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生为本 聚焦课堂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临猗猗氏何云霞(范文)
聚焦课堂
以生为本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何云霞
听说读写是小学英语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为小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英语打下坚实基础,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现就如何聚焦课堂,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Free Talk——在自主控制中提高
Free Talk这一过程是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授课前由一至三名学生每人讲一分钟英语,学生可以说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足球比赛、家庭情况、班级活动、城市气候、旅游景点及讲小故事,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刚开始练习时,可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以后逐渐加深。可让小老师提前准备,写在笔记本上,老师提前批阅、修改。课堂上,学生听、说、问、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听说技能、语言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变得更加大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也更加浓厚。
二、学生导入——在锻炼中挑战自我
这是一个热身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它将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具体形式可以是:唱英语歌曲,猜谜语,说绕口令和做TPR活动等等,总之是和上节英语课有关的或和本节英语课内容有关的。生本课堂的这一环节中,教师把权力下放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1
由成绩的优秀学生来操作,每节课一名小老师,由学生引领大家进行活动。为完成好小老师热身导入的任务,准备一下,写一写、说一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积极性。
三、情境教学——在互动中学习提高
英语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领会到语言的真谛。这就是所说的“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因此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各种情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调动起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例如学习《My toys》时,我将学生自带的玩具和自制的模型摆在讲台上,为学生营造一个super-market的氛围,然后由我和一名优秀学生分别充当售货员和购物者进行表演对话,呈现本课重点句型:How much is it?It’s „.How much are these„? They’re„yuan.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知识,增强语感,不断地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四、电化教学——在欣赏中感知语言
使用电教手段教学 ,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通过视听,就能达到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如:教<
和形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其音,观其形,明其意, 表其意,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活动,主要教学手段:听听做做、听听找找、赛读、表演、模仿等各种游戏。而小组合作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方式。小组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组内,一组六——八人,这样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沟通,彼此交流知识,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活动形式不限制,具体由每组的1号同学负责(开始),渐渐的可以由2号、3号„„。小组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增加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增强了主动探索的能力,提高了听力、朗读、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们感觉到合作的力量远远超过自身的力量,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六、表演教学——在参与中应用提高
在第一课时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小组合作编一段对话,并把它写出来,下一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表演。把表演带进课堂,让学生在仿真的生活环境中,把课文里的英语和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表演,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如:<
观众。学生在自己设计,参与表演的活动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促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积极性在交际过程中自然增强,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交际习惯也在表演中得到培养。对其他的同学来讲,这一过程则是一个听的过程,每次看完表演,同学们会针对表演提出问题,由表演者或其他同学进行回答,大大提高了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主动、多动、全动。即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爱学习,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探究,自主地学习;学生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时间,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之中,特别是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动脑、动眼、动嘴、动手、动耳,在“五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达到自主创新学习的境界;学生与教师全都动起来,加强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同时,加强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形成立体的课堂教学交流网,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聚焦课堂以学生为本
聚焦课堂,以学生为本
——语文组观课有感
罗志远
在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教师参加了“862”全员培训。积极、深入地开展观课、评课、上课的研讨活动。为我校“深化课改,聚焦课堂,提升能力”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近两周,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观赏了《石缝里的生命》、《清塘荷韵》两堂课,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非浅。
《石缝间的生命》这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特点,较好地贯彻了《两纲》,渗透了生命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整节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进入文本、沉浸文本,最后,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归纳起来,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一、紧扣文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命。教学中教师先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全文,学生找到了“刚强不屈、顽强、倔强”等词语。接着老师要求学生散读课文,找出“倔强”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了三次,对学生细读文本感悟中心的学习方式起到了强化作用。教学中以学生的朗读和寻找重点句段活动为主,但学生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通过对文本的熟悉、浸润,慢慢走进文本,使学生感悟到在困境中顽强生存的震慑人心的非凡力量。
老师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深知要使学生真正“悟道”,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少的。整堂课的教学,老师不仅初步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也指明了学生思维的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对生命的思考珍惜。教师在课堂上有机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诵读、引导、多媒体演示、音乐渲染、联系已知等,这些手段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朗读引领,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
这堂课中,朗读贯穿了整个教学环节。老师范读,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感悟生命的顽强和可贵。在找到“小草松柏的倔强、蒲公英的柔中有刚”的具体体现的句子后,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这些植物的“倔强”。这时候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对课文最好的理解,一切分析和讲解都变得多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老师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 她依托文本,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感悟真情。她给了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让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抒发。教师抓住一个“情”字,通过不同的朗读体验,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情感,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大问题引领全文的教学,恰到好处。老师饱含激情,倾情的投入,充分发挥了教师语言讲解的作用。慷慨的陈词,入情的倾诉,昂扬的抒发,孕育了一个激情燃烧的课堂,学生渐入其境,深入其境,师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
三、赏析词句,体现语文特色
这堂课中有时不经意的点拨体现了一个成熟教师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的教学特点。老师结合学生找到的句子询问“三两片换成几片好不好?”看似随意的一个提问,却运用换词法加深了学生对小草精神的理解,在词语的赏析中,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
在整节课中紧紧扣住生命二字,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议论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领悟语言的深刻性和生动性,特别是对重点词语和句子反复进行咀嚼,细细品位, 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充分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讴歌了生命的顽强与拼搏精神,在拼搏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杨老师的课的确是一节值得大家欣赏学习的优质课。
不可否认,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超是本课的一大优势,但与此同时,却也成了本课的一大缺点。在教师的强势引导下,学生只能亦步亦趋,自己对文章的思考被剥夺了。整堂课,学生没有出过一个错,没有答错一个问题,对于这样一个歌颂生命主题的文章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学生未能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在寻找句子,还是学生或老师发言的过程中,几乎都看不到有学生动笔圈划或记录,只靠记忆力恐怕很难将一堂课的内容消化。
建议:
希望能多看到一些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看到教师是如何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让他们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
《清塘荷韵》选自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高洁、顽强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品味的独特追求。
观示范课《清塘荷韵》后,使我们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课文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