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研修日记4

时间:2019-05-12 22:5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培计划”研修日记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培计划”研修日记4》。

第一篇:“国培计划”研修日记4

“国培计划”研修日记4

XX年12月27日星期一

上午王陆教授的课是一堂比较特别的课——比较多的教学互动。她提到一点让我感触很深:教师要有动力,就要给他们成功感,这样他们才有动力、有信心乐此不彼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所以,我想,也是我一贯的主张:学生其实更渴望自己的行为和成果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应当不随意放过任何一个让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不断地积极创造并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的做法还是比较到位的,比如,我对学生周记作文的处理,每周都会从学生作文中挑选并复印出若干篇优秀作文,加上我的批注——不会很详细,只写明我的读后感受,同时标注上“原创:×××”,我的目的是不仅展示学生的好作品,而且可以引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努力。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看,这种做法学生很欢迎,我觉得是收到了较好成效的。

听完今天的课,我觉得这几天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还要加上“多反思”。我们也比较欠缺这方面的东东。尤其是集体反思教学细节和教学艺术方面。反思是需要集体的帮助的,离开了集体的帮助,那只能是单线、孤立的东东。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加强互帮互学式的反思,比如,开展上一节课,先集体备课、共同设计教学环节,然后由一位教师上课,再针对课堂教学的环节展开研讨,探寻出教学缺陷,寻找到最大效益的教学措施。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活动式语文教学”,我想就更有必要集中集体的智慧,让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思考乃至思想。

对研究方面昨天我阐述的比较多,现在联想到孔向东教授的讲座,我还深深地看到,“多学习”的重要性。孔教授认为,只有语文教师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其他教师想称还称不上呢,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味,要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杂家,文史哲、语心社,样样都能说出个道道来,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如果肚子里有货却倒不出来,那也不是一个好语文教师。按照这个标准,我不是一个好语文教师,因为我认为我最缺的就是这些东东,想想看,真的很惭愧,教书26年,本该掌握丰富的知识的,可是由于长达十六年半里我都是一个小小的学校领导,成天做着校长梦,结果把自己要学习的东东给活生生地挤掉了!成了一个半拉子的语文教师——尽管我还是比较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但不能弥补自己阅读面的不足,所以上起课来,自己都常常觉得自己的课缺乏深度,显得过于肤浅。

孔教授还指出,语文教师要是个好语文教师,除了要成为一个杂家外,还要成为专家、成为玩家。一个语文教师最少要有一技之长,这是基本要求,最好有二三技之长。这个“长”可以分为语文内部和语文外部,比如语文内部,你有写作、古代文化之长,他有对联、现代文阅读之长,外部之长就多不胜数了,比如会一点音乐,会一点书法,都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努力达到的的目标。至于“玩家”不是玩得家败的那种,而是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比如会烹饪、做得出一手好菜,会照相,照得丰富多彩的照片,会绘画,画得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会欣赏电影、欣赏绘画、欣赏摄影作品……虽然不是要你样样都会,但是要你会一二样,这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对于这一点,我本人深有体会,最近的一次经历更说明了语文教师有“专长”的好处——本月9日去深圳参加我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校本培训交流会,我撰写的论文被要求在会上宣读交流,结果,我的发言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事后还有人记忆深刻,在深圳市教育局举办的欢迎晚宴上,不少人过来敬酒,一口一个“专家”的,其实我知道,我哪里是一个专家呀,离“专家”的标准远着嘞!但是反思我的发言,我觉得除了内容比较别致外,就是得益于我的演讲能力较高这个专长了。当然,话说回来,如果真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语文教师,那我想,我们中的很多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还得积极奋斗,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好教师。

总起来看,孔教授是一个很特别的教授,他的思想观点十分超前,我觉得如果可能很有必要看看他的更多的东东,以全面了解他这样一个人。他在网上有一档栏目叫做“坐视天下”视频,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打开看一看,即使是开眼界也是好的。

XX年12月28日星期二

北京的冬天的确有点冷,冷得让我们很多从南方来的同学们不仅皮肤瘙痒,而且感冒了。我也不例外,由于头上水土流失严重,不仅脸和耳朵冻得失去知觉,头皮更是遭殃,冻得发麻,只好买一顶帽子戴上,然而,进进出出脱帽戴帽的,反而让我终于感冒了——一天都难受,幸好今天是本次研修的最后一天,下午将获颁结业证书,所以,尽管头有点痛,还是和同学们一起坚持到了下午六点。上午我们组说到即将再见,不知怎的,女教师立马眼圈就红了,还有一位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热泪——是啊,尽管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我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相约,要建立一个圈子,常常见见面,交流交流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我也觉得,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仁相聚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匆匆学习半个月,时间虽短,我们却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一起分享各自的智慧和经验,这是了不起的,我想至少我们是修了三百年的缘了。

下午五点多,当从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手中接过精美的证书时,大家都兴奋异常,教室里一片欢笑接着一片欢笑的,当李慧老师说,当你拿到盖有北大钢印的结业证书时,你就成了北大的一分子,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的荣誉,和北大一起,发扬北大精神,回馈社会,报答人民。教室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再过两天,我就要回到家了,真的,来之前,我就想,能来北大进修,而且是国家级骨干教师研修,这个机会真的是来之不易,所以,我也非常珍惜,尽管学习任务繁重,但我还是坚持写日记,把我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我自己的思考、感悟及时写成文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我身边还有一大批有理想、有进取心的同事,希望他们能与我同步聆听大师的教诲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的语文声音,并从中得到启示,即使只有一点感悟也行。

XX年12月29日星期三

今天没有什么事,顺便梳理了一下记录本,发现每个讲座包括我们同学,都有一些经典语录,这些东西能给我们以深思。现辑录如下:

“要有自己的爱好,不要老是备课上课的;要有兴趣之处,不完全为了教书;要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专长,而不只是一个教书匠。”(温xx教授)

“叫什么教材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教教材的什么。”(李xx教授)

“老师不要死板按教材教学,而应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对现有教材作必要的调整。这应考虑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对单元结构进行重组,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活动。”(温xx教授)

“我们中国人往往输不起:老想拿第一。比如奥运会,人们只关注金牌获得者,对第二第三名及其他运动员则不感兴趣。”(张x教授)

“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八一中学高二③班班训)

“没有预设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而没有生成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多个小组发言人的观点)

“和学生一起背诵,对教学是一种示范,是一种带动。”(八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总是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跳动。”(林x)

“你首先得伟大起来,你的诗才会是好诗。”(程x教授)

“美丽的风景一定在路上。”(第七小组发言人)

“学生有正当的压力是必要的,若没有,那我们国家就完了。”(朱xx司长)

“应当在鲁迅与学生之间找到一个生命的通道。”(钱xx教授)

“语文教师爱读书、爱写作,引导学生爱读书、爱写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精髓。”(钱xx教授)

“作文首先要规范,然后才有自己的特色。”(郑xx老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人的弱点,因为仁者不能见智,智者不能见人。”(孙xx教授)

“我不反对这法则那法则的,但我强调语文教师要有米,如没有米,就做不了饭,做不了酒。”(孙xx教授)

“教学应有学生的原始阅读,一上课就范读、听录音的安排不妥,这些都应当放在后面来。”(程x老师)

“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生活,主要途径也是生活,可以说,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闫xx老师)

“什么样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名师。”(王x教授)

“读书要快首先得慢,经典得一篇一篇、一页一页、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然后再读当代小说那些垃圾书,前20页慢一点,后面就可以哗哗地翻了。”(孔xx教授)

“中国最优秀的人都去读数理化了,然后漂洋过海去给美国人当穆仁志;美国则是最优秀的人都去学劳心者的课程了,所以他能领导全世界。我国北斗卫星机密最近给美国人破译了,但这个破译者却是清华毕业的给美国人打工的!”(孔xx教授)

……

这些东东我个人觉得很值得深思,值得玩味,正如一位同学所说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是漫长的理解过程,甚至要用一生去理解”,那么,我想,今天虽然研修任务已经顺利结束,但研修是一个老师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更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努力更努力!

第二篇: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研修日记

(四)—-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探究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所谓学习方法,好象很难用语言说清楚;但仔细一想,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知识自成体系,要系统规范的掌握,必然要用一定的方法。

一、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⑴ 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⑵ 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⑷ 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二、掌握两种学习技能:第一,学会快速阅读。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语文课本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

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第二,作好笔记。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五遍读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

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介一高考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近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四、陶行知“读书十诀”(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读书十诀”定会让同学们受益非浅。)⑴ 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⑵ 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⑶ 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⑷ 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⑸ 问,不耻下问;(疑在悟前)⑹ 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⑺习,温故知新;(联系自然)⑻ 专,专心致志,专一博广;⑼ 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⑽ 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

第三篇:“国培计划”研修日记1

“国培计划”研修日记1

“国培计划”研修日记

XX年12月20日星期一

今天的学习任务相对比较宽松——开展小组“工作坊”集体备课。我们组的任务是实用类教学,确定的课题是《别了,大不列颠尼亚》。由于我们组的老师大都是江苏、浙江、广东的老师,所以,由谁主讲大家都表现出“谦让”的风格,最后我提议,还是由年龄最小的老师来上课——我们组的组长高冰峰老师。评课专家就由我这个全组最老的老师和毛剑飞老师充当——去评论别的组的课。

整整一天,我们都在争议,首先是对文本的解读,争了一个上午,有人认为新闻的特点不能不讲,因为这是人教版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和初中要有一个衔接,我觉得倒未必要认真讲,带过即可,结果后来大家确定为通过文本的解读“温习”新闻,这个方式我认为是妥当的。

其次争的是要教给学生什么。大家虽然知道从解读文本的角度看,就是抓住文本、解读文本,但具体是什么,却争议了很久,组长请我谈谈看法,我就提议,重点是不是放在对“最别致”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最别致”的地方。大家觉得这是可行的,既符合新闻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接下来就是探讨怎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问题了。有人认为,可以先让学生概括新闻事件,也可以列表概括,再让学生根据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则新闻,组长还说,他也将根据本文动笔写一篇新闻(目的是用这篇和原文作对比),随后再进入到探究“最别致”这一环节——对此我也提出我的担忧,要在一节课里做到读写结合,恐怕会既花时间,又无法展开充分探究活动。

探究“最别致”这一环节又引发发家的讨论,有人认为让学生提出问题在展开讨论为好,有人认为最好还是教师先确定一个讨论的范围,比如标题、选材、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以免学生走着。我认为,不确定探究范围,这是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需要教师做各方面的预测和准备,并具备应对学生各种提问,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要是我是学生,我就会提这样一些问题:英国人为什么要选择乘船离开而不是更快捷的飞机?为什么要选择使用《日落余音》这首曲子作降旗音乐?如果规定探究范围,那么教师就不会显得很辛苦,只要在规定的四个方面准备充分即可应对学生的问题,但这样势必限制学生的个性思考——这也是我们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争议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只好留给组长去思考了,但是,临散会之前,我和其他两位老师还是提醒组长,在探究环节,最好还是不要使用原材料来做比较,因为这样做的后果是:可能会花时过多,关键是将无法做比较——至少在选材方面无法比较。

一天下来,我觉得收获挺大,因为这种备课方式很值得推广,我觉得可以叫做“探课”,就是探究面对文本时每个人在“教什么”“怎么教”上的不同观点,通过思考、讨论、形成适合自己、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这样做是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想想我校的老师,往往也是这样做的——只是做得还不够到位和彻底,我想可以推进这项工作,比如做不到每一篇都这样,至少可以考虑每个月就一篇开展这样的活动,以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得更快一些、更成熟一些。

XX年12月21日星期二

上午听完两节文言文课,我们都感慨多多。

高中语文教学千万不要急着针对高考来开展教学。还是扎扎实实去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为佳。比如学生的阅读是最应当培养的一种能力和习惯,如何通过速读、默读、精读来积累知识、内化为个体知识,都应当积极训练,使学生养成习惯;比如,演说能力,看似简单,但学生的演说能不能达到作为高中生应当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再比如,学生主动提问和主动发言的习惯,这和学生的自信态度有关,那么语文教学又该怎样培养这种态度?这些看似和高考无关的东西,却为高考奠定了最为基本的功底,更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八一中学就是如此做的,但他们的高考成绩并没有因此下降。不仅如此,他们还在高一就开设了校内选修课,围绕教给学生什么、为什么要教给学生这些东西以及教师们的专长(特长)设置了四个模块,教师们根据这四个模块自行设计校本课程和教材,结果不仅充分挖掘、展示了教师的智慧,也受到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利用和北大是近邻的关系,为了赶课,甚至即使赶不上吃饭也去听教授讲课,为自己上好选修课作充分准备——申左军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教师,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听课,结果不仅今天的课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认可,而且他开设的“孔子告诉你”这门选修课深得学生欢迎。

其次,一个教师的课要得到学生的欢迎,我想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本人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一个教师深知自己的天职至关重要时,他就会有强劲的动力支撑自己不由自主地、自觉地不断进取,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反思、感悟来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蕴和教学技能——尽管这些东西当前看是需要有名师来引导的。

第三,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尽量让自己“学富五车”。李卫东教授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不应该被学生难倒。当时我颇不以为然,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感慨,交流会上我曾问副校长,文言文教师必须背出来是不是学校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她说不是,但他们学校鼓励教师这样做,这是传统,他们的理念是这是一种带动,更是一种示范——显然这已经成为学校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看看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占了大多数,但我觉得许多人学习的时间仍然太少,除了学校的事务性工作过多的压在了他们的肩上,使他们不能静下心来自己给自己去学习、思考、感悟外,就是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比如开展课题研究,甚至还有些老教师不仅自己不研究、不肯指导他们还挖苦他们,面对这个局面,我觉得学校有责任营造良好氛围,给年轻教师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离开八一中学回北大的路上,我就在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因为他是名校的老师,名校的老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能让学习和研究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基本习惯。

下午听取了北大教授程郁缀的讲座。以前曾听过他的“百家讲坛”,不觉得怎么样,因此之前也没有看好他,没想到今天听感觉完全不一样。分析起古典诗歌真是独到、入微,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名言警语。

比如讲到屈原的故土情怀时,说禽兽尚且“胡鸟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何况是人,如果你身处美国,当你得意时,不要忘了你脚下踩的是别人的土地;当你失意时,不要忘了你背后是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讲到屈原的成就时,他说,要对你的学生说,要成功,一要持之以恒,二要目标如一。再如讲到曹操时,他说,大气才能成大器,一个胸怀开阔的人才能成大才,比如北大,燕南园里,每一粒泥土里都蕴藏着智慧,这些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正因如此,北大才人才辈出。再比如讲到陶渊明时,他很佩服诗人的率真和不屈——“我醉欲眠,卿可去”,这是真朋友啊,也正因诗人伟大,他的诗才是好诗——看谁都伟大是因为你跪在地上!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真理。再比如他谈到杜甫时,我觉得他提到的李杜朋友情谊“在和人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真正做到忘我,那他永远不会被别人忘记”是非常有道理的,而当前我们中许多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有意无意地忽略他人。

这些道理和故事其实就是教学财富,真的,我觉得很幸运,能来北大研修,和北大的顶尖教授对话——每一场讲座我都会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分享各自的思想、探讨各自的困惑,这些行动,让我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也很有感触和体会。想想当初报名时差点与之擦肩而过,幸好认识了许多朋友,终于将这个机会抓到手。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XX年12月22日星期三

中午我们在谈到昨天程教授的课时,我忽然感到,其实他给我们的最为深刻启示是:即使是古代诗词,也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人的诗作中,我们不仅可以感知他们的情怀和内心世界,学习到基本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居然没有离开过古人曾经的沧桑世事,他们所经历的我们也正在经历着和将要经历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古典诗词,最重要的恐怕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认知他们在诗词中所透露的情感,感悟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从而为我所用,处理好我们和这个世界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们所要追求最高目标。事实上,我们教育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学习就是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一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古代诗文教学中应当好好矫正和贯彻的。

今天听了五节我们教师自己通过“工作坊”集体备课的说课或教学课。真是深有体会:完美的课是不存在的!我们国家级骨干教师集体的智慧都让大家议论纷纷,仁者见仁的,更不用说平时我们在学校里的公开课了。所以,我觉得,对于开设公开课,我们尤其是青年教师应当有一份平和的心态,不必怀着“被批斗”的心情接受大家的意见或建议,在教学上,没有哪一个人的意见就是绝对的真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也一样,你的方法可行、有效,他的方法未必就不可行、无效的,在我看来,只要适合自己所面对的学生、适合施展的专长的教学就是好的,至少是对的,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施教者是你自己,这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虽然我们还要考虑教学是否有效地处理了教材、准确理解了编者的意图。

其次,我觉得,阅读教学首先应当基于文本来解读文本,如何解读文本呢?我认为课前必须努力寻找文本的裂缝(学生可能的困惑点、难点、盲点等),寻找和设计好教学的切入点;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感到,读,尤其是默读、速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有的还必须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比如文学作品,今天的《再别康桥》,我觉得就设计得比较好,这位老师凸显了朗读(她自己也很善于朗读,我看,但是,他却在不断调动学生来朗读),通过朗读领悟文本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而议或评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议还是基于文本的讨论,那么,评则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鉴赏、探究的能力的训练,这是非常高的要求的。阅读教学还应当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以外的东西。这也是孙绍振教授的观点,今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咬文嚼字》两篇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前者引入文本中几个情景描写对象真假的探究,后者对课题的理解上则不仅引经据典,而且引入教师自己的解读,不仅体现了教师阔大的教学视野,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关于这两点,我在我写的《散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艺术》一文里也作了充分的阐述,在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的教学还是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第三,我们普遍认为,一节课还是应当追求“一得”的,现在我们中的许多老师往往什么都想一下子就塞给学生,结果造成满堂灌,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你的教学感到厌倦,所以,就产生了温教授说的,到了高校的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评价往往不是很高甚至不太看好。

但是,今天的课堂教学仍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比如作文讲评课“让思维有序深刻起来”,我和几位同学都认为首先是课题就不太好,因为它包括了两个知识点,而要在一节课里解决两个问题,恐怕难以做到甚至一个也无法充分解决,更何况授课者还要求学生开展写作训练——虽然是200多字,可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是不现实的。其次这节课在谈到高考优秀作文的要素时,列举了许多条件,这让我们有点眼花缭乱,要是真给学生讲,我想他们也不会很明白、清晰的。我本人也上过关于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公开课,当初我也是采用对比法、归纳法等,调动了最临近策略、知识分享策略、同材互评策略等多种策略组织教学,但我只重点解决如何围绕事例展开议论、如何安排议论结构,我觉得只要学生掌握了分析事例、把握结构的方法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要进行写作训练,只能移到课外,或再用一节课进行专门训练,因此我觉得,我的课还是注重“一得”的。

相比较之下,我觉得《囚绿记》就上得成功多了,他对学生的问题做了种种预设,对文本展开由浅入深的探究,很好地达到了对文学类文本可以多元解读的目的。《再别康桥》也体现了一课一得的理念,对教学目的的设计都比较到位。对此,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要在这个方面多努力,提醒自己,教学上,是不可能一口让学生吃成一个胖子的——更何况,如果真“胖”了,也不太好,不仅形象不好,也会消化不良,变为病态之人的。

第四,手术刀式的分析教学痕迹仍然存在,尤其是文本分析时,老师们很容易就这样做了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语文美感。温教授提出,每当有了这样的痕迹时,就应当积极回归到让学生个体去体验和想象,尤其是文学作品,即使是冥想五分钟,引导学生想象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意象、情景、态度等等,都可以说是成功的。对此,前面我说过,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存在浮躁心理,即使平常的语文课也很难给学生有冥想的时间——大家总放心不下,总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体悟不如自己讲来得干净利索,更别说是开设公开课或研讨课了(当然当前我们教师的评课导向也很成问题,动不动就是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态是否端正,板书是否清晰有条理等等这些无关多少痛痒的东西,大家很少甚至不会去考虑本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该不该教给学生这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又应该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才最有效等等)。所以,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改变存在的问题,也有义务和责任引领身边的教师明白什么叫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的概念。

第四篇:“国培计划”研修日记3

“国培计划”研修日记

3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上午边听郑晓龙老师的讲座,边腾出时间来思考自己想到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他的讲座中最有价值的实用之处是:凡是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列一个表格,让学生反复训练反复记忆,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是应对高考的行之有效的法宝,我觉得这种方法是比较可行的。

郑老师是特级教师,他对教师的生活有他独特的理解:不要让工作充斥你的内心。我就在想,我鼓吹的“人生苦短,多学学生活”是对的,因为人生苦短,所以任何时候尤其是工作的时候,必须想到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还有恋人、妻子(丈夫)、孩子、父母、朋友、亲戚需要我们和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一起——因为本质上我们工作就是为了更幸福更自由地生活。可是,我们周围的一些老师,往往表现出一种工作狂的特征来,领导在表扬人的时候,往往也是从工作方面考虑的——这其实也是领导的策略,他可以帮你创造奇迹,但是,老师本人却失去了诸多幸福和自由,尽管你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我是为了学生,这种理由充分而且崇高,但这却是建立在牺牲你的一切基础之上的。郑老师就举了一个他们学校的一位女教师最近的故事——成天忙于工作,丈夫说,今天晚上休息一下,妻子说,还有一摞作业没改完,于是又去学校埋头改作业去了。不过这样一去,次数多了,有一次,突然回家,就看见丈夫和一个女孩子赤条条在一起,她气极了,说离婚,丈夫说,好吧。妻子说,孩子留给你,不然我没法再嫁人,丈夫说好吧,但房子得给我,妻子无奈同意了,丈夫说,我还要接送孩子,汽车得留给我——那是妻子出资买的,妻子心疼孩子,不得不又同意了,结果,丈夫、孩子、房子、车子,甚至票子等等一切都给了别人!朋友们,你们说,这样工作值得吗?至于领导,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应当认识到,我们不能拿教师的负担和沉重的代价换取你个人想要获得的荣誉(也许是学校的荣誉吧),所以,当你——领导看到一个教师(年轻的或年老的)也是一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或丈夫或妻子或儿子或女儿晚上十点还在改作业或找学生谈心时,请赶他(她)回家吧;当你看到一个教师(年轻的或年老的)也是一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或丈夫或妻子或儿子或女儿周末还在改作业或找学生谈心时,请赶他(她)回家吧,要知道他的家里还有一个他(她)最亲爱的人在等着他(她)!所以,也请你不要在大家面前宣扬他(她)的这种不顾家只顾学生的“精神”——虽然这种精神值得表扬。

郑老师还提到,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浮躁的现象,比如,一节语文课往往设计了十几二十几个教学环节,导致有的教学环节根本没有时间展开,比如,有的老师说用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问题123,结果往往不到三分钟教师就说,好了,请回答问题。你看,不要说问题在三分钟内很难思考完整,就是文本,要在三分钟速读完,多数文本其实是做不到的。因此他主张,一节课不要花花绿绿的,三几个环节足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读、去分析。我觉得这个意见很正确,后面的孙教授也提到这一点。前面我们提到“一课一得”这种教学观并不过时,我们中的许多老师一提到上公开课,往往就要做ppT,而且做得很艺术、很漂亮,可是这样一来往往限死了教学的思路,教师变成一个恶魔似的人,要把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钻,这样的教学学生那里还能感受到乐趣?

听完孙绍振教授的讲座,我和林壁涛老师都有一种感觉:很惭愧,教了十几二十几年书,但是在这些大师们解读中学课文面前,我们显得实在太过于肤浅了!正如钱理群教授说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多写作,学习到今天,当我们站在大师们面前时,才真正领会到了大师们教诲的分量。我在想,大师们分析起文本来,为什么他们能说到我们难以说到的高处、深处?为什么能一针见血地解读文本意外所蕴含的“意脉”(意蕴、情感、思想和方法等等非显性的东西)而我们只能在教一些显性的东西给学生(这也是造成学生学起语文来感到厌倦的原因)?原因还在于他们具备了深厚的修养、积累了深厚的知识、不断训练自己的专业水平。孙绍振教授说,语文教师要有点小天才,我在想,“小天才”从何而来?应当从教师自身不断积累知识、储备知识、扩张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中来,唯有如此,你在教学中才能用分析的眼光寻求到文本中的矛盾(裂缝),解读文本所蕴藏的“密码”而不是重复文本中的学生都知道的显性知识。

原先我对王陆教授说的语文教师评课应当有专业词语的说法不以为然甚至抵触,但是听课听到今天,我却觉得她的看法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学习、领悟大师们的思想和智慧,而他们的这些东西不就是高度概括的理论吗?虽然这些东西有的深不可测或并不实用,但我不能否定它使我们得到了来自心灵的震撼和洗礼,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更高的升华和提升,当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时,我更不能说很多教学行为本身蕴含了他们传递给我的智慧和思想。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当一个人能够俯瞰世界与现实、俯视人生与生活时,他的一切言行都会让人们觉得富有哲理,这样,你又何愁自己的教学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呢?

孙绍振教授说,最反对齐读课文。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贯主张,记得当年一位县级教研员在评课时,充分肯定了老师要求学生齐读的做法,说这样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气氛。我当时也太没有给他面子了,当场就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最反对齐读,因为它不仅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让学生失去了个性和自我,开始讨厌起你的课堂来了。本质上说,每一个人都喜欢表现自己,现在高中生往往畏畏缩缩,那是我们老师逼到学生这样的,比如齐读课文,学生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能高兴吗?他会对语文课感兴趣吗?所以,我主张课堂教学应当多些学生个人朗读(教师尽量不要占用课堂时间展示你的朗读水平,我倒觉得北京八一中学的两位老师做得很好:跟着学生一起朗诵)、个人默读、个人阅读,腾出时间来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感悟文本,释放他们对文本的困惑和思考,这样才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对于“课堂”,我的解读是:是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思考与活动的平台和支架。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说实话,平时的教学时间里,很难有这样集中、完整的时间让我们学习、思考、研讨教学问题,虽然有点累,却觉得收获颇丰,专家的观点和做法不仅印证了我的许多实际操作或方向是正确的,也引发了对许多教学问题乃至教师人生的思考和探究,我想,这次历练,将大大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水平,将大大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和教师生活能力。

比如今天听了程翔和闫存林两位特级教师关于文言文和选修课教学的讲座后,我总感觉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首先似乎缺少他们特有的但却又必须具有的自我意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解读文本已有的显性的而学生又自己能知道的东西,或者照搬教参更高一级则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上的东西,就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其次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实行霸权主义做法,将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着自己转,一刻也不让他们脱离自己的视野,否则就会不安起来,我们这样做,意味着没有将学生看成一个人,看成一个可以和我们平等对话的人,更没有视他们是课堂的主人的意识,心里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将课文讲完,如何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似乎这个工作完成了,我们的工作也就完成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重点中学也不例外。听了他们的讲座,我非常清晰地明白: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抑或是任务,那就是多一点“研究”,多一点“读书”——这也是十二天来我们听得最多、感受最深的两个词语。比如研究,一线教师最应该收集、研究教学文本以及和教学文本相关的资料信息,注意整合归类,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一点是我们所有教师都能够做到的,只是我们往往还只停留在上网查找资料,而阅读相关书籍搞研究的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做到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恐怕需要有一个带动者和一个愿意合作学习的团队,这一点闫存林老师他们学校就做得很好,不仅领导支持,给经费,而且教师积极行动,像选修课,他们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投入学习,以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为线索开发了许多精品课程,如《魅力语言》《品读〈世说新语〉》、《走近红楼梦中人——看影视读红楼》《中国古代文化》《侦探小说研究》《鲁迅这个人》《中学生名著阶梯阅读》《编辑我们的语文读本》等等,有的成果还正式出版了。

至于读书,我多次谈及我所接触的众多大师如温儒敏先生、孙绍振先生、程郁缀先生,包括特级教师程翔先生、闫存林先生等等,他们不仅引导别人读书,自己也是读书的模范,试想想看,如果不是他们书读得多,他们能讲出我们熟悉的文本背后诸多不知道的精彩解读吗?他们能感悟出这么多富有哲理、思维严密的见解来吗?他们为什么是货真价实的专家?因为他们心中有折服他人的“干货”!

其次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往往存在轻率现象,尤其是一些语文教师自己感悟不深的文本的处理,表现出不以为然或随意处置的倾向,没有考虑到文本本身的美、编辑者的意图,比如白居易的《与微之书》,许多人恐怕不能理解或同意白居易那种直白的抒情方式,认为这样很虚假,殊不知古人一旦别离,要见一面都很困难,甚至是生离死别,那像现在,最不济发短信问候一声,到现在已发展到不仅可以QQ,还可以视频QQ呢!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时空感,哪还来别离感?于是往往就只是随意带读讲一遍了事,甚至忽略它,不讲读文本了。

再比如,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往往重视组织检查学生的背诵,却常常忽略组织检查学生的默写、抄写。程翔老师说得好,默写、抄写如果结合书法练习,抄写精美文段甚至全文,其产生的附加值将是令人吃惊的。为什么呢?你看,我们上课板书,其实对学生的直观影响也是很大的,好的板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的学生曾经也醉心学习我的硬笔,所以,现在有的学生讲起当年我的教学,似乎许多东西都记不住了,唯独写字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师说写不好,其实有时可以让学生来写,他们也可以成为榜样的。对精美文段,有时还可以网上下载一些,供学生参考。课后,我们觉得,让学生买一本比较精美的本子来抄写是不错的做法,从高一开始,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书法,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类似的做法还有,比如鼓励学生,我们往往不经意会拿学生的不足做“靶子”,其实这也不应该,因为你拿优秀的学生作品来展示,本身就已经昭示了其他同学的失败——谁都不愿意自己是失败的,更不愿揭开失败的伤口流血。

当然,有些问题我们还心存疑问,比如语文是学生最不愿花时间学习的学科,而且学生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实在太少,即使少得可怜的时间,语文往往也没有份——在强大的数理化作业面前(我们学校还有英语科占用了大量课外时间)往往“忘记了(还有语文作业)”或没有时间了。我问过外省的许多学校,他们所遇到的情况大致相同,本省的可能除了深圳,其他地方可能也类似吧。那么,应该怎样去争时间呢?郑晓龙老师说过,语文教师往往过于憨厚、理想,结果往往被边缘化了,所以,这是一个问题啊!我的理解是,语文老师首先要把课上成受学生欢迎的课,只有学生觉得你的课有趣、有用,他才能心甘情愿地喜欢听你的话,做你的语文做业,看你的语文书,思考你的语文问题了——当然,“你的”本质上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只不过现在都似乎发生了异化。

这些天来,我也看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明知有疑问就是不肯说出来,明知别人表现一般,却要说还不错。这就是中国人的中庸啊!其实,说得狠一点,这叫做“狡诈”说得难听一点,这叫做“狡猾”,当然说文斯文一点,这叫做“含蓄”——中国字就是这么神奇,你不佩服还不行呢!以上是有感于班上同学互相评课时的表现,可惜当时我点评并没有学会如此说话,这也许就是我的“憨厚”乃至是“迂腐”的表现啊。

第五篇:“国培计划”研修日记2

“国培计划”研修日记

2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说起昨天上午我对第七小组《咬文嚼字》的评课意见,林壁涛老师说,发言简洁到位,评价准确。我忽然想到,我发言后,掌声还是不少的,这代表了老师们对我的肯定和支持。我不禁沾沾自喜起来——毕竟我的发言视野在一年时间里居然由市级讲堂(给骨干教师上课、开设讲座)到半个月前的省级论坛(宣读论文,介绍经验)再到今天的国家级研修班点评课堂教学,这不仅是量的飞跃,更是质的飞跃,我自己都感到比起一年前在我市骨干教师讲座中,无论那一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自我感觉底蕴深得多了,见解深得多了,阐述准确得多了。

今天照例是六个小时的课程实践——其实已远远超过六个小时,因为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发言也很热烈、到位,我们都深深感觉到:每一个人的讲课和点评都很精彩,每一个人都是真正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事实上我们中的却不乏特级教师和有专长的教师,还有大学教授等等)。

今天的课堂教学继续了昨天的精彩。第二组的作文讲评运用典例正反对比分析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我最为认同的作文教学模式,相比较第八组的作文教学,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因为他抓住了典型作文的典型失误或成功之处,而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讲评活动。这也得到了王陆教授的充分肯定。而第八组说课说到结束,我和我的同学们普遍感到不知他说了些什么,教学目的性也不是很明确,也似乎没有体现这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它只是这位老师过去上过的一节课的分析!当然第二组的教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温教授就提醒,无论何种作文课,不能完全指向高考,应当想想办法让学生感到写作是美好的事情,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王陆教授也指出,案例分析法至少应当要进行两轮教学才可能产生影响,单纯靠这一节课是不会给学生产生作用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建议至少连续两个课时训练同类话题;而且每一种方法其实都有其独特性,也有其缺陷性的——这一点我昨天就说过,任何课堂教学都不会是完美的!

第十组的古典诗词赏析课——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真正实现了“赏析”的目标,这是一节上得最好的课。课堂很好地体现和突出了“赏析”——诵读、品析、探究,而且在教学方式上,我觉得他抓准了教学的切入点:女子形象的逐层深入分析,即教学的裂缝——疑难点,学生在这节课中将会有“干货”(学生说得出的收获),所以,我们组的老师评价道:体现了教学的两条腿走路——抓住了文本,抓住了学生,实现了两条腿走路,而且是往上走的。王陆教授也说,他设计的问题合理也富有成效。我想,通过诵读赏析人物形象,也是我一贯的主张,但是,我在组织教学中,似乎做不到这样有深度的分析,这也许源于我对教学的不够专注和知识底蕴的欠缺,所以,我觉得自己还很有必要多读一点书,多开阔一点知识视野——这让我想起下午听到的一件事情:北大领导为了提升保安和厨师们的人文素养,居然专门组织他们开设山水画讲座,而且,这些人居然都很积极地参加讲座,以致想去听课的老师挤都挤不进去。在这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教师接触多了,我更体会到了自己知识的欠缺,而这一点,也许就是制约我上好课的根本点!

相比较第五组的《归去来兮辞》,我觉得设计不错,这也是一种教法,但是,总感到让学生朗读的机会和时间太少,因为抒发真情是本文的最为突出的特点,读,就成为教学本文最为重要的方法了。本节课倒是教师自己在深情并茂的朗读——这也是女教师很容易犯的毛病,因为他们自信自己能朗读得很好,此前我也曾听过类似的课,这样的课,往往教师自己读完了,似乎煽动起了情感,其实学生那头往往毫无反应。对此,我以为这是大忌,我向来觉得,无论学生的朗读水平再差,都必须让学生多朗读,这也是我教学文言文的基本做法。这个观点得到了点评教师的回应,程翔老师也说:“本文美,美到没法讲。所以,应当让学生多吟诵,在吟诵中发现问题,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不过随后他提到的一个观点我却不能接受,他说,大师的作品应当仰视,你也没有资格与之对话,更不应探究。我觉得提出质疑是非常正常的,也许大师的作品的确美轮美奂,但也应当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那种唯权威论只会造就一批一批唯唯诺诺的奴才来。

最后再谈谈我们组的说课,高老师采纳了我们提出的部分意见,结果挺有趣,没有采纳的部分正好就被点评的老师批评的部分——我们建议使用案例对比法回顾新闻的特点,并以此赏析本文“最别致”的地方。结果他采用的是学案教学法,这也是可行的,问题是这个学案重在梳理事件的过程,我认为事件过程没有必要过多梳理,因为这些都是显性而且学生能很容易就找得到的东西。所以,温教授在点评时,也认为这是一个缺陷,当然他也指出,本节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很感亲近,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他很反对课堂语言的书卷气,认为这是很做作的东西。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今天几个镜头让我以难忘。

镜头一:是温儒敏教授在朱慕菊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开始演讲前特意走上讲台说的话:今天知道朱司长来给大家上课,我从家里特地赶过来,表达我对她的敬意!我一直对官员疏远,也批评过她的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的方向上没有错,方法上有些问题,但她是改革的设计者也是推进者,为此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谢谢她!也希望朱司长能加盟我们的团队——这个举动也引起了我对温教授的更深的敬意,一个北大著名教授、首席专家,居然弯下腰向一个官员专门表达自己的敬意,我想,不仅表达了他的敬意,而且我还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对知识和改革的敬重,也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正直、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

镜头二:朱司长在谈到师带徒制度时说,名师是带不出来的,只能让教师自己去做(我也认为青年教师要成长为名师,关键还在于教师自己要努力去实践——当然也离不开老教师的有效指导,他可以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等等),“没有做,你怎么能说不会做?我已经六十一岁了,我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新的成功呢!”首先让我立马想起古人的一句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无独有偶,下午已过古稀之年的钱理群教授给我们带来激情洋溢的演讲,那种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态度,真的给我极大的震撼——一个老人居然保持这么积极的进取之心!所以,我认为,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总是能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跳动,他们一直密切关注、思考生活、时代,所以,他们的观点、思想就像一棵常青树,叶子总是绿色的。你看,朱司长纵横世界各国,高度概括各国,又能紧密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决心;钱理群教授的从基于学生的理解开展教学活动的理念引出的语文教学精髓——要让我们的学生爱读书、爱写作,语文教师自己要爱读书、爱写作!多么直接、干净!引人深思啊!

所以,我觉得这一天下来,再联系前几天几位顶级教授的演讲,我觉得我实在是幸运的,因为在北大,我既能仰视着一群自信而又充满激情的高山,聆听他们原创的至高智慧和财富,又能让我分享他们至真至深的对人生、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还可以和他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平等的对话——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地忘我讲课,总是面带微笑地和一群又一群同学合影留念。

镜头三:朱司长在现场解答学员提问时,总是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和语气鼓励我们。这个态度和语气与教授们完全一致。我也曾参加过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我觉得在北大的讲堂里,我们的老师是最善于鼓励学员的。也正因为如此,一向不太愿意提问的我,居然没有拉下一场,场场都提问,而且让我感到高兴和充满信心的是,几乎每一次提问都得到了教授的高度评价:“提得很有水平,提得很好。”我也觉得我们的确要积极思考生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积极组织我们的团队想办法去解决它——事实上,我们的团队是很有战斗力的,比如雪花、碧玉是很有潜质的老师,他们积极读书、善于消化老教师的经验;阿钟踏实努力,对工作倾注了自己的热情;何标这个平时不太吭声的小伙子也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跟上来了;还有杨娟、芳子这些年轻女教师,他们的孩子小、压力大,却也虚心学习,一心一意做好教学工作,更不用说能容的认真细致、梁主任的坚忍、执著……

对于今天的课程,我觉得钱理群教授的几个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关注:

要像人一样生活而不是生存!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导师,它是现代文学的最高典范,这一点从来没有人怀疑。所以,“我觉得以下四门课是必须开设的:《论语》和《庄子》,《唐诗选读》,《红楼梦》,《鲁迅作品选》,因为他们的作品都是本民族原创性、资源性的不可替代的,正如泰戈尔、托尔斯泰、歌德、莎士比亚一样。”

鲁迅的作品不能默读,非朗读不可,最好是“喊读”(就是对着天地人,大声喊出来),通过朗读捕捉其中的感情,触动自己的心灵。虽然可能学生并不一定明白文意和情感,但是这却是一种习惯。所以,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我认为应当是善于朗读。

教学文本应当关注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找到与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善于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加以研讨而不要总是过多地考虑教师自己的感受和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对此,我总感觉,钱老是亲临过第一线的教授,他自己也给中学生教授鲁迅作品,这个体会是他从实践中得来的。我觉得很有道理,过去我们教学《五猖会》总感到不好教,不知道叫什么好,现在听了他的经验,我觉得大师就是大师,他居然能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怎样做父亲》、许广平和海婴的回忆录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小单元,从孩子的体验出发组织课堂教学——我发现,这次大师们一致的观点是中学老师的教学过多关注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忽略至少是过少关注孩子(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没有考虑或较少考虑与时代、现实恰到好处地联结起来。

课上到今天,我们还真是觉得有点累了,因为我们每天的上课时间超过了六个小时,晚上虽然自由活动,但我们几乎都用来反思、小结,吃过晚饭,往往要学习到晚上十点多。这是虽然学习强度大,我们都似乎很有干劲,到今天大家还热情不减,你看,99位学员,几乎每个人都是追星族,大师们一旦说休息十分钟,我们就一个接一个要和大师们拍照留念,弄得组织者不断干预说:“中途时间请让我们的大师休息休息,课后再照也不迟。”只是她的话通常都是无效的,因为大师们没有一人表现出不耐烦或不想和我们合影或者类似的意思。

下载“国培计划”研修日记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培计划”研修日记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培研修计划

    国培研修计划 一、研修主题 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注重学困生非智力与智力的培养。二、 研修目标和内容: 1、进一步研......

    2016国培计划研修计划

    2016国培计划研修计划 思想、目标、措施 今年我再次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四川省中西部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为了取得更大的收获,特制定以下研修计划。一、指导......

    国培研修计划

    2018“国培”研修计划 能参加“国培计划(2018)——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对于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我深感荣幸。能面对面听专家讲课,并参与互动交流,真的是一......

    国培研修计划

    国培研修计划 能参加“国培计划”中新疆农村教学能手初中地理教师的培训,我深感荣幸。能面对面听专家讲课,并参与互动交流,真的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但我认为更多的是肩负着一......

    国培研修计划集锦范文合集

    参加国培研修计划,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个人能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国培研修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国培研修计划1一、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

    国培研修计划

    国培研修计划谭红丽 很荣幸能成为茶陵县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工作坊研修(C517)班中的一员,本次研修采取网络远程培训和线下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

    国培研修计划

    国培研修计划 金秋九月,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国家培训的学习,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为了使培训更有实效性,针对性,让本次培训受益终身,制......

    国培研修计划

    能参加“国培计划(2013)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的培训,我深感荣幸。我将抓住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素养。为了更好地学......