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看高校改革-思想汇报-学习心得
从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看高校改革
黄仁宇先生最著名的作品是《万历十五年》,讲述明朝走向没落的制度原因,跟建国之初郭沫若先生讲述明亡的《甲申三百年祭》相比,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黄先生讲述的历史,跟我们以前教科书上讲的由历史事件构成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黄先生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从经济学和管理学层面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历史演化的脉络,真正做到让历史告诉未来。
在《中国大历史》中,黄先生认为,因为黄河定期泛滥,使得黄河流域最好有一个坐落在黄河上游的中央集权存在,动员资源指挥人众,共同应对黄河的威胁,所以,中国的团结是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中原统一后,同北方游牧民族在漫长的边防线上的战争又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帝国逐庞大起来,中国最强盛的汉武帝国和李唐盛世就是在同强大的匈奴和突厥的战争中团结了全国人民创造的。但庞大的疆域众多的人口,使管理成了中央集权最大的问题,历朝历代没有谁能将管理推广到基层。如最基本的税收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前,没有哪个政权有能力做全国的人口和田产普查,按人头或田产收税的工作完全靠中央集权的经验和官员的道德水平来维持。靠中央集权的经验来维持,由于中央集权远离地方,又没有具体的人口田产数据,在经济发达的时候,地方社会特权阶层会同中央集权争夺利益,让中央集权征收不到足够的税赋;在经济低潮时,中央集权如不能及时调整赋税或无钱救济贫民,则容易造成民变。因而,皇帝的智慧和能力,成为影响国家兴衰的最大因素之一,和平时期的皇帝一般来自继承,继位皇帝是否拥有这些智慧和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富不过三代、盛不过一世便成为中国历史的常态,因皇帝能力而导致的朝代更替经常发生,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靠官员的道德水平来维持中央集权的统治,是管理不到位的古代政权采用最多的方法,在明朝时达到极至,结果呢?当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最讲“忠孝”治国的明朝官员集体出城欢迎李自成,随后清兵入关,大部分明朝官员又投身满清。中国官僚阶层的道德问题最严重的宋朝和明朝,是中国封建道德学说日渐完善、科技进步、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本应成为超越汉唐的更大盛世,但由于管理水平严重脱节于经济发展,只有靠道德观念来维系仕官阶层忠诚服务于国家,但仕官阶层的道德观念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渐渐分化腐朽,落后的国家管理水平对此无能为力,于是世风日下、国力日衰。宋朝拥有三亿多人口,开封、杭州、成都、广州是当时全球最大最富庶的城市,由于管理无方,财富分配不均,官富民强,富甲天下的宋朝竟然没有足够的财力抵御几个小游牧民族的侵袭,最终亡于只有不到两百万人口的蒙古,进军中原时蒙古已经分裂为四大汉国,四汗之一的忽必烈统帅五万精兵就横扫中原。
眼下,高校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得高校扩招步伐越来越快,社会的进步需要中国高校担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大量的资源开始流入高校,高校规模的快速持续扩张成为近年来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必然有一批高校会乘此东风发展壮大起来。
规模扩张、更多资源流入高校,就需要高校学习现代的管理制度来合理运用和分配这些资源,让这些资源效率更高地服务于高校教改,但眼下,高校改革还处在摸着石头的探索阶段,思想的不统一必然带来管理的脱节,管理的脱节为资源的合理运用带来隐患。从经济文化发达、人口众多的宋明亡于经济文化落后、人丁稀少的蒙古和满清的历史经验来看,规模小和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规模大又富裕的社会中,由于管理无方,仕官阶级只要捅破道德束缚,便可贪占大量的财富,被惩办的可能性又很小,于是大量的宋明官僚纷纷加入贪污腐化之列,争夺国家和百姓的财富;贪污腐化官僚和清廉官员的斗争又造成整个仕官阶层思想分裂,仕官阶层分裂导致党派横生、党争内乱,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内部分裂带给国家的伤害远大于因贪污腐化造成的直接财政损失,这是貌似强大的宋明亡于落后简单团结的小游牧民族的主要原因。
这些历史经验对于现在的高校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对我们学院这样的高校新兵而言,虽然我们规模小,拥有的资源不多,但我们学习先进的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并迅速将之贯彻到教学基层的压力远小于规模大、拥有众多资源的传统高校。另外,眼下高校教改的一大重任是适应做大做强“中国制造”的社会需求,培养大量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应该是我们高职院校的长项。因而,借着成功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的东风,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推广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渐做强做大,日后,我们完全有条件同现在看起来远强于我们的很多高校一争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