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

时间:2019-05-12 22: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数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数学》。

第一篇:幼儿数学

幼儿数学

幼小衔接数学最佳品牌课程——快心算

快心算是目前唯一不借助任何实物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快心算有别于“珠心算”“手脑算”,既不用算盘,也不用手指。快心算(笔算,心算,口算)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

快心算(笔算,心算,口算)三算专利教学法,是幼儿升入小学笔算口算过关的最佳方法。

1:快——快速笔算,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检验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单,那么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试,答题,答题要用笔写,应试教育学生要考高分,笔算训练是教学的主线。笔算不运用任何实物计算,无论横式,竖式,连加连减都可运算自如。

2:心——心算口算,会算题还远远不够,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口算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3:算——算理算法,不单纯地学习计算,着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孩子可以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包含),数的意义(基数,序数,和包含),数的运算机理(同数位的数的加减,)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处理复杂信息分解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快心算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完全接轨,是为学龄前幼儿量身定做的。牛宏伟快心算适合(4—7岁)幼儿园中大班小朋友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幼儿园小朋友可以学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如5869+3516,8185-6938等,小学数学课本中加减的所有题型都会迎刃而解。计算能力可达到小学毕业时的加减水平。

快心算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 快心算是幼儿升入小学口算笔算过关的最佳方法

1、从最基本的数概念入手一环扣一环,与小学数学同步,但教学方法简单,学生易接受。在教学中,快心算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2、牛宏伟快心算把幼儿数手指的习惯很好的和小学口算做了过渡。解决了多少年来家长和老师没有解决的难题。为幼儿很好的学习口算扫清了障碍。

3、用笔答题,不借助任何实物(包括不数手指)。

4、快心算算题是从低位算。

5、快心算的课程包含了很多数概念的知识,不单纯是计算。快心算的算题

理念——概念比计算还重要。

6、快心算教学方法的编排是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的,情景教学与趣味教学相结合,提倡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7、快心算教学注重幼儿在生活中对数概念的体验,然后教师把幼儿生活中

对数的理解经过整合运用到教学中。

8、虽然我们的课程名字叫快心算,但它包含了小学课程的所有数概念。因此我可以告诉家长,快心算是幼小衔接的最佳速算课程选择。

一年级口算笔算速成教法——快心算 快心算是幼儿升入小学口算笔算过关的最佳方法

一年级的孩子,刚升入小学。这个阶段口算,如果没有经过学前的专门训练。孩子学起来是很吃力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算题没有好的计算方法,只会数手指,摆小棒,往往口算作业做到深夜十一、二点。最终是老师累、家长累、孩

子累。

家长对孩子的这一情况无从下手,为此而感到烦恼。小学课程编排的紧密、知识点多。老师的要求又比较严格,小学数学口算题在5分钟之内就必须做完100道题,在现在西安的数学教育模式口算、心算、笔算的教学却是一大空缺。为满足各大幼儿园和孩子家长的需求,牛宏伟老师,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研发出口算,笔算课程中的新方法——快心算。

幼小衔接数学最佳品牌课程——快心算

第二篇:幼儿大班数学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开学初,我根据学前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本班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努力钻研教材,并系统地、有目的地制定出各科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准备教具,让学生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一、为人师表树榜样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我在政治思想上,一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遵守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并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幼儿园中的教育形式,关注每一个幼儿和幼儿的每一个细节,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幼儿应对。

二、精益求精为保教

在日常教学中,我能根据主题目标、幼儿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制订周计划及日计划,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活动中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条件和因素,总结教师在实践中,促进孩子自主学习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从而切切实实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小组教学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让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有更多的交

流和对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为此,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三、数学教学方面

了解到学生已经基本熟悉数字表示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加减计算法,根据本学期的课程要求,主要让学生懂得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多少,再进一步学习下数的加减,以及添加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课题,根据这些课题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都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对极个别后进生,也能做到耐心辅导,手把手教。当然,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点,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正视这些缺点,争取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第三篇:幼儿怎样学数学

幼儿怎样学习数学?

儿童是怎样学习数学的?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理由是,他们几乎在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数数。尽管开始时是胡乱地数,但逐渐地,他们就记住了正确的顺序,并且还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做简单的加减运算……这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然而,这对幼儿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事实上,幼儿的数学概念从萌发到初步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这一切都缘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一、数学知识的特点

前面已经阐明,数学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1,2,3,4……等等数字,绝不是一些具体事物的名称,而是人类所创造的一个独特的符号系统。正如卡西尔(E.Cassirer)所言,“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对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达”。也就是说,数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

1、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

数学知识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说一堆橘子的数量是“5个”时,并不能从其中任何一个橘子中看到“5”这一属性,因为“5”这一数量属性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橘子中,而是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所有的橘子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我们要通过点数得出橘子的总数来,就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可以说数目概念的获得是对各种关系加以协调的结果。

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像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样简单,实际上是一种逻辑知识的获得。按照皮亚杰的区分,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和社会知识。所谓社会知识,就是依靠社会传递而获得的知识。在数学中,数字的名称、读法和写法等都属于社会知识,它们都有赖于教师的传授。如果没有教师的传授,儿童自己是无法发现这些知识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数理知识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获得,而这两类知识之间又有不同。物理知识是有关事物本身的性质的知识,如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儿童要获得这些知识,只需通过直接作用于物体的动作(看一看、尝一尝)就可以发现了。因此,物理知识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简单抽象”。逻辑数理知识则不同,它不是有关事物本身的性质的知识,因而也不能通过个别的动作直接获得。它所依赖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以及对这种动作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反省抽象所反映的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幼儿掌握了橘子的数量“5”,就是抽象出了这堆橘子的数量关系特征,它和这些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无论是横着排、竖着排,或是排成圈,它

们都是5个。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他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

总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逻辑的思考的过程。它必须依赖于对各种逻辑关系的协调,这是一种反省的抽象。

2、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知识。

数学知识所反映的还不仅仅是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从中抽象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数学关系。即使是幼儿阶段所学习的10以内的自然数,也具有抽象的意义。比如“5”,它可以表示5个人、5只狗、5辆汽车、5个小圆片……任何数量是“5”的物体。只有当幼儿懂得了数字所表示的各种含义时,才能说他真正理解了数字的意义。这不仅需要他能从一堆具体的事物中抽取出5这一数量属性,还要能把这一抽象的计数原则运用于各种具体的事物身上,知道“5”不仅属于5只橘子,它是一种抽象的数学关系。

幼儿要能理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必须具备一种抽象的逻辑思考能力,即要能摆脱具体事物的干扰,对其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思考。如在进行“5的分合”时,具备抽象思考能力的幼儿就能理解,他分的不仅是5个橘子,而且是一个抽象的数量“5”。他分的结果也不仅对当前的事情有意义,而且能够推广到其它任何数量为“5”的事物上面--它们都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进行分合,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数量。反过来,如果幼儿不能进行抽象的思考,即使他能够分5只橘子,也不一定会分5个苹果,因为对他来说这又是另一件事情了。

由此可见,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数学关系的过程。幼儿要能理解数这种抽象的逻辑知识,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考能力。那么,幼儿是否具有了这些心理准备呢?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

幼儿有没有逻辑呢?皮亚杰认为是有的。儿童通过反省的抽象所获得的逻辑数理知识,正是其逻辑的来源。这里要解释的是,皮亚杰所说的逻辑,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思维的“逻辑”,而是包含两个层面,即动作的层面和抽象的层面。儿童逻辑的发展遵循着从动作的层面向抽象的层面转化的规律。他对儿童逻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对应结构、序列结构和类包含结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儿童的基本的逻辑结

构。也就是说,数学知识的逻辑和幼儿的心理逻辑是相对应的。幼儿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准备。那么,幼儿的思维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什么样的逻辑准备呢?

1、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

我们以数学知识中普遍存在的逻辑观念--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为例,考察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

(1)一一对应观念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在对应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种秩序,并没有将其作为比较两组物体数目多少的办法。逐渐地,他们发现过去仅靠直觉判断多少是不可靠的:有的时候,占的地方大,数目却不一定多。而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多少更加可靠一些。在小班末期,有的儿童已建立了牢固的一一对应观念。比如在“交替排序”活动中,存在四种物体,其中既有交替排序,又有对应排序。教师问一个儿童小鸡有多少,他通过点数说出有4只,再问小虫(和小鸡对应)有多少,他一口报出有4条。又问小猫有多少,他又通过点数得出有4只,再问鱼(和猫对应)有多少,他又一口报出有4条。说明幼儿此时已非常相信通过对应的方法确定等量的可靠性。

但是能不能说,幼儿此时已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逻辑观念呢?皮亚杰用一个有趣的“放珠子”实验作出了相反的回答。实验者向幼儿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幼儿往另一只空盒子里放珠子,问幼儿如果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幼儿不能确认。他先回答不会,因为它里面的珠子很少。当主试问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说就会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会有一个相等的时候。可见幼儿在没有具体的形象作支持时,是不可能在头脑中将两个盒子里的珠子作一一对应的。

(2)序列观念

序列观念是幼儿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幼儿对数序的真正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他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数差关系和顺序关系)的协调: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一,比后一个数少一。这种序列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得到,而有赖于在无数次的比较之间建立一种传递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逻辑观念而不仅仅是直觉或感知。那么,幼儿的序列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班幼儿在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时,如果棒棒的数量多于5个,他们还是有困难的。说明幼儿这时的幼儿尽管面对操作材料,也难以协调这么多的动作。中班以后,幼儿逐渐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且他们完成任务的策略也是逐渐进步的。起先,他们是通过经验来解决问题,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无数次错误的尝试。我就看到有一个幼儿在完成排序之前经历了12次失败,而且每次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全部推翻重来。到了后一阶段,幼儿开始能够运用逻辑解决问题。他每次找一根最短(或最长)的,依次往下排。因为他知道,他每次拿的最短的棒棒必定比前面所有的长,同时必定比后面所有的短。这就说明幼儿此时已具备了序列的观念。同样,这种序列观念只是在具体事物面前有效。如果脱离了具体形象,即使只有三个物体,幼儿也很难排出它们的序列。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红的岁数比小明大,小亮的岁数比小红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幼儿对这个问题是感到非常困难的。

(3)类包含观念

幼儿在数数时,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他能点数物体,却报不出总数。即使有的幼儿知道最后一个数就是总数(比如数到8就是8个),也未必真正理解总数的实际意义。如果我们要求他“拿8个物体给我”,他很可能就把第8个拿过来。说明这时幼儿还处在罗列个体的阶段,没有形成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幼儿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就应该知道数表示的是一个总体,它包含了其中的所有个体。如5就包含了5个1,同时,每一个数,都被它后面的数所包含。只有理解了数的包含关系,幼儿才可能学习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

幼儿从小班开始就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但是在他们的思维中,还没有形成类和子类之间的层级关系,更不知道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作者曾经问一个幼儿,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他一直认为是红片片多。直到作者向他解释,片片指的是所有的片片,而不是(剩下的)绿片片,他才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而他得到答案的方式也是耐人寻味的。他不是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靠逻辑判断,而是一一点数,得出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0个。片片比红片片多。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幼儿头脑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他们至多只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包含关系,而决没有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观念。

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观念,这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些逻辑观念又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它们非常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如果这些问题是和直接的、外化的动作和形象相联系的,幼儿则有可能解决,如果是较为间接的、需要内化于头脑的问题,幼儿就无能为力了。这个现象,正是由幼儿思维的抽象程度所决定的。

2、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

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在一岁半左右,幼儿具备了表象性功能,这使得抽象的思考开始成为可能。幼儿能够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对已经不在此时此地的事物进行间接的思考。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头脑中进行思考,这是幼儿抽象思维发展的开始。然而,要在头脑中完全达到一种逻辑的思考,则是在大约十年以后。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幼儿要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个抽象的逻辑。这不仅需要将动作内化于头脑中,还要能将这些内化了的动作在头脑中自如地加以逆转,即达到一种可逆性。这对幼儿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让一个成人讲述他是怎样爬行的,他未必能准确地回答,尽管爬行的动作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他需要一边爬行,一边反省自己的动作,将这些动作内化于头脑中,并在头脑中将这些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才能概括成一个抽象的认识。幼儿的抽象逻辑的建构过程就类似于此,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比成人更大。因为在幼儿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内化的、可逆的运算结构。表现在上面的例子中,幼儿既不能在头脑中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能建立一个序列的结构,而只能局限于具体事物,在动作层次上完成 相关的任务。

所以,幼儿虽然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但是幼儿的逻辑思维,是以其对动作的依赖为特点的。抽象水平的逻辑要建立在对动作的内化的基础上,而幼儿期正处于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常常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而要借助于自身的动作或具体的事物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表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幼儿时期的表象能力发展迅速,这对于他们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表象只是提供了幼儿抽象思维的具体材料,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取决于他们在头脑中处理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总之,无论是形象还是表象,它们都是对静止事物或瞬间状态的模仿,属于思维的图像方面;而思维的运算方面,即对主体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的协调,才是构成逻辑的基础。幼儿思维抽象性的发展,实际上伴随着两个方面的内化过程,一是外部的形象内化成为头脑中的表象,二是外部的动作内化成为头脑中的思考。而后者则是最根本的。

正由于幼儿尚不能进行完全抽象的思考,他们学习数学也必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借助于外部的动作活动和具体的形象,幼儿能够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的事物,在抽象的层次上学习数学。

第四篇:大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作者:张文杰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8-10 镜头一:早晨来园时,平平妈妈非常焦急地问老师:“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听说有的小学招生时要考10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教了吗?我们邻居家的小孩和平平一样大,口算特别快,怎么我家平平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还离不开手指头呢?”

镜头二:为了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统计,教师请幼儿轮流担任“出勤统计员”,按准时、迟到、缺勤、男孩、女孩以及总人数分别进行统计。特特每次担任统计员时都出现错误。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教师向特特妈妈提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进行练习。特特妈妈很诧异,觉得自己每天都让孩子做数学练习册,连乘法口诀都会背,怎么还需要练习数数? 大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幼儿期向少儿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幼升小的重要挑战。因此,家长们格外关注幼儿数学方面的学习,随之而来的困惑也就格外多。就让我们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解读幼儿行为背后所隐含的问题。

“学什么”

对于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家长们的标准往往以道听途说的小学入学要求为准,或者有自己主观的理解。那么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究竟该学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加减法吗?难道真的需要掌握那么高深的知识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各年龄班幼儿应该掌握的数学内容,都有具体而清晰的介绍,下面,就让我们分别从数、量、形、时间、空间几方面具体了解一下。

数:

1.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并养成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2.能够对20以内的数量进行成组数数及倒数;学会区分20以内的单双数。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4.认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5.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体会并理解加减的含义,运用加减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根据生活情景进行简单的口头加减运算。

量:

1.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

2.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3.初步体会各种量的守恒。4.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形: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2.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

3.学习将一个实物或形体分成相等的2份或4份,知道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实物或形体小;合起来仍是原来的实物或形体。

时间:

1.学会看整点半点,体会时间的不可逆性。

2.学习看日历,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多少天。空间:

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在上述案例中,平平妈妈和特特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超出了大班幼儿的接受能力,也片面理解了大班数学的学习内容。如此做法,既占用了大量时间在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容上,同时又因缺少了某些应该注意的内容而很容易导致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幼小衔接不够好。因此,弄清楚“学什么”至关重要,家长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标准,不要被各种因素所左右。

“怎么学”

了解了“学什么”,再让我们来聊一聊“怎么学”。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大班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对于5~6岁幼儿而言,尽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平平计算10以内加减法时,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物体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思维发展水平方面,幼儿是存在差异的,家长不能强求幼儿。

特特妈妈让特特通过做练习册的方式学习数学,利用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的特点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完全理解了这些数学知识。而原本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可以掌握得很好的数数和统计,却并没有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得到巩固和练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对其动作的内化。”也就是说幼儿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会被轻易遗忘的知识。因此,引导大班孩子学数学,家长们要注意“联系生活、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向您推荐

A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

按规律排序:找一找家中哪些物品上的花纹或图案是按规律排序的,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如,爸爸领带上的花纹是一条蓝两条粉,毛巾上的图案是一朵大花两片树叶。

认识整点和半点: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助看时间,晚上可以让孩子自己定好起床的闹钟。

学习等分:家人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分蛋糕,体验等分圆形;还可以让孩子帮助分饼、分西瓜、分面包等等。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叠毛巾、围巾、床单,让孩子体验一块大的物体经过折叠会变成许多块小的物体。

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让孩子自己分类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图书,并统计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制作一张个人物品统计图。

看日历:在日历中找出家中每个人的生日,以及一年中的节日,并统计出一年中哪个月的节日最多。数一数一年中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哪个月份的天数最少。

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在家中,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取放物品,孩子根据家长的描述找到准确的位置。去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让孩子说出并找到需要的各种物品所在的位置。外出时,可以请孩子记住出行的路线,一起讨论自己家的位置,周围的主要场所,家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等等。

口头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外出购物时可以启发孩子计算简单的消费金额,帮妈妈付费,然后计算一下是否需要找钱,找多少钱等等。家中添置物品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计算,如,原来家里有5条金鱼,妈妈又买回来4条,一共是几条? 感知量的守恒:家人用不同的杯子喝饮料时,可以让孩子尝试给大家分的饮料一样多。做饭时,让孩子自己用小碗往锅里放米。

B在游戏中学数学 小小测量师

游戏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自然测量;并按照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

游戏材料:吸管、筷子、铅笔、叉子、毛线。游戏玩法:

1.谁的房间最大。家长陪孩子用小脚量一量家中每个房间的长度或宽度,还要一边量一边数,找出家里最大的房间。

2.谁的床最长。鼓励孩子想办法量一量家中谁的床最长,可以用小手量,也可以用吸管、筷子、铅笔等细细长长的物品代替尺子。从一头开始,首尾相接地进行测量,要一边量一边数,看看谁的床最长。

3.谁的腰最粗。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毛线或绳子测量家中每个人的腰围,每个人用不同颜色的毛线。测量完以后,将所有的毛线一头对齐,然后比一比哪根毛线最长,并依次进行排序,找出谁的腰围最粗。

温馨提示:自然测量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当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在测量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探索选择长短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会怎样。

跟时间赛跑

游戏目标: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半点,体验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珍惜时间;学习将圆形分成相等的2份和4份;练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学习成组数数。

游戏材料:纸盘、废旧光盘、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盒、按钉。游戏玩法:

1.制作钟表。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的光盘、纸盘或纸盒当表盘,讨论一下如何将表盘分成一样大的4份,并在十字的位置写上数字12、6、3和9。然后引导孩子发现12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并且让幼儿尝试将各个数字写在表盘的正确位置上。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地想办法,让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够活动和旋转。可以用铁丝或者按钉将它们穿在一起连在表盘上。

2.钟表报时。家长模仿钟表报时的声音,发出几声就是几点整,孩子快速地将指针拨到相应的位置。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拨钟表的时候顺时针拨,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

3.数一数。家长引导孩子一起数一数钟表上1小时有多少分钟,可以1分钟1分钟地数,也可以5分钟5分钟地数。

温馨提示:钟表在生活中非常方便,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学学习工具,家长在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做成强化训练。另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一起制定晚间生活计划表,写下时间和活动计划,并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

一把抓

游戏目标:学习区分20以内的单双数;练习成组数数;学习20以内加减法;练习按规律排序。

游戏材料: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放两三种小水果(樱桃、圣女果)或者干果(榛子、开心果、杏仁),也可以是扣子。

游戏玩法:

1.数一数。家长和孩子分别闭上眼睛,伸手在盒子里面抓一把,然后将抓到的东西摆在桌子上,按类分好。再用2个2个或者5个5个、10个10个数的方法数出物品的数量,比比看谁抓得多。

2.是单还是双。将抓出来的物品两个两个凑成一组摆在桌子上,让孩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并判断出是单数还是双数。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当所有的东西都2个2个凑成一组了,一定是双数;如果没有全都凑成一组,一定是单数。

3.算一算。将抓到的东西按类分好摆在桌子上,如,3颗开心果、2颗杏仁、4颗榛子,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

4.排一排。鼓励孩子自己用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并设计规律,然后进行排序。

温馨提示:游戏时,家长一定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要耐心等待孩子在反复操作、体验和思考中发现规律和方法,自己得出答案,获得成功的快乐。

十点整

游戏目标:学习20以内加减法。游戏材料:扑克牌(将大小王取出)。游戏玩法:

游戏前将牌洗好,扣着放。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如“10点”。其中一人先抓牌,不要让对方看到,抓完第一张,如果与1O点相差很多,可以再抓一张,两张牌相加后如果认为最接近10就停止抓牌。两个人中谁的牌最接近10点,谁就算胜利。如,孩子抓的第一张牌是5,第二张是6,相加等于11点,比10多1,就不能再抓牌了。爸爸抓的第一张牌是9点,选择不再抓牌,比10少1,那么两个人为平局。

温馨提示:此游戏既可以两人玩儿,也可以全家人一起参与。约定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计算水平逐渐提高难度。

称一称,排一排

游戏目标:能够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游戏材料:废旧酸奶碗或塑料碗、小棍、线绳。游戏玩法:

1.自制天平秤。找两个一样大的酸奶碗,用打孔器在碗边打3个孔,穿上线绳拴在小棍的两端。然后在小棍的正中间拴一根线绳当提手。制作好以后,检查天平秤的两端是否平衡。

2.称称谁最重。找3个大小差不多的水果,让孩子称一称,看看谁最重。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怎么称,就能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次数比出谁最重。

3.猜一猜,称一称。找一些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却很轻的物品,如,棉花、毛线、手纸等,再找一些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很重的物品,如,小石头、小铁块等。让孩子猜一猜谁轻谁重,然后再称一称,看看猜想得是否正确。

温馨提示:自制的天平秤,幼儿非常喜欢,家中许多物品都可以拿来称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逐渐体验到物体的大小、材质都会影响物体的轻和重。家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引导孩子比较4个或者5个物体的轻和重。

幼儿数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无论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要与生活和游戏紧密相连。在真实的生活和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并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带着浓厚的兴趣迎接未来的挑战。编辑:cicy

第五篇:幼儿智能数学

《幼儿智能数学》特色课程介绍

一、课程特色

吸收了国内外数学教育的精华,浓缩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髓,将幼儿数学95%以上的数学知识点实现了全程操作和师生有效互动,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数学思维的潜能,更好的促进孩子逻辑思维发展,让孩子轻松走进数学殿堂,为入小学乃至终身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是我们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

1.让孩子在玩中学。在操作游戏过程中,通过听、拿、拼、摆、插、组合、拆分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手口一致能力。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让数学更直接、形象、具体、直观。解决了幼儿形象直观的认知特点和抽象性、逻辑性强的数学特点之间的矛盾,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创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幼儿数学难教难学的问题。

3.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能数学》通过各种游戏操作,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让孩子愿意学。让他们开开心心学习,在快乐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4.让孩子的思维更广阔。在操作游过程中将孩子的思维发展到最大化,体现多学科渗透,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5.锻炼孩子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低、慢、多、高”的教育原则,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提高孩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游戏过程中,孩子主动地就会想出各种办法让游戏更有趣精彩,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用书与教具

与幼儿用书配套。每册为教师精心设计了每个知识点的活动安排。每个活动安排可分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小结、活动延伸、活动提示、生活中的数学7个部分。叙述准确、指导性强,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

三、幼儿用书与学具

《智能数学》共分3个年龄段(3-4岁,4-5岁,5-岁),每个年龄段分为上下学期。教学目标指向明确,难易程度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画面生动,贴近幼儿生活。《智能数学》学具包含计数板和棋子,棋子共160颗,整齐排放在塑料盒子中。分有6种颜色,圆形,其中一面是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图案和常见的数学符号。盒面上印有数字1-100,为数字表,作用是:认识数字,10以内点数、倒数等等。

四、教学指导光盘

教师入门指导光盘(一张):初如本门课程者可严格按本盘指导入门,可以取代教师初级培训。示范课光盘(三张),给每位老师以智慧启迪。

五、培养了幼儿必备的基本技能

1、会听:学会倾听,感受快乐,培养兴趣。(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会看:学会观察,乐于观察,发现规律,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3、会想:愿意动脑,培养好奇心。(训练孩子的思维反应能力)

4、会说: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简单的事情。(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5、会做:学会按规律操作,培养动手兴趣。(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6、会用:能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应用能力)

7、会收:协调动作,学会整理材料、用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六、课程优势

1、有利于幼儿全程操作学习;

5、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和潜能的开发;

2、有利于幼儿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6、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3、有利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7、有利于数学的幼小衔接。

4、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下载幼儿数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数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专题

    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明明3岁上幼儿园小班时就会从1数到100了,可到现在半年了,明明妈妈发现明明怎么没什么长进,问他3+2等于几也不知道。明明妈妈有点着急了,来到幼儿园问老师,这......

    幼儿数学案例3

    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案例---加法接龙游戏 网友评论 0 条 2007-6-28 10:40:40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稿! 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案例---加法接龙游戏 适应年龄5.5岁以上准......

    幼儿大班数学工作总结[最终定稿]

    幼儿大(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王秀凤 大班是入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大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划.一、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长短,比较最长和最短.比较粗细,比较最粗和最细,按规定排序,数数,6、7、8、9、10的认识,圆形、正......

    幼儿数学工作计划五篇范文

    幼儿数学工作计划3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关于幼儿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幼儿数学教学的探讨 摘 要: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

    幼儿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我是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刚接任六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在将我带六年级数学以来的教学心得和感触和大家进行交流。一、......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班大多数幼儿都喜欢上幼儿园,并逐步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初步建立了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常规,学会收拾玩具,将物品物归原处。喜爱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