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朝阳-通榆县明德小学: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试点实施方案
北京朝阳区与吉林通榆县明德小学校
“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
试点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 2010年7月,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实现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2012年3月30日,国家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给出了明确规划,在规划中,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创新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向整合期迈进,需要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扩散,这些都迫切需要开展跨越学校和区域边界的协作与交流。从教育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我国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教育资源流动与共享为特征的校际协作成为教育均衡进程中的“新动向”——表现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郊新校、农村学校的联合,本着以强带弱的思路,前者通过输出品牌、师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等资源带动后者共同发展,网络环境质量的提升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发展加速向着这一“新动向”的迈进。因此,在信息技术向支撑教与学过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支撑新课程改革发展、推进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等方面,迫切需要以大视野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平台、广泛区域的立体化全方位现代教育实践探索、跨区域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构等实践研究,促进资源共建、教研联动、文化共建、创新实践传播、互动互赢,加速信息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实践探索,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体制机制创新。
本课题就是在上述背景下,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负责申报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以“分享无边界、协作共成长”为宗旨,以“协作、创新、融合”为主线,从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的视角,以网络环境及信息技术系统平台为支撑,通过系列具体方向的研究,推动参与区域及学校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办学能力与特色的提升,促进参与教师教学观念、教研、教学、信息素养等方面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涵盖研究论文与报告、支撑系统与平台、网络条件下跨区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创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等成果,提炼和升华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及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秀的研究案例、实践成果及理论总结。紧紧围绕教育部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目标,依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课题的实施,结合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在深入学习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下发的《北京朝阳区与吉林通榆“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试点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特提出北京朝阳区与吉林省通榆县明德小学校结对,共同实施探索跨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程。
目前,此项目在省内、国内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路径可循,因此,双方必须统一认识,通力合作,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打造跨区域联盟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协调发展的
范例,为其他市州、县区推广此项目起到“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作用。探索并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为保障试点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根据《“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指南》《“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课题一期实施计划与安排》及《北京朝阳区与吉林通榆“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试点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试点目标
以“吉林省小学数学刘建文名师工作室”带动我校网络研修活动,通过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促进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协作教研共同发展,实践网上多样化教研与教学活动,推动区域内或区域间教研、教学、信息中心等多业务部门的协同机制建构,加强城乡教育合作,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均衡、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项目实施
第一阶段:立项论证和课题启动(2013.3—2013.5)
依据相关文件要求,申报试点及内容,通过各种调查和研讨,提交试点申报意向书,研究制定实施试点的途径和机制,提交《实施方案》。1.确定实验教师5位。
2.参加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召开的北京市朝阳区与吉林省通榆县“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试点启动会(2013年5月通榆)。
3.在学校召开开题会。完善课题的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开展试验(2013.5-2014.6)1.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刘建文为组长的组织机构。2.硬件建设衔接 按照《通榆县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实现光纤进校园,学校实现班班通。2015年每位教师人手一部电脑,实现构建成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的目标,包括基本网络设备、教师电子备课室及相应的软件、资源和教学工具与骨干教师培训的需求等目标。
3.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先进校的技术
北京市朝阳区对通榆县在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网络平台建设、软件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切实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能力,以应用促建设,使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4.参加课题组构建的“五大联盟”共同体
课题组依托网络建设跨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五大联盟”共同体。即校长牵手联盟、教师结对联盟、班级帮带联盟、城乡学校联盟、教育区域联盟。依托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构建出更大范畴的城乡联合体,为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为其他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均衡、快速发展趟路子、打样子。
5.与结对学校共同探索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途径,形成较为完善的资源共建共享的规范和管理制度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关键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试点工作争取探索出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1)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参与前端的“学科专递课堂”“名师引领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及时接收,实现同步备课、同步教研、同步课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多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的学习网络。
(2)培训资源。骨干教师、信息化专业人员主题培训资源,学校能够通过数字化同步教室、网络论坛等共享。
(3)人力资源。课题组成员以省级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等为主,通过网络平台跨校教研组备课、跨校挂职、跨校兼课、开放课堂、跨校作专题报告、教学成果共享等。
(4)信息资源。对两地间教育教学资源库按照一定的使用规范,建立两地相衔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流动。一方面,把优质可供共享的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另一方面,有资源需求的学校可以到资源库中查询资源。
6.利用进修学校实施的“五大引领项目”或示范或学习(1)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
我校教师基本都在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络平台(http://club.jledu.gov.cn/)建设教师博客,我们将在这里引领学生建立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在有效开展教师网络研修工程基础之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2)校园里、校际间网络协作教研
积极参与各项网络研修活动,学校将常规校本教研活动迁移到信息化环境下来进行,缓解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工学矛盾。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校际间网络研修活动,使得横向各校之间、纵向各学科之间都形成更大范围的专业团队。聘请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教研员主持并组织实施,使网络协作教研与面对面交流活动融合起来,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
北京市朝阳区与吉林省通榆县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模式,由两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发起,业务部门组织双方或多方共同开展活动设计、选择教研主题、打造教研活动的名师及名师团队。通榆县几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教师网络研修工作,通榆县明德小学校基本具备了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所需的网络条件及研修氛围,为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教研员专业引领
学习两地教研员定期讲解的学科教学重点难点,使我校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5)名师工作室
积极参加跨越两地的网络研修名师工作室,以通榆县明德小学校校长刘建文的“吉林省小学数学刘建文名师工作室”为龙头,组建名师学科教研团队,为广大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专家或专家团队进行持续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基于网络环境充分发挥这些名师的辐射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4.6-2014.12)
撰写研究报告、课题论文,对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进行完善,提出结题申请。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提交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为总课题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依据。
四、项目管理
为了保证试点项目顺利进行,成立北京市朝阳区与吉林省通榆县明德小学校“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试点项目领导小组,统筹管理试点工作。下设办公室协调试点项目参与单位完成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刘建文 副组长:崔昊
成员:丁志勇、陈少
一、刘芳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统筹各教研室开展此项工作。学校配足、配精实验教师及专兼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确保试点工作正常开展。
(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
试点工作由两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统筹规划,主管领导亲自主抓,各参与学校按“试点”建设任务分级负责、管理。
(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的初期启动、持续正常运转、考核奖励。如学校开通光纤保障全体教师顺畅进行网络研修,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班班通。
通榆县明德小学校 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