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Word 文档
四环节教学法”感悟
我县推行的“四环节”教学法,犹如一屡清新凉爽的海风吹散了我心中所有的困惑,为我指引了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这次游主任的讲座 “四环节”教学法,让我感触颇深。
一、加强学习至关重要
“四环节”教学法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自探,在小组内探究学习、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解难释疑的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就能解答的问题,因此,对教师在知识方面的要求是多学科的。这需要教师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俗话所说的,要倒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准备好一桶水,更应做源泉。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要多一些沉默,不要过早的加以引导与评价,而是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
流、归纳、分析、整理、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和反思的机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 “创设环境,质疑自探”这一环节,我们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会提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先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在学生提不出来时教师再提出。比如:根据课文题目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根据课后问题提问,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疑问提问等。
三、精心备课,点拨到位
“精讲点拨,巩固训练”环节,其实也用不着老师浓墨重彩的去讲,学生渴望“答案”的心,让他们变得活跃与贪心,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东西了。他们会在小组内尽情交流。教师只要把握好“引导”的分寸,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在归纳总结知识时,要求让学生说的面要广,学生的水平层次要兼顾、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做好及时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即可。
四、不断反思,勤于思考
做生活的有心人,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及时记录自己在实践中的点
滴经验,常与同伴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从中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秘诀。
总之,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尽快适应„四环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并使学生逐渐形成习惯,让每一位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感悟中提升,在40分钟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向课堂要效果。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第一部分
理论篇
一、“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推行的“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基于对以往课堂教学存在问
题的深刻理性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形式上就是所谓的“五段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在现行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该模式仍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实践中,传统教学的弊端体现为: 第一、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以“书本”为本位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方式让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因而导致学生厌学;“重理性、轻感性(感知、想像、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则使学生的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轻感性”也会导致课堂缺乏人情味,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与满足,从而使课堂教学日益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重结论、轻过程”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学生不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人断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第二、以教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节课45分钟,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进行注入式讲授,而学生被满堂灌。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尤其受高考指挥棒牵制,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刨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终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单向、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冲突状态。第三、以教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一定要建立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但传统的备课已简化成了写教案,即文字教案。教师上课希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得出回答,学生配合着教师完成了教案中的任务。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课堂生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难以关注。以教案为本位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与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现状,素质教育背景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性成为本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可以说,我校所倡导的“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大胆的否定与超越,它强调学,强调发展,强调开放,因而吻合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二)实施“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对我国“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回应。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的理想课堂是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师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课堂教学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也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我校推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在保留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的同时,侧重汲取了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模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校推行“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
学模式是在国家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大胆尝试,是我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本意并非想使课堂教学模式化,而是要以此催生出更多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
二、“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下,通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和展示评价等教学环节,将探究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一般可有八个步骤,即设境亮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展示评价,总结提高与布置作业。这个概念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而且明确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的状态,使“三维目标”的落实成为了可能。
三、实施“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践行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新课程要求相吻合,它力图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与评价等的一系列变革,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二)“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会有力地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首先,它有助于更新教师的观念。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改革都是从先进的理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在“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驱动下,教师必须尽快建立新的学生观,课程观与教学观。
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具有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个性意识。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才会理解为什么四环节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课程观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当“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已有经验的回归。
新的教学观则意味着课堂教学不再是“我讲你学,我不讲你就不学”的单边活动。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理解为什么“学、讲、练、探” 教学模式要凸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方式。
其次,“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自觉地转变自身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要努力创设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反思必然会产生许多创造性的成果,教师会切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会逐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持有“不唯书,只唯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而是把教材当作课程资源,根据学生与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风格和特点,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课程建设能
力和教育教学智慧。
(三)“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促使学习方式转变。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可以帮助学业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逐步养成其自主学习习惯。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封闭读书转变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的状态。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变化从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近教材,开始转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和教材走向教师。四环节教学模式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这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品质。
(四)“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具有容量大,参与多和探究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教会方法,教会思考,教会应用。该模式教会学生善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整理系统、分析结构、构建联系线索、总结各种规律、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力争使学生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如此设计,理应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部分 实践篇
一、“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自主学习导引”与课堂教学的设计,而该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自主学习导引”实现先学后教是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可以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质疑讨论,练习巩固,展示评价等。
1、“学”。
整体要求: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自主学习时段上,主要是课前进行,有些内容也可适当安排在课内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形式上,可自行独立学,也可小组讨论合作学;在自主学习内容上,必须由教师确定,明确要求,制订“自主学习导引”;在学习量上,每次一般以一节课教学内容为宜,也可以章节、单元为单位。在自主学习小结时,必须把学中所疑认真摘录,带到课堂,重点突破。
具体说明: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编制“自主学习导引”。学生一般利用课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目标导引下主动地进行探索求知,他们一方面可以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摘录到“自主学习导引”上(“自主学习导引”可专门设有一块“我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便已初步激活背景图式,利于课堂学习活动中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导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据此对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真正做
到以“学”定“教”,做到教师的教超越于学生的学,同时又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跳一跳就可以摘到那只红苹果”。如此,学生学习的效能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会得到激发。在此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整理归纳自主学习中“生成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由薄读厚,由厚读薄的过程。
课前或课内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讲。
整体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讲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讲,可以是学生讲,也可以是师生对讲;讲的内容应是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讲的过程应是学习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过程。
具体说明:此环节是基于学生“学”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是因着学的法子而来的。” 应该说明的是,我们在此环节所设置的“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讲,因为它的主体与形式均发生着变化。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在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具体说来,“讲”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学生“讲”。在教师引导下的“生--生互动”,可以是同桌间交流,可以是四人合作小组内交流,乃至组际间的交流与探讨,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激励,评价与促进”。学生们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发展了思维、产生了方法,而且懂得尊重与欣赏他人,懂得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他们能体会到经验的共享与情感的共鸣,这一切对于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
其二,教师“讲”。我们首先让学生“讲”,其目的在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步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产生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此时教师给予“精讲释疑”,达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练。
整体要求:练习的时间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时形成性练,可以是授课时穿插应用性练,可以是课堂中后期巩固性练,可以是课堂复习强化性练;练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总结概括,可以是方法的形成训练,可以是技巧的训练,可以是操作活动的训练,更可以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当然,练习的形式不拘一格,练习的检查、评价、评价也及时跟进。
具体说明: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其涵盖授课时穿插应用性练与课堂中后期达标性训练,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包括知识的运用训练和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无论是哪种“练”都应注意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自主学习导引”中的练要求学生提前独立完成,以便发现疑难,为课堂中的讨论质疑,精讲释疑做准备。必须强调的是,有“练”就应当有“评”,评价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探。
整体要求: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探索、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要素,也是我校四环节教学法的新意所在。我们注重找准探究起点、把握探究契机、增强点拨效度、强调思维参与、讲究指导策略。探索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发生过程、内在联系、发展规律,可以是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技巧,可以是知识的拓展、延伸、应用,更可以是对原有方法的改造、改进、完善、创新,探索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全程中。
具体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对与之有关的知识的接受往往迅速而且印象深刻。当学生完成某项探究任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形成探究品质。
“探究”既是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更是四环节教学模式所蕴涵的一种“学习品质”,它贯穿于“学、讲、练、探”全过程。无论是课内与课外探究,都要突显探究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课外探究活动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进行,课外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课外探究的实施一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其一,问题具探究性与开放性,它源于课堂,但需在课外借助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组织形式加以完成。
其二,问题选择具有自主性。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课堂中教学情况可以提供多个主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同学的需要。
其三,有布置就一定要有跟踪反馈与展示。由于学生在课外探究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情况,如资料查询,实验器材借用等,教师应事先了解清楚,给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探究提供方便。应当鼓励学生以恰当的形式展示探究结果。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处理好这一环节就可以维持学生可贵的探究欲望。
其四,把握好探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一般不要超出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探究任务小到一道题目的解答、主题探究阅读、英文诗歌的收集与鉴赏,大到一种物理现象的假设与实验验证等。可以单独进行,更要鼓励合作开展,让学生们大胆地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让同学们走进社会,自然与生活,在现实中找到书本知识的生命力。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一)设境亮标
学生行为:听、看、思,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行为:在准确的把握教材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巧设问题情境,以旧引新,亮出学习目标。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服务于具体的学习内容,提供思
维的智力背景。
(二)自主研读(一般在课前完成,视学科和教学内容实际情况也可安排在课内。)
学生行为:借助“自主学习导引”进行自主研读,激活背景图式,生成疑难点,形成
期待心理。
教师行为:1.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导引”每个部分;2.回收部分或全部“自主学习导引”
了解学情,对课堂教学方案作必要的调整。)
(三)讨论质疑
学生行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或结对子形式交流、展示观点
及思维过程,产生共享与碰撞。
教师行为:巡视,帮助,鼓励,促进。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闪光点和存在问题;思考
突破难点,交叉点的途径。
(四)精讲释疑
学生行为:听、思、记、问、述等。
教师行为:讲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此过程是学生获
取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关键过程,教师务必精心准备,它影响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广度以及情感升华的高度。
(五)练习巩固
学生行为:自测。以思、写为主。
教师行为:巡视,发现问题,适当帮助潜能生。
(六)展示评价
学生行为:交流展示成果,组内互帮互评。
教师行为: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可以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七)总结提高
学生行为:归纳梳理所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组内交流,自我评价反思。
教师行为:①给出可供学生系统总结的线索。②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方法。
③关注学生的梳理情况,促进知识抽象化,系统化。
(八)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明确作业内容,完成方式及时间。此处作业布置分为三类:
1.巩固形成性练习
目标:该习题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向能力转化。
原则:1.应紧扣课内重、难点内容。
2.不可以是重、难点内容的再翻版,应选择或设计新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实
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形式:一般采用高考题型,也可以是教师跟据需要而设计的原创题型。
2.探究性练习
目标:该习题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养成探究性的学习品质。
原则:探究性练习源于课堂但高于课堂。可以是课内师生讨论都未能解决的问题,也
可以围绕本课时所学重点知识或能力,结合生活,社会实际设计而成的探究性问题。
形式:实验操作型;实际问题解决型;正反辨题型等。
3.自主学习内容。(即下一节课的“自主学习导引”)。
三、“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制
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自主学习导引”是实施“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重要步骤之一。“自主学习导引”不仅发挥着导学的功能而且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一)、“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制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应当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的原则。四环节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体现学生“探究”品质的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习惯。因此,“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写应当体现启发性原则,使“自主学习导引”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
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坚持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自主学习导引”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做到目标设定有等级,探究过程有合作,作业布置有分层。
(二)、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各科的“自主学习导引”设计和编写提出以下一般要求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应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要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第三,要渗透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自主学习导引”编写中要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给予供学生参考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要有自主学习效果检测。实践证明,当学习者明了检测方式时其学习动力会增强,效率会提高。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自主学习导引”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文科和理科、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入门性知识和高级知识、新授课和单元复习课等等,均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编制“自主学习导引”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出各学科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导引”组成部分及相关要求
1.自主学习目标:借助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描述,例如:1.知道…… 2.了解……
3.理解……。另外,可供使用的描述语还有: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此类描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策略的指导,利于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提纲 :可以以表格,网络完型等形式出现。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已
有知识背景,整体感知新知识,达成相关联系,初步构成知识网络,利于学生把握知识
规律。
3、自我尝试练习:设计少量基础题,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4、教师探究性提问:要利于学生把握学科思维方法,有较高的思维难度,能进一步激发学
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内在动机。
5、我的疑难摘录:供学生写出自主学习中所想到或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教师把握学情。
四、关于“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有别于过去的写教案,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在课堂教学进程的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
学进程的同时,要有“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观察、运用、讨论、质疑与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完善人格。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行进的。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重点考虑以下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能力指向原则;系统方法原则;终身学习原则以及科学人文原则。
(二)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组成
1.有来自“自主学习导引”的学情简析。
2.有三维目标,重、难点的阐述;
3.关注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体现出课堂教学中8个步骤的预设;
4.有技术运用、板书设计等;
5.预留教学反思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各学科特点
各学科组在不断探索反思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课堂设计基本样式要具有鲜明的四环节
教学模式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
五、“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自主学习导引”应在教学前分发给学生以便自主学习;
(二)探索研究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三)探索性作业应分层要求,不一定要求所有同学完成。
第三部分
反思篇
经过前一阶段的运行,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继续前行的道路依然漫漫远。我们理应保持理论联系实际,本着“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且思且行,且行且思。
一、对“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反思
1.在使用“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中,如何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实施时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我们不能模式化,应认真领会其中精髓,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关注自主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如何做到学与教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如何努力使“探”贯穿四环节始终?“探”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精神提炼,是“四环节”的最大亮点,它与前面三者之间不仅仅是并列也是递进的关系,是贯穿四环节的首要精神。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探”绝不是一个花瓶,一个摆设,而是贯穿于学生们学习的每个环节,是“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如何将“探”的精神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中去?这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不仅要有理念支撑与实际可行的操作途径,更需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及制度保障。同时,如何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研究的习惯,真正让教师投身于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去还需要进一步探求新的出路。
但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以“求真、务实、创新”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面对实际,面对学生,听取多方面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导引”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就一定能在教学实践中彰显出更大的优越性。
第二篇: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学、讲、练、探”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第一部分理论篇
一、“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推行的“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基于对以往课堂教学存在问 题的深刻理性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形式上就是所谓的“五段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在现行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该模式仍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实践中,传统教学的弊端体现为:
第一、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以“书本”为本位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方式让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因而导致学生厌学;“重理性、轻感性(感知、想像、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则使学生的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轻感性”也会导致课堂缺乏人情味,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与满足,从而使课堂教学日益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重结论、轻过程”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学生不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人断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第二、以教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节课45分钟,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进行注入式讲授,而学生被满堂灌。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尤其受高考指挥棒牵制,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刨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终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单向、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冲突状态。
第三、以教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一定要建立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但传统的备课已简化成了写教案,即文字教案。教师上课希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得出回答,学生配合着教师完成了教案中的任务。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课堂生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难以关注。以教案为本位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与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现状,素质教育背景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性成为本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可以说,我校所倡导的“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大胆的否定与超越,它强调学,强调发展,强调开放,因而吻合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二)实施“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对我国“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回应。《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的理想课堂是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师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课堂教学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也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我校推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在保留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的同时,侧重汲取了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模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校推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在国家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大胆尝试,是我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本意并非想使课堂教学模式化,而是要以此催生出更多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下,通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和展示评价等教学环节,将探究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一般可有八个步骤,即设境亮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展示评价,总结提高与布置作业。这个概念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而且明确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的状态,使“三维目标”的落实成为了可能。
三、实施“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践行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新课程要求相吻合,它力图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与评价等的一系列变革,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会有力地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首先,它有助于更新教师的观念。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改革都是从先进的理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在“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驱动下,教师必须尽快建立新的学生观,课程观与教学观。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具有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个性意识。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才会理解为什么四环节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观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当“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已有经验的回归。
新的教学观则意味着课堂教学不再是“我讲你学,我不讲你就不学”的单边活动。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理解为什么“学、讲、练、探”教学模式要凸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方式。其次,“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自觉地转变自身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要努力创设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反思必然会产生许多创造性的成果,教师会切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会逐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持有“不唯书,只唯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而是把教材当作课程资源,根据学生与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风格和特点,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
(三)“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促使学习方式转变。“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可以帮助学业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逐步养成其自主学习习惯。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封闭读书转变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的状态。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变化从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近教材,开始转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和教材走向教师。四环节教学模式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这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品质。
(四)“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具有容量大,参与多和探究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教会方法,教会思考,教会应用。该模式教会学生善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整理系统、分析结构、构建联系线索、总结各种规律、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力争使学生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如此设计,理应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二部分实践篇
一、“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自主学习导引”与课堂教学的设计,而该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自主学习导引”实现先学后教是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可以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质疑讨论,练习巩固,展示评价等。
1、“学”。
整体要求: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自主学习时段上,主要是课前进行,有些内容也可适当安排在课内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形式上,可自行独立学,也可小组讨论合作学;在自主学习内容上,必须由教师确定,明确要求,制订“自主学习导引”;在学习量上,每次一般以一节课教学内容为宜,也可以章节、单元为单位。在自主学习小结时,必须把学中所疑认真摘录,带到课堂,重点突破。
具体说明: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编制“自主学习导引”。学生一般利用课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目标导引下主动地进行探索求知,他们一方面可以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摘录到“自主学习导引”上(“自主学习导引”可专门设有一块“我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便已初步激活背景图式,利于课堂学习活动中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导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据此对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做到教师的教超越于学生的学,同时又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跳一跳就可以摘到那只红苹果”。如此,学生学习的效能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会得到激发。在此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整理归纳自主学习中“生成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由薄读厚,由厚读薄的过程。课前或课内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讲。整体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讲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讲,可以是学生讲,也可以是师生对讲;讲的内容应是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讲的过程应是学习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过程。具体说明:此环节是基于学生“学”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是因着学的法子而来的。”应该说明的是,我们在此环节所设置的“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讲,因为它的主体与形式均发生着变化。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在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具体说来,“讲”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学生“讲”。在教师引导下的“生--生互动”,可以是同桌间交流,可以是四人合作小组内交流,乃至组际间的交流与探讨,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激励,评价与促进”。学生们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发展了思维、产生了方法,而且懂得尊重与欣赏他人,懂得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他们能体会到经验的共享与情感的共鸣,这一切对于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其二,教师“讲”。我们首先让学生“讲”,其目的在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步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产生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此时教师给予“精讲释疑”,达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练。
整体要求:练习的时间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时形成性练,可以是授课时穿插应用性练,可以是课堂中后期巩固性练,可以是课堂复习强化性练;练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总结概括,可以是方法的形成训练,可以是技巧的训练,可以是操作活动的训练,更可以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当然,练习的形式不拘一格,练习的检查、评价、评价也及时跟进。具体说明: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其涵盖授课时穿插应用性练与课堂中后期达标性训练,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包括知识的运用训练和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无论是哪种“练”都应注意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自主学习导引”中的练要求学生提前独立完成,以便发现疑难,为课堂中的讨论质疑,精讲释疑做准备。必须强调的是,有“练”就应当有“评”,评价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探。
整体要求: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探索、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要素,也是我校四环节教学法的新意所在。我们注重找准探究起点、把握探究契机、增强点拨效度、强调思维参与、讲究指导策略。探索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发生过程、内在联系、发展规律,可以是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技巧,可以是知识的拓展、延伸、应用,更可以是对原有方法的改造、改进、完善、创新,探索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全程中。
具体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对与之有关的知识的接受往往迅速而且印象深刻。当学生完成某项探究任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形成探究品质。“探究”既是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更是四环节教学模式所蕴涵的一种“学习品质”,它贯穿于“学、讲、练、探”全过程。无论是课内与课外探究,都要突显探究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课外探究活动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进行,课外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课外探究的实施一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其一,问题具探究性与开放性,它源于课堂,但需在课外借助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组织形式加以完成。
其二,问题选择具有自主性。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课堂中教学情况可以提供多个主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同学的需要。
其三,有布置就一定要有跟踪反馈与展示。由于学生在课外探究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情况,如资料查询,实验器材借用等,教师应事先了解清楚,给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探究提供方便。应当鼓励学生以恰当的形式展示探究结果。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处理好这一环节就可以维持学生可贵的探究欲望。
其四,把握好探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一般不要超出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探究任务小到一道题目的解答、主题探究阅读、英文诗歌的收集与鉴赏,大到一种物理现象的假设与实验验证等。可以单独进行,更要鼓励合作开展,让学生们大胆地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让同学们走进社会,自然与生活,在现实中找到书本知识的生命力。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一)设境亮标
学生行为:听、看、思,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行为:在准确的把握教材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巧设问题情境,以旧引新,亮出学习目标。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服务于具体的学习内容,提供思 维的智力背景。
(二)自主研读(一般在课前完成,视学科和教学内容实际情况也可安排在课内。)学生行为:借助“自主学习导引”进行自主研读,激活背景图式,生成疑难点,形成 期待心理。
教师行为:1.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导引”每个部分;2.回收部分或全部“自主学习导引” 了解学情,对课堂教学方案作必要的调整。)
(三)讨论质疑
学生行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或结对子形式交流、展示观点 及思维过程,产生共享与碰撞。
教师行为:巡视,帮助,鼓励,促进。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闪光点和存在问题;思考 突破难点,交叉点的途径。
(四)精讲释疑
学生行为:听、思、记、问、述等。
教师行为:讲重点、难点、要点、疑点、思维点、发散点、能力点;此过程是学生获 取知识、产生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关键过程,教师务必精心准备,它影响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广度以及情感升华的高度。
(五)练习巩固
学生行为:自测。以思、写为主。教师行为:巡视,发现问题,适当帮助潜能生。
(六)展示评价
学生行为:交流展示成果,组内互帮互评。
教师行为: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可以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七)总结提高
学生行为:归纳梳理所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组内交流,自我评价反思。教师行为:①给出可供学生系统总结的线索。②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方法。③关注学生的梳理情况,促进知识抽象化,系统化。
(八)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明确作业内容,完成方式及时间。此处作业布置分为三类:
1.巩固形成性练习
目标:该习题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向能力转化。原则:1.应紧扣课内重、难点内容。
2.不可以是重、难点内容的再翻版,应选择或设计新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实 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形式:一般采用高考题型,也可以是教师跟据需要而设计的原创题型。
2.探究性练习
目标:该习题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养成探究性的学习品质。
原则:探究性练习源于课堂但高于课堂。可以是课内师生讨论都未能解决的问题,也 可以围绕本课时所学重点知识或能力,结合生活,社会实际设计而成的探究性问题。形式:实验操作型;实际问题解决型;正反辨题型等。
3.自主学习内容。(即下一节课的“自主学习导引”)。
三、“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制
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自主学习导引”是实施“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重要步骤之一。“自主学习导引”不仅发挥着导学的功能而且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一)、“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制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应当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的原则。四环节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体现学生“探究”品质的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习惯。因此,“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写应当体现启发性原则,使“自主学习导引”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3.坚持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自主学习导引”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自主学习导引”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做到目标设定有等级,探究过程有合作,作业布置有分层。
(二)、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各科的“自主学习导引”设计和编写提出以下一般要求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应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要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第三,要渗透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自主学习导引”编写中要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给予供学生参考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要有自主学习效果检测。实践证明,当学习者明了检测方式时其学习动力会增强,效率会提高。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自主学习导引”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文科和理科、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入门性知识和高级知识、新授课和单元复习课等等,均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编制“自主学习导引”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出各学科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导引”组成部分及相关要求
1.自主学习目标:借助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描述,例如:1.知道„„ 2.了解„„
3.理解„„。另外,可供使用的描述语还有: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此类描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策略的指导,利于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提纲:可以以表格,网络完型等形式出现。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已 有知识背景,整体感知新知识,达成相关联系,初步构成知识网络,利于学生把握知识 规律。
3、自我尝试练习:设计少量基础题,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4、教师探究性提问:要利于学生把握学科思维方法,有较高的思维难度,能进一步激发学 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内在动机。
5、我的疑难摘录:供学生写出自主学习中所想到或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教师把握学情。
四、关于“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有别于过去的写教案,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在课堂教学进程的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要有“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观察、运用、讨论、质疑与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完善人格。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行进的。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重点考虑以下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能力指向原则;系统方法原则;终身学习原则以及科学人文原则。
(二)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组成
1.有来自“自主学习导引”的学情简析。
2.有三维目标,重、难点的阐述;
3.关注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体现出课堂教学中8个步骤的预设;
4.有技术运用、板书设计等;
5.预留教学反思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各学科特点
各学科组在不断探索反思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课堂设计基本样式要具有鲜明的四环节 教学模式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
五、“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须注意 的几个问题
(一)“自主学习导引”应在教学前分发给学生以便自主学习;
(二)探索研究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三)探索性作业应分层要求,不一定要求所有同学完成。第三部分反思篇
经过前一阶段的运行,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继续前行的道路依然漫漫远。我们理应保持理论联系实际,本着“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且思且行,且行且思。
一、对“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反思
1.在使用“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中,如何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实施时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我们不能模式化,应认真领会其中精髓,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关注自主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如何做到学与教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如何努力使“探”贯穿四环节始终?“探”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精神提炼,是“四环节”的最大亮点,它与前面三者之间不仅仅是并列也是递进的关系,是贯穿四环节的首要精神。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探”绝不是一个花瓶,一个摆设,而是贯穿于学生们学习的每个环节,是“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如何将“探”的精神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中去?这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二、“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不仅要有理念支撑与实际可行的操作途径,更需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及制度保障。同时,如何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研究的习惯,真正让教师投身于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去还需要进一步探求新的出路。
第三篇:“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在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城关镇胜利中学 王海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胜利中学全体师生向今天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的教体局、城关镇、各中心校领导及各兄弟单位的同仁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为我们胜利中学简陋的条件给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带来的不便,表示最真诚的歉意!
今天,受领导的委派,我在这里代表胜利中学给大家汇报我们在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既感到荣幸,又感到不安。教体局领导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使我们胜利中学全体师生对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充满了希望。同时,面对众多领导、专家,我又深感自己水平有限,我们的一些做法只能说是在探索中的实践,还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怕自己粗浅的汇报难以给各兄弟学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尽管如此,我还是衷心希望,我今天的汇报对推进我市“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各位领导和专家进行汇报:
一、实施“四循环”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1、把“三个观念”的转变放在首位。(1)转变领导的观念。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以后,校长韩树远同志凭着自身较高的事业追求,快速适应了形势的要求,毫不迟疑地首先接受了课改理念,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明确表态,决心为实施课改提供一切决策保障和财力保障。作为业务校长的我,一直热心探索新课程改革,对我市推行课改高唱赞歌,撰文《课改,让我感动……》,向老师们表明了自己对实施课改的积极态度和初步构想。班子其他成员团结一致,乐意服从大局,群策群力,全力支持学校实施课改。(2)转变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在教师观念转变中,优秀教师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因为优秀教师底蕴丰厚、善于思考,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四循环”抵触情绪较大。我们学校主要从两方面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其一,在思想上动员。学校领导在多次传达局领导进行课改的决心和要求的同时,校长和我分别撰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的课改观》、《学名片学校,思课改得失——写给老师们》,打印数份在教师中传阅,并多次与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探讨,用自己对课改的见解和热情感化了教师。其二,引导教师对“四循环”在理论上产生信赖。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内多种成功的课改模式,用先进的课改理念为“四循环”找到理论依据,然后制作成课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四循环‟是综合借鉴全国成功课改模式的创新”,而不是教研人员闭门造车的结果,从而使优秀教师逐渐从思想上接受了“四循环”的课改理念。(3)转变学生的观念。我们认为,转变学生观念的目的是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学生接受了课改,家长自然就会接受,从而逐渐赢得了社会对课改的支持和信赖。在具体做法中,除了要求班主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课改的思想渗透以外,学校领导还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的机会多次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我为此撰写了《珍惜机遇,与课改同行——写给同学们》一文,给全校同学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2、培训教师的操作技能。(1)三下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学校领导在一下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之后,认为“四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三三六”教学模式,随后派遣学校中层领导、业务骨干再下杜郎口,学习其模式的操作技巧。不久,为学习杜郎口的分组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学校又派出全体班主任三下杜郎口。学习杜郎口的经验,对学校顺利实施“四循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引导教师吃透“四循环”课改理念。我们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引领全体教师学习教研室下发的“四循环”操作流程以后,各教研组带领本组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多次认真解读“四循环”操作流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仍有许多教师在操作中对理念和方法理解不透,我便把“四循环”操作流程和实践体会制作成课件,在秋季开学之初,对全体教师再次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培训中,尽量提出并解决了教师在初期课改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3)有计划地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由于我校教师较多,全面指导检查难度较大,所以我们采取了先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的策略。每学科重点培养两人,经常在操作流程和技巧上进行指导和探讨,使他们在实施“四循环”中尽快脱颖而出,然后辐射带动其他教师,达到骨干引领,大众跟随的推进目的。
3、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
(1)要求全体教师统一行动学校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统一要求,操作细节由教师在实践中摸索细化。第一,制作《“四循环”导学案》,使用统一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根据初期课改了解的情况,在认真解读了“四循环”的操作流程以后,制订了详细的“四循环”操作框架,利用暑假,发动全校优秀教师,加班加点,设计制作了三个年级22各学科的《导学案》,学校出资印制了我市中小学第一套系统的《“四循环”导学案》,暑期开学下发学生人手一册,统一使用,并要求各学科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章节特点灵活变通,创造发挥,及时修订,确保了在“四循环”的大框架之下顺利地推进了本校课改。第二,指导各班进行分组。我们认为,分组的科学与否是直接决定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在研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统一指导班主任进行了科学分组,并在实践中把一些班主任摸索出的学生座位的组内循环和组际循环的方法向全校进行了推广。第三,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在实施“四循环”开始,我们集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很多问题,于是,我们经过思考,决定指导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积极性也纳入到了量化评价的范畴,这一创新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四循环”的顺利实施。(2)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具体指导“四循环”的操作。我们要求校长、班子抓教学人员和学科教研组长每周进课堂听课指导不少于2节,听课领导听课后针对具体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坦诚交流,以优化“四循环”的具体操作。
(3)业务领导亲自实践,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具体做法如下:其一,作为具体操作实施“四循环”的业务校长,我和其他教师一样正常代课,在实施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把自己成功的做法和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二,我向全体教师长期开放课堂教学,所有教师可以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汲取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实施“四循环”的一些细节达成共识,在全校大会上总结推广。我们收到了对授课教师在实践中培训,在实践中提高的效果。其三,我在授课中边上课边思考《导学案》存在的问题,课余与教师们一起认真修订《导学案》,使我校《导学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4)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我的反思。除了在平时授课中加强自我反思之外,根据深入课堂听课情况和教师反馈的信息,我系统总结了实施“四循环”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先后撰写了《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考与探索》和《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两篇文章,对“四循环”的实施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其次,引导师生进行反思。在课改第一学期结束,我们要求全体师生每人撰写一篇以“课改”为话题的反思文章,然后认真修改,去粗取精,从中筛选了67篇,编印了《课改之光》一书,发给教师进行学习,让广大教师从选发文章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教师在进一步实施课改中少走了弯路。第三,加强对教研活动的指导,引导教师深入反思。我们的教研活动,除要求教师加大相互听课力度进行及时交流之外,把研讨修订学案和进行典型发言作为核心任务。研讨修订学案主要以学科备课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同学科教师及时把学案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报告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执笔修改。典型发言主要在学科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上,分派不同年级的学科代表作为中心发言人,就“四循环”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困惑等,以书面形式与全体教师进行交流,然后上交发言稿。
4、运用模式,创新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努力规范操作“四循环”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四循环”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除前面所述我们自行制作、印刷《“四循环”导学案》引导教师操作之外,还在细化分组、评价激励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指导教师充实完善“四循环”的操作技能。在分组指导中,我们要求班主任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小组人数、学习程度、性别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力争科学分组,确保合作学习高效进行。有些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创造出了组内循环和组际循环的座位轮换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班主任无法合理编排座位的难题。在评价指导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要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两大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学校统一设计印制评价量表,教师做到时时评价、节节评价,班主任按月汇总评价结果上交教导处,学校对评价结果优秀的学习小组统一表彰。
5、克服困难,全力投入实施“四循环”所需资金。课改之初,我校的资金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因为学校承担了全市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任务,先期投入欠债达二十多万元。二是周边一些兄弟学校给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或工作服装,在我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力做好广大教师思想工作的同时,校长顶着较大的压力,克服重重阻力,为新课改先后投资近三十万元,编写、印刷了《课改之光》、《“四循环”导学案》,添置了全部教学班展示所需墙壁黑板,同时按月为课改评价评选出的优秀学习小组发放了奖金、奖品。这些投入为我校顺利实施“四循环”的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逐渐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同情和认可。
二、我们的一些收获
1、课堂教学实现了“三个转变”。(1)课堂活起来了。课改以后,教师们彻底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取代了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状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盎然生机。(2)教师静下来了。课改以后,教师成了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监察者、评论者和裁决者,口干舌燥的讲解越来越少。以前假期过后总有一些教师哑嗓子上课,现在再也见不到了。(3)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的现象越来越少,上课睡觉的学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合作、展示当中,个个争先恐后,踊跃表现。
2、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前商讨、课上学习、课下交流成了自觉行为,“四循环”成了教师经常的话题,学校再不用靠行政命令督促教师参与教研了。“四循环”要求教师要灵活驾驭课堂,对于动起来的学生如何调控成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掌控能力,以确保课堂高效进行。通过制作、修订《导学案》,教师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微机操作能力等得以大大提升。在“逼迫”之下,很多教师熟练掌握了文字编辑、排版设计的技巧,使多次参加培训效果不佳的微机操作状况得以改观。
3、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在课改中,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纪律观念、集体观念等得以提高或加强,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学生的整体考试成绩也得到了全面提高,我校近两年来的中招考试成绩有目共睹,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大型考试中的总平均成绩也明显提高。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强调,考试成绩与课改不能划等号。课改提高的是整体素质,是长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应当用短期的考试成绩衡量课改得失。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改,要让课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奠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和设想
1、继续优化学案设计,配合使用“班班通”资源。在实施“四循环”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自编的《导学案》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打算边实践边摸索,力争最大限度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同时,结合《导学案》,灵活选用“班班通”资源,尽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进“四循环”的创造性实施。
2、脱离学案引导,独立设计教学流程。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僵硬地使用《导学案》,没有任何变通,以致于课堂教学循规蹈矩,没有生机。我们印制《导学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四循环”的操作,引导广大教师共同推进课改。但是,在全体教师走上操作“四循环”的正轨之后,我们认为,《导学案》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广大教师在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之后,就应当继续探索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新设计,逐步达到独立设计教学流程的目的。需要警醒的是,我们的《导学案》仅仅是推进初期课改快速实施的需要,其设计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它不能够担当起引领全市课改的任务,各兄弟学校万不可死搬教条,以此为实施“四循环”的蓝本,以防延误课改。
3、继续规范操作流程,打造精品课堂,实现由普及到提高的转变。我们在实施课改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四循环”的规范操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在困惑中摸索前进,还有一部分教师是“四循环”的门外汉,难以进行正常的操作。因此,继续普及“四循环”的规范实施,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与此同时,已经能够相对熟练地操作“四循环”的教师,除了发挥其引领作用之外,亟需在课改中脱颖而出,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跟上或者超越全国课改的步伐,使他们在“四循环”中独树一帜,不断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精品课堂,以防“四循环”束缚了优秀教师的创新才能,阻碍特色课堂的生成。我们认为,普及是课改的前提,提高是课改的升华,二者不可偏废。
4、延伸课改成果,探索班级民主管理之路,实现由教书改革到育人改革的转变。在课改中,一些班主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依据实施“四循环”的一些操作理念,创造性地把我们的自主、合作、评价等思想方法应用到了民主化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准备将这些零碎的做法系统总结,逐步推广。
四、对实施“四循环”的一些思考和浅见
1、课改需要领军人物,不可盲目进行。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的课改也是如此。每一个学校都需要一个得力的领军人物,带领广大教师投身课改,深化课改。那么,这个领军人物应当是谁呢?校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强力推进“四循环”的文件指出:“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这一论断掷地有声,毋庸怀疑!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坦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一个真理。因课改成功名扬全国的江苏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就是这一论断最有力的证据!他们历尽艰辛,躬行改革,把几乎置于死地的落后的农村中学变得生机勃勃,威震全国,靠的就是校长自身的才能和魄力!校长是实施课改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人物!有人把校长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我认为,一所学校若能够拥有一个有德有才的好校长,那将是学校的大幸;一所学校能遇到一个有德无才的普通校长,那也是学校的小幸,因为该校长不会妒贤嫉能,他会利用手下贤能,取得成就,若刘邦之用张良、萧何、韩信而一统大汉天下;一所学校若遇到了一个有才无德或无德无才的校长,那将是学校的不幸,也是教师、学生和一方百姓的不幸!我们的课改成功与否,与现任校长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2、课改需要付出代价,不可惧怕失败。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历次大大小小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其间有令人欣慰的成功,也有令人扼腕的辛酸。我们今天实施的课改也是教育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怎能因为惧怕失败而停止改革的步伐呢?我们的课改即使失败了,我们也给广大师生推介了一种新的理念,为以后的课改提供了借鉴和教训,它在课改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功不可没!
3、课改需要长期探索,不可急功近利。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改更是如此!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三三六”、西峡“三疑三探”等成功教学模式的形成也经历了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艰难磨砺!我们的课改刚刚起步,又怎能鼠目寸光?有人认为,通过实施三两个月的课改,就要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或把差生变成优秀生,否则就是失败。这种观念极为可怕!我们对于课改都很陌生,它需要广大教师有一个认识——接受——实践——总结——再实践——提高——成熟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对课改的推进都是有害无益的。
4、课改需要坚定信念,不可半途而废。社会要求课改,局长要求课改,赵主任愿用生命做代价力推课改,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定信念,依旧固步自封、犹豫不决呢?课改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阻碍,校长和广大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应做随风倒的“墙头草”。无论有多大阻力,只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我坚信,成功一定不会辜负坚持课改的艰辛耕耘者!
5、课改只是一种理念,“四循环”不是唯一模式,但是可行的模式。教体局在强力推行“四循环”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本法只是为推进全市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参照模式,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既要遵循模式,又要变化模式,从而达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最高境界。”这一先见之明警示大家,进行课程改革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若有更先进的课改模式或做法,也可以继续实施,不一定非要按“四循环”操作。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若没有成型的课改思考,就不应当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延误课改。我经过自己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四循环”是可行的教学模式,其效果远远超过了传统教法。因此,尽快推进“四循环”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市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各位领导、同仁们,以上汇报仅仅是我个人对胜利中学在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中点滴做法的一些总结和体会,确实不敢妄谈经验,也一定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真诚恳望各位领导、专家能够给我们以批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一起为进一步推进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群策群力,共铸辉煌!最后,衷心祝愿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同仁身心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
第四篇: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L
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我市推行的“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示评价、巩固深化”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保留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的同时,侧重汲取了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与释疑,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切为了学生,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在国家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大胆尝试,是我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以此催生出更多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
一、实施“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对我国“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回应。
传统的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形式上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现行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该模式仍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实践中,传统教学的弊端体现为:
1、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以“书本”为本位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学生不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人断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2、以教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节课45分钟,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进行注入式讲授,而学生被满堂灌。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尤其受高考指挥棒牵制,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单向、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冲突状态。
3、以教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一定要建立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但传统的备课已简化成了写教案,即文字教案。以教案为本位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与程 1
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实施“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的理想课堂是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师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显眼的标志,课堂教学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也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1、“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下,通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和展示评价等教学环节,将探究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模式。这个概念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而且明确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的状态,使“三维目标”的落实成为了可能。
2、“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新课程要求相吻合,它力图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与评价等的一系列变革,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3、“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可以帮助学业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逐步养成其自主学习习惯。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封闭读书转变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的状态。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变化从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近教材,开始转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和教材走向教师。“四环节”教学模式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这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品质。
4、“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具有容量大、参与多和探究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教会方法,教会思考,教会应用。该模式教会学生善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整理系统、分析结构、构建联系线索、总结各种规律、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力争使学生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
三、对”自学、合探、展示、训练”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反思
1、在使用”自学、合探、展示、训练”四环节教学模式中,如何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1)实施时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我们不能模式化,应认真领会其中精髓,创造性地加以运用。(2)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坚信人人是创新之人,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创新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坚持不懈,定会有所收获。(3)用好国家远程项目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我市各中小学校推行的“班班通”项目,发挥多媒体手段的独特作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课堂效益,真正建立起师生互动的新型课堂结构。同时,还应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我们学生认识特点、具有特色的教学课件,各中学相互间也有必要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可省时、省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关注自主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应当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探”是“四环节”的最大亮点,它与三者之间不仅仅是并列也是递进的关系,是贯穿四环节的首要精神。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探”绝不是一个花瓶或一个摆设,而是贯穿于学生们学习的每个环节,是”自学、合探、展示、训练”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循环”则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它贯穿于“自学、合探、展示、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要将“探”与“循环”的精神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中去。
一年多来,我校一直积极致力于 “四环节”循环教学的探索中,而且学校组织专业教师专门编写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案,多次邀请教研室的同志进行教学视导,面向全市初中教师进行了物理、数学等科目公开课教学。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以“求真、务实、创新”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面对实际,面对学生,听取多方面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导引和课堂教学的设计,“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就一定能在教学实践中彰显出更大的优越性。
第五篇:教学四环节模式
自学导学互学拓学
四环节模式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自学互学导学拓学法”的课堂四环节模式是改革利刃,首先指向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当前最大的教学问题是“学生厌学、不学”的问题,年级越高、厌学情绪越严重。有老师说,“学生不学,怎么自学?”为“怕改革、不改革”找借口。在许多老师看来,“讲不讲,讲对没有”是我的任务和责任;“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家长的事情,最多是班主任的事情,与我无关。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学不学”也应该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学科知识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学科知识之外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大量的内隐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过去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主要采取“听”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学习,失去学习动机。“自学互帮导学法”的课堂,要求、调动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课堂。只有参与了,有了活动,有了交流,才有感情,才有热情,也才有动力。在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的课堂导学设计时,教师不仅指向于“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更要指向于“学不学”的问题,甚至要把“学不学”看得更加重要。
教师可以加强与改善课堂导学的设计,以课堂的形式去吸引与调动参与课堂,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然后逐步实现“满足需要的手段变成新的需要”的目标,进而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并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改造和完善了与新疆电大互联互通互动的传输系统,营造了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从以面授辅导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到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共进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新疆电大“导学——自学——互学——助学”四要素联动教学模式框架下,逐步探索出适合我校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在开放教育试点中积极推广和实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
我们的收获
自从我校开展了“自学互帮导学拓学”四环节的教学模式,1、教师的素质正逐步提高。教师更新了观念,树立起了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求知欲。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自觉运用“少教多学”的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突出“真、实、活、趣、新”,做到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为教学起点;以科学生动的自学、互帮的学习过程为教学的核心;以活泼、愉悦的共同互帮互学为教学氛围;以有效地探寻知识为教学目标;以学习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为保证。多位教师在“自学——导学——互学——拓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该课题的课堂教学展示。在片区举行的语文专题的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邢丽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本片区参加该课题的师级课堂教学竞赛。
2、学生的能力正逐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质疑问难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时闪现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常常令我们惊讶和赞叹;喜欢与其他同学互帮共进,乐于交际分享彼此的成功,常常令我们佩服和欣喜。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张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正在形成,智力水平得到可喜的提升。2009年春季在市教育局组织的五六年级质量检测中,五年级获得了全市第三,六年级获得全市第一(其中语文、数学、科学均获全市第一)的喜人成绩。
我们的困惑
1、动机激发。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课堂的灵动力,多数教师的动机激发在新课伊始进行,课中的激发有时总感学生无动于衷。我们要问:如何让学生的探究动机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2、互帮成效。课堂中发现,学生的互帮多是结论性的告诉,少有方法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要问:应该怎样让先会来教后会? 我们的打算
1、继续加强对“自学互帮导学法”相关理论的学习,特别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针对出现的问题有目的地寻找解决办法。
2、探寻“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简易性,让教师的课堂有章可循。
3、学校加大投入,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批该课题的知名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效应,使我校该课题研究纵深推进。
近半年来的“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困惑,该课题改革今后的任务还很重,我们会不断地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不断增添措施,在课改进程中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实现“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