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国超)亲农朋 惠农友范文
亲农朋 惠农友
——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土木1063班 田国超
目的: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宣讲惠农政策,调查留守劳动力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08年7月12日--7月18日 地点: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
组织者: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土木系团总支
参与者: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土木系06级,07级部分同学
一、工作安排
7月12日 晴
全体队员抵达目的地十堰市张湾区,当晚就召开了集体大会。会议时间:18:00 会议地点:张湾区友谊宾馆。
会议内容:共同商讨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做好实践准备,并且向当地政府官员了解情况,以便活动更为顺利地进行。
1、队长制订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安排:
早晨6:00起床,8:00出发;12:00午餐;14:30出发;18:00晚餐。可以说我们每天都遵守时间表开展活动,我们还选举出一名富有责任心的队员作为安全员,时刻保障每位队员的安全情况,同时进行分组,以便科学有效地完成任务,更加全面彻底地搜集相关资料。
2、本次调查活动的要求:
(1)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对这次活动的服务地区、内容、方式等做出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充分调动了大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2)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本活动按照“按需设项、按项组团、双向收益”的原则,紧密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展开服务,增强针对性。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及时主动地报道活动情况,更好地树立我校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4)高度重视,注意安全。切实加强暑期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5)注意总结,实施监督。要求做好前期工作筹备,加强对社会实践队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指导;要求注意活动过程的资料累积,充分运用资料从而完成总结。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活动才更具有可行性,同时一定会获得预期的成效。
二、调查数据
概况:
黄龙镇属十堰市张湾区管辖范围内,国土面积一百三十三平方公里,原有14个自然村(后有合并,现有12个)。黄龙镇现约有2万3千人口,农村有一万一千三百余人,常年在外打工的3000人左右,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务、工厂的工作。
(1)经济收入状况
黄龙镇的土地有限而且劳动力也很有限,本地的主要产业为蔬菜但是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整体划分为三大块:(1)蔬菜(2)畜牧业:畜牧业的收入可观,统计土鸡售卖去年收入5万元,今年4万元;今年的水产品产量130吨左右(3)林业:年收入为8000元/亩,每人一年的纯收入为2992元左右,从整体情况来看,黄龙镇经济较贫困,有8个村是贫困,2个村为市级贫困,产业创新不大而改善较大的是设施,公路已经联通了13个村。旅游业方面是较为不错的,其中有3家客运公司2家漂流企业,每逢旅游热期时旅客总量可达七八万人。
(2)受教育状况
有关教育方面黄龙镇做得还是不错的,教育已经普及所有村,入学率高达100%,而主要针对成年人的是“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至今已经考了一个大学生出去。
(3)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 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4)经济来源
据调查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大棚蔬菜的种植拿来卖,在外务工和二汽产业的岗位
三、下乡感悟
(1)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我了解了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在于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不太了解,关于惠农政策他们只是有点知道,这是老一辈的意思不强,他们的文化 水平有待提高,再一个就是村官与农民朋友沟通太少。
(2)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黄龙镇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黄龙镇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3)我为将来做准备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臵,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四、观秀丽山水 晓汽车组装
7月16日早晨我们集体参观黄龙大坝,这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龙镇民风淳朴、人心善良,也许就与这广袤的蓝天、翠绿的山川、清澈的库水有关吧。最后的参观给我们这次的黄龙之行划下了完美的句号。
7月17日 晴 早晨,我们集体参观东风名企——总装配厂,高 效的流水生产线制造出一辆辆崭新优质的东风商用车。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总是能受益匪浅,这次的参观也让我们明白了东风企业为何能闻名世界,因为所有员工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且高效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剩下的时间主要是资料汇总和口头总结,我们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会适当地放松,毕竟劳逸结合最能提高效率。
五、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附录:村支书办公室召开村委会会议记录
7月15日下午5:12在村支书办公室召开村委会会议。以下为此次会议的记录。
我组:李家湾惠农政策有哪些落实实施了?
村支书:我们村的优惠政策不是很多,但是税收减免了,蔬菜发有补助是15元/亩。这里已经实现退耕还林553亩,工作做得比较好。村里按地进行补贴直接发卡。医疗保险方面是每年十元/人,严重病 情按35%补贴。
问:能否简介一下李家湾的情况?
答:李家湾有380户人家,拥有310亩地,共分为8各小组,山林5610亩,村一共2.65平方公里。在这里新农村建设刚刚启动,我们对住房比较看重所以建房很多,建设正在发展之中。我们对于沼气池的补助是1000元/个,但是村民并没有建沼气池。
问:你认为政策执行的难度在哪里?
答:村民们对政策似懂非懂,对国家政策也并不完全的了解。问:你觉得蔬菜价格问题怎么解决?
答:村民买菜价格很低,但是二道贩再运输到市里卖价就很高。对于这个政府也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运输蔬菜需要大量批发,如果不能低价转卖蔬菜就很难被运出。
问:那么对于蔬菜问题可否进行统一规划呢?
答:很遗憾,不能达到。因为这里气候变化快,按季节作物难以种植,所以统一规划无法行得通。政府曾经宏观调控过,技术员也来指导过,但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还是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问:你们这里的养殖业怎么样呢?
答:不太理想,因为饲料太贵,成本过高,所以利润不大。问:村民大体是否接受政策呢?
答:这是肯定的。以前补贴太少,所以农民负担很大,但是现在就做得很到位,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问:宣传工作做的怎么样呢? 答:我觉的我们村宣传工作还是很好的,宣传渠道有很多,比如黑板报、海报、宣传单等等。
问:你们村里外出打工的村民多吗? 答:我们村里去市里打工的村民比较多。
问:据我们调查,你们村种地的年龄大者居多,是吗? 答:因为年轻人认为种地累,赚钱不多,所以外出打工,年末才回来。但是年龄大的村民外出打工不易,就留在村里种地。
问:政府对自助大学生家庭给予补助多不多?医保怎么样? 答:不多。因为这样的大学生就一个,而且他不属于本村人,他的户口不在这里所以不能办理医保,政府规定的是这样,我们村对在校大学生资助也不多,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政府才奖励¥1000,别的也没有什么。
问:治安情况怎么样?
答:可以说我们村的治安非常好!问:对留守儿童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答:这个主要是妇联负责,有爱心妈妈代养这些儿童,做的比较好。
问:你们这里小学情况怎么样?
答:我们的小学是七几年开办的,新房子是80年建的,现有学生300多名,教学质量较好,成绩名列前茅,我们这里很重视教育,没有辍学的学生。
问:村干部有没有经常下乡与村民交流?技术人员有没有下乡指 导?答:有的。有交流而且也有指导,并且都做的很好。
问:你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答:种菜少不了水,我们这里施行喷灌,但是喷灌投资大,花费几十万,政府对此比较为难,还有维修费用也都很高。
问:补贴怎么样? 答:补贴一一由农业队、蔬菜队落实到位。可以说对十堰市区的菜市场做了很多的贡献。
土木1063班 田国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