知语言文字,将画画与语言文字的理解相结合,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在理解想象中指导感情朗读。例教学中让学生画“连绵起伏的远山”时,相机出示“连绵起伏”的词卡,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连绵起伏”的样子,并指导读词,再放回句子中感受,由词到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生字“绵”的识记。再让学生画“将中秋明月挂在山尖”时,学生在“挂”时出了错,这时我没有去帮忙,而是让同学帮助,理解“挂”的动作并巩固识记“挂”。在识记“饥荒”时,采用换词法理解识记。其他生字在教学中也类似处理。
当然,光通过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以学生的情况选)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有感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有感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针对随文识字教学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我也有了新的体会。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教材的编排上看,识字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集中识字,一是随文识字。识字教学的原则是“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因此,教材课后的生字表列出两类生字,一类是要求认识的,一类是要求会写的
低年级的阅读课文,大约需要学习有十几个生字。教师很重视识字过程,一般的处理过程是,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生字。然后自学生字,再全班交流。但是生字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我发现,有些老师在检测生字的过程,非常的“精细”。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然后启发学生识记生字(主要从字形入手,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的,有的还要求辨析相近字),理解字义,接着要学生依字组词,拓展词语。个别词语还要求说话。一节课下来,大约用30分钟,还不包括写字指导。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尊重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但是识字教学真的需要这样样的繁琐吗?别忘了,阅读教学还有另个任务——学文。如果识字教学用了那么时间,什么时候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凭心而论,这样识字教学,确实扎实,识字教学密度大,可是也造成顾此失彼的弊端。
会认的字仅仅要求认识,也就是说在这里认识,换个语言环境也认识。认识是为了扫清读文的障碍,是为学文打基础的。那么是否有必要对生字“细致”的分析呢?我认为大部分生字是靠整体认读,如果,非得要把生字嚼细,必然加重识字教学负担。其实也没有必要,识字不是靠一时集中的效率,是在不断反复认读中记忆和理解的,课文读多了,自然也就加深了生字的印象。有的老师见生字就分析字形,然后组词造句的做法,是在浪费课堂的资源。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每个生字各有侧重,有的字音是重点,有的字形是重点,有的字义是重点,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认知有个充分的估计,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这样做就优化了识字过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一直以来,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字词教学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点缀。其实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怎样让字词教学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字词教学不孤立,显得丰满,学生呢,又学得轻松有效。我结合查阅资料及教研交流,总结出:随文识字课堂教学三个阶段
1、寓识于读,即:在随文识字中,要注意通过朗读,读通全篇的文字,然后结合汉语拼音,进一步确定字音,再通过朗读来巩固字音。
2、寓解于读。汉字的表义性,决定字义教学的实质是词义教学。寓理解字义于语意之中,通过与词句的联系,理解生字(词)的意义。
3、观察临写。随文识字中一个相对集中的识字,目的在于巩固识字成果。“寓识于读、寓解于读、观察临写”既扫清了阅读道路上的“拦路虎”,又借助汉语拼音这个“拐棍”及朗读掌握了生字,理解了字(词)义,还通过老师的提醒、示范、指导强化了写字训练,可以说是立体识字。
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做的: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老师范读,同学相互教读(借助拼音),多次复现,读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尝试拼读在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情况,教师范读或学生之间纠读。在学生读生字时,要注意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直观演示,理解字义。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要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学会的字,而会认的字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要求学会的字,不仅理解在本句中的含义,也可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借助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在此环节中可适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在识字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播,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可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的识字。如:实物演示:适时直观的物体演示,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者形体演示让学生运用肢体动作生动活泼地记忆生字等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对于低段语文教师来说正确认识随文识字,优化识字教学环节,提高识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研究方案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研究方案 为落实期初教学工作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老师的教研意识,教导处决定在一、二年级进行“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研究的教研活动。
一、活动时间
3月中旬―――4月中旬
二、参与活动人员
低年级所有班主任老师和教导处成员
三、活动科目及主题
语文科: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研究
四、活动过程
1、准备:3月上旬,组织低年级教师利用播送资料及网络了解“随文识字”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导处宣传活动意图及目的。
2、活动阶段:3月中旬――4月中旬,所有低年级教师准备一节“随文识字”研究课供所有低年级教师学习、研究。
3、总结推广阶段:4月下旬,对此次活动进行详尽总结,推广在活动中显现出的的有效的“随文识字”的方法及教法,从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