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信阳市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第一章
校本教研管理
一、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省课程设置及要求,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时间,确保三级课程有效实施。
二、建立和谐教研组织。以学校、协作区、县区为单位,分层级建立和谐教研组织,构建教师研修教学专题、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沟通和交流教研工作、反思和共享教研成果的平台。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学校学科教研组织的职能,提高教研组长的能力,增强校本教研实效和水平。
四、建立分级负责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之发挥凝聚教师、培养研究能力、提高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的作用。
五、科学规划校本教研工作。明确短期、中期、长期校本教研任务,科学安排校本教研工作,以教学工作为立足点,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全员参与的校本项目研究,培养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建立科研团队。
六、鼓励和倡导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根据教学要求,开展局域性博客交流、教研沙龙、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走出去、请进来等教研活动,努力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
七、深入开展“三课”系列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广泛开展说课、授课、评课“三课系列教研活动”,健全“三课”活动过程管理,做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主题突出、课题主持者责任落实、教研组全员主动参与。任课老师每学期参加“三课”活动不少于10次,校级领导不少于30次。
八、注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合理确定教研任务,保障教师研修时间,创造教师成长环境,改进教师评价方法。考虑教师工作量和经验、能力等因素,在完成每期一次公开课、主持一次教研活动、撰写一篇教学文章,主办一次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在探索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育实验等方面多出成果。
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坚持结合教学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教学水平、板书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突出各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功与能力。
十、注重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对骨干教师群体提出履行教学、教研、承担科研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职责的要求,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第二章
备课管理
十一、个人备课。个人备课分集体备课前和集体备课后两段实施,前一段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后一段是适合自己教学的调整。
十二、个人备课需要把握的要素主要有:
(1)在把握集体备课各要素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和把握自己教学的学情;
(2)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或途径,精选适量的训练题目或项目;
(3)坚持自主和创新为主,科学借鉴为辅,反对抄袭;
(4)集体备课前形成草案。教师要在集体备课前,根据分工完成个人的第一次备课,形成草案(教学案)。其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分层次呈现的难点,预习导学,交流学习研讨,训练巩固及任务分配、反思和拓展延伸等基本环节。
十三、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具体次数以保证教学进度为准(所备课应较实际教学进度提前3-5天);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课时;活动内容和形式由教研组长确定。
十四、集体备课的原则:
(1)坚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主题。
(2)坚持参与人员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在主备个案和组内教师共同参与基础上形成共案;
(3)坚持首创、革新、高效,密切联系校情、学情;
(4)坚持成果共享,倡导在应用中补充和完善。
十五、集体备课需要把握的要素:
(1)认真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和相关教学要求,掌握学科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明确各章节(模块、话题、单元)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中有关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和掌握教学领域学科知识的发展动态;了解本教材编写特点。
(2)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心理状况,了解学校教学条件及教学能力,研究和选择高效而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当地教育资源的利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3)共案应具备基本统一的格式,从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角度,预留可供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情调节教学、学生能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能力的空间。
(4)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十六、集体备课后形成个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融入个人的教学特色,在共案基础上形成个案,完成第二次备课,发学生预习使用。此过程中,须注意将学习任务按照难易兼顾、均衡分配的原则,分解若干组层次明确地分配到位。课堂教学结束后,每位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状况,对教学案进行修改或调整,并及时写好教后记。
十七、备课的管理。
(1)重视和发挥教学案的资源性作用。集体备课活动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并作为教师个人成长与和谐教研组织建设的备忘录。
(2)对于只有一名本学科教师的学校,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与相近学科组成联合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也可采取协作区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
(3)教学案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教学改革实践的工具,也是同伴互助的帮手,个人和学校应做好此类资料的收集、保存和重复利用。
第三章
课堂教学管理
十八、课堂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以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展示和高效率、轻负担为标志。须具备下列基本结构:(1)预习自学;(2)小组合作学习研讨;(3)展示交流;(4)归纳、反思;(5)拓展、反馈等。
十九、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下几点:
(1)培养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预习时的指导;严格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的时间。
(2)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恰当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健全学生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的建立,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基础、学力等因素,定期交换组内分工,力求均衡和均等。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动脑、动手,在实验探究中形成知识和能力。
(4)确立面向全体的意识,关注课堂进展和不够积极的学生表现,积极运用鼓励与赞赏性评言,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5)树立效率意识,合理调配时间,积极调节课堂教学,恰当地做好点评、反馈、拓展和评价,努力发挥教师在学生为主体前提下的主导作用。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科规范的培养,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7)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与“过失”,在坚持教育的严肃性的同时,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8)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本学科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引导。
(9)注重发挥教师的良好示范作用,重视言传身教;有着装要求的按规定着装。
(10)杜绝歧视、嘲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
二十、坚持本学科教学的学科要求,突出学科教学特点。
(一)语言类学科教学:
(1)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情感表现,启发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本意。
(2)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训练,坚持在实践、探究和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3)坚持学科规范性要求,做好教师的示范引导,提倡“下水”示范。
(4)引导和鼓励在展示交流环节有机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二)理科教学:
(1)努力创造条件,认真完成课标规定的和教材呈现的实验。“活动与探究”涉及的实验,原则上以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演示实验和“活动与探究”开足率要达到100%;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改进实验、替代实验和微型实验探索。
(2)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3)注重教师的表率,要做到实验操作准确、熟练、规范,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实验教学内容的课,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并做预演性实验;教学中使用的几何模型、仪器、实物、设备均需做好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4)认真对待实验中的失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坚决杜绝实验失败后不了了之的现象发生。(5)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安全、环保教育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1)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出现的新人物、新事件、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意识。
(2)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四)历史地理学科教学:
(1)加强学生应用地图等工具的能力训练,使之在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素养。
(2)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发展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因果联系、历史与现实等联系的能力。
(3)有效发挥“三板”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适当融入减灾防害知识。
(五)艺体类学科教学:
(1)突出审美意识培养,在体验、实践与创造中理解相关知识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形成感受、鉴赏能力。
(2)最大限度的用好教学设备、器械、学具,遵循学科科学训练规律,展现学科特点。
(3)突出参与型、互动型、实践型作业和训练。
(4)师生着装规范。
(5)体育课注意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1)坚持机上学习为主,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课时的85%。
(2)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
二十一、科学应用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有机地融合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防止盲目、表演或堆砌式的以影象代替探究活动及实验,以投影代替板书等行为。
二十二、室外教学活动需对教学设备、场地等进行检查,提前做好安全预案,严密组织,确保安全而高效。
二十三、按规定配备教学辅助人员。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实验员等教辅人员,并按规定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量。
第四章
有效训练管理
二十四、明确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在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讨论、展示、课后反思与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现高效率、重体验、强能力、低负担的学生作业训练目标。
二十五、科学选择训练类型。课堂练习和课外书面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验,精心选择,梯度适当,利于检测和反馈。在目标明确、方案具体的原则下,鼓励教师开展多种作业形式或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改革尝试;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谈等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培养和提高教师通过练习情况分析指导教学的能力。
二十六、严格控制作业训练数量。各学科作业训练项目,应在不低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市政府有关规定,把作业训练的主要时间和作业量集中在课堂上;各科课外书面作业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十七、切实保证训练和批改效果。凡是要求学生练习的作业或任务,教师必须先做,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凡布置的课内外作业(包括操作类、实践类、实物类作业),必须全收全批或全部检查,并要抽取一定数量的面批;作文批改可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杜绝一“阅”了之和以对答案等形式代替批改的行为。
二十八、提高教师评价的即时性和及时性,加强学法指导。预习作业的反馈,可以适当集中进行,其他课外作业批改反馈的时间不能超过下次课后,检测、考试的反馈讲评不超过其后第2次课;在确保作业评价效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开展互助式即时性作业评价训练。
二十九、加强学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使用“纠错笔记”等方法,总结归纳学习知识的方法、技能以及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和能力。
第五章 评价检测管理
三
十、按照规定和教学要求进行检测。检测是检验国家课程实施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科教师、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应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有计划地对教学进行检测。
三
十一、严格检测的组织和管理。检测类别上分即时性检测,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检测、质量监测;即时性检测由任课教师视教学情况自行掌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单元检测由教研组根据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模块、话题、单元等)设置,统一组织,学校备案,时间控制在半课时以内;期中检测由学校统一组织;期末检测由县区教研部门统一命题、学校组织实施,依中招考试时长安排;质量监测由县以上教育部门或教研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要求组织实施。
三
十二、鼓励创新,丰富检测的形式。检测形式上可采用纸笔检测、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等形式。鼓励教师和学校结合教学开展包括口头类、操作类、实践类、展示类等多种形式的检测。倡导建立和运用“成长记录袋”,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十三、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所有检测都必须编制检测方案(目的、目标、内容、形式、难度等),学校及以上统一检测还须编制细目表。检测内容必须保证符合课标要求和课程改革方向,无科学性错误,针对性强,题量适当,结构合理,赋分恰当,无偏题怪题。
三
十四、确保检测活动的实效。所有检测活动,都必须进行质量分析,并作为教师成长和业绩考评的依据,以及学生综合评价的依据。切实促进以测查教、以测促学、以学评教。单元检测及其以上级别的检测,须形成文字归档,与方案、细目表一同保存备查。
三
十五、切实发挥检测的诊断、反馈、矫正功能。单元检测及其以上级别的测试,要及时做好测试情况反馈,有针对性的上好试卷讲评课;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分析,提高检测的诊断功能和反馈、矫正功能。
三
十六、坚持用素质教育要求指导测试活动。探索对学生公民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方面的素质发展进行有效检测的方法,并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三
十七、规范评价检测结果的应用。严格控制各类评价检测结果的应用,不得随意公开公布学生成绩,不得利用成绩对学生进行物质或变相物质刺激。
第六章
监督及管理
三
十八、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县区、学校应分层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考评体系。具体办法由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三
十九、明确学校责任。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
(1)校长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学常规管理负全责。
(2)教导(务)处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导(务)处主任对具体管理工作负责。
(3)县区教研部门、乡镇中心学校是本县区、本乡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监督部门,对具体落实情况负责。
四
十、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方法。学校应当加强与社区部门或学生家长联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
十一、注重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教研部门应当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进准确掌握区域内整体教学情况和基层典型情况,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并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当好参谋。
四
十二、本管理常规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
4、(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5、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6、(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7、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8、教学反思要从那些方面考虑?
答:(1)反思教育理念。(2)反思教育教学能力。(3)反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9. 教师备课应采取哪些 方式?哪些内容要统一?
答: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0、“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对教学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三篇: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要求
教学工作常规 管理基本要求
为了顺利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确保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重申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按课程计划编制课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随意停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和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非常必要。为此,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一、备课
1、把握课程标准。
各学科教师开学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熟悉本学段教学目标,掌握本年段具体教学要求。
2、认真钻研教材。
任课教师开学前要通读全册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及该册教材在学科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杜绝教学进度计划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
弄清所授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前后之间的联系;切实把握教材特点、训练重点和学习难点。人文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要倡导教师诵读或部分背诵教材内容;理科要倡导教师动手演算或实验操作。要注意将教材教参提供的知识纳入教师本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系统。
3、收集选择资料。
精心收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并恰当整合到教材内容或教学过程之中,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大力倡导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4、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或大纲),凭借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恰当、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科学确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板书和作业。
5、提倡超前备课。
教师可适当超前备课,但上课前要再次熟悉和研究教案。
6、教案要求规范。
教案要求做到有教学目标,有重点难点,有课前准备,有授课时间,有教学步骤,有课堂作业和板书设计。提倡写教学后记。青年教师必须写详案。
7、加强备课管理。
备课应以个人钻研为主,同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教案参考资料的不良行为,弘扬独立思考精神,在备课中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学校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并及时总结交流。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8、加强备课研究。
加强集体备课,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法。集体备课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单元或每章节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形式。集体备课要讲求实效,可与“说、上、评”课活动有机结合。鼓励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探索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形式。
鼓励对教案的书写形式进行研究,探索省时、高效、实用的教案书写形式。
二、上课
1、端正教学思想,准确定位目标。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角色要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中,要认真处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落实三维目标。要认真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要认真处理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新型学习方式的关系,实施有效教学。
2、注重教学过程,实现多向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信息交流,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3、转变学习方式,实施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进行适度的探究性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展开教学的过程,充分暴露学生学习中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体验,在经
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方法,陶冶情操。要加强科学、灵活的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4、规范教学行为,言行堪为师表。
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流畅,能准确表达教学内容。板书要工整,作图要准确,演示操作正确无误。
控制情绪,不带不良情绪进课堂,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教师必须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课堂上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上课期间不擅自离开课堂。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室不得吸烟。教师仪表、言谈举止要为学生作出表率。
5、重视组织教学,加强课堂管理。
注意排除影响课堂教学的一切不利因素,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规则,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
6、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素养。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进行全程反思,逐步养成反思习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三、布置与批改作业
1、精心设计练习。
按照课程标准(或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练习设计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拾级而上,有一定梯度;三是形式多样,注意开放式作业的设计。课外作业份量要适度。小学一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二年级作业每天不超过半小时;中年级每天不超过40分钟;高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每天不超过1.5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2小时。坚决制止以作业惩罚学生的错误做法,反对机械重复。
2、认真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讲求实效。课堂作业要及时批改,课外作业要根据年级和学生实际,采取教师批改、互查互改、轮流抽改、集体订正等方式处理。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反映出的典型错误要作好记录,分析原因,及时讲评,查漏补缺。
3、培养良好习惯。
注意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耐心辅导。
4、鼓励探索创新。
鼓励教师开展作业批改方法实效性和有效性的改革研究。
四、辅导
1、解决疑难,培养能力。
辅导除解答学生在自学、作业中的疑难问题之外,还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处理学习事务的能力。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特别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应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加深,实现最优发展。辅导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
3、严禁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开展以创收为目的的有偿辅导。
五、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个性特长和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因地制宜。
课外活动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师资,物质条件和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结合校本资源的开发而确定。课外活动可安排科技活动、社会、自然等学科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课外阅读活动、调查、访问、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
2、凸显特点。
课外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活动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施落实。
学校要有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安排,教师要有课外活动的辅导计划或活动方案。
六、教学评价
1、方式多样,全面评价。
检查学生的学业成绩,可采取考试、考查的办法进行,要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作业、课堂答问、实验实习等)的考查,抓好单元检测并及时反馈,设计好平行性测试并及时弥补。期末考试要有面试和笔试内容,在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的基础上,采取等级评定的办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要建立学生学科学习成长袋(卡),探索全面反应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有效办法。
2、按标按纲,讲求信度。
期末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课标(或大纲)的要求,注重双基,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考试要严密组织,严肃考纪,讲求信度。要认真做好试卷的评阅、分析和讲评工作。
3、及时反馈,激励发展。
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是一项严肃而又艰巨的工作,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式,不断改进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方法,每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认真填写《素质发展报告书》,激励学生不断发展
第四篇:宜宾县初中教学工作常规(试行)
宜宾县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一】总 则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有关法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和育人和谐统一起来,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双基”,发展智能,而且要促进学生思想、兴趣、意志、情感、品德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教学过程的多功能作用。
3、教学是教师的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培育英才;既保证全面发展,又注重培养特长。
4、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实验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应环环扣紧,环环落实。与此相关的教学工作计划、督促检查和总结要认真抓好。
5、既要保证学生必要的作业、检测,又要避免过重的课业负担。
6、学校要按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要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学常规细则
备 课
7、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不备课或备课不认真的应予严肃处罚。
8、各学科一律实行超天备课、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天备课。
9、备课要做到“六备”:备学生(特别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布臵。备课应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办法,大学科或同年级同科教师人数在三人以上的学科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在“六备”到位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写好教案(集体备课教案类必须有“特色设计栏”)。
10、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超天备课的基础上,由教研组长或年级备课组长每周召集同年级同科教师集体备课。其内容主要是:检查上周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教案(特别检查“特色设计”);研究本周教学的重点、难点,双基教法、学法、教学进度、目标作业量、测试内容,每周每科可安排半天时间。
11、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备课时自己应先做一遍(以估计学生完成本次作业所需时间、调整难度、作业量等),并做出标准答案。理、化、生应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
12、写好教案。
(1)教案应按课时逐步撰写。并在每课课时安排处用“NO”字样通排课时。
-2-(2)教案详略应视教师基本素质而定。不论详案、简案都应反映出一堂课的主要内容:A、教学目的、要求;B、重点、难点;C、教学步骤;D、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E、主要教法;F、板书设计;G、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布臵原则上应包括选做作业和必做作业、补充作业等)。
(3)每学期校本部对本校教师教案至少要普查5次(可含教研室、片区教研组、中心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一同进行的检查计算)。中心学校每期至少要对所属学校普查两次。查后主要检查人要在教师备课本上填写检查人姓名和日期、等级(可划分为A、B、C、D或优、良、中、差四等,对C、D或者中、差等级者必须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等,并盖骑缝章并做好相应的检查登记。不得以课本、资料上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
13、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上 课
14、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务)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15、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一经进入教室,非十分特殊情况不得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16、文明执教。教师应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在课堂里不准抽烟,非特殊情况(如伤、病、残等)不得坐着上课;不挖苦讽刺学生。
17、倡导教师候课(三分钟预备铃一响教师就应在教室内等候上课),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18、认真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当堂纪律 “谁上课、谁负责”)。
19、每一堂课应达到下述基本要求:⑴目的明确;⑵重点突出;⑶难点突破;⑷讲授正确;⑸讲练结合;(6)板书设计科学,字体清晰美观;(7)分层次教学;(8)效果突显。
20、精要讲授。讲授坚持启发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认真学习,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讲授的范围、详略等,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而定。讲授的主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讲授的语言要做到精要、优美、浅显易懂;所有文科教师和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理科教师均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21、加强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初中一般不少于15-20分钟,练习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内做练习时,教师应当巡视,掌握典型错误,当堂评讲。
22、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认真上好实验课。教材规定的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要达到100%;学生实验,城镇要达到100%,农村要达-4-80%以上,条件差的初中也要达60%以上。实验开出率要逐步提高。各学校都要加强自制教具的工作。
作业布置与批改
23、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习题,适量布臵课外作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课程可不布臵课外书面作业)。初中语文除按教材完成背、默等课后练习外,大、小作文每期不应少于各8篇;数学、英语每一节新课后都应有一定量的课外作业;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课后均应有一定量的课外作业。
24、控制作业时量,平衡作业负担。布臵作业要有全局观念,考虑学生能安排(不影响学生正常休息、生活的)的总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课外作业日总量原则上初中1.5-2.5小时。不足总量、超过总量的由班主任同任课教师协商调剂平衡。学生节假日如有必要可布臵适量的假期作业,但不能过多挤占学生的假日时间。
25、对学生的作业,要有规范化的要求,严格进行训练: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补交。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以“罚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26、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臵的课外作业(包括作文)要全批全改。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更应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倡导采用计分制、等级制,但不得出现只给分、给等不批改,或既不给分、给等又不批改只写一个“查”、“阅”、只有一个日期的不负责现象。每科在同一段时间
-5-内只能用1个作业本,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要保证下节课上课之前把作业本发给学生。
27、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错误之处的能力,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有能力改正的,要求他们自己改正;估计无能力改正的部分学生,老师应进行面批面改面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改正;改正后的作业一律再交回批阅。
28、作业布臵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布臵作业题时,可采取A(必作题)B(选做题)型习题。A型题要求全体学生完成;B型题量少难度大,提倡(或要求)优生完成。
29、教师批改作业时应做好摘记,特别是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应予详细记录,以作评讲和辅导的依据。
30、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每期至少要普查5次(学校检查不少于3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检查不少于2次)。中心校对所属学校的作业批改情况每期不少于一次。所检查的学生的作业本,检查人要签意见(含等级、改进意见及期限、建议等)和盖骑缝章。
辅 导
3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自习课教师原则上不能讲新课、不是十分必要也不上复习课,应充分保证学生据自己情况进行自学。
32、辅导要有计划。制定计划分三步走:(1)学科教师根据所教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分类排队,确定各类学生名单;(2)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班级教学工作会议,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对学生逐人分析,统一对某学生的总体认识,确定辅导名单,统一基本作法,(3)由科任教师制订计划,提出辅导措施。
33、辅导要突出重点。辅导的重点是学困生和中等生,其次是缺课、旷课的学生。对于优生可采取参加兴趣小组,组织学科竞赛的办法发展特长。要建立外、数、理、化等学科的竞赛培训制度。
34、辅导要讲求实效,教师要做到“四心”:信心、热心、耐心、细心。要加强学法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要把对学生学习的辅导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
35、辅导要运用多种形式。如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科研究活动、文体活动、科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给部分学生或教师认为有必要的学生布臵特别的作业,与学生一起探讨;与学生交流;进行家访等有效的辅导方式。
考查、考试
36、检查教学效果应采取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课堂提问、随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检测等属于平时考查。期末考试、各种会考、抽考,属考试。考查由科任教师组织,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统一组
-7-织。要保证考查的质、量,但考查每次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课时(初三学年至少应保证月考,月考每科时间可与中考时间一致)。
37、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劳动技术课的考试应与实践结合;音乐、美术、体育可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时间可提前进行;其它各科均应按规定组织好测试。
38、期中检测、期末考试属目标性考试。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上以教材为范围。试题既要注意“双基”,又要体现能力,试题知识覆盖面至少应在60%以上,难易度要适中。
39、校内每次考试必须在考试后1-3天内通知学生成绩,平时考试提倡教师在阅卷上写评语;期中检测、期末考试后,同年级同科教师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成文备案,并交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形成本中心组质量分析交县教研室联系教研员。书面质量分析一般应包括: A、试题分析;B、考试概况;C、质量情况;D、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教学的措施等。
40、中考科目期末成绩不及格的,学校要进行补考,视补考成绩和留级比例决定升留级。未达到毕业水平的学生,应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补考。
41、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学校要配发各种记分表册:学生成绩记分册,各科学习成绩统计表,考试质量情况分析表等。
42、形成良好考风:每次考查、考试,各校均应严肃考纪、严禁弄虚作假。期末考试考前要进行考纪教育,严密组织、严格监考;考试后要对考务、考纪,监考等工作进行总结。搞好阅卷评分和质量评价。
43、考试评价:各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和中考成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价。凡规定上报的成绩不得弄虚作假;对违纪舞弊行为(如上报成绩为非原始人数、非原始分数的学校,考试舞弊学校等)一经查实,教育局将视情况对其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取消1-3年参评资格、撤销主要直接责任领导职务等处罚。
44、期末考试各科成绩统计表应按规定时间上报。
计划、总结
45、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年级学科教学计划、个人教学计划和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46、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学科课外活动计划。(2)学科教学计划内容一般要具备:
A、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B、对教材内容的分析。C、教学任务和目标。
D、落实教学任务的要求,提高质量的措施。
-9-E、教学进度安排(包括周次、起止月日、课题或教学课时、执行及调节情况)。
47、教学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学校教学计划应于每学期开校前2周内由校长向全体教师宣布,教务处教学工作计划应于每周开校前10天内发到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班务工作计划应于开校前1周内制定。学校要在第一周内收齐各类计划,组织审定,然后交有关人员执行。
48、每学期,片区教研组、学校、教研组、教师都应写好全期教学工作总结。县办中学及中心教研组常规管理、业务工作总结要上报县教育局,乡(镇)初中要报中心校、片区教研组。教师的总结要存入教师的业务档案。总结可以是一般性总结或专题总结(提倡写专题总结)。
49、片区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的教学总结分别由县教育学会、乡镇(学校)进行评奖。
课外活动
50、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渠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要将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附 则
51、各片区教研组、各中心校、各初中学校对本常规要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常规检查评分细则,进行检查评比,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定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初中教学工作常规检查考核办法
教学工作常规检查考核办法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有效地将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教学工作常规》。
一、总则
第一条 教学工作常规是指导和规范学校、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准则。教学常规包括总则、教学计划、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帮助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总结和附则等内容。
第二条 本常规的实施目标是:
1、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常规的实施改变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促进新的课程结构的建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之间的矛盾,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教师积极开展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教学计划
第三条 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第四条 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和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含优秀特长生和学困生辅导计划),应在学期初制定。
第五条 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含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实施措施、时间安排等内容。
2、教研组计划一般包括教研组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具体措施、活动安排等内容。
3、备课组计划一般包括备课组基本情况与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具体措施、活动安排及教学检测与评价等内容。
4、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减负提质的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等内容。
5、教师学科特长生辅导与学困生辅导计划一般包括辅导对象、学情分析、辅导目标、辅导重点、具体措施、辅导安排、预期目标等内容。
三、教学准备
第六条 凡已开设课程,每节课均应备课。
第七条 备课要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学情、教法、学法与教学过程,要充分挖掘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
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有2人以上执教的)教研组或备课组长要坚持按每个单元(或章节)召集教师集体备课一次,资源共享,但共享教案要留一定空间供个人创造发挥和教学反思之用,体现集体智慧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第八条 教案要求:
1、教案应按课时逐节撰写,并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便于检测的学习行为目标,切忌不切实际的大而空。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具体教学内容的主次,确定重点内容,放于突出地位。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点,优化教学过程。
(3)教具准备
为创设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计导入预习设计
导入预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自主互动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预习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预习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自主互动学习设计
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设计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自主学习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数学学科的例题、课后练习题,语文学科的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字词、问题答案等,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教案中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④检测与巩固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检测或巩固练习,检测与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6)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是课后及时写出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
2、教案要体现任课教师的思想,教学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切不能照搬照抄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
3、教案的格式、详略不强求一律,应视课型、教材深浅程度、教师基本素质、班级学生情况而定。
4、备课至少应超前2个课时,保证教师有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时间。但超前不能超过5个课时(或一周学科总课时)。
四、课堂教学
第九条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禁止以各种理由要求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对教学资料的内容教师必须精心筛选,不得照搬滥用、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
第十条 教师必须按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安排的课表上课。教师不得无故擅自停课,调课以及代课;确需调课的,超过一周时间的要报教导处备案。
第十一条 教师要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师情绪的调整、各种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并在上课铃响前一分钟到达教学地点。
第十二条 教师应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到专用教室或地点上课,有安全隐患的,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安全教育。
第十三条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实施有效教学,不提前下课、不拖堂。对课堂中的偶发重大事件,要冷静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报告学校。
第十四条 教师应以人格魅力影响人,举止文明、仪表端庄,课堂上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事。
第十五条 教师应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不讲不尊重学生的话,不做不尊重学生的事。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眼观察、动脑分析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第十六条 教师应使用普通话组织教学,板书应工整规范。
第十七条 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一节课中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分钟,教师点拨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第十八条 教师的课堂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思维含量,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质疑。
第十九条 课堂检测与巩固练习要精心设计、选择,体现代表性、层次性、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每节课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并及时反馈讲评。
第二十条 注重直观和实践性教学。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好实验课。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实践等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技能操作的开出率均应达到100%。
第二十一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二十二条 作业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设计富有针对性、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不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二十三条 严格控制每日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第二十四条 学校、教师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确保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第二十五条 学生作业要及时收缴,及时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语要恰如其分,以鼓励为主;对于有独特见解或具有代表性错误的作业应予详细记载,以作为讲评辅导的依据。要积极倡导互批互改、对互批互改的作业,老师要进行二次批阅,及时解决互批互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倡多作面批、个别指导。
第二十六条
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见附件)
六、帮助与辅导
第二十七条 教师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八条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辅导工作。辅导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因材施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有学业辅导又要有心理辅导。
七、教学评价
第二十九条 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第三十条 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有效控制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不组织学生参加非教研部门和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第三十二条 从严控制考试,实行单元检测,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各组织一次考试。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既要注重“双基”,又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综合实践、地方等学科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第三十三条 不公布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不按成绩给班级和学生排队。建立补考制度,为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提供补考的机会。
第三十四条 严肃考纪、考风,严密组织命题、制卷、阅卷、登分等考务工作。考试前向学生进行考纪、考风教育。考试时教师应严格监考,考试后应对考务、考纪、监考等工作进行总结,对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
第三十五条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学生素质发展手册),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教学研究
第三十六条 教师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先进教育经验,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每年应为订阅相关教学刊物,及时发放到办公组及处室使用。
第三十七条 教研组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定好时间、定好主题、定好活动主持人,每次时间不少于1课时,并认真研讨,做好记录。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结题工作,对行之有效的课题成果应积极推广应用。
第三十九条 教导处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上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并督促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校长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50节,业务副校长、教务处等领导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其他任课教师原则上不少于20节,且有听课和评课记录。
第四十条 每学期学校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比赛活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第四十一条 学校要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建立“双导师”培养模式,指导教学和教研。
第四十二条 建立教师业绩档案,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材料,教学个案与反思,公开课的教案、学案,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成果等归档保存。
九、教学总结
第四十三条 学校和教师在学期末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对教学工作进行书面总结。
十、附则
第四十四条 根据本常规和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细则。第四十五条 本常规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理想市木老住镇中心中学
2012.3
附件: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一、语文
(1)作业包括语文大作文和非正式作文(随笔)、写字,课外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文背诵(教材规定要背诵的篇目)。
(2)大作文每学期7篇(间周一次),祥批(有眉批、评语、等次)不少于少1/3,其它可采取学生互阅互批方式,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批阅,评定等次。作文批阅要作好批改记录,搞好作文讲评;非正式作文(随笔)每周一篇,每两周检查一次,必须有日期、鼓励性评语;写字作业每天练写10个字,每学期批改5次,采取等次评价,每次批改有日期、示范性订正;课外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文背诵可随堂检查,并作好相应评价(不需书面记录)。
评价等次采用A、B、C、D。
二、数学
(1)作业分课堂练习和课外家庭作业两类。
(2)课堂练习(正规作业)每周3次,要求全批全改,但每次批阅应详细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每班至少10人);课外家庭作业要求全批全改,且每周不少于3次。
三、英语
(1)作业形式:汉译英(短语、句子)、英译汉、句型转换、补全对话、编写对话、词性转换、书面表达等
(2)批改次数:六、七、八年级,每周3次,全批全改;九年级,每学期批改不少于10次,全批全改。
120词左右的短文写作练习:全学期不少于7篇,批阅1/3。
四、思想品德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资料搜集、手抄报、板报、阅读性作业、观赏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五、历史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编辑历史小报、读书报告,仿制历史文物、观赏历史影片作品,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求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六、地理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资料搜集、调查报告、小制作、手抄报、小论文、地理观察,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求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七、物理
1、作业布置
(1)作业应精心设计,物理作业的布置宜适度,不搞机械的过多的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作业。
(2)正规作业量每次不超过30分钟。
2、作业批改
(1)每周2次,全批全改,留有记录。(2)作业批改和讲评应及时,作业评价可以使用优良中差等级制。
八、化学
1、作业形式分书面作业、家庭小实验、调查报告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及时全部批改并做好批改记录,及时讲评共性的问题;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面批和指导。
家庭小实验、调查报告等可部分批改或组织学生交流实验、调查过程和结论。
九、生物
1.作业分为书面作业(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实验报告),课外活动作业(部分实验、探究实验、小制作、小标本、资料收集、小论文、调查报告)。
2、初中每周一次全批,详细查阅部分学生作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外活动作业组织学生课堂交流。课外活动作业组织学生课堂交流。每次实验后对实验报告进行抽查。
十、信息技术
1、课外作业:设计有弹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作业,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十一、美术
1、美术作业应具有教材上要求的平面和立体作业
2、要求每学期十次,全批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